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卤素的化学方程式详解与默写

有关卤素的化学方程式详解

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 2Na +Cl 2点燃 2NaCl 。

点燃

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 +3Cl 22FeCl3。

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3、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

点燃 Cu +Cl 2CuCl 2 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加大量水,溶液蓝色。

4、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H 2+Cl 2==== 2HCl(爆炸) 。

H 2可以在Cl 2中安静燃烧,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苍白色,H 2+Cl 2点燃 2HCl 。

5、PCl 3是无色液体,PCl 5是白色固体。磷在少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磷在大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磷在适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点燃 2P +3Cl 2 2PCl 3 (白雾) 点燃 2P +5Cl 2 2PCl 5 (白烟) 点燃 2P +4Cl 2 2PCl 3+2PCl 5(白色烟雾) 。

6、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

小部分与水反应:Cl 2+H2O

2HCl==== 2H++Cl ,HClO -HCl +HClO ;氯水中各物质发生电离: H ++ClO ,H 2O -H ++OH -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 2、HClO 、H 2O ,四种离子:H 、Cl 、ClO ,还有OH 。

7、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 2的缘故。

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 的缘故。

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 的缘故。

往氯水中投入镁粉,发生反应:Mg+2HCl====MgCl2+H 2↑;Mg+Cl2====MgCl2。

见光 8、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 2HCl+O 2↑。久置的氯水就是稀盐酸。

9、多余氯气常用NaOH 溶液吸收。2NaOH+Cl2====NaCl+NaClO+H2O 。

10、工业上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中,吸收空气中的CO 2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11、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水蒸气、HCl 气体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饱和食盐水电离 NaCl=== Na ++Cl ,-+减少了氯气溶于水的损耗。

−→MnCl 2+Cl 2↑+2H 2O 。 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 2+4HCl(浓) −

−→2 MnCl2+5Cl 2↑+2KCl +8H 2O 。13、也可用KMnO4制取氯气:2KMnO 4+16HCl(浓) −

微热

∆∆

14、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程式:NaCl +H 2SO 4(浓) ──→NaHSO 4+HCl ↑

−→ Na 2SO 4+HCl ↑, NaHSO 4+NaCl −

−→ Na 2SO 4+2HCl ↑。 2NaCl +H 2SO 4(浓) −

15、指纹实验方案一: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

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指纹实验方案二: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 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见光

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 (或加热) ,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 ++Cl====AgCl↓, -∆∆

2AgCl==== 2Ag+Cl 2↑。

16、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 2+I 22HI 。

17、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 >Cl >Br >I ;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 2>Cl 2>Br 2>I 2 ;

把氟气通入氯化钠溶液中,氟气总是先与水反应,得不到氯气。

2F 2+2H2O === 4HF+O 2↑

18、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两溶液中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

Cl 2 +2Br ===2Cl+Br 2;Cl 2+2I ===2Cl+I 2;

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

Br 2+2I === 2Br+I 2;

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 >F 。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9、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

Ag ++Cl====AgCl↓(白) , -----------

Ag ++ Br====AgBr↓(淡黄) , -

Ag ++I====AgI↓(黄) 。 -见光

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AgBr 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2AgBr==== 2Ag+Br2 AgI 常用来人工降雨。

20、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变蓝。

Cl 2+2KI ==== 2KCl+I 2

如果氯气过量,蓝色会褪去,不是由于漂白,而是I 2被氧化。

5Cl 2+I 2+6H 2O ==== 10HCl+2HIO 3 。

有关卤素的化学方程式默写

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

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3、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

4、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

H 2可以在Cl 2中安静燃烧,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苍白色

5、PCl 3是无色液体,PCl 5是白色固体。磷在少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磷在大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磷在适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6、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 ,四种离子: 。

7、往氯水中投入镁粉,发生反应:

8、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 。久置的氯水就是稀盐酸。

9、多余氯气常用NaOH 溶液吸收。

10、工业上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

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 ,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直接投入水中,吸收空气中的CO 2即可发生漂白作用:

11、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水蒸气、HCl 气体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饱和食盐水电离 ,减少了氯气溶于水的损耗。

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

13、也可用KMnO4制取氯气:

14、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程式:

15、指纹实验方案一: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

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指纹实验方案二: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 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 (或加热) ,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16、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

17、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 >Cl >Br >I ;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 2>Cl 2>Br 2>I 2 ;

把氟气通入氯化钠溶液中,氟气总是先与水反应,得不到氯气。

18、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两溶液中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

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

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 >F 。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9、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

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AgBr 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

AgI 常用来人工降雨。

20、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变蓝。

如果氯气过量,蓝色会褪去,不是由于漂白,而是I 2被氧化。

----

有关卤素的化学方程式详解

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 2Na +Cl 2点燃 2NaCl 。

点燃

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 +3Cl 22FeCl3。

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3、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

点燃 Cu +Cl 2CuCl 2 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加大量水,溶液蓝色。

4、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H 2+Cl 2==== 2HCl(爆炸) 。

H 2可以在Cl 2中安静燃烧,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苍白色,H 2+Cl 2点燃 2HCl 。

5、PCl 3是无色液体,PCl 5是白色固体。磷在少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磷在大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磷在适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点燃 2P +3Cl 2 2PCl 3 (白雾) 点燃 2P +5Cl 2 2PCl 5 (白烟) 点燃 2P +4Cl 2 2PCl 3+2PCl 5(白色烟雾) 。

6、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

小部分与水反应:Cl 2+H2O

2HCl==== 2H++Cl ,HClO -HCl +HClO ;氯水中各物质发生电离: H ++ClO ,H 2O -H ++OH -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 2、HClO 、H 2O ,四种离子:H 、Cl 、ClO ,还有OH 。

7、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 2的缘故。

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 的缘故。

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 的缘故。

往氯水中投入镁粉,发生反应:Mg+2HCl====MgCl2+H 2↑;Mg+Cl2====MgCl2。

见光 8、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 2HCl+O 2↑。久置的氯水就是稀盐酸。

9、多余氯气常用NaOH 溶液吸收。2NaOH+Cl2====NaCl+NaClO+H2O 。

10、工业上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中,吸收空气中的CO 2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11、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水蒸气、HCl 气体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饱和食盐水电离 NaCl=== Na ++Cl ,-+减少了氯气溶于水的损耗。

−→MnCl 2+Cl 2↑+2H 2O 。 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 2+4HCl(浓) −

−→2 MnCl2+5Cl 2↑+2KCl +8H 2O 。13、也可用KMnO4制取氯气:2KMnO 4+16HCl(浓) −

微热

∆∆

14、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程式:NaCl +H 2SO 4(浓) ──→NaHSO 4+HCl ↑

−→ Na 2SO 4+HCl ↑, NaHSO 4+NaCl −

−→ Na 2SO 4+2HCl ↑。 2NaCl +H 2SO 4(浓) −

15、指纹实验方案一: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

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指纹实验方案二: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 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见光

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 (或加热) ,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 ++Cl====AgCl↓, -∆∆

2AgCl==== 2Ag+Cl 2↑。

16、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 2+I 22HI 。

17、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 >Cl >Br >I ;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 2>Cl 2>Br 2>I 2 ;

把氟气通入氯化钠溶液中,氟气总是先与水反应,得不到氯气。

2F 2+2H2O === 4HF+O 2↑

18、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两溶液中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

Cl 2 +2Br ===2Cl+Br 2;Cl 2+2I ===2Cl+I 2;

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

Br 2+2I === 2Br+I 2;

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 >F 。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9、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

Ag ++Cl====AgCl↓(白) , -----------

Ag ++ Br====AgBr↓(淡黄) , -

Ag ++I====AgI↓(黄) 。 -见光

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AgBr 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2AgBr==== 2Ag+Br2 AgI 常用来人工降雨。

20、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变蓝。

Cl 2+2KI ==== 2KCl+I 2

如果氯气过量,蓝色会褪去,不是由于漂白,而是I 2被氧化。

5Cl 2+I 2+6H 2O ==== 10HCl+2HIO 3 。

有关卤素的化学方程式默写

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

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3、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

4、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

H 2可以在Cl 2中安静燃烧,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苍白色

5、PCl 3是无色液体,PCl 5是白色固体。磷在少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磷在大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磷在适量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6、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 ,四种离子: 。

7、往氯水中投入镁粉,发生反应:

8、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 。久置的氯水就是稀盐酸。

9、多余氯气常用NaOH 溶液吸收。

10、工业上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

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 ,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直接投入水中,吸收空气中的CO 2即可发生漂白作用:

11、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水蒸气、HCl 气体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饱和食盐水电离 ,减少了氯气溶于水的损耗。

1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

13、也可用KMnO4制取氯气:

14、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程式:

15、指纹实验方案一: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

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指纹实验方案二: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 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 (或加热) ,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16、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

17、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 >Cl >Br >I ;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 2>Cl 2>Br 2>I 2 ;

把氟气通入氯化钠溶液中,氟气总是先与水反应,得不到氯气。

18、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两溶液中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

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

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 >F 。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9、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

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AgBr 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

AgI 常用来人工降雨。

20、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变蓝。

如果氯气过量,蓝色会褪去,不是由于漂白,而是I 2被氧化。

----


相关文章

  • 汽车灯泡参数详解和工作原理解析
  • 汽车灯泡参数详解和工作原理解析 发布时间:2012.07.15 新闻来源:转载 浏览次数:1011 介绍一下灯泡: 1.瓦数: 一般车原配的是60/55瓦灯泡,外面有销售100瓦甚至140瓦灯泡的,照明效果肯定可以增长,但是必须加装增光线束 ...查看


  • 电影中常用的毒药,氰酸化合物详解
  • 电影中常用的毒药,氰酸化合物详解 首先是氰气(CN)2,氰化物还有一些衍生物,比如氰酸盐(含CNO-),硫氰酸盐(含SCN-)另外还有一些有机腈.它们的毒理作用是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CN-(指无机氰),与血红蛋白结合,同时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严 ...查看


  • 专题1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讲义
  • 简单学习网课程讲义 学科:化学 专题: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主讲教师:周业虹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http://www.jiandan100.cn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 座702B 免费咨询电话 4008-110-818 ...查看


  • 有机化学反应之亲电反应与亲核反应详解
  • 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详解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 1. 掌握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3. 掌握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概念 4. 掌握亲电和亲核概念 5. 掌握亲电和亲核反应的历程 要求能够辨别亲电反 ...查看


  • 最全2014年全国化学竞赛---26类卤素卤素互化物
  •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类卤素和卤素互化物 A 组 1.已知粗碘中含有ICl (氯化碘)和IBr (溴化碘),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用升华法提纯碘时,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加入适量的有关物质进行预处理.加入的物质是下列中的 A ...查看


  • 26类卤素和卤素互化物(9页36题)
  • 类卤素和卤素互化物 A 组 1.已知粗碘中含有ICl (氯化碘)和IBr (溴化碘),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用升华法提纯碘时,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加入适量的有关物质进行预处理.加入的物质是下列中的 A 碘 B 液氯 C 氟化钾 ...查看


  • 氯及其卤素-学案
  • 氯及其卤素-学案 一.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味的体,易液化,密度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溶解 体积氯气. 2.化学性质 (1)铁丝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查看


  •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 . 必修加选修)化学>,以下简称高中化学新教材,锦州市各高中已经使用这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化学新教材知识体系 ...查看


  • 卤素知识点总结
  • 卤素 1. 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