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两个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就爆发了冷战。当然,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发展到以后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环节。本文从这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入手,分析美苏之争以致最终形成冷战局面。

关键词:战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0-02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更高程度的发展阶段,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近300多年欧洲一直占优势地位的传统格局被彻底打破,德意日三国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了大国行列,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再也无力维持其霸权地位;(2)在战争中,美国是交战国中唯一没有遭受战火破坏的大国,在战争中获利甚多,国力得到空前加强,由此确立了在世界的霸主地位;(3)社会主义超过苏联一国的范畴,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并具备了与资本主义阵营抗衡的军事政治力量;(4)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迅猛,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开始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转变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

尽管如此,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关系发展到以后的冷战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过渡环节。在这一时期,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自己的战时外交政策,使之适应战后新国际形势的发展。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冷战全面爆发这一最终结果。所以研究这一时期的大国外交政策对于探讨冷战的成因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拟从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入手,分析和探讨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意图和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一举成为超级大国,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遭到严重的削弱,经济上需要美国的援助,而政治上则追随美国。在此情况下,不少美国政客认为,一手凭借美元,一手凭借对原子弹的垄断,他们可以取代19世纪以来“英国治下的和平”,使世界成为“美国治下的和平”。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由此可见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对待苏联问题上则表示“要向俄国人挥动铁拳,同他们讲话需用强硬的语言,„„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了”。这意味着美国要放弃战争年代与苏联建立的合作原则,而代之以“霸权”政策。

美国针对苏联在40年代中后期出台了以杜鲁门主义为代表的一系列针对苏联的压制、遏制政策。

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出席国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的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等等。他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

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5月,这项要求得到国会的批准,并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首先,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实际上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遏制”苏联扩张,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展开。其次,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战,而干涉是以反共为理由的,标志着美国开始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转为对别国内政的大力干涉。杜鲁门主义的目的就是:取得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最高领导权,以此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最终获取世界霸主地位。它奠定了美国二战后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

二、在波兰及东欧国家政府问题上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对于波兰政府组成和战后疆界的划分,战时美英曾同意在疆界问题上向苏联作出一定让步,同意波兰东部边界以寇松线为界,西部边界则有待战后协商解决。美英在边界问题上作出有利于苏联的让步是为了换取苏联同意在伦敦的前波兰资产阶级流亡政府返回国内执政,并使西方在波兰贸易、投资方面获得均等机会。但是苏联不理会美国的再三要求,成立了苏联支持的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成的临时政府,拒绝接纳任何资产阶级流亡政府人士加入。杜鲁门对此在会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时公开表态指责苏联在东欧问题上违反了雅尔塔协议,并暗示要以切断对苏联的经济援助相要挟。之后,杜鲁门政府又多方向苏联施加压力,但最终都被斯大林顶了回去。同时美国在东欧其他国家的战后政府组成问题上和苏联意见相左,龃龉不断,美国强调这些国家必须进行民主选举,“美国外交政策决不允许同任何邪恶的东西妥协”。对于美国的强硬态度,苏联以更强硬的姿态回应,即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断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美国政府无可奈何,只得默认现状。

三、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援助控制西欧,但也希望藉此吸引和渗透到东欧国家,打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对前者,苏联是认可的,它承认战后的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在这一区域可以享有优势地位;而对后者,苏联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坚决反对的。但是,由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战后重建急需资金,所以一开始苏东国家对美国送上门的援助,很难表示拒绝,对该计划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有意参加。然而美国为达到控制东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授意英法等西方国家在巴黎召开的马歇尔计划准备会议上坚持强调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应公开本国经济资料以建立统一的复兴计划,然后美国才能据此提供援助,这就意味着把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各国“置于美国经济和政治控制之下以及美国对这些国家内政的直接干预。”因此,苏联退出了马歇尔计划,并坚决回击阻止东欧国家参加。美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四、美国对苏联实施经济遏制策略

苏联明确表示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后,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和商务部就在分头研究、制定对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政策。1947年12月,在杜鲁门政府决定调整对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政策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形成了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会议决定:“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的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物质和有助于增强军事潜力的物质”,标志着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遏制政策的出台。经济制裁主要围绕着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控制制度、禁运、技术制裁、经济封锁和制裁而展开。美国商务部随后也提出了建议:战后美国一直在解除贸易管制,但只对武器、弹药和国内短缺物质实行管制。今后应该加强对“凡是属于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质”的管制。美国商务部利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例外条款的模糊性提出对苏东集团的出口控制议案很快就被国会通过。美国对苏联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遏制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就是美国推行的遏制战略,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最终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美苏之间的

关系已由战时合作逐渐走向对立对抗,美苏之争也逐渐由意识形态之争(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争)逐渐演变为霸权之争,最终导致冷战的全面爆发。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两个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就爆发了冷战。当然,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发展到以后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环节。本文从这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入手,分析美苏之争以致最终形成冷战局面。

关键词:战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0-02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更高程度的发展阶段,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近300多年欧洲一直占优势地位的传统格局被彻底打破,德意日三国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了大国行列,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再也无力维持其霸权地位;(2)在战争中,美国是交战国中唯一没有遭受战火破坏的大国,在战争中获利甚多,国力得到空前加强,由此确立了在世界的霸主地位;(3)社会主义超过苏联一国的范畴,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并具备了与资本主义阵营抗衡的军事政治力量;(4)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迅猛,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开始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转变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

尽管如此,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关系发展到以后的冷战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过渡环节。在这一时期,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自己的战时外交政策,使之适应战后新国际形势的发展。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冷战全面爆发这一最终结果。所以研究这一时期的大国外交政策对于探讨冷战的成因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拟从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入手,分析和探讨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意图和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一举成为超级大国,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遭到严重的削弱,经济上需要美国的援助,而政治上则追随美国。在此情况下,不少美国政客认为,一手凭借美元,一手凭借对原子弹的垄断,他们可以取代19世纪以来“英国治下的和平”,使世界成为“美国治下的和平”。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由此可见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对待苏联问题上则表示“要向俄国人挥动铁拳,同他们讲话需用强硬的语言,„„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了”。这意味着美国要放弃战争年代与苏联建立的合作原则,而代之以“霸权”政策。

美国针对苏联在40年代中后期出台了以杜鲁门主义为代表的一系列针对苏联的压制、遏制政策。

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出席国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的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等等。他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

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5月,这项要求得到国会的批准,并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首先,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实际上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遏制”苏联扩张,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展开。其次,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战,而干涉是以反共为理由的,标志着美国开始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转为对别国内政的大力干涉。杜鲁门主义的目的就是:取得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最高领导权,以此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最终获取世界霸主地位。它奠定了美国二战后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

二、在波兰及东欧国家政府问题上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对于波兰政府组成和战后疆界的划分,战时美英曾同意在疆界问题上向苏联作出一定让步,同意波兰东部边界以寇松线为界,西部边界则有待战后协商解决。美英在边界问题上作出有利于苏联的让步是为了换取苏联同意在伦敦的前波兰资产阶级流亡政府返回国内执政,并使西方在波兰贸易、投资方面获得均等机会。但是苏联不理会美国的再三要求,成立了苏联支持的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成的临时政府,拒绝接纳任何资产阶级流亡政府人士加入。杜鲁门对此在会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时公开表态指责苏联在东欧问题上违反了雅尔塔协议,并暗示要以切断对苏联的经济援助相要挟。之后,杜鲁门政府又多方向苏联施加压力,但最终都被斯大林顶了回去。同时美国在东欧其他国家的战后政府组成问题上和苏联意见相左,龃龉不断,美国强调这些国家必须进行民主选举,“美国外交政策决不允许同任何邪恶的东西妥协”。对于美国的强硬态度,苏联以更强硬的姿态回应,即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断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美国政府无可奈何,只得默认现状。

三、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援助控制西欧,但也希望藉此吸引和渗透到东欧国家,打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对前者,苏联是认可的,它承认战后的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在这一区域可以享有优势地位;而对后者,苏联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坚决反对的。但是,由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战后重建急需资金,所以一开始苏东国家对美国送上门的援助,很难表示拒绝,对该计划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有意参加。然而美国为达到控制东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授意英法等西方国家在巴黎召开的马歇尔计划准备会议上坚持强调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应公开本国经济资料以建立统一的复兴计划,然后美国才能据此提供援助,这就意味着把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各国“置于美国经济和政治控制之下以及美国对这些国家内政的直接干预。”因此,苏联退出了马歇尔计划,并坚决回击阻止东欧国家参加。美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四、美国对苏联实施经济遏制策略

苏联明确表示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后,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和商务部就在分头研究、制定对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政策。1947年12月,在杜鲁门政府决定调整对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政策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形成了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会议决定:“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的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物质和有助于增强军事潜力的物质”,标志着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遏制政策的出台。经济制裁主要围绕着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控制制度、禁运、技术制裁、经济封锁和制裁而展开。美国商务部随后也提出了建议:战后美国一直在解除贸易管制,但只对武器、弹药和国内短缺物质实行管制。今后应该加强对“凡是属于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质”的管制。美国商务部利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例外条款的模糊性提出对苏东集团的出口控制议案很快就被国会通过。美国对苏联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遏制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就是美国推行的遏制战略,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最终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美苏之间的

关系已由战时合作逐渐走向对立对抗,美苏之争也逐渐由意识形态之争(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争)逐渐演变为霸权之争,最终导致冷战的全面爆发。


相关文章

  • _冷战_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25卷第3期Vol.25No.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2008年5月May2008 "冷战"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苗 杨 (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周口4660 ...查看


  • 高一历史导与练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新人教版必修1)
  • 必修1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 [重点讲解]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特点及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3年底至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 ...查看


  • 解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 第8卷第1期 潍坊学院学报 2008年1月V01.8 No.1 Joumalofwei6nguniVerSicy Jan.2008 浅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陈新茹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 ...查看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繁荣--危机与调整-持续稳定增长) a 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b战后初期,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经济 ...查看


  •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选择题
  • 单选题 ( C )年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同一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C.1985 ( A )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最高层次,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特点. ( A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战略 ...查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战(1)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王德宏 ★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 1.掌握二战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的重大事件,正确认识二战反法西斯的性质,分析其胜利原因及影响,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要性及意义: 2.分析大战后期四次重大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的 ...查看


  •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冷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经济: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重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增强(统一性的建立.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原则.核心内容一.二战后经济统一性的增强的背景/原因: 1.二战后各国恢复法西斯经济的要求, ...查看


  •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导学案
  • 世界现代史(下)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崩溃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2. 说说"冷战"的含义,列举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分析其实质. 3. 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 ...查看


  • 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 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核心要点: ■ 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也不容篡改.对这场战争持什么立场.抱什么态度,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