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

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

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 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

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 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幼儿的愉悦价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

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

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 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

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 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幼儿的愉悦价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相关文章

  •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懂孩子才能教孩子 哈尔滨市建新幼儿园 路文琦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儿童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本书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书里不仅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宏观与微观领 ...查看


  • 朵拉读后感
  • 今天,刘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美国动画片叫作<爱探险的朵拉>.朵拉是一个可爱活泼.聪明勇敢的小女孩.她总是背着那个百宝囊背包和她的好伙伴布茨出现你的面前,脸上带着活泼的笑容,带领孩子走进启蒙乐园,一起经历和探索血多有趣的事情. 这部 ...查看


  • 学前教育心得
  • 教师的学前教育心得 作为学前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 ...查看


  • 2015年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
  • 2015幼儿园教师培训总结 第1篇:幼儿园教师培训总结 本学期的新教师培训进入了尾声.这一学期我们开展了讲故事比赛.舞蹈表演,并且还进行了新教师的观摩活动和实录反思的分析.通过新教师的培训,我从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获.我就拿本学期末的一堂实录 ...查看


  • [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 <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齐河县焦庙镇 王玉婷 我反复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关注过程就是关注经验,所为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一种经验意识,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不一样,我们更在意的 ...查看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则落伍'于是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我阅读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 ...查看


  • 夏山学校读后感
  • 所想.所思.所做--<夏山学校>读后感 本文由沙龙实验班甜辰妈妈写于<夏山学校>读书会之后,字里行间深刻的阅读感悟以及与日常实践和正面管教的密切结合,让人很受启发,非常享受这种阅读.分享.感受的过程. 初读A.S.尼 ...查看


  •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防溺水观后感
  •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防溺水观后感 17学前4班 荣蓉 当我看完<新闻大求真>时,仿佛有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可有时它却用它那老虎般的大口吞没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说到这,我又想起了老师的叮咛,父母的嘱咐,不禁发此 ...查看


  • [小人国]观后感
  • <小人国>观后感 对于<小人国>这部教育纪录片,还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这方面内容的时候就观看过,就觉得幼儿园小朋友怎么这么幸福,不受老师约束和管制,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尽情玩乐.这次观看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与感动. &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