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生存

往事

今天是: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你好,欢迎来到inewsweek.cn

中|EN 收藏 设为首页RSS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

要闻早点

深度中国

本刊推荐

评论中心

生活品质

往事

读书

视觉

视频

社区

活动会议

往事 >>  近代专栏 >> 正文

沈从文:生存

2012年06月13日 09:01:57 来源:《沈从文文集》 编辑:李贤娜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希望会不会实现?他有不有光明的未来?这偌大一个都会里,城圈内外住上一百五十万市民,他从一个人所想象不到的小地方来到这大都会里住下,凭一点点过去的兴趣和当前的方便,住下来学习用手和脑建设自己,对面是那么一个陌生,冷酷,流动的人海。

青年聂勋坐在北京南城某会馆里南屋一个小房子的窗前,藉檐口黄昏余光,修整他那未完成的画稿。一不小心,一点淡墨水滴在纸角上,找寻吸水纸不得,担心把画弄坏了,忙伏在纸上用口去吸吮那墨水。一面想,“真糟,真糟,不小心就出乱子!”完事时去看那画上水迹,好在画并未受损失。他苦笑着。

天已将夜。会馆里院子中两株洋槐树,叶子被微风刷着,声音单调而无意义,寂寞而闷人,正象征这青年人的生活,目前一无所有,希望全在未来。

再过十天半月,成球成串的白花,就会在这槐树枝叶间开放,到时照例会有北平特殊的夹砂带然风,无意义的吹着,香味各处送去,蜂子却被引来了。这些小小虫子终日营营嗡嗡,不知它从何处来,又飞往何处,院中一定因此多有了一点生气。会馆大门对街的成衣铺小姑娘,必将打了芦竹秆子,上面用绳子或铁丝作成一个圈儿,来摘树上的花,一大把插到洋酒瓶里去,搁在门前窗口边作装饰(春光也上了窗子,引起路人的注意)。可是这年青人的希望,到明天会不会实现?

他有不有个光明的未来?这偌大一个都会里,城圈内外住上一百五十万市民,他从一个人所想象不到的小地方来到这大都会里住下,凭一点点过去的兴趣和当前的方便,住下来学习用手和脑建设自己,对面是那么一个陌生,冷酷,流动的人海。生活既极其穷困,到无可奈何时,就缩成一团躺到床上去,用一点空气和一点希望,代替了那一顿应吃而不得吃的饭食。近于奇迹似的,在极短期间中,画居然进步了,所指望的文章,也居然写出而且从友人手中送过杂志编辑手中去了。但这去“成功”实在还远得很远得很,他知道的。然而如此一来,空气和希望以乎也就更有用更需要了。因为在先前一时,他还把每天挨饿一次当成不得已的忍受,如今却自觉的认明白了,这么办对于目前体力的损害并不大,当成习惯每天只正餐一顿,把仅有的一点点钱,留下来买画笔和应用稿纸了。

这时节看看已不宜于再画,放下了笔,把那未完成的画钉到墙壁上去。他心想,“齐白石也是个人,征服了许多人的眼睛,集中了许多人的兴味,还是他那一只手。高尔基也是那一只手!托尔斯泰,以至于家乡搞雕塑的张秋潭,都靠的是一只手。……”他站在院中那槐树下,捏捏自己两只又脏又瘦的手,那么很豪气的想着。且继续想起一个亲戚劝勉他的话语,把当前的困难忘掉了。听会馆中另外有人在说“开饭”,知道这件事与他无分,就扣了门,照往日一样,上街散步。

相关内容

毛泽东为什么没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 2012-05-15

沈从文:丈夫 2012-04-27

标签: 生存 奋斗 眼泪

网友评论: 已有 0条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周刊网观点匿名 匿名

查看所有评论

',1)">

往事

今天是: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你好,欢迎来到inewsweek.cn

中|EN 收藏 设为首页RSS 注册登录

网站首页

要闻早点

深度中国

本刊推荐

评论中心

生活品质

往事

读书

视觉

视频

社区

活动会议

往事 >>  近代专栏 >> 正文

沈从文:生存

2012年06月13日 09:01:57 来源:《沈从文文集》 编辑:李贤娜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希望会不会实现?他有不有光明的未来?这偌大一个都会里,城圈内外住上一百五十万市民,他从一个人所想象不到的小地方来到这大都会里住下,凭一点点过去的兴趣和当前的方便,住下来学习用手和脑建设自己,对面是那么一个陌生,冷酷,流动的人海。

青年聂勋坐在北京南城某会馆里南屋一个小房子的窗前,藉檐口黄昏余光,修整他那未完成的画稿。一不小心,一点淡墨水滴在纸角上,找寻吸水纸不得,担心把画弄坏了,忙伏在纸上用口去吸吮那墨水。一面想,“真糟,真糟,不小心就出乱子!”完事时去看那画上水迹,好在画并未受损失。他苦笑着。

天已将夜。会馆里院子中两株洋槐树,叶子被微风刷着,声音单调而无意义,寂寞而闷人,正象征这青年人的生活,目前一无所有,希望全在未来。

再过十天半月,成球成串的白花,就会在这槐树枝叶间开放,到时照例会有北平特殊的夹砂带然风,无意义的吹着,香味各处送去,蜂子却被引来了。这些小小虫子终日营营嗡嗡,不知它从何处来,又飞往何处,院中一定因此多有了一点生气。会馆大门对街的成衣铺小姑娘,必将打了芦竹秆子,上面用绳子或铁丝作成一个圈儿,来摘树上的花,一大把插到洋酒瓶里去,搁在门前窗口边作装饰(春光也上了窗子,引起路人的注意)。可是这年青人的希望,到明天会不会实现?

他有不有个光明的未来?这偌大一个都会里,城圈内外住上一百五十万市民,他从一个人所想象不到的小地方来到这大都会里住下,凭一点点过去的兴趣和当前的方便,住下来学习用手和脑建设自己,对面是那么一个陌生,冷酷,流动的人海。生活既极其穷困,到无可奈何时,就缩成一团躺到床上去,用一点空气和一点希望,代替了那一顿应吃而不得吃的饭食。近于奇迹似的,在极短期间中,画居然进步了,所指望的文章,也居然写出而且从友人手中送过杂志编辑手中去了。但这去“成功”实在还远得很远得很,他知道的。然而如此一来,空气和希望以乎也就更有用更需要了。因为在先前一时,他还把每天挨饿一次当成不得已的忍受,如今却自觉的认明白了,这么办对于目前体力的损害并不大,当成习惯每天只正餐一顿,把仅有的一点点钱,留下来买画笔和应用稿纸了。

这时节看看已不宜于再画,放下了笔,把那未完成的画钉到墙壁上去。他心想,“齐白石也是个人,征服了许多人的眼睛,集中了许多人的兴味,还是他那一只手。高尔基也是那一只手!托尔斯泰,以至于家乡搞雕塑的张秋潭,都靠的是一只手。……”他站在院中那槐树下,捏捏自己两只又脏又瘦的手,那么很豪气的想着。且继续想起一个亲戚劝勉他的话语,把当前的困难忘掉了。听会馆中另外有人在说“开饭”,知道这件事与他无分,就扣了门,照往日一样,上街散步。

相关内容

毛泽东为什么没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 2012-05-15

沈从文:丈夫 2012-04-27

标签: 生存 奋斗 眼泪

网友评论: 已有 0条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周刊网观点匿名 匿名

查看所有评论

',1)">


相关文章

  • [精品]沈从文的[箱子岩]赏析
  • 沈从文的<箱子岩>赏析 沈从文的<箱子岩>赏析思想的停机坪 在自由的生命和龌龊的脓疮之间 --读沈从文的<箱子岩> 对于这一篇抒情散文,也许大家读到过某些所谓的赏析文章,大抵是说,它的特点是,抒发了作家的 ...查看


  • 沈从文小说的现代意识
  • 论沈从文小说的现代意识 程瑞 摘要:沈从文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其小说中"田园牧歌"式的叙事风格让人沉醉.但沈从文的小说中的意蕴是丰富而且值得深思的,他用独特的写实主义的方式"刻意借着城邦与乡村的 ...查看


  • 沈从文_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_邰宇
  • 2003年5月 第19卷 第3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May,2003Vol,19 No.3 沈从文.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 邰 宇 ...查看


  • 我眼中的鲁迅
  • 我眼中的鲁迅 旷新年 鲁迅出生在一个历史大崩溃的时代,不仅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彻底的崩溃--这是"千古未有之变局",而且西方的历史也发生了彻底的崩溃--尼采高呼"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这个世界的基础已经从 ...查看


  • 德尔菲神庙的赞歌
  • 德尔菲神庙的颂歌 --试论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人性观 [摘要]:沈从文对湘西自然山水景物的精心描绘,对弥漫着浓郁牧歌谐趣的自然生活氛围的着意渲染,以及对蕴含着平和处世精神的边地自然人生观的深入揭示,构成了人性观的基本内容--讴歌健全人性.张扬 ...查看


  • 都市背景下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 都市背景下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摘要:他认为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然而,他对这两个世界的塑造都是独特而成功的,因为他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湘西.其笔下的 ...查看


  • 对_生命_歌者的解读_评凌宇的沈从文研究_马新亚
  • 发现湘西伴随着湘西作家的草创和成熟,例如,凌宇曾对孙健忠建议其作品的构图应控制紧密而力求舒展,涉及的环境.人物也可相应拓展,从<醉乡>到<舍巴日>.<死街>等,已经显示出作家对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更多层面的 ...查看


  • 美丽与忧愁
  • 美丽与忧愁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双重意蕴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作品呈现于表层的人性美以及渗透其中的深深的"忧愁",从美和悲剧两个方面来把握<边城>的独特意蕴,由此揭开<边城>永恒艺术 ...查看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与贾平凹的商州世界比较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与贾平凹的商州世界比较 摘 要:沈从文与贾平凹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用不同的方式在各自文学创作中再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寄托了他们的审美理想.本文从乡土题材.现代文明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构建精神世界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