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我们以前都误解了

洋务运动当时称为自强运动,这个运动,有三套逻辑。第一套逻辑,就是地方势力崛起的逻辑,由地方倒逼中央。第二套逻辑就是汉人崛起的逻辑,汉族士大夫的积极性自此被激活,这使得行将就木的清朝重新焕发了活力。前面我们讲过多次,清政府因为狭隘的民族心理,一直对汉族士大夫采取压制政策,但此时汉族士大夫冲破了网罗,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清政府再也没有能力搞文字狱了。在汉族士大夫的群体中,不仅实学开始活跃,墨学也开始复兴,还有一些人开始追求西学,总之全面开花。由此导出了第三套逻辑,就是学习西方的逻辑。按魏源的说法,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是一个口号,一个说法而已,其实就是为了自保。自强运动产生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讲,是因为湘淮军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正面遭遇了西方。他们先是遇到了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太平军,后来又通过西方的人力和武器援助而打败了太平军。这些中兴名臣在平叛过程中,真正把“师夷长技”的口号落到了实处。

应该说,从总体来审视自强运动,其成就还是第一位的。虽然一般的说法是地方主导了运动的发展,但中央也的确是有贡献的,也做了许多实事。特别是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他们都是头脑相对开明的满族大臣,他们对地方的变法其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央也在变,其中成就之一就是成立了总理衙门。这个部门成立之初是为了应付洋鬼子,但是等到创建以后才发现没法糊弄他们了。因为这个机构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没有办法按原定计划先把洋鬼子赶出去,然后把这衙门取消。洋人不仅没法赶,反而越来越多,总理衙门事情也越来越多。本来只是主持外交的,但后来包干了所有与洋人有关的事务。比如说,跟洋人有关的商务你管不管?没办法,得管。现在的外交部管商务吗?不管,但当时中国还没有商务部,只有让总理衙门来管了。

再比如说,外国传教士来了,管不管他们呢?传教士都是洋人,牵涉宗教事务,但我们当时也没有宗教事务局,怎么办呢?最后宗教事务也得由总理衙门来管。自强运动期间,无论是官办的还是官督商办的工厂都需要从西方购买机器,招募洋人技师,这个本来也不属于外交,但跟洋人有关,它也得管。本来只是个临时机构,但后来编制和规模越来越庞大,就变成永久机构了。本来只是办外交的,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行,中国无论什么事,都开始和洋人沾边,这就使它变得几乎无所不管。以至于后来的军机大臣必须得兼任总理衙门大臣了,否则就只能去管理那些既没有洋人活动,也没有多少钱的偏远地方——没谁愿意干那种差事,所以军机大臣都兼任总理衙门大臣。

不过,即便如此,总理衙门的办事效率仍然不高。真正涉及外交事务,一般都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一班人马在操办。当时英国公使威妥玛曾经嘲笑中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办事效率极低。如果要办理交涉事务,首先会摆一桌宴席,外国人只是想办事,但到中国人这里必须先吃,吃完再说。而且在宴席上也是超级无趣,首席王大臣(由亲王担任的大臣)如果不说话,其他人就不说话,王大臣说一句,其他人就都跟着附和。由此可见其体制之僵化。后来很多事情要经由总理衙门来处理,涉及洋人的大事小事都是由它管,所以各国驻华公使常常跑到总理衙门去咆哮,但总理衙门这些大臣早都练就了极其坚强的心理,不管外国公使怎么咆哮,怎么大怒,他们脸上都堆着灿烂的笑容,然后端出果酒来招待这些公使们。

但是,也有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很有效率,这就是总税务司。总税务司是跟总理衙门一起建的,主要管理海关。中国以前也有海关,主要就是粤海关,剩下的都是常关,对内的。但粤海关的收入非常少,它归朝廷的内务府管理,主要为皇家采购一些西洋玩意儿,如自鸣钟之类——今天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看见的那些玩意儿,都是内务府通过粤海关向外国商人采购的。其收入微乎其微,又因为属于皇室私有,所以相对国家总的财政收入而言等于零。但是后来跟洋人通商了,洋人坚持中国必须仿照西方建立现代意义的海关,对进出口的货物征收税款。而且,随着通商口岸数量从五日增加到十几口,各种涉及进出口的问题逐渐增多,中国人不会处理,只好请洋人处理。最开始请的是李泰国,李泰国脾气不好,于是很快就换成赫德。

赫德是个非常聪明的苏格兰人,而且非常圆滑,他很善于跟中国人打交道,也很有办法来应付中国人的繁文缛节。他筹建的税务司是个洋衙门,其中的主要官员和雇员都是洋人,各种规则和办事方法都是仿照西方制度建立的,因而非常高效。这在今天相当于外包。中国政府把某一个政府机构外包给洋人管理,但外包之后成就斐然,十年后洋人雇员已经有百余人了,他们的薪金都很高,年薪以百万计。至于华人,大多只能当海关监督以及低级的办事员。海关监督并不属于总税务司这一体制之内,不许他管事,看看就完了。在赫德的掌控下,中国的海关收入从最初的微乎其微,十年就发展到年收入两千万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才六七千万两,一般很难达到八千万两,就是说它要占到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海关收入成了国家的支柱收入之一。《南京条约》时我们规定的税率很可怜,值百抽五,因为当时没有看到关税对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但即使是在这样超低的税率下,海关收入仍有这么高,可见总税务司的确还是很有效率的。所以,这次外包还是不错的。

洋务运动当时称为自强运动,这个运动,有三套逻辑。第一套逻辑,就是地方势力崛起的逻辑,由地方倒逼中央。第二套逻辑就是汉人崛起的逻辑,汉族士大夫的积极性自此被激活,这使得行将就木的清朝重新焕发了活力。前面我们讲过多次,清政府因为狭隘的民族心理,一直对汉族士大夫采取压制政策,但此时汉族士大夫冲破了网罗,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清政府再也没有能力搞文字狱了。在汉族士大夫的群体中,不仅实学开始活跃,墨学也开始复兴,还有一些人开始追求西学,总之全面开花。由此导出了第三套逻辑,就是学习西方的逻辑。按魏源的说法,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是一个口号,一个说法而已,其实就是为了自保。自强运动产生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讲,是因为湘淮军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正面遭遇了西方。他们先是遇到了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太平军,后来又通过西方的人力和武器援助而打败了太平军。这些中兴名臣在平叛过程中,真正把“师夷长技”的口号落到了实处。

应该说,从总体来审视自强运动,其成就还是第一位的。虽然一般的说法是地方主导了运动的发展,但中央也的确是有贡献的,也做了许多实事。特别是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他们都是头脑相对开明的满族大臣,他们对地方的变法其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央也在变,其中成就之一就是成立了总理衙门。这个部门成立之初是为了应付洋鬼子,但是等到创建以后才发现没法糊弄他们了。因为这个机构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没有办法按原定计划先把洋鬼子赶出去,然后把这衙门取消。洋人不仅没法赶,反而越来越多,总理衙门事情也越来越多。本来只是主持外交的,但后来包干了所有与洋人有关的事务。比如说,跟洋人有关的商务你管不管?没办法,得管。现在的外交部管商务吗?不管,但当时中国还没有商务部,只有让总理衙门来管了。

再比如说,外国传教士来了,管不管他们呢?传教士都是洋人,牵涉宗教事务,但我们当时也没有宗教事务局,怎么办呢?最后宗教事务也得由总理衙门来管。自强运动期间,无论是官办的还是官督商办的工厂都需要从西方购买机器,招募洋人技师,这个本来也不属于外交,但跟洋人有关,它也得管。本来只是个临时机构,但后来编制和规模越来越庞大,就变成永久机构了。本来只是办外交的,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行,中国无论什么事,都开始和洋人沾边,这就使它变得几乎无所不管。以至于后来的军机大臣必须得兼任总理衙门大臣了,否则就只能去管理那些既没有洋人活动,也没有多少钱的偏远地方——没谁愿意干那种差事,所以军机大臣都兼任总理衙门大臣。

不过,即便如此,总理衙门的办事效率仍然不高。真正涉及外交事务,一般都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一班人马在操办。当时英国公使威妥玛曾经嘲笑中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办事效率极低。如果要办理交涉事务,首先会摆一桌宴席,外国人只是想办事,但到中国人这里必须先吃,吃完再说。而且在宴席上也是超级无趣,首席王大臣(由亲王担任的大臣)如果不说话,其他人就不说话,王大臣说一句,其他人就都跟着附和。由此可见其体制之僵化。后来很多事情要经由总理衙门来处理,涉及洋人的大事小事都是由它管,所以各国驻华公使常常跑到总理衙门去咆哮,但总理衙门这些大臣早都练就了极其坚强的心理,不管外国公使怎么咆哮,怎么大怒,他们脸上都堆着灿烂的笑容,然后端出果酒来招待这些公使们。

但是,也有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很有效率,这就是总税务司。总税务司是跟总理衙门一起建的,主要管理海关。中国以前也有海关,主要就是粤海关,剩下的都是常关,对内的。但粤海关的收入非常少,它归朝廷的内务府管理,主要为皇家采购一些西洋玩意儿,如自鸣钟之类——今天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看见的那些玩意儿,都是内务府通过粤海关向外国商人采购的。其收入微乎其微,又因为属于皇室私有,所以相对国家总的财政收入而言等于零。但是后来跟洋人通商了,洋人坚持中国必须仿照西方建立现代意义的海关,对进出口的货物征收税款。而且,随着通商口岸数量从五日增加到十几口,各种涉及进出口的问题逐渐增多,中国人不会处理,只好请洋人处理。最开始请的是李泰国,李泰国脾气不好,于是很快就换成赫德。

赫德是个非常聪明的苏格兰人,而且非常圆滑,他很善于跟中国人打交道,也很有办法来应付中国人的繁文缛节。他筹建的税务司是个洋衙门,其中的主要官员和雇员都是洋人,各种规则和办事方法都是仿照西方制度建立的,因而非常高效。这在今天相当于外包。中国政府把某一个政府机构外包给洋人管理,但外包之后成就斐然,十年后洋人雇员已经有百余人了,他们的薪金都很高,年薪以百万计。至于华人,大多只能当海关监督以及低级的办事员。海关监督并不属于总税务司这一体制之内,不许他管事,看看就完了。在赫德的掌控下,中国的海关收入从最初的微乎其微,十年就发展到年收入两千万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才六七千万两,一般很难达到八千万两,就是说它要占到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海关收入成了国家的支柱收入之一。《南京条约》时我们规定的税率很可怜,值百抽五,因为当时没有看到关税对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但即使是在这样超低的税率下,海关收入仍有这么高,可见总税务司的确还是很有效率的。所以,这次外包还是不错的。


相关文章

  •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2
  •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1981年初版到1997年再版,作者始终坚持了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基本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了他在表述中国近代史发展基本规律时所提 ...查看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 (1)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 ...查看


  •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案例
  • 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 [例题]1(法人的行为能力) 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A 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2011-09-05 14:19:22 张海鹏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最近几年近代史研究领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本文谨就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 ...查看


  •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单位: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 姓名:李英凯 性别:男 联系电话:[1**********] 邮编:030800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以蔡元 ...查看


  • _同时胜利_论与_一国胜利_论之比较
  • 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之比较李心华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 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 列宁的论, 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 ...查看


  •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的前前后后
  • 作者:蔡美彪 河北学刊 1999年05期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曾被学术界誉为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编写的中国历史,在当代中国史学界和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一 范文澜字芸台,又字仲沄,曾用笔名武波.1893年11月 ...查看


  • 中国梦_复兴中华文化
  •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梦:复兴中华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打下江山以后,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盛世.第一阶段,稳定社会.巩固政权.消除动乱的因素:第二阶段,满足百姓的物质生活需要,让人民富 ...查看


  • 李宁换标的启示
  •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 专 业 班 级 组 员 指 导 教 师 李宁换标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化的不断扩张,标志所蕴藏着的企业价值也在变化中相应提高.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传达了某种语言,象征着一种精神文化,牵引着人的活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