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吴良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8日 02 版)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

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

1983年,我61岁,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现实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回顾几十年的学术人生,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

在座的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但都应当关心多方面的学术思想的变化,多学科互补拓展知识面,从而了解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例如,我上面提到的数学家冯康对多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融贯综合,植物学家吴征镒既关心国家政治,又专注学术研究。他们都是青年人学习的典范。

对于青年学人,我认为在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行。现在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屡见不鲜,相关的书籍、文章也很多,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也许并非对科学道德不理解,而是没有切实地将之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 如今,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随着年龄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于体力不及等原因已经做不了,但是依然觉得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要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本文根据吴良镛院士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吴良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8日 02 版)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

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

1983年,我61岁,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现实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回顾几十年的学术人生,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

在座的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但都应当关心多方面的学术思想的变化,多学科互补拓展知识面,从而了解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例如,我上面提到的数学家冯康对多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融贯综合,植物学家吴征镒既关心国家政治,又专注学术研究。他们都是青年人学习的典范。

对于青年学人,我认为在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行。现在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屡见不鲜,相关的书籍、文章也很多,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也许并非对科学道德不理解,而是没有切实地将之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 如今,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随着年龄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于体力不及等原因已经做不了,但是依然觉得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要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本文根据吴良镛院士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相关文章

  • 成功路上,比选择更重要的是
  • 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除了常规课程外,还设有私董会.演讲.复盘等众多内容.本文为广州班学员雨露阳光的7分钟演讲.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是什么呢?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 也许大家很好奇,今天的七人演讲名单里明明没有&q ...查看


  • 听讲座有感 1
  • 听讲座有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题记 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了解他创业的艰辛,还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对大学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迈入大学生活却感到一丝迷茫.大学的空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多了很多,怎样安 ...查看


  • 人生路上挫折多作文
  • 作文一:人生路上挫折多 人的一生极其漫长,也极其曲折,因此路上的坎坷也就分外的多.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只有经过无数的坎坷,我们才能真正 ...查看


  • 年轻人与狗材料作文题目
  •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 ...查看


  • 2016年党员年终思想汇报
  •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快大四的学生了,马上面临毕业了.来了大学,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然而,其实每天都是这么一分一秒地度过.回头总结下大学这段时间的历程与感悟.总的说来,我觉得学会思考是极重要的.现就我的思想情况及下一 ...查看


  • [成长路上你扶着我]升格作文指导
  • 成长的路上你扶着我 环境恶劣,可花儿不怕,因为有太阳陪着她:路途遥远,可小溪不怕,因为有大海等着她:寂寞折磨,可珍珠不怕,因为有贝壳伴着她.人生路上多磨难,可我也不怕,因为你--梦想,在长大的路上,扶着我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你告诉我要勇敢 ...查看


  • 2017考研冲刺阶段 激励考友们的好文章
  • 2017考研冲刺阶段 激励考友们的好文章 10月了,我的考研回忆遐想! 再次回忆考研这番经历,是一场夹杂复杂情感的征战,智慧和财富,坚忍和富足,都在其中化作生命的调味,铸就前进的初衷. 在作出考研这个决定的最初,我感觉到的是强烈的孤独感.那 ...查看


  •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坚持梦想,留下印记
  •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坚持梦想,留下印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飞快的写下了他的梦想:将来自己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 ...查看


  • 除了坚强,我们别无选择
  • 令人不安的世界.社会的内在.冷酷残酷的现实.轻红葡萄酒的诱惑.爱和仇恨挥之不去的感觉.无助的悲伤过去.艰难的起伏.孤独的寂寞的夜晚.未来是苗条的忧郁.不能选择混乱.做它没有什么错.他们的亲人的爱是什么?我怎么能找到失去的激情的年轻人? 题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