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国庆(散文)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父亲与国庆

  赵东海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

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父亲与国庆

  赵东海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父亲与国庆

  赵东海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

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父亲与国庆

  赵东海

  我不爱收藏,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收藏,不过生活中有一张旧报纸始终伴随着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它成为了我一生之中惟一的藏品,也是我的最爱。

  这是一张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的兰州铁道报。在它的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刊登有对父亲的一次专访。专访题为《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苦难的童年、吃人的魔窟、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永远革命不忘本、续好红色家谱。文章完整地记录了我的父亲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童年,到走向解放之路的青年,最后投身于祖国西北铁路建设壮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每次重温这张报纸,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滚动着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地主皮鞭下的放牛娃;父亲的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矿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解放战争中的支前模范,是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父亲的壮年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到西北的拓荒者,是建设西北,美化西北的功臣。父亲在我心目中不仅是长辈、老师,还是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那一组镜头就像一幅幅版画。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时常激励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父亲离开我们11年了,回忆起他来,发现他和我们共和国国庆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1953年的国庆节,还沉浸在天兰铁路通车周年庆典之中的兰州,又举行了向兰新铁路进军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我家跟随父亲从济南搬迁到了西北。父亲比我们先期一年到达西北。1953年的国庆应该是三喜临门的日子。

  我们落户在兰州的铁路新村,那时的铁路新村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从东到西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里有两家商店、一所医院、一个食堂、一所小学,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1958年的国庆节,小弟出生了。他是我们家兄弟姊妹五人之中惟一出生在兰州的人。那么大的事儿,可是当时父亲却不在家,是我和姐姐帮着妈妈忙活了一个多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总是很忙,虽然他与我们共同生活,其实徒有虚名,一出差就是几月不能回家。

  1960年的国庆节,父亲背回一袋干菜叶。那年正逢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父亲在陇西铁路配电厂工作,国庆假日回家时他把积攒下的干菜叶都背了回来。临走时他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就像这干菜叶儿的窝头也是吃不上的!眼下的困难咬咬牙一定会挺过去的!”

  1963年的国庆节,父亲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当时我在兰州铁一中读书,班主任听说了父亲的身世,为配合学校爱国教育活动,国庆节请父亲到学校作报告,父亲答应了。报告会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很受感动。即使现在的同学们聚会中。还有人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听报告的情景。

  1969年的国庆节,我结婚了。家里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七口人,再也容纳不下我们了。父亲趁国庆假日请来了同事们帮忙,在我家的房前接出去了一间约有4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就是我的新房。新房内的家具只有两件,一付床板和一张只有三条半腿的桌子。记得父亲对我说:“等你们对社会有了贡献,国家会给你们盖楼房的,到那时一切都会有的!”当时认为父亲是在安慰我们,没有奢望过能住楼房。可是如今我们住过的楼房已经换过四次了。家里的家具是清一色儿的红木家具。种类样样俱全。其实在我们兄弟姊妹中我还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裕的程度,老一辈人是不可想象的。

  1974年的国庆节,我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全家人为我高兴,为我送行,只有父亲沉默不语。在车站当我登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父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我,并嘱咐说:“有困难了,就多看几遍!”上车后我顾不得先找座位迅速地把它打开,发现中间夹着的是那张我所熟悉的报纸。那是父亲心中的宝啊!此刻交给了我,我懂得中间的分量。心在颤动,我迅速地把头伸出车窗外,大喊:“放心吧!”可是火车已经开出了站台。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的时间,在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过。因为父亲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998年的国庆节,父亲病危了。我们兄妹五人携子女前来医院看望。父亲用极度虚弱的声音嘱咐我们说:“安心在西北工作,好好生活!”告诫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子:“当名火车司机应该感到光荣。不要跳槽!”当我们问及后事如何安排的时候,他说:“不回山东了!兰州也是故乡,就把我的骨灰洒在黄河里吧!在这里可以常听到火车的声音,离你们又近,这样心里不会有什么牵挂!”五天之后,父亲与世长辞了。

  落叶归根是父亲生前惟一的夙愿,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想,父亲最后的选择是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必定是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2009年的国庆长假,将迎来祖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父亲离开我们11周年的纪念日。我筹划着,届时在黄河边的茶社包下几个席位。举办一次“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家庭团聚会。旨在通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命运的巨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完成先辈未完的遗志是我们的责任。我把策划传达了家族成员中的每一家庭,立刻得到了支持和响应。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我想那张旧报纸该是亮相的时候了,另外我计划着给父亲写一篇祭文,祭文共分五个部分:家庭生活水平的变迁、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家庭成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提高、西北铁路建设的新发展、茁壮成长着的下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各分担其中的一个部分,届时我们将面对黄河,面对父亲的遗像咏颂。我在想像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相关文章

  • 中秋思乡散文两篇
  • 中秋思乡散文两篇 中秋思乡散文两篇 参阅! (篇一) 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一年. --朱淑真<中秋月> 飞星传恨的七夕刚刚走远,不应有恨的中秋又来了.恨无边,情无限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还萦绕在耳边,舞长空,舒广袖的嫦娥奔月的爱 ...查看


  • 岁月静好,往事如歌[散文欣赏]
  • 当岁月的年轮划出一道弧线,那些青春的记忆却仿佛就在昨天. 一直想再去那里,可却不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国庆期间,因为那时玩伴的父亲突然离世,让我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也再次看到那个见证初吻的小楼依旧,还是当初的构造,只是稍加修缮,那楼前的桂 ...查看


  • 当代童话:五.国庆节[散文欣赏]
  • 十月一日国庆节当然是最盛大的节日.学校除了放假,还有集会.庆祝.参加市里的游行.娱乐等多种活动由学生参加.学生们从九月初就准备过节了,一到课外活动就热闹起来:练队,吹号敲鼓,准备彩旗.宣传牌和表演用的藤圈.体操棒,而且越近节日越忙,人心越踊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庆散文诗
  • 从金黄的季节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沉甸甸的丰收歌唱:从那镰刀斧头光芒指引的大道上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红火火的事业歌唱.那南湖游船.井冈翠竹.皑皑雪山.光辉延安在我们的梦乡中越来越近,几回回,那北国飘香的麦穗.南国早春的莺花.东部城乡的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庆散文诗集锦
  • [国旗]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风骚,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多么有力的凝 ...查看


  • 2010年国庆节诗歌散文
  • 国庆节诗歌散文:国旗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风骚,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查看


  • [让天使恢复迷人的微笑]护士节散文
  • <让天使恢复迷人的微笑> "天使"是传说中神仙的使者,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我们的职业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 ...查看


  • 国庆庆人头[散文欣赏]
  • 国庆庆人头 今天,打算去旅游,不过真他M的不爽,到处都是人.地面上,公交车上,人山人海形容绝不为过. 我走在路上,那还叫走吗,不能叫走了,后面的人推着我游,我推着前面的人游,这景象真是一个壮观!我顿生想法,想掏出包子里的照相机,把这一刻定格 ...查看


  • 高二抒情散文 :[国庆节征文]凉秋暖色_1000字
  • 初秋的季节,天高云淡.阳光撒下来钻进叶间闪着灿灿的光点,有点微凉的暖意.十月的第一个日子,我们的祖国六十五岁了.我看到大街小巷里悬起的五星红旗,映着午后晴朗的天空,那样明媚而耀眼.微博里滚动着各行各业的人的祝福,晒着与国旗温暖的合照,电台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