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我收获”教育教学分享活动之一
时间
2015.1.9
所在组
语文
期末复习反思
姓名
黄钰
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 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 有困难, 他们大多只会记住固定的课文句子中的词语, 换个语境却迷茫的不知所以然; 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 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 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内心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 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写起来无从下笔,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 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 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 学生学习习惯、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对此我抓住每个单元的导读部分作为切入点,一组一个 练习主题,从品读文本到课外阅读从口语交际再到习作练习。 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即,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静 的阅读优秀作文或有意思的课外书, 爱上阅读, 同时把好词佳句摘录在好词好句本上, 生活积累,即每天的日记,每天记录发生的生活点滴,哪怕是一句话,也是一种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 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 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在课前都会 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文本,想一想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自行理解 的,哪些是需要引一引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直接讲述并强调的。把每一篇课文作 为一篇优秀的习作范文,很好的锻炼品读分析的阅读材料,课堂上不只是教、学,还 有品、议。
我 的 分 享 内 容
*备注: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本月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等符合专业成长 的书籍故事或阅读体会,也可以是结合自己专业成长的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反思 等。 (请
于业务学习时间前写完分享材料,活动结束交给学科组长)
“我参与,我收获”教育教学分享活动之一
时间
2015.1.9
所在组
语文
期末复习反思
姓名
黄钰
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 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 有困难, 他们大多只会记住固定的课文句子中的词语, 换个语境却迷茫的不知所以然; 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 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 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内心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 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写起来无从下笔,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 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 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 学生学习习惯、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对此我抓住每个单元的导读部分作为切入点,一组一个 练习主题,从品读文本到课外阅读从口语交际再到习作练习。 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即,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静 的阅读优秀作文或有意思的课外书, 爱上阅读, 同时把好词佳句摘录在好词好句本上, 生活积累,即每天的日记,每天记录发生的生活点滴,哪怕是一句话,也是一种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 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 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在课前都会 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文本,想一想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自行理解 的,哪些是需要引一引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直接讲述并强调的。把每一篇课文作 为一篇优秀的习作范文,很好的锻炼品读分析的阅读材料,课堂上不只是教、学,还 有品、议。
我 的 分 享 内 容
*备注: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本月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等符合专业成长 的书籍故事或阅读体会,也可以是结合自己专业成长的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反思 等。 (请
于业务学习时间前写完分享材料,活动结束交给学科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