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李白诗歌

 2007年9月第26卷 第5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Sep1,2007 Vol126 No15

玉与李白诗歌

邓江权,王 渊

(重庆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永川 402160)

  [摘 要]李白诗歌中的“玉”物象多达三百多处,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诗歌深深地烙上了玉的影子。  [关键词]李白;玉文化;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7)05-0070-04  笔者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网上检索系统和翟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进行了初步查询,发现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玉”这个物象出现的诗句有344句之多,可谓俯拾皆是。肖文苑在谈到李白诗歌中的“玉”时说:“玉制的酒器,在他的诗中占着主要的位置,映他的思想实质。”诗歌中“,玉”物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最早使用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之一,自古就有“玉石之乡”的美称。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说:“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这一评语恰当地反映了玉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玉已被赋予辟邪气、保平安的人情味,成了传统美德的象征,富有极强的修辞作用。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被大众所认可并奉行的行为准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用玉来比喻美德的习惯。“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廉而不刿,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

 3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邓江权(1976-),男,四川宜宾人,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这段话将玉的六种自然特性,比作“德”、“智“义”、“勇”、”六种美德。,石之美,有五,,可以知中,,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他把玉的自然特性又比作了“仁、义、智、勇、洁”五德。

古人既然认为玉有这些品德,所以人们就用玉来点缀服装以求美观;用玉来警示、规范人的言行举止;用玉来象征个人的才华、文采;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等。如《国语・周语》:“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君子于玉比德,故恒佩玉,明身恒有德也。”佩玉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向世人表明自己具有高尚道德或至少是证明自己是向往高尚道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由此引申开去,玉还用来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如“玉洁冰清”、“玉壶冰”、“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

同时,玉与道家也渊源甚深,玉在道教中是辟邪宝物;玉也是一种权贵的象征;玉还可以制成酒器;玉还可修饰其他一切美好的东西;玉可以借指月亮。

70

总之,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它在李白诗歌中的大量出现就更见其深远的影响力。

正如前文所述,古人认为玉有很多美好的品德,因此古人常利用玉的通体透明、晶莹、色泽动人等外在美好品质,以及玉所具有的品德来象征事物以及人容颜仪态的美好,还表示对人的尊称。而这正是李白诗歌创作所惯用的手法。

在李白的诗中,女子的容颜是“玉颜”、“玉

(貌”、“玉面”:“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古风

);“(・四十一》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古风);“(・四十四》妾本秦罗敷,玉颜艳明都”《陌上);“);桑》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

();““罗帷到晓恨,玉貌一生啼”《去妇词》玉面()。女子的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浣纱石上女》

(眼泪是“玉箸”:“玉箸并堕菱花前”《代美人愁

镜》其二);“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代赠

)。女子的手是“远》玉手”:“狂夫犹戍交河北仙人的美妙,鬼怪、阴间的恐怖,其中尤其是写仙

人的形象、仙境的布置、神仙出行时的仪仗时,常用“玉、金、紫、烟、霞”等一类词汇意象来渲染与烘托意境。同时,玉作为道教中的辟邪宝物,常常被李白用来描写与渲染道家。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

()萧士赟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古风・七》注:“白玉童,仙童,言童之颜如玉之白也。”有着

如玉之颜,吹着紫鸾笙,飘忽无踪的仙童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神仙的变幻、高深莫测。“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

)朱熹注:“雾”。(《古风・二十》玉赤舄,仙人之履也。”连神仙的鞋都是用玉做成的,这就是李白

诗歌中处处能见的充满了神秘想象的道家仙境,不能不让人对神仙充满了神秘的敬畏之情。

,、尊贵的;,天人百神”,万事万物都是上天的安排,人必须顺应天意行事等等。于是,玉作为天(神)与人沟通的中介,也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被视为天神派来人间的一个无言的使者。天界诸神之首叫“玉皇大帝”,王母居住的地方叫“瑶

(瑶是古人对玉的美称),风姿绰约的台、瑶池”

仙女叫做“玉女”。而天子是人间万物的主宰,玉也就成为一种皇权、尊贵的象征:天子用的车是“玉辇”,天子用的印章叫“玉玺”。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权力标志,而这在李白的诗歌中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雕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太平御览卷六五九》《飞龙引二首・其二》:“《必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天皇、紫皇、玉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

()“月下逢。”《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天子凭玉

)“案,剑履若云行。”(《鼓吹入朝曲》一辞玉阶

()下,去若朝云没。”《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玉案”、“玉阶”,都显示着天子的权力与富贵。

杜甫曾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

)。作为酒仙、八仙歌》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分

71

,、

,金窗绣户长

();“相见”《双燕离》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宫中行乐词・二》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

();“须上望夫山”《别内赴征・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寄远十二首・一》西施醉舞

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

);“醉》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代美人愁);“();镜》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白头吟》

();““纤手怨玉琴”《古风・二十七》嬴女吹玉();“箫”《凤凰曲》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王昭君・二》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就连《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二》

女子脚下踩的都是“玉阶”:“玉阶空伫立,宿鸟

()……归飞急”《菩萨蛮》晶莹明洁、玲珑剔透的

玉,正好用来象征女子外在形象的美丽和内在品质的纯洁坚贞。

李白的诗歌创作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道家比较强调神灵的力量对人的拯救意义,即比较重视人生解脱与超越中神力的作用,其追求目标之一就是成为神仙。因此,为了宣传神迹,树立神权,道家经典常常用各种极尽想象力的华丽辞藻来反复重叠地描写仙境、

不开。这与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浓郁饮酒之风也是密不可分的。酒被诗人们称为玉浆、玉液、琼浆。玉被制成酒器在唐朝更是蔚然成风,因此用来盛酒的酒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光李白诗中出现的玉制的酒器就有玉瓶、玉壶、玉杯、玉碗、玉觞、玉樽等。如“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寄上吴王三首・

);“(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客)。玉能显色,犀能助香,因此,饮酒人多中行》

(偏爱玉杯。如“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待

)“酒不至》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东武)“吟》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广陵赠)“(别》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风・四十)“(一》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感时留别从

)“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

()无论是朋友们的豪液。”《游泰山六首・五》

上,白露湿花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成,问言与谁餐……。”诗中写李白儿童时代对月亮的认识:像白玉盘、瑶台镜;接着又引用神话故事,说月亮中有仙人、桂树、白兔。仙人垂着两条腿,正悠哉游哉,桂树的影子也是“团团”那么清晰,而白兔正在捣药,并且李白还用稚嫩的口气问到:白兔捣的药是要给谁吃呢?于此,我们清晰地看见少时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已初露锋芒。

李白做诗,往往是将各种玉文化夹杂在一起,使其诗歌意象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

()此骑二茅龙上天飞。”《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诗描写了元丹丘神奇的隐居生活。元丹丘住在,与天帝谈天,于是诗人李白幻想如果喝到元丹丘从天上取得的金精玉液,自己不也就可以飞升上天了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想象,表现了李白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极见其豪逸浪漫之风。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

(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

)这首诗是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后十一首・十一》所做的一首诗,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首诗在历史

上所引起的种种争议。在这首诗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对“玉”、“琼”两字的运用。“马鞭”前面加个“玉”字,不仅是对君王权力的一种美称,更是作者内心浪漫思想的外现。“琼”,《现代汉

(2002年增补版)如此解释:“语词典》琼,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琼本来就是一种美玉,代表着

诗人高贵的品质与身份,在本诗中可指甘醇的美酒,亦可指华美的饮食。李白展开了神奇的想象,他指挥着三军打败了敌人,大家胜利归来吃着华丽的饮食,喝着甘醇的美酒。他用他独特的浪漫笔法,将战争浪漫化、理想化,也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李白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着中国玉文化的影子,中国玉文化在诗歌创作上给李白以很深

饮,还是千里送别的依依不舍,都通过这些如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美酒、由玉精制而成的酒杯意象反复叠出,更是彰显了李白诗歌的豪迈与大气,现。

的东西。“,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诗中反复叠唱的“三首・其一》行路难”透露出

李白“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李诗

)。诗人前途不明,生死未卜,冰川塞,雪满通》

山,虽然有用“金樽”盛着的“清酒”,有用珍贵的“玉盘”装着的“珍馐”,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诗的前半部用鲜明的几个物象和动作的对比,向世人宣告着诗人的无可奈何的飘零之情;诗的后两句却来了180°度的大转弯,诗人虽然倍感世道的艰难,却没有失去战斗的勇气。后两句彻底地扭转了诗前半部那种颓废、无奈之气,使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逸兴。

“在古代,玉的物理属性、化学成分不可能被了解,而人们对月球更是一无所知。人们对玉和月怀有同样的神秘感。但人们可以触摸玉,可以直接感受它的光泽、凉润,正像夜幕中人们感觉到柔和月光一样。”而用玉来象征明亮皎洁的月亮也是诗人的一个最爱。如《初月》:“玉蟾离海72

远的影响,使其诗歌既具有一种悲壮美,又不失豪迈奔放的气魄,从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翟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

[6]唐汝询.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明)徐祯卿.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江宏.古典诗词审美关照下的文化物象———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9]崔涛.玉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民族师院

籍出版社,1980.

[2](西汉)刘向.说苑:杂言[A].四库丛刊[C].北

学报,1999(2).

[10]李福军.酒与李白诗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9(5).

[11]邵英.“玉”、诗与古人的审美取向[J].人文杂

京:中华书局,1983.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肖文苑.李白诗中的酒器[N].羊城晚报,1997-08-15:(16).

[5](宋)李昉.太平御览(全八卷)[M].保定:河北

志,2002(1).

[12]王宝琴.花容月貌、玉颜春心———李白妇女诗

意象群论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

教育出版社,1994.

JadeandLiBai’sPoemsDENGJiang-quan,WANG(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MediaofChongqingUniversAScinChina)

Abstract:TherearemorethanthreehundredtheismentionedinLiBai’spoems,thereasontheaffectedLiBai’scomposition.KeyWms

(上接第69页)

AComparativeStudyoftheMythsofGuXie-gangandMaoDun

CHENLi-qin

(LiterarySchoo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Abstract:Guxie-gangandMaoDunbothhave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Chinesemodernmythologyatitsearlystage.Therearesomesimilaritiesinthepurposes,understandings,basictheoriesoftheirmythresearches,buttherearealsosomecleardifferences.TohaveacomparativestudyoftheirmythresearchesishelpfulforunderstandingtheprocessofthemyththeorydevelopmentinChina.

KeyWords:GuXie-gang;MaoDun;mythresearch;HistoricalMythology;AnthropologicalMythology

73

 2007年9月第26卷 第5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Sep1,2007 Vol126 No15

玉与李白诗歌

邓江权,王 渊

(重庆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永川 402160)

  [摘 要]李白诗歌中的“玉”物象多达三百多处,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诗歌深深地烙上了玉的影子。  [关键词]李白;玉文化;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7)05-0070-04  笔者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网上检索系统和翟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进行了初步查询,发现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玉”这个物象出现的诗句有344句之多,可谓俯拾皆是。肖文苑在谈到李白诗歌中的“玉”时说:“玉制的酒器,在他的诗中占着主要的位置,映他的思想实质。”诗歌中“,玉”物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最早使用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之一,自古就有“玉石之乡”的美称。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说:“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这一评语恰当地反映了玉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玉已被赋予辟邪气、保平安的人情味,成了传统美德的象征,富有极强的修辞作用。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被大众所认可并奉行的行为准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用玉来比喻美德的习惯。“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廉而不刿,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

 3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邓江权(1976-),男,四川宜宾人,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这段话将玉的六种自然特性,比作“德”、“智“义”、“勇”、”六种美德。,石之美,有五,,可以知中,,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他把玉的自然特性又比作了“仁、义、智、勇、洁”五德。

古人既然认为玉有这些品德,所以人们就用玉来点缀服装以求美观;用玉来警示、规范人的言行举止;用玉来象征个人的才华、文采;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等。如《国语・周语》:“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君子于玉比德,故恒佩玉,明身恒有德也。”佩玉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向世人表明自己具有高尚道德或至少是证明自己是向往高尚道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由此引申开去,玉还用来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如“玉洁冰清”、“玉壶冰”、“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

同时,玉与道家也渊源甚深,玉在道教中是辟邪宝物;玉也是一种权贵的象征;玉还可以制成酒器;玉还可修饰其他一切美好的东西;玉可以借指月亮。

70

总之,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它在李白诗歌中的大量出现就更见其深远的影响力。

正如前文所述,古人认为玉有很多美好的品德,因此古人常利用玉的通体透明、晶莹、色泽动人等外在美好品质,以及玉所具有的品德来象征事物以及人容颜仪态的美好,还表示对人的尊称。而这正是李白诗歌创作所惯用的手法。

在李白的诗中,女子的容颜是“玉颜”、“玉

(貌”、“玉面”:“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古风

);“(・四十一》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古风);“(・四十四》妾本秦罗敷,玉颜艳明都”《陌上);“);桑》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

();““罗帷到晓恨,玉貌一生啼”《去妇词》玉面()。女子的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浣纱石上女》

(眼泪是“玉箸”:“玉箸并堕菱花前”《代美人愁

镜》其二);“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代赠

)。女子的手是“远》玉手”:“狂夫犹戍交河北仙人的美妙,鬼怪、阴间的恐怖,其中尤其是写仙

人的形象、仙境的布置、神仙出行时的仪仗时,常用“玉、金、紫、烟、霞”等一类词汇意象来渲染与烘托意境。同时,玉作为道教中的辟邪宝物,常常被李白用来描写与渲染道家。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

()萧士赟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古风・七》注:“白玉童,仙童,言童之颜如玉之白也。”有着

如玉之颜,吹着紫鸾笙,飘忽无踪的仙童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神仙的变幻、高深莫测。“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

)朱熹注:“雾”。(《古风・二十》玉赤舄,仙人之履也。”连神仙的鞋都是用玉做成的,这就是李白

诗歌中处处能见的充满了神秘想象的道家仙境,不能不让人对神仙充满了神秘的敬畏之情。

,、尊贵的;,天人百神”,万事万物都是上天的安排,人必须顺应天意行事等等。于是,玉作为天(神)与人沟通的中介,也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被视为天神派来人间的一个无言的使者。天界诸神之首叫“玉皇大帝”,王母居住的地方叫“瑶

(瑶是古人对玉的美称),风姿绰约的台、瑶池”

仙女叫做“玉女”。而天子是人间万物的主宰,玉也就成为一种皇权、尊贵的象征:天子用的车是“玉辇”,天子用的印章叫“玉玺”。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权力标志,而这在李白的诗歌中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雕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太平御览卷六五九》《飞龙引二首・其二》:“《必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天皇、紫皇、玉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

()“月下逢。”《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天子凭玉

)“案,剑履若云行。”(《鼓吹入朝曲》一辞玉阶

()下,去若朝云没。”《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玉案”、“玉阶”,都显示着天子的权力与富贵。

杜甫曾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

)。作为酒仙、八仙歌》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分

71

,、

,金窗绣户长

();“相见”《双燕离》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宫中行乐词・二》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

();“须上望夫山”《别内赴征・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寄远十二首・一》西施醉舞

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

);“醉》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代美人愁);“();镜》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白头吟》

();““纤手怨玉琴”《古风・二十七》嬴女吹玉();“箫”《凤凰曲》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王昭君・二》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就连《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二》

女子脚下踩的都是“玉阶”:“玉阶空伫立,宿鸟

()……归飞急”《菩萨蛮》晶莹明洁、玲珑剔透的

玉,正好用来象征女子外在形象的美丽和内在品质的纯洁坚贞。

李白的诗歌创作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道家比较强调神灵的力量对人的拯救意义,即比较重视人生解脱与超越中神力的作用,其追求目标之一就是成为神仙。因此,为了宣传神迹,树立神权,道家经典常常用各种极尽想象力的华丽辞藻来反复重叠地描写仙境、

不开。这与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浓郁饮酒之风也是密不可分的。酒被诗人们称为玉浆、玉液、琼浆。玉被制成酒器在唐朝更是蔚然成风,因此用来盛酒的酒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光李白诗中出现的玉制的酒器就有玉瓶、玉壶、玉杯、玉碗、玉觞、玉樽等。如“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寄上吴王三首・

);“(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客)。玉能显色,犀能助香,因此,饮酒人多中行》

(偏爱玉杯。如“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待

)“酒不至》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东武)“吟》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广陵赠)“(别》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风・四十)“(一》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感时留别从

)“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

()无论是朋友们的豪液。”《游泰山六首・五》

上,白露湿花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成,问言与谁餐……。”诗中写李白儿童时代对月亮的认识:像白玉盘、瑶台镜;接着又引用神话故事,说月亮中有仙人、桂树、白兔。仙人垂着两条腿,正悠哉游哉,桂树的影子也是“团团”那么清晰,而白兔正在捣药,并且李白还用稚嫩的口气问到:白兔捣的药是要给谁吃呢?于此,我们清晰地看见少时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已初露锋芒。

李白做诗,往往是将各种玉文化夹杂在一起,使其诗歌意象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

()此骑二茅龙上天飞。”《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诗描写了元丹丘神奇的隐居生活。元丹丘住在,与天帝谈天,于是诗人李白幻想如果喝到元丹丘从天上取得的金精玉液,自己不也就可以飞升上天了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想象,表现了李白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极见其豪逸浪漫之风。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

(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

)这首诗是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后十一首・十一》所做的一首诗,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首诗在历史

上所引起的种种争议。在这首诗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对“玉”、“琼”两字的运用。“马鞭”前面加个“玉”字,不仅是对君王权力的一种美称,更是作者内心浪漫思想的外现。“琼”,《现代汉

(2002年增补版)如此解释:“语词典》琼,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琼本来就是一种美玉,代表着

诗人高贵的品质与身份,在本诗中可指甘醇的美酒,亦可指华美的饮食。李白展开了神奇的想象,他指挥着三军打败了敌人,大家胜利归来吃着华丽的饮食,喝着甘醇的美酒。他用他独特的浪漫笔法,将战争浪漫化、理想化,也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李白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着中国玉文化的影子,中国玉文化在诗歌创作上给李白以很深

饮,还是千里送别的依依不舍,都通过这些如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美酒、由玉精制而成的酒杯意象反复叠出,更是彰显了李白诗歌的豪迈与大气,现。

的东西。“,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诗中反复叠唱的“三首・其一》行路难”透露出

李白“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李诗

)。诗人前途不明,生死未卜,冰川塞,雪满通》

山,虽然有用“金樽”盛着的“清酒”,有用珍贵的“玉盘”装着的“珍馐”,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诗的前半部用鲜明的几个物象和动作的对比,向世人宣告着诗人的无可奈何的飘零之情;诗的后两句却来了180°度的大转弯,诗人虽然倍感世道的艰难,却没有失去战斗的勇气。后两句彻底地扭转了诗前半部那种颓废、无奈之气,使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逸兴。

“在古代,玉的物理属性、化学成分不可能被了解,而人们对月球更是一无所知。人们对玉和月怀有同样的神秘感。但人们可以触摸玉,可以直接感受它的光泽、凉润,正像夜幕中人们感觉到柔和月光一样。”而用玉来象征明亮皎洁的月亮也是诗人的一个最爱。如《初月》:“玉蟾离海72

远的影响,使其诗歌既具有一种悲壮美,又不失豪迈奔放的气魄,从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翟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

[6]唐汝询.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明)徐祯卿.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江宏.古典诗词审美关照下的文化物象———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9]崔涛.玉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民族师院

籍出版社,1980.

[2](西汉)刘向.说苑:杂言[A].四库丛刊[C].北

学报,1999(2).

[10]李福军.酒与李白诗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9(5).

[11]邵英.“玉”、诗与古人的审美取向[J].人文杂

京:中华书局,1983.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肖文苑.李白诗中的酒器[N].羊城晚报,1997-08-15:(16).

[5](宋)李昉.太平御览(全八卷)[M].保定:河北

志,2002(1).

[12]王宝琴.花容月貌、玉颜春心———李白妇女诗

意象群论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

教育出版社,1994.

JadeandLiBai’sPoemsDENGJiang-quan,WANG(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MediaofChongqingUniversAScinChina)

Abstract:TherearemorethanthreehundredtheismentionedinLiBai’spoems,thereasontheaffectedLiBai’scomposition.KeyWms

(上接第69页)

AComparativeStudyoftheMythsofGuXie-gangandMaoDun

CHENLi-qin

(LiterarySchoo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Abstract:Guxie-gangandMaoDunbothhave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Chinesemodernmythologyatitsearlystage.Therearesomesimilaritiesinthepurposes,understandings,basictheoriesoftheirmythresearches,buttherearealsosomecleardifferences.TohaveacomparativestudyoftheirmythresearchesishelpfulforunderstandingtheprocessofthemyththeorydevelopmentinChina.

KeyWords:GuXie-gang;MaoDun;mythresearch;HistoricalMythology;AnthropologicalMythology

73


相关文章

  • 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
  • 摘要: 内敛.平静.重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含蓄美是李白诗歌风格特色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在李白研究领域,往往只提李白诗歌的浪漫.外向.夸张.激越.奔放.壮阔的一极,而缺乏对于另一极的研究.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之美,与李白接受的儒.道文化,前 ...查看


  • 论李白诗作
  •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查看


  • 李白的哀怨情怀
  • 论李白诗歌的悲愤情怀 摘要:对于李白而言,从他早期的<大鹏赋>就可以看出其志向之远大,但是李白又不屑于走平常士子的路,再加上权贵的阻拦,奸臣的诽谤,所以就其一生而言李白是可悲的,那么从李白的角度来谈,所谓悲愤当是情有可原的:另一 ...查看


  • 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1
  • 论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的多处使用唐朝的社会现实以及李白的个人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富贵明丽,边塞建功的积极意义高洁不群,淡视财富嘲讽权贵,抑郁愤慨的失意之情满眼富贵的落寞色. 朱光潜 ...查看


  •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李白乃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 ...查看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 ...查看


  •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 ...查看


  •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 ...查看


  • 李白诗歌豪放
  •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为: 第一,瑰奇宏廓之美.李白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瑰奇的美.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迥落天外的想象为瑰奇之美涂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而其内蕴则有远大的理想,宽阔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渊博的知识充实其中,&l ...查看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