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二四单元

一个人的遭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

2.情感目标: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3.能力目标:心理描写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1.肖洛霍夫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苏联卫国战争”“柏林战役”等背景知识。

2.品味小说的语言,推敲一些重要的语句,理解本文的叙述和抒情的特色。

3.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件1-5)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请大家谈谈看过哪些反映战争残酷的影片。

二、 介绍作者 (课件1-5)

三、背景介绍,了解苏联的卫国战争 (课件6-11)

四、检测预习情况(课件12)

五、文本研读,阅读文章(课件13-15)

1、思考:

(1)、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划出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2)、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15找出相关的主人公心情的语句。

2、概括主人公的遭遇(课件16)

六、重点研讨:(课件17-27)

1、本文中,索科洛夫向“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此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

2、说说你在这篇小说中,最喜欢的细节是什么?

3、为什么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

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5、文章结尾的探讨: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七、人物形象分析(课件28-41)

八:能力迁移 :

1、提问:本文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

学生一下子能回答出来

2、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么?

3、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九、作业布置:

1、 1942年,记者罗伯特·雅各布森在欧洲某地拍下的照片,孩子哭喊着:“爸爸,别去!”请揣摩“爸爸”此刻的心理活动。

提示与要求:(1)、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文字;

(2)、心理活动内容合理,能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性格特点。

2、完成延伸阅读材料上的习题。

附延伸材料作业以及参考答案: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

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

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辨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1 、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 1 分)

《世界最美的坟墓》

2、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 2 分)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3 、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 4 分)

(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四方一切文化。

4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D

A 、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 、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 、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5 、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 ---- 的情感。( 3 分)

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6 、《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3 分)

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患。(意思对即可) 7 、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什么呢”,你会这样说:——————(100 字左右)( 6 分) 要点:感悟、引片(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董玉叶、杨宗美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陈磊

苏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二四单元

一个人的遭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

2.情感目标: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3.能力目标:心理描写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1.肖洛霍夫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苏联卫国战争”“柏林战役”等背景知识。

2.品味小说的语言,推敲一些重要的语句,理解本文的叙述和抒情的特色。

3.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件1-5)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请大家谈谈看过哪些反映战争残酷的影片。

二、 介绍作者 (课件1-5)

三、背景介绍,了解苏联的卫国战争 (课件6-11)

四、检测预习情况(课件12)

五、文本研读,阅读文章(课件13-15)

1、思考:

(1)、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划出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2)、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15找出相关的主人公心情的语句。

2、概括主人公的遭遇(课件16)

六、重点研讨:(课件17-27)

1、本文中,索科洛夫向“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此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

2、说说你在这篇小说中,最喜欢的细节是什么?

3、为什么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

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5、文章结尾的探讨: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七、人物形象分析(课件28-41)

八:能力迁移 :

1、提问:本文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

学生一下子能回答出来

2、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么?

3、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九、作业布置:

1、 1942年,记者罗伯特·雅各布森在欧洲某地拍下的照片,孩子哭喊着:“爸爸,别去!”请揣摩“爸爸”此刻的心理活动。

提示与要求:(1)、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文字;

(2)、心理活动内容合理,能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性格特点。

2、完成延伸阅读材料上的习题。

附延伸材料作业以及参考答案: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

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

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辨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1 、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 1 分)

《世界最美的坟墓》

2、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 2 分)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3 、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 4 分)

(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四方一切文化。

4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D

A 、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 、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 、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5 、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 ---- 的情感。( 3 分)

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6 、《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3 分)

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患。(意思对即可) 7 、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什么呢”,你会这样说:——————(100 字左右)( 6 分) 要点:感悟、引片(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董玉叶、杨宗美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陈磊


相关文章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主备 王思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通过对本文的 ...查看


  • 财产属于谁教案自己
  • <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2.能力目标: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 ...查看


  • [孔乙己]教案4
  • <孔乙己>教案4 教材分析 <孔乙己>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这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思想意义隽永深刻:语言含蓄而令人回味无穷,体现了鲁迅小说的主要风格.读 ...查看


  • [祝福]公开课教案
  • <祝福>教案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2.知道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分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分析,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从而把 ...查看


  • 防性侵教育教案
  • [中小学生防性侵教育] 守护我们的身体 中营民族中心学校 唐纯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会给身心造成的伤害,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学会保护自己. 2.了解哪些情况属于性骚扰和性侵害,如何避免性骚扰性侵害的发生,掌握保护自己身 ...查看


  • [书愤]优秀教案
  • <书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 ...查看


  • [一只豺的血和泪]教案设计
  • <一只豺的血和泪>教案设计 设计:站塘初中邹泽芳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情节,概括主要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分析豺的形象: 通过 ...查看


  • [人生寓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字词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教学 ...查看


  • [我看见了自己的骨头]教案
  • 我看见了自己的骨头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本文选材特点 2.领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培养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本文选材特点:领悟文章主旨 2. 难点:作者所叙述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体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