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为老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一个哦,么么!开始咯!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2个哦,么么!么么啊!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

B.模仿规范

C.回报规范

D.社会世界规范

E.社会责任规范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

B.拒绝偏离者

C.任由偏离者

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

E.改变目标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通过这一题,奖励老婆10个,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1.角色冲突态度归因群体目标过程损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通过这一题,得奖励老婆20个,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啊!!香!

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通过这最后一道题,老婆你可以享受我狂热的了啊!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以下偷看一个答案狂吻一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B2.A3.D4.A5.B

6.B7.B8.C9.C10.B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

分)ACE2.BC3.CE4.ABD5.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引起冲突的一例。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

(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

(3)心理倾向。(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

(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

(3)推论过程。(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

(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实际绩效的差距。

(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

(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

(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

(2)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①生理上的激起;②认知标签。他俩与詹姆士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情绪状态的归因与加在激起上的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1)奥尔特曼根据超载理论发展了一个详细的拥挤模型。

(2)他注重了人们独处的规范。他认为当独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及个体被迫进行不希望的大量社交时,拥挤就发生了。

(3)如果个体认为所获得的独处程度与希望的程度不一致,他就会利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来获得恰当的平衡。如果这些方式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独处,那末,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体验到拥挤。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类似性导致吸引。这是建筑在对称理论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人们与我们相似,我们为了保持一种对称的关系,就会喜欢他们。类似性对友好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且意义重大。人们都强烈倾向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

(2)互补性。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上,性格上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由此可见,互补性也是形成人们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物理距离的接近。两人间物理距离的增加,必然增加他们可能偶然接触的数量,当这些接触增加时,他们彼此认识,了解以及最终互相喜欢的概率增加了。

(4)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态度。

(5)外貌吸引力在有关外貌引力问题上,我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不管对方的年龄或性别,我们倾向于更喜欢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不仅我们更喜欢他们,而且,我们对于他们行为的评定也不同。(1)习得的无望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望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2)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普遍—不普遍。内在的归因会导致自尊的更大伤害,普遍的归因会产生更广泛的抑郁,稳定的归因会产生更长期的抑郁。这样,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相结合会产生最深远的抑郁症。

(3)归因治疗法。利用认知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对可控的期望。第四,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1)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2)规模。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较小规模的群体与较大规模群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较高程度的内聚力。

(3)外界环境:

A.外界对群体具有威胁,或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会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B.孤立。当一个群体脱离了其他群体,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孤立状况,那么,群体内聚力就会得到加强。

(4)同质性。群体成员在某些心理维度上具有类似性会有助于内聚力。价值观的类似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5)成员依赖模式。当成员为了达到某些重要的结果而互相依赖时,群体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

(6)领导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内聚力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组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7)成功。群体在达到它的重要目标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同样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群体,要比在达到目标方面连续失败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一个哦,么么!开始咯!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2个哦,么么!么么啊!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

B.模仿规范

C.回报规范

D.社会世界规范

E.社会责任规范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

B.拒绝偏离者

C.任由偏离者

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

E.改变目标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通过这一题,奖励老婆10个,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1.角色冲突态度归因群体目标过程损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通过这一题,得奖励老婆20个,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啊!!香!

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通过这最后一道题,老婆你可以享受我狂热的了啊!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以下偷看一个答案狂吻一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B2.A3.D4.A5.B

6.B7.B8.C9.C10.B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

分)ACE2.BC3.CE4.ABD5.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引起冲突的一例。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

(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

(3)心理倾向。(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

(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

(3)推论过程。(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

(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实际绩效的差距。

(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

(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

(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

(2)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①生理上的激起;②认知标签。他俩与詹姆士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情绪状态的归因与加在激起上的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1)奥尔特曼根据超载理论发展了一个详细的拥挤模型。

(2)他注重了人们独处的规范。他认为当独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及个体被迫进行不希望的大量社交时,拥挤就发生了。

(3)如果个体认为所获得的独处程度与希望的程度不一致,他就会利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来获得恰当的平衡。如果这些方式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独处,那末,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体验到拥挤。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类似性导致吸引。这是建筑在对称理论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人们与我们相似,我们为了保持一种对称的关系,就会喜欢他们。类似性对友好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且意义重大。人们都强烈倾向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

(2)互补性。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上,性格上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由此可见,互补性也是形成人们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物理距离的接近。两人间物理距离的增加,必然增加他们可能偶然接触的数量,当这些接触增加时,他们彼此认识,了解以及最终互相喜欢的概率增加了。

(4)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态度。

(5)外貌吸引力在有关外貌引力问题上,我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不管对方的年龄或性别,我们倾向于更喜欢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不仅我们更喜欢他们,而且,我们对于他们行为的评定也不同。(1)习得的无望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望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2)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普遍—不普遍。内在的归因会导致自尊的更大伤害,普遍的归因会产生更广泛的抑郁,稳定的归因会产生更长期的抑郁。这样,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相结合会产生最深远的抑郁症。

(3)归因治疗法。利用认知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对可控的期望。第四,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1)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2)规模。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较小规模的群体与较大规模群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较高程度的内聚力。

(3)外界环境:

A.外界对群体具有威胁,或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会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B.孤立。当一个群体脱离了其他群体,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孤立状况,那么,群体内聚力就会得到加强。

(4)同质性。群体成员在某些心理维度上具有类似性会有助于内聚力。价值观的类似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5)成员依赖模式。当成员为了达到某些重要的结果而互相依赖时,群体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

(6)领导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内聚力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组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7)成功。群体在达到它的重要目标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同样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群体,要比在达到目标方面连续失败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48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忍俊不禁jīn B.自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C.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48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瞬间shùn 忍俊不禁jīn B. 自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C.倔强juè 诱惑yòu D.脊梁jǐ 弧线 ...查看


  • 仿写.对联.广告语
  •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写.对联.广告语 1[2012年湖南省鄂州市] [试题]郭老师在黄冈市语文"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将代表黄冈参加全省"教学比武".假如你是郭老师的学生,请你 ...查看


  • [教学研究]怎样给学生讲[祝福]中的祥林嫂
  • 最新:2017年语文月刊AB卷二套题出版,零售中! 模拟试题满天飞,咋整?语文月刊二套题,必做!(详情戳这里) 新考纲2017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辑征订:语文月刊2016年12期,只是1本书,96页,8元,12月1日出版.包括:一.论述类文 ...查看


  • 关于爱情和友情的22个经典心理测试题
  • 关于爱情和友情的22个经典心理测试题 . 1)五种动物,孔雀.猴子.大象.老虎和狗,你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带着这五种动物,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迫于无奈要把他们一一放弃.你会按着什么次序把牠们放弃呢? 答案:老虎代表你对金钱和权力的 ...查看


  • 阳光心态试题答案
  • 阳光心态关闭 1课前测试 ? 2课程学习 ? 3课程评估 ? 4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 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被领导批评之后,具备阳光心态的想 ...查看


  • 武汉高校自主招生题目被称"开心辞典"
  • 武汉晚报 乘自动扶梯应该站在哪边?怎样看待"汉骂"."国骂"? 题目被称"开心辞典" 本报讯(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周苏展 陈狮 陈博)"活,真是活啊!"昨日, ...查看


  • 注册考试经验介绍(共勉)
  • 每个48+成绩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刹那,似乎不敢相信,竟然得了整整60分.印象中总共自己就答了70题还不到,看来批卷老师还是手下留情了.有人说平时也不见得我怎么复习,怎么就考过了呢 ...查看


  • 我的民工哥哥阅读答案
  • 篇一:我的民工哥哥阅读答案 <我的民工哥哥> 李世民 说透了,王小石不是我的亲哥哥,而是小时候同村的一个同辈人. 今年春天,王小石随着一个工程队来到了这座城市,我,就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王小石是个小工,跟着匠人推砖铲沙拉水泥.干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