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滩水电站土石围堰高喷试验技术

龙滩水电站土石围堰高喷试验技术

【摘 要】:为了论证龙摊水电站土石围堰采用高喷防渗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工期上的可行性,

通过摸拟土石围堰地质条件,进行高喷试验,取得高喷试验参数,本文详细论述了高喷试验方法、施工工艺及高喷成果,并为土石围堰高喷防渗规模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喷防渗墙 围井 注水试验 取芯 围井墙体开挖

龙滩水电站坝址位于红水河上游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地内,大坝下距天峨县城15.00km。枢纽布置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及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工程按正常蓄水位400m设计,最大坝高216.50m,地下厂房装机9台,单机容量600MW,总装机5400MW;初期按蓄水位375.00m建设,坝顶高程382m,最大坝高192m。大坝施工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的隧洞导流方式。上、下游主围堰采用RCC围堰,在土石子围堰的保护下施工。为了确保土石子围堰高喷防渗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工期上的可行性。设计、监理、要求在土石子围堰高喷防渗施工之前进行高喷试验。

1、试验概述

1.1 试验场地选择及填筑

在上游土石子围堰右岸边RCC围堰轴线选择一个合适的试验场地,试验区:高程为236.8m,长×宽=15m×12m。

场地填筑:首先用反铲把试验场地挖填平整,平整EL.233,在上面堆填一层截流抛投块石料,块石最大粒径0.3m,厚度大约0.8~1.2m,再在上面堆填一层黏土,厚度大约3.0~3.5m,最上面填一层碎碴, 厚度大约0.5m,到高程236.8m。 1.2试验方案

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通过高喷灌浆试验,以取得高压喷灌合适的造孔设备,孔距、地层情况、及喷射流量、压力、旋速、提升速度、高喷合适的进浆比重等技术参数,及高喷防渗效果。

(1) 试验孔位布置:①围井尺寸大小:长×宽(3.0m×2.4m)。具体布孔见下图【附图1】。② 采用三种孔距:0.8m、1.0m、1.2m。③ 高喷试验主要采用旋喷,摆喷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封闭性围井。

附图1

(2)制浆材料选用:“剑江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采用两种配比,一种为纯水泥浆,配比为0.6:1;另一种为水泥-膨润土浆,配比为0.8:1,膨润土为水泥用量的25%,纯碱为水泥用量的5%,其中S7、S8、S11、S12四孔采用水泥-膨润土浆,其余孔采用纯水泥浆。 (3) 质量检查以钻孔取芯、注水、围井注水及围井内外开挖方式进行。 1.3墙体防渗指标

高喷后,墙体取芯率达到85﹪,钻孔注水k值达到n×10cm/s,围井注水k值达到n×10cm/s。

-5-5

2、地质条件

2.1 土石围堰堰体结构

土石围堰堰顶高程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水位229.80m,考虑堰顶安全超高0.7m,波浪高度0.5 m,堰顶高程取231.00m;

土石围堰堰顶设计宽度为8m的土石子堰,堰顶铺设50cm厚碎石,堰顶向外侧排水,排水横坡2%。

土石围堰地质条件: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度为0~8.0m,高程219~230m之间,右岸河床有基岩礁滩裸露,水平宽度为30~40m。土石围堰挡水水头最大约为19m,大江截流后,围堰地质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粘土、块碎石夹土层;原始河床覆盖层;基岩。围堰防渗拟采用高压旋喷防渗墙。 2.2 试验区摸拟围堰地质条件

试验区位于上游土石子围堰右岸,模拟试验平台长×宽15.0m×12.0m,平台高程为EL.236.8,模拟围堰地层按其结构、组成成分不同从上至下可分为以下几层:

① 人工填碴层(土石碴层):厚度0~1.0m,结构松散,地层均匀,石碴粒径小,含土。 ② 人工填筑黏土层: 厚度2.0m~3.0m,结构致密,渗透性小。

③ 人工填筑块石层:厚度0.8m~1.2m,块石最大粒径0.3m~0.5m,结构松散、架 空,这一层模拟截流抛投料前沿地层。

④ 残坡积物:厚度4.5m~7.0m,这一层结构不均一,是原河床坡积物与岸边施工块石的混合体,层内夹有泥土,靠近下部含有粗砂,含泥量大,是河床缓滩淤积,部分为基岩风化泥组成。

⑤ 基岩:由强风化的罗楼组硅质板岩、泥质灰岩组成,裂隙发育,渗透性大,试验中钻孔深入该地层0.5m~1.0m。详细地层情况见地质剖面图【图2-1】。

3、主要试验机具选型与性能简介

3.1钻孔设备

钻孔采用阿特拉斯A66-CBT或英格索兰KR803-02全液压多功能钻机配合气动冲击器偏心跟管钻进成孔工艺。钻头采用φ130~φ152合金球齿偏心钻头,跟进套管采用φ140无缝钢管,丝扣连接。进口的全液压多功能钻机能直接跟管钻进,具有成孔快,精度高,适用于任何性质的覆盖层钻孔。 3.2 高喷设备

高喷灌浆采用GS500-4型高喷台车和3S2-62Mpa型高压泵,并列三联管法自下而上旋喷成墙。喷具直径φ89,采用专用高强螺栓连接,连接处用尼龙垫密封。GS500-4型高喷台车具有一次性提升15.0m的特点,提升采用无级变速,变速范围0~25cm ,3S2-62Mpa高压泵,额定工作压力62MPa,实际工作压力42MPa,具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特点。

4、试验施工方法

4.1 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压实→台车行走→轨道铺设→布孔、钻机就位→校准角度、造孔→测斜→下PVC管、起拔导管→高喷台车就位→试喷、下喷具→静喷、喷灌→孔口注浆、回灌、封孔→高喷台车移位。 4.2 造孔

(1) 钻孔分三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Ⅲ序孔,先施工旋喷孔,再施工摆喷孔,最后施工封底孔。相邻孔施工时间间隔不少于24h。

(2)钻孔过程中,详细准确记录钻孔时遇到的各种现象,根据返碴情况、钻进速度、钻机及冲击器运转情况判断地层分层深度,大块石的分布、埋深、粒径及架空、漏失、串通等情况,并停钻测量余尺,准确记录其厚度及埋深。

(3)钻孔终孔后,先取出钻杆,然后下入φ100×1.5mmPVC管护壁,起拨套管。PVC底部用无纺布包扎,接头套接后用塑料带密封,要确保不脱接及接头处不漏浆。在块碎石堆积架空的孔段,将护壁PVC管钻成花管,用预注浆堵漏。注水试验孔堆筑层以下孔段全部钻成花管。 4.3 注水试验

钻孔完毕后,取出钻杆,下入带花眼的PVC塑料管进行注水试验,注水方法采用固定水头法,即将钻孔中的水位抬高到一定高度,保持水头不变连续注水。

计算公式:

渗透系数计算按下式进行:

K

0.366Q4L

lg

LHd

式中符号:K——渗透系数. cm/min ; Q——注水量. L/min; h——注水造成的水头高度. M; L

——试段长. M ; d——造孔直径. M

进行分段注水试验时,用两次试验可确定各段的渗透系数值。一次单段试验得K1,另一次混合试验得K,而KLK1L1K2L2,故K24.3高喷灌浆 4.3.1 高喷灌浆参数

4.3.2 高喷灌浆

(1)高喷灌浆分三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最后施工Ⅲ序孔。相邻次序孔施工时

KLK1L1

L2

间间隔不少于24h。先施工旋喷孔,后施工摆喷孔,最后施工封底孔。

(2)高喷:当喷具下入到设计深度后,启动旋摆机,调节风水浆的流量、压力和旋摆机的旋转速度,使之达到设计值,待孔口返浆比重符合要求后,开始提升,边旋转边提升,自下而上喷射灌浆,直至孔口停喷。在高喷灌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检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风水浆的流量、压力,进浆、回浆比重及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3) 高喷灌浆结束后,由专人负责用弃浆进行孔口注浆,直到回填密实,浆面不再析水下沉为止。

5、试验施工成果分析

5.1耗灰量分析

各序次孔耗灰量分析见表2。

从表2中看出:

(1) 总平均耗灰量为1.184t/m,耗灰量相对偏大,主要是因为:①人工填筑摸拟地层比较松散,吃浆量较大。②块碎石层特别架空,浆液漏失较多。

(2) Ⅰ序孔平均耗灰量1.367 t/m>Ⅱ序孔平均耗灰量1.030 t/m>Ⅲ序孔平均耗灰量0.698

t/m。可以看出,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单位耗灰量逐渐减少,符合一般灌浆规律,说明高喷灌浆效果良好。

各地层各序单耗灰量分析

从表3中看出:

(1) 各地层中平均单耗灰量都是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只有块碎石层中平均单耗灰量Ⅱ序孔>Ⅰ序孔,主要是因为块碎石层漏失严重,Ⅰ序孔喷灌完后,Ⅱ序孔在这一地层还漏浆,高喷施工时加大供浆量所致。

(2) 各地层平均单耗灰量:块碎石层>人工堆填层>坡积层>粘土层>基岩,这一规律,也符合试验区各地层实际松散、架空状况。 5.2喷前试验注水成果

表4 喷前试验注水成果表

从表4

。 5.3浆材试验成果

本次试验采用了两种浆液,一种为纯水泥浆,另一种为水泥-膨润土浆,通过现场实际取样,试验成果如下:

从表5中看出:无论进浆或返浆样品中纯水泥浆的初凝、终凝时间都比水泥-膨润土浆短;而结石率方面,无论进浆或返浆样品中水泥-膨润土浆都要比纯水泥浆高,作为这种堆筑架空地层围堰,需要用高结石率的浆液堵填空隙,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5.4 对架空漏失严重的块碎石处理情况

试验区地质条件是人工摸拟的,在施工平台下3.5~4.3m深度摸拟了一层截流抛投料前沿块碎石堆积物,这一层在试验区属于既架空又悬空,高喷时浆液在这一层站不住,径直流走,很难处理。

(1)高喷过程现象

从孔底往上喷,喷嘴进入该地层孔口不返浆,浆液径直从堆填体外流走,高喷喷嘴过了这一层,孔口又返浆;从孔口往下喷,孔口浆液漏失现象与上相同。

(2)采取措施:① 从孔口预注水泥和水泥-膨润土浆,直到孔口返浆或试验区外漏浓浆为止。② 高喷喷嘴进入这一地层,采取加大供浆量、增加浆液浓度、降低提升速度、降低高压水压力、减少供风量、静喷、倒喷、从孔口加砂等措施,直到孔口返浆为止。③ 提前钻预注浆孔,利用孔口返浆进行注浆回填。

(3)处理结果:① 除了S3号孔没返浆外,其它的孔都处理到孔口返浆为止,再进行正常高喷;② 喷S12号孔时,全孔都返浆,不存在漏失,喷封底孔时也不存在漏失;③ 但是每孔高喷时,喷嘴进入该地层,试验平台外侧都漏浆。另外喷封底孔时,试验平台外还漏清水,每个孔喷完后,进行多次回填注浆,还是存在着渗漏。总之,我们认为块碎石层还有可能存在缺浆或架空现象。

6、试验检测方法及成果

6.1 钻孔取芯

检查孔布置在围井孔位轴线上,共设三个孔。SJ1布置在S5与S4之间,SJ2布置在S6与S7之间,SJ3布置在S9与S10之间,钻孔中心在相邻两喷射孔的搭接部位。通过取芯分别检验孔距0.8m,1.0m ,1.2m 高喷墙连接质量情况。

取芯结果:从取出的岩芯看出,大部分岩芯胶结密实,有少量松散破碎段,黏土层、残坡积层中的黏土和泥土都变成水泥色,块碎石层中,明显能看见块石被水泥结石胶结、裹袱。三个孔的平均岩

芯采取率为89.2%,SJ1、 SJ2 、SJ3孔的取芯率分别为86.3%、90.0%、91.3%。在块碎石层中岩芯采取率较低且取出的岩芯较为破碎,其原因是:块碎石层地层架空,高喷时浆液大量漏失,高喷后地层缺浆,块石之间粘接不牢所至。总的来看,取芯效果比较好。 6.2 钻孔注水 6.2.2 试验过程

注水试验每孔分四段进行,人工填碴层、黏土层、块碎石层、残破积层,具体注水过程与施工一样。

6.2.3 试验成果

-5

由表6中看出:各孔中人工填碴层、黏土层、残破积层的渗透系数均在10cm/s量级左右,而块

-4-5

碎石层的渗透系数在10cm/s量级,略大于10cm/s,主要是因为块碎石层地层架空,高喷时浆液大量漏失,高喷后地层缺浆,块石之间还存在空隙所至。 6.3 围井开挖

为了直观检查高喷防渗墙的连接情况和密实程度,在围井内外进行了开挖。 6.3.1 围井内挖

围井内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卷扬机出土,遇到块碎石胶结采用风钻、风镐解破,开挖尺寸:长×宽×深为2.0m×1.4m×6.0m,开挖要求:完全揭露出四种地层,即:人工填碴层、黏土层、块碎石层、残破积层。

围井内挖揭露墙体描述: 0~0.4m为人工填碴层,主要是水泥胶结块,局部有探头石;0.4~3.3m为黏土层,墙体较密实,墙面分布有较多的水泥结块,其中,1.6~2.2m左右水泥结块很明显,墙体光滑,表面硬实;3.3~5.0m块碎石层,块石最大粒径0.3m,墙体胶结非常密实,有大体积的水泥块,外观看象砼墙,大块石之间有人工充填砂,局部墙体块石松动,有架空现象,特别是S4~S1墙面,1.0m长,0.2m宽的架空条带;5.0~6.0m为残破积层,残破积层表层有黄色黏土和灰褐色泥土,局部有水泥胶结结石,墙体比较密实。 6.3.2 围井注水

为了检验高喷防渗墙的整体防渗效果,对围井进行了分段分层注水试验,注水方法采用固定水头法,将围井中的水位抬高到一定高程,保持水头不变连续注水。 6.3.3 围井注水计算公式

围井注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采用土工试验规程常水头公式

K

QH,i AitL

2

式中:K——渗透系数 cm/s;Q——注水量 L;A——渗透面积mi ——水力坡降 ;t ——注水

时间 s; H——注水造成的水头高度 m; L——试段长 m

进行分层分段注水试验时,其计算方法同前。 6.3.4 围井注水试验成果

6.3.5 围井外开挖

围井外墙开挖采用反铲沿墙体外边沿线开挖,深度5.0m,宽度3.0~4.0m,开挖三面墙,即:S7~S4,S1~S4,S1~S8,开挖深度揭示出黏土层,块碎石层由于挖不动未完全揭露,从开挖出来的墙体看,由孔距0.8m旋喷形成的墙体,连接牢固密实,黏土中明显看见水泥块,成墙效果好。由孔距1.0m旋喷形成的墙体,连接牢固,局部充填不太密实,孔距1.2m墙体块碎石层搭接处没水泥结石,摆喷形成的墙体较薄,墙体外形不规则,厚度不均匀。成墙平均厚度为1.2m左右。块碎石层墙体胶结搭接相对于黏土层次之。

7、土石围堰规模生产建议

7.1 围堰填筑要求

围堰防渗轴线一定要避开与戗堤轴线重合,围堰防渗轴线上下5.0m要用细的土夹石填筑,防渗轴线要用黏土填筑于水下2.0m,宽度不小于3.0m,且水上部分要碾压密实,两堰肩的大块石要用长臂反铲捞走,大江截流后围堰要初期闭气,即不存在明水漏和动水,围堰内外形成相对静水位。 7.2 建议布孔方式

(1)上游围堰孔排距确定

① 孔深小于15.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1.0m;② 孔深在15.0~25.0m之间,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0.8m;③ 孔深大于25.0m,采用双排梅花型布孔,孔距1.0m,排距0.5m,第二排孔喷灌范围15.0~见基岩1.0m。

(2)下游围堰孔排距确定

① 孔深小于20.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1.0m;② 孔深在20.0~见基岩1.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0.8m。

8、结束语

(1) 采用阿特拉斯A66-CBT偏心跟管钻进成孔工艺、PVC管护壁、并列三管法注浆技术,完全能满足人工堆填围堰高喷防渗施工工期、质量要求。

(2)采用水泥-膨润土粘土浆液,这种浆液结石率高、析水率低,很适合人工填筑体围堰防渗。 (3)通过对围井内外开挖,揭露出高喷成墙情况表明:本次高喷试验采用的施工参数、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是正确的,完全能满足龙滩人工填筑土石围堰防渗要求。

(4)通过试验质量检测证明:高喷试验是成功的;在试验中,取得的试验成果资料是真实的、可靠的,能指导围堰防渗施工;试验后,为土石围堰规模生产建议是切合实际的。虽然这次试验仅是一个点,只有一定的代表性,主河床段可能更复杂,但我们认为龙滩水电站土石围堰由大量人工填筑体组成,采用高喷防渗,只要采取适宜的施工工艺和合适的工艺参数,防渗质量是有保证的。

龙滩水电站土石围堰高喷试验技术

【摘 要】:为了论证龙摊水电站土石围堰采用高喷防渗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工期上的可行性,

通过摸拟土石围堰地质条件,进行高喷试验,取得高喷试验参数,本文详细论述了高喷试验方法、施工工艺及高喷成果,并为土石围堰高喷防渗规模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喷防渗墙 围井 注水试验 取芯 围井墙体开挖

龙滩水电站坝址位于红水河上游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地内,大坝下距天峨县城15.00km。枢纽布置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及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工程按正常蓄水位400m设计,最大坝高216.50m,地下厂房装机9台,单机容量600MW,总装机5400MW;初期按蓄水位375.00m建设,坝顶高程382m,最大坝高192m。大坝施工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的隧洞导流方式。上、下游主围堰采用RCC围堰,在土石子围堰的保护下施工。为了确保土石子围堰高喷防渗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工期上的可行性。设计、监理、要求在土石子围堰高喷防渗施工之前进行高喷试验。

1、试验概述

1.1 试验场地选择及填筑

在上游土石子围堰右岸边RCC围堰轴线选择一个合适的试验场地,试验区:高程为236.8m,长×宽=15m×12m。

场地填筑:首先用反铲把试验场地挖填平整,平整EL.233,在上面堆填一层截流抛投块石料,块石最大粒径0.3m,厚度大约0.8~1.2m,再在上面堆填一层黏土,厚度大约3.0~3.5m,最上面填一层碎碴, 厚度大约0.5m,到高程236.8m。 1.2试验方案

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通过高喷灌浆试验,以取得高压喷灌合适的造孔设备,孔距、地层情况、及喷射流量、压力、旋速、提升速度、高喷合适的进浆比重等技术参数,及高喷防渗效果。

(1) 试验孔位布置:①围井尺寸大小:长×宽(3.0m×2.4m)。具体布孔见下图【附图1】。② 采用三种孔距:0.8m、1.0m、1.2m。③ 高喷试验主要采用旋喷,摆喷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封闭性围井。

附图1

(2)制浆材料选用:“剑江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采用两种配比,一种为纯水泥浆,配比为0.6:1;另一种为水泥-膨润土浆,配比为0.8:1,膨润土为水泥用量的25%,纯碱为水泥用量的5%,其中S7、S8、S11、S12四孔采用水泥-膨润土浆,其余孔采用纯水泥浆。 (3) 质量检查以钻孔取芯、注水、围井注水及围井内外开挖方式进行。 1.3墙体防渗指标

高喷后,墙体取芯率达到85﹪,钻孔注水k值达到n×10cm/s,围井注水k值达到n×10cm/s。

-5-5

2、地质条件

2.1 土石围堰堰体结构

土石围堰堰顶高程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水位229.80m,考虑堰顶安全超高0.7m,波浪高度0.5 m,堰顶高程取231.00m;

土石围堰堰顶设计宽度为8m的土石子堰,堰顶铺设50cm厚碎石,堰顶向外侧排水,排水横坡2%。

土石围堰地质条件: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度为0~8.0m,高程219~230m之间,右岸河床有基岩礁滩裸露,水平宽度为30~40m。土石围堰挡水水头最大约为19m,大江截流后,围堰地质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粘土、块碎石夹土层;原始河床覆盖层;基岩。围堰防渗拟采用高压旋喷防渗墙。 2.2 试验区摸拟围堰地质条件

试验区位于上游土石子围堰右岸,模拟试验平台长×宽15.0m×12.0m,平台高程为EL.236.8,模拟围堰地层按其结构、组成成分不同从上至下可分为以下几层:

① 人工填碴层(土石碴层):厚度0~1.0m,结构松散,地层均匀,石碴粒径小,含土。 ② 人工填筑黏土层: 厚度2.0m~3.0m,结构致密,渗透性小。

③ 人工填筑块石层:厚度0.8m~1.2m,块石最大粒径0.3m~0.5m,结构松散、架 空,这一层模拟截流抛投料前沿地层。

④ 残坡积物:厚度4.5m~7.0m,这一层结构不均一,是原河床坡积物与岸边施工块石的混合体,层内夹有泥土,靠近下部含有粗砂,含泥量大,是河床缓滩淤积,部分为基岩风化泥组成。

⑤ 基岩:由强风化的罗楼组硅质板岩、泥质灰岩组成,裂隙发育,渗透性大,试验中钻孔深入该地层0.5m~1.0m。详细地层情况见地质剖面图【图2-1】。

3、主要试验机具选型与性能简介

3.1钻孔设备

钻孔采用阿特拉斯A66-CBT或英格索兰KR803-02全液压多功能钻机配合气动冲击器偏心跟管钻进成孔工艺。钻头采用φ130~φ152合金球齿偏心钻头,跟进套管采用φ140无缝钢管,丝扣连接。进口的全液压多功能钻机能直接跟管钻进,具有成孔快,精度高,适用于任何性质的覆盖层钻孔。 3.2 高喷设备

高喷灌浆采用GS500-4型高喷台车和3S2-62Mpa型高压泵,并列三联管法自下而上旋喷成墙。喷具直径φ89,采用专用高强螺栓连接,连接处用尼龙垫密封。GS500-4型高喷台车具有一次性提升15.0m的特点,提升采用无级变速,变速范围0~25cm ,3S2-62Mpa高压泵,额定工作压力62MPa,实际工作压力42MPa,具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特点。

4、试验施工方法

4.1 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压实→台车行走→轨道铺设→布孔、钻机就位→校准角度、造孔→测斜→下PVC管、起拔导管→高喷台车就位→试喷、下喷具→静喷、喷灌→孔口注浆、回灌、封孔→高喷台车移位。 4.2 造孔

(1) 钻孔分三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Ⅲ序孔,先施工旋喷孔,再施工摆喷孔,最后施工封底孔。相邻孔施工时间间隔不少于24h。

(2)钻孔过程中,详细准确记录钻孔时遇到的各种现象,根据返碴情况、钻进速度、钻机及冲击器运转情况判断地层分层深度,大块石的分布、埋深、粒径及架空、漏失、串通等情况,并停钻测量余尺,准确记录其厚度及埋深。

(3)钻孔终孔后,先取出钻杆,然后下入φ100×1.5mmPVC管护壁,起拨套管。PVC底部用无纺布包扎,接头套接后用塑料带密封,要确保不脱接及接头处不漏浆。在块碎石堆积架空的孔段,将护壁PVC管钻成花管,用预注浆堵漏。注水试验孔堆筑层以下孔段全部钻成花管。 4.3 注水试验

钻孔完毕后,取出钻杆,下入带花眼的PVC塑料管进行注水试验,注水方法采用固定水头法,即将钻孔中的水位抬高到一定高度,保持水头不变连续注水。

计算公式:

渗透系数计算按下式进行:

K

0.366Q4L

lg

LHd

式中符号:K——渗透系数. cm/min ; Q——注水量. L/min; h——注水造成的水头高度. M; L

——试段长. M ; d——造孔直径. M

进行分段注水试验时,用两次试验可确定各段的渗透系数值。一次单段试验得K1,另一次混合试验得K,而KLK1L1K2L2,故K24.3高喷灌浆 4.3.1 高喷灌浆参数

4.3.2 高喷灌浆

(1)高喷灌浆分三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最后施工Ⅲ序孔。相邻次序孔施工时

KLK1L1

L2

间间隔不少于24h。先施工旋喷孔,后施工摆喷孔,最后施工封底孔。

(2)高喷:当喷具下入到设计深度后,启动旋摆机,调节风水浆的流量、压力和旋摆机的旋转速度,使之达到设计值,待孔口返浆比重符合要求后,开始提升,边旋转边提升,自下而上喷射灌浆,直至孔口停喷。在高喷灌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检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风水浆的流量、压力,进浆、回浆比重及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3) 高喷灌浆结束后,由专人负责用弃浆进行孔口注浆,直到回填密实,浆面不再析水下沉为止。

5、试验施工成果分析

5.1耗灰量分析

各序次孔耗灰量分析见表2。

从表2中看出:

(1) 总平均耗灰量为1.184t/m,耗灰量相对偏大,主要是因为:①人工填筑摸拟地层比较松散,吃浆量较大。②块碎石层特别架空,浆液漏失较多。

(2) Ⅰ序孔平均耗灰量1.367 t/m>Ⅱ序孔平均耗灰量1.030 t/m>Ⅲ序孔平均耗灰量0.698

t/m。可以看出,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单位耗灰量逐渐减少,符合一般灌浆规律,说明高喷灌浆效果良好。

各地层各序单耗灰量分析

从表3中看出:

(1) 各地层中平均单耗灰量都是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只有块碎石层中平均单耗灰量Ⅱ序孔>Ⅰ序孔,主要是因为块碎石层漏失严重,Ⅰ序孔喷灌完后,Ⅱ序孔在这一地层还漏浆,高喷施工时加大供浆量所致。

(2) 各地层平均单耗灰量:块碎石层>人工堆填层>坡积层>粘土层>基岩,这一规律,也符合试验区各地层实际松散、架空状况。 5.2喷前试验注水成果

表4 喷前试验注水成果表

从表4

。 5.3浆材试验成果

本次试验采用了两种浆液,一种为纯水泥浆,另一种为水泥-膨润土浆,通过现场实际取样,试验成果如下:

从表5中看出:无论进浆或返浆样品中纯水泥浆的初凝、终凝时间都比水泥-膨润土浆短;而结石率方面,无论进浆或返浆样品中水泥-膨润土浆都要比纯水泥浆高,作为这种堆筑架空地层围堰,需要用高结石率的浆液堵填空隙,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5.4 对架空漏失严重的块碎石处理情况

试验区地质条件是人工摸拟的,在施工平台下3.5~4.3m深度摸拟了一层截流抛投料前沿块碎石堆积物,这一层在试验区属于既架空又悬空,高喷时浆液在这一层站不住,径直流走,很难处理。

(1)高喷过程现象

从孔底往上喷,喷嘴进入该地层孔口不返浆,浆液径直从堆填体外流走,高喷喷嘴过了这一层,孔口又返浆;从孔口往下喷,孔口浆液漏失现象与上相同。

(2)采取措施:① 从孔口预注水泥和水泥-膨润土浆,直到孔口返浆或试验区外漏浓浆为止。② 高喷喷嘴进入这一地层,采取加大供浆量、增加浆液浓度、降低提升速度、降低高压水压力、减少供风量、静喷、倒喷、从孔口加砂等措施,直到孔口返浆为止。③ 提前钻预注浆孔,利用孔口返浆进行注浆回填。

(3)处理结果:① 除了S3号孔没返浆外,其它的孔都处理到孔口返浆为止,再进行正常高喷;② 喷S12号孔时,全孔都返浆,不存在漏失,喷封底孔时也不存在漏失;③ 但是每孔高喷时,喷嘴进入该地层,试验平台外侧都漏浆。另外喷封底孔时,试验平台外还漏清水,每个孔喷完后,进行多次回填注浆,还是存在着渗漏。总之,我们认为块碎石层还有可能存在缺浆或架空现象。

6、试验检测方法及成果

6.1 钻孔取芯

检查孔布置在围井孔位轴线上,共设三个孔。SJ1布置在S5与S4之间,SJ2布置在S6与S7之间,SJ3布置在S9与S10之间,钻孔中心在相邻两喷射孔的搭接部位。通过取芯分别检验孔距0.8m,1.0m ,1.2m 高喷墙连接质量情况。

取芯结果:从取出的岩芯看出,大部分岩芯胶结密实,有少量松散破碎段,黏土层、残坡积层中的黏土和泥土都变成水泥色,块碎石层中,明显能看见块石被水泥结石胶结、裹袱。三个孔的平均岩

芯采取率为89.2%,SJ1、 SJ2 、SJ3孔的取芯率分别为86.3%、90.0%、91.3%。在块碎石层中岩芯采取率较低且取出的岩芯较为破碎,其原因是:块碎石层地层架空,高喷时浆液大量漏失,高喷后地层缺浆,块石之间粘接不牢所至。总的来看,取芯效果比较好。 6.2 钻孔注水 6.2.2 试验过程

注水试验每孔分四段进行,人工填碴层、黏土层、块碎石层、残破积层,具体注水过程与施工一样。

6.2.3 试验成果

-5

由表6中看出:各孔中人工填碴层、黏土层、残破积层的渗透系数均在10cm/s量级左右,而块

-4-5

碎石层的渗透系数在10cm/s量级,略大于10cm/s,主要是因为块碎石层地层架空,高喷时浆液大量漏失,高喷后地层缺浆,块石之间还存在空隙所至。 6.3 围井开挖

为了直观检查高喷防渗墙的连接情况和密实程度,在围井内外进行了开挖。 6.3.1 围井内挖

围井内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卷扬机出土,遇到块碎石胶结采用风钻、风镐解破,开挖尺寸:长×宽×深为2.0m×1.4m×6.0m,开挖要求:完全揭露出四种地层,即:人工填碴层、黏土层、块碎石层、残破积层。

围井内挖揭露墙体描述: 0~0.4m为人工填碴层,主要是水泥胶结块,局部有探头石;0.4~3.3m为黏土层,墙体较密实,墙面分布有较多的水泥结块,其中,1.6~2.2m左右水泥结块很明显,墙体光滑,表面硬实;3.3~5.0m块碎石层,块石最大粒径0.3m,墙体胶结非常密实,有大体积的水泥块,外观看象砼墙,大块石之间有人工充填砂,局部墙体块石松动,有架空现象,特别是S4~S1墙面,1.0m长,0.2m宽的架空条带;5.0~6.0m为残破积层,残破积层表层有黄色黏土和灰褐色泥土,局部有水泥胶结结石,墙体比较密实。 6.3.2 围井注水

为了检验高喷防渗墙的整体防渗效果,对围井进行了分段分层注水试验,注水方法采用固定水头法,将围井中的水位抬高到一定高程,保持水头不变连续注水。 6.3.3 围井注水计算公式

围井注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采用土工试验规程常水头公式

K

QH,i AitL

2

式中:K——渗透系数 cm/s;Q——注水量 L;A——渗透面积mi ——水力坡降 ;t ——注水

时间 s; H——注水造成的水头高度 m; L——试段长 m

进行分层分段注水试验时,其计算方法同前。 6.3.4 围井注水试验成果

6.3.5 围井外开挖

围井外墙开挖采用反铲沿墙体外边沿线开挖,深度5.0m,宽度3.0~4.0m,开挖三面墙,即:S7~S4,S1~S4,S1~S8,开挖深度揭示出黏土层,块碎石层由于挖不动未完全揭露,从开挖出来的墙体看,由孔距0.8m旋喷形成的墙体,连接牢固密实,黏土中明显看见水泥块,成墙效果好。由孔距1.0m旋喷形成的墙体,连接牢固,局部充填不太密实,孔距1.2m墙体块碎石层搭接处没水泥结石,摆喷形成的墙体较薄,墙体外形不规则,厚度不均匀。成墙平均厚度为1.2m左右。块碎石层墙体胶结搭接相对于黏土层次之。

7、土石围堰规模生产建议

7.1 围堰填筑要求

围堰防渗轴线一定要避开与戗堤轴线重合,围堰防渗轴线上下5.0m要用细的土夹石填筑,防渗轴线要用黏土填筑于水下2.0m,宽度不小于3.0m,且水上部分要碾压密实,两堰肩的大块石要用长臂反铲捞走,大江截流后围堰要初期闭气,即不存在明水漏和动水,围堰内外形成相对静水位。 7.2 建议布孔方式

(1)上游围堰孔排距确定

① 孔深小于15.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1.0m;② 孔深在15.0~25.0m之间,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0.8m;③ 孔深大于25.0m,采用双排梅花型布孔,孔距1.0m,排距0.5m,第二排孔喷灌范围15.0~见基岩1.0m。

(2)下游围堰孔排距确定

① 孔深小于20.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1.0m;② 孔深在20.0~见基岩1.0m,采用单排直线型布孔,孔距0.8m。

8、结束语

(1) 采用阿特拉斯A66-CBT偏心跟管钻进成孔工艺、PVC管护壁、并列三管法注浆技术,完全能满足人工堆填围堰高喷防渗施工工期、质量要求。

(2)采用水泥-膨润土粘土浆液,这种浆液结石率高、析水率低,很适合人工填筑体围堰防渗。 (3)通过对围井内外开挖,揭露出高喷成墙情况表明:本次高喷试验采用的施工参数、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是正确的,完全能满足龙滩人工填筑土石围堰防渗要求。

(4)通过试验质量检测证明:高喷试验是成功的;在试验中,取得的试验成果资料是真实的、可靠的,能指导围堰防渗施工;试验后,为土石围堰规模生产建议是切合实际的。虽然这次试验仅是一个点,只有一定的代表性,主河床段可能更复杂,但我们认为龙滩水电站土石围堰由大量人工填筑体组成,采用高喷防渗,只要采取适宜的施工工艺和合适的工艺参数,防渗质量是有保证的。


相关文章

  • 土石围堰粘土心墙防渗施工技术措施
  • 土石围堰粘土心墙防渗施工技术措施 作者:胡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5期 [摘要]越南占化水电站在施工土石围堰的时候采用粘土心墙代替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进行围堰的防渗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粘土心墙施工工艺简单 ...查看


  • 三峡三期土石围堰防渗工程施工技术
  • 三峡三期土石围堰防渗工程施工技术 http://www.ctgpc.com.cn (2003-05-28 08:51) 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 文章编号:1006-6349(2003)05-0019-04 马德淅 李焰 霍文章 (葛洲坝集团三峡 ...查看


  • 二级建造师教材2014水利水电实务
  • 2F310000 2F311000 2F312000 2F313000 2F31100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建筑材料 2F31101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及组成 2F311020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与测量 2F311030 水利水电工 ...查看


  • 金安桥水电站截流验收截流工程施工报告
  • 目 录 一.截流工程概述 ................................................ 3 二.截流施工方法及进度计划 ...................................... 3 1 ...查看


  • 某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 10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0.1 施工条件 10.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某水电站工程位于竹溪县汇湾河汇湾乡境内,电站厂房与乡政府隔河相望.工程唯一对外交通方式是公路.县城处于湖北省西部边陲,305省道旁,从县城西行至陕西平利 ...查看


  • 大坝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 大坝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监理二标:大坝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昆明公司 鲁地拉水电站大坝工程监理部 二○○九年三月 批准:李立年 审查:佘俊勇 编制: 杨金宇 目 录 1 工程概述 ............... ...查看


  • 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措施
  • 目录 1. 工程概况.............................................................................................................. ...查看


  • 一建水利水电实务案例要点
  • 1.减小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 (一)加大分流量,改善分流条件 1.合理确定导流建筑物尺寸.断面形式和底高程 2.确保泄水建筑物上下游引渠开挖和上下游围堰拆除的质量 3.在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不足时,可以专门修建截流分水闸或其他形式泄水道帮助 ...查看


  • 溪洛渡水电站截流组织与施工
  • 溪洛渡水电站截流组织与施工 [摘要]: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大江截流,通过分析水文资料.水下地形条件,根据水力学计算及水工模型试验制定了详细的截流施工方案,经过认真施工组织,成功地实现了大江截流. [关键词]:水力学指标截流设计施工 1工程概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