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接力技术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影响项目施工质量、成本、工期控制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往往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页见性,导致项目施工的无序状态,表现为施工项目(特别是工期紧张的大型项目)常受内外环境影响及施工不均衡而造成“梗颈”现象,工期控制往往很困难,所以会经常出现施工生产先松后紧,“背水一战”的情况,不但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苛,成本失控,甚至带来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给社会安全带长威胁。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类非线性问题,从随机性和不叮预见性中寻找规律、抓住关键问题指导施工,就成为迫切昏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 接力技术      1.接力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要点   1.1接力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观点   所谓“接力技术”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完成某一段工序的工作量时要按接力赛跑的运行要求来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种技术。接力比赛中为了减少加速度期间所占用的时间,传递“接力棒”的最好方式是在每一次的交接过程中,接棒者在接棒前开始助跑加速,加速到一定程度时正好接棒,再保持最好的跑步速度直到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接棒者的手中。只有整个队伍都以正确的传递和最佳速度才能保证整个队伍获得较好成绩。在研究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具有前后环节的工作时,不难发现,需要这种“接力”方式的工作比比皆是,只不过这种“接力”形式更为错综复杂、更为经济化。接力技术是从施工项目管理中提炼、总结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它以具体工序为“基本元素”,重点研究从上道工序中“接过来”,强化本工序的“作业”和服务于下道工序而“交出”优质产品或服务的最佳协调动作;注重沿着工序路线的有关环节,实行个人控制、组织自约和外部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化支持系统的运作一致,尽量消除人为的环节脱节损失和减少不可抗拒的偶发性阻滞。具体来说,接力技术是指在工作中完成某一段工序的工作量要以接力赛跑的运行要求来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种技术。   1.2接力技术的立论要点   接力技术的立论要点在于:   (1)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精神和技术力量与施工组织手段结合起来,形成自觉的接力意识。   (2)坚持本工序要为上下工序服务的原则,突出工序的“交”、“接”和“运行”,充分发挥协作能力,努力实现整体最优。   (3)通过针对失控(衔接脱节、运行中断),研究爆发力(快速处理失控的能力)的“储”(分析隐患,做好各种处理失控的准备)、“放”(高效运行与及时处理失控)的问题。   通过对接力技术的应用来形成一个自组织机制,来自动调整各种来自系统内外的偏差,利用信息反馈实现动态控制来实现系统目标。   2.接力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2.1接力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基本运行模式与方法   2.1.1对原进度计划进行分析   任务:找出进度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关键工序及节点,通过资源分析和预测发现可能“梗颈”之处。   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计划绘制资源需求曲线图,分析要求与供给能否平衡,例如生产高峰专业工种的供需平衡、施工速度与材料运输的平衡、施工机械及周转材料的利用、施工作业面及场地和临时设施可利用能力等诸多施工要素之间供需平衡。争取有问题早发现,及时调整和优化进度和资源计划。   如果工程项目实施前编制进度计划时,情况很复杂,受人力、物力、财力、施工环境等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很大,难以保证网络计划的相对确定性,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特殊的模糊三角数TFN[t1(i,j),t2(i,J),t3(i,j)],表示工序:i―j的持续时间,t1(i,j),t2(i,J),t3(i,j)分别表示工序的最短、最可能、最长时间,其录属函数µt(x)定义如下:1)当x  2.1.2对发现的可能“梗颈”之处给予“储备力”准备,为其在关键时刻发挥“爆发力”创造条件   主要是预先通过对后续工作的分析,拟定一些应急方案,一旦发生失控现象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挽回工期损失。   一般可考虑方案有:   1)改善工序关系缩短工期   该方法的优点是:以利用施工组织计划的改变为主,往往不需要增加许多额外资源。通常可利用以下方法:   a.调整工作次序   b.采取工序搭接   c.采取平行化施工   2)给予资源储备   a.从计划内调整资源   调整同时期其他工作时间安排,改变生产高峰,为关键工序提供资源储备。   从非关键工作中抽出资源保证“梗颈工序”。   b.从计划外提供资源   增加资源投入,进行突击施工。 安排混合作业队作为突发情况的预备队。   技术要点:   对工序和资源进行技术处理的关键是要将各个工作的资源需求量及持续时间与资源可供应量联系起来,同时要建立同一线路上各个工作之间的关系。应考虑以下内容:   1)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资源需求量是个变值,视资源供应情况提高(或降低)资源需求量而缩短(或延长)持续时间,即同一时段内各个工作相互作用;   2)在同一条线路上的紧前紧后工作之间的持续时间应考虑工期压力的作用,整个线路上各个工作的工期压力应协调平衡;   3)各个工作的持续时间与可供应的资源总量相关。   工序调整时,线路上相关工作要同时调整,由于不同工序贡献大小不同,在网络计划调整中,对每个工作输入3个持续时间参数,最小值、最大值、正常值,视工期和资源供需情况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间选取合理值。因此将各个工作看成一个在时间长度上可以随工期和资源供需而变化的弹性杆件;整个网络就是由这些弹性杆件组成的结构,结构的总长度(工期)随可供应资源总量的不同而异。   2.1.3作好工序接力的“交、接、运”工作   为了避免施工网络工序衔接不协调所造成的失控,需要从接力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接、运、交的细部着眼。在施工工序运行的过程中,各工序不单纯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而且还要求为他人(上、下工序)创造优越条件,   对于上道工序“欠帐”要积极调整自已工作量,努力挽回损失,保证整体目标。   2.2接力技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   受项目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接力技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十分重要,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分阶段制定控制性计划,做好动态规划和管理,努力保证控制性工期。   2)对于失控工序动态,调整下一阶段控制计划,减少失控工序产生的连锁反应。    3.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施工项目可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对于施工项目这样一个受外界影响较大的、相对大而开放系统而言,管理中出现失控情况在所难免,因此,动态项目系统管理中需要接力技术这样针对工序运行机制的方法,形成激励机制来协调系统和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要素的关系,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自组织能力,体现出无序中的有序,实现系统的动态稳定,并使资源合理利用,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影响项目施工质量、成本、工期控制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往往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页见性,导致项目施工的无序状态,表现为施工项目(特别是工期紧张的大型项目)常受内外环境影响及施工不均衡而造成“梗颈”现象,工期控制往往很困难,所以会经常出现施工生产先松后紧,“背水一战”的情况,不但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苛,成本失控,甚至带来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给社会安全带长威胁。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类非线性问题,从随机性和不叮预见性中寻找规律、抓住关键问题指导施工,就成为迫切昏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 接力技术      1.接力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要点   1.1接力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观点   所谓“接力技术”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完成某一段工序的工作量时要按接力赛跑的运行要求来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种技术。接力比赛中为了减少加速度期间所占用的时间,传递“接力棒”的最好方式是在每一次的交接过程中,接棒者在接棒前开始助跑加速,加速到一定程度时正好接棒,再保持最好的跑步速度直到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接棒者的手中。只有整个队伍都以正确的传递和最佳速度才能保证整个队伍获得较好成绩。在研究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具有前后环节的工作时,不难发现,需要这种“接力”方式的工作比比皆是,只不过这种“接力”形式更为错综复杂、更为经济化。接力技术是从施工项目管理中提炼、总结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它以具体工序为“基本元素”,重点研究从上道工序中“接过来”,强化本工序的“作业”和服务于下道工序而“交出”优质产品或服务的最佳协调动作;注重沿着工序路线的有关环节,实行个人控制、组织自约和外部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化支持系统的运作一致,尽量消除人为的环节脱节损失和减少不可抗拒的偶发性阻滞。具体来说,接力技术是指在工作中完成某一段工序的工作量要以接力赛跑的运行要求来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种技术。   1.2接力技术的立论要点   接力技术的立论要点在于:   (1)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精神和技术力量与施工组织手段结合起来,形成自觉的接力意识。   (2)坚持本工序要为上下工序服务的原则,突出工序的“交”、“接”和“运行”,充分发挥协作能力,努力实现整体最优。   (3)通过针对失控(衔接脱节、运行中断),研究爆发力(快速处理失控的能力)的“储”(分析隐患,做好各种处理失控的准备)、“放”(高效运行与及时处理失控)的问题。   通过对接力技术的应用来形成一个自组织机制,来自动调整各种来自系统内外的偏差,利用信息反馈实现动态控制来实现系统目标。   2.接力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2.1接力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基本运行模式与方法   2.1.1对原进度计划进行分析   任务:找出进度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关键工序及节点,通过资源分析和预测发现可能“梗颈”之处。   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计划绘制资源需求曲线图,分析要求与供给能否平衡,例如生产高峰专业工种的供需平衡、施工速度与材料运输的平衡、施工机械及周转材料的利用、施工作业面及场地和临时设施可利用能力等诸多施工要素之间供需平衡。争取有问题早发现,及时调整和优化进度和资源计划。   如果工程项目实施前编制进度计划时,情况很复杂,受人力、物力、财力、施工环境等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很大,难以保证网络计划的相对确定性,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特殊的模糊三角数TFN[t1(i,j),t2(i,J),t3(i,j)],表示工序:i―j的持续时间,t1(i,j),t2(i,J),t3(i,j)分别表示工序的最短、最可能、最长时间,其录属函数µt(x)定义如下:1)当x  2.1.2对发现的可能“梗颈”之处给予“储备力”准备,为其在关键时刻发挥“爆发力”创造条件   主要是预先通过对后续工作的分析,拟定一些应急方案,一旦发生失控现象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挽回工期损失。   一般可考虑方案有:   1)改善工序关系缩短工期   该方法的优点是:以利用施工组织计划的改变为主,往往不需要增加许多额外资源。通常可利用以下方法:   a.调整工作次序   b.采取工序搭接   c.采取平行化施工   2)给予资源储备   a.从计划内调整资源   调整同时期其他工作时间安排,改变生产高峰,为关键工序提供资源储备。   从非关键工作中抽出资源保证“梗颈工序”。   b.从计划外提供资源   增加资源投入,进行突击施工。 安排混合作业队作为突发情况的预备队。   技术要点:   对工序和资源进行技术处理的关键是要将各个工作的资源需求量及持续时间与资源可供应量联系起来,同时要建立同一线路上各个工作之间的关系。应考虑以下内容:   1)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资源需求量是个变值,视资源供应情况提高(或降低)资源需求量而缩短(或延长)持续时间,即同一时段内各个工作相互作用;   2)在同一条线路上的紧前紧后工作之间的持续时间应考虑工期压力的作用,整个线路上各个工作的工期压力应协调平衡;   3)各个工作的持续时间与可供应的资源总量相关。   工序调整时,线路上相关工作要同时调整,由于不同工序贡献大小不同,在网络计划调整中,对每个工作输入3个持续时间参数,最小值、最大值、正常值,视工期和资源供需情况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间选取合理值。因此将各个工作看成一个在时间长度上可以随工期和资源供需而变化的弹性杆件;整个网络就是由这些弹性杆件组成的结构,结构的总长度(工期)随可供应资源总量的不同而异。   2.1.3作好工序接力的“交、接、运”工作   为了避免施工网络工序衔接不协调所造成的失控,需要从接力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接、运、交的细部着眼。在施工工序运行的过程中,各工序不单纯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而且还要求为他人(上、下工序)创造优越条件,   对于上道工序“欠帐”要积极调整自已工作量,努力挽回损失,保证整体目标。   2.2接力技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   受项目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接力技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十分重要,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分阶段制定控制性计划,做好动态规划和管理,努力保证控制性工期。   2)对于失控工序动态,调整下一阶段控制计划,减少失控工序产生的连锁反应。    3.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施工项目可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对于施工项目这样一个受外界影响较大的、相对大而开放系统而言,管理中出现失控情况在所难免,因此,动态项目系统管理中需要接力技术这样针对工序运行机制的方法,形成激励机制来协调系统和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要素的关系,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自组织能力,体现出无序中的有序,实现系统的动态稳定,并使资源合理利用,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 吹填砂试验段施工方案
  • 武汉至监利高速公路 洪湖至监利段第二合同段 吹砂填筑试验段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 武汉至监利高速公路洪湖至监利段第二合同段 吹砂填筑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查看


  •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 DB 29-69-2008 J 10369-2008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n Tianji ...查看


  • PKPM-PC装配式结构设计软件_简介
  • PKPM-PC装配式住宅设计软件简介 2016.5.28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住宅在全国范围内正在逐步广泛应用,相应的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国标图集.各地的地方标准图集也都纷纷编制与出版 ...查看


  • 1-06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通用基础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电信工程制图余图形符号YD/T5015-95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94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YD2003 ...查看


  •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_张萍
  • 2014年第8期(总第298期)Number8in2014(TotalNo.298) 混 凝 Concrete 土 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 doi:10.3969/j.issn.1002-3550.2014.08.0 ...查看


  • 钢结构设计软件[STS]
  • 钢结构设计软件 <STS> 日期:2011-4-29点击: STS软件可以完成钢结构的模型输入,截面优化,结构分析和构件验算,节点设计与施工图绘制.适用于门式刚架,多.高层框架,桁架,支架,框排架,空间杆系钢结构(如塔架.网架. ...查看


  • 地铁盾构瓦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
  • 市政·交通·水利工程设计 Municipal ·Traffic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Design [文章编号]1007-9467(2010)07-0111-03 地铁盾构瓦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 (中铁一 ...查看


  • 疏浚与吹填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 疏浚与吹填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 . 基本规定 1.1 在通航航道内从事疏浚.吹填作业,应在开工前与航政管理(海事)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申请并发布航道施工公告. 1.2 施工船舶应取得合法的船舶证书和适航证书,并获得安全签证. 1.3 所有船员 ...查看


  • 水力冲挖土方
  • 水力冲挖土方施工方案 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工程主要有围堤修筑.填塘压浸区泄.排水.输浆管敷设和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四个关键环节. 1.围堰修筑 围堰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修筑,参照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增加强度,减少围堤决口情况.围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