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笔记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与技术

教育技术是指教育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有形的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采用的工具和设备;

无形的教育技术——是根据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经验开发的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教育技术

——AECT’94定义

AECT介绍

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创始于1923年,前身隶属于美国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技术学学术组织。 定义的提出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西尔斯与里奇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围》,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

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教育技术学术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际教育技术学术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AECT‟ 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与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定义的组成

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

研究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 研究目的: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以系统论、教育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发展了自己的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 。 教育技术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 教育技术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 教育技术的05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AECT‟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 05与94定义的比较 领域名称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educational technology 研究范畴

‘94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05三个范畴:创建、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 研究对象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用“适当的”进行了限定,避免了94定义中只有过程和资源的泛化表述。 研究目标

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绩效指的是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

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研究领域

„1994——theory and practice

„2005——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增加了对伦理道德的关注。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欧美国家对“教育技术”“教学技术”都认可,国内习惯使用前者说法。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定义被广泛使用的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教育技术”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的多,因此1993年我国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大量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 (何克抗,1999):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李克东,1999):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

作为学科: 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作为专业

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resources.

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视觉教育阶段

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S.L.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它不仅能呈现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该教学机器用于个别化教学活动,于是产生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视听教育阶段

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

从3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以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最具代表性,被做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应用在大学和军队中。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电视的使用由实验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

比“视听媒体”概念更为广泛的“教学资源”概念崭露头角,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原先的视听教具转向整体的教学传播过程、教学系统方面上来。

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上述对个别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

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系统是在1912-1913年间设计的。允许按学生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老师编写的自学材料。 2、程序教学的发展

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50年代末,美国 IBM 公司于 1958 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 1960 年研制出著名的 PLATO 教学系统。 教育技术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的阶段。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 其中94定义产生的影响最广泛,2005年又提出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把传播理论、系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出现

20年代 (电影、幻灯) 萌芽阶段 30年代-40年代 起步阶段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50年代-60年代前期 初期发展阶段 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 停滞阶段 (1)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 (2)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70年代后期-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 90年代至现在 深入发展阶段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组成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70年代后期-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

90年代至现在 深入发展阶段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组成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信息素养

人文层面

信息意识与情感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技术层面

信息知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

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

信息素养的内涵

在技术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

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

“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

意识与态度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知识与技能

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应用与创新

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社会责任

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综合讨论

1.理解教育技术

联系个人的学习实践进行讨论,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么学科”等问题。

你身边存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吗?举例说明。

2.课后每位同学查找1篇与教育技术在所学专业有关的文章,并能阐述文章研究内容与所得到启示。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与技术

教育技术是指教育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有形的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采用的工具和设备;

无形的教育技术——是根据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经验开发的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教育技术

——AECT’94定义

AECT介绍

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创始于1923年,前身隶属于美国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技术学学术组织。 定义的提出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西尔斯与里奇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围》,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

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教育技术学术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际教育技术学术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AECT‟ 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与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定义的组成

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

研究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 研究目的: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以系统论、教育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发展了自己的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 。 教育技术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 教育技术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 教育技术的05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AECT‟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 05与94定义的比较 领域名称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educational technology 研究范畴

‘94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05三个范畴:创建、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 研究对象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用“适当的”进行了限定,避免了94定义中只有过程和资源的泛化表述。 研究目标

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绩效指的是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

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研究领域

„1994——theory and practice

„2005——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增加了对伦理道德的关注。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欧美国家对“教育技术”“教学技术”都认可,国内习惯使用前者说法。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定义被广泛使用的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教育技术”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的多,因此1993年我国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大量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 (何克抗,1999):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李克东,1999):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

作为学科: 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作为专业

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resources.

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视觉教育阶段

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S.L.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它不仅能呈现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该教学机器用于个别化教学活动,于是产生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视听教育阶段

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

从3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以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最具代表性,被做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应用在大学和军队中。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电视的使用由实验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

比“视听媒体”概念更为广泛的“教学资源”概念崭露头角,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原先的视听教具转向整体的教学传播过程、教学系统方面上来。

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上述对个别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

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系统是在1912-1913年间设计的。允许按学生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老师编写的自学材料。 2、程序教学的发展

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50年代末,美国 IBM 公司于 1958 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 1960 年研制出著名的 PLATO 教学系统。 教育技术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的阶段。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 其中94定义产生的影响最广泛,2005年又提出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把传播理论、系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出现

20年代 (电影、幻灯) 萌芽阶段 30年代-40年代 起步阶段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50年代-60年代前期 初期发展阶段 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 停滞阶段 (1)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 (2)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70年代后期-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 90年代至现在 深入发展阶段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组成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70年代后期-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

90年代至现在 深入发展阶段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组成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信息素养

人文层面

信息意识与情感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技术层面

信息知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

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

信息素养的内涵

在技术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

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

“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

意识与态度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知识与技能

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应用与创新

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社会责任

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综合讨论

1.理解教育技术

联系个人的学习实践进行讨论,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么学科”等问题。

你身边存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吗?举例说明。

2.课后每位同学查找1篇与教育技术在所学专业有关的文章,并能阐述文章研究内容与所得到启示。


相关文章

  • 教育学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即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 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 ...查看


  • 2010笔记本电脑组装及工艺方向(修订稿)
  • 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笔记本电脑组装及工艺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 ...查看


  • 现代科技助力教育教学,信息化手段添彩特色名校
  • 饱含眷恋深情的背景音乐悠然响起,学生神情专注,沉浸其中,已然身临书本内容之境.突破课本的局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意境,让学生于感悟中加深理解,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正在东城史家小学分校的教室里进行着.学生手持课本,关注着教室前方投影上图文并 ...查看


  •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的现代化
  •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的现代化 一.法的现代化的含义 1.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法的现代化,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 的要求才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 ...查看


  • 2030年仍会使用的15项现代技术:从键盘到电视(2)
  •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8日 07:58  新浪科技微博 6.锂电池 锂电池 与现在一样,2030年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使用锂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锂电池 ...查看


  • [计算机构成及现代计算机发展史]
  • 大连外国语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题目(中文):计算机构成及现代计算机发展史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班级 12班 学号姓名 侯墨 指导教师 刘朝霞 2015年11月04日 摘要 本文论题 ...查看


  •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笔记整理
  •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笔 记整理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核心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 ...查看


  •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论坛内容解答
  •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论坛内容解答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考研难度不大,北大汉语 ...查看


  • 考研教育学笔记:中国教育史笔记
  • 考研教育学笔记:中国教育史笔记 1 2 3 4 5 5 6 7 8 9 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大量的干部学校,其中著名的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泽东青干校等.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 ...查看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方向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方向 2015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3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专业复试均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各专业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总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