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九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高二期末必修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权益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3.在近代,各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初期历经了曲折发展的进程。“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

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中国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4.某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由此可推断这一宪法是(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 .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6.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 .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 . 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 .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7.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 .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8. “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上述材料应该出自

A .《共产党宣言》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9.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启蒙运动思想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

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 .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11.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

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种情况( )

A .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C .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 .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D .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2.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13.下列关于20世纪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居于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持续低迷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14.美国约翰·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5.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山东 D .陕西

1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8.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9.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1.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

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22.《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 .康熙帝 B .乾隆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23.“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2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 .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25.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 .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 .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26.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7.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 .维新派 B .同盟会 C .义和团 D .共产党

28.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29.1928年7月,周作人在致友人信中说:“两三年前反对欢迎孙中山,要求恢复溥仪帝号的总商会已发起铸‘先总理’铜像,并命令商会会员一律均着中山服了!”信中所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 .中山装是革命者的服装 B .周作人劝说友人穿中山装

C .国人接受了孙中山思想 D .政治变迁影响了商会活动

30.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日本占领区 C .陕甘宁边区 D .解放区

31.“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32.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3.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4.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5.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6.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7.周恩来总理曾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末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B .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 .日内瓦会议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 .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3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 “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 .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1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 .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 .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 .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 .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40.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B .调动雅典居民的积极性,但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C .促进了雅典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D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14.分权制衡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想法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国会山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会是怎样制衡总统权力的?(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丘吉尔为什么“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6分)

(3)法国1875年宪法也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请以史实加以说明。(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 “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 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 经济. 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2)据材料二. 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3)据材料三. 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日△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4)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10分)

高二期末必修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权益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3.在近代,各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初期历经了曲折发展的进程。“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

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中国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4.某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由此可推断这一宪法是(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 .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6.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 .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 . 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 .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7.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 .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8. “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上述材料应该出自

A .《共产党宣言》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9.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启蒙运动思想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

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 .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11.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

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种情况( )

A .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C .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 .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D .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2.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13.下列关于20世纪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居于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持续低迷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14.美国约翰·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5.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山东 D .陕西

1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8.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9.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1.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

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22.《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 .康熙帝 B .乾隆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23.“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2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 .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25.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 .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 .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26.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7.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 .维新派 B .同盟会 C .义和团 D .共产党

28.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29.1928年7月,周作人在致友人信中说:“两三年前反对欢迎孙中山,要求恢复溥仪帝号的总商会已发起铸‘先总理’铜像,并命令商会会员一律均着中山服了!”信中所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 .中山装是革命者的服装 B .周作人劝说友人穿中山装

C .国人接受了孙中山思想 D .政治变迁影响了商会活动

30.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日本占领区 C .陕甘宁边区 D .解放区

31.“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32.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3.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4.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5.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6.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7.周恩来总理曾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末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B .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 .日内瓦会议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 .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3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 “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 .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1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 .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 .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 .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 .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40.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B .调动雅典居民的积极性,但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C .促进了雅典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D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14.分权制衡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想法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国会山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会是怎样制衡总统权力的?(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丘吉尔为什么“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6分)

(3)法国1875年宪法也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请以史实加以说明。(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 “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 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 经济. 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2)据材料二. 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3)据材料三. 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日△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4)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10分)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