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听秦佑国教授《建筑材料外观表现》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说过:“所有的材料, 不管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 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 必须知道其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材料的美学特性与价值, 是材料有可能的或最佳的艺术表现力。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质感则是其 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所谓质感大多指物体表面经纬之排列, 构成成分之排列, 或者物体表面经触摸或观看所得之稠密、疏松、精细、粗糙之程度, 通常可有光泽、纹理、肌理、纹样等描述。从另一角度看, 质感也是人对材料外表面结构与特征的感受, 由于人类长期触摸感受的经验积淀, 大部分“触觉质感”已转化为来自视觉的间接感受, 所以, 研究“视觉质感”更为现实。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当外部

事物所体现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

中所包含的式样同构时, 我们便感觉

它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而人类情感活

动最深层的心里就是表达生命。因此,

对于自然界中的众多物质材料, 人类

亦有自身与之的亲和性, 尤其是生物

性材料成为人类优先选择的对象。例

如, 动物性的毛皮经常被加工成柔软

温暖的地毯、沙发或墙布, 深受人们的

青睐。 除去动物性材料, 最靠近人类

的是以木材与棉花为代表的植物性

材料, 像竹、藤、麻、草、棉等。木材 图1

表面往往纹理流畅、光晕柔和、丰富多变, 温暖柔韧。不同树种的木纹理迥异, 疏密相间的年轮记载了自然环境变迁及树木的生长历史。至于棉布、纸张细看则丝络相连, 摸上去则绵软舒适, 粗朴含蓄, 在空间中广为使用。如图1,在我的设计中经常采用木地板和外墙 。 次于木棉系列的自然材料就是土及

其系列产品, 与土一脉相承的是陶、瓷、

瓦、砖等。由于工艺不同, 这类材料质地

或自然朴拙, 或细腻坚泽。像面砖、马赛

克等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饰面材料, 在建筑

中如何有品位地、艺术化地运用之, 使这

种原本在卫生间使用的材料不至于无端

泛滥与千篇一律, 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的

重要创新突破点。瓷砖在我设计中总能

占据一部分的分量, 如图2 。

地球表面除了薄薄的一层泥土, 便是

下层的岩石, 石头可以转变为水泥, 也可

以提炼出金属矿石和硅石, 从中获得钢材 图2

和玻璃。因此, 从起源上看, 石头、金属和玻璃同出一脉, 质感却相去甚远。石头随工艺不同而具有多重质感, 但总体而言厚重坚实、粗旷沧桑, 有时也可晶莹光洁, 有时也传递一种从地下生长发育而来的感受。坚硬冷挺的钢铁则带有机器介入的痕迹, 质明壁薄的玻璃质感甚至滑向石材的对立一面,

光的介入赋予其更多变的属性。石系列中还有一种由水泥、沙、石合成的

特殊材料———混凝土, 它是现代建筑及其之后的最重要营建材料之一。因其塑性极大, 表面可被赋予众多表情, 是许多现代建筑大师的表达重点。既可以造就大手笔的凹凸粗旷的肌理, 像勒·柯布西耶早期粗野主义的作品,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表达质薄如纸的轻盈飘逸感, 像安藤忠雄的作品; 既可表达阳刚, 也可表达阴柔, 可谓一种最大限

度传递设计师感情偏好的超级人工石。

石系列之后, 与人类情感关系较疏远的是塑料等石油制品及其衍生产品。人们习惯于将这一系列材料划归人工合成材料, 其在材料体系中的相对份额虽较小, 但绝对数量却是非常大, 随着时代发展, 人类需求会越来越大。这类材料表面质感的可塑性更强, 不仅可模拟出天然质地, 也可由自身产生独特的质地美和人工美。值得注意的是, 材料表面特征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适当的工艺就不可能创造出动人的材质美。工艺涉及生产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 不同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 同种材料因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也可能会获取新的质感。通过切削、研磨、抛光、冲压、喷砂、蚀刻、覆涂等处理, 工艺印迹有时会成为材料表面的一部分, 赋予材料精湛的工艺美、技术美和强烈的时代感, 这也是目前建筑设计中寻求新质感的突破点。

以上我们从视觉与触觉的视角梳理的木、土、石、石油制品等系列材料, 都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正如运用材料的大师F ·L ·赖特认为的,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 新老材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建筑师必须锻炼自己有素养的想象力, 必须在每种材料之中去寻求他的固有风格,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所有的材料都是美丽的, 然而这种美的取得基本上甚至取决于建筑师运用它们的水平高低。

了解建筑材料,把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建筑工艺和外观表现,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也是一种修养。希望建筑学学生和建筑师们有意识地关注建筑材料的表现,并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提高这方面的修养。

听秦佑国教授《建筑材料外观表现》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说过:“所有的材料, 不管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 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 必须知道其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材料的美学特性与价值, 是材料有可能的或最佳的艺术表现力。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质感则是其 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所谓质感大多指物体表面经纬之排列, 构成成分之排列, 或者物体表面经触摸或观看所得之稠密、疏松、精细、粗糙之程度, 通常可有光泽、纹理、肌理、纹样等描述。从另一角度看, 质感也是人对材料外表面结构与特征的感受, 由于人类长期触摸感受的经验积淀, 大部分“触觉质感”已转化为来自视觉的间接感受, 所以, 研究“视觉质感”更为现实。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当外部

事物所体现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

中所包含的式样同构时, 我们便感觉

它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而人类情感活

动最深层的心里就是表达生命。因此,

对于自然界中的众多物质材料, 人类

亦有自身与之的亲和性, 尤其是生物

性材料成为人类优先选择的对象。例

如, 动物性的毛皮经常被加工成柔软

温暖的地毯、沙发或墙布, 深受人们的

青睐。 除去动物性材料, 最靠近人类

的是以木材与棉花为代表的植物性

材料, 像竹、藤、麻、草、棉等。木材 图1

表面往往纹理流畅、光晕柔和、丰富多变, 温暖柔韧。不同树种的木纹理迥异, 疏密相间的年轮记载了自然环境变迁及树木的生长历史。至于棉布、纸张细看则丝络相连, 摸上去则绵软舒适, 粗朴含蓄, 在空间中广为使用。如图1,在我的设计中经常采用木地板和外墙 。 次于木棉系列的自然材料就是土及

其系列产品, 与土一脉相承的是陶、瓷、

瓦、砖等。由于工艺不同, 这类材料质地

或自然朴拙, 或细腻坚泽。像面砖、马赛

克等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饰面材料, 在建筑

中如何有品位地、艺术化地运用之, 使这

种原本在卫生间使用的材料不至于无端

泛滥与千篇一律, 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的

重要创新突破点。瓷砖在我设计中总能

占据一部分的分量, 如图2 。

地球表面除了薄薄的一层泥土, 便是

下层的岩石, 石头可以转变为水泥, 也可

以提炼出金属矿石和硅石, 从中获得钢材 图2

和玻璃。因此, 从起源上看, 石头、金属和玻璃同出一脉, 质感却相去甚远。石头随工艺不同而具有多重质感, 但总体而言厚重坚实、粗旷沧桑, 有时也可晶莹光洁, 有时也传递一种从地下生长发育而来的感受。坚硬冷挺的钢铁则带有机器介入的痕迹, 质明壁薄的玻璃质感甚至滑向石材的对立一面,

光的介入赋予其更多变的属性。石系列中还有一种由水泥、沙、石合成的

特殊材料———混凝土, 它是现代建筑及其之后的最重要营建材料之一。因其塑性极大, 表面可被赋予众多表情, 是许多现代建筑大师的表达重点。既可以造就大手笔的凹凸粗旷的肌理, 像勒·柯布西耶早期粗野主义的作品,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表达质薄如纸的轻盈飘逸感, 像安藤忠雄的作品; 既可表达阳刚, 也可表达阴柔, 可谓一种最大限

度传递设计师感情偏好的超级人工石。

石系列之后, 与人类情感关系较疏远的是塑料等石油制品及其衍生产品。人们习惯于将这一系列材料划归人工合成材料, 其在材料体系中的相对份额虽较小, 但绝对数量却是非常大, 随着时代发展, 人类需求会越来越大。这类材料表面质感的可塑性更强, 不仅可模拟出天然质地, 也可由自身产生独特的质地美和人工美。值得注意的是, 材料表面特征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适当的工艺就不可能创造出动人的材质美。工艺涉及生产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 不同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 同种材料因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也可能会获取新的质感。通过切削、研磨、抛光、冲压、喷砂、蚀刻、覆涂等处理, 工艺印迹有时会成为材料表面的一部分, 赋予材料精湛的工艺美、技术美和强烈的时代感, 这也是目前建筑设计中寻求新质感的突破点。

以上我们从视觉与触觉的视角梳理的木、土、石、石油制品等系列材料, 都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正如运用材料的大师F ·L ·赖特认为的,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 新老材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建筑师必须锻炼自己有素养的想象力, 必须在每种材料之中去寻求他的固有风格,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所有的材料都是美丽的, 然而这种美的取得基本上甚至取决于建筑师运用它们的水平高低。

了解建筑材料,把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建筑工艺和外观表现,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也是一种修养。希望建筑学学生和建筑师们有意识地关注建筑材料的表现,并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提高这方面的修养。


相关文章

  •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八十华诞•第十九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 2012年11月3日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励吾科技楼国际报告厅 本次活动是庆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八十载砥砺耕耘,同时举行召开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会议邀请了何镜堂.吴硕贤. ...查看


  • 学术科技讲座报告
  •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 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课程 记录表学 学 专 班生姓名 : 号 :苏从达 [1**********]6 地理科学专业 2009 级 1 班业名称 : 级 :课程及填表说明1.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课程为必修课程,2 学分. 2 ...查看


  • 学术报告总结
  • 学术报告总结 第1次 一. 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09.12.12 地点:西安理工大学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报告人::郑颖人 职称: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三. 学术报告题目林之 题目:黄土遂洞 ...查看


  •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1
  •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指导老师: 学 号: 学生姓名: 1.实习背景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 ...查看


  • 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 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吴良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8日 02 版)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我 ...查看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日记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日记 2011-2-14 星期一 晴 过完了愉快的新年,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离正式开学还有一个星期,应学校的要求--在寒假期间自主完成一周的专业实习,我有幸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始了我的实习工作. 这是 ...查看


  • 12载股市投资的心得
  • [交流] 12载股市投资的心得 2009年过完了,我的股市生涯也满12年了.从1997年5月高点入市,经验略有,教训无数.从2005年到2009年的牛熊轮回,更是颇多感慨. 从2006年开始看55168,受益良多.看着众多喜欢这里的人们在一 ...查看


  • 中级职称提交资料要求
  • 附7: 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 苏职称[2010]9号 2010年7月22日 江苏省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相关专 ...查看


  • 黄锡璆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 向国机精神楷模黄锡璆博士学习 2013年4月18日,国机集团授予黄锡璆同志为"国机精神楷模",同时作出了<国机集团党委关于开展向黄锡璆同志学习的通知>.我有幸参加了黄老的表彰会,近距离感受到了黄老强大的精神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