[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小组合作,反复默读课文,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2. 做学习的主人,体味作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 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2)读顺文,并借助工具书疏通四则史料的文意。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圈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句子。

2. 导入新课。

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我们随意打开哪个电视频道,常常会看到正在热播着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有的戏说实在太离谱。你想过写文章推翻电视剧中某些捏造的情节吗?这样的文章如何寻找论证的依据呢?让我们来读读邓拓的《吴汉何尝杀妻》,看看从中我们能否有所启发。

3. 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邓拓,笔名马南邨。1912年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0年18岁时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党内

“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以死抗争。

(2)《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邀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为宗旨,开设《燕山夜话》专栏,此后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大量切中时弊的杂文。这些杂文旗帜鲜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当时全国许多报纸都仿效此举,开设杂文专栏,为当时的舆论界和文化界开了一道亮色和一股生气。六十年代《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曾分别结集出版,引起强烈反响。“文革”时,此书被批为“黑书”“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对邓拓等人的批判被称之为“砸烂三家村”。邓拓成为“文革”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改革开放以后,《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中的不少篇目曾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1997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燕山夜话》,此书将《三家村札记》中的文章也一并收入。

二、字词梳理

1. 正音。

刎wěn 无稽jī 马南邨cūn 燕蓟jì

给 给事jǐ 校 校定jiào

给以gěi 学校xiào

2. 解释下列词语。

殊不知:竟不知道。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也指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无中生有:把本来没有的事说成有的。形容凭空捏造。

3. 借助工具书,疏通下列四则史料的文意。

(1)“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明确:

以:因为。

宾客:战国时贵族官僚对所养食客的称谓。东汉以后世家豪族对依附人口的称谓。这里宜按后一种说法作解,即家中的依附人口。

以贩马自业:职业。

所至皆交结豪杰:所到之处结交的都是有才能的人。

这则材料介绍了吴汉的生平,其中“亡命”“贩马”足以证明“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

(2)“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3)“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明确:昆弟外家:妻子的娘家。

这两则材料均与吴汉的家庭关系有关。前者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可知,吴汉与妻子娘家关系正常;后者虽说“夫人先死”但名位正常,并没有诸如“杀妻”之类的变故。

(4)(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明确:质厚少文:“文”与“质”相对。质,朴实;文,文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表达。

此则材料告诉我们,吴汉为人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这里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质厚”之人很难将之与“杀妻”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三、朗读设怀疑

1. 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

2. 设疑激趣: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个论据是说服力最强的?请听读的同学思考这三个问题。

四、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 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同学结合视读法,养成圈点重要语句的习惯。

五、讨论交流

1.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个论据是说服力最强的?

明确: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证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2. 活动策略。

(1)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集中于某则史料,通过讨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则史料的说服力都是不够的,四则史料合在一起,说服力仍然是不够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和与此相关的“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在弄清这一点之后,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写四则史料呢?”因此,讨论应继续深入,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四则史料对于作者所提出的“吴汉未尝杀妻”都有一定的支持度,其内容都支持或倾向于吴汉未尝杀妻的看法,而不支持、不倾向于吴汉杀妻的说法。

(2)让同学明白就历史考证而言,“说有容易说无难”。因为说有这么回事,一个材料

就能证明,当然为防孤证之陋,人们也尽可能地多找材料。但是说没有这回事,即使有很多材料,也未必能证明。因为人们要说,这些地方没有记载,你能保证别的地方没记载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所举的四则史料,尽管其中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仍是不足为据的。

3. 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

明确:“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其推理形式为演绎论证——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前提一: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前提二:《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结论: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六、默读体悟

默读课文,体悟这篇驳论严密的推理过程。

第二课时

一、深思探究

1. 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思考: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讨论交流。

(1)中心论点。

明确: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第一段)

(2)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

明确: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最后一段)

(3)观点畅谈。

活动策略:鼓励同学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发言时要备足理由,力求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品味文章的文化内涵,启迪智慧,提高文化品位。

3. 提高升华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剧作者认为吴汉杀妻的故事能“抬高吴汉的身价”,而在今天看来,却是 “诬害了吴汉”。这句话怎样理解,为什么?

明确:这里实际上是在批评剧作者的愚忠和诛连的封建观念。按照我们今天的观念,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即使吴汉真娶了王莽的女儿,后来要扶助刘秀,也不该杀妻。

二、总结活动

1. 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1)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什么观点?

(2)论证过程: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

2. 规范结论。

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逻辑推理:演绎论证——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三、迁移活动

1.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2.2003年岁末,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了两个版本的话剧《赵氏孤儿》。两个版本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创作者都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早已熟悉的复仇的主题,以现代意识去观照古典叙事,显示了创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课后了解有关“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原形和两个版本的话剧,想一想,用现代观念解读历史传统,与我们课文中的观点是否矛盾?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小组合作,反复默读课文,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2. 做学习的主人,体味作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 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2)读顺文,并借助工具书疏通四则史料的文意。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圈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句子。

2. 导入新课。

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我们随意打开哪个电视频道,常常会看到正在热播着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有的戏说实在太离谱。你想过写文章推翻电视剧中某些捏造的情节吗?这样的文章如何寻找论证的依据呢?让我们来读读邓拓的《吴汉何尝杀妻》,看看从中我们能否有所启发。

3. 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邓拓,笔名马南邨。1912年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0年18岁时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党内

“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以死抗争。

(2)《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邀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为宗旨,开设《燕山夜话》专栏,此后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大量切中时弊的杂文。这些杂文旗帜鲜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当时全国许多报纸都仿效此举,开设杂文专栏,为当时的舆论界和文化界开了一道亮色和一股生气。六十年代《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曾分别结集出版,引起强烈反响。“文革”时,此书被批为“黑书”“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对邓拓等人的批判被称之为“砸烂三家村”。邓拓成为“文革”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改革开放以后,《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中的不少篇目曾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1997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燕山夜话》,此书将《三家村札记》中的文章也一并收入。

二、字词梳理

1. 正音。

刎wěn 无稽jī 马南邨cūn 燕蓟jì

给 给事jǐ 校 校定jiào

给以gěi 学校xiào

2. 解释下列词语。

殊不知:竟不知道。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也指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无中生有:把本来没有的事说成有的。形容凭空捏造。

3. 借助工具书,疏通下列四则史料的文意。

(1)“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明确:

以:因为。

宾客:战国时贵族官僚对所养食客的称谓。东汉以后世家豪族对依附人口的称谓。这里宜按后一种说法作解,即家中的依附人口。

以贩马自业:职业。

所至皆交结豪杰:所到之处结交的都是有才能的人。

这则材料介绍了吴汉的生平,其中“亡命”“贩马”足以证明“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

(2)“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3)“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明确:昆弟外家:妻子的娘家。

这两则材料均与吴汉的家庭关系有关。前者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可知,吴汉与妻子娘家关系正常;后者虽说“夫人先死”但名位正常,并没有诸如“杀妻”之类的变故。

(4)(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明确:质厚少文:“文”与“质”相对。质,朴实;文,文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表达。

此则材料告诉我们,吴汉为人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这里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质厚”之人很难将之与“杀妻”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三、朗读设怀疑

1. 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

2. 设疑激趣: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个论据是说服力最强的?请听读的同学思考这三个问题。

四、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 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同学结合视读法,养成圈点重要语句的习惯。

五、讨论交流

1.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个论据是说服力最强的?

明确: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证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2. 活动策略。

(1)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集中于某则史料,通过讨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则史料的说服力都是不够的,四则史料合在一起,说服力仍然是不够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和与此相关的“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在弄清这一点之后,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写四则史料呢?”因此,讨论应继续深入,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四则史料对于作者所提出的“吴汉未尝杀妻”都有一定的支持度,其内容都支持或倾向于吴汉未尝杀妻的看法,而不支持、不倾向于吴汉杀妻的说法。

(2)让同学明白就历史考证而言,“说有容易说无难”。因为说有这么回事,一个材料

就能证明,当然为防孤证之陋,人们也尽可能地多找材料。但是说没有这回事,即使有很多材料,也未必能证明。因为人们要说,这些地方没有记载,你能保证别的地方没记载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所举的四则史料,尽管其中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仍是不足为据的。

3. 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

明确:“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其推理形式为演绎论证——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前提一: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前提二:《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结论: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六、默读体悟

默读课文,体悟这篇驳论严密的推理过程。

第二课时

一、深思探究

1. 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思考: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讨论交流。

(1)中心论点。

明确: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第一段)

(2)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

明确: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最后一段)

(3)观点畅谈。

活动策略:鼓励同学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发言时要备足理由,力求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品味文章的文化内涵,启迪智慧,提高文化品位。

3. 提高升华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剧作者认为吴汉杀妻的故事能“抬高吴汉的身价”,而在今天看来,却是 “诬害了吴汉”。这句话怎样理解,为什么?

明确:这里实际上是在批评剧作者的愚忠和诛连的封建观念。按照我们今天的观念,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即使吴汉真娶了王莽的女儿,后来要扶助刘秀,也不该杀妻。

二、总结活动

1. 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1)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什么观点?

(2)论证过程: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

2. 规范结论。

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逻辑推理:演绎论证——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三、迁移活动

1.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2.2003年岁末,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了两个版本的话剧《赵氏孤儿》。两个版本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创作者都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早已熟悉的复仇的主题,以现代意识去观照古典叙事,显示了创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课后了解有关“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原形和两个版本的话剧,想一想,用现代观念解读历史传统,与我们课文中的观点是否矛盾?


相关文章

  • 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之看清楚自己
  • 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之看清楚自己 只有自己明白自己清楚,相信这一切都是造化,想想有一天老了怎么办,可想得现在的我也只有三十多岁,从那天和朋友交往以后,就是感觉到了钱难赚,到现在也明白了那里的志刚欠我的钱,那样的借款已经积累到了五千多块钱,要是 ...查看


  • 10吴汉何尝杀妻_课文分析
  • 吴汉何尝杀妻 本文是一篇驳论.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错误说法,有力地论证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从而说明了历史剧的 ...查看


  • 品味孤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 我不知是否该想起你,也不知是否该忘记你,在繁华的闹市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游戏,我厌倦了,疲倦了,也许该做回我自己.知道吗?我只有回忆你时才能看清你那可爱时的模样,调皮捣蛋的性格,如今回忆显然成了永恒的记忆.在无数的夜里,你依然占据我所有的空 ...查看


  • 积极心理学对快乐学习的启示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极心理学对快乐学习的启示 作者:刘嫱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11期 摘 要:快乐学习是一种内心愉悦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 ...查看


  • 淡淡的相思
  • 相思情浓,隔山隔水,隔不断相思情重.这是指情深义重,经历过了时间的考验,真诚而挚着,在人生的长河里历久弥香的,感天动地的那种情义的相思,这种相思断肠而又幸福,令人憔悴而又痴迷,时间是这种相思的缆绳,时间愈长,缆绳愈沉重,相思愈浓. 但世上还 ...查看


  • 赏色|旧时光是个美人,你又何尝不是呢?
  • 闲散,喝茶,看书,慵懒不为生活所役的方式.对我这个平庸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托辞.只不过,再好的茶,令身心舒畅的感觉也为时不久,能泡到三二次,已经很好,最终还是轻了,薄了.也散了. 对于普洱,却是迷恋.理由很简单,一是喜欢,二像个旧美人. 喝 ...查看


  • [背影]教学设计15
  • <背影>的教案 教学目标 : 1.基本目标: 理解本文选材立意及文中表达的父子深情.学习回忆性记叙文"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的一般结构式. 2.较高目标: 体验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 进行外貌描写片断训 ...查看


  • [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体会
  • <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拜读了万玮老师的大作<班主任兵法>,本书主要是介绍了万老师在担任一个短短28天的班主任这期间的一些故事,讲述了万老师与各任科老师及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奋发图强,最终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 ...查看


  • 又一次感动阅读及答案
  • 15. 文章第⑤段"妈妈发现了我的异样,问:'怎么啦?'我揉了揉眼睛赶紧说:'没事儿,是炉子里的煤气 味儿熏的'".如何理解文中"我"的撒谎?(4分) , . 16. 请结合选文内容,仿照下面的句子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