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被描绘为中华民族的偶像

2012年03月14日16:39腾讯读书我要评论(19)

字号:T|T

文章摘自:《历史为谁“变脸”》

作者:张秀枫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本书简介:我们不着眼于那些象牙塔里的空洞讲章,拒绝那些老气横秋的呆板说教,在体裁和写法上葆有开放的姿态,致力于讨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中的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的欲望,带着灵性的智慧和求真的自信,不断打量历史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目光深邃独到,文思遥接八荒,将叙事的触角深入历史的各种可能性和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复杂和丰富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使读者在儒雅温润的叙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历史的活力。作者的观点读者也许不一定赞同,但至少会激发出深刻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本书所选文章大都角度新颖,行文严谨,论据扎实,在对历史不知疲倦的叩问洞察中,还原真相。

诸葛亮的才华是众所周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恐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都知道。假如搞一次民意调查,看中国5000年的历史人物哪一位在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最高?我敢肯定非诸葛孔明莫属。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行兵布阵、攻城掠地、安邦治国无所不能,确是全才,论个人能力无人能比。但是诸葛亮有两个弱点,一是不会用人,二是大局观有欠缺。这和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是有关的,他后来出山在具体的事务上过于用心,又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所以说干一件事没人能比得过他;统率全局诸葛亮就不行了,所以离圣人就差一点点,只能算是兼才:可见成为圣人是多么难的啊。

不过中国老百姓对孔明的认识,主要通过民间传说和舞台艺术形象,所知事迹无非是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从而使艺术化、神秘化了的孔明,离真实的"卧龙",颇有出入。

诸葛结庐隆中,躬耕10年,还未出山时,好友徐庶就对他有过这样的评论:"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第一人也!"

诸葛亮自比管、乐,实际上是对自己理想人格的设计。他期望自己成为一个辅佐明君、一统天下的贤臣良将。他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恰当地形象化在管仲、乐毅身上,这种理想人格的确定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他谦虚地不将自己攀比于伊尹、吕尚,也不甘与萧何、韩信为伍。他了解自己,既有管仲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具备乐毅兴微继绝,挽狂澜于当世的智慧和勇气。他在隆中茅庐所挂的条幅,再明白不过地表述了他的这一志向: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胜枚举。他以三分天下说玄德:"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尽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可见其卓越的军事远见。在战术方面,孔明似乎对"火"情有独钟。刚出山时,火烧新野,大败曹仁;赤壁之战,火烧曹操苦心经营的战船,一代枭雄曹操险些丧命华容道。

中国民众之所以把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的偶像,主要原因在于:

一、忠君爱国。诸葛亮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正统观念比较浓厚,他把复兴汉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忠心耿耿追随刘备图谋统一事业。当刘备托孤时,他表示要"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不仅如此,他还以此人格要求他人,作为他举荐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如因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他予以宽恕;不忠不孝,不思报国的人,他绝不原谅。

二、竭尽"股肱之力"。诸葛亮的人格要求他必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辅佐刘备、兴复汉室。这就要求他竭尽"股肱之力",在各个方面充分展露才华,在忠君报国的观念支配下,为刘氏政权鞠躬尽瘁,事实上,诸葛亮也的确做到了。他留守成都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刘备有良好的后勤供应和兵员补充,尤其令刘备安心的是诸葛亮的忠诚,不必有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负起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陈寿说道:"及备殂毁,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诸葛亮对刘禅表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的磊落人格,决定了他辅佐刘禅如辅佐刘备。刘禅的幼弱,不得不使他加倍地勤奋努力,兢兢业业。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矢志不移地辅佐刘氏父子的复兴事业,在实践中形成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主体。诸葛亮一刻也未敢忘记刘备未完成的大业和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臣受命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伐。"诸葛亮一直将北伐中原、实现统一作为他"鞠躬尽瘁"的归宿。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但他毕竟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病逝于北伐军中。对他的精神而言,人格的实现比建功立业更重要,他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或许比他复兴汉室的事迹流传得更为久远。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传诵诸葛亮的名字,根源之一就是他的人格与智慧,以至于不惜将他神化了来崇拜。

诸葛亮在世时,他的人格与智慧就已感动过许多人。廖立虽被诸葛亮弹劾而废为庶民,但当他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泣叹道:"吾终为左衽矣!"可见对诸葛亮佩服至深。另一个被诸葛亮惩罚过的人李严,闻诸葛亮死讯后,竟"发病死"。后人评议道:"诸葛亮之死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甚至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案其行营垒处所",也慨叹说诸葛亮乃"天下奇才也"。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2012年03月14日16:39腾讯读书我要评论(19)

字号:T|T

文章摘自:《历史为谁“变脸”》

作者:张秀枫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本书简介:我们不着眼于那些象牙塔里的空洞讲章,拒绝那些老气横秋的呆板说教,在体裁和写法上葆有开放的姿态,致力于讨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中的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的欲望,带着灵性的智慧和求真的自信,不断打量历史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目光深邃独到,文思遥接八荒,将叙事的触角深入历史的各种可能性和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复杂和丰富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使读者在儒雅温润的叙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历史的活力。作者的观点读者也许不一定赞同,但至少会激发出深刻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本书所选文章大都角度新颖,行文严谨,论据扎实,在对历史不知疲倦的叩问洞察中,还原真相。

诸葛亮的才华是众所周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恐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都知道。假如搞一次民意调查,看中国5000年的历史人物哪一位在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最高?我敢肯定非诸葛孔明莫属。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行兵布阵、攻城掠地、安邦治国无所不能,确是全才,论个人能力无人能比。但是诸葛亮有两个弱点,一是不会用人,二是大局观有欠缺。这和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是有关的,他后来出山在具体的事务上过于用心,又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所以说干一件事没人能比得过他;统率全局诸葛亮就不行了,所以离圣人就差一点点,只能算是兼才:可见成为圣人是多么难的啊。

不过中国老百姓对孔明的认识,主要通过民间传说和舞台艺术形象,所知事迹无非是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从而使艺术化、神秘化了的孔明,离真实的"卧龙",颇有出入。

诸葛结庐隆中,躬耕10年,还未出山时,好友徐庶就对他有过这样的评论:"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第一人也!"

诸葛亮自比管、乐,实际上是对自己理想人格的设计。他期望自己成为一个辅佐明君、一统天下的贤臣良将。他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恰当地形象化在管仲、乐毅身上,这种理想人格的确定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他谦虚地不将自己攀比于伊尹、吕尚,也不甘与萧何、韩信为伍。他了解自己,既有管仲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具备乐毅兴微继绝,挽狂澜于当世的智慧和勇气。他在隆中茅庐所挂的条幅,再明白不过地表述了他的这一志向: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胜枚举。他以三分天下说玄德:"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尽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可见其卓越的军事远见。在战术方面,孔明似乎对"火"情有独钟。刚出山时,火烧新野,大败曹仁;赤壁之战,火烧曹操苦心经营的战船,一代枭雄曹操险些丧命华容道。

中国民众之所以把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的偶像,主要原因在于:

一、忠君爱国。诸葛亮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正统观念比较浓厚,他把复兴汉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忠心耿耿追随刘备图谋统一事业。当刘备托孤时,他表示要"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不仅如此,他还以此人格要求他人,作为他举荐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如因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他予以宽恕;不忠不孝,不思报国的人,他绝不原谅。

二、竭尽"股肱之力"。诸葛亮的人格要求他必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辅佐刘备、兴复汉室。这就要求他竭尽"股肱之力",在各个方面充分展露才华,在忠君报国的观念支配下,为刘氏政权鞠躬尽瘁,事实上,诸葛亮也的确做到了。他留守成都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刘备有良好的后勤供应和兵员补充,尤其令刘备安心的是诸葛亮的忠诚,不必有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负起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陈寿说道:"及备殂毁,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诸葛亮对刘禅表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的磊落人格,决定了他辅佐刘禅如辅佐刘备。刘禅的幼弱,不得不使他加倍地勤奋努力,兢兢业业。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矢志不移地辅佐刘氏父子的复兴事业,在实践中形成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主体。诸葛亮一刻也未敢忘记刘备未完成的大业和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臣受命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伐。"诸葛亮一直将北伐中原、实现统一作为他"鞠躬尽瘁"的归宿。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但他毕竟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病逝于北伐军中。对他的精神而言,人格的实现比建功立业更重要,他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或许比他复兴汉室的事迹流传得更为久远。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传诵诸葛亮的名字,根源之一就是他的人格与智慧,以至于不惜将他神化了来崇拜。

诸葛亮在世时,他的人格与智慧就已感动过许多人。廖立虽被诸葛亮弹劾而废为庶民,但当他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泣叹道:"吾终为左衽矣!"可见对诸葛亮佩服至深。另一个被诸葛亮惩罚过的人李严,闻诸葛亮死讯后,竟"发病死"。后人评议道:"诸葛亮之死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甚至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案其行营垒处所",也慨叹说诸葛亮乃"天下奇才也"。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核心提示:诸葛亮葬定军山时,当地百姓无不失声痛哭.在当地,曾发生过十里八乡百姓捧土为他添坟的动人场面 一 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的诸葛亮墓,是诸葛亮的真身墓.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集10万大军第5次 ...查看


  • (6)伊斯兰教为何不允许描画先知?
  • 查理周刊的血案已经过去不少时间,但关于言论自由与尊重宗教之间的论战仍不断发酵,众声喧哗. 有人指责查理周刊越过"红线",描绘甚至讽刺伊斯兰教先知.那么,伊斯兰教先知为何不能描绘? 在穆斯林世界,对先知的具象化描绘都是被严 ...查看


  • 和书中人物密语
  • 和书中人物密语 冬夜,我躺在床上,捧着我心爱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朦胧中来到了一座古城下,上面写着"西城"二字,原来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唱空城计的地方. 只见城门大开,城内冷冷清清,走上 ...查看


  • 老梁故事汇 1
  • 老梁故事汇 老梁故事汇 <老梁故事汇>(原为<英达故事汇>)是山西卫视一档与众不同的脱口秀节目,2013年播出时间为每天的18点30分.[1]通过调侃时下社会热点,将观众带回到与这些热点相关的老故事中,在古今中外中跳 ...查看


  • [我的偶像作文]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
  •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人,他不会因为周瑜算计他,设圈套来陷害他,而与周瑜斤斤计较,跟周瑜闹僵,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周瑜看,你是算计不了我诸葛亮的.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个胆识过人的人,他很自信,觉得自己猜测的是对的,所以 ...查看


  • [偶像作文]我的偶像诸葛亮
  • 在三国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 诸葛亮是个天文学家,在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知道哪天刮什么风,哪天下雨,要是诸葛亮回到现在,他早就成气象局的局长了,这样就不需要天气卫星了. 诸葛亮是个心理学家.在空城计的故事里,诸葛亮 ...查看


  • [我的偶像作文]我的偶像诸葛亮
  • 在三国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 诸葛亮是个天文学家,在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知道哪天刮什么风,哪天下雨,要是诸葛亮回到现在,他早就成气象局的局长了,这样就不需要天气卫星了. 诸葛亮是个心理学家.在空城计的故事里,诸葛亮 ...查看


  • 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
  • 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件关于诸葛亮的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人,他不会因为周瑜算计他,设圈套来陷害他, ...查看


  • 作文: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
  • 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件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人,他不会因为周瑜算计他,设圈套来陷害他,而与周瑜斤斤计较,跟周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