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小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杨靖宇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就是这一历史时期东北军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战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民群众死伤数百万,抗日联军也损失惨重,无数民将地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不过,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和造就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无数的战斗英雄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杨靖宇。

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2月1日,我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福建南安县人,他自幼善于思考,英勇有为。父亲郑芝龙是明末福建总兵官。他的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的大动乱时期,所以,救国救民的思想在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646年,清军渡过了钱塘江,占领浙江。掌握隆武朝政大权的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痛心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拒父劝降,焚衣招贤,募兵抗清。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厦门作为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他考虑了全局形势,感到只靠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势单力孤,不可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如果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扩大抗清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形势就会好得多。而且台湾人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于是郑成功决定挥戈东征,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十年始克复先基”的意愿。

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殖民统治与掠夺,台湾人民灾难深重,盼望祖国收复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披甲执剑,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发,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军队在进军中遇东南逆风,白浪滔天,船队不能行进,只得返回,停泊在澎湖36屿中间,一连几天不能行进。军粮告急,必须采取紧急行动。郑成功发布了一道命令,庄严宣告:我率领大军,冒着风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决不是为了到海外去贪图安逸。他激励将士们,不要怕惊涛骇浪,不要怕敌人的大船大炮,只要听从指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回台湾。于是全军将士齐心协力,顶逆风,冒急雨,排巨浪,船队继续向东南进发。4月29日黎明直抵台湾海岸线外。船队避开了赤嵌城海岸,绕道从鹿耳门登陆。登陆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今台南),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打得侵略军溃不成军,收复了赤嵌城。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玩弄缓兵之计,表示愿意年年纳贡。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来使说,除非你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别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郑成功下令立即进攻,攻打揆一盘踞的台湾城(今安平)。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1662年2月1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郑成功收复台湾5个月后,因戎马倥偬,操劳成疾,不幸逝世,时年只有38岁。

刘胡兰的故事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杨靖宇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就是这一历史时期东北军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战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民群众死伤数百万,抗日联军也损失惨重,无数民将地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不过,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和造就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无数的战斗英雄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杨靖宇。

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2月1日,我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福建南安县人,他自幼善于思考,英勇有为。父亲郑芝龙是明末福建总兵官。他的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的大动乱时期,所以,救国救民的思想在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646年,清军渡过了钱塘江,占领浙江。掌握隆武朝政大权的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痛心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拒父劝降,焚衣招贤,募兵抗清。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厦门作为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他考虑了全局形势,感到只靠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势单力孤,不可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如果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扩大抗清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形势就会好得多。而且台湾人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于是郑成功决定挥戈东征,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十年始克复先基”的意愿。

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殖民统治与掠夺,台湾人民灾难深重,盼望祖国收复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披甲执剑,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发,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军队在进军中遇东南逆风,白浪滔天,船队不能行进,只得返回,停泊在澎湖36屿中间,一连几天不能行进。军粮告急,必须采取紧急行动。郑成功发布了一道命令,庄严宣告:我率领大军,冒着风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决不是为了到海外去贪图安逸。他激励将士们,不要怕惊涛骇浪,不要怕敌人的大船大炮,只要听从指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回台湾。于是全军将士齐心协力,顶逆风,冒急雨,排巨浪,船队继续向东南进发。4月29日黎明直抵台湾海岸线外。船队避开了赤嵌城海岸,绕道从鹿耳门登陆。登陆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今台南),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打得侵略军溃不成军,收复了赤嵌城。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玩弄缓兵之计,表示愿意年年纳贡。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来使说,除非你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别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郑成功下令立即进攻,攻打揆一盘踞的台湾城(今安平)。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1662年2月1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郑成功收复台湾5个月后,因戎马倥偬,操劳成疾,不幸逝世,时年只有38岁。


相关文章

  •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五章结构主义
  • 第五章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人类学 ◆把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应用到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归根结蒂是要寻求思维的恒定结构. ◆FerdinanddeSaussure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为结构主义奠定基础的重要著作. ◆& ...查看


  • 爱国主义讲故事比赛方案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爱国.爱家乡"讲故事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 ...查看


  • 浅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思想意蕴
  • 摘 要:杰弗雷・乔叟,中世纪英国一位最杰出的诗人.他是第一个奠定英国新的文学语言的始祖,所以常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作为乔叟一生最后十余年间对英国文学的巨大贡献<坎特伯雷故事集>,不仅标志着他个人毕生创作的 ...查看


  •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意大利是在欧洲出现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和人文主义学术文化中心.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从这里幅射到欧洲各地,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其中,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代表着 ...查看


  • "心有榜样--故事里的价值观"
  • 关于开展"心有榜样--故事里的价值观" 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南洋工业学校.各中小学: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做到"记住要求.心有 ...查看


  • 贵池区观前片"中学生演讲.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主持词
  • 2012年度贵池区观前片"建设幸福中国"演讲. 讲故事比赛主持词 一.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春风吹响了"建设幸福中国"的号角,四月的彩霞燃烧着热爱祖国的信念, ...查看


  • 故事的价值
  • 1 小说 什么是小说?戴维・洛奇斩钉截铁地肯定,"小说就是讲故事."爱・摩・福斯特甚至说,"故事是一切小说不可或缺的最高要素." 戴维・洛奇认为,讲故事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查看


  • 爱国主义十个一工作手册doc1
  • 乌尊镇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十个一"工程 工 作 手 册 乌尊镇中学 2012年 目 录 1.乌尊镇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十个一"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2.乌尊镇中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 3.乌尊镇中学爱 ...查看


  • 小说的另一种声音
  • 作者:南月 南方文坛 1997年06期 李冯小说无论在其现实性上还是在其艺术想象性上的最重要之处有两个,一是雅俗共赏,二是避开了性与暴力的描写.这些故意模仿小说用很奇特的方式来表现很平常的事情,用很普通的故事来收到很隐喻的效果,形成李冯雅俗 ...查看


  • 红色故事比赛通知
  • 托托乡中学庆十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知党.爱党.跟党走,根据"党在我心中"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区教育局关工委与区青少年宫拟举办江东区小学幼儿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党90周年红色故事大赛,现将具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