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草拟)

为保证风险控制、担保业务的规范化、程序化运作,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遵循担保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合理规避各类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一、风险控制及分类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由于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其面临风险的作用机制及表现形式比金融机构还要复杂。公司所面对的风险除一般金融机构具有的风险,还面临自身所特有的风险。如政策风险、担保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

1、信用风险:公司面临的最主要也是取直接的风险,为代偿风险,是由于债务人无力或者不愿偿还债务时,由担保人代其偿还而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

2、抵押物和质押物风险:是由于抵押物和质押物设置不合理,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通过法律执行抵押物和质押物时,给予担保人造成损失的风险。比较这两种反担保形式,由于质押物价值相对稳定,且易于变现,其风险相对较小。

3、流动性风险:公司在发生代偿时,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代偿需要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但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进行代偿。

4、第三方信用风险:是公司安全保证措施中反担保的一种形式,债务人无法履约,公司发生代偿后,要求信用反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时,反担保人无法履行的风险。因此,在选择信用反担保人时,要着重对其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予以考察。

5、管理风险:是由于公司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或者是对项目未能充分论证、盲目决策等原因给担保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

6、道德风险:由于公司人员或银行人员及受保企业人员串通或不作为,而造成的风险,公司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制定相关规定规避此类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无论是政策性的担保,还是商业性的担保,实施风险管理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由于担保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担保业务提供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加之风险与收入不相匹配,合理控制风险,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担保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理的实施,主要侧重两个方面:1、是风险的内部控制,即建立起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通过营运资金的合理分布和完善内部的各项制度,分散和转移风险,从而达到在保持合理赢利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使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2、是建立担保授信风险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项目审查和对在保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等方式,达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控制的目的。

公司建立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是为了保证其内部按规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人员及其业务的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制约,以减少和控制潜力在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制度就其控制范围来说,可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即经营业务控制,一般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加强内部的监督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原则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分级分口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主要内容为:

1、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1)一项具体职权和具体责任不能同时属于几个部门和几个人员,避免重复劳动和相互推诿;

(2)具体业务工作要贯彻两人或双人以上分工配合,避免判断的片面性和营私舞弊;

(3)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管,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

2、各项业务的控制程序

控制的程序包括制定各种标准和依据这些标准去衡量工作成果,纠正那些偏离标准的现象。办理任何业务都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和手续,这些程序和手续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安全。公司能否正常运作,最重要的是按流程按规定办事,千万要避免企业中存在的“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专行”。

(1)建立合理、实用的工作流程;

(2)日常工作严格按工作流程,各环节分工合作,共同做出决策;

(3)在程序办理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大的变通,否则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内部控制制度

1、政策控制:公司在各项业务活动中都必须自觉的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各项规定。

2、计划控制:计划是实行控制的依据,控制是根据计划而采取的措施。在经营活动中,公司各部门应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各项计划,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3、保费率的控制:担保业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担保费收入,担保费率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在担保项目可行的前提下,担保收费要达到充分反映担保业务风险程度的水平。根据不同的项目,保费收取应有所不同。

4、比例控制:为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担保机构对资金的运用要进行必要比例控制。这些比例主要有各种准备金比率、资本充足比率、资本结构比率和单个项目担保限额等。

(三)内部控制的方法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担保业务有章可循

(1)制定项目受理规章,保证申请人的资格。

(2)严格项目评审制度。制定项目评审办法,对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评审的组织、项目评审的程序和办法、项目评审报告的编写和总结进行规定,消除项目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3)实行项目评审、项目担保、保后检查的分离。实行担保业务审、保、查的分离,目的是避免项目经办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4)对担保决策的作出进行适当授权。公司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担保规模等情况,规定一般担保人员、担保部门负责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保项目的审批权限,防止越权审批项目的情况发生。

(5)尽量能够根据项目的风险情况确定保费率。担保费率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项目风险情况、经营成本、预期收益率。在项目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保费率。

(6)限定单个担保项目的最高金额和期限。限定担保项目的金额和期限,可以把担保业务的风险限定在较容易控制的范围内。

(7)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相关负债制约资产总量及其资产结构,从而保持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一种管理。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便于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担保额度的控制。

2、提足各种准备金

为保证担保业务的正常进行,应建立各种准备金并在实际工作中足额提取。

(1)担保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为了保证代偿行为对资金的需求而设置的,根据每年代偿资金的需要情况,从经营利润中提取。

(2)担保赔偿准备金: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以代偿额对债务人享有求偿权。求偿权的实现有多种形式,但并不能保证求偿权的完全实现。为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需要在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弥补求偿权的损失。

(3)收支差额变动准备金:按年度实现利润的 %提取收支差额准备金,用于弥补可能出现的亏

损,实行以丰补欠。

(4)建立代位补偿基金:为防止担保项目代偿集中出现而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还应设立代位补偿基金,每年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3、确保足够的流动资金

为保证代偿对流动资金的需要,不应进行高风险、难变现的投资,确保代偿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4、控制贷款担保业务规模

要将其在保额控制在其资本额的一定倍数以内。

三、开展担保工作的风险控制

(一)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严谨的工作作风降低风险

1、严格选择担保对象

担保对象选别指标体系的确立应是跟随担保业务实践不断修正的结果,所确定的选别指标为:从事高样板 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剔除流动资产中呆(烂)账、待摊费用、无法确认的无形及递延资产后的有效净资产不低于 万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比不高于 %,运作结果表明该指标的确定比较恰当。

2、规范工作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的设置来控制担保风险,主要是指在担保作业过程中,制定并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对项目受理、处理、评审、决策、后期管理等环节适当分隔,减少错误判断和决策所引致的风险。

3、保持适度的担保数额

数量控制是对担保总余额的控制和对于单一担保对象的担保余额的控制。担保总余额的设定主要考虑银行可接受的担保放大倍数。在担保机构和银行风险等同条件下,银行可接受的最大放大倍数应为其坏账比率的倒数。为稳健操作,应谨慎控制担保放大倍数,如以银行平均呆坏账比率 %估算,放大倍数不宜超过 倍。

对单一担保对象的担保余额的控制,目的是防止将担保风险集中在单一的担保对象上。

对担保余额的控制不超过我公司净资产的 倍,对单一企业的担保余额不超过我公司净资产的 % 。

4、谨慎选择安全保证措施

实际上,可供选择周全可靠的保证措施总是稀缺的,否则企业可直接获得银行的贷款。经验表明,担保机构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判断应是第一位的,不可能领带周全的保证措施来替代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担保风险。

担保一旦进行,担保风险更主要取决于担保机构难以控制的企业偿债意欲和偿债能力。因些,选择保证措施的原则应在于,强化企业的偿债意欲或当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后,可追计代偿损失。

申请担保的企业一般都难以提供可靠的反担保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对于大量的民营企业而言,采用股东个人连带责任反担保的方式,对强化担保企业的还款意欲起着很大作用。虽然股东的现有个人资产通常都不足于清偿债务,但担保法并未将清偿能力列作保证人资格的要件,由企业股东的担保能对其造成较大压力,迫使企业谨慎经营,按期偿债,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担保企业逃避债务的风险。

抵押和质押:主要目的在于担保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采用抵押或质押物来弥补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现时,银行基本上都不接受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抵押,因而为担保机构留下了一定的选择空间。至于质押方式,由于涉及权属的管理难度,物权质押容易影响被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权利质押:在操作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等因素,业务操作也在摸索中。

个人连带责任反担保方式的操作困难主要有:个人承诺连带责任反担保时,现有个人财产能否如实申报、对未申报财产如何追索;个人破产制度未实施,影响了个人反担保的落实,削弱了的反担保人的压力等。

对于抵押和质押方式,关键在以登记方式对抗第三人,但目前在登记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如:担保

法、物权法规定周全,房产的抵押登记无法办理;普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登记业务,规范股权证明书实施与管理缺乏细则,对股权质押的质权先例也无明确规定;缺乏具公信力的权威中介机构对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认定,难以质押等。

(二)争取平等的法律地位,分担风险

首先,担保业务的实现涉及公司(担保人)、担保企业(债务人)和银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担保法、物权法以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均衡的原则对此进行了法律调整,但在实际中,由于银行往往以格式担保合同等方式降低义务,强化权利,加重了担保风险。

其次,担保的设立强化了交易信用,增加了债权人求偿的可能与机会。特别是,由具有足够担保资金,又谨慎运作的担保机构提供借款保证,基本上排除了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风险,专业性担保既扩大了银行贷款业务量,又降低了贷款业务风险。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属商业性动作,从中获取了利润,担保机构在此业务中承担了全部的风险,按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般商业原则,应分享部分利润以弥补风险。

1、权利与义务的权衡

担保公司带有政府扶持特征,决定了担保费率要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而其担保收费并不足以弥补担保风险。担保业务所连接的银行和担保企业均为商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天性。由于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与组织与规模,掌握了稀缺的资金资源,基于趋利避害的动机,往往以格式担保合同等方式降低义务,扩大获利空间。具体表现为:

“无须经保证人同意,贷款人、借款人可就追加贷款金额、给予宽限期及债务纠纷和解等达成补充协议。”此条款可能使担保人对担保金额、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失去控制。

“保证人无条件地放弃要求受益人通知保证人被保证人违约的权利。”借款人违约有很多原因,在借款合同周密的设计下,借款人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违约,担保人就得为违约结果承担担保责任。如再不需“通知”,则担保人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的发生和扩大。

“未经追索程序,贷款人有权对保证人实施直接扣款。”同意贷款人直接扣款等于要求担保人放弃应有的抗辩权和抗辩的时机。

“如保证人与任何其他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担保协议项下发生违约,也视同本担保协议项下的违约”、“要求声明保证人不存在任何法律拆讼事项,并预期不会出现法律应拆事端”、很难“预期”,很容易构成“违约”、“保证人为第三方进行担保以及决定如投资、分立、合并、转让、出租、章程变更等重大事项须以贷款人书面同意”。这些条款直接影响或限制担保人正当权益,给专业担保业务的开展造成重大障碍。

“担保人保证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的资料是真实和有效的,否则承担法律责任。”该条款要求明显过于苛刻。

格式担保合同的不合理条款限制公司的权利,放大赔付责任,增加了担保风险,应力求修改。由于格式担保合同均由各银行的总行统一制订,其基层分行无权变动,依靠个别公司的协商难以完成修改。

2、利益分享

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既增加了银行贷款业务量,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而且通过担保机构的扶持,促进了企业发展,从整体上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经济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分享部分贷款利润的要求应属合理。

关键是如何实现利益分享。设想涉及国家金融政策制定,推动国家明确对担保机构的行业管理,实施对担保机构的资格认定和业务管理,建立担保机构的良好赔付信用和偿付来源。

(三)利用财政补贴,靠稳健经营补偿风险

为了维持公司长期运作,必须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涉及担保资金的筹集和补充、担保资金的运作、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方面。

(四)专项保证金

要求受保企业缴纳借款额 %存入指定帐户,以防范一定风险。

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草拟)

为保证风险控制、担保业务的规范化、程序化运作,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遵循担保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合理规避各类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一、风险控制及分类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由于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其面临风险的作用机制及表现形式比金融机构还要复杂。公司所面对的风险除一般金融机构具有的风险,还面临自身所特有的风险。如政策风险、担保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

1、信用风险:公司面临的最主要也是取直接的风险,为代偿风险,是由于债务人无力或者不愿偿还债务时,由担保人代其偿还而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

2、抵押物和质押物风险:是由于抵押物和质押物设置不合理,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通过法律执行抵押物和质押物时,给予担保人造成损失的风险。比较这两种反担保形式,由于质押物价值相对稳定,且易于变现,其风险相对较小。

3、流动性风险:公司在发生代偿时,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代偿需要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但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进行代偿。

4、第三方信用风险:是公司安全保证措施中反担保的一种形式,债务人无法履约,公司发生代偿后,要求信用反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时,反担保人无法履行的风险。因此,在选择信用反担保人时,要着重对其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予以考察。

5、管理风险:是由于公司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或者是对项目未能充分论证、盲目决策等原因给担保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

6、道德风险:由于公司人员或银行人员及受保企业人员串通或不作为,而造成的风险,公司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制定相关规定规避此类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无论是政策性的担保,还是商业性的担保,实施风险管理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由于担保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担保业务提供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加之风险与收入不相匹配,合理控制风险,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担保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理的实施,主要侧重两个方面:1、是风险的内部控制,即建立起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通过营运资金的合理分布和完善内部的各项制度,分散和转移风险,从而达到在保持合理赢利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使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2、是建立担保授信风险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项目审查和对在保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等方式,达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控制的目的。

公司建立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是为了保证其内部按规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人员及其业务的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制约,以减少和控制潜力在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制度就其控制范围来说,可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即经营业务控制,一般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加强内部的监督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原则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分级分口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主要内容为:

1、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1)一项具体职权和具体责任不能同时属于几个部门和几个人员,避免重复劳动和相互推诿;

(2)具体业务工作要贯彻两人或双人以上分工配合,避免判断的片面性和营私舞弊;

(3)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管,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

2、各项业务的控制程序

控制的程序包括制定各种标准和依据这些标准去衡量工作成果,纠正那些偏离标准的现象。办理任何业务都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和手续,这些程序和手续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安全。公司能否正常运作,最重要的是按流程按规定办事,千万要避免企业中存在的“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专行”。

(1)建立合理、实用的工作流程;

(2)日常工作严格按工作流程,各环节分工合作,共同做出决策;

(3)在程序办理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大的变通,否则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内部控制制度

1、政策控制:公司在各项业务活动中都必须自觉的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各项规定。

2、计划控制:计划是实行控制的依据,控制是根据计划而采取的措施。在经营活动中,公司各部门应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各项计划,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3、保费率的控制:担保业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担保费收入,担保费率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在担保项目可行的前提下,担保收费要达到充分反映担保业务风险程度的水平。根据不同的项目,保费收取应有所不同。

4、比例控制:为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担保机构对资金的运用要进行必要比例控制。这些比例主要有各种准备金比率、资本充足比率、资本结构比率和单个项目担保限额等。

(三)内部控制的方法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担保业务有章可循

(1)制定项目受理规章,保证申请人的资格。

(2)严格项目评审制度。制定项目评审办法,对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评审的组织、项目评审的程序和办法、项目评审报告的编写和总结进行规定,消除项目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3)实行项目评审、项目担保、保后检查的分离。实行担保业务审、保、查的分离,目的是避免项目经办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4)对担保决策的作出进行适当授权。公司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担保规模等情况,规定一般担保人员、担保部门负责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保项目的审批权限,防止越权审批项目的情况发生。

(5)尽量能够根据项目的风险情况确定保费率。担保费率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项目风险情况、经营成本、预期收益率。在项目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保费率。

(6)限定单个担保项目的最高金额和期限。限定担保项目的金额和期限,可以把担保业务的风险限定在较容易控制的范围内。

(7)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相关负债制约资产总量及其资产结构,从而保持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一种管理。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便于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担保额度的控制。

2、提足各种准备金

为保证担保业务的正常进行,应建立各种准备金并在实际工作中足额提取。

(1)担保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为了保证代偿行为对资金的需求而设置的,根据每年代偿资金的需要情况,从经营利润中提取。

(2)担保赔偿准备金: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以代偿额对债务人享有求偿权。求偿权的实现有多种形式,但并不能保证求偿权的完全实现。为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需要在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弥补求偿权的损失。

(3)收支差额变动准备金:按年度实现利润的 %提取收支差额准备金,用于弥补可能出现的亏

损,实行以丰补欠。

(4)建立代位补偿基金:为防止担保项目代偿集中出现而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还应设立代位补偿基金,每年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3、确保足够的流动资金

为保证代偿对流动资金的需要,不应进行高风险、难变现的投资,确保代偿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4、控制贷款担保业务规模

要将其在保额控制在其资本额的一定倍数以内。

三、开展担保工作的风险控制

(一)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严谨的工作作风降低风险

1、严格选择担保对象

担保对象选别指标体系的确立应是跟随担保业务实践不断修正的结果,所确定的选别指标为:从事高样板 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剔除流动资产中呆(烂)账、待摊费用、无法确认的无形及递延资产后的有效净资产不低于 万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比不高于 %,运作结果表明该指标的确定比较恰当。

2、规范工作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的设置来控制担保风险,主要是指在担保作业过程中,制定并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对项目受理、处理、评审、决策、后期管理等环节适当分隔,减少错误判断和决策所引致的风险。

3、保持适度的担保数额

数量控制是对担保总余额的控制和对于单一担保对象的担保余额的控制。担保总余额的设定主要考虑银行可接受的担保放大倍数。在担保机构和银行风险等同条件下,银行可接受的最大放大倍数应为其坏账比率的倒数。为稳健操作,应谨慎控制担保放大倍数,如以银行平均呆坏账比率 %估算,放大倍数不宜超过 倍。

对单一担保对象的担保余额的控制,目的是防止将担保风险集中在单一的担保对象上。

对担保余额的控制不超过我公司净资产的 倍,对单一企业的担保余额不超过我公司净资产的 % 。

4、谨慎选择安全保证措施

实际上,可供选择周全可靠的保证措施总是稀缺的,否则企业可直接获得银行的贷款。经验表明,担保机构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判断应是第一位的,不可能领带周全的保证措施来替代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担保风险。

担保一旦进行,担保风险更主要取决于担保机构难以控制的企业偿债意欲和偿债能力。因些,选择保证措施的原则应在于,强化企业的偿债意欲或当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后,可追计代偿损失。

申请担保的企业一般都难以提供可靠的反担保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对于大量的民营企业而言,采用股东个人连带责任反担保的方式,对强化担保企业的还款意欲起着很大作用。虽然股东的现有个人资产通常都不足于清偿债务,但担保法并未将清偿能力列作保证人资格的要件,由企业股东的担保能对其造成较大压力,迫使企业谨慎经营,按期偿债,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担保企业逃避债务的风险。

抵押和质押:主要目的在于担保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采用抵押或质押物来弥补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现时,银行基本上都不接受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抵押,因而为担保机构留下了一定的选择空间。至于质押方式,由于涉及权属的管理难度,物权质押容易影响被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权利质押:在操作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等因素,业务操作也在摸索中。

个人连带责任反担保方式的操作困难主要有:个人承诺连带责任反担保时,现有个人财产能否如实申报、对未申报财产如何追索;个人破产制度未实施,影响了个人反担保的落实,削弱了的反担保人的压力等。

对于抵押和质押方式,关键在以登记方式对抗第三人,但目前在登记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如:担保

法、物权法规定周全,房产的抵押登记无法办理;普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登记业务,规范股权证明书实施与管理缺乏细则,对股权质押的质权先例也无明确规定;缺乏具公信力的权威中介机构对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认定,难以质押等。

(二)争取平等的法律地位,分担风险

首先,担保业务的实现涉及公司(担保人)、担保企业(债务人)和银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担保法、物权法以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均衡的原则对此进行了法律调整,但在实际中,由于银行往往以格式担保合同等方式降低义务,强化权利,加重了担保风险。

其次,担保的设立强化了交易信用,增加了债权人求偿的可能与机会。特别是,由具有足够担保资金,又谨慎运作的担保机构提供借款保证,基本上排除了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风险,专业性担保既扩大了银行贷款业务量,又降低了贷款业务风险。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属商业性动作,从中获取了利润,担保机构在此业务中承担了全部的风险,按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般商业原则,应分享部分利润以弥补风险。

1、权利与义务的权衡

担保公司带有政府扶持特征,决定了担保费率要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而其担保收费并不足以弥补担保风险。担保业务所连接的银行和担保企业均为商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天性。由于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与组织与规模,掌握了稀缺的资金资源,基于趋利避害的动机,往往以格式担保合同等方式降低义务,扩大获利空间。具体表现为:

“无须经保证人同意,贷款人、借款人可就追加贷款金额、给予宽限期及债务纠纷和解等达成补充协议。”此条款可能使担保人对担保金额、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失去控制。

“保证人无条件地放弃要求受益人通知保证人被保证人违约的权利。”借款人违约有很多原因,在借款合同周密的设计下,借款人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违约,担保人就得为违约结果承担担保责任。如再不需“通知”,则担保人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的发生和扩大。

“未经追索程序,贷款人有权对保证人实施直接扣款。”同意贷款人直接扣款等于要求担保人放弃应有的抗辩权和抗辩的时机。

“如保证人与任何其他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担保协议项下发生违约,也视同本担保协议项下的违约”、“要求声明保证人不存在任何法律拆讼事项,并预期不会出现法律应拆事端”、很难“预期”,很容易构成“违约”、“保证人为第三方进行担保以及决定如投资、分立、合并、转让、出租、章程变更等重大事项须以贷款人书面同意”。这些条款直接影响或限制担保人正当权益,给专业担保业务的开展造成重大障碍。

“担保人保证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的资料是真实和有效的,否则承担法律责任。”该条款要求明显过于苛刻。

格式担保合同的不合理条款限制公司的权利,放大赔付责任,增加了担保风险,应力求修改。由于格式担保合同均由各银行的总行统一制订,其基层分行无权变动,依靠个别公司的协商难以完成修改。

2、利益分享

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既增加了银行贷款业务量,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而且通过担保机构的扶持,促进了企业发展,从整体上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经济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分享部分贷款利润的要求应属合理。

关键是如何实现利益分享。设想涉及国家金融政策制定,推动国家明确对担保机构的行业管理,实施对担保机构的资格认定和业务管理,建立担保机构的良好赔付信用和偿付来源。

(三)利用财政补贴,靠稳健经营补偿风险

为了维持公司长期运作,必须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涉及担保资金的筹集和补充、担保资金的运作、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方面。

(四)专项保证金

要求受保企业缴纳借款额 %存入指定帐户,以防范一定风险。


相关文章

  • 风险管理制度
  • 六盘水盛源祥融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担保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担保风险,提高贷款担保质量,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建立以贷款担保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 ...查看


  •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银监发[2010]101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已经2010年7月23日 ...查看


  • 关于完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 THEORY RESEARCH理论研究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担保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其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基于对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分析了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特征.面临的 ...查看


  • 0.1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标准修订(送审稿)
  • 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 评级体系修订(送审稿) (2013修订版) 本次修订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试点工作的相关规定,修订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体系. 一.主干指标结构 根据人行相关规定,现将主干指标结构调整如下表 ...查看


  • 担保公司经营发展战略
  • 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经营发展战略 二〇一一年六月八日 目 录 第一章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及具体措施 第二章 公司组织形式 第三章 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综合结论 第一章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及具体措施 第一节 公司内部管理制 ...查看


  • 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析
  • 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融资性担保是无抵押资产的广大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有效途径.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将从行业竞争.经营管理.银保合作.专业人才.地方监管等方面分析该行业潜在的风 ...查看


  • xx县融资担保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xx县xx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目 录 拟成立公司基本情况 ........................ 投资人简介 .................... ...查看


  • 浅析风险控制在担保公司的作用
  • 浅析风险控制在担保公司的作用 1995年中国颁布了<担保法>,但是该法是规范担保行为而不是规范担保机构的.根据近几年来的担保公司运作实践,迫切需要规范担保流程,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探索风险控制技术创新,以推动中国担保 ...查看


  • 2012年广东省省直会计继续教育考题
  • 2012年广东省省直会计继续教育考题 第一讲第10号---研究与开发 1."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的内容一共包括(A)(2分) A.三章十三条 B.四章十二条 C.五章十三条 D.六章十四条 2."企业内部控制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