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XXX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教授

年 月 日

XXX 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回顾„„„„„„„„„„„„„„„„„„„„„„„„„„„„Y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Y

(二)社会流动理论的研究„„„„„„„„„„„„„„„„„„„„„„„„Y

(三)从家庭环境维度开展的研究„„„„„„„„„„„„„„„„„„„„ Y

(四)高等教育存在的风险的研究„„„„„„„„„„„„„„„„„„„„ Y

二、研究设计„„„„„„„„„„„„„„„„„„„„„„„„„„„„„Y

(一)本研究的概念界定„„„„„„„„„„„„„„„„„„„„„„„„Y

1.高等教育选择的概念界定„„„„„„„„„„„„„„„„„„„„„„Y

2.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社会因素的分类和界定„„„„„„„„„„„„„Y

3.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因素的界定„„„„„„„„„„„„„„„„„„„Y

(二)研究方法„„„„„„„„„„„„„„„„„„„„„„„„„Y

(三)研究对象„„„„„„„„„„„„„„„„„„„„„„Y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Y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专业学生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社会学的观点从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高等教育后的社会流动以及就业风险因素四个角度展开研究和分析,并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加强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能及时地规避各种风险,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教育的收益率。 关键词:个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社会学;风险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XX

Tutor XXX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ject that academic world has attracted gradually are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texet did some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with sociological views from four angles that were stratum and obtaining jobs; commorant regions and family background; social mobility after higher educated; risks of the employment.and got some conclusions at last. Increasing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help people to avoid kinds of risks in time,make the correct choice and raise earnings yiel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fluence factors;sociology;risks

前言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数也空前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表的一份有关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1]于此同时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呈现巨大增长趋势,在这些背景下,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要把需求转变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事实,个人要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因素,既受教育者主体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个体特征、个人偏好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又受自身不可控的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态度和物质的、非物质的支持度影响,还受到高等教育本身对受教育者要求的限制,因此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就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

响因素在社会学的视野中展开研究,主要在总结和利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影响高等教育个人选择的主要因素,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社会学领域,为个人在高等教育选择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目前关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研究也大部分收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影响,大都集中在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视角,但也有一些文献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回顾己有的相关研究,把已有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可以归纳出存在着以下研究类型和研究结论:

当前对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的研究总体来看存在多种视角,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学领域,主要集中于经济因素的探讨。社会学研究内容相对匮乏,社会学的研究一般,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是社会因素的研究对社会因素研究一般是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家庭环境(家庭组成状况) 这样三个维度来讨论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此外,从风险角度研究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领域。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

对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中,社会阶层被认为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均等,而产生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个人及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主要表现为他的社会阶层归属。根据马克思·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可以从权力(政治标准) 、声望(文化标准) 以及经济(财富、收入) 三个纬度划分出高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声望通俗地说,就是受人尊敬的程度,是社会上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价值评价。在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们对某人或群体的社会声望评价,与其所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在中国也是如此。[2]因此可以用受教育程度来近似衡量人的社会声望。每个人由于在这三个纬度存在着差异,而影响他的选择行为和思想观念。具体到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分析,一般情况下,要读大学的个人还是没有职业和收入的年轻人,而且一定程度上需要家庭的帮助、支持才能完成大学学业。因此,他们社会阶层的划分只能依靠父母亲的社会阶层状况来确定。[3]

早在1927年索洛金就通过研究证明: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受教育程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较为复杂的劳动和较为体面的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4]

教育能够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布劳—邓肯模型认为地位获得研究的主旨,是讨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社会分层结构主要表现为职业结构,而某种职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代际之间的教育水平和职业以及本人的教育水平和初职的影响。[5]这说明社会分层还影响着接受高等教育者在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态,或称职业获得状况。后来的相似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布劳—邓肯的理论模型。

(二)社会流动理论的研究

社会学的理论认为:社会流动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方向,可分为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根据方式,可分为赞助性流动和竞争性流动;根据时距,可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等。[6]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被社会学家概括为5类:(1)社会结构因素。主要是社会制度、社会上层空间的大小制约着社会流动机会、速度和方向;(2)社会出身或家庭背景。阶层因素持续地影响着个体向上流动的机会:(3)个体特征;(4)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变迁;(5)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

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流动资源。[7]

就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来说,向上流动的需求应该可以说是个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之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实际上两者是看问题的两种角度,社会分层表明了社会成员在一个时间点上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是一种静态分析;而社会流动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们在各种社会集团内部、各种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各种活动空间之间变动、转移的形式和过程。[8]显而易见,良好的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可以为人们带来预期的社会流动,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

(三)从家庭环境维度开展的研究

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抱负来自于惯习,是人们对客观可能性的主观内化和领悟。这样,工人阶级父母出于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出于对客观可能性的认识,出于保险的考虑,就不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希望。而父母的期望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期望,一个孩子关于教育和职业的抱负又深受父母和其他同类人教育经历和文化生活机会的影响。所以,每一个体选择的行为---通过该选择,他们又把自己

从某种教育机会中排除---是考虑其社会阶级客观机会结构的结果。[9]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家庭环境对人的教育会产生影响作用。所谓家庭环境,往往是指家庭为受教育者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及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如一定的学习场所,适当的图书设备和必要的生活保障等。家庭环境可分为两大类,(1)家庭环境的客观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资源、家庭规模、子女出生数量和次序等;(2)家庭环境的主观变量:家长的教育期望、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情感气氛等。[10]

教育选择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或者说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中的每一个个人自然地结成了有着共同利益的团体。很多情况下,家庭成员集体协商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去。就教育选择行为而言,在受教育者年幼没有能力独立进行教育选择的时期,是由其父母代替进行选择的。即使在受教育者有了独立进行教育选择的能力之后,和个人的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其教育选择实际上也是家庭共同决定的结果。[11]

(四)高等教育存在的风险研究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存在风险,降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必须要求选择或决策必须是正确的。如果教育选择出现失误和偏差,同样会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损失。

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大学是不能实现就业,这其中包含有往年已经毕业的未能就业的大学生,也就是说许多人上了大学,大学毕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业。而且这种失业不是经济学中所指的“自愿性失业”,而是迫不得已。这也就是说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存在着就业风险。就业风险是指高等教育投资者个人所面临的就业市场不好(包括就业市场面不宽、就业市场不稳定、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就业市场竞争性太强或不高等) 、就业政策不好(包括工作转换代价高造成工作不易流动风险) 及其就业环境不好(比如应聘工作时人际关系影响很大的就业环境) 等原因使得投资者个人难以获得理想工作的风险。[12]闫世东认为就业风险的内因是社会化水平不高,首先是大学生社会角色转换不快。现在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自我角色期待与社会角色期待发生冲突。二是社会角色素质培养不够。其次是大学生的社会流动意识不强。再次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13]

大学生就业难中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过度教育问题,教育过度导致知识失业,使得教育投资者的价值无法实现,投资没有回报,可谓血本无归,因而无法弥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影响了家长和知识劳动者自己的继续社会化。当持有更高一

级学业证书,而不能就业或不能充分就业,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和他的家庭所受的打击比来自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和家庭要大得多。因为社会背景较好的家庭的孩子则可以从家人、亲戚等社会网络中得到补偿和帮助,如推迟就业或到国外留学。

[14]因此可以说,过度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后而没有实现就业,使自己和家庭蒙受损失,这可以通过就业风险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1、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概念界定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的个人特指愿意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做出了各种努力来实现这种目标的个人及其家庭。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是从微观角度——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体出发,研究主客观条件基本能够使个人接受某种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在条件约束下能够做出的对自身最佳的高等教育挑选。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是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得到满足的途径,是个人受教育权利真正实现的表现。

2、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社会因素的分类和界定

不论个人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及之后,社会因素一直都在持续的产生影 响作用。社会因素是指受教育者个人、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影响和受家庭、社会现状影响的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利用三类指标分析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分别是

(1)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影响;(2)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3)高等教育后的阶层、地域流动。

3、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因素的界定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体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 的变动程度,是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不确定性,或者说高等教育个人投资中不 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阐述风险对于高等教育个人决策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缺乏,普遍是用经济学或教育学的理论来分析的。而且,大都仅仅局限于关于投资风险单方面的研究,没有和高等教育个人选择形成联系。本论文的社会学研究中对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在过度教育风险和就业风险角度。

(二)研究方法。

由于综合研究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内容比较多,因此,在一些因素的研究上本论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查阅和收集有关高等教育投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论文、报刊和杂志,对以往研究结果整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当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社会因素。

由于本研究是以农业院校为研究范围,考虑到自身能力和经费的情况,本课题决定以XXX 大学1-4年级在校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问卷总量 份,有效问卷 份,回收率 。在对问卷收集和整理之后输入计算机,并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SPSS 软件进行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的定量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因素

由于学生在当初的高等教育选择阶段,还不能完全成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资本主要依附于他们的家庭,因此,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是划分不同学生个体

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

表1-1不同学科与社会分层交互分类表(单位:% )

注:本表的职业阶层划分标准以该职业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权力资源、人力资本、经济资本) 的多少为标准。

通过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父母教育程度为社会分层标准,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17(父) 、0.14(母) ,卡方检验的结果各组之间差别较显著。这些数据表明对于大学生读何种类别的专业,其父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于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但由于相关系数值都很小,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个人能够进入什么科类的专业之间的联系不很密切。同时。以父母职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其子女所在大学专业类别的相关系数值比较,可以发现父母职业阶层与其子女所在大学的专业类别的相关关系更紧密,即父母职业影响子女读取何种专业的作用较大。这说明父母职业好坏在个体高等教育选择中的社会阶层因素中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它比受教育程度具有更强的代际传递性,更能左右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选

择。

父辈对于大学生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个人专业的选择,还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表1-2我们就可发现父辈职业对于个人高等教育的选择一部分是通过影响个人未来职业选择来实现的。

表1-2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后职业选择与父代职业的联系(单位:%)

X =28.9 P

本调查通过如下方法讨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之职业选择与父辈职业的继承性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吧学生父亲现在从事的职业类型划分为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四种,又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得到他本人大学毕业后期望得到的职业类型,将两者进行比较,经过数据的分析检验,卡方检验结果为显著,,表明父亲现在从事的职业对许多大学生个人有影响;但本文通过计算两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不显著,也就是说父亲职业情况只对子代有轻微影响。(见表1-2) 同时对母亲职业对子代的影响也做了计算,结果与父亲方面的情况基本相似,但不如父亲职业的影响大。

其他课题相类似的调查对大学生职业继承的愿望还做过一个态度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是否同意“上大学以后能够继承父母的工作”这一观点,超过九成以上的人对此表示不赞同甚至于十分不赞同,而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回答表示有这个愿望,因此现在大学生考虑继承父母职业的想法是较弱的。[15]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选择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之和都超过了七成,这显示当前大多数人都喜欢把公务员或准公务员作为自己的未来出路,这个要求都比较高。

总的来说,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受到的社会阶层影响主要来自于由父辈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的个人出身状况;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未来自身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即是否能够促进自身实现期望的向上社会流通。

(二)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因素

1、居住地域对于个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

不同的居住地域对于个人来说就意味着不同的背景、社会资本、个人条件等等,因此居住地域很可能影响到个高等教育的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表2-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不同专业中分布情况有较明显差异;计算的关系数为0.28,而且统计检验为极显著,,卡方检验结果也表明各组差别显著,这说明个人家庭居住地与其就读的专业类别之间成正向变化。总的来说,城市出身的个体在热点专业中的数量较多,而低层次地域出身的人对于专业的要求不太严格。这和他们的居住地域是相关的。结果表明了城市家庭子女能够凭借居住地的帮助作用在高等教育选择中可以获得超越高考成绩限制的优势(伴随居住地域的优势而来的经济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和高考招生政策的优惠) ,更多的选择符合自身意愿的专业,如:热门和重点专业。而农村家庭子女与之相比,选择与被选择的余地要小得多,他们绝大部分只能够依靠优异的成绩才能有一部分人进入高校,因此在专业选择上不具有优势,不同种类专业的差别较小。

2、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

在讨论各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时,家庭背景常常被认为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对子女成绩和教育需求的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6]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家庭构成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是家庭规模缩小,独生子女家庭占有很大比例。统计表明:本次调查的样本,平均家庭人口规模是4.07人,标准差是1.12;独生子女人数占总人数的37.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选择中有什么差异吗?

表2-2不同家庭类别学生在各专业分部情况表

单位:%

来就业有优势和报酬较高的专业,而非独生子女比较多选择了冷门,未来就业不被看好但收费低、家庭负担小的专业。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由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包含有音乐、美术等高学费专业,因此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比例较低。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更加重视其独子女的高等教育的获得,相对来说由于家庭规模较小,经济负担轻,也更有能力和条件来满足子女的高等教育需求;而非独生子女情况则恰恰相反。

而另一个更能反映家庭背景对于个体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指标则是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这是直接决定当前个人在高等教育选择时的因素之一。

注:家庭年人均收入分组方法:低收入家庭(城市0——3000元;农村0——1500元);中等收入家庭(城

市3001——8000元;农村1501——5000元);高收入家庭(城市8000元以上;农村5000元以上)

以上数据表明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所导致的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趋向也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专业在大学期间的花费不同,高等收入的家庭在花费上的顾虑较小,在专业选择时的自由度更大,可以选择的种类更多;而低收入家庭则要在花费面花费心思,在做出高等教育选择时要顾及家庭收入因素。

(三)高等教育后的阶层、地域流动因素

马克思·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有三个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声望(文化标准) 以及经济(财富、收入) ,其中文化标准的主要衡量是依靠教育实现的,因此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至于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社会分化日益严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教育领域随着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对提高个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促进社会流动等作用,[17]

表3-1各类别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地点意愿

单位:%

注:①在本文的社会阶层因素部分曾得得到过结论:影响大学生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是父亲的职业阶层,因此,本表中家庭阶层是由父亲的职业阶层来确定的。②由于舍弃了一些次要选项各行的比率相加不是100%。

由于具有了更强的用于流动的人力资本和流动能力的缘故,受高等教育能够 增强个人的主观流动意愿会增强。当对调查样本按其家庭居住地划分时,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在家庭所在地工作的,家庭居住地为大城市的人有16.2%的人做这样的选择,其比例为最高;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只有3.6%的人选择此项;家庭居住地为中小城市和乡镇的个人选择比例介于两者之间。此外不同家庭居住地的个人在选择去外省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工作的比例基本无差别。这是由于家庭居住地位于大中城市的人由于他们一般在所居住的城市中拥有更多社会关系网络,或者说具有更多城市社会资本,在他们大学毕业寻找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网络和资本,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且这对于他们本人今后工作的发展也能够起到帮助和支持作用;而家庭居住地在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大多不具有这些条件和优势,所以他们倾向于去外省大城市或其他地区依靠自身努力,获得工作机会和发展前途。[18]

对调查样本按父亲职业为阶层划分标准的情况下,能够看到其父亲属于上等职业阶层父亲职业阶层的高低也具有与此类似的作用,父亲的职业阶层越高的家庭,在家庭附近地区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本和人际关系网络,这样其子女在寻找工作及工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帮助,因此他们倾向于在附近地区寻找工作;而中下等阶层

和下等阶层子女较多缺乏这类资本和资源,他们更多的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因此更愿意去外地寻找机会。

(四)就业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总是伴随选择产生的,合理的权衡风险可以指导个体更好的进行高等教育选择,形成正确的高等教育认识。这也是当前研究高等教育风险和高等教育选择不可回避的问题。个体的教育选择风险非常高昂,在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就业问题的存在。[19]高等教育就业风险一个由来已久的宏观问题。通过一个学校内部的研究是无法得出满意的成果的,因此这一部分笔者采用文献法将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

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布劳格曾论述到:学生现在不会轻易地为追加的学校教育提供超过其未来收益的资金。学生懂得在学习期间他们是放弃了收入的,因此,当年轻人的失业率增高时,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就更大。因学校教育年限不同而造成的现有薪金差别,使学生们现在就学会了对若干年后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将普遍遇到的薪金差异做出非常精确的估算。[20]由此可知当前的就业环境压力促进了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求人们为在选择高等教育的同时谨慎而行,认真选择学校和专业。因此,风险因素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行为中主要起到是警示和借鉴因素,合理估计风险,可以引导人们实现合理的教育投资,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论

郑洁对社会资本所作的界定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个人通过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而获得的资源,对这些网络关系的投资可以带来预期的收益。在人们从事一些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时, 他们可以从社会网络关系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达到目的,它是无形的,家庭及其关系网络是它的载体。中国人是以关系为取向的,办事首先要看你与自己关系的亲疏,同等条件下,有关系与没有关系的处境和结果便会不一样,关系深与浅同样也会影响到事情能否办成,人们办事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 [21]

在社会转型期,个人及其家庭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会更加不稳定,发生剧烈升降的运动。中国社会正处在这样的时期,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同样会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看,在众多因素中社会因素也是相对重要的,今后其重要性可能还会上升。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着个人的高等教育选择,但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外部社会现实给当今的高等教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这会对高等教育改善社会阶层分布,缓和社会阶层差异的理论赋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由父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个人社会阶层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起到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个人高等教育的结果,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阶层变化。

第二,不同的家庭背景深刻影响着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

依据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依然是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决策主体,高等教育选择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与整个家庭有着深刻的关系。不同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决定的家庭因素一直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表现突出。

城乡“二元对立”是我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家庭居住地域的个人在作出自身的高等教育选择时,拥有的能力和机会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庭子女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上,由于自身的经济、社会资源和家庭知识能力上的优势导致他们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上比农村家庭子女更具有优势。

第四,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社会流动。

由于划分社会层次的文化标准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而且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个人往往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可以控制的社会资源也会增加。因此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会导致社会流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出身地域和不同的家庭层次导致的个人接受高教后的流动方向不同,导致的社会流动方向也不相同。

致谢

本次研究受到了来自XXX 大学社会学系XXX 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以往的这一段时间里,XXX 老师给予我的教导、关怀和无限的宽容令我终身难忘,在这里谨向我的导师XXX 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这篇论文是我四年辛苦学习和积累的成果,在四年中社会学系的每一位恩师都给予了我无私的激励和指导,在此一并致以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本班的每一位同学,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建议,对笔者有很多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思斌, 主编. 高等教育社会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7.

[2]李春玲.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分化[J]. 江苏社会科学, 2002(4):18-21.

[3]陈宁军. 简论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4):18-20.

[4]李路路, 孙志祥. 透视不平等国外社会阶层理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6.

[5]丹尼斯·吉尔伯特, 约瑟夫·A ·卡尔. 美国阶级结构[M]. 邹世鸣, 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34.

[6]马和民, 高旭平. 教育社会学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22.

[7]宋林飞. 西方社会学理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18.

[8]邓若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 现代大学教育, 2003 (2):75-78.

[9]张跃忠. 布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21.

[10]杨智.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决策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47.

[11]张娟. 家庭社会资本影响中职生教育选择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23.

[12]曹淑江. 家庭和个人教育决策和选择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3):50-52.

[13]闫世东. 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98.

[14]陈方红. 从社会学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过度的影响[J]. 教育与职业, 2007(8):46-48.

[15]王远伟, 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34.

[16]文辉.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 2007:32.

[17]林建. 高中生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07:17.

[18]邱美凤.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

学, 2008:44.

[19]孟大虎. 风险条件下的个人选择与大学生就业[J]. 复旦教育论坛, 2005(1):45-47.

[20]邹强. 个人投资教育风险研究[J]. 东北财经, 2007(11):59-61.

[21]李子彦.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2007:33.

[22]Mcintosh S.The detnand for post-compulsory edue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 Edueation Eeonomies,2001(9):102-106.

[23]Robert J.Will.Sherw in rosen.Edueation and self-Seleetion[J].Jounral of Political of political Ecnomy,1979(5):64-68.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XXX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教授

年 月 日

XXX 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回顾„„„„„„„„„„„„„„„„„„„„„„„„„„„„Y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Y

(二)社会流动理论的研究„„„„„„„„„„„„„„„„„„„„„„„„Y

(三)从家庭环境维度开展的研究„„„„„„„„„„„„„„„„„„„„ Y

(四)高等教育存在的风险的研究„„„„„„„„„„„„„„„„„„„„ Y

二、研究设计„„„„„„„„„„„„„„„„„„„„„„„„„„„„„Y

(一)本研究的概念界定„„„„„„„„„„„„„„„„„„„„„„„„Y

1.高等教育选择的概念界定„„„„„„„„„„„„„„„„„„„„„„Y

2.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社会因素的分类和界定„„„„„„„„„„„„„Y

3.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因素的界定„„„„„„„„„„„„„„„„„„„Y

(二)研究方法„„„„„„„„„„„„„„„„„„„„„„„„„Y

(三)研究对象„„„„„„„„„„„„„„„„„„„„„„Y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Y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专业学生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社会学的观点从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高等教育后的社会流动以及就业风险因素四个角度展开研究和分析,并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加强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能及时地规避各种风险,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教育的收益率。 关键词:个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社会学;风险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XX

Tutor XXX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ject that academic world has attracted gradually are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texet did some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with sociological views from four angles that were stratum and obtaining jobs; commorant regions and family background; social mobility after higher educated; risks of the employment.and got some conclusions at last. Increasing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help people to avoid kinds of risks in time,make the correct choice and raise earnings yiel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ersonal sel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fluence factors;sociology;risks

前言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数也空前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表的一份有关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1]于此同时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呈现巨大增长趋势,在这些背景下,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要把需求转变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事实,个人要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因素,既受教育者主体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个体特征、个人偏好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又受自身不可控的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态度和物质的、非物质的支持度影响,还受到高等教育本身对受教育者要求的限制,因此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就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

响因素在社会学的视野中展开研究,主要在总结和利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影响高等教育个人选择的主要因素,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社会学领域,为个人在高等教育选择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目前关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研究也大部分收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影响,大都集中在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视角,但也有一些文献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回顾己有的相关研究,把已有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可以归纳出存在着以下研究类型和研究结论:

当前对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的研究总体来看存在多种视角,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学领域,主要集中于经济因素的探讨。社会学研究内容相对匮乏,社会学的研究一般,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是社会因素的研究对社会因素研究一般是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家庭环境(家庭组成状况) 这样三个维度来讨论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此外,从风险角度研究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领域。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

对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中,社会阶层被认为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均等,而产生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个人及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主要表现为他的社会阶层归属。根据马克思·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可以从权力(政治标准) 、声望(文化标准) 以及经济(财富、收入) 三个纬度划分出高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声望通俗地说,就是受人尊敬的程度,是社会上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价值评价。在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们对某人或群体的社会声望评价,与其所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在中国也是如此。[2]因此可以用受教育程度来近似衡量人的社会声望。每个人由于在这三个纬度存在着差异,而影响他的选择行为和思想观念。具体到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分析,一般情况下,要读大学的个人还是没有职业和收入的年轻人,而且一定程度上需要家庭的帮助、支持才能完成大学学业。因此,他们社会阶层的划分只能依靠父母亲的社会阶层状况来确定。[3]

早在1927年索洛金就通过研究证明: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受教育程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较为复杂的劳动和较为体面的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4]

教育能够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布劳—邓肯模型认为地位获得研究的主旨,是讨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社会分层结构主要表现为职业结构,而某种职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代际之间的教育水平和职业以及本人的教育水平和初职的影响。[5]这说明社会分层还影响着接受高等教育者在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态,或称职业获得状况。后来的相似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布劳—邓肯的理论模型。

(二)社会流动理论的研究

社会学的理论认为:社会流动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方向,可分为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根据方式,可分为赞助性流动和竞争性流动;根据时距,可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等。[6]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被社会学家概括为5类:(1)社会结构因素。主要是社会制度、社会上层空间的大小制约着社会流动机会、速度和方向;(2)社会出身或家庭背景。阶层因素持续地影响着个体向上流动的机会:(3)个体特征;(4)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变迁;(5)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

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流动资源。[7]

就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来说,向上流动的需求应该可以说是个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之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实际上两者是看问题的两种角度,社会分层表明了社会成员在一个时间点上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是一种静态分析;而社会流动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们在各种社会集团内部、各种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各种活动空间之间变动、转移的形式和过程。[8]显而易见,良好的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可以为人们带来预期的社会流动,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

(三)从家庭环境维度开展的研究

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抱负来自于惯习,是人们对客观可能性的主观内化和领悟。这样,工人阶级父母出于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出于对客观可能性的认识,出于保险的考虑,就不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希望。而父母的期望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期望,一个孩子关于教育和职业的抱负又深受父母和其他同类人教育经历和文化生活机会的影响。所以,每一个体选择的行为---通过该选择,他们又把自己

从某种教育机会中排除---是考虑其社会阶级客观机会结构的结果。[9]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家庭环境对人的教育会产生影响作用。所谓家庭环境,往往是指家庭为受教育者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及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如一定的学习场所,适当的图书设备和必要的生活保障等。家庭环境可分为两大类,(1)家庭环境的客观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资源、家庭规模、子女出生数量和次序等;(2)家庭环境的主观变量:家长的教育期望、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情感气氛等。[10]

教育选择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或者说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中的每一个个人自然地结成了有着共同利益的团体。很多情况下,家庭成员集体协商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去。就教育选择行为而言,在受教育者年幼没有能力独立进行教育选择的时期,是由其父母代替进行选择的。即使在受教育者有了独立进行教育选择的能力之后,和个人的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其教育选择实际上也是家庭共同决定的结果。[11]

(四)高等教育存在的风险研究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存在风险,降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必须要求选择或决策必须是正确的。如果教育选择出现失误和偏差,同样会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损失。

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大学是不能实现就业,这其中包含有往年已经毕业的未能就业的大学生,也就是说许多人上了大学,大学毕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业。而且这种失业不是经济学中所指的“自愿性失业”,而是迫不得已。这也就是说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存在着就业风险。就业风险是指高等教育投资者个人所面临的就业市场不好(包括就业市场面不宽、就业市场不稳定、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就业市场竞争性太强或不高等) 、就业政策不好(包括工作转换代价高造成工作不易流动风险) 及其就业环境不好(比如应聘工作时人际关系影响很大的就业环境) 等原因使得投资者个人难以获得理想工作的风险。[12]闫世东认为就业风险的内因是社会化水平不高,首先是大学生社会角色转换不快。现在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自我角色期待与社会角色期待发生冲突。二是社会角色素质培养不够。其次是大学生的社会流动意识不强。再次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13]

大学生就业难中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过度教育问题,教育过度导致知识失业,使得教育投资者的价值无法实现,投资没有回报,可谓血本无归,因而无法弥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影响了家长和知识劳动者自己的继续社会化。当持有更高一

级学业证书,而不能就业或不能充分就业,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和他的家庭所受的打击比来自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和家庭要大得多。因为社会背景较好的家庭的孩子则可以从家人、亲戚等社会网络中得到补偿和帮助,如推迟就业或到国外留学。

[14]因此可以说,过度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后而没有实现就业,使自己和家庭蒙受损失,这可以通过就业风险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1、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概念界定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的个人特指愿意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做出了各种努力来实现这种目标的个人及其家庭。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是从微观角度——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体出发,研究主客观条件基本能够使个人接受某种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在条件约束下能够做出的对自身最佳的高等教育挑选。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是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得到满足的途径,是个人受教育权利真正实现的表现。

2、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社会因素的分类和界定

不论个人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及之后,社会因素一直都在持续的产生影 响作用。社会因素是指受教育者个人、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影响和受家庭、社会现状影响的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利用三类指标分析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分别是

(1)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影响;(2)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3)高等教育后的阶层、地域流动。

3、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因素的界定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体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 的变动程度,是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不确定性,或者说高等教育个人投资中不 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阐述风险对于高等教育个人决策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缺乏,普遍是用经济学或教育学的理论来分析的。而且,大都仅仅局限于关于投资风险单方面的研究,没有和高等教育个人选择形成联系。本论文的社会学研究中对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在过度教育风险和就业风险角度。

(二)研究方法。

由于综合研究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内容比较多,因此,在一些因素的研究上本论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查阅和收集有关高等教育投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论文、报刊和杂志,对以往研究结果整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当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社会因素。

由于本研究是以农业院校为研究范围,考虑到自身能力和经费的情况,本课题决定以XXX 大学1-4年级在校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问卷总量 份,有效问卷 份,回收率 。在对问卷收集和整理之后输入计算机,并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SPSS 软件进行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的定量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社会阶层与职业获得因素

由于学生在当初的高等教育选择阶段,还不能完全成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资本主要依附于他们的家庭,因此,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是划分不同学生个体

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

表1-1不同学科与社会分层交互分类表(单位:% )

注:本表的职业阶层划分标准以该职业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权力资源、人力资本、经济资本) 的多少为标准。

通过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父母教育程度为社会分层标准,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17(父) 、0.14(母) ,卡方检验的结果各组之间差别较显著。这些数据表明对于大学生读何种类别的专业,其父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于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但由于相关系数值都很小,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个人能够进入什么科类的专业之间的联系不很密切。同时。以父母职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其子女所在大学专业类别的相关系数值比较,可以发现父母职业阶层与其子女所在大学的专业类别的相关关系更紧密,即父母职业影响子女读取何种专业的作用较大。这说明父母职业好坏在个体高等教育选择中的社会阶层因素中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它比受教育程度具有更强的代际传递性,更能左右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选

择。

父辈对于大学生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个人专业的选择,还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表1-2我们就可发现父辈职业对于个人高等教育的选择一部分是通过影响个人未来职业选择来实现的。

表1-2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后职业选择与父代职业的联系(单位:%)

X =28.9 P

本调查通过如下方法讨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之职业选择与父辈职业的继承性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吧学生父亲现在从事的职业类型划分为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四种,又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得到他本人大学毕业后期望得到的职业类型,将两者进行比较,经过数据的分析检验,卡方检验结果为显著,,表明父亲现在从事的职业对许多大学生个人有影响;但本文通过计算两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不显著,也就是说父亲职业情况只对子代有轻微影响。(见表1-2) 同时对母亲职业对子代的影响也做了计算,结果与父亲方面的情况基本相似,但不如父亲职业的影响大。

其他课题相类似的调查对大学生职业继承的愿望还做过一个态度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是否同意“上大学以后能够继承父母的工作”这一观点,超过九成以上的人对此表示不赞同甚至于十分不赞同,而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回答表示有这个愿望,因此现在大学生考虑继承父母职业的想法是较弱的。[15]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选择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之和都超过了七成,这显示当前大多数人都喜欢把公务员或准公务员作为自己的未来出路,这个要求都比较高。

总的来说,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受到的社会阶层影响主要来自于由父辈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的个人出身状况;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未来自身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即是否能够促进自身实现期望的向上社会流通。

(二)居住地域和家庭背景因素

1、居住地域对于个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

不同的居住地域对于个人来说就意味着不同的背景、社会资本、个人条件等等,因此居住地域很可能影响到个高等教育的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表2-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不同专业中分布情况有较明显差异;计算的关系数为0.28,而且统计检验为极显著,,卡方检验结果也表明各组差别显著,这说明个人家庭居住地与其就读的专业类别之间成正向变化。总的来说,城市出身的个体在热点专业中的数量较多,而低层次地域出身的人对于专业的要求不太严格。这和他们的居住地域是相关的。结果表明了城市家庭子女能够凭借居住地的帮助作用在高等教育选择中可以获得超越高考成绩限制的优势(伴随居住地域的优势而来的经济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和高考招生政策的优惠) ,更多的选择符合自身意愿的专业,如:热门和重点专业。而农村家庭子女与之相比,选择与被选择的余地要小得多,他们绝大部分只能够依靠优异的成绩才能有一部分人进入高校,因此在专业选择上不具有优势,不同种类专业的差别较小。

2、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

在讨论各种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时,家庭背景常常被认为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对子女成绩和教育需求的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6]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家庭构成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是家庭规模缩小,独生子女家庭占有很大比例。统计表明:本次调查的样本,平均家庭人口规模是4.07人,标准差是1.12;独生子女人数占总人数的37.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选择中有什么差异吗?

表2-2不同家庭类别学生在各专业分部情况表

单位:%

来就业有优势和报酬较高的专业,而非独生子女比较多选择了冷门,未来就业不被看好但收费低、家庭负担小的专业。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由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包含有音乐、美术等高学费专业,因此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比例较低。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更加重视其独子女的高等教育的获得,相对来说由于家庭规模较小,经济负担轻,也更有能力和条件来满足子女的高等教育需求;而非独生子女情况则恰恰相反。

而另一个更能反映家庭背景对于个体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指标则是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这是直接决定当前个人在高等教育选择时的因素之一。

注:家庭年人均收入分组方法:低收入家庭(城市0——3000元;农村0——1500元);中等收入家庭(城

市3001——8000元;农村1501——5000元);高收入家庭(城市8000元以上;农村5000元以上)

以上数据表明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所导致的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趋向也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专业在大学期间的花费不同,高等收入的家庭在花费上的顾虑较小,在专业选择时的自由度更大,可以选择的种类更多;而低收入家庭则要在花费面花费心思,在做出高等教育选择时要顾及家庭收入因素。

(三)高等教育后的阶层、地域流动因素

马克思·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有三个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声望(文化标准) 以及经济(财富、收入) ,其中文化标准的主要衡量是依靠教育实现的,因此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至于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社会分化日益严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教育领域随着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对提高个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促进社会流动等作用,[17]

表3-1各类别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地点意愿

单位:%

注:①在本文的社会阶层因素部分曾得得到过结论:影响大学生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是父亲的职业阶层,因此,本表中家庭阶层是由父亲的职业阶层来确定的。②由于舍弃了一些次要选项各行的比率相加不是100%。

由于具有了更强的用于流动的人力资本和流动能力的缘故,受高等教育能够 增强个人的主观流动意愿会增强。当对调查样本按其家庭居住地划分时,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在家庭所在地工作的,家庭居住地为大城市的人有16.2%的人做这样的选择,其比例为最高;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只有3.6%的人选择此项;家庭居住地为中小城市和乡镇的个人选择比例介于两者之间。此外不同家庭居住地的个人在选择去外省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工作的比例基本无差别。这是由于家庭居住地位于大中城市的人由于他们一般在所居住的城市中拥有更多社会关系网络,或者说具有更多城市社会资本,在他们大学毕业寻找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网络和资本,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且这对于他们本人今后工作的发展也能够起到帮助和支持作用;而家庭居住地在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大多不具有这些条件和优势,所以他们倾向于去外省大城市或其他地区依靠自身努力,获得工作机会和发展前途。[18]

对调查样本按父亲职业为阶层划分标准的情况下,能够看到其父亲属于上等职业阶层父亲职业阶层的高低也具有与此类似的作用,父亲的职业阶层越高的家庭,在家庭附近地区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本和人际关系网络,这样其子女在寻找工作及工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帮助,因此他们倾向于在附近地区寻找工作;而中下等阶层

和下等阶层子女较多缺乏这类资本和资源,他们更多的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因此更愿意去外地寻找机会。

(四)就业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总是伴随选择产生的,合理的权衡风险可以指导个体更好的进行高等教育选择,形成正确的高等教育认识。这也是当前研究高等教育风险和高等教育选择不可回避的问题。个体的教育选择风险非常高昂,在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就业问题的存在。[19]高等教育就业风险一个由来已久的宏观问题。通过一个学校内部的研究是无法得出满意的成果的,因此这一部分笔者采用文献法将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

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布劳格曾论述到:学生现在不会轻易地为追加的学校教育提供超过其未来收益的资金。学生懂得在学习期间他们是放弃了收入的,因此,当年轻人的失业率增高时,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就更大。因学校教育年限不同而造成的现有薪金差别,使学生们现在就学会了对若干年后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将普遍遇到的薪金差异做出非常精确的估算。[20]由此可知当前的就业环境压力促进了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求人们为在选择高等教育的同时谨慎而行,认真选择学校和专业。因此,风险因素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行为中主要起到是警示和借鉴因素,合理估计风险,可以引导人们实现合理的教育投资,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论

郑洁对社会资本所作的界定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个人通过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而获得的资源,对这些网络关系的投资可以带来预期的收益。在人们从事一些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时, 他们可以从社会网络关系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达到目的,它是无形的,家庭及其关系网络是它的载体。中国人是以关系为取向的,办事首先要看你与自己关系的亲疏,同等条件下,有关系与没有关系的处境和结果便会不一样,关系深与浅同样也会影响到事情能否办成,人们办事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 [21]

在社会转型期,个人及其家庭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会更加不稳定,发生剧烈升降的运动。中国社会正处在这样的时期,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同样会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看,在众多因素中社会因素也是相对重要的,今后其重要性可能还会上升。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着个人的高等教育选择,但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外部社会现实给当今的高等教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这会对高等教育改善社会阶层分布,缓和社会阶层差异的理论赋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由父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个人社会阶层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起到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个人高等教育的结果,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阶层变化。

第二,不同的家庭背景深刻影响着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

依据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依然是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决策主体,高等教育选择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与整个家庭有着深刻的关系。不同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决定的家庭因素一直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表现突出。

城乡“二元对立”是我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个人高等教育选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家庭居住地域的个人在作出自身的高等教育选择时,拥有的能力和机会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庭子女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上,由于自身的经济、社会资源和家庭知识能力上的优势导致他们在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上比农村家庭子女更具有优势。

第四,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社会流动。

由于划分社会层次的文化标准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而且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个人往往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可以控制的社会资源也会增加。因此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会导致社会流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出身地域和不同的家庭层次导致的个人接受高教后的流动方向不同,导致的社会流动方向也不相同。

致谢

本次研究受到了来自XXX 大学社会学系XXX 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以往的这一段时间里,XXX 老师给予我的教导、关怀和无限的宽容令我终身难忘,在这里谨向我的导师XXX 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这篇论文是我四年辛苦学习和积累的成果,在四年中社会学系的每一位恩师都给予了我无私的激励和指导,在此一并致以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本班的每一位同学,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建议,对笔者有很多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思斌, 主编. 高等教育社会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7.

[2]李春玲.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分化[J]. 江苏社会科学, 2002(4):18-21.

[3]陈宁军. 简论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4):18-20.

[4]李路路, 孙志祥. 透视不平等国外社会阶层理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6.

[5]丹尼斯·吉尔伯特, 约瑟夫·A ·卡尔. 美国阶级结构[M]. 邹世鸣, 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34.

[6]马和民, 高旭平. 教育社会学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22.

[7]宋林飞. 西方社会学理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18.

[8]邓若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 现代大学教育, 2003 (2):75-78.

[9]张跃忠. 布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21.

[10]杨智.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决策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47.

[11]张娟. 家庭社会资本影响中职生教育选择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23.

[12]曹淑江. 家庭和个人教育决策和选择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3):50-52.

[13]闫世东. 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98.

[14]陈方红. 从社会学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过度的影响[J]. 教育与职业, 2007(8):46-48.

[15]王远伟, 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34.

[16]文辉.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 2007:32.

[17]林建. 高中生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07:17.

[18]邱美凤.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

学, 2008:44.

[19]孟大虎. 风险条件下的个人选择与大学生就业[J]. 复旦教育论坛, 2005(1):45-47.

[20]邹强. 个人投资教育风险研究[J]. 东北财经, 2007(11):59-61.

[21]李子彦.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2007:33.

[22]Mcintosh S.The detnand for post-compulsory edue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 Edueation Eeonomies,2001(9):102-106.

[23]Robert J.Will.Sherw in rosen.Edueation and self-Seleetion[J].Jounral of Political of political Ecnomy,1979(5):64-68.


相关文章

  •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学号: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x 在观看完李家华老师主讲的<职业发展决策(一).(二).(三)>视频课程和陆军老师主讲的<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一).(二)>视频课程,联想到 ...查看


  • 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探讨
  • 实 践 与 探 索 INTELLIGENCE 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探讨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闫卡子 摘 要: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将直接影响一生的发展.然而多项调查表明,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对学校.对专业以及对 ...查看


  • 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 编号:[1**********]1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题 目:作 者:班 级:学 制:专 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 王利娟 2012-05 2年 公共事业管理 杨运秀 2014-04-2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我国, "婴儿潮"和连续不断的"高学扩招",使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在 ...查看


  • 锦程网职业生涯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客观题 (共20题,每题2分) 1.青年领袖就是指青年中的领导.你认为这种说法: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 2.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甚至有机会放开手脚好好"享受生活", ...查看


  • 第1章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数据
  • 第1章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数据 第一章讨论的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提出在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过程所遇到的一般问题.第1.3节考查了商业.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所使用的数据集的种类.第1.4节对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性推断的困难进行了直观讨论. ...查看


  •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与对策分析
  • 摘 要:随着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择业价值观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向选择,自主 ...查看


  • 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1994-2014年
  • 作者:任栋李萍 改革 2016年01期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789年首次出版的<人口论>中预测,人口增长最终将超越世界食品供应能力.[1]在工业化席卷许多发达国家后,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首先是法国,英国紧随其后,然后是整个欧 ...查看


  •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_基_省略_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_岳奎
  •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2期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 ---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 岳奎 王 [摘要]随着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临近,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提上了日程.免费师范 生的就业意向如何?其就业意向与国家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