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摘要】:从古希腊起,社会契约论就诞生了,在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的守护下,社会契约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石,虽然后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掩盖了它的光辉,但是文艺复兴撕开了神学的黑幕,社会契约论在霍布斯等人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夺人的光彩。霍布斯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社会契约论,建立了他的国家学说。新的时代拉开了大幕!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伊壁鸠鲁、斯多葛派、霍布斯、自然法、君主制

【正文】:

一、社会契约论的起源

社会契约源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又称社会契约论。它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一般认为,契约分两种:社会据以成立的契约称为社会契约,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1】

“社会契约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唯物论。他把原子当作世界的始基,引申到社会,人成了社会的原子。但是把这一思想推广并直观化为“社会契约”的人则是伊壁鸠鲁,伊壁鸠鲁借用“原子”理论的张力,以形而上的方法宣布了人的自由的本质、国家起源的契约性质。他认为:第一,自由 、平等、人格尊严是人的本质属性,原子间不存在此主彼从的隶属关系,每一个原子在虚空中运动是自由自在的,所以,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也是平等的、自由的、自在的;第二,个人权利先于国家权力,个人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来源,个人权利的有效维护是国家权力行使正当性的唯一依凭;第三,突出人本位的个人主义思想。原子是自由的,个体的,还是坚实独立和不可分割的,所以,作为社会的人,活着有原子构成,死亡是原子消散。人的本性是独立的、自由的,“社会契约”的存在本质是自由的人的“碰撞”与“排斥”,目的在于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的个体获得新生。

从自然法的普遍理性出发,斯多葛学派将自然法视为世界主义思想的根据。与伊壁鸠鲁派相比,斯多葛派构建了由单一本质演绎的高度统一、主客观一致的和谐世界。普遍的理性要求个人对国家的服从,这一点正和伊壁鸠鲁学派相对立;普遍理性而不是社会契约决定国家、法律,恰又与伊壁鸠鲁学派相区别。伊壁鸠鲁派强调的“外在否定”是否定外在的神的价值,否定神的统治;而斯多葛派强调的“外在否定”是否定有形物质,要求人们摆脱物质的刺激和束缚,要求人们“不心”。伊壁鸠鲁学派肯定自我,崇尚无所羁绊、自由自在和自为自足。斯多葛派要求感悟

“普通理性”,用“理性”指导人生,与自然和谐协调。这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恰好各自强调了人论某个方面:伊壁鸠鲁派强调人的独立性,而斯多葛学派则强调了人的普遍性。我们认为,如果仅看到人的独立性,而看不到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则会陷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泥潭,置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于不顾;而仅看到人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则会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一个不恰当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把个人权利安置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恰当的方法是把人的独立性与人的普遍性结合起来说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2】如果说,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思想隐含着理性,斯多葛派的社会契约思想则显露着理性。经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赛罗的诠释,社会契约思想扩大了影响。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神权至高无上。人没有了地位,人在上帝及其世俗代表君主面前卑微渺小。没有了人的地位,既没有了契约主体的地位,也就没有社会契约思想可言了。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长夜的黑暗,新世纪迎来了黎明曙光——人文主义。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取代了对神的崇拜。“社会契约论”伴随以表现人、弘扬人为要旨的文学艺术成了反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思想在此显露出来,近代的“社会契约”思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霍布斯就是宣扬“社会契约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研究自然和认识论的目的,在于研究人和国家。他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出发说明人的本性;又从人性出发,研究国家起源等问题,最后论证了专制政体是最好政体的结论。

(一)人的本性是自私的【3】

霍布斯从机械论观点出发来研究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解释人的感情和欲望。他指出,人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物体,是受力学规律支配的一架机器。人的心脏像钟表上的发条,神经和关节像其中的游丝和齿轮。不仅人的生理活动遵循机械力学原理,而且人的思想、感觉、欲望都是由机械力学决定的。当外界物体作用于人,有助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引起喜悦和快乐的感情;反之,当外界物体的作用有碍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产生厌恶和痛苦的感情。前者称为善,后者则是恶。在霍布斯看来,人的自然本性不仅指自然能力,还包括“自然性欲”,如自我保存、自私自利、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等。霍布斯这种抽象的利己主义的人性论,正是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利益和金钱贪婪本性的反映,它构成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基础。

(二)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3】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最初的生活状况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没有公共权力约束大家,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和活动。每一个人具有对一切东西的权利,甚至对彼此的身体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占有

一切的“自然权利”, 人类陷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由于人人都是自私而且要拼命保全自己,必然在利益冲突之时,相互争斗,互为仇敌,人人自危,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所以霍布斯把这种自然状态称为“人对人是狼”、人对人是战争的可怕的状态。

(三)自然法和社会契约【3】

在自然状态下,这种普遍的战争状态必然危及人类生活,使人们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之中。摆脱这种危险境地的出路何在?霍布斯说这个出路仍然要在人们的本性中去寻找。虽然人的激情使人们畏惧死亡的威胁,而人的理性则发现了解救人们脱离自然状态的道路,这就是自然法。自然法内容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说为了大家都能生存下来,过上和平生活,必须放弃一部分自然权利,这就是契约。如果人们放弃了自然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把众人意志变成一个意志,形成一个公共人格,这就出现一个公共权力,它就是国家。由于国家的权力是人们放弃的自然权利的总和,所以它硕大无比,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对内可以维护社会和平,对外可以抵御侵略。因此霍布斯借用《圣经》上传说的力大无比的海兽“利维坦”来比喻它,并把自己的书名也取名为《利维坦》。

(四)君主专制【3】

按国家主权的代表者不同,霍布斯将其区分为三种政体形式: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他主张君主制,君主大权独揽,掌握着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经济和军事等权力,是国家主权的化身。这样,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强大,防止内乱和外患。公民对君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对抗的权利;君主不是社会契约的一方,不受契约的约束,不存在违约问题,而公民任何对君主的不敬和反抗都是对契约的违反,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这就是君主专制的政体。

霍布斯所建立的以人性论、契约说为基础的国家学说,同那些主张“君权神授”的封建神学相对立,具有新的资产阶级理论的特色。它旨在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强有力的专制国家政权,以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种理论歪曲了国家实际产生的过程和国家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三、霍布斯的思想形成【7】

霍布斯的个人经历和十七世纪欧洲与英国的历史环境对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形成了重要的影响。霍布斯成年后就长期担任卡文迪希家的家庭教师,长期栖身于英国的上层社会之中,与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都有相当频繁而密切的接触。这种个人经历无疑也会使霍布斯产生对贵族式道德的认同和对君主制的依赖和信任。因而早在1628 年,在霍布斯为其翻译的《白罗奔尼撒战争史6》所作的序言中,他就己开始对民主之可能造成的无政府状态表示担忧和反感,并对作者修昔底德对君主制的称誉深表赞同。而霍布斯所生活的十七世纪的欧洲和英国的局势同样深深地影

响了其思想的形成。16 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震撼了整个欧洲,主权与教权,世俗与教会的斗争使得欧洲战火不断,纷争连绵。而随之而来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同样使得欧洲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都卷入其中,这使得欧洲大陆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这势必为曾多次周游欧洲的霍布斯所留意。欧洲局势的动荡,战争带来的疾苦必会加深霍布斯对动乱的恐惧,对无秩序的战争状态的忧虑,从而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避免重蹈这些覆辙,可以保持和平安定的状态。就像麦克里兰精辟地指出的那样,我们绝不能忽视欧陆政治局势对霍布斯产生的影响。【4】而在长期的战乱之中,君主专制的加强成了当时整个欧洲的主流,在欧洲大张旗鼓。法国、西班牙、德意志等国无不趁机扩大君主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以稳定国内的秩序。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君主专制到达了顶峰,路易十四利用集中的王权使得国内经济和行政得以合理化,同时不断对外扩张,使得法国日趋鼎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欧陆的其他国家,或弱或强,无不效仿路易十四,加强王权,巩固了君主专制。“正在这个时候,欧洲大陆的君权摆脱了古时的束缚,到处都在变成近乎绝对的专制。”【5】这也许都加剧了霍布斯对君主制的认同,从而对其选择君主制来保障国内和平与秩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在英国国内,随着詹姆斯一世的即位,以议会和国王的矛盾为主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在其子查理一世即位后,又在其统治的十年内未曾召开一次国会( 1629~1640),使得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到了顶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霍布斯发表了题为5保卫在国内维持和平必不可少的国王大权6的论文,以支持王权,希望据此英国能避免陷入其所忧虑的纷争不绝的战乱状态。但英国内战的爆发却不可避免,英国内战所引发的战争冲突使得英国国内丧失了和平秩序,纷争战乱不绝。长期的内战给英国人民带来的是相互侵害和杀戮,是无尽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死亡的威胁,这使得各个阶级都饱受灾苦,苦不堪言。人民苦于战争过久,必然会一心欲求某种和平与安全的局面。而在英国长期的内战之中,平等派、长老派、独立派等各种阶层所代表的力量所主张的民主制、贵族制并未能像他们自己所声称的那样为英国带来和平与稳定,而是一次次将内战延续,使痛苦蔓延。这些力量的失败使得英国人民和霍布斯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再次欲求一个强大的君主来解救自己于苦难。而查理二世的短暂复辟似乎也印证了人们的这一急切的欲求。而同时,对深谙历史的霍布斯来说,处于动荡的英国内战之中也会使其回想起刚刚逝去的都铎王朝的繁盛与稳定。而造就这一时代的正是亨利八世的宗教战争、扩大王权直至伊丽莎白对君权的强化,都铎王朝确立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并将其推向了一个顶峰,带来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繁荣和昌盛。这些同样都会加深自称与“恐惧”是孪生子、天性胆怯的霍布斯对战争和混乱的恐惧,对和平更为强烈的渴求,也使得他会更倾向于选择君主制来结束战乱,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霍布斯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但是当君主制在整个欧

洲处于全盛时代并在英国开始和人民斗争的时候,他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6】因而可以说,正是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造就了其政治哲学,霍布斯的个人经历及其身处的历史环境至少在两点上影响其政治思想至深:对战争与混乱的恐惧和对君主制的信任与青睐。这一思想在其1651 年出版的《利维坦》中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也持续在其一生的著作之中。

四、对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思考

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评判,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和霍布斯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思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时代掀开新的一页时,腐朽的垂死挣扎、中庸的亦步亦趋、新锐的步步紧逼,这就是历史的车轮前进的轨迹。回首过去,只为将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该理解的是霍布斯的思想,该评判的是时代的脉搏。霍布斯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你不想继承它,那么也请不要毁灭它,强将它留给后人。

【参考文献】:

【1】 社会契约——百度百科

【2】 360doc个人图书馆——“社会契约论”的历史演变

【3】 新浪博客——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4】 约翰·麦克里兰 西方政治思想史 海日:海南出版社,2003,P239一240

【5】 F·基佐 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P18

【6】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l976,P485

【7】 徐显达——霍布斯社会契约论解析

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摘要】:从古希腊起,社会契约论就诞生了,在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的守护下,社会契约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石,虽然后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掩盖了它的光辉,但是文艺复兴撕开了神学的黑幕,社会契约论在霍布斯等人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夺人的光彩。霍布斯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社会契约论,建立了他的国家学说。新的时代拉开了大幕!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伊壁鸠鲁、斯多葛派、霍布斯、自然法、君主制

【正文】:

一、社会契约论的起源

社会契约源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又称社会契约论。它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一般认为,契约分两种:社会据以成立的契约称为社会契约,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1】

“社会契约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唯物论。他把原子当作世界的始基,引申到社会,人成了社会的原子。但是把这一思想推广并直观化为“社会契约”的人则是伊壁鸠鲁,伊壁鸠鲁借用“原子”理论的张力,以形而上的方法宣布了人的自由的本质、国家起源的契约性质。他认为:第一,自由 、平等、人格尊严是人的本质属性,原子间不存在此主彼从的隶属关系,每一个原子在虚空中运动是自由自在的,所以,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也是平等的、自由的、自在的;第二,个人权利先于国家权力,个人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来源,个人权利的有效维护是国家权力行使正当性的唯一依凭;第三,突出人本位的个人主义思想。原子是自由的,个体的,还是坚实独立和不可分割的,所以,作为社会的人,活着有原子构成,死亡是原子消散。人的本性是独立的、自由的,“社会契约”的存在本质是自由的人的“碰撞”与“排斥”,目的在于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的个体获得新生。

从自然法的普遍理性出发,斯多葛学派将自然法视为世界主义思想的根据。与伊壁鸠鲁派相比,斯多葛派构建了由单一本质演绎的高度统一、主客观一致的和谐世界。普遍的理性要求个人对国家的服从,这一点正和伊壁鸠鲁学派相对立;普遍理性而不是社会契约决定国家、法律,恰又与伊壁鸠鲁学派相区别。伊壁鸠鲁派强调的“外在否定”是否定外在的神的价值,否定神的统治;而斯多葛派强调的“外在否定”是否定有形物质,要求人们摆脱物质的刺激和束缚,要求人们“不心”。伊壁鸠鲁学派肯定自我,崇尚无所羁绊、自由自在和自为自足。斯多葛派要求感悟

“普通理性”,用“理性”指导人生,与自然和谐协调。这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恰好各自强调了人论某个方面:伊壁鸠鲁派强调人的独立性,而斯多葛学派则强调了人的普遍性。我们认为,如果仅看到人的独立性,而看不到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则会陷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泥潭,置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于不顾;而仅看到人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则会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一个不恰当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把个人权利安置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恰当的方法是把人的独立性与人的普遍性结合起来说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2】如果说,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思想隐含着理性,斯多葛派的社会契约思想则显露着理性。经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赛罗的诠释,社会契约思想扩大了影响。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神权至高无上。人没有了地位,人在上帝及其世俗代表君主面前卑微渺小。没有了人的地位,既没有了契约主体的地位,也就没有社会契约思想可言了。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长夜的黑暗,新世纪迎来了黎明曙光——人文主义。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取代了对神的崇拜。“社会契约论”伴随以表现人、弘扬人为要旨的文学艺术成了反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思想在此显露出来,近代的“社会契约”思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霍布斯就是宣扬“社会契约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研究自然和认识论的目的,在于研究人和国家。他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出发说明人的本性;又从人性出发,研究国家起源等问题,最后论证了专制政体是最好政体的结论。

(一)人的本性是自私的【3】

霍布斯从机械论观点出发来研究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解释人的感情和欲望。他指出,人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物体,是受力学规律支配的一架机器。人的心脏像钟表上的发条,神经和关节像其中的游丝和齿轮。不仅人的生理活动遵循机械力学原理,而且人的思想、感觉、欲望都是由机械力学决定的。当外界物体作用于人,有助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引起喜悦和快乐的感情;反之,当外界物体的作用有碍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产生厌恶和痛苦的感情。前者称为善,后者则是恶。在霍布斯看来,人的自然本性不仅指自然能力,还包括“自然性欲”,如自我保存、自私自利、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等。霍布斯这种抽象的利己主义的人性论,正是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利益和金钱贪婪本性的反映,它构成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基础。

(二)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3】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最初的生活状况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没有公共权力约束大家,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和活动。每一个人具有对一切东西的权利,甚至对彼此的身体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占有

一切的“自然权利”, 人类陷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由于人人都是自私而且要拼命保全自己,必然在利益冲突之时,相互争斗,互为仇敌,人人自危,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所以霍布斯把这种自然状态称为“人对人是狼”、人对人是战争的可怕的状态。

(三)自然法和社会契约【3】

在自然状态下,这种普遍的战争状态必然危及人类生活,使人们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之中。摆脱这种危险境地的出路何在?霍布斯说这个出路仍然要在人们的本性中去寻找。虽然人的激情使人们畏惧死亡的威胁,而人的理性则发现了解救人们脱离自然状态的道路,这就是自然法。自然法内容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说为了大家都能生存下来,过上和平生活,必须放弃一部分自然权利,这就是契约。如果人们放弃了自然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把众人意志变成一个意志,形成一个公共人格,这就出现一个公共权力,它就是国家。由于国家的权力是人们放弃的自然权利的总和,所以它硕大无比,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对内可以维护社会和平,对外可以抵御侵略。因此霍布斯借用《圣经》上传说的力大无比的海兽“利维坦”来比喻它,并把自己的书名也取名为《利维坦》。

(四)君主专制【3】

按国家主权的代表者不同,霍布斯将其区分为三种政体形式: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他主张君主制,君主大权独揽,掌握着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经济和军事等权力,是国家主权的化身。这样,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强大,防止内乱和外患。公民对君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对抗的权利;君主不是社会契约的一方,不受契约的约束,不存在违约问题,而公民任何对君主的不敬和反抗都是对契约的违反,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这就是君主专制的政体。

霍布斯所建立的以人性论、契约说为基础的国家学说,同那些主张“君权神授”的封建神学相对立,具有新的资产阶级理论的特色。它旨在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强有力的专制国家政权,以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种理论歪曲了国家实际产生的过程和国家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三、霍布斯的思想形成【7】

霍布斯的个人经历和十七世纪欧洲与英国的历史环境对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形成了重要的影响。霍布斯成年后就长期担任卡文迪希家的家庭教师,长期栖身于英国的上层社会之中,与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都有相当频繁而密切的接触。这种个人经历无疑也会使霍布斯产生对贵族式道德的认同和对君主制的依赖和信任。因而早在1628 年,在霍布斯为其翻译的《白罗奔尼撒战争史6》所作的序言中,他就己开始对民主之可能造成的无政府状态表示担忧和反感,并对作者修昔底德对君主制的称誉深表赞同。而霍布斯所生活的十七世纪的欧洲和英国的局势同样深深地影

响了其思想的形成。16 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震撼了整个欧洲,主权与教权,世俗与教会的斗争使得欧洲战火不断,纷争连绵。而随之而来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同样使得欧洲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都卷入其中,这使得欧洲大陆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这势必为曾多次周游欧洲的霍布斯所留意。欧洲局势的动荡,战争带来的疾苦必会加深霍布斯对动乱的恐惧,对无秩序的战争状态的忧虑,从而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避免重蹈这些覆辙,可以保持和平安定的状态。就像麦克里兰精辟地指出的那样,我们绝不能忽视欧陆政治局势对霍布斯产生的影响。【4】而在长期的战乱之中,君主专制的加强成了当时整个欧洲的主流,在欧洲大张旗鼓。法国、西班牙、德意志等国无不趁机扩大君主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以稳定国内的秩序。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君主专制到达了顶峰,路易十四利用集中的王权使得国内经济和行政得以合理化,同时不断对外扩张,使得法国日趋鼎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欧陆的其他国家,或弱或强,无不效仿路易十四,加强王权,巩固了君主专制。“正在这个时候,欧洲大陆的君权摆脱了古时的束缚,到处都在变成近乎绝对的专制。”【5】这也许都加剧了霍布斯对君主制的认同,从而对其选择君主制来保障国内和平与秩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在英国国内,随着詹姆斯一世的即位,以议会和国王的矛盾为主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在其子查理一世即位后,又在其统治的十年内未曾召开一次国会( 1629~1640),使得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到了顶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霍布斯发表了题为5保卫在国内维持和平必不可少的国王大权6的论文,以支持王权,希望据此英国能避免陷入其所忧虑的纷争不绝的战乱状态。但英国内战的爆发却不可避免,英国内战所引发的战争冲突使得英国国内丧失了和平秩序,纷争战乱不绝。长期的内战给英国人民带来的是相互侵害和杀戮,是无尽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死亡的威胁,这使得各个阶级都饱受灾苦,苦不堪言。人民苦于战争过久,必然会一心欲求某种和平与安全的局面。而在英国长期的内战之中,平等派、长老派、独立派等各种阶层所代表的力量所主张的民主制、贵族制并未能像他们自己所声称的那样为英国带来和平与稳定,而是一次次将内战延续,使痛苦蔓延。这些力量的失败使得英国人民和霍布斯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再次欲求一个强大的君主来解救自己于苦难。而查理二世的短暂复辟似乎也印证了人们的这一急切的欲求。而同时,对深谙历史的霍布斯来说,处于动荡的英国内战之中也会使其回想起刚刚逝去的都铎王朝的繁盛与稳定。而造就这一时代的正是亨利八世的宗教战争、扩大王权直至伊丽莎白对君权的强化,都铎王朝确立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并将其推向了一个顶峰,带来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繁荣和昌盛。这些同样都会加深自称与“恐惧”是孪生子、天性胆怯的霍布斯对战争和混乱的恐惧,对和平更为强烈的渴求,也使得他会更倾向于选择君主制来结束战乱,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霍布斯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但是当君主制在整个欧

洲处于全盛时代并在英国开始和人民斗争的时候,他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6】因而可以说,正是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造就了其政治哲学,霍布斯的个人经历及其身处的历史环境至少在两点上影响其政治思想至深:对战争与混乱的恐惧和对君主制的信任与青睐。这一思想在其1651 年出版的《利维坦》中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也持续在其一生的著作之中。

四、对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思考

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评判,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和霍布斯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思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时代掀开新的一页时,腐朽的垂死挣扎、中庸的亦步亦趋、新锐的步步紧逼,这就是历史的车轮前进的轨迹。回首过去,只为将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该理解的是霍布斯的思想,该评判的是时代的脉搏。霍布斯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你不想继承它,那么也请不要毁灭它,强将它留给后人。

【参考文献】:

【1】 社会契约——百度百科

【2】 360doc个人图书馆——“社会契约论”的历史演变

【3】 新浪博客——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4】 约翰·麦克里兰 西方政治思想史 海日:海南出版社,2003,P239一240

【5】 F·基佐 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P18

【6】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l976,P485

【7】 徐显达——霍布斯社会契约论解析


相关文章

  • 霍布斯利维坦书评
  • <利维坦>读后感(一) 从利维坦的建构体系上说,全书体系严密第一部分对于全书写作确定基本的方法论,对于国家产生的理论进行了前提条件上的假设与推理.比如对于自然律.人的本性.尤其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其后来的论述进行了铺垫.第二部分&q ...查看


  • 从社会契约论比较洛克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异同
  • 20∞年7月 从社会契约论角度比较洛克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异同 田 旭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l000) [摘要]洛克和霍布斯自由观的理论基石都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但是他们却对此做出了遇然不同的解释.主要表现在自然状态.自然法 ...查看


  •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 题 目: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演讲人: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景朝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地 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报告厅 时 间:2006年4月19日(星期三)晚6:30 [活动文字 ...查看


  •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完善
  •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完善,与三个学者有密切的关系.一是霍布斯,二是洛克,三是卢梭.霍布斯没有将社会契约与国家契约区别开来,他只是指出当个人为了设立主权者,宣布放弃自己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权利,就为社会与国家的创立解决了契约问题.而洛克则就自然权 ...查看


  • 利维坦读后感 1
  • 新疆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设计) 题 目: 利维坦读后感 指导老师: 张家飞 学生姓名: 图尔荪江.阿卜力孜 所属院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政治 班 级: 2012级政治学 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2日 新 疆 大 学 摘 ...查看


  • 约翰·邓恩:霍布斯留给现代政治思想的遗产
  • 霍布斯论述政治哲学的主要作品发表于350年前,一种观点认为,他的遗产依旧占据着当代政治思想的中心.我们要提出两点质疑.首先,霍布斯的遗产是否确实.应当或者能够处于那种地位:其次,这种描述是否精确表达了我们当前最一致的核心思考,抑或表达了我们 ...查看


  •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
  •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 作者:林国荣 来源:中评网 来源日期:2000-9-30 本站发布时间:2009-12-2 20:34:21 阅读量:562次 (一) 霍布斯与阿奎那:两种模式的对勘 凡事诉诸自然法的作法不是没有人表示过怀疑.即使在自然 ...查看


  • 浅析霍布斯眼中的"自然状态"及"利维坦"的诞生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霍布斯眼中的"自然状态"及"利维坦"的诞生 作者:罗世军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8期 摘 要 霍布斯眼中的&qu ...查看


  •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93岁高龄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出版了新书<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How to Change the World: Tales of Marx 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