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爱敢恨,亦正亦邪 解读梁冰玉

解读梁冰玉 敢爱敢恨,亦正亦邪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完成于1987年秋的一部长篇小说, 被 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审美价值。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而其中有一个具有不凡地位的人,那边是梁冰玉。小说中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她,但是她绝不是匆匆的过客,而几乎是整个故事的始作俑者。

是她的固执,让她毅然偷偷地和韩子奇去了英国,是她的爱情至上,让她义无反顾,是她不被赞美的爱伤害了至亲的姐姐和这个家庭,导演了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看着大家的评论,褒贬虽然皆有,但是褒者寥寥,而贬者甚众。痛心疾首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破口大骂者亦有之„„更有甚者骂其为“极度彪悍,厚颜无耻的二奶”

但她真的一无是处吗?她真的就那么无情那么无耻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回首时,那些都已为陈迹。而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观念和环境的左右着我们个人的看法。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历史中的人物,难免会不客观,不准确。那么梁冰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她平凡的世界,用当时的眼光去审视这个敢爱敢恨,亦正亦邪的梁冰玉。

梁冰玉出生在一个玉器世家,父亲梁亦清是一个琢玉高手,但一生清平,倒也安宁平静。其母亲白氏是一个很古典的中国女性,封建而保守。她有一个大她八岁的姐姐梁君璧,其姐姐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在年幼的梁冰玉看来,其姐姐有着和父母同样的地位,姐姐的话是必须要服从的。

冰玉的童年是幸福的,她的童年正赶上废私塾,兴学堂,她的父亲爱女如子等等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对她之后的性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梁君璧也回忆说“因为自己比她大八岁,她在我面前就像在跟妈妈面前一样,由着性子撒娇,想说什么说什么”

年幼的玉儿乖巧的,吃樱桃时“旁边的玉儿早就馋涎欲滴,父亲不动手却不愿先尝”足见其可爱了。

玉儿是善良的,当她看到衣衫褴褛的海嫂时,她给妇人换了衣裳,并邀请她入宴。 玉儿是懂事的,当浦绶昌厚颜无耻地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只是心中暗暗好笑,并不像姐姐那样揭人家的短。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她在大家面前清纯而懂事的形象呢?是什么让她有了那些叛逆呢?我们姑且不讨论因为生理原因而产生的叛逆,只讨论那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试着推断一下,当时的燕京大学是一个言论比较自由,海纳百川的高等学府。这

样的环境对一个学生自由人格的培养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但是梁冰玉为什么不惜和姐姐闹僵那么迫切的希望离开北京,甚至是出国呢?难道真的是如她所说的“因为一个偌大的北平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她除了想李清照那样落荒而逃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吗?其实不尽然,或者说着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她性格刚毅,高傲,怎么会因为日军的侵略而落荒呢?在后文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她那段失败的初恋。

“当爱神的箭矢第一次向少女的心袭来的时候,她是毫无抵御能力的,风度翩翩,品学兼优的杨琛突然闯入了她平静的生活,在她心灵的湖水中荡起了梦一样的涟漪”当她天真的以为她能和杨琛终成眷属时,战争的风云让各种人物都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显示出了自己的嘴脸。“那个向来沉默寡言、不问政治的杨琛却向自己的同胞投出了暗箭。屈辱和悔恨击碎了梁冰玉幼稚的梦,击碎了一个少女最初的,最珍贵的爱。她不敢去面对那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无法向任何人表达自己的冤屈。“所以她选择了逃避,逃到天涯海角,但是那份伤痛和屈辱却如影随形,以至于后来的奥利弗始终无法进入她封闭的世界。燕大的噩梦使她本能的对一切男人都觉得恐惧,也许男人们在“保护者”的外衣里面包藏的都只不过是对女人的攫取和战占有的私欲!

环境的改变也终于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英国伦敦也同样遭遇着战争。正如韩子奇所言“是战争,毁灭一切的战争,令人绝望的战争”改变了他们一生的轨迹。在断壁残垣下,他们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或许明天的轰炸过后,这里就是他们永久的归宿。

“梁冰玉整日整夜的躺在地下室的铁床上,深重的创伤不但摧毁了她的心灵,也击垮了她的肉体。她像一个垂危的病人 , 没有任何力量再使她支撑着疲倦的生命站起来了“她痛苦而绝望,如果人生真有来世,她宁愿自己的灵魂永远忍受火狱的煎熬,也不愿重新投胎做人,因为人生原来是这样的残酷!而此时此刻寸步不离的韩子奇给了她无私的慰藉和照顾。当死神真要降临的时候,玉儿也对死产生了恐惧,她不愿意就此死去,因为她爱人生,而韩子奇成了她唯一的寄托,战争切断了历史,他们无法得知家中的任何消息,远在他乡的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依相偎,相互支持,相互寻找生的理由„„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我更愿意相信冰玉此刻大胆的坦白没有任何其他的企图,除了纯粹的爱情。而后来的一切使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都活下来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君璧他们也无恙。

当他们得知北京的家还在的时候,她和韩子奇奋不顾身地赶回北京。然而“近乡情更怯”,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君璧,因为她为伤害姐姐的感情而感到痛苦。回到家后,终究还是无法调和那一段本就无法调和的矛盾。有人说,她和姐姐的对白中体现了冰玉多么的厚颜无耻,大家却不曾想过这个女人本身背负的自责和歉疚,她语言上的反驳,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痛苦,为了在家人面前那一点点尊严。

最终冰玉还是选择了浪迹天涯,曲终人散,几度悲欢离合,回首相望,叫人肝肠寸断。 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而当它成为历史,才被千秋万代喋喋不休地评论。而无论怎样的评论吧,都不能改变它的存在,只有从偶然中寻找必然,使他顺理成章。而冰玉的人生经历让她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葬礼,也终究成了一个多情的悲剧。

解读梁冰玉 敢爱敢恨,亦正亦邪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完成于1987年秋的一部长篇小说, 被 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审美价值。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而其中有一个具有不凡地位的人,那边是梁冰玉。小说中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她,但是她绝不是匆匆的过客,而几乎是整个故事的始作俑者。

是她的固执,让她毅然偷偷地和韩子奇去了英国,是她的爱情至上,让她义无反顾,是她不被赞美的爱伤害了至亲的姐姐和这个家庭,导演了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看着大家的评论,褒贬虽然皆有,但是褒者寥寥,而贬者甚众。痛心疾首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破口大骂者亦有之„„更有甚者骂其为“极度彪悍,厚颜无耻的二奶”

但她真的一无是处吗?她真的就那么无情那么无耻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回首时,那些都已为陈迹。而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观念和环境的左右着我们个人的看法。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历史中的人物,难免会不客观,不准确。那么梁冰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她平凡的世界,用当时的眼光去审视这个敢爱敢恨,亦正亦邪的梁冰玉。

梁冰玉出生在一个玉器世家,父亲梁亦清是一个琢玉高手,但一生清平,倒也安宁平静。其母亲白氏是一个很古典的中国女性,封建而保守。她有一个大她八岁的姐姐梁君璧,其姐姐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在年幼的梁冰玉看来,其姐姐有着和父母同样的地位,姐姐的话是必须要服从的。

冰玉的童年是幸福的,她的童年正赶上废私塾,兴学堂,她的父亲爱女如子等等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对她之后的性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梁君璧也回忆说“因为自己比她大八岁,她在我面前就像在跟妈妈面前一样,由着性子撒娇,想说什么说什么”

年幼的玉儿乖巧的,吃樱桃时“旁边的玉儿早就馋涎欲滴,父亲不动手却不愿先尝”足见其可爱了。

玉儿是善良的,当她看到衣衫褴褛的海嫂时,她给妇人换了衣裳,并邀请她入宴。 玉儿是懂事的,当浦绶昌厚颜无耻地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只是心中暗暗好笑,并不像姐姐那样揭人家的短。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她在大家面前清纯而懂事的形象呢?是什么让她有了那些叛逆呢?我们姑且不讨论因为生理原因而产生的叛逆,只讨论那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试着推断一下,当时的燕京大学是一个言论比较自由,海纳百川的高等学府。这

样的环境对一个学生自由人格的培养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但是梁冰玉为什么不惜和姐姐闹僵那么迫切的希望离开北京,甚至是出国呢?难道真的是如她所说的“因为一个偌大的北平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她除了想李清照那样落荒而逃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吗?其实不尽然,或者说着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她性格刚毅,高傲,怎么会因为日军的侵略而落荒呢?在后文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她那段失败的初恋。

“当爱神的箭矢第一次向少女的心袭来的时候,她是毫无抵御能力的,风度翩翩,品学兼优的杨琛突然闯入了她平静的生活,在她心灵的湖水中荡起了梦一样的涟漪”当她天真的以为她能和杨琛终成眷属时,战争的风云让各种人物都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显示出了自己的嘴脸。“那个向来沉默寡言、不问政治的杨琛却向自己的同胞投出了暗箭。屈辱和悔恨击碎了梁冰玉幼稚的梦,击碎了一个少女最初的,最珍贵的爱。她不敢去面对那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无法向任何人表达自己的冤屈。“所以她选择了逃避,逃到天涯海角,但是那份伤痛和屈辱却如影随形,以至于后来的奥利弗始终无法进入她封闭的世界。燕大的噩梦使她本能的对一切男人都觉得恐惧,也许男人们在“保护者”的外衣里面包藏的都只不过是对女人的攫取和战占有的私欲!

环境的改变也终于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英国伦敦也同样遭遇着战争。正如韩子奇所言“是战争,毁灭一切的战争,令人绝望的战争”改变了他们一生的轨迹。在断壁残垣下,他们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或许明天的轰炸过后,这里就是他们永久的归宿。

“梁冰玉整日整夜的躺在地下室的铁床上,深重的创伤不但摧毁了她的心灵,也击垮了她的肉体。她像一个垂危的病人 , 没有任何力量再使她支撑着疲倦的生命站起来了“她痛苦而绝望,如果人生真有来世,她宁愿自己的灵魂永远忍受火狱的煎熬,也不愿重新投胎做人,因为人生原来是这样的残酷!而此时此刻寸步不离的韩子奇给了她无私的慰藉和照顾。当死神真要降临的时候,玉儿也对死产生了恐惧,她不愿意就此死去,因为她爱人生,而韩子奇成了她唯一的寄托,战争切断了历史,他们无法得知家中的任何消息,远在他乡的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依相偎,相互支持,相互寻找生的理由„„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我更愿意相信冰玉此刻大胆的坦白没有任何其他的企图,除了纯粹的爱情。而后来的一切使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都活下来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君璧他们也无恙。

当他们得知北京的家还在的时候,她和韩子奇奋不顾身地赶回北京。然而“近乡情更怯”,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君璧,因为她为伤害姐姐的感情而感到痛苦。回到家后,终究还是无法调和那一段本就无法调和的矛盾。有人说,她和姐姐的对白中体现了冰玉多么的厚颜无耻,大家却不曾想过这个女人本身背负的自责和歉疚,她语言上的反驳,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痛苦,为了在家人面前那一点点尊严。

最终冰玉还是选择了浪迹天涯,曲终人散,几度悲欢离合,回首相望,叫人肝肠寸断。 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而当它成为历史,才被千秋万代喋喋不休地评论。而无论怎样的评论吧,都不能改变它的存在,只有从偶然中寻找必然,使他顺理成章。而冰玉的人生经历让她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葬礼,也终究成了一个多情的悲剧。


相关文章

  • 失踪的姐姐
  • 一 中秋节一大早,秋波就将自己反锁在房里.他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雯玉五个月前还是自己的未婚妻,今天就要成为别人的新娘.他翻出雯玉写给他的悔约书,一遍又一遍地看,他把他和雯玉从定亲到悔亲的前前后后想了个遍,越想越觉得委屈. "不,我 ...查看


  •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1
  •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 ...查看


  •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 品评<穆斯林的葬礼> 黄光志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认真读完的第一本小说,给予了我心灵上最笃实最感人的震撼,我深深沉醉于此不愿醒,但是唏嘘的结局却让我不得不清醒过来,在扼腕惋惜之时,却如同穿越了历史,享受了一次文学的奇 ...查看


  • 书籍推荐之[穆斯林的葬礼](原创)
  • 书籍推荐之--<穆斯林的葬礼> 正如书中写道:"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 舍昼夜,无尽无休--",本书叙述了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悲喜剧.奇珍斋梁亦清技艺精湛,为人老实本分,因为汇远斋为洋 ...查看


  • 陈师道:生来无瑕如冰玉
  • 灰 尘 落 在 上 面 , 冰 宁 可 消 融 , 粉 身 碎 骨 , 也 不 愿将 灰 尘 包 裹 在 自 己的 身体 里 ,让 那 些肮 脏 成 为 自己的 一部 分 . 有些 呕心沥血 一样 的酸楚 味道 .读他 的诗 词 ,思路 深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范文
  • 第一单元作文: 接到我的来信,你一定很惊奇,我与你素不相识,怎么会给你写信呢?看了下面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我无意中在网易论坛上认识了你.看到那一张张你和你的同学居住的草房和房屋里的摆设的真实写照时,才使我真正理解了"家徒四壁&q ...查看


  • 月考光荣榜
  • 封丘一中高二(3)班第一次月考 光荣榜 ✿上重点线同学(11人): 陈顺亮575 张占魁575 高豪杰544 刘政婷539 王梦韦512 康思欣510 陈宗哲503 孟新颖502 张冰玉500 仝立静499 李佳洁496(其中前10位同学进 ...查看


  • 描写西湖的诗句:书林逋诗后
  • <书林逋诗后>原文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 ...查看


  •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
  • 穆斯林葬礼是圣诗的穆斯林生活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收集,欢迎阅读,我希望你能帮助.更多信息在阅读笔记部分! 穆斯林葬礼阅读笔记1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或者在我的朋友推荐我看之前,对这本书不是很乐观,因为标题太悲伤了,此外,在我悲伤的悲伤的不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