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阅读答案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29.词作者陆游的号是         。                                 (1分)

30.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词,“鹊桥仙”是       ,“夜闻杜鹃”是标题。(1分)

31.与本词作者处于同一时期的词作者是(    )                    (2分)

A. 王维      B.苏轼       C.辛弃疾         D. 马致远

32.“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是(        )的一种景象。(2分)

A. 安静、昏暗、滂沱大雨

B. 乡村、夜深、春雨淅沥

C. 宁静、夜深、春日拂晓

D. 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33.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 表达了词人壮志在胸、事业有成的无限感慨。

B. 表达了词人在半世岁月中一直旅游在山水之中的思想感情。

C. 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D. 表达了词人虽然热爱家乡,但不得不四处飘流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34.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2分)

参考答案:

29.放翁   30.词牌    31.C      32.D   33.C

34.运用起兴手法,以啼声凄厉的杜鹃起兴,勾起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运用衬托手法,以“林莺巢燕总无声”衬托杜鹃的悲鸣声,更突出杜鹃啼鸣的悲凉,从而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以“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映衬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0. (1)前三句描绘了晚春时节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或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或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2)衬托(或对比)(1分)。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无声衬有声(1分),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2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29.词作者陆游的号是         。                                 (1分)

30.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词,“鹊桥仙”是       ,“夜闻杜鹃”是标题。(1分)

31.与本词作者处于同一时期的词作者是(    )                    (2分)

A. 王维      B.苏轼       C.辛弃疾         D. 马致远

32.“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是(        )的一种景象。(2分)

A. 安静、昏暗、滂沱大雨

B. 乡村、夜深、春雨淅沥

C. 宁静、夜深、春日拂晓

D. 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33.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 表达了词人壮志在胸、事业有成的无限感慨。

B. 表达了词人在半世岁月中一直旅游在山水之中的思想感情。

C. 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D. 表达了词人虽然热爱家乡,但不得不四处飘流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34.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2分)

参考答案:

29.放翁   30.词牌    31.C      32.D   33.C

34.运用起兴手法,以啼声凄厉的杜鹃起兴,勾起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运用衬托手法,以“林莺巢燕总无声”衬托杜鹃的悲鸣声,更突出杜鹃啼鸣的悲凉,从而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以“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映衬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0. (1)前三句描绘了晚春时节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或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或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2)衬托(或对比)(1分)。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无声衬有声(1分),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2分)。


相关文章

  •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试题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6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 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①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此诗的创作背景: 宋孝宗时 ...查看


  • 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
  • 古诗赏析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①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③,观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 ...查看


  • 诗歌赏析练习题
  •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 罗小平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2419 更新时间:2013-1-1 14:32:49 - 1.阅读下面唐 ...查看


  • [波波解读]江湜[山寺夜起]解析
  • 真题解读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波波解析] 三四句中"如&qu ...查看


  • 陆游[鹊桥仙]柳宗元[渔翁]比较阅读及答案
  • 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 ...查看


  •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1
  • 省宜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命题人:徐丽敏 2012年10月15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祚薄zuò 重创呱而泣gū 垣墙yuán 癸 ...查看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查看


  • 古代诗歌的解法
  •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 ...查看


  • 2015如何读懂诗歌整理完整版
  • 补习中心2015届暑期补课专题(二) 如何读懂诗歌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