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军民粉碎日伪军大"扫荡"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扩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日本在扩大侵略战争和急于结束中日战争的过程中,对中国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军事压力。1941年11月,经过长时间准备,日军调集5.3万人,在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指挥下,对鲁中沂蒙山区发动了山东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

参加这次作战的日军有:畑俊六大将亲自指挥的第十二军的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旅团主力,华北方面军直辖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主力,第十二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另有5个县的守备队和伪军,配属空军一部,以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形式,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其中,第三十二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主力配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第二十一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主力配置于沂水、莒县地区;第十七师团主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配置在临沂地区,矛头直指沂水、蒙阴、费县、临沂间纵横约六七十公里的地区。

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军政委员会对这次反“扫荡”工作进行了积极部署。决定在日寇“扫荡”时,驻守在沂南县南部留田的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直属队适时转移到鲁南地区;驻守在沂南西北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队转移到泰山地区;驻守在天宝山区外的山东纵队第一旅转移到敌人合击圈的外围伺机作战;在蒙山以西的抗大第一分校转移到泰安、泗水、宁阳地区;鲁中军区及各军分区领导县区武装、民兵就地坚持斗争。此外,中共沂蒙地委决定,除地委组织部部长潘维周在沂水县外,其他负责人分赴各地领导反“扫荡”斗争。活动在鲁中附近的第一一五师第二旅、山东纵队第二旅等部,则在滨海南部和北部,对敌人展开攻势,以配合鲁中沂蒙山区的反“扫荡”作战。

这次反“扫荡”可分为合围与反合围、“清剿”与反“清剿”、日伪军撤退与八路军反击三个阶段。

一、合围与反合围阶段

在这一阶段,日寇以绝对优势兵力,分多路包围中共机关、部队,并采取所谓“全面包围滚推式”战法,企图消灭中共领导机关和部队。中共反合围的方针和战术是:适时分散跳出敌人合围圈,保存有生力量,并在外线积极打击敌人,以分散敌人对根据地的压力。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战斗有:马牧池突围、大崮山保卫战、留田突围和石岚伏击战。

11月2日,山东纵队与日伪军先头部队打响。4日拂晓,蒙阴日伪军400余人秘密出动,突袭山东纵队机关驻地马牧池村,进村时,被后勤哨兵发现,即鸣枪报警。纵队机关人员迅速从马牧池后山转移到南墙峪。第二天,日伪军又合击南墙峪,纵队直属特务团与日伪军激战一天。天黑后,突围到西蒙山一带。

11月4日,日寇千余人,又向大崮山、龙须崮等地发动进攻。大崮山,南北长约2—5公里,分为三个崮顶:北顶子、二顶子、三顶子,地势险峻,四周多悬崖峭壁。山上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弹药库、粮库等。包围大崮山后,日军首先以飞机、大炮对山顶实施猛烈轰炸。守崮战士和兵工厂工人,在独立团团长袁健、政委于辉和陈若克指挥下,不顾密集炮火,英勇反击。之后,日军调整部署,重点进攻东、南两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11月6日,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八路军独立团林参谋长等许多指战员牺牲。11月7日,屡攻不下的日军,再次组织了猛烈的进攻,用飞机将东门炸塌,摧毁阵地多处。日军二三十人沿着炸塌的门冲上来,守军一个连与敌人展开拼刺战,将其全歼。接着,另一股敌人占领了南门,加强排再次与敌激战,最后夺回南门阵地。激战之际,一部日军趁机从南门两侧两个阵地结合部冲上山崮,占领了最高峰。部队组织了两次进攻,均未成功。经过3天激战,守军伤亡很大,在严峻形势下,部队决定突围。11月7日夜,部队将山上所有仓库及兵工厂炸毁后,秘密撤下山崮,保存了有生力量。

沂南县留田为中共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领导机关驻地,日军对此地自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1月5日凌晨,日军从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发,在飞机、坦克、重炮配合下,分11路向留田一带汹涌扑来,并以重兵由北向南进攻。同时,日军还在沂河沿岸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企图借我军东移时予以围歼;在西面津浦铁路上,构筑碉堡,加强警戒,以防西撤。到5日黄昏,驻地附近已有日伪军两万多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5000多人,已完全处于日军的“铁筒包围阵”中,形势万分危急。下午,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留田附近钮家村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决定向南突围。夜幕降临,陈士发营长和教导员率师特务营第一、二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第四连居中,护卫机关,副营长带第三连担任后卫,掩护和收容掉队人员。大家一个紧跟一个,悄无声息地向南奔去,直奔日寇第一道封锁线张庄。在敌人密集的封锁线上,罗荣桓选择留田东南铁山子附近东西仅有一公里半的间隙,命令部队迅速通过。大家紧张有序,不到一个小时,顺利地通过日军第一道封锁线。过了张庄,部队继续前进,下半夜,到达日军第二道封锁线。罗荣桓及时判断敌情,又引导部队顺利突出第二道封锁线。次日凌晨,部队经朱满到达费县东北的黄埠前,顺利冲出日军封锁。留田突围,在罗荣桓的周密部署和英明指挥下,山东党政军机关5000余人胜利突出日寇两万余人的重兵合围,使机关由被动变为主动,扭转了危险局面。

留田突围后,日寇非常恼火,到处寻找八路军主力。为了减轻日军对中心根据地的压力,罗荣桓命令师特务营副营长黄国忠带两个连在石岚伏击敌人。石岚在费县城北25公里处,这一带山沟狭窄、山高崖陡。11月7日早上,黄国忠率部占领两侧高山,配置轻重机枪把住南山北口,战士则埋伏于岩石后面,等着日军到来。黄昏时分,日伪军300余人,进入特务营伏击区。伏击部队轻重机枪同时开火,弹筒、手榴弹飞进敌群。毫无戒备的敌人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伏击部队趁势从山上扑向日伪军,不到半小时,除几个日寇逃窜外,300多人全被击毙。

二、“清剿”与反“清剿”阶段

从11月12日到12月上旬,为日军“清剿”与根据地军民反“清剿”阶段。日军把鲁中沂蒙根据地分为四个“清剿”区,并以南墙峪、孙祖两区为重点,每“清剿”一地,即挨户搜查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失散人员和病员,进行欺骗宣传和伪化活动。在中国军队常驻村庄或工厂、医院所在地,则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针对日寇这种野蛮的作战政策,第一一五师一面命令在滨海的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山东纵队第二旅主力,积极破袭敌人公路,配合基本区反“清剿”,一面命令进入基本区的山东纵队第二旅、抗大第一分校、蒙山支队各一部和山东分局警卫连,狠狠打击敌人。同时,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各地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一阶段的主要战斗有:柳红峪战斗、绿云山战斗和大青山战斗。

11月14日,日军集中7000余人,合击蒙山西部山区。15日,在沂南县柳红峪一带,200多日军向山东分局和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进犯。代理师长陈光决定调两个主力团歼灭这股敌人,并命令山东分局代理秘书长谷牧先指挥特务营的两个连,阻击日军进攻,等待主力部队到来。战斗中,我军虽沉着应战,英勇反击,但敌我悬殊太大,迫使谷牧先率部撤退,撤退中谷牧先身受重伤。17日午后,日军从空中侦察到行至东西蒙山之间大谷台的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等领导机关人员,遂对大谷台进行合击。领导机关人员东越临沂蒙阴公路进入北村。18日,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朱玉干等人,在沂南官庄被捕,不久被害。

11月29日,日伪200多人,尾追第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机关,进占绿云山、肖家坪、狼窝子等地,并在绿云山建据点。罗荣桓、陈光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以师特务营、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第三营和沂临边联县独立营,攻击该据点。参战部队在罗荣桓直接指挥下向绿云山发起进攻,击退敌人多次反击,歼敌百余,打死驮马40多匹。

11月30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后方机关、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及抗大第一分校在大青山遭日军重兵合围。日军凭借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向被合围的缺少武器的八路军和山东分局机关非战斗人员轰炸、射击。第一分校第五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程克率领一个区部约40人,在梧桐沟北的一个小山上,阻击从北面进攻的敌人。第五大队第五中队长邱则敏带一个区队在大顶山阻击东面的日军。第二大队虽是建国大队,战斗经验不足,但也参加了保卫机关的战斗。由于来不及组织统一指挥,缺乏武器装备,战斗中,不少人牺牲。

日军的合围圈越来越小,并以优势火力把机关干部、战士压迫到大青山山沟里,然后步兵、骑兵一齐闯入人群,以长短枪、马刀、手榴弹对机关人员进行血腥屠杀,整个战场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生命。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则率领一批人员,在从大青山突围向大谷台转移途中遭到日军合击。陈明下令部队向望海楼方向撤退。由于敌人火力密集,部队伤亡惨重,陈明也壮烈牺牲。

大青山战斗中,部分机关人员虽突出了包围,但损失极其惨重。第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建国大队政委刘惠东,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省抗协宣传部长赵冰谷,省妇救会执行委员、姊妹剧团政治指导员甄磊等300多人牺牲;省战工会副主任、省抗协负责人李澄之,山东公学校长朱蓂阶被俘;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长李林负重伤。1944年,人民政府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在沂南县三河区西山村梭庄建立革命烈士墓地,将希伯和247位烈士的遗骨一起迁葬到这里,立碑纪念。

三、日军撤退与八路军反击阶段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进入沂蒙山区的日军主力部队开始撤退。撤退后集结于费县的日伪军600多人,侦察到第一一五师转移到鲁南,即兵分九路合击天宝山西南的常庄、郑城、白彦(今平邑县南)一带。刚到鲁南不久的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为了掩护中共山东分局党校400余名学员突围,坚守苏家崮,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拂晓,日军千余人突然向两水河发起袭击,第三团第二营主力当即占领阵地,抗击敌人。接着白彦、崇圣庄、郑城方向也响起密集的枪声。团长王吉文、政委张玉华率领部队发现敌人已占领白彦山口时,决定掩护党校向东北方向突围。9时左右,日军以重兵猛攻掩护部队,先占宁家圈南山、西山,继攻重山,情况相当危急。王团长命令第一连抢占东南高地苏家崮,以钳制敌人。当第一连沿山顶前进时,日军已从南头登上山顶。第一连越过中部废墟,即同日军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周围各山头敌人亦以猛烈火力向第一连射击。鉴于这种情形,第一连决定下山向东北方向突围。日军发现部队突围后,立刻分兵多路东西对进,进行炮火轰炸。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组织干事张凯及许多战士中弹牺牲。第一连先头部队突围至蒋庄附近时,从重山下来的敌人也刚到此地。部队乘敌未稳之际,即从其空隙冲过,后续人员也不顾敌人层层遮拦,边打边撤。当时突出的有30余人,余者因受敌人层层截击,实在无法突围而隐藏在山沟乱石中,夜间又突出近20人。山下战斗结束后,日军集中主力攻击上崮部队。第一连未突出的部队依托山顶中部十几间废墟,继续同日军激战,位于山顶北头的第四连遭到日军压制,未能和第一连合拢。战至下午3时,第一连剩余战士3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第四连在敌人强大火力下,伤亡较大,难以与敌对峙,即冲下山来,又陷入敌人包围之中,大部分壮烈牺牲。

此一战,第三团发扬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毙伤日军400余人,但第三团也损失了两个主力连。战斗结束后,在苏家崮山顶、木头崖及蒋家庄南北岭找到烈士遗体118名,另外生死不明者112名。12月中旬,第一一五师师部转入滨海区活动,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仍留在鲁中沂蒙山区,指挥反封锁战役。12月23日,日军主力分路撤退,我军乘机收复蒋庄、朱满、大桥、马牧池等村镇,到28日,基本上恢复了鲁中沂蒙山区根据地,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

在将近两个月的沂蒙反“扫荡”中,沂蒙中心根据地遭到重大损失,3500多人惨遭杀害,1万多名青壮年和军政人员被抓去,160万斤粮食被抢劫,1/4的房屋被烧毁,许多地方武装、自卫队、游击小组被打散,部分基层党政群组织被摧毁,尤其是牺牲了众多的优秀领导干部。在反“扫荡”作战中,鲁中军民浴血奋战,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坚持了沂蒙中心根据地。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扩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日本在扩大侵略战争和急于结束中日战争的过程中,对中国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军事压力。1941年11月,经过长时间准备,日军调集5.3万人,在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指挥下,对鲁中沂蒙山区发动了山东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

参加这次作战的日军有:畑俊六大将亲自指挥的第十二军的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旅团主力,华北方面军直辖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主力,第十二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另有5个县的守备队和伪军,配属空军一部,以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形式,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其中,第三十二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主力配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第二十一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主力配置于沂水、莒县地区;第十七师团主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配置在临沂地区,矛头直指沂水、蒙阴、费县、临沂间纵横约六七十公里的地区。

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军政委员会对这次反“扫荡”工作进行了积极部署。决定在日寇“扫荡”时,驻守在沂南县南部留田的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直属队适时转移到鲁南地区;驻守在沂南西北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队转移到泰山地区;驻守在天宝山区外的山东纵队第一旅转移到敌人合击圈的外围伺机作战;在蒙山以西的抗大第一分校转移到泰安、泗水、宁阳地区;鲁中军区及各军分区领导县区武装、民兵就地坚持斗争。此外,中共沂蒙地委决定,除地委组织部部长潘维周在沂水县外,其他负责人分赴各地领导反“扫荡”斗争。活动在鲁中附近的第一一五师第二旅、山东纵队第二旅等部,则在滨海南部和北部,对敌人展开攻势,以配合鲁中沂蒙山区的反“扫荡”作战。

这次反“扫荡”可分为合围与反合围、“清剿”与反“清剿”、日伪军撤退与八路军反击三个阶段。

一、合围与反合围阶段

在这一阶段,日寇以绝对优势兵力,分多路包围中共机关、部队,并采取所谓“全面包围滚推式”战法,企图消灭中共领导机关和部队。中共反合围的方针和战术是:适时分散跳出敌人合围圈,保存有生力量,并在外线积极打击敌人,以分散敌人对根据地的压力。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战斗有:马牧池突围、大崮山保卫战、留田突围和石岚伏击战。

11月2日,山东纵队与日伪军先头部队打响。4日拂晓,蒙阴日伪军400余人秘密出动,突袭山东纵队机关驻地马牧池村,进村时,被后勤哨兵发现,即鸣枪报警。纵队机关人员迅速从马牧池后山转移到南墙峪。第二天,日伪军又合击南墙峪,纵队直属特务团与日伪军激战一天。天黑后,突围到西蒙山一带。

11月4日,日寇千余人,又向大崮山、龙须崮等地发动进攻。大崮山,南北长约2—5公里,分为三个崮顶:北顶子、二顶子、三顶子,地势险峻,四周多悬崖峭壁。山上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弹药库、粮库等。包围大崮山后,日军首先以飞机、大炮对山顶实施猛烈轰炸。守崮战士和兵工厂工人,在独立团团长袁健、政委于辉和陈若克指挥下,不顾密集炮火,英勇反击。之后,日军调整部署,重点进攻东、南两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11月6日,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八路军独立团林参谋长等许多指战员牺牲。11月7日,屡攻不下的日军,再次组织了猛烈的进攻,用飞机将东门炸塌,摧毁阵地多处。日军二三十人沿着炸塌的门冲上来,守军一个连与敌人展开拼刺战,将其全歼。接着,另一股敌人占领了南门,加强排再次与敌激战,最后夺回南门阵地。激战之际,一部日军趁机从南门两侧两个阵地结合部冲上山崮,占领了最高峰。部队组织了两次进攻,均未成功。经过3天激战,守军伤亡很大,在严峻形势下,部队决定突围。11月7日夜,部队将山上所有仓库及兵工厂炸毁后,秘密撤下山崮,保存了有生力量。

沂南县留田为中共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领导机关驻地,日军对此地自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1月5日凌晨,日军从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发,在飞机、坦克、重炮配合下,分11路向留田一带汹涌扑来,并以重兵由北向南进攻。同时,日军还在沂河沿岸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企图借我军东移时予以围歼;在西面津浦铁路上,构筑碉堡,加强警戒,以防西撤。到5日黄昏,驻地附近已有日伪军两万多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5000多人,已完全处于日军的“铁筒包围阵”中,形势万分危急。下午,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留田附近钮家村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决定向南突围。夜幕降临,陈士发营长和教导员率师特务营第一、二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第四连居中,护卫机关,副营长带第三连担任后卫,掩护和收容掉队人员。大家一个紧跟一个,悄无声息地向南奔去,直奔日寇第一道封锁线张庄。在敌人密集的封锁线上,罗荣桓选择留田东南铁山子附近东西仅有一公里半的间隙,命令部队迅速通过。大家紧张有序,不到一个小时,顺利地通过日军第一道封锁线。过了张庄,部队继续前进,下半夜,到达日军第二道封锁线。罗荣桓及时判断敌情,又引导部队顺利突出第二道封锁线。次日凌晨,部队经朱满到达费县东北的黄埠前,顺利冲出日军封锁。留田突围,在罗荣桓的周密部署和英明指挥下,山东党政军机关5000余人胜利突出日寇两万余人的重兵合围,使机关由被动变为主动,扭转了危险局面。

留田突围后,日寇非常恼火,到处寻找八路军主力。为了减轻日军对中心根据地的压力,罗荣桓命令师特务营副营长黄国忠带两个连在石岚伏击敌人。石岚在费县城北25公里处,这一带山沟狭窄、山高崖陡。11月7日早上,黄国忠率部占领两侧高山,配置轻重机枪把住南山北口,战士则埋伏于岩石后面,等着日军到来。黄昏时分,日伪军300余人,进入特务营伏击区。伏击部队轻重机枪同时开火,弹筒、手榴弹飞进敌群。毫无戒备的敌人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伏击部队趁势从山上扑向日伪军,不到半小时,除几个日寇逃窜外,300多人全被击毙。

二、“清剿”与反“清剿”阶段

从11月12日到12月上旬,为日军“清剿”与根据地军民反“清剿”阶段。日军把鲁中沂蒙根据地分为四个“清剿”区,并以南墙峪、孙祖两区为重点,每“清剿”一地,即挨户搜查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失散人员和病员,进行欺骗宣传和伪化活动。在中国军队常驻村庄或工厂、医院所在地,则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针对日寇这种野蛮的作战政策,第一一五师一面命令在滨海的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山东纵队第二旅主力,积极破袭敌人公路,配合基本区反“清剿”,一面命令进入基本区的山东纵队第二旅、抗大第一分校、蒙山支队各一部和山东分局警卫连,狠狠打击敌人。同时,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各地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一阶段的主要战斗有:柳红峪战斗、绿云山战斗和大青山战斗。

11月14日,日军集中7000余人,合击蒙山西部山区。15日,在沂南县柳红峪一带,200多日军向山东分局和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进犯。代理师长陈光决定调两个主力团歼灭这股敌人,并命令山东分局代理秘书长谷牧先指挥特务营的两个连,阻击日军进攻,等待主力部队到来。战斗中,我军虽沉着应战,英勇反击,但敌我悬殊太大,迫使谷牧先率部撤退,撤退中谷牧先身受重伤。17日午后,日军从空中侦察到行至东西蒙山之间大谷台的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等领导机关人员,遂对大谷台进行合击。领导机关人员东越临沂蒙阴公路进入北村。18日,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朱玉干等人,在沂南官庄被捕,不久被害。

11月29日,日伪200多人,尾追第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机关,进占绿云山、肖家坪、狼窝子等地,并在绿云山建据点。罗荣桓、陈光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以师特务营、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第三营和沂临边联县独立营,攻击该据点。参战部队在罗荣桓直接指挥下向绿云山发起进攻,击退敌人多次反击,歼敌百余,打死驮马40多匹。

11月30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后方机关、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及抗大第一分校在大青山遭日军重兵合围。日军凭借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向被合围的缺少武器的八路军和山东分局机关非战斗人员轰炸、射击。第一分校第五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程克率领一个区部约40人,在梧桐沟北的一个小山上,阻击从北面进攻的敌人。第五大队第五中队长邱则敏带一个区队在大顶山阻击东面的日军。第二大队虽是建国大队,战斗经验不足,但也参加了保卫机关的战斗。由于来不及组织统一指挥,缺乏武器装备,战斗中,不少人牺牲。

日军的合围圈越来越小,并以优势火力把机关干部、战士压迫到大青山山沟里,然后步兵、骑兵一齐闯入人群,以长短枪、马刀、手榴弹对机关人员进行血腥屠杀,整个战场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生命。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则率领一批人员,在从大青山突围向大谷台转移途中遭到日军合击。陈明下令部队向望海楼方向撤退。由于敌人火力密集,部队伤亡惨重,陈明也壮烈牺牲。

大青山战斗中,部分机关人员虽突出了包围,但损失极其惨重。第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建国大队政委刘惠东,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省抗协宣传部长赵冰谷,省妇救会执行委员、姊妹剧团政治指导员甄磊等300多人牺牲;省战工会副主任、省抗协负责人李澄之,山东公学校长朱蓂阶被俘;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长李林负重伤。1944年,人民政府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在沂南县三河区西山村梭庄建立革命烈士墓地,将希伯和247位烈士的遗骨一起迁葬到这里,立碑纪念。

三、日军撤退与八路军反击阶段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进入沂蒙山区的日军主力部队开始撤退。撤退后集结于费县的日伪军600多人,侦察到第一一五师转移到鲁南,即兵分九路合击天宝山西南的常庄、郑城、白彦(今平邑县南)一带。刚到鲁南不久的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为了掩护中共山东分局党校400余名学员突围,坚守苏家崮,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拂晓,日军千余人突然向两水河发起袭击,第三团第二营主力当即占领阵地,抗击敌人。接着白彦、崇圣庄、郑城方向也响起密集的枪声。团长王吉文、政委张玉华率领部队发现敌人已占领白彦山口时,决定掩护党校向东北方向突围。9时左右,日军以重兵猛攻掩护部队,先占宁家圈南山、西山,继攻重山,情况相当危急。王团长命令第一连抢占东南高地苏家崮,以钳制敌人。当第一连沿山顶前进时,日军已从南头登上山顶。第一连越过中部废墟,即同日军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周围各山头敌人亦以猛烈火力向第一连射击。鉴于这种情形,第一连决定下山向东北方向突围。日军发现部队突围后,立刻分兵多路东西对进,进行炮火轰炸。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组织干事张凯及许多战士中弹牺牲。第一连先头部队突围至蒋庄附近时,从重山下来的敌人也刚到此地。部队乘敌未稳之际,即从其空隙冲过,后续人员也不顾敌人层层遮拦,边打边撤。当时突出的有30余人,余者因受敌人层层截击,实在无法突围而隐藏在山沟乱石中,夜间又突出近20人。山下战斗结束后,日军集中主力攻击上崮部队。第一连未突出的部队依托山顶中部十几间废墟,继续同日军激战,位于山顶北头的第四连遭到日军压制,未能和第一连合拢。战至下午3时,第一连剩余战士3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第四连在敌人强大火力下,伤亡较大,难以与敌对峙,即冲下山来,又陷入敌人包围之中,大部分壮烈牺牲。

此一战,第三团发扬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毙伤日军400余人,但第三团也损失了两个主力连。战斗结束后,在苏家崮山顶、木头崖及蒋家庄南北岭找到烈士遗体118名,另外生死不明者112名。12月中旬,第一一五师师部转入滨海区活动,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仍留在鲁中沂蒙山区,指挥反封锁战役。12月23日,日军主力分路撤退,我军乘机收复蒋庄、朱满、大桥、马牧池等村镇,到28日,基本上恢复了鲁中沂蒙山区根据地,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

在将近两个月的沂蒙反“扫荡”中,沂蒙中心根据地遭到重大损失,3500多人惨遭杀害,1万多名青壮年和军政人员被抓去,160万斤粮食被抢劫,1/4的房屋被烧毁,许多地方武装、自卫队、游击小组被打散,部分基层党政群组织被摧毁,尤其是牺牲了众多的优秀领导干部。在反“扫荡”作战中,鲁中军民浴血奋战,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坚持了沂蒙中心根据地。


相关文章

  •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一)
  • 1943年秋,敌后战场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发生的变化.侵华日军在1941-1942年,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以"扫荡".& ...查看


  • 新四军"大管家"赖传珠
  • 核心阅读 赖传珠上将是一位军政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从"红一师"政委到新四军优秀的参谋长,他的革命经历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红军时期,他与毛泽东很早结下革命缘:在新四军中,他坚定地支持刘少奇进军苏北的战略:皖南事变期间, ...查看


  • 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
  • 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 一.参考文献 1.<中共栖霞地方史>第一卷 2.<栖霞党史资料第一辑> 3.<栖霞第一个共产党员李子民> 4.栖霞县志.民政志 5.政协文史资料(第4-15辑) 6.栖霞党史大事记(1 ...查看


  • 大夹河村的纪念碑
  • 在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大夹河村村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河道.每年清明节这天,当地的群众.学生.机关干部,附近村庄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献上一簇花圈.这里,既没有烈士碑墓,也没有特殊标志,但在河口区23万人民的心中,却有一座高大.肃穆 ...查看


  • 来安新四军二师纪念馆讲解词(下)
  • 第四部分:新四军第二师坚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正式成立.新四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辖第四.第 ...查看


  • 腐败亡国??廉洁救国--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 腐败亡国  廉洁救国 --<毛泽东选集>抗日战争部分读后感 群山 2010年03月01日17:4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腐败亡国  廉洁救国--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 ...查看


  • 功勋卓著业绩辉煌--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如东军事斗争纪实
  •  功勋卓著 业绩辉煌--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如东军事斗争纪实 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联红抗日".1937年1月,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建立,第二次国共又开 ...查看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动.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在诸多合力中,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查看


  • 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
  •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第4师和中共地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