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精神的科学取向和价值取向

2003年第5期第27卷(总第119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 heny ang N 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5, 2003V ol. 27

G ener al, №119

【哲学与文化】

后现代精神的科学取向和价值取向

倪  钢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后现代思想表现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实际上是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宏大思维空间表现出来的。方法论渗透在整个后现代理论之中。后现代的思想倾向共同隐含着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取向。

〔关键词〕后现代精神; 科学取向;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B016, B017, 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3) 05-0079-03

  后现代思想曾经被美国宗教哲学家大卫・格里芬描述为一种范式, 这种范式是一种世界观, 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特别是, 这种世界观又表现为指导人们生活的伦理观。格里芬指出:“后现代意识的一种重要方面是重新发现了如下事实: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必然地决定着我们的伦理观和生活方

〔1〕(P214) 既然后现代范式表现为一种世界观、式。”

一、世界演化动力的本体论分析所表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矛盾着的整合

在对于现代范式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 后现代思想认为将出现一种新的态度, 这种态度重新发现了上帝, 但这个上帝与中世纪或者早期现代思想中的上帝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它应该被称为“神圣实在”。而且, 后现代的“上帝”观不同于以往的上帝观, 这表现在它对于经验和理性观也进行了超越。大卫・格里芬认为:“现代无神论思想并不比有神论形式的现代思想更宽容。尽管它声称拒斥一贯正确的启示而拥护经验和理性, 但它自己的经验和理性都被冠之以科学方法的桂冠。这种经验和理性观中间内在地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假说, 却成了‘唯一正确的方法’, 理所当然地其它各种文化都被贴上了虚假、迷信、原始、愚昧落后的标签, 被看作不值得尊重的东西。‘现代科学’的虔诚信徒们表现的狂傲绝不逊色于从前那些‘唯一正确方法’的信徒

〔1〕(P 217) 大卫・格里芬的叙述表明, 后现代思们。”

宇宙观、伦理观, 那么, 我们对于后现代精神的解读

和评论就可以从对于这种世界观、宇宙观、伦理观所表现出的意义的分析开始。对于后现代精神的意义的分析表明:后现代思想表现出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对立和统一。在矛盾和宗教化的思想框架内, 后现代思想对于所谓的现代思想进行了抨击, 但是这种抨击并没有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划清界限。后现代思想表现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实际上是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宏大思维空间表现出来的。方法论渗透在整个后现代理论之中。宗教世界观、终极人文关怀、理想的国家和理想的人、新的启蒙意识、对于生态生存意义的张扬、对于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于民主政治的欢呼、对于人类知识本质的重新解读等等, 这些思想倾向共同隐含着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取向。本文将以大卫・格里芬在《后现代精神》中对于现代性的检讨为思考空间, 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后现代精神的两种取向。

想对于伽利略以来确立的科学实验方法特别是对于孔德以来发展了的形形色色的实证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思想在反思世界发展动力问题时融合了

对科学方法和人本精神的关注。它实际上调合了认识论和价值论两种观点。它试图以“神圣实在”对于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内在作用消解以往的因上帝观

〔收稿日期〕2003-03-20

〔作者简介〕倪钢(1965-) , 男, 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

究生。

所引发的暴力和强制。另外, 还可以发现后现代思想无意间发现了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法。

二、新的自然观所表现的从线性僵硬的思维向复杂性、有机性的“返魅”思维转向

后现代思想对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批判是站在价值论角度进行的。并且在具体的阐述过程中, 以人性的需求和欲望为思考角度。当后现代思想关注自然界的构成时, 其思考的角度是指向客观自然界的本体的, 这表现了对于物质结构和世界本质是什么的科学追问。当后现代的思想关注现代伦理学的时候, 其思考角度是宗教的神学的, 因此, 它认为“所有的人和物都应被视为体现着“神圣性”。当后现代思想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时, 其思考角度是物质生活、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这是一种包容现代宗教意识的全面的世界观。

后现代思想对于二元论和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从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二个维度展开的。虽然后现代思想并没有强调其科学的倾向, 但不可否认这种态度正是后现代科学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由朴素的信念向哲学观的转向。这种转向构成了后现代科学整体性的、有机性的、非线性的思维转向。可见, 后现代科学中的自然观应该是“返魅”的, 也就是说它更体现了人性化、自然化、整体化、美化。它具有感性的灵动, 又具有理性的深刻。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作为‘现代科学’(‘现代范式’、‘现代的宇宙观’) 的必要补充, 后现代主义者所提出的关于建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范式’‘后现代宇宙观’) 的种种设想是有很大合理性的; 但是, 我们在此又不能采取绝对的非此即彼的态度, 以致将其看成‘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范式’‘后现代宇宙观’) 的唯一代表。容易看出, 后一种立场事实上是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取向不相容的。从而, 我们在此就不应片面地去追求“确定性、稳定性、封闭性”, 恰恰相反, 我们即应明确肯定“后现代科学”的以下特征:开放性、变化性和多

〔2〕元性。”

物”的观点。认为人还要追求成就价值、自我实现价

值和奉献价值。这种多价值导向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赋予人类更多的创造性潜能, 也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度发掘。再次, 后现代思想认为对于创造性这一人的本性的基本方面的忽视, 以及把接受性价值视为唯一重要的东西的假设, 使得那些掌握了政治权力的人们制定不现实的政策。例如, 普通工人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安逸和金钱, 他们要有创造的机会和进行决策的机会, 他们还要有贡献。又如, 小国和弱国同样有参与国际社会的愿望和想法。正如大卫・格里芬所说的:“后现代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创造一种新意识, 在这种新意识中, 对于个人、社区和国家生活来说, 对于自我实现和贡献性价值的体验, 被视为同合理地享受必要的接受性价值的需要一样, 具有同

〔1〕(P224) 上述三个方面表明, 后现代样重要地位。”

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新发现和新的关怀。后现代思

想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其目的之一是追求与现代性不同的东西。法国哲学家福科的话也许说明了这种与现代性不同的态度:“我认为自十八世纪以来, 哲学和批判思想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现在仍然是而且我相信将来依然是:我们所使用的这个理性(r eason)

〔3〕(P47) 究竟是什么? 危险又是什么? ”

四、在“天人合一”中把握人和世界, 主张生态论的存在观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方面, 后现代思想的一种主要倾向是消除现代性中非生态存在观的影响。后现代思想对于现代范式的特征分析表明, 它对于笛卡儿和牛顿以来的二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出了相反看法, 对于牛顿等人所持的上帝观念也进行了深入批判。这种批判本身将普遍联系和有机发展的整体观引入到思维中, 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看到了整体和局部的不可分离性。与现代范式不同, 后现代范式主张:第一, 个人和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第二, 非生态的非关系性的存在观带来了消极结果, 如污染、战争、强权, 应树立生态的存在观。第三, 为他人的利益、为整体的利益工作就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第四, 应当像爱我们自己一样去爱他人。第五, 如果我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敌人的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对手的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六, 在国际政治中主张有弹性的、合作的精神, 反对单纯的斗争。第七, 提倡这样的生态口号:“你不可能只作一件事情”, 要思考行为的生态学后果。第八, 我们必须轻轻走过这个世界, 仅仅用我们必须用的东西, 为我们的邻居和后代保持生态平衡。

三、从多元化的价值角度观照人, 保持感性人和理性人之间的张力

后现代思想对于现代范式的批判展示了其全新的人性本质观。首先, 这种新思维范式批判了还原主义片面的人性观。这种范式认为, 性欲、经济利益所体现的接受性的价值观只是人的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能把人的生存目的归结为饮食、住宿、技术、性刺激等。另外, 占有和支配自然也只是人类能动性的一部分。其次, 后现代思想提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

总之, 后现代的存在观认为:应树立后现代的真理观, 这种真理观实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科学观; 对于人的终极关怀要考虑到人的肉体、心灵、道德等方面的共同健康发展; 要树立生态的存在观。五、辩证法的新发现:在生态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和描述表明, 后现代思想表现了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关注。这种关注是在一种宗教情怀的背景下, 在充斥着矛盾和割裂的观念下展开的。我们可以看到, 后现代思想主张通过一些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 把他们工作重心集中于真理的问题上, 另一些人(伦理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学家、哲学家) 则把工作的重心集中于价值的问题上(为什么生存、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生存的意义等问题) 。但是, 当我们以后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这种主张时, 我们要问:这不又是一种二元论的哲学观吗? 实际上, 这种二元论正是试图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表现出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取向, 使得其表现的思想是新的形而上学。第一, 它一方面对于以前的上帝观提出了批评, 指出要推翻强制力量造成的各种形式的强权统治, 另一方面, 它又以“神圣实在”这个新的康德式的自在之物取代了那个万能的上帝。第二, 一方面后现代思想主张自然的“返魅”, 但它没说明实现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使这种合理的思想停留在理想中, 另一方面, 它又主张对于自然进行分门别类的和理性研究, 强 〔参考文献〕

〔1〕大卫・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M 〕

调了自然研究和人文研究的不同目标。第三, 它一方

面主张不能满足于金钱和金钱买来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强调几种价值的同等地位, 在接受性价值、成就价值、奉献价值等之间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第四, 一方面批判现代主义零打碎敲的方法论, 主张有机整体的哲学, 但另一方面又引出“神圣实在”作为科学认识的基础, 这实际上是泛神论的新的表现形式, 它指出了实证哲学的僵化, 又把科学方法和神学的直观混为一谈。第五, 它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又在一定角度强调个人的本能发挥过程中的独立性。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德勒兹在《尼采与哲学》中所言:“我最憎恶的莫过于黑格尔主义和辩证

〔3〕(P 103) 德勒兹(Deleuze) 的这种态度可以说法。”

是对于追求整体性和联系性的一种反叛。可见在这

样一个层面上, 我们发现了后现代思想内部的不统一性。

那么, 可否认为后现代思想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注构成了后现代的主体思想了呢? 如果我们把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千块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 中表现的思想作为后现代思想的一种代表的话, 那么诚如这本书中指出的那样, 任何僵硬线(rig id line ) 、柔韧线(supple ) 、逃逸线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都不可能把这种块茎化存在的现实纳入到一个

3〕(P 127) 。有机的整体中〔但是, 后现代思想的一部分

确实为我们描绘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图景, 虽然我

们也在后现代描绘的图景的背后发现了新的“神圣实在”。

〔2〕郑毓信.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7) :15-17. 〔3〕道格拉斯・凯尔纳. 后现代理论〔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 of the Post -modern Spirit

N i Gang

(C oll 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Shenyang N ormal U niversity , Shenyang 110034, Liaoning )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or ientation reflected in the post -modern thought is actually pre-sented through a macro space of tho ug ht:o ntolo gy , epistemolo gy , ax iolog y and m ethodo logy. M ethodolo-gy is spread all over the post-m odern theor y. T 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orientation is implied in the

tendency of post -m odern thought . Key words :the po st-moder n spirit,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 n, the orientatio n of value

【责任编辑 李素贤】

2003年第5期第27卷(总第119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 heny ang N 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5, 2003V ol. 27

G ener al, №119

【哲学与文化】

后现代精神的科学取向和价值取向

倪  钢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后现代思想表现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实际上是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宏大思维空间表现出来的。方法论渗透在整个后现代理论之中。后现代的思想倾向共同隐含着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取向。

〔关键词〕后现代精神; 科学取向;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B016, B017, 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3) 05-0079-03

  后现代思想曾经被美国宗教哲学家大卫・格里芬描述为一种范式, 这种范式是一种世界观, 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特别是, 这种世界观又表现为指导人们生活的伦理观。格里芬指出:“后现代意识的一种重要方面是重新发现了如下事实: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必然地决定着我们的伦理观和生活方

〔1〕(P214) 既然后现代范式表现为一种世界观、式。”

一、世界演化动力的本体论分析所表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矛盾着的整合

在对于现代范式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 后现代思想认为将出现一种新的态度, 这种态度重新发现了上帝, 但这个上帝与中世纪或者早期现代思想中的上帝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它应该被称为“神圣实在”。而且, 后现代的“上帝”观不同于以往的上帝观, 这表现在它对于经验和理性观也进行了超越。大卫・格里芬认为:“现代无神论思想并不比有神论形式的现代思想更宽容。尽管它声称拒斥一贯正确的启示而拥护经验和理性, 但它自己的经验和理性都被冠之以科学方法的桂冠。这种经验和理性观中间内在地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假说, 却成了‘唯一正确的方法’, 理所当然地其它各种文化都被贴上了虚假、迷信、原始、愚昧落后的标签, 被看作不值得尊重的东西。‘现代科学’的虔诚信徒们表现的狂傲绝不逊色于从前那些‘唯一正确方法’的信徒

〔1〕(P 217) 大卫・格里芬的叙述表明, 后现代思们。”

宇宙观、伦理观, 那么, 我们对于后现代精神的解读

和评论就可以从对于这种世界观、宇宙观、伦理观所表现出的意义的分析开始。对于后现代精神的意义的分析表明:后现代思想表现出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对立和统一。在矛盾和宗教化的思想框架内, 后现代思想对于所谓的现代思想进行了抨击, 但是这种抨击并没有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划清界限。后现代思想表现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实际上是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宏大思维空间表现出来的。方法论渗透在整个后现代理论之中。宗教世界观、终极人文关怀、理想的国家和理想的人、新的启蒙意识、对于生态生存意义的张扬、对于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于民主政治的欢呼、对于人类知识本质的重新解读等等, 这些思想倾向共同隐含着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取向。本文将以大卫・格里芬在《后现代精神》中对于现代性的检讨为思考空间, 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后现代精神的两种取向。

想对于伽利略以来确立的科学实验方法特别是对于孔德以来发展了的形形色色的实证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思想在反思世界发展动力问题时融合了

对科学方法和人本精神的关注。它实际上调合了认识论和价值论两种观点。它试图以“神圣实在”对于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内在作用消解以往的因上帝观

〔收稿日期〕2003-03-20

〔作者简介〕倪钢(1965-) , 男, 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

究生。

所引发的暴力和强制。另外, 还可以发现后现代思想无意间发现了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法。

二、新的自然观所表现的从线性僵硬的思维向复杂性、有机性的“返魅”思维转向

后现代思想对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批判是站在价值论角度进行的。并且在具体的阐述过程中, 以人性的需求和欲望为思考角度。当后现代思想关注自然界的构成时, 其思考的角度是指向客观自然界的本体的, 这表现了对于物质结构和世界本质是什么的科学追问。当后现代的思想关注现代伦理学的时候, 其思考角度是宗教的神学的, 因此, 它认为“所有的人和物都应被视为体现着“神圣性”。当后现代思想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时, 其思考角度是物质生活、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这是一种包容现代宗教意识的全面的世界观。

后现代思想对于二元论和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从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二个维度展开的。虽然后现代思想并没有强调其科学的倾向, 但不可否认这种态度正是后现代科学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由朴素的信念向哲学观的转向。这种转向构成了后现代科学整体性的、有机性的、非线性的思维转向。可见, 后现代科学中的自然观应该是“返魅”的, 也就是说它更体现了人性化、自然化、整体化、美化。它具有感性的灵动, 又具有理性的深刻。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作为‘现代科学’(‘现代范式’、‘现代的宇宙观’) 的必要补充, 后现代主义者所提出的关于建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范式’‘后现代宇宙观’) 的种种设想是有很大合理性的; 但是, 我们在此又不能采取绝对的非此即彼的态度, 以致将其看成‘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范式’‘后现代宇宙观’) 的唯一代表。容易看出, 后一种立场事实上是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取向不相容的。从而, 我们在此就不应片面地去追求“确定性、稳定性、封闭性”, 恰恰相反, 我们即应明确肯定“后现代科学”的以下特征:开放性、变化性和多

〔2〕元性。”

物”的观点。认为人还要追求成就价值、自我实现价

值和奉献价值。这种多价值导向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赋予人类更多的创造性潜能, 也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度发掘。再次, 后现代思想认为对于创造性这一人的本性的基本方面的忽视, 以及把接受性价值视为唯一重要的东西的假设, 使得那些掌握了政治权力的人们制定不现实的政策。例如, 普通工人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安逸和金钱, 他们要有创造的机会和进行决策的机会, 他们还要有贡献。又如, 小国和弱国同样有参与国际社会的愿望和想法。正如大卫・格里芬所说的:“后现代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创造一种新意识, 在这种新意识中, 对于个人、社区和国家生活来说, 对于自我实现和贡献性价值的体验, 被视为同合理地享受必要的接受性价值的需要一样, 具有同

〔1〕(P224) 上述三个方面表明, 后现代样重要地位。”

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新发现和新的关怀。后现代思

想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其目的之一是追求与现代性不同的东西。法国哲学家福科的话也许说明了这种与现代性不同的态度:“我认为自十八世纪以来, 哲学和批判思想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现在仍然是而且我相信将来依然是:我们所使用的这个理性(r eason)

〔3〕(P47) 究竟是什么? 危险又是什么? ”

四、在“天人合一”中把握人和世界, 主张生态论的存在观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方面, 后现代思想的一种主要倾向是消除现代性中非生态存在观的影响。后现代思想对于现代范式的特征分析表明, 它对于笛卡儿和牛顿以来的二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出了相反看法, 对于牛顿等人所持的上帝观念也进行了深入批判。这种批判本身将普遍联系和有机发展的整体观引入到思维中, 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看到了整体和局部的不可分离性。与现代范式不同, 后现代范式主张:第一, 个人和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第二, 非生态的非关系性的存在观带来了消极结果, 如污染、战争、强权, 应树立生态的存在观。第三, 为他人的利益、为整体的利益工作就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第四, 应当像爱我们自己一样去爱他人。第五, 如果我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敌人的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对手的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六, 在国际政治中主张有弹性的、合作的精神, 反对单纯的斗争。第七, 提倡这样的生态口号:“你不可能只作一件事情”, 要思考行为的生态学后果。第八, 我们必须轻轻走过这个世界, 仅仅用我们必须用的东西, 为我们的邻居和后代保持生态平衡。

三、从多元化的价值角度观照人, 保持感性人和理性人之间的张力

后现代思想对于现代范式的批判展示了其全新的人性本质观。首先, 这种新思维范式批判了还原主义片面的人性观。这种范式认为, 性欲、经济利益所体现的接受性的价值观只是人的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能把人的生存目的归结为饮食、住宿、技术、性刺激等。另外, 占有和支配自然也只是人类能动性的一部分。其次, 后现代思想提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

总之, 后现代的存在观认为:应树立后现代的真理观, 这种真理观实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科学观; 对于人的终极关怀要考虑到人的肉体、心灵、道德等方面的共同健康发展; 要树立生态的存在观。五、辩证法的新发现:在生态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和描述表明, 后现代思想表现了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关注。这种关注是在一种宗教情怀的背景下, 在充斥着矛盾和割裂的观念下展开的。我们可以看到, 后现代思想主张通过一些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 把他们工作重心集中于真理的问题上, 另一些人(伦理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学家、哲学家) 则把工作的重心集中于价值的问题上(为什么生存、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生存的意义等问题) 。但是, 当我们以后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这种主张时, 我们要问:这不又是一种二元论的哲学观吗? 实际上, 这种二元论正是试图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表现出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取向, 使得其表现的思想是新的形而上学。第一, 它一方面对于以前的上帝观提出了批评, 指出要推翻强制力量造成的各种形式的强权统治, 另一方面, 它又以“神圣实在”这个新的康德式的自在之物取代了那个万能的上帝。第二, 一方面后现代思想主张自然的“返魅”, 但它没说明实现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使这种合理的思想停留在理想中, 另一方面, 它又主张对于自然进行分门别类的和理性研究, 强 〔参考文献〕

〔1〕大卫・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M 〕

调了自然研究和人文研究的不同目标。第三, 它一方

面主张不能满足于金钱和金钱买来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强调几种价值的同等地位, 在接受性价值、成就价值、奉献价值等之间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第四, 一方面批判现代主义零打碎敲的方法论, 主张有机整体的哲学, 但另一方面又引出“神圣实在”作为科学认识的基础, 这实际上是泛神论的新的表现形式, 它指出了实证哲学的僵化, 又把科学方法和神学的直观混为一谈。第五, 它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又在一定角度强调个人的本能发挥过程中的独立性。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德勒兹在《尼采与哲学》中所言:“我最憎恶的莫过于黑格尔主义和辩证

〔3〕(P 103) 德勒兹(Deleuze) 的这种态度可以说法。”

是对于追求整体性和联系性的一种反叛。可见在这

样一个层面上, 我们发现了后现代思想内部的不统一性。

那么, 可否认为后现代思想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注构成了后现代的主体思想了呢? 如果我们把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千块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 中表现的思想作为后现代思想的一种代表的话, 那么诚如这本书中指出的那样, 任何僵硬线(rig id line ) 、柔韧线(supple ) 、逃逸线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都不可能把这种块茎化存在的现实纳入到一个

3〕(P 127) 。有机的整体中〔但是, 后现代思想的一部分

确实为我们描绘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图景, 虽然我

们也在后现代描绘的图景的背后发现了新的“神圣实在”。

〔2〕郑毓信.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7) :15-17. 〔3〕道格拉斯・凯尔纳. 后现代理论〔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 of the Post -modern Spirit

N i Gang

(C oll 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Shenyang N ormal U niversity , Shenyang 110034, Liaoning )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or ientation reflected in the post -modern thought is actually pre-sented through a macro space of tho ug ht:o ntolo gy , epistemolo gy , ax iolog y and m ethodo logy. M ethodolo-gy is spread all over the post-m odern theor y. T 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orientation is implied in the

tendency of post -m odern thought . Key words :the po st-moder n spirit,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 n, the orientatio n of value

【责任编辑 李素贤】


相关文章

  • 塑造"文明的活的灵魂"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责任与使命 孙正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7日   05 版) 马克思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当代马克思主义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_现状_定位与发展取向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 !林 华 从现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既是碎片化的,又是虚拟的和泛化的,且尚未实现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化转型.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虽然它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再是主流意识形态,但能作为现代 ...查看


  • 试论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 试论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张智涵 摘 要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价值取向关系着公共政策是否能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协调社会多元利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查看


  • 大学的使命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
  • [摘要]随着大学职能的拓展和完善,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迈入社会的中心,社会对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就成为政府.社会及大学普遍关注的课题.为此,大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价值取向,推进高 ...查看


  • 试论高等教育的中国梦
  • 摘 要:一国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从事国家治理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职能的社会性组织,而作为其灵魂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涉及并体现于功能定位(或基本属性).价值取向.职能目标 ...查看


  •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 教学研究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韩德庆 亢世勇 摘 要: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透视着起伏回转的当下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间接要求和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考场上的整体发挥,同时对写作教学也产生 ...查看


  • 浅谈如何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 浅谈如何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关 键 词]企业文化 管理提升 [文章摘要]企业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的精髓来源于管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同时也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对于企业中"80后.90后" ...查看


  • 第二讲 美育的学科特性
  • 第二讲 美育的学科特性 一.作为世缘交叉学科的美誉 1. 早在18世纪末就以形成,涉及教育学.美学.心理学.脑科学.哲学.社会学等 诸多方面,从科学意义上,英属于教育学,是其具有独立意义的重要名支,以培养审美力为根本宗旨,也正是其特殊性所在 ...查看


  • 为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 为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 核心提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昭示我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变,不论社会价值取向如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