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1借鉴与比较

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

彭雪梅张美兰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其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家庭社会性格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

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下起的社会、

层劳苦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哈代的创作时期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他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尤其是给农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因此,对市场经济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的批判的立场。作为人道主义作家,哈代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他对人民的命运表示同情,而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是人民命运的缩影。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就是这样一部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的悲剧小说典范,它奠定了哈代杰出悲剧作家的地位。

苔丝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一次事故中,家里的马意外死去,家庭失去唯一生存依靠。苔丝的父亲得知自

苔丝己是名门望族之后,强迫苔丝去认亲。由于年幼无知,

被恶少亚力克诱骗失身。她怀孕并生下一个婴儿,可惜婴儿很快就死了。不久后,苔丝在一个农场做工时遇见了安吉

在新婚之夜两人互诉过去。安吉尔过尔,两人相爱并结婚。

去的堕落得到了善良的苔丝的原谅,然而苔丝的过去却得不到他的谅解,安吉尔独自离家去了巴西。苔丝被迫回到娘

父亲死后,由于付不起房租,母亲和家,生活也越来越艰难。

四个弟妹流浪街头,为让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有个安身之所,苔丝被迫再次回到亚力克身边做他的情妇。一年后,后悔万分的安吉尔回来寻找苔丝,而苔丝又受缚于亚力克。在绝望和愤怒中,满怀仇恨的苔丝杀死了亚力克,弱者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在与安吉尔过了短暂的美好时光之后,苔丝在黎明时分被逮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农家女孩子的悲惨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

堕落作风对比,对封建宗法制家长统治的英产阶级的虚伪、

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

《德伯家的苔丝》包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

含了哈代对社会的无情控诉。苔丝的悲剧,即是社会的悲剧,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以及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050

二家庭原因分析

苔丝的家庭决定了她的苦难并把她推向了悲剧。苔丝的家庭原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苔

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

亲则是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洗衣妇。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着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随时都可能落到苔丝头上。偏偏苔丝又深情地爱着几个弟妹,不忍心看他们受苦。这个形势已决定了苔丝的命运。她的悲剧迟早是会发生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而已。

苔丝只是一个农村姑娘,并非是什么女性的懿范。若不是因为家庭的贫穷和社会的歧视她原可以跟别的农村姑娘一样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纯朴的劳动生活的。但是多嘴的牧师带来了有关她的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勇敢的苔丝只好带了弟弟一起去赶马车,没想到闯下大祸,弄死了“王子”,开始了她的悲剧。

苔丝的父亲,虚荣的老约翰,偶然得知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就执意要女儿去亚力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了一户好人家,全家人跟着享福,苔丝的母亲也劝女儿去拜访德伯维尔家。纯洁的苔丝本不愿去,但因内心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她在那里工作并受到亚力克的诱骗,从此就开始了她悲惨的人生之路。在老约翰死后,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得依靠苔丝,“在村里没有了权利和独立,无家可归的绝望把苔丝一家赶进了入侵者的强权中。”亚力克提供了抚养,苔丝屈服了亚力克。她的家庭能以这种方式过得不错,而苔丝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失去了

—跟安吉尔一起生活。家庭的贫困成为苔丝最后的希望——

悲剧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原因分析

这是苔丝悲剧的最根本原因。当时的英格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最为低下的阶层,苔丝的家人们过着最苦最累最没有尊严的生活。在成为上层阶级的欲望驱使之下,苔丝的父亲竟会送他的漂亮女儿去所谓的望族德伯维尔家攀亲戚关系。社会是残酷的。劳动者成天劳作却没有一片田地,穷苦的农民被资产阶级社会所控制,成为上层社会贵族的想法让糊涂的农民没了头脑,没了判断力。苔丝的悲剧由她生活的最低下阶层所决定。

《苔丝》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的维多利亚时期。维多

循规蹈矩、逆来顺受、信利亚时期的英国妇女以温顺胆小、

神奉神为美德。在那个时代,在婚姻问题上以遵循基督教道

借鉴与比较德规范为原则,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是无法平等的。苔丝的悲剧有其社会道德根源,主要就是当时那种顽固的妇女贞操观念。哈代在规定苔丝的思想行为中,始终与这一观念针锋相对,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维护这一观念的社会和

基督教教会。就常理而言,

好人受了难,总能更多地引起同情,更强地激起义愤。但苔丝失身怀孕后,却受到世俗成见的非议与责难。苔丝正是在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成

为了牺牲品,她的一生都是在暴力和强迫下生存。

而社会和法律却认为对苔丝的迫害和侮辱都是应当的,因为她被认为是有过不道德的行为。

在苔丝同安吉尔的关系上,同样暴露出当时婚姻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的虚伪性与残暴性。安吉尔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爱也是理想主义的类型。在结婚的第一个晚上,男女双方都坦白了过去各自在爱情上的过错。妻子饶恕了丈夫;丈夫却不肯谅解妻子。哈代试图使苔丝和安吉尔平等,让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过罪恶”。但是,安吉尔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文明思想的青年,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

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

目光狭隘的小市民特征。对于苔丝的过失,安吉尔说:“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不同,哪能一概而论?”。苔丝终于被遗弃了。因为当时的社会道德认为,男人干了不道德的事并不认为有罪,而女人则不行。作为受害者本身,苔丝也认同自己过去犯了罪”。在苔丝眼里安吉尔是真正的天使,他的离去毁灭了苔

丝所有的愿望,给了苔丝致命的打击。

如果说亚力克是一个恶魔,那安吉尔就是那个把苔丝推入绝望的人。他在新婚之夜的离弃,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支柱。换句话说,安吉尔抛弃苔丝时就把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虽然最后安吉尔又回来了的苔丝的身边,但苔丝已经无从回头,亚力克霸占了她的自由,在愤怒绝望之下,苔丝杀死了亚力克这个害人的元凶,也将自己送上了绞刑架。至此“上帝结束了与苔丝的游戏,毁掉了她。”事实说明,所谓“文明社会”的家庭中,夫

妻之间从来就不平等。

贞洁是对女人的最大诅咒,社会的不公平,普遍的偏见,女人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些都是造成苔丝悲剧的无情的刽子手。

四性格原因分析首先她单纯。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洁高

尚的农村姑娘。

她被哈代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正是苔丝的单纯与轻信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攀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苔丝爱上了安吉尔,这种爱越强烈,她的痛苦也越深,因为她的心中无时不刻被自己过去的耻辱感所煎熬,她的纯洁本性注定了她无法逃脱道德上的耻辱感,也因此,她在安杰尔炽热的爱情表白前一再退缩,甚至在结婚前夕仍偷偷投递忏悔的信件。虽然她是真心爱着安杰尔,并知道如果自己不将过去告诉给他,自己将获得幸福,但是她最终还是未能战胜自己的耻辱感,坚持了自己纯洁的本性,不顾母亲的反对,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过去告诉了安杰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1

尔,结果遭到了无情的遗弃。

其次是她软弱。苔丝软弱地遵从父亲去德伯维尔家攀

亲,只因为她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家里唯一的马

“王子”,从而把家庭拖入苦难之中。

尽管她知道攀亲是没用的,但她性格上的软弱,使她最终还是同意了父母的提议,从而让自己进入了纨绔子弟亚力克的视线,并且由于软弱,使得亚力克有了机会来糟蹋她。也正是由于她的软弱,使她在结婚前夕,一再拖延了向安吉尔吐露自己过去的时机,最终使事情失去了回旋的余地。而在新婚之夜,在最不合时宜的场合,真相的吐露令人惊讶的突然,令安吉尔有被骗的感觉。

再次是她过于自责。由于自责,苔丝将“王子”的意外死亡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并由此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去自己并不愿意去的德伯维尔家工作;由于自责,苔丝在新婚之夜吐露了真相,从而使自己在安吉尔的眼里变成骗子;由于自责,苔丝认为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安吉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她这种长期忍辱负重的态度,为安吉尔找到了自我开脱的理由。当她的家庭濒临崩溃的时候,她的自我牺牲的意识,

使得她放弃了等待安吉尔的归来。

正是她的自责和软弱,使得她一步步踏上了被毁灭的道路。

五结语

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毁灭的穷苦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是由主客观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个

接一个的错误造成了悲剧的结果。

苔丝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她的毁灭似乎是注定了的。苔丝的悲剧最终还是个社会悲剧,是社会习俗和道德偏见杀害了苔丝。事实上,苔丝是个纯洁的女人,但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否定了人类的理性生存。苔丝的反抗也给了我们一个生存规则:如果一个人想抵制诱惑,他必须有很强的意愿。苔丝最后终于不再软弱,而是勇敢地做出了反抗,虽然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她平静从容地接受了这个结局,说明她到最后还是个纯洁、勇敢、坚强的女人。参考文献:

[1]AlbertJ.Lavalley.TwentiethCenturyInterpreta-tionsoftheD'Urbervilles[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9.

[2]ThomasHardy.TessoftheD'Urbervilles[M].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chPress,1994.

[3]TonyTanner.ColourandMovementinTessoftheD'Urbervilles[M].London:MacmillanPublishingCor-poration,1975.

[4]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托马斯·哈代,孙致礼、唐慧心译:《苔丝》,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6]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版。作者简介:

彭雪梅,女,1972—,江西安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张美兰,女,1973—,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心理学、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051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1借鉴与比较

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

彭雪梅张美兰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其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家庭社会性格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

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下起的社会、

层劳苦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哈代的创作时期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他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尤其是给农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因此,对市场经济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的批判的立场。作为人道主义作家,哈代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他对人民的命运表示同情,而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是人民命运的缩影。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就是这样一部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的悲剧小说典范,它奠定了哈代杰出悲剧作家的地位。

苔丝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一次事故中,家里的马意外死去,家庭失去唯一生存依靠。苔丝的父亲得知自

苔丝己是名门望族之后,强迫苔丝去认亲。由于年幼无知,

被恶少亚力克诱骗失身。她怀孕并生下一个婴儿,可惜婴儿很快就死了。不久后,苔丝在一个农场做工时遇见了安吉

在新婚之夜两人互诉过去。安吉尔过尔,两人相爱并结婚。

去的堕落得到了善良的苔丝的原谅,然而苔丝的过去却得不到他的谅解,安吉尔独自离家去了巴西。苔丝被迫回到娘

父亲死后,由于付不起房租,母亲和家,生活也越来越艰难。

四个弟妹流浪街头,为让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有个安身之所,苔丝被迫再次回到亚力克身边做他的情妇。一年后,后悔万分的安吉尔回来寻找苔丝,而苔丝又受缚于亚力克。在绝望和愤怒中,满怀仇恨的苔丝杀死了亚力克,弱者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在与安吉尔过了短暂的美好时光之后,苔丝在黎明时分被逮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农家女孩子的悲惨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

堕落作风对比,对封建宗法制家长统治的英产阶级的虚伪、

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

《德伯家的苔丝》包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

含了哈代对社会的无情控诉。苔丝的悲剧,即是社会的悲剧,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以及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050

二家庭原因分析

苔丝的家庭决定了她的苦难并把她推向了悲剧。苔丝的家庭原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苔

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

亲则是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洗衣妇。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着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随时都可能落到苔丝头上。偏偏苔丝又深情地爱着几个弟妹,不忍心看他们受苦。这个形势已决定了苔丝的命运。她的悲剧迟早是会发生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而已。

苔丝只是一个农村姑娘,并非是什么女性的懿范。若不是因为家庭的贫穷和社会的歧视她原可以跟别的农村姑娘一样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纯朴的劳动生活的。但是多嘴的牧师带来了有关她的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勇敢的苔丝只好带了弟弟一起去赶马车,没想到闯下大祸,弄死了“王子”,开始了她的悲剧。

苔丝的父亲,虚荣的老约翰,偶然得知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就执意要女儿去亚力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了一户好人家,全家人跟着享福,苔丝的母亲也劝女儿去拜访德伯维尔家。纯洁的苔丝本不愿去,但因内心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她在那里工作并受到亚力克的诱骗,从此就开始了她悲惨的人生之路。在老约翰死后,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得依靠苔丝,“在村里没有了权利和独立,无家可归的绝望把苔丝一家赶进了入侵者的强权中。”亚力克提供了抚养,苔丝屈服了亚力克。她的家庭能以这种方式过得不错,而苔丝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失去了

—跟安吉尔一起生活。家庭的贫困成为苔丝最后的希望——

悲剧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原因分析

这是苔丝悲剧的最根本原因。当时的英格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最为低下的阶层,苔丝的家人们过着最苦最累最没有尊严的生活。在成为上层阶级的欲望驱使之下,苔丝的父亲竟会送他的漂亮女儿去所谓的望族德伯维尔家攀亲戚关系。社会是残酷的。劳动者成天劳作却没有一片田地,穷苦的农民被资产阶级社会所控制,成为上层社会贵族的想法让糊涂的农民没了头脑,没了判断力。苔丝的悲剧由她生活的最低下阶层所决定。

《苔丝》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的维多利亚时期。维多

循规蹈矩、逆来顺受、信利亚时期的英国妇女以温顺胆小、

神奉神为美德。在那个时代,在婚姻问题上以遵循基督教道

借鉴与比较德规范为原则,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是无法平等的。苔丝的悲剧有其社会道德根源,主要就是当时那种顽固的妇女贞操观念。哈代在规定苔丝的思想行为中,始终与这一观念针锋相对,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维护这一观念的社会和

基督教教会。就常理而言,

好人受了难,总能更多地引起同情,更强地激起义愤。但苔丝失身怀孕后,却受到世俗成见的非议与责难。苔丝正是在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成

为了牺牲品,她的一生都是在暴力和强迫下生存。

而社会和法律却认为对苔丝的迫害和侮辱都是应当的,因为她被认为是有过不道德的行为。

在苔丝同安吉尔的关系上,同样暴露出当时婚姻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的虚伪性与残暴性。安吉尔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爱也是理想主义的类型。在结婚的第一个晚上,男女双方都坦白了过去各自在爱情上的过错。妻子饶恕了丈夫;丈夫却不肯谅解妻子。哈代试图使苔丝和安吉尔平等,让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过罪恶”。但是,安吉尔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文明思想的青年,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

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

目光狭隘的小市民特征。对于苔丝的过失,安吉尔说:“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不同,哪能一概而论?”。苔丝终于被遗弃了。因为当时的社会道德认为,男人干了不道德的事并不认为有罪,而女人则不行。作为受害者本身,苔丝也认同自己过去犯了罪”。在苔丝眼里安吉尔是真正的天使,他的离去毁灭了苔

丝所有的愿望,给了苔丝致命的打击。

如果说亚力克是一个恶魔,那安吉尔就是那个把苔丝推入绝望的人。他在新婚之夜的离弃,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支柱。换句话说,安吉尔抛弃苔丝时就把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虽然最后安吉尔又回来了的苔丝的身边,但苔丝已经无从回头,亚力克霸占了她的自由,在愤怒绝望之下,苔丝杀死了亚力克这个害人的元凶,也将自己送上了绞刑架。至此“上帝结束了与苔丝的游戏,毁掉了她。”事实说明,所谓“文明社会”的家庭中,夫

妻之间从来就不平等。

贞洁是对女人的最大诅咒,社会的不公平,普遍的偏见,女人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些都是造成苔丝悲剧的无情的刽子手。

四性格原因分析首先她单纯。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洁高

尚的农村姑娘。

她被哈代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正是苔丝的单纯与轻信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攀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苔丝爱上了安吉尔,这种爱越强烈,她的痛苦也越深,因为她的心中无时不刻被自己过去的耻辱感所煎熬,她的纯洁本性注定了她无法逃脱道德上的耻辱感,也因此,她在安杰尔炽热的爱情表白前一再退缩,甚至在结婚前夕仍偷偷投递忏悔的信件。虽然她是真心爱着安杰尔,并知道如果自己不将过去告诉给他,自己将获得幸福,但是她最终还是未能战胜自己的耻辱感,坚持了自己纯洁的本性,不顾母亲的反对,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过去告诉了安杰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1

尔,结果遭到了无情的遗弃。

其次是她软弱。苔丝软弱地遵从父亲去德伯维尔家攀

亲,只因为她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家里唯一的马

“王子”,从而把家庭拖入苦难之中。

尽管她知道攀亲是没用的,但她性格上的软弱,使她最终还是同意了父母的提议,从而让自己进入了纨绔子弟亚力克的视线,并且由于软弱,使得亚力克有了机会来糟蹋她。也正是由于她的软弱,使她在结婚前夕,一再拖延了向安吉尔吐露自己过去的时机,最终使事情失去了回旋的余地。而在新婚之夜,在最不合时宜的场合,真相的吐露令人惊讶的突然,令安吉尔有被骗的感觉。

再次是她过于自责。由于自责,苔丝将“王子”的意外死亡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并由此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去自己并不愿意去的德伯维尔家工作;由于自责,苔丝在新婚之夜吐露了真相,从而使自己在安吉尔的眼里变成骗子;由于自责,苔丝认为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安吉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她这种长期忍辱负重的态度,为安吉尔找到了自我开脱的理由。当她的家庭濒临崩溃的时候,她的自我牺牲的意识,

使得她放弃了等待安吉尔的归来。

正是她的自责和软弱,使得她一步步踏上了被毁灭的道路。

五结语

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毁灭的穷苦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是由主客观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个

接一个的错误造成了悲剧的结果。

苔丝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她的毁灭似乎是注定了的。苔丝的悲剧最终还是个社会悲剧,是社会习俗和道德偏见杀害了苔丝。事实上,苔丝是个纯洁的女人,但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否定了人类的理性生存。苔丝的反抗也给了我们一个生存规则:如果一个人想抵制诱惑,他必须有很强的意愿。苔丝最后终于不再软弱,而是勇敢地做出了反抗,虽然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她平静从容地接受了这个结局,说明她到最后还是个纯洁、勇敢、坚强的女人。参考文献:

[1]AlbertJ.Lavalley.TwentiethCenturyInterpreta-tionsoftheD'Urbervilles[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9.

[2]ThomasHardy.TessoftheD'Urbervilles[M].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chPress,1994.

[3]TonyTanner.ColourandMovementinTessoftheD'Urbervilles[M].London:MacmillanPublishingCor-poration,1975.

[4]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托马斯·哈代,孙致礼、唐慧心译:《苔丝》,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6]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版。作者简介:

彭雪梅,女,1972—,江西安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张美兰,女,1973—,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心理学、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051


相关文章

  • 试析_红楼梦_中的宝黛爱情悲剧
  • 关注 [语文与成才] 试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 浙江温州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中心.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分析课文,现试析<红楼梦>中的宝 ...查看


  • 浙大远程教育外国文学(1)作业答案
  • <外国文学>作业 第一章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但是人们又力图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征服自然,于是只能借助于想象来 ...查看


  • 试析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戏剧性
  • 普契尼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擅长以女性角色为主线,悲剧性的展开戏剧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其最富盛名的三部歌剧<蝴蝶夫人><托斯卡>和<图兰朵>都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并展开剧情.虽然人物经历和背景有所不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试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詹姆斯·泰伦的悲剧人生
  • 摘 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讲述家庭悲剧的剧作中,作者刻画了泰伦一家四个家庭成员鲜明的性格和不同的悲剧人生.其中,作为一家之主的詹姆斯・泰伦身上体现出了让人即憎恨又同情的矛盾的性 ...查看


  • 试析尤金.奥尼尔戏剧表现形式中的神秘主义
  • 摘要:本文认为奥尼尔的世界观中包含有浓厚的神秘主义思想.这在他的戏剧表现形式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从奥龙尔剧作中的场景(环境)的描述以及象征意象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奥尼尔的神秘主义.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神秘主义 [中图分类号]11 [文献 ...查看


  • [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的悲剧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2 An Analysis of David' s Dual Personality in David Copperfield 3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 ...查看


  • [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文学史问答题
  • 四.简答题 1.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5.<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6.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7.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