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让我真正明白
――帮助孩子找到明确目标
提到教育,常常听到、看到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记得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对报纸上这句广告语露出颇为不屑的表情。我问她为什么,她撇撇嘴说:“如果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岂不是白搭?”
其实,孩子的话不无道理。虽然是同时起跑,甚至“抢跑”,但如果根本不知道奔跑的目标是什么,跑得茫然,跑得糊里糊涂,岂不是徒劳无功?抑或干脆跑错了路、跑串了道,岂不是更糟糕、更可惜?反过来说,即使起跑慢了点儿,如果能冲着目标奋力奔跑,就算未必拿到冠军、亚军,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即使中途落后了一些或是稍稍跑了点儿弯路,能追赶上来并最终达到终点、实现目标,也一样是胜利者。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也说明要先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再正确地做事,看来教育与管理是相通的,找对中考目标,就是中考这件事上首先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初三第一次家长会后,我就“中考目标是什么”征求女儿的意见,她毫不犹豫地说:“本校高中,英语实验班。”我静下心仔细想:这是她最理想的中考目标吗?这个目标现实吗、可行吗,符合她的情况吗?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还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解决„„
事实上,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能给自己规划一个未来、设定一个目标的,先不管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可行,都是“心里有数”的表现,自然是可喜可贺,让父母、老师都感到欣慰;而多数孩子,虽然明白自己应该有个目标,但这个目标却是模糊的;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干脆没有想过这件事、不愿意想这件事或是觉得没必要想这件事。那么,父母和老师就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甚至教训,来指导和帮助孩子“规划”一下。
所以,请家长一定先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彻底放下家长的架子,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这件事,让孩子放开手脚、不带任何心理压力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记住:要以听为主,以说为辅!如果孩子是“心里有数”的,他的中考目标又恰恰符合家长的预期,那么,恭喜你了!如果孩子有目标但却和你的预期不一致也不要紧,有想法的孩子一般都是讲道理的孩子,不妨大家来讨论一下,找到你们的分歧是什么,孩子的道理在哪里,父母的理由又是什么,有没有可以探讨的地方„„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请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意见不一致时,请不要命令、强迫,可以商榷一个更好的方案;如果仍无法达到统一,可以向第三方,比如老师、专家以及熟悉中考情况的朋友请教,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对于那些目标模糊或是根本没有目标的孩子,可以把已经了解的有关中考的情况以及对中考目标的分析告诉孩子,帮助孩子做到“心里有数”。记住,这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很重要,要“用事实说话”、就事论事,切不可“顺便”又成了指责孩子不够用功、成绩不够好的“批斗会”,更要允许孩子提问题、想法和意见,给孩子一段时间去了解、思考,再与孩子进一步沟通„„而这样的沟通,也可能是随时随地的,不是一两次就会有结果的,甚至可能会不断有矛盾、有冲突。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思想准备。
当然,孩子的学习状态、成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不少孩子在初三“幡然悔悟”,“像变了个人”似的奋起直追,成绩突飞猛进到让人大跌眼镜。所以,中考的目标也可能是变化的、需要修正的,远非考多少分、上哪个学校那么简单,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是一个方向、一个动力,一种支持孩子完成初三学习任务、顺利通过中考的精神力量。
与你分享
目标是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是成功的前提,也是
行动的首要条件。对于中考,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校)。
《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让我真正明白
――帮助孩子找到明确目标
提到教育,常常听到、看到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记得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对报纸上这句广告语露出颇为不屑的表情。我问她为什么,她撇撇嘴说:“如果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岂不是白搭?”
其实,孩子的话不无道理。虽然是同时起跑,甚至“抢跑”,但如果根本不知道奔跑的目标是什么,跑得茫然,跑得糊里糊涂,岂不是徒劳无功?抑或干脆跑错了路、跑串了道,岂不是更糟糕、更可惜?反过来说,即使起跑慢了点儿,如果能冲着目标奋力奔跑,就算未必拿到冠军、亚军,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即使中途落后了一些或是稍稍跑了点儿弯路,能追赶上来并最终达到终点、实现目标,也一样是胜利者。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也说明要先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再正确地做事,看来教育与管理是相通的,找对中考目标,就是中考这件事上首先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初三第一次家长会后,我就“中考目标是什么”征求女儿的意见,她毫不犹豫地说:“本校高中,英语实验班。”我静下心仔细想:这是她最理想的中考目标吗?这个目标现实吗、可行吗,符合她的情况吗?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还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解决„„
事实上,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能给自己规划一个未来、设定一个目标的,先不管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可行,都是“心里有数”的表现,自然是可喜可贺,让父母、老师都感到欣慰;而多数孩子,虽然明白自己应该有个目标,但这个目标却是模糊的;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干脆没有想过这件事、不愿意想这件事或是觉得没必要想这件事。那么,父母和老师就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甚至教训,来指导和帮助孩子“规划”一下。
所以,请家长一定先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彻底放下家长的架子,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这件事,让孩子放开手脚、不带任何心理压力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记住:要以听为主,以说为辅!如果孩子是“心里有数”的,他的中考目标又恰恰符合家长的预期,那么,恭喜你了!如果孩子有目标但却和你的预期不一致也不要紧,有想法的孩子一般都是讲道理的孩子,不妨大家来讨论一下,找到你们的分歧是什么,孩子的道理在哪里,父母的理由又是什么,有没有可以探讨的地方„„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请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意见不一致时,请不要命令、强迫,可以商榷一个更好的方案;如果仍无法达到统一,可以向第三方,比如老师、专家以及熟悉中考情况的朋友请教,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对于那些目标模糊或是根本没有目标的孩子,可以把已经了解的有关中考的情况以及对中考目标的分析告诉孩子,帮助孩子做到“心里有数”。记住,这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很重要,要“用事实说话”、就事论事,切不可“顺便”又成了指责孩子不够用功、成绩不够好的“批斗会”,更要允许孩子提问题、想法和意见,给孩子一段时间去了解、思考,再与孩子进一步沟通„„而这样的沟通,也可能是随时随地的,不是一两次就会有结果的,甚至可能会不断有矛盾、有冲突。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思想准备。
当然,孩子的学习状态、成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不少孩子在初三“幡然悔悟”,“像变了个人”似的奋起直追,成绩突飞猛进到让人大跌眼镜。所以,中考的目标也可能是变化的、需要修正的,远非考多少分、上哪个学校那么简单,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是一个方向、一个动力,一种支持孩子完成初三学习任务、顺利通过中考的精神力量。
与你分享
目标是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是成功的前提,也是
行动的首要条件。对于中考,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