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我国, “婴儿潮”和连续不断的“高学扩招”,使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人口激增以及人力资本市场供需不平衡,致使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

当前的中国,虽然在不断调整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同时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不断增加。虽然高校在扩招,但扩招过程中学科的重复建设,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以及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难度。仅仅依靠高校扩招并不能解决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政策,大学生就业心态,高校就业指导,个人能力等均是影响就业的因素。就此,我们小组对9所本科院校以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以此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并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建议,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大学生 就业形势 就业心态 国家政策

正文

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识

在对“您如何看待自身就业形势”的调查中,有19人选择没有压力;130人选择压力不大;150 人选择困难。由此可见,无论男女,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身的就业形势不够乐观,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压力不大。但是,女同学的就业形势更为困难,这不仅基于自身能力,而且与精力、女性固有限制条件等密切相关。

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

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在当今中国这一教育体制下, 初等教育还都是停留在课本知识 之上,学生并无选择权,也就无从建立一个专业上的“兴趣” ,但随着高等教 育将不同学科划分为不同专业后, 学生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就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专业,今后在毕业后也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素,主要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两方 面造成的。 女性多是因为社会、 家庭以及作为女性特有的原因导致女性更加倾 向于稳定的工作, 这样有助于女性缓解较为繁杂的其它日常工作。 女性的全部 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因此 女性时常对现实抱有一种焦虑 、消极的态度。故女性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半 会选择保守,风险小的决策,对自身的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于是,大多数女性 在择业时,往往会选择稳定,福利保障高的职位。

在对“您对您的职业选择考虑最主要的 3 个因素是”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 最注重的都是“个人兴趣”因素,而其次男生则更加关注“收入”因素,女生更 加关注“稳定性因素” 。其他调查结果见图 3-5 职业选择考虑因素男女生对比图。

对男女生不同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对比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工作的

(一

图 3-2 大学生就业形势看法分布图 在对“造成此就业形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下表:

选择职业考虑因素

职业稳定性 33%

收入水平 37% 社会声望 1% 晋升机会 10%

个人兴趣爱好 19%

收入水平 社会声望 晋升机会 个人兴趣爱好 职业稳定性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在当今中国这一教育体制下, 初等教育还都是停留在课本知识 之上,学生并无选择权,也就无从建立一个专业上的“兴趣” ,但随着高等教 育将不同学科划分为不同专业后, 学生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就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专业,今后在毕业后也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素,主要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两方 面造成的。 女性多是因为社会、 家庭以及作为女性特有的原因导致女性更加倾 向于稳定的工作, 这样有助于女性缓解较为繁杂的其它日常工作。 女性的全部 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因此 女性时常对

现实抱有一种焦虑 、消极的态度。故女性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半 会选择保守,风险小的决策,对自身的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于是,大多数女性 在择业时,往往会选择稳定,福利保障高的职位。 2、大学毕业生更期望选择的职业与自己专业对口 、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从对 100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 参加本次调查 的在校大学生,100 名被调查者所学专业类别分布见图

60% 50% 40% 30% 20% 10% 0%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追求利益最大化” 是大学生薪酬期望降低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学生薪酬 期望偏高,那么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失业,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大学生, 为了实现就业的利益最大化,避免失业的危机,通过理性的决策分析,会排除 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低的严格的最劣策略, 从而选择相应地降低自己的薪酬期 望, 最终导致了大学生薪酬期望的降低。 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对于自 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预期, 而不是只片面的追求高 工资高待 遇。

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 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 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 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 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 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

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 一个长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 用人单位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团结、 国家的繁荣昌盛。 对这一问题深入的调研,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本调查报 告就是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侧面展开调研。 无 论是将目前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大学生数量太多, 或从大学生自 身寻找原因, 表面上看虽然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或根源, 但却无助于问题的 解决,甚至模糊和转移了问题的焦点。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原因在于: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另外,金融危机的影响、盲目攀比三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非理性的盲从行为(地区间人力资源供求极不平衡)等都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六、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

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

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2、 、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

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 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 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 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 人更加少,只有 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 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 接受的工资都在 2000 元左右,而对于 1000 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理想工作地 出生本地 东部沿海发达 城市 中部大中城市 西部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

可接受工资

800-1000 1001-1500 1501-1800 1801-2000 2001-2500 2501-3000 3000以上 综述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

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成果 在学术界, 对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研究早已开始, 但各个学者在其不同领域、 不同学科以不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所以研究结果也各有不同: 1.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分析成果。 从 2003 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等对大学生就业颇有 影响的事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一项从 2003 年 到 2005 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个案的调查显示,在 2003 年到 2005 年中,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总体就业状况良好,薪金期望值也较高,没有太大的下降,但是在调 查中也显示出大学生对待就业困难的认知中基本上趋于理性。在求职过程中,大 学生心理的主要表现有:焦虑,自卑,胆怯,幻想,自负,自暴自弃,盲目攀比 等, 这个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 就业心理倾向稍有起伏。 呈现多元化与一致性,务实性,变化性;第二,就业心理素质相对稳定。业务能 力相对稳定, 职业成熟度有起伏, 就业人格特点表现不一; 第三, 就业心态各异。 渴望竞争,但缺乏勇气,理想化倾向严重,对公平竞争机制持怀疑态度,情绪稳 定中有波动。 研究者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这个期间大学生心理的特征, 第一, 认知心理维度, 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准确和对外围事物认知的不准确;第二,情绪心理维度, 主要体现在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根据《中国青年报》 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第三,社 会心理维度,包括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从 2003 年起,在诸多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为主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第一,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性特点;第三,知识 结构;第四,自身因素。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 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矛盾心理的存在。 客观因素:第一,社会因素。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不完备,社会保障体 系不健全和性别歧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 30 亿经济活 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 1 至 5 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 7.5 亿至 9 亿,我国作为 劳动力大国,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前几年的高校的扩招虽然在早期看来迅速 的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却是“余波阵阵”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政策中也发生了改变,从当初的“统” 、 “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困难;第二,学 校因素。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校外合作不够充分,缺乏就业指导与教育;第 三,家庭因素。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这一重要就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批学者开始研 究大学生就业心理,为了帮助广大大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许多大学和地方机构 都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 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就业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必然结果, 是大学生告别美好的校园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 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心理压力,呈现出不同程 度的心理偏差,也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就业心理障碍,给自己和 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根据研 究表明,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在这个人生重大转折点期间对大学生积 极的心理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就 业岗位。 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大学生就业告别了过去的国家 “统”“包”分配,转变到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就业市场 、 出现了供需矛盾,供远远大于求,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就 业心理辅导在各大院校展开,但由于大部分操作者大都是兼职的,因此缺乏深入的 理论研究。研究者认为在我国虽然已经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但仍旧 缺乏大量专业性的人员与机构的专业指导,致使辅导效果参差不齐,收效甚微。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的分析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个人逐步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为此出于人 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考虑,高校毕业生对理想收入,地区和单位薪酬期望是一种正 常的市场反应。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毕业生的收入预期高出市场的承 受能力,与实际状况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不少文献也同意此观点) 。这也证明了 外国学者 Smith 和 Powell 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 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而且在中国(20%--40%) ,这种高估 主要是有那些来自重点名牌学校,少数热门专业,有非常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3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想自己创业或想去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所推动的。由于在我国经济 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地区间、行业间、单位间经济利益的巨大差异,从事同一 种职业、岗位,仅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就导致个人收 益和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预期集中于公共部 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就 业地区选择预期集中于沿海地区或大城市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完全符合市场行 为原则,因为这些地方正是风险加权收益最高的地方。从上述文献资料得出的结 论是,大学生就业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 障。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个人的发展是就业的基本目标,并以经济利益即工资 福利的获得来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而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地区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就业地区的选择就成为获得发展机会和高工资收入的保障 (曾湘泉等,2004) 。这是大学生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要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 结合的必然选择。 3.从经济学的角度的分析研究。 吴克明教授从经济学角度, 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主要是由于大学 生追求预期收益最大化造成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原因: (1)大学学费大幅上升抬高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进行人力资本 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个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大学教育, 给自己及家庭带来较高的净预期收益 π,净预期收益 π 等于总预期收入 TR 减去 总成本 TC,即:π=TR(w)—TC TR 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的预期收入,TR(w)表示总预期收入是工资 水平 w 的正相关函数,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越高,总预 期收入就越高。TC 是指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所支付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 生活费等直接成本和影响大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即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见,当 TC 上升时,要使 πS 不变,那么 TR 必须增加,从而 w 就必 须增加。所以大学学费的大幅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期望升高。 (2)信息不完全导致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 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假设是指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实现预期利益最大化, 但预期 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并且也不一定必然导致结果利益最大化, 预期最优导致结果最 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信息必须是完全的。所以,尽管大学生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选择不理性,而是市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事实上,由 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及工资分布信息不完全, 他们往往较乐观地估 计自己的工资前景,从而提出偏高的工资要求。 (3)在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 费尔浦斯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是 1970 年由费尔浦斯( E. S. Phelps) 等经济学 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1)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 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

4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场搜寻。(2) 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 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3) 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 信息需要花费成本。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职 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4)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 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 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 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 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二)历年大学生就业数据 1.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图 2-1 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从图 2-1 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 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 数在逐年的迅速增加,在短短的五年内,毕业人数增加了将近一倍,使得就业压 力大大增加。 2.2005 年至 2009 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

图 2-2

2005 年至 2009 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从图 2-2 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毕业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国家 政府部门正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就业,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 工作岗位。现在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就业问题又日益严重起来,比前几年的就 业率降低了一半左右,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大的加大

综述

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自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又从2003 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等对大学生就业颇有 影响的事件。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大学生自身都一样。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延缓了高中生的 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劳动力市场素质水平,有效 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升。但是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再加上造成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原因很多,社会竞争激烈,高校扩招,经济转型,经融危机, 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校本身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

(一)历年高校毕业生数据

1.2005 年至 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0700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 2005 年至 2011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的迅速增加,在短短的八年内,毕业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多,使得就业压力大大增加。近年来的毕业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国家 政府部门正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就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就业问题又日益严重起来,比前几年的就业率降低了一半左右,

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大的加大。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1.据统计 2009 年至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超过 600 万人,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上看形势也很不容乐观。中国网 3 月 8 日讯十一 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 9 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 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 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尹蔚民说, 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 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 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 毕 业 生 初次 就业率 , 也 就是 说每年 毕 业 生离 开高校 时 就 业率 在70%-75%之间, 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90%以上。去年高校毕业生有 660 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2.“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近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三)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 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 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 吸纳能力大幅下降。 整个社会就 业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 1 400 万国企下 岗失业人员、1.5 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 1 000 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 巨大压力。 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

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 但 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 3~5 年,每年城镇需安排 2 200~2 300 万人 就业,即使经济保持 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 作缺口”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找到工作“失业”的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到经济和人才过剩的问题上。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还是缺乏的。有关部分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 700 万至 800 万个, 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达到了 300 万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 出,大学毕业生应当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就业现状也差强人意。

(四)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在“婴儿潮”、“高校扩招”下导致大学生激增;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五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六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欠缺

(1)在“婴儿潮”、“高校扩招”下大学生激增,社会竞争激烈;

(2). 就业空间相对趋紧

(3)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

(4)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

(5)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7)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

随着近年全国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应该积极理性地认识并面对当前的局势,从自身出发,用智慧、能力武装自己,同时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点,共同努力,达到共赢,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结语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用人单位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团结、 国家的繁荣昌盛。本次调查报告,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展开调研,从而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建议,帮助大学生、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当今就业形势 ,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次调研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在于:一是在“婴

儿潮”、“高校扩招”下导致大学生激增;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五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六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欠缺。基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体制不够完善,经济基础等,同时综合以上原因,均造成现在就业形势严峻。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在面前,虽然严峻,不像最初期望的一样光明坦途,但也不至于恐慌。大学生应该积极理性地认识并面对当前的局势,从自身出发,用智慧、能力武装自己,同时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点,共同努力,达到共赢,为我们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我国, “婴儿潮”和连续不断的“高学扩招”,使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人口激增以及人力资本市场供需不平衡,致使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

当前的中国,虽然在不断调整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同时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不断增加。虽然高校在扩招,但扩招过程中学科的重复建设,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以及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难度。仅仅依靠高校扩招并不能解决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政策,大学生就业心态,高校就业指导,个人能力等均是影响就业的因素。就此,我们小组对9所本科院校以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以此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并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建议,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大学生 就业形势 就业心态 国家政策

正文

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识

在对“您如何看待自身就业形势”的调查中,有19人选择没有压力;130人选择压力不大;150 人选择困难。由此可见,无论男女,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身的就业形势不够乐观,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压力不大。但是,女同学的就业形势更为困难,这不仅基于自身能力,而且与精力、女性固有限制条件等密切相关。

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

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在当今中国这一教育体制下, 初等教育还都是停留在课本知识 之上,学生并无选择权,也就无从建立一个专业上的“兴趣” ,但随着高等教 育将不同学科划分为不同专业后, 学生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就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专业,今后在毕业后也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素,主要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两方 面造成的。 女性多是因为社会、 家庭以及作为女性特有的原因导致女性更加倾 向于稳定的工作, 这样有助于女性缓解较为繁杂的其它日常工作。 女性的全部 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因此 女性时常对现实抱有一种焦虑 、消极的态度。故女性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半 会选择保守,风险小的决策,对自身的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于是,大多数女性 在择业时,往往会选择稳定,福利保障高的职位。

在对“您对您的职业选择考虑最主要的 3 个因素是”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 最注重的都是“个人兴趣”因素,而其次男生则更加关注“收入”因素,女生更 加关注“稳定性因素” 。其他调查结果见图 3-5 职业选择考虑因素男女生对比图。

对男女生不同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对比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工作的

(一

图 3-2 大学生就业形势看法分布图 在对“造成此就业形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下表:

选择职业考虑因素

职业稳定性 33%

收入水平 37% 社会声望 1% 晋升机会 10%

个人兴趣爱好 19%

收入水平 社会声望 晋升机会 个人兴趣爱好 职业稳定性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在当今中国这一教育体制下, 初等教育还都是停留在课本知识 之上,学生并无选择权,也就无从建立一个专业上的“兴趣” ,但随着高等教 育将不同学科划分为不同专业后, 学生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就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专业,今后在毕业后也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素,主要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两方 面造成的。 女性多是因为社会、 家庭以及作为女性特有的原因导致女性更加倾 向于稳定的工作, 这样有助于女性缓解较为繁杂的其它日常工作。 女性的全部 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因此 女性时常对

现实抱有一种焦虑 、消极的态度。故女性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半 会选择保守,风险小的决策,对自身的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于是,大多数女性 在择业时,往往会选择稳定,福利保障高的职位。 2、大学毕业生更期望选择的职业与自己专业对口 、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从对 100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 参加本次调查 的在校大学生,100 名被调查者所学专业类别分布见图

60% 50% 40% 30% 20% 10% 0%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追求利益最大化” 是大学生薪酬期望降低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学生薪酬 期望偏高,那么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失业,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大学生, 为了实现就业的利益最大化,避免失业的危机,通过理性的决策分析,会排除 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低的严格的最劣策略, 从而选择相应地降低自己的薪酬期 望, 最终导致了大学生薪酬期望的降低。 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对于自 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预期, 而不是只片面的追求高 工资高待 遇。

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 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 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 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 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 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

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 一个长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 用人单位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团结、 国家的繁荣昌盛。 对这一问题深入的调研,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本调查报 告就是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侧面展开调研。 无 论是将目前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大学生数量太多, 或从大学生自 身寻找原因, 表面上看虽然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或根源, 但却无助于问题的 解决,甚至模糊和转移了问题的焦点。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原因在于: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另外,金融危机的影响、盲目攀比三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非理性的盲从行为(地区间人力资源供求极不平衡)等都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六、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

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

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2、 、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

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 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 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 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 人更加少,只有 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 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 接受的工资都在 2000 元左右,而对于 1000 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理想工作地 出生本地 东部沿海发达 城市 中部大中城市 西部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

可接受工资

800-1000 1001-1500 1501-1800 1801-2000 2001-2500 2501-3000 3000以上 综述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

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成果 在学术界, 对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研究早已开始, 但各个学者在其不同领域、 不同学科以不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所以研究结果也各有不同: 1.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分析成果。 从 2003 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等对大学生就业颇有 影响的事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一项从 2003 年 到 2005 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个案的调查显示,在 2003 年到 2005 年中,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总体就业状况良好,薪金期望值也较高,没有太大的下降,但是在调 查中也显示出大学生对待就业困难的认知中基本上趋于理性。在求职过程中,大 学生心理的主要表现有:焦虑,自卑,胆怯,幻想,自负,自暴自弃,盲目攀比 等, 这个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 就业心理倾向稍有起伏。 呈现多元化与一致性,务实性,变化性;第二,就业心理素质相对稳定。业务能 力相对稳定, 职业成熟度有起伏, 就业人格特点表现不一; 第三, 就业心态各异。 渴望竞争,但缺乏勇气,理想化倾向严重,对公平竞争机制持怀疑态度,情绪稳 定中有波动。 研究者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这个期间大学生心理的特征, 第一, 认知心理维度, 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准确和对外围事物认知的不准确;第二,情绪心理维度, 主要体现在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根据《中国青年报》 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第三,社 会心理维度,包括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从 2003 年起,在诸多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为主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第一,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性特点;第三,知识 结构;第四,自身因素。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 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矛盾心理的存在。 客观因素:第一,社会因素。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不完备,社会保障体 系不健全和性别歧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 30 亿经济活 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 1 至 5 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 7.5 亿至 9 亿,我国作为 劳动力大国,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前几年的高校的扩招虽然在早期看来迅速 的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却是“余波阵阵”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政策中也发生了改变,从当初的“统” 、 “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困难;第二,学 校因素。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校外合作不够充分,缺乏就业指导与教育;第 三,家庭因素。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这一重要就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批学者开始研 究大学生就业心理,为了帮助广大大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许多大学和地方机构 都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 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就业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必然结果, 是大学生告别美好的校园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 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心理压力,呈现出不同程 度的心理偏差,也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就业心理障碍,给自己和 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根据研 究表明,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在这个人生重大转折点期间对大学生积 极的心理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就 业岗位。 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大学生就业告别了过去的国家 “统”“包”分配,转变到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就业市场 、 出现了供需矛盾,供远远大于求,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就 业心理辅导在各大院校展开,但由于大部分操作者大都是兼职的,因此缺乏深入的 理论研究。研究者认为在我国虽然已经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但仍旧 缺乏大量专业性的人员与机构的专业指导,致使辅导效果参差不齐,收效甚微。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的分析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个人逐步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为此出于人 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考虑,高校毕业生对理想收入,地区和单位薪酬期望是一种正 常的市场反应。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毕业生的收入预期高出市场的承 受能力,与实际状况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不少文献也同意此观点) 。这也证明了 外国学者 Smith 和 Powell 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 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而且在中国(20%--40%) ,这种高估 主要是有那些来自重点名牌学校,少数热门专业,有非常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3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想自己创业或想去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所推动的。由于在我国经济 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地区间、行业间、单位间经济利益的巨大差异,从事同一 种职业、岗位,仅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就导致个人收 益和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预期集中于公共部 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就 业地区选择预期集中于沿海地区或大城市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完全符合市场行 为原则,因为这些地方正是风险加权收益最高的地方。从上述文献资料得出的结 论是,大学生就业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 障。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个人的发展是就业的基本目标,并以经济利益即工资 福利的获得来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而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地区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就业地区的选择就成为获得发展机会和高工资收入的保障 (曾湘泉等,2004) 。这是大学生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要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 结合的必然选择。 3.从经济学的角度的分析研究。 吴克明教授从经济学角度, 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主要是由于大学 生追求预期收益最大化造成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原因: (1)大学学费大幅上升抬高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进行人力资本 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个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大学教育, 给自己及家庭带来较高的净预期收益 π,净预期收益 π 等于总预期收入 TR 减去 总成本 TC,即:π=TR(w)—TC TR 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的预期收入,TR(w)表示总预期收入是工资 水平 w 的正相关函数,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越高,总预 期收入就越高。TC 是指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所支付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 生活费等直接成本和影响大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即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见,当 TC 上升时,要使 πS 不变,那么 TR 必须增加,从而 w 就必 须增加。所以大学学费的大幅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期望升高。 (2)信息不完全导致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 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假设是指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实现预期利益最大化, 但预期 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并且也不一定必然导致结果利益最大化, 预期最优导致结果最 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信息必须是完全的。所以,尽管大学生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选择不理性,而是市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事实上,由 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及工资分布信息不完全, 他们往往较乐观地估 计自己的工资前景,从而提出偏高的工资要求。 (3)在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 费尔浦斯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是 1970 年由费尔浦斯( E. S. Phelps) 等经济学 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1)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 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

4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场搜寻。(2) 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 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3) 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 信息需要花费成本。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职 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4)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 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 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 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 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二)历年大学生就业数据 1.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图 2-1 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从图 2-1 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 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 数在逐年的迅速增加,在短短的五年内,毕业人数增加了将近一倍,使得就业压 力大大增加。 2.2005 年至 2009 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

图 2-2

2005 年至 2009 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07 人力二班

从图 2-2 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毕业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国家 政府部门正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就业,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 工作岗位。现在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就业问题又日益严重起来,比前几年的就 业率降低了一半左右,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大的加大

综述

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自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又从2003 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等对大学生就业颇有 影响的事件。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大学生自身都一样。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延缓了高中生的 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劳动力市场素质水平,有效 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升。但是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再加上造成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原因很多,社会竞争激烈,高校扩招,经济转型,经融危机, 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校本身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

(一)历年高校毕业生数据

1.2005 年至 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0700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 2005 年至 2011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的迅速增加,在短短的八年内,毕业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多,使得就业压力大大增加。近年来的毕业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国家 政府部门正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就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就业问题又日益严重起来,比前几年的就业率降低了一半左右,

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大的加大。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1.据统计 2009 年至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超过 600 万人,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上看形势也很不容乐观。中国网 3 月 8 日讯十一 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 9 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 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 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尹蔚民说, 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 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 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 毕 业 生 初次 就业率 , 也 就是 说每年 毕 业 生离 开高校 时 就 业率 在70%-75%之间, 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90%以上。去年高校毕业生有 660 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2.“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近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三)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 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 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 吸纳能力大幅下降。 整个社会就 业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 1 400 万国企下 岗失业人员、1.5 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 1 000 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 巨大压力。 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

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 但 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 3~5 年,每年城镇需安排 2 200~2 300 万人 就业,即使经济保持 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 作缺口”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找到工作“失业”的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到经济和人才过剩的问题上。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还是缺乏的。有关部分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 700 万至 800 万个, 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达到了 300 万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 出,大学毕业生应当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就业现状也差强人意。

(四)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在“婴儿潮”、“高校扩招”下导致大学生激增;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五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六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欠缺

(1)在“婴儿潮”、“高校扩招”下大学生激增,社会竞争激烈;

(2). 就业空间相对趋紧

(3)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

(4)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

(5)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7)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

随着近年全国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应该积极理性地认识并面对当前的局势,从自身出发,用智慧、能力武装自己,同时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点,共同努力,达到共赢,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结语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用人单位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团结、 国家的繁荣昌盛。本次调查报告,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展开调研,从而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建议,帮助大学生、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当今就业形势 ,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次调研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在于:一是在“婴

儿潮”、“高校扩招”下导致大学生激增;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五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六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欠缺。基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体制不够完善,经济基础等,同时综合以上原因,均造成现在就业形势严峻。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在面前,虽然严峻,不像最初期望的一样光明坦途,但也不至于恐慌。大学生应该积极理性地认识并面对当前的局势,从自身出发,用智慧、能力武装自己,同时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点,共同努力,达到共赢,为我们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_基_省略_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_岳奎
  •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2期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 ---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 岳奎 王 [摘要]随着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临近,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提上了日程.免费师范 生的就业意向如何?其就业意向与国家政 ...查看


  • 大学生就业心理以及期望值调查报告
  • --以日照市大学城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小组成员:单凤.张雪娇.王晓媛. 陈跃飞.姜晓玉.韩萍. 韩雨晓.王多昇.盖伟明 指导老师:张晓琼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期望值调查小组 2010年12月 --以日照市大学 ...查看


  • 毛概课问卷调查报告
  • 毛概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大学生的择业观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结果做了简要分析,通过数据来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演变原因,并形成一定的对策研究,以期在指导大学生择业观的构建和就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网上 ...查看


  •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 ...查看


  •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苏州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 ...查看


  • 关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何方转变调查论文
  • 关于目前大学生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论文 背景: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正日益成为社会问题也是中国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是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查看


  • 包封面格式
  •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题目:太原科技大学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班级:应用物理121801 姓名:周宝平 学号:[1**********]5 姓名:靳高强 学号: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范文
  •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分析报告
  •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报告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