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其主要政策主张是()

A、禁止货币出口 B、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 D、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2、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

3、假设葡萄牙生产每单位酒所需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那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孟 B、亚当斯密 C、休谟 D、李斯特

5、以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其贸易理论的学说是()

A、比较成本说 B、要素供给比例说

C、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D、人力资本说

6、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直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7、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8、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A、证明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性

B、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

C、说明了必须同时考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才能决定两国间贸易条件均衡的原因

D、说明需求和供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

9、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10、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货币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指的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因此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追求有利的贸易差额,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作为近代后期放任主义的经济学鼻祖,重农学派提出了自然秩序的观点。)

3、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4、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5、相互需求强度(指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程度的强弱。需求强度较大的一方,双方贸易的交换比率更贴近对方国内的交换比率。)

三、判断题

1、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学说。()

3、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5、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7、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间的贸易条件均衡仅取决于两国的生产成本。()

四、问答题

1、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财富观:以贵金属作为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2)世界资源静态观: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奕,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另一个国家比受到损失。

(3)对外贸易政策主张: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

2、试述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绝对优势说是曲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的。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他的绝对利益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

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也有一些非科学成分。

①从国际贸易实际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②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3、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如下: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对于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①比较利益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当他看到这一情况时,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土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因为从逻辑与现实出发,厂商首先要收回投资、获取平均利润之后才会追求超额利润,因此,将国际贸易发生说成是为了追求比较利益(超额利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③比较优势学说暗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以被相对落后国家接受。总之,在发达国家

这一理论仍被认为是正统贸易的理论基础,至少在教科书中说是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这一理论有不适于当代现实的地方,应加以完善、补充,使之多因素、动态化、数量化。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利益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4、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由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著作《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效果。亚当·斯密主张各国应当参与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亚当·斯密认为: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工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整个国际贸易应当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能够获取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他主张:各国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就是说,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而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当集中生产其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开展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有指导意义的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这种贸易模式只能建立在两个在不同产业互有优势的国家之间,无法解释一个在各个产业都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参加国际分工的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生产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却存在劣势最小的产品部门;与之相对应,一个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存在优势,但是可能有的产品的优势最大,这样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分工生产,即劣势国家应该生产劣势较少的产品,而优势国家应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可以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国际分工的范围,为更多的国家加人全球分工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5、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相互需求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它是用供求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条件进行交换、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配以及决定这种分配的因素是什么。由此可知,相互需求理论主要有如下的内容:

(1)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

相互贸易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有利。因此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应该是双方进行交换的比例必须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2)贸易利益的分配

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因为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因为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意味着离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越远,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超过分工和交换前自己

生产时的产品量越多。

(3)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主要是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那么生产该种商品的国家将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那些生产需求强度较小的商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将居于不利的地位。)

五、计算与分析题

1、有A、B两国,分工前生产情况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天,1单位Y产品用2天;B国正好相反,生产1单位X产品用2天,1单位Y产品用1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贸易和福利情况。

2、1、假设中国与美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中国的总劳动力为800,美国的为600小时,现给出中国和美国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美国

100小时

60小时

4小时

3小时

请问:(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是什么?

(3)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价格范围是什么?如果给定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哪个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3、下表是葡萄牙和美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情况。试用绝对成本理论分析两国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并各自获取国际贸易利益(先把表中要填写的答案写在试题纸上,然后再在答题纸上作文字分析)

国家

酒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美国

1

120

1

100

葡萄牙

1

80

1 90 合计 2 2 分 工 后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交换后 美国

葡萄牙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其主要政策主张是()

A、禁止货币出口 B、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 D、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2、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

3、假设葡萄牙生产每单位酒所需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那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孟 B、亚当斯密 C、休谟 D、李斯特

5、以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其贸易理论的学说是()

A、比较成本说 B、要素供给比例说

C、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D、人力资本说

6、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直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7、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8、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A、证明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性

B、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

C、说明了必须同时考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才能决定两国间贸易条件均衡的原因

D、说明需求和供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

9、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10、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货币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指的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因此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追求有利的贸易差额,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作为近代后期放任主义的经济学鼻祖,重农学派提出了自然秩序的观点。)

3、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4、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5、相互需求强度(指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程度的强弱。需求强度较大的一方,双方贸易的交换比率更贴近对方国内的交换比率。)

三、判断题

1、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学说。()

3、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5、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7、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间的贸易条件均衡仅取决于两国的生产成本。()

四、问答题

1、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财富观:以贵金属作为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2)世界资源静态观: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奕,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另一个国家比受到损失。

(3)对外贸易政策主张: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

2、试述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绝对优势说是曲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的。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他的绝对利益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

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也有一些非科学成分。

①从国际贸易实际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②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3、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如下: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对于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①比较利益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当他看到这一情况时,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土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因为从逻辑与现实出发,厂商首先要收回投资、获取平均利润之后才会追求超额利润,因此,将国际贸易发生说成是为了追求比较利益(超额利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③比较优势学说暗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以被相对落后国家接受。总之,在发达国家

这一理论仍被认为是正统贸易的理论基础,至少在教科书中说是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这一理论有不适于当代现实的地方,应加以完善、补充,使之多因素、动态化、数量化。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利益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4、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由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著作《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效果。亚当·斯密主张各国应当参与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亚当·斯密认为: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工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整个国际贸易应当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能够获取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他主张:各国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就是说,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而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当集中生产其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开展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有指导意义的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这种贸易模式只能建立在两个在不同产业互有优势的国家之间,无法解释一个在各个产业都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参加国际分工的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生产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却存在劣势最小的产品部门;与之相对应,一个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存在优势,但是可能有的产品的优势最大,这样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分工生产,即劣势国家应该生产劣势较少的产品,而优势国家应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可以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国际分工的范围,为更多的国家加人全球分工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5、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相互需求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它是用供求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条件进行交换、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配以及决定这种分配的因素是什么。由此可知,相互需求理论主要有如下的内容:

(1)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

相互贸易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有利。因此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应该是双方进行交换的比例必须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2)贸易利益的分配

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因为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因为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意味着离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越远,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超过分工和交换前自己

生产时的产品量越多。

(3)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主要是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那么生产该种商品的国家将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那些生产需求强度较小的商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将居于不利的地位。)

五、计算与分析题

1、有A、B两国,分工前生产情况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天,1单位Y产品用2天;B国正好相反,生产1单位X产品用2天,1单位Y产品用1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贸易和福利情况。

2、1、假设中国与美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中国的总劳动力为800,美国的为600小时,现给出中国和美国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美国

100小时

60小时

4小时

3小时

请问:(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是什么?

(3)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价格范围是什么?如果给定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哪个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3、下表是葡萄牙和美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情况。试用绝对成本理论分析两国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并各自获取国际贸易利益(先把表中要填写的答案写在试题纸上,然后再在答题纸上作文字分析)

国家

酒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美国

1

120

1

100

葡萄牙

1

80

1 90 合计 2 2 分 工 后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交换后 美国

葡萄牙


相关文章

  •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
  •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目 ...查看


  •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 国际贸易纯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方面,即,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的原因要说明,一国为什么要参与国际贸易,它的动力是什么?国际贸易的结构所要回答的是,国际贸易的生产结构或分工结构是什么?从而要回答一国在 ...查看


  •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与影响,最早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了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与比较优势学说,来说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 ...查看


  • 古典贸易理论练习题
  • 练习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 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查看


  •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0, 国际经贸 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它的直接结果是使企业必 颏将社会责任成本内部化.从而丧失吸引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 力成本优势.所以说SA8000对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对引资 隐圜国留国围庐鳍目圆屈 .一夏绘秦一一一5 ...查看


  •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 ...查看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经济学发展简史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 ...查看


  • 凯恩斯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研究-
  • 凯恩斯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研究 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终结了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却没突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随后的三十年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传统的研究范式内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凯恩斯主义经 ...查看


  • 国际贸易理论1古典贸易理论
  • 一.斯密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 绝对优势:一国在某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同一劳动能生产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该产品. 基本逻辑:成本绝对差异→价格绝对差异→国际贸易 贸易模式: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