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英语课文翻译

1 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酷爱探索新领域的气质。我们渴求宽敞的场地,我们喜欢探索,喜欢制定规章制度,却不愿去遵守。在当今时代,却很难找到一块空间,可以供你任意驰骋,又不必担心影响你的邻居。

2 确实有这样一个空间,那就是信息空间。这里原本是计算机迷的游戏天地,但如今只要想像得到的各类人群应有尽有,包括少年儿童、轻佻的单身汉、美籍匈牙利人、会计等。问题是他们都能和睦相处吗?人们是否会因为害怕孩子们躲在卧室里看网上的淫秽图片而将它封杀?

3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空间。我们可以抛开高速公路、前沿新领域等比喻,把信息空间看作一个巨大的庄园。请记住,庄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合法的、人工营造的氛围,它建立在土地之上。在庄园里,公园和商业中心、红灯区与学校、教堂与杂货店都能区分开来。 4 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信息空间想像为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虚拟庄园。其中有些房产为私人拥有并已租出,有些是公共场所;有的场所适合儿童出入,而有些地方人们最好避开。不幸的是,正是这些应该避开的地方使得人们心向神往。这些地方教唆你如何制造炸弹、为你提供淫秽材料、告诉你如何窃取信用卡。所有这些使信息空间听起来像是一个十分肮脏的地方。正直的公民纷纷作出这样的结论:最好对它严加管理。 5 但是,在利用规章制度来反击下流之举之前,关键是从根本上理解信息空间的性质。恶棍并不能在信息空间抢走毫无提防之心的儿童;信息空间也不像一台巨大的电视机,向不情愿的观众播放令人作呕的节目。在信息空间这座庄园里,用户对他们所去之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都要作出选择,一切都出于自愿。换句话说,信息空间是个出入自便的地方,实际上,信息空间里有很多可去之处。人们不能盲目上网,必须带着具体的目标上网。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去哪个网址、看什么内容。不错,规章制度应该在群体内得以实施,但这些规章制度必须由信息空间内各个群体自己来制定,而不是由法庭或华盛顿的政客们来制定。

6 信息空间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诱惑力,正是因为它不同于商场、电视、公路或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那么,让我们来描述一下这个空间。 7 首先,信息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电子邮件交流。这种交流类似于电话交谈,都是私人之间的、两相情愿的谈话,不需要任何规章制度加以限制。

8 其次,信息空间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人们可以从中下载各种信息,从法律文件、“大型新饭店”名单,到游戏软件、下流图片,无奇不有。这里如同书店、商场和电影院,属购物区域。顾客必须通过索求或者登记来购物,物品(特别是淫秽之物)不会发送给那些没有索取的人。有些服务可以免费,或作为总服务费用的一部分计算,如“计算机服务”和“美国在线”就是如此。而有些服务要向顾客收费,而且可能会让顾客直接支付账单。

9 第三,信息空间里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群体, 那就是在内部互相交流思想的人群。从庄园的角度来看,这些群体就像酒吧、饭店或公共浴室。每个活跃的人都积极参与谈话,谈话一般通过邮件方式进行;而有的人也许只充当旁观者或旁听者。有些活动由专人监督,有些则像公告牌,任何人可以任意在上面张贴。很多活动起初都无人监督,但现在实行强制管理,用规章制度来扫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广告、不相干的讨论或日渐粗鲁的成员。 10 信息空间里群体的演变过程正如陆地社会团体的演变过程,即情趣相投的人们聚在一起。信息空间里每一个团体都各具特色。总的来说,“计算机服务”上的团体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美国在线”上的团体一般为富有的独身者;“奇才”主要面向家庭。另外还有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服务机构,“共鸣” 为其中之一,是纽约市中心一家时髦的服务机构。再如“妇女专线”,是专为女性开辟的,她们希望逃避网上其他地方盛行的男性文化。就因特网本身也有大量情绪激昂的讨论小组,都属非商业性质,讨论话题广泛,从匈牙利政治(匈牙利在线)到版权法,无所不及。 11 信息空间的独特之处在于允许任何规模、任何种类的团体发展繁荣。在信息空间,用户自愿参加任何团体,而不是因为地理位臵的巧合而被迫参加某个团体。这种自由赋予主宰信息空间的准则一种道义上的权威,这种权威是地球空间里的准则所没有的。多数人呆在自己出生的国土上动弹不得,而在信息空间,假若你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脱离这个群体即可。出入自由。同样,如果做父母的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便可以限制孩子,不让他们参与。

12 在信息空间,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形成新的群体,新群体的形成不像在地球上那样受到限制,产生冲突。我们不是要建立一个梦寐以求、而又难以管理的全球村,而是要建立一个由各种独立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群体组成的世界,这些群体将投其成员所好,而又不干涉他人。一种真正的市场型管理模式很快成为可能。在信息空间,我们将能够检验并完善所需要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内容与使用权的控制制度、个人隐私权与自由言论制度等。有些群体允许任何人加入,而有些则只允许符合这样或那样条件的人加入。能够自持的群体会兴旺发展(或许也会因为志趣与身份日趋特殊,而发展成为几个分支)。有些群体或因为成员失去兴趣,或因为成员被吓跑而不能幸存下来,它们将渐渐萎缩消亡。

13 在不远的将来,信息空间的探索者应该更善于解释和辨别各群体的性质。除了现实中的政府之外,他们将有必要安臵并接受自己的地方政府,就如同豪华庄园的业主一样,尽管可以叫警察来驱逐不受欢迎的顾客, 但还是宁愿雇佣自己的保安。

14 那么,该如何处臵信息空间不受欢迎的材料呢?例如,淫秽材料该怎么办?答案除了禁止以外,就是在有问题的材料上贴上标签。信息空间的成员对有问题的内容应该达成共识,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使人们或自动过滤系统避开这些内容,这样可能会有助于解决问题。软件制造商很容易建立一套自动过滤系统,使你和孩子们在菜单上见不到不想见到的内容。(就好像所有的内容都被包装了起来,并在包装纸上贴有标签。)如果有人在色情材料上贴上“童趣”的标签,便可能会因错贴标签而被起诉。

15 一些私人组织和地方团体已经在不声不响地建立各种标签服务系统,并建立了适合儿童的网站,如“儿童连接”、“儿童空间”等。具有不同品味和抱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如同挑选书刊、杂志一样,可以从网上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服务机构。如果愿意,他们还可以在网上无拘无束地逍遥漫游,完成自己的旅程。

16 总之,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要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答案,没有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的妙方,没有政府认可的安全避难所。我们不能在地球上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同样也不能在信息空间营造一个这样的社会。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有个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责任。

1 那是在弗吉尼亚郊区一个住所的客厅里,我正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发言——这是一次女性的聚会,但也邀请了男性参加。整晚,一位男士表现得极为健谈,他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奇闻轶事。而他的妻子却安静地坐在他身旁的沙发上。聚会接近尾声时,我说,一些妻子经常抱怨丈夫不与她们交谈,这位男士立刻表示同意。他指着妻子说:“在家里爱说话的是她。”于是满屋子哄堂大笑,这位男士一脸茫然和委屈。“这是真的,”他解释说,“我下班回家后总是无话可说,如果她不说话,我们会整晚沉默。”

2 这段小插曲反映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即美国的男性尽管在公共场合比女性健谈,在家里却比女性说话少。而正是这一现象使婚姻受到严重威胁。

3 社会学家凯瑟琳•凯尔•里兹曼在她的新作《离婚谈》中说,她采访过的大多数女性将离婚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交谈,但只有少数男性将此当作离婚的理由。

4 在我本人的研究中,女性对丈夫的抱怨大多不是集中在一些实际的不平等现象,例如为了跟随丈夫的事业而放弃了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或者她们所承担的日常生活琐事远远超过她们份内的部分。她们的抱怨总是集中在交流问题上,如“他不听我说话”,“他不和我说话”。我发现多数做妻子的都期望丈夫首先是自己的交谈伙伴。但是很少有丈夫对妻子抱有同样的期望。

5 简言之,最能体现目前这种危机的是一个老套的卡通画面:一个男人坐在早餐桌旁,手中拿着一张报纸看着,而他的妻子愤怒地盯着报纸背面,渴望与他交谈。

两性间的唇枪舌剑

6 在婚姻中的交流问题上,为何男女会持有如此不同的观点?为什么男女的兴趣和期望普遍不一致?

7 斯坦福大学的埃莉诺•麦科比在1990年4月《美国心理学家》刊物上发表了她自己和他人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发展主要受同龄伙伴交往过程中社交结构的影响。无论男孩女孩都喜欢与同性伙伴玩耍。不同性别的儿童小群体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交际准则。

8 我相信,儿童时代社交过程中的不同规则,导致了两性间的交谈如同跨文化交流一样难。我本人通过对男女对话的研究发现,成年男女对话的模式类似于儿童群体交流过程中的模式。

9 成年女性同女孩一样,彼此亲密是她们感情关系的纽带。而交谈是编织这种纽带的线。小女孩通过相互交换秘密来建立和维持友谊。同样,成年女性也把交谈看作友谊的基础。因此,女性期望丈夫成为自己新的、更好的知心朋友。对她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讨论话题,而是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密的、分享生活的感觉。

10 男孩间的关系和女孩一样紧密。但男孩间的关系与其说建立在交谈基础上,不如说建立在共同动手基础上。既然他们不认为交谈能够巩固感情关系,他们不知道女人需要何种交谈,也不会因为没有交谈而感到遗憾。

11 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要大,所包括的人更广泛, 也更具有等级特色。因此,男孩们势必要努力争取不在群体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也许是为什么女人抱怨男人不听她们说话的根源之一。

12 当女的对男的说“你没有在听”,而男的反对说“我在听”时,常常男的是对的。这种给人没有在听的印象是由于男女对话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这种不同在男女各自就位时就已表现出来了。我对心理学家布鲁斯•多维尔录制的关于儿童与成人分别与他们的同性好友交谈时的录像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多大年龄的女孩和成年女性,都采取面对面的姿势,眼睛看着对方的脸。而各种年龄的男孩和成年男子就座时,相互位臵都成一定的角度,眼睛看着屋子别的地方,只有时不时瞥对方一眼。男性这种看着别处的习惯,可能给女性一种印象,那就是他们没有在听,即使他们在听也会给人以没有在听的印象。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感到很失望,因为每当她告诉男朋友她想跟他谈谈时,他总是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并用手臂挡住脸。她对此的理解是,“他想睡一会儿”。而他则坚持说他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在一般情况下,他会环顾屋子四周,所以容易分心。而躺在地上,蒙住眼睛会使他专心致志听女友说话。

13 转移话题是男人的另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给女人一个印象:他们没有在听。特别是当他们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时更是如此。在我的研究中,女孩往往就一个话题谈得很详细,而男孩倾向于不断改变话题。

14 我对10年级的孩子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女孩对朋友倾诉烦恼时,对方总是刨根问底,并且表示同意和理解。男孩却不把对方的问题看得那么严重。例如,托德安慰理查德说他饮酒“不是什么大问题”。当托德说他遭受冷落时,理查德回答说:“你怎么会这么想?你认识的人比我还多。” 15 女性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轻视她们的问题和不支持她们。但男性似乎对这种回答很满意。女性的回答暗示:“你不应该感到难过,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从而彼此安慰。而男性通过暗示“你不应该感到难过,因为你的问题并不那么糟糕”来彼此安慰。

16 还有更简单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女人总觉得男人没有在听。语言学家莱内特•赫希曼发现,女性比男性发出更多的倾听者的声音,如“对”,“嗯嗯”,“是”等来表示“我理解”。她发现,男人通常是静静地倾听。而女人期待听到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她们把静静地听理解为根本没有注意听。

17 男性的对话习惯使女性感到失望,同样,女性的对话习惯也使男性感到失望。男性期望的是静静地注意听,他们将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理解为过头的反应或是不耐烦。此外,当女性在一个亲密、舒适的环境里交谈时,常常互相搭话,说完对方未说完的句子,并且能够预料到对方要说什么。我把这种做法叫做“参与式倾听”,男性往往将此理解为干扰、冒犯和缺乏注意力。

18 同样,男女之间的差别也使丈夫抱怨妻子,“她只想表达她的观点。如果我向她表达另一种不同的观点,她就对我生气。”多数妇女在交谈时,认为谈话伙伴要做的事就是表示赞同和支持。而很多男人则认为,谈话时指出问题的另一面才是他们的责任。在女性看来,这样做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是拒绝给予必要的支持。这不是因为女性不想听到别的观点,而是因为女性更喜欢将这些观点以建议或询问的言词表达出来,而不是以直接了当的挑战形式表达出来。

沉默的声音

19 上述这些区别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婚姻内的交流问题上,男女抱有如此不同的期望。对女性来说,交谈可以使关系亲密。婚姻关系是一种无比密切的关系:你可以说出你的感受和想法,对方会依然爱着你。女性最大的恐惧是被排斥。但是,男人生活在一种等级分明的世界里,谈话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地位。他们必须时刻警惕,保护自己,以免受人压制或受人摆布。

20 这一点也解释了那个健谈的男人说他那沉默的妻子“她才能说呢”这种矛盾局面。在公共场合,他觉得迫不得已要表现自己的聪颖、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但在家里,他不需要证明什么,也不需要提防任何人,所以他不想说话就不说话。对他的妻子来说,在家意味着不必担心自己说的话会得罪别人,或者引发矛盾,或者显得炫耀自己。在家里,她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1 交流问题威胁着婚姻,但不能通过机械的手段来修补。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用一种新观念来看待谈话在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所作的许多解释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解释往往责怪女性(不够自信),或者责怪男性(不关心她们的感情)。如果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男女对话看作跨文化交流,我们便会理解这个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又不责怪任何一方。

22 一旦问题得到理解,情况自然有所改善。那些通常因丈夫不倾听或不谈论每天发生的事情而感到被遗弃、感到丧失生活乐趣的女性会高兴地发现,她们的丈夫一旦知道了不起眼的谈话在女性关系中的地位后,正努力地在适应。如果丈夫不适应,妻子仍然能够得到安慰,因为她知道,对男人来说,这不是不亲密的表现。当妻子接受了男女存在区别这一事实后,便会去找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说一说话。那些不能够给予妻子谈话快乐的丈夫,也不应该觉得妻子提出了无理要求。仍然会有一些夫妻决定离婚,但起码他们的决定是建立在比较现实的期望基础上的。

Unit3状告人类

1 第一个错误是把人看作是某种独立的事物。其实并不是。人是复杂的生命网络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甚至不能将生命本身视为某种独立的事物。它确实不是。生命是一颗沐浴着太阳能的行星上的复杂结构的一部分。

2 地球自从呈目前的形状近50亿年以来,已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演变。在形成的初期,地球上很可能没有我们今天称之为海洋和大气层之类的东西。当地球的内部固体紧压在一起时,物质的逐渐向外运动就形成了海洋和大气层。

3 地球形成之后,海洋、大气层以及坚固的地壳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总有相互作用:蒸发,凝结,溶解,风化,等等。 在坚固的地壳内很深之处也有不断的缓慢变化,其中温泉、火山、以及地震是在地球表面上较为引人注目的地质运动。

4 在20亿到30亿年前期间,一部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灵活多变,足以形成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生命形式从那时起就变得更为复杂,更为丰富多彩。

5 但是生命形式和地球上许多无生命的部分一样,是地球结构中的一部分。它是整个地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把任何动物与其他的生物形式完全隔离开,那么该动物肯定要饿死。要是没有水,由于脱水很快就会死亡。要是没有空气,不论是充分的空气还是溶于水的空气,动物会因窒息死得更快。要是没有太阳,动物可能会存活一段时间,但是植物会枯死,如果所有植物枯死,那么所有的动物将会饿死。

6 反过来情况也一样。地球的无机世界是由生命造就成形的。大气层的性质已经被植物活动所改变(植物活动给空气增添了大量的游离氧气,而这是通过其他方式所不能获取的)。蚯蚓翻松土壤,珊瑚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海礁。

7 整个地球,加上太阳能,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巨大系统。整个星球是一种由无机部分和各种各样的有机生命构成的生命形式 (正如我们自己身体那样,既是由各种各样的有机部分构成,又是由骨骼中的无机晶体和血液中的无机水分所构成)。

8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上述类推继续进行下去。人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多达50 万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如果丧失某些细胞,比如说失去构成整条腿的那些细胞,将会严重影响有机体的其余部分;如果某一器官(如心脏或肾)中较少的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可能会最终导致所有50万亿细胞的死亡。

9同样,从全地球的规模考虑,砍掉一整片森林不会在总体上对地球生命构成威胁,但是这样做会对该地区的生态形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水的流失,因此引起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蜜蜂数量的大量减少将影响依赖蜜蜂授粉的那些植物的数量,然后又影响到靠蜜蜂授粉的植物生存的动物的数量,依此类推。

10 还可以以细胞的生长为例。不断受到磨损的器官的细胞(如皮肤、肠内壁)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发育、增长。另外一些较为隐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成年之后再也不会增长。还有一些器官,通常为肝脏和骨骼之类的静止器官,在需要替换受损部位的时候随时可以生长。当完成适当的修复任务以后,便停止生长。

11 同样,“行星有机体”(这正是我们在生态学中研究的) 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按照一种较为松散、更加灵活的方式运行罢了。如果美洲狮的数量太多,它们赖以生存的鹿就会被过度捕杀,一些美洲狮就会饿死。这样一来,美洲狮就恢复到一个“适当的数量”。如果美洲狮死得过多,那么鹿的数量就会迅速得到增长,美洲狮反过来就会迅速繁衍,直到新增加的美洲狮将鹿的数量再一次减少。如果排除外界的干扰,食肉动物和被吃动物都保持一个适当的数量,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如果美洲狮被斩尽杀绝,鹿肯定会大量繁衍,直到吃光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这样,更多的鹿会饿死,而不是葬身狮腹。)

12 某些有机组织(比如人)内的净增长有时候会受到干扰,有机体中的部分细胞开始无限制地增长——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尚不得而知。这就是令人生畏的癌症。除非以某种方式阻止癌细胞日益增长,否则疯长的癌细胞将会扰乱整个身体的结构,最终导致有机体本身的死亡。

13 在生态学领域,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一种有机体开始无限度地不断繁衍,消灭竞争对手,以毁掉其他物类的食物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食物,那么将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物体系的毁灭——绝大部分或所有生命,甚至无生命环境中的某些方面。

14 这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数千年来,人类这惟一的种群在数量上一直不断上升。我们大家都属于这一种群,这可说不上是什么光彩的事。在过去几世纪,人口增长率一直呈爆炸趋势。

15 在凯撒时代,世界人口估计为1.5亿。如果按当时那样的速度平稳地增长,世界人口再1,000 年增加一倍。今天,世界人口大约为40亿 (是凯撒时代的26倍),如果目前的增长率稳定不变,那么世界人口将在35年之后翻倍。

16 目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率使人类可以被称为生态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肯定会摧毁生态环境,正如普通的癌细胞会摧毁人的肌体一样。 17 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正如任何癌症的治疗方法一样,必须以某种方式使癌细胞停止增长。

18 当然,它会停止增长的。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这种增长终将停止,就像人体中癌细胞的增长一样,不加治疗,人死了,癌细胞也随之死亡。与此类似,生态也会毁灭,人类也会随之灭亡。

19 那么怎样才能制止人口爆炸? 要么提高死亡率,要么降低出生率。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未来几十年中死亡率将会自动上升,而且最终将极具灾难性。不管怎样 (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无论如何),使出生率下降肯定更为可取,因此这是人类今天应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

20 如果人类处理不好这一问题,那就会作为大规模杀害生灵(包括杀害自身)的凶手,作为大规模破坏地球错综复杂的进化发展(是这种进化发展最初形成了目前生命的繁荣景象)的罪魁祸首而受到抽象正义法庭的审判——因为到那时可能已没有子孙后代来审判他了。

Unit4英语的未来

 1 在16世纪中叶,有四五百万人说英语,说英语的人数在欧洲的语言中名列第五。前四位依次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俄语排在英语之后。两百年以后,意大利语排名落后,而俄语的排名靠前了,英语依然处于第五位。到了18世纪末,英语的地位开始上升。到19世纪中叶,英语已经跻身于第一位了。今天,英语的地位遥遥领先,说英语的人数可能达到说后两种语言,即俄语和德语人数的总和。

 2 今天到底有多少人说英语?这个问题难以回答。除了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以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出生在说其他语言的地方,但现在生活在说英语的社会,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说的是英语。更重要的是,英语目前在世界范围里作为外语广泛使用——当然,在这些地方英语往往说得蹩脚,但是也可以让人理解。你几乎可以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不会任何别的语言,也能像在纽约一样过得顺利,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 3 当然,英语得到普及,部分原因是说英语的人分布极广。他们是现代最热衷旅行的人、最敢冒险的商人、最执着的殖民主义者。除此以外,他们总体上学语言的能力很差,所以,他们走到哪里,便把自己的语言带到哪里,并将之强加于人。

 4 但是,问题远不止如此。英语在与其劲敌的竞争中取胜,往往不是因为数量原因,而完全是因为其优点。“在丰富性、所包含的智慧、以及严谨的精炼程度方面,”著名的雅各布•格利姆在一个世纪之前说,“没有一种现存的语言能与英语媲美。”而著名的奥托•耶斯佩森就在前几天对此加以补充说:英语简单,发音清晰,词与词之间的结构紧密,词的安排组织有逻辑性,而且英语中没有迂腐的废话。

 5 当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谈及英语的优点时,几乎总是一开始就赞美其词汇量之庞大。英语的词汇比任何其他语言的词汇至少多一倍。然而,吸引外国人的并不是词汇量大,相反,浩瀚的词汇很容易令外国人担忧。真正赢得外国人的是英语简练和纯朴的特征。尽管英语中有大量的源于拉丁文的多音节词,但我们却更多地使用短词,少用长词。而且,我们总是努力把长词缩短。以前使用的puniligrion现在缩短成了pun;昨天还是gasoline,今天已成为gas。欧洲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语言有这么多由三个字母构成的单词,也没有如此多由四个单词构成的格言。“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供应)便是典型的英语,因为它一目了然、朴实无华、短小精悍。

 6 英国心理学家奥格登博士认为,在一般的交流中,850个词就足够了。他把英语改编成简单的形式,将这种形式叫做基础英语。基础英语中的词汇不超过850个。在这850个词中,有至少600个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剩下的250个词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动作行为的词、以及将句子连接在一起的语法词和小品词。

 7 这些词的数量是不是显得太少了?只有那些忘记了下面这一英语基本特征的人才会这么认为:英语中同一个词与不同的小修饰词结合,便可以产生无数多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想一想动词get 在下列组合中的不同意思:to get going, to get by, to get onto, to get wise, to get off, toget ahead, to get over等。奥格登博士建议去掉英语中的大量动词——其中一些是不规则动词,因而难以掌握,这些动词可以用上述短语动词来取代。例如,为什么要教外国人说他已从船上“上岸”(disembark)?难道说他已“下船”(get off)不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吗?为什么要教他说从流感中“复原”(recover)、“逃避”(escape)了警察,“获得”(obtain)了工作?难道说“流感好了”( get over the flu)、“甩开警察”(get away from the police),或者简单地说“找到工作”(get a job)不足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 8 但是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它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形式?也许不能。但为什么要保持现在的形式呢?每次使英语规范化的所谓成功的努力其实很少成功。自从大革命以来,学校女教师一直努力使美式英语遵守语法规则,但是,美式英语依然在不断发展,最终必将征服英国英语。  9 这种结局很容易猜出,甚至是可以肯定的。在过去的50年里,英语一直屈从于美语。自世纪之交以来,英语屈从美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词汇、新习语、甚至新发音都以无法抗拒的势力源源不断传入东方。从前我们常常借用很多英语词或短语,但现在很少这样做。但英语却吸纳我们创造的词,我们创造有多快,其吸纳的速度几乎就有多快。我认为,美国电影固然对这一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毫无疑问,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英语依然有点太严格、有点僵硬,且过于矫揉造作。而美语的发展却像伊丽莎白时代一样繁荣。所有那些在英国莎士比亚时代应用的构词方法,现在依然在美国应用着,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果莎翁健在,这些新词一定会使他欣喜若狂,就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产生的新词曾使他欣喜若狂一样。  10 自安妮时代以来,英国人就以一种带有爱国者的警惕和义愤的复杂心情,来拒绝美语的进入,尽管效果在日渐下降。

 11 1800年以后开始蜂涌来到美国的英国游客也心甘情愿支持这一有益的工作。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不对碰到的美国新词和陌生的美国发音感到惊恐。当海军上校巴赛尔•霍尔1827年和1828年来到这里时,甚至打电话向70多岁的诺亚•韦伯斯特提出抗议。“毫无疑问,”他说,“这种发明创造应该受到蔑视。” “我不这么认为,”韦伯斯特坚决地回答,“如果一个词在美国普遍流行开来,为什么不应该收入语言中呢?”霍尔只好以英国人典型的自满态度回答说:“因为现有的词汇已经足够了。”

 12 这种敌对情绪一直持续到今天。每隔一段时间,伦敦的日报和周报便对美语侵入提出大声抗议。就连相对谨慎而又绝对实用的美式简单拼写(如以or结尾的词)有时也遭到极其强烈的指责。但是,英国人现在来维护其本族语的纯洁性实在为时太晚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美式用语进入英语,英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美式方言。在英国,数以百计的美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许多英国人对这些用语极其熟悉,因此在使用时,如果有人质问他为什么用美语,他往往会辩解道,这些用语其实是英国英语。

 13 有些英国人认为,现在已是向美语妥协的时候了,甚至应该欢迎美语了。美语支持者的鼻祖好像是已故的威廉•阿切尔。他早在1899年就说过,美国用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不仅为英语增加了新词,而且增加了一些恰如其分、通俗易懂、带有口语特色的比喻用法。已故的罗伯特•布里奇博士,从1913年到1930年去世为止,享有英国桂冠诗人的称号,他也与阿切尔持同样观点。

 14 我看了看奥格登博士的基础英语里列出的50个“国际性”名词表,发现至少9个是美语,而不是英语。我再看了看市川教授列出的已纳入日语的英语单词表,只见每一页都有美语。显而易见,如果有朝一日英语征服世界真的成为现实,征服世界的必将是美式英语。

Unit5 我们能了解宇宙吗? ——关于一粒盐的思索

1 科学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体系,不如说是一种思考方法。其目的是弄清世界的运行机制,寻求其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构成一切物质的亚核粒子,到生物有机体,人类社会群体,以至整个宇宙。我们的直觉并非是绝对可靠的向导。我们的认识可能会因为训练和偏见,或者仅仅由于世界各种现象的局限而受到扭曲。在伽利略时代之前,亚里士多德等其他许多人连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一磅铅是否比一克羽毛落得快这样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也不能正确回答。科学的产生基于实验,基于向旧的教条挑战,基于公开承认宇宙的现实。因此,科学有时需要勇气——至少要敢于怀疑传统的学识。

2 除此之外,科学的主要诀窍是实实在在地思考一些问题:云的形状以及偶然可见的云层在同一高度的鲜明边缘;叶片上形成的露珠; 一个名字或者一个词的起源,比如说,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或philanthropic(仁慈)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各种社会习惯形成的原因——例如有关乱伦的禁忌;阳光下的透镜为什么能使纸张燃烧;“拐棍”怎么看上去如此像树枝;为什么月亮似乎跟着我们走; 是什么使我们掘洞不能掘到地心;在球形的地球上“下方”的定义是什么;身体如何把昨天的午餐转化为今天的体力和精力; 宇宙究竟有多大——是无穷大,还是有边界,询问宇宙的另一边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意义?上述的问题有些很容易回答,而另一些问题,尤其最后一个问题,是至今也没人知道答案的谜。 这些都是自然要问的问题。世界上每一文化群体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提出过这些问题。所提供的答案几乎都带有“就这么回事”的性质,而试图做的解释总是脱离实验,甚至没有经过细心的比较观察。

3 但是科学的头脑以挑剔的态度检验世界,似乎有许多其他的世界存在,似乎有一些事物本应出现在这里。于是,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眼前的事物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太阳、月亮和行星呈球状? 为什么它们不呈角锥体,立方体或十二面体? 为什么不呈不规则的乱七八糟的模样? 为什么世界上万物是如此对称? 如果你花时间构想一些假设,检查看它们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我们知道的其他什么理论相符合,考虑一些你能用来证实或摒弃你的假设的实验,那么你将发现自己在从事科学。当你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时,你将越来越善于思

考。要透彻地领悟一件事物,哪怕是一桩小事——比如惠特曼所说的一片草叶,也会经历一种喜悦,这种喜悦,在整个世界的所有生灵中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人类是智慧的种群,恰当地利用才智令我们愉快。在这方面大脑的功能与肌肉相似。我们思维敏捷的时候,感觉也舒畅。 理解具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

4 但是我们对我们周围的宇宙真正能了解到什么程度? 一些希望得到否定答案的人有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害怕有朝一日宇宙中的一切或许会真相大白。有时我们听到一些科学家发表的宣言,他们充满信心地宣称,每一件值得弄清的事物将很快会为大家所知,或者说有些已经众所周知。他们描绘的是狄奥尼修斯和波利尼西亚时代的图画,在这些画中,人们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已经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征服的怠惰,成了饮用发酵椰子汁和其他一些温和迷幻剂的安逸度日者。

5 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个较为容易回答的问题吧:不要问我们是否能了解宇宙或银河系,也不问有关恒星或世界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完全而详尽地了解一颗盐粒的成分呢? 假设有一微克食盐,不借助显微镜,其大小只是敏锐的视力才能看见的小微点。 在这样一粒盐中,有1016个 钠原子和氯原子。也就是说,其原子数为1后接16个零,共有1万万亿个原子。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粒食盐,我们必须至少了解这些原子中每一个原子的三维位臵。(事实上,需要了解的情况要多得多——比如原子之间力的性质——但我们这里只是进行一种简单的计算。)那么,这个数目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人脑现在所能了解的事物的数量?

6 人脑究竟能了解多少呢? 人脑中有1011个神经元,它们的线路成分和转换器负责大脑的电子和化学活动的功能。一个典型的脑神经元大约有1000个微线路,称为树突, 它将一个个神经元连接起来。如果人脑中的每一点信息与这些连接物中每一点相对应(这似乎很可能),那么大脑可知的事情的全部总量不超过1014,也即100万亿。而这个数量只是我们所知的一小粒盐的原子数量的百分之一。

7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要了解宇宙是很棘手的,对任何饱学之士也毫不例外。在这一程度上,我们不能了解一粒盐,对宇宙更是知之甚少。 8 但是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一下这一微克食盐。盐碰巧是一种晶体,其中除了有缺陷的晶体点阵结构之外,所有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位臵都预先定了位。如果我们可以缩小身体进入这个水晶的世界,我们可以看见一排排原子形成有序的点阵,呈一种有规律的交替结构——钠原子、氯原子、氯化钠原子,这些点阵结构详细地勾画出我们所站的这一层原子以及在我们头上、头下的所有原子层的示意图。绝对纯净的盐晶体中可以找到上述结构的每一种分子状况,由大约10个信息单位确定。这将不会超过大脑的信息携带量。

9 如果宇宙有什么自然规律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决定盐晶体的规律一样,那么,宇宙当然会是可知的。即使有许多这样的自然规律,每一规律都相当复杂,人类也有可能理解所有这些规律。即使这些知识超过人脑的信息携带量,我们仍然可以将另外一些信息存储在我们的体外——比如存储在书本里,或计算机内存里——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宇宙。

10 对于寻找宇宙规律和自然法则,人类具有高度的积极性,这不难理解。 探索这些规则,理解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宇宙的惟一可能方法我们称之为科学。 宇宙迫使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去理解它。那些每天都发现自己生活在混乱的日常事件中,没有预见性、没有规律性的人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宇宙属于那些至少在某些程度上理解它的人。

11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宇宙既包括许多未知事物,同时也包括许多可知的东西。宇宙中要是一切事物都成了已知的东西,那将成为一个静止乏味的世界,枯燥得如同某些缺乏头脑的神学家的天堂。而不可知的宇宙是不适宜思考的人居住的。我们需要的理想的宇宙非常像我们目前居住的宇宙。我倒愿意认为这并不真的是一种巧合。

1 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酷爱探索新领域的气质。我们渴求宽敞的场地,我们喜欢探索,喜欢制定规章制度,却不愿去遵守。在当今时代,却很难找到一块空间,可以供你任意驰骋,又不必担心影响你的邻居。

2 确实有这样一个空间,那就是信息空间。这里原本是计算机迷的游戏天地,但如今只要想像得到的各类人群应有尽有,包括少年儿童、轻佻的单身汉、美籍匈牙利人、会计等。问题是他们都能和睦相处吗?人们是否会因为害怕孩子们躲在卧室里看网上的淫秽图片而将它封杀?

3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空间。我们可以抛开高速公路、前沿新领域等比喻,把信息空间看作一个巨大的庄园。请记住,庄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合法的、人工营造的氛围,它建立在土地之上。在庄园里,公园和商业中心、红灯区与学校、教堂与杂货店都能区分开来。 4 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信息空间想像为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虚拟庄园。其中有些房产为私人拥有并已租出,有些是公共场所;有的场所适合儿童出入,而有些地方人们最好避开。不幸的是,正是这些应该避开的地方使得人们心向神往。这些地方教唆你如何制造炸弹、为你提供淫秽材料、告诉你如何窃取信用卡。所有这些使信息空间听起来像是一个十分肮脏的地方。正直的公民纷纷作出这样的结论:最好对它严加管理。 5 但是,在利用规章制度来反击下流之举之前,关键是从根本上理解信息空间的性质。恶棍并不能在信息空间抢走毫无提防之心的儿童;信息空间也不像一台巨大的电视机,向不情愿的观众播放令人作呕的节目。在信息空间这座庄园里,用户对他们所去之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都要作出选择,一切都出于自愿。换句话说,信息空间是个出入自便的地方,实际上,信息空间里有很多可去之处。人们不能盲目上网,必须带着具体的目标上网。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去哪个网址、看什么内容。不错,规章制度应该在群体内得以实施,但这些规章制度必须由信息空间内各个群体自己来制定,而不是由法庭或华盛顿的政客们来制定。

6 信息空间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诱惑力,正是因为它不同于商场、电视、公路或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那么,让我们来描述一下这个空间。 7 首先,信息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电子邮件交流。这种交流类似于电话交谈,都是私人之间的、两相情愿的谈话,不需要任何规章制度加以限制。

8 其次,信息空间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人们可以从中下载各种信息,从法律文件、“大型新饭店”名单,到游戏软件、下流图片,无奇不有。这里如同书店、商场和电影院,属购物区域。顾客必须通过索求或者登记来购物,物品(特别是淫秽之物)不会发送给那些没有索取的人。有些服务可以免费,或作为总服务费用的一部分计算,如“计算机服务”和“美国在线”就是如此。而有些服务要向顾客收费,而且可能会让顾客直接支付账单。

9 第三,信息空间里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群体, 那就是在内部互相交流思想的人群。从庄园的角度来看,这些群体就像酒吧、饭店或公共浴室。每个活跃的人都积极参与谈话,谈话一般通过邮件方式进行;而有的人也许只充当旁观者或旁听者。有些活动由专人监督,有些则像公告牌,任何人可以任意在上面张贴。很多活动起初都无人监督,但现在实行强制管理,用规章制度来扫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广告、不相干的讨论或日渐粗鲁的成员。 10 信息空间里群体的演变过程正如陆地社会团体的演变过程,即情趣相投的人们聚在一起。信息空间里每一个团体都各具特色。总的来说,“计算机服务”上的团体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美国在线”上的团体一般为富有的独身者;“奇才”主要面向家庭。另外还有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服务机构,“共鸣” 为其中之一,是纽约市中心一家时髦的服务机构。再如“妇女专线”,是专为女性开辟的,她们希望逃避网上其他地方盛行的男性文化。就因特网本身也有大量情绪激昂的讨论小组,都属非商业性质,讨论话题广泛,从匈牙利政治(匈牙利在线)到版权法,无所不及。 11 信息空间的独特之处在于允许任何规模、任何种类的团体发展繁荣。在信息空间,用户自愿参加任何团体,而不是因为地理位臵的巧合而被迫参加某个团体。这种自由赋予主宰信息空间的准则一种道义上的权威,这种权威是地球空间里的准则所没有的。多数人呆在自己出生的国土上动弹不得,而在信息空间,假若你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脱离这个群体即可。出入自由。同样,如果做父母的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便可以限制孩子,不让他们参与。

12 在信息空间,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形成新的群体,新群体的形成不像在地球上那样受到限制,产生冲突。我们不是要建立一个梦寐以求、而又难以管理的全球村,而是要建立一个由各种独立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群体组成的世界,这些群体将投其成员所好,而又不干涉他人。一种真正的市场型管理模式很快成为可能。在信息空间,我们将能够检验并完善所需要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内容与使用权的控制制度、个人隐私权与自由言论制度等。有些群体允许任何人加入,而有些则只允许符合这样或那样条件的人加入。能够自持的群体会兴旺发展(或许也会因为志趣与身份日趋特殊,而发展成为几个分支)。有些群体或因为成员失去兴趣,或因为成员被吓跑而不能幸存下来,它们将渐渐萎缩消亡。

13 在不远的将来,信息空间的探索者应该更善于解释和辨别各群体的性质。除了现实中的政府之外,他们将有必要安臵并接受自己的地方政府,就如同豪华庄园的业主一样,尽管可以叫警察来驱逐不受欢迎的顾客, 但还是宁愿雇佣自己的保安。

14 那么,该如何处臵信息空间不受欢迎的材料呢?例如,淫秽材料该怎么办?答案除了禁止以外,就是在有问题的材料上贴上标签。信息空间的成员对有问题的内容应该达成共识,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使人们或自动过滤系统避开这些内容,这样可能会有助于解决问题。软件制造商很容易建立一套自动过滤系统,使你和孩子们在菜单上见不到不想见到的内容。(就好像所有的内容都被包装了起来,并在包装纸上贴有标签。)如果有人在色情材料上贴上“童趣”的标签,便可能会因错贴标签而被起诉。

15 一些私人组织和地方团体已经在不声不响地建立各种标签服务系统,并建立了适合儿童的网站,如“儿童连接”、“儿童空间”等。具有不同品味和抱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如同挑选书刊、杂志一样,可以从网上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服务机构。如果愿意,他们还可以在网上无拘无束地逍遥漫游,完成自己的旅程。

16 总之,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要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答案,没有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的妙方,没有政府认可的安全避难所。我们不能在地球上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同样也不能在信息空间营造一个这样的社会。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有个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责任。

1 那是在弗吉尼亚郊区一个住所的客厅里,我正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发言——这是一次女性的聚会,但也邀请了男性参加。整晚,一位男士表现得极为健谈,他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奇闻轶事。而他的妻子却安静地坐在他身旁的沙发上。聚会接近尾声时,我说,一些妻子经常抱怨丈夫不与她们交谈,这位男士立刻表示同意。他指着妻子说:“在家里爱说话的是她。”于是满屋子哄堂大笑,这位男士一脸茫然和委屈。“这是真的,”他解释说,“我下班回家后总是无话可说,如果她不说话,我们会整晚沉默。”

2 这段小插曲反映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即美国的男性尽管在公共场合比女性健谈,在家里却比女性说话少。而正是这一现象使婚姻受到严重威胁。

3 社会学家凯瑟琳•凯尔•里兹曼在她的新作《离婚谈》中说,她采访过的大多数女性将离婚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交谈,但只有少数男性将此当作离婚的理由。

4 在我本人的研究中,女性对丈夫的抱怨大多不是集中在一些实际的不平等现象,例如为了跟随丈夫的事业而放弃了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或者她们所承担的日常生活琐事远远超过她们份内的部分。她们的抱怨总是集中在交流问题上,如“他不听我说话”,“他不和我说话”。我发现多数做妻子的都期望丈夫首先是自己的交谈伙伴。但是很少有丈夫对妻子抱有同样的期望。

5 简言之,最能体现目前这种危机的是一个老套的卡通画面:一个男人坐在早餐桌旁,手中拿着一张报纸看着,而他的妻子愤怒地盯着报纸背面,渴望与他交谈。

两性间的唇枪舌剑

6 在婚姻中的交流问题上,为何男女会持有如此不同的观点?为什么男女的兴趣和期望普遍不一致?

7 斯坦福大学的埃莉诺•麦科比在1990年4月《美国心理学家》刊物上发表了她自己和他人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发展主要受同龄伙伴交往过程中社交结构的影响。无论男孩女孩都喜欢与同性伙伴玩耍。不同性别的儿童小群体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交际准则。

8 我相信,儿童时代社交过程中的不同规则,导致了两性间的交谈如同跨文化交流一样难。我本人通过对男女对话的研究发现,成年男女对话的模式类似于儿童群体交流过程中的模式。

9 成年女性同女孩一样,彼此亲密是她们感情关系的纽带。而交谈是编织这种纽带的线。小女孩通过相互交换秘密来建立和维持友谊。同样,成年女性也把交谈看作友谊的基础。因此,女性期望丈夫成为自己新的、更好的知心朋友。对她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讨论话题,而是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密的、分享生活的感觉。

10 男孩间的关系和女孩一样紧密。但男孩间的关系与其说建立在交谈基础上,不如说建立在共同动手基础上。既然他们不认为交谈能够巩固感情关系,他们不知道女人需要何种交谈,也不会因为没有交谈而感到遗憾。

11 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要大,所包括的人更广泛, 也更具有等级特色。因此,男孩们势必要努力争取不在群体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也许是为什么女人抱怨男人不听她们说话的根源之一。

12 当女的对男的说“你没有在听”,而男的反对说“我在听”时,常常男的是对的。这种给人没有在听的印象是由于男女对话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这种不同在男女各自就位时就已表现出来了。我对心理学家布鲁斯•多维尔录制的关于儿童与成人分别与他们的同性好友交谈时的录像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多大年龄的女孩和成年女性,都采取面对面的姿势,眼睛看着对方的脸。而各种年龄的男孩和成年男子就座时,相互位臵都成一定的角度,眼睛看着屋子别的地方,只有时不时瞥对方一眼。男性这种看着别处的习惯,可能给女性一种印象,那就是他们没有在听,即使他们在听也会给人以没有在听的印象。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感到很失望,因为每当她告诉男朋友她想跟他谈谈时,他总是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并用手臂挡住脸。她对此的理解是,“他想睡一会儿”。而他则坚持说他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在一般情况下,他会环顾屋子四周,所以容易分心。而躺在地上,蒙住眼睛会使他专心致志听女友说话。

13 转移话题是男人的另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给女人一个印象:他们没有在听。特别是当他们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时更是如此。在我的研究中,女孩往往就一个话题谈得很详细,而男孩倾向于不断改变话题。

14 我对10年级的孩子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女孩对朋友倾诉烦恼时,对方总是刨根问底,并且表示同意和理解。男孩却不把对方的问题看得那么严重。例如,托德安慰理查德说他饮酒“不是什么大问题”。当托德说他遭受冷落时,理查德回答说:“你怎么会这么想?你认识的人比我还多。” 15 女性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轻视她们的问题和不支持她们。但男性似乎对这种回答很满意。女性的回答暗示:“你不应该感到难过,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从而彼此安慰。而男性通过暗示“你不应该感到难过,因为你的问题并不那么糟糕”来彼此安慰。

16 还有更简单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女人总觉得男人没有在听。语言学家莱内特•赫希曼发现,女性比男性发出更多的倾听者的声音,如“对”,“嗯嗯”,“是”等来表示“我理解”。她发现,男人通常是静静地倾听。而女人期待听到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她们把静静地听理解为根本没有注意听。

17 男性的对话习惯使女性感到失望,同样,女性的对话习惯也使男性感到失望。男性期望的是静静地注意听,他们将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理解为过头的反应或是不耐烦。此外,当女性在一个亲密、舒适的环境里交谈时,常常互相搭话,说完对方未说完的句子,并且能够预料到对方要说什么。我把这种做法叫做“参与式倾听”,男性往往将此理解为干扰、冒犯和缺乏注意力。

18 同样,男女之间的差别也使丈夫抱怨妻子,“她只想表达她的观点。如果我向她表达另一种不同的观点,她就对我生气。”多数妇女在交谈时,认为谈话伙伴要做的事就是表示赞同和支持。而很多男人则认为,谈话时指出问题的另一面才是他们的责任。在女性看来,这样做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是拒绝给予必要的支持。这不是因为女性不想听到别的观点,而是因为女性更喜欢将这些观点以建议或询问的言词表达出来,而不是以直接了当的挑战形式表达出来。

沉默的声音

19 上述这些区别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婚姻内的交流问题上,男女抱有如此不同的期望。对女性来说,交谈可以使关系亲密。婚姻关系是一种无比密切的关系:你可以说出你的感受和想法,对方会依然爱着你。女性最大的恐惧是被排斥。但是,男人生活在一种等级分明的世界里,谈话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地位。他们必须时刻警惕,保护自己,以免受人压制或受人摆布。

20 这一点也解释了那个健谈的男人说他那沉默的妻子“她才能说呢”这种矛盾局面。在公共场合,他觉得迫不得已要表现自己的聪颖、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但在家里,他不需要证明什么,也不需要提防任何人,所以他不想说话就不说话。对他的妻子来说,在家意味着不必担心自己说的话会得罪别人,或者引发矛盾,或者显得炫耀自己。在家里,她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1 交流问题威胁着婚姻,但不能通过机械的手段来修补。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用一种新观念来看待谈话在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所作的许多解释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解释往往责怪女性(不够自信),或者责怪男性(不关心她们的感情)。如果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男女对话看作跨文化交流,我们便会理解这个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又不责怪任何一方。

22 一旦问题得到理解,情况自然有所改善。那些通常因丈夫不倾听或不谈论每天发生的事情而感到被遗弃、感到丧失生活乐趣的女性会高兴地发现,她们的丈夫一旦知道了不起眼的谈话在女性关系中的地位后,正努力地在适应。如果丈夫不适应,妻子仍然能够得到安慰,因为她知道,对男人来说,这不是不亲密的表现。当妻子接受了男女存在区别这一事实后,便会去找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说一说话。那些不能够给予妻子谈话快乐的丈夫,也不应该觉得妻子提出了无理要求。仍然会有一些夫妻决定离婚,但起码他们的决定是建立在比较现实的期望基础上的。

Unit3状告人类

1 第一个错误是把人看作是某种独立的事物。其实并不是。人是复杂的生命网络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甚至不能将生命本身视为某种独立的事物。它确实不是。生命是一颗沐浴着太阳能的行星上的复杂结构的一部分。

2 地球自从呈目前的形状近50亿年以来,已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演变。在形成的初期,地球上很可能没有我们今天称之为海洋和大气层之类的东西。当地球的内部固体紧压在一起时,物质的逐渐向外运动就形成了海洋和大气层。

3 地球形成之后,海洋、大气层以及坚固的地壳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总有相互作用:蒸发,凝结,溶解,风化,等等。 在坚固的地壳内很深之处也有不断的缓慢变化,其中温泉、火山、以及地震是在地球表面上较为引人注目的地质运动。

4 在20亿到30亿年前期间,一部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灵活多变,足以形成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生命形式从那时起就变得更为复杂,更为丰富多彩。

5 但是生命形式和地球上许多无生命的部分一样,是地球结构中的一部分。它是整个地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把任何动物与其他的生物形式完全隔离开,那么该动物肯定要饿死。要是没有水,由于脱水很快就会死亡。要是没有空气,不论是充分的空气还是溶于水的空气,动物会因窒息死得更快。要是没有太阳,动物可能会存活一段时间,但是植物会枯死,如果所有植物枯死,那么所有的动物将会饿死。

6 反过来情况也一样。地球的无机世界是由生命造就成形的。大气层的性质已经被植物活动所改变(植物活动给空气增添了大量的游离氧气,而这是通过其他方式所不能获取的)。蚯蚓翻松土壤,珊瑚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海礁。

7 整个地球,加上太阳能,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巨大系统。整个星球是一种由无机部分和各种各样的有机生命构成的生命形式 (正如我们自己身体那样,既是由各种各样的有机部分构成,又是由骨骼中的无机晶体和血液中的无机水分所构成)。

8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上述类推继续进行下去。人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多达50 万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如果丧失某些细胞,比如说失去构成整条腿的那些细胞,将会严重影响有机体的其余部分;如果某一器官(如心脏或肾)中较少的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可能会最终导致所有50万亿细胞的死亡。

9同样,从全地球的规模考虑,砍掉一整片森林不会在总体上对地球生命构成威胁,但是这样做会对该地区的生态形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水的流失,因此引起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蜜蜂数量的大量减少将影响依赖蜜蜂授粉的那些植物的数量,然后又影响到靠蜜蜂授粉的植物生存的动物的数量,依此类推。

10 还可以以细胞的生长为例。不断受到磨损的器官的细胞(如皮肤、肠内壁)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发育、增长。另外一些较为隐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成年之后再也不会增长。还有一些器官,通常为肝脏和骨骼之类的静止器官,在需要替换受损部位的时候随时可以生长。当完成适当的修复任务以后,便停止生长。

11 同样,“行星有机体”(这正是我们在生态学中研究的) 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按照一种较为松散、更加灵活的方式运行罢了。如果美洲狮的数量太多,它们赖以生存的鹿就会被过度捕杀,一些美洲狮就会饿死。这样一来,美洲狮就恢复到一个“适当的数量”。如果美洲狮死得过多,那么鹿的数量就会迅速得到增长,美洲狮反过来就会迅速繁衍,直到新增加的美洲狮将鹿的数量再一次减少。如果排除外界的干扰,食肉动物和被吃动物都保持一个适当的数量,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如果美洲狮被斩尽杀绝,鹿肯定会大量繁衍,直到吃光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这样,更多的鹿会饿死,而不是葬身狮腹。)

12 某些有机组织(比如人)内的净增长有时候会受到干扰,有机体中的部分细胞开始无限制地增长——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尚不得而知。这就是令人生畏的癌症。除非以某种方式阻止癌细胞日益增长,否则疯长的癌细胞将会扰乱整个身体的结构,最终导致有机体本身的死亡。

13 在生态学领域,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一种有机体开始无限度地不断繁衍,消灭竞争对手,以毁掉其他物类的食物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食物,那么将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物体系的毁灭——绝大部分或所有生命,甚至无生命环境中的某些方面。

14 这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数千年来,人类这惟一的种群在数量上一直不断上升。我们大家都属于这一种群,这可说不上是什么光彩的事。在过去几世纪,人口增长率一直呈爆炸趋势。

15 在凯撒时代,世界人口估计为1.5亿。如果按当时那样的速度平稳地增长,世界人口再1,000 年增加一倍。今天,世界人口大约为40亿 (是凯撒时代的26倍),如果目前的增长率稳定不变,那么世界人口将在35年之后翻倍。

16 目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率使人类可以被称为生态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肯定会摧毁生态环境,正如普通的癌细胞会摧毁人的肌体一样。 17 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正如任何癌症的治疗方法一样,必须以某种方式使癌细胞停止增长。

18 当然,它会停止增长的。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这种增长终将停止,就像人体中癌细胞的增长一样,不加治疗,人死了,癌细胞也随之死亡。与此类似,生态也会毁灭,人类也会随之灭亡。

19 那么怎样才能制止人口爆炸? 要么提高死亡率,要么降低出生率。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未来几十年中死亡率将会自动上升,而且最终将极具灾难性。不管怎样 (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无论如何),使出生率下降肯定更为可取,因此这是人类今天应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

20 如果人类处理不好这一问题,那就会作为大规模杀害生灵(包括杀害自身)的凶手,作为大规模破坏地球错综复杂的进化发展(是这种进化发展最初形成了目前生命的繁荣景象)的罪魁祸首而受到抽象正义法庭的审判——因为到那时可能已没有子孙后代来审判他了。

Unit4英语的未来

 1 在16世纪中叶,有四五百万人说英语,说英语的人数在欧洲的语言中名列第五。前四位依次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俄语排在英语之后。两百年以后,意大利语排名落后,而俄语的排名靠前了,英语依然处于第五位。到了18世纪末,英语的地位开始上升。到19世纪中叶,英语已经跻身于第一位了。今天,英语的地位遥遥领先,说英语的人数可能达到说后两种语言,即俄语和德语人数的总和。

 2 今天到底有多少人说英语?这个问题难以回答。除了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以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出生在说其他语言的地方,但现在生活在说英语的社会,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说的是英语。更重要的是,英语目前在世界范围里作为外语广泛使用——当然,在这些地方英语往往说得蹩脚,但是也可以让人理解。你几乎可以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不会任何别的语言,也能像在纽约一样过得顺利,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 3 当然,英语得到普及,部分原因是说英语的人分布极广。他们是现代最热衷旅行的人、最敢冒险的商人、最执着的殖民主义者。除此以外,他们总体上学语言的能力很差,所以,他们走到哪里,便把自己的语言带到哪里,并将之强加于人。

 4 但是,问题远不止如此。英语在与其劲敌的竞争中取胜,往往不是因为数量原因,而完全是因为其优点。“在丰富性、所包含的智慧、以及严谨的精炼程度方面,”著名的雅各布•格利姆在一个世纪之前说,“没有一种现存的语言能与英语媲美。”而著名的奥托•耶斯佩森就在前几天对此加以补充说:英语简单,发音清晰,词与词之间的结构紧密,词的安排组织有逻辑性,而且英语中没有迂腐的废话。

 5 当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谈及英语的优点时,几乎总是一开始就赞美其词汇量之庞大。英语的词汇比任何其他语言的词汇至少多一倍。然而,吸引外国人的并不是词汇量大,相反,浩瀚的词汇很容易令外国人担忧。真正赢得外国人的是英语简练和纯朴的特征。尽管英语中有大量的源于拉丁文的多音节词,但我们却更多地使用短词,少用长词。而且,我们总是努力把长词缩短。以前使用的puniligrion现在缩短成了pun;昨天还是gasoline,今天已成为gas。欧洲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语言有这么多由三个字母构成的单词,也没有如此多由四个单词构成的格言。“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供应)便是典型的英语,因为它一目了然、朴实无华、短小精悍。

 6 英国心理学家奥格登博士认为,在一般的交流中,850个词就足够了。他把英语改编成简单的形式,将这种形式叫做基础英语。基础英语中的词汇不超过850个。在这850个词中,有至少600个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剩下的250个词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动作行为的词、以及将句子连接在一起的语法词和小品词。

 7 这些词的数量是不是显得太少了?只有那些忘记了下面这一英语基本特征的人才会这么认为:英语中同一个词与不同的小修饰词结合,便可以产生无数多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想一想动词get 在下列组合中的不同意思:to get going, to get by, to get onto, to get wise, to get off, toget ahead, to get over等。奥格登博士建议去掉英语中的大量动词——其中一些是不规则动词,因而难以掌握,这些动词可以用上述短语动词来取代。例如,为什么要教外国人说他已从船上“上岸”(disembark)?难道说他已“下船”(get off)不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吗?为什么要教他说从流感中“复原”(recover)、“逃避”(escape)了警察,“获得”(obtain)了工作?难道说“流感好了”( get over the flu)、“甩开警察”(get away from the police),或者简单地说“找到工作”(get a job)不足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 8 但是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它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形式?也许不能。但为什么要保持现在的形式呢?每次使英语规范化的所谓成功的努力其实很少成功。自从大革命以来,学校女教师一直努力使美式英语遵守语法规则,但是,美式英语依然在不断发展,最终必将征服英国英语。  9 这种结局很容易猜出,甚至是可以肯定的。在过去的50年里,英语一直屈从于美语。自世纪之交以来,英语屈从美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词汇、新习语、甚至新发音都以无法抗拒的势力源源不断传入东方。从前我们常常借用很多英语词或短语,但现在很少这样做。但英语却吸纳我们创造的词,我们创造有多快,其吸纳的速度几乎就有多快。我认为,美国电影固然对这一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毫无疑问,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英语依然有点太严格、有点僵硬,且过于矫揉造作。而美语的发展却像伊丽莎白时代一样繁荣。所有那些在英国莎士比亚时代应用的构词方法,现在依然在美国应用着,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果莎翁健在,这些新词一定会使他欣喜若狂,就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产生的新词曾使他欣喜若狂一样。  10 自安妮时代以来,英国人就以一种带有爱国者的警惕和义愤的复杂心情,来拒绝美语的进入,尽管效果在日渐下降。

 11 1800年以后开始蜂涌来到美国的英国游客也心甘情愿支持这一有益的工作。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不对碰到的美国新词和陌生的美国发音感到惊恐。当海军上校巴赛尔•霍尔1827年和1828年来到这里时,甚至打电话向70多岁的诺亚•韦伯斯特提出抗议。“毫无疑问,”他说,“这种发明创造应该受到蔑视。” “我不这么认为,”韦伯斯特坚决地回答,“如果一个词在美国普遍流行开来,为什么不应该收入语言中呢?”霍尔只好以英国人典型的自满态度回答说:“因为现有的词汇已经足够了。”

 12 这种敌对情绪一直持续到今天。每隔一段时间,伦敦的日报和周报便对美语侵入提出大声抗议。就连相对谨慎而又绝对实用的美式简单拼写(如以or结尾的词)有时也遭到极其强烈的指责。但是,英国人现在来维护其本族语的纯洁性实在为时太晚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美式用语进入英语,英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美式方言。在英国,数以百计的美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许多英国人对这些用语极其熟悉,因此在使用时,如果有人质问他为什么用美语,他往往会辩解道,这些用语其实是英国英语。

 13 有些英国人认为,现在已是向美语妥协的时候了,甚至应该欢迎美语了。美语支持者的鼻祖好像是已故的威廉•阿切尔。他早在1899年就说过,美国用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不仅为英语增加了新词,而且增加了一些恰如其分、通俗易懂、带有口语特色的比喻用法。已故的罗伯特•布里奇博士,从1913年到1930年去世为止,享有英国桂冠诗人的称号,他也与阿切尔持同样观点。

 14 我看了看奥格登博士的基础英语里列出的50个“国际性”名词表,发现至少9个是美语,而不是英语。我再看了看市川教授列出的已纳入日语的英语单词表,只见每一页都有美语。显而易见,如果有朝一日英语征服世界真的成为现实,征服世界的必将是美式英语。

Unit5 我们能了解宇宙吗? ——关于一粒盐的思索

1 科学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体系,不如说是一种思考方法。其目的是弄清世界的运行机制,寻求其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构成一切物质的亚核粒子,到生物有机体,人类社会群体,以至整个宇宙。我们的直觉并非是绝对可靠的向导。我们的认识可能会因为训练和偏见,或者仅仅由于世界各种现象的局限而受到扭曲。在伽利略时代之前,亚里士多德等其他许多人连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一磅铅是否比一克羽毛落得快这样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也不能正确回答。科学的产生基于实验,基于向旧的教条挑战,基于公开承认宇宙的现实。因此,科学有时需要勇气——至少要敢于怀疑传统的学识。

2 除此之外,科学的主要诀窍是实实在在地思考一些问题:云的形状以及偶然可见的云层在同一高度的鲜明边缘;叶片上形成的露珠; 一个名字或者一个词的起源,比如说,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或philanthropic(仁慈)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各种社会习惯形成的原因——例如有关乱伦的禁忌;阳光下的透镜为什么能使纸张燃烧;“拐棍”怎么看上去如此像树枝;为什么月亮似乎跟着我们走; 是什么使我们掘洞不能掘到地心;在球形的地球上“下方”的定义是什么;身体如何把昨天的午餐转化为今天的体力和精力; 宇宙究竟有多大——是无穷大,还是有边界,询问宇宙的另一边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意义?上述的问题有些很容易回答,而另一些问题,尤其最后一个问题,是至今也没人知道答案的谜。 这些都是自然要问的问题。世界上每一文化群体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提出过这些问题。所提供的答案几乎都带有“就这么回事”的性质,而试图做的解释总是脱离实验,甚至没有经过细心的比较观察。

3 但是科学的头脑以挑剔的态度检验世界,似乎有许多其他的世界存在,似乎有一些事物本应出现在这里。于是,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眼前的事物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太阳、月亮和行星呈球状? 为什么它们不呈角锥体,立方体或十二面体? 为什么不呈不规则的乱七八糟的模样? 为什么世界上万物是如此对称? 如果你花时间构想一些假设,检查看它们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我们知道的其他什么理论相符合,考虑一些你能用来证实或摒弃你的假设的实验,那么你将发现自己在从事科学。当你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时,你将越来越善于思

考。要透彻地领悟一件事物,哪怕是一桩小事——比如惠特曼所说的一片草叶,也会经历一种喜悦,这种喜悦,在整个世界的所有生灵中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人类是智慧的种群,恰当地利用才智令我们愉快。在这方面大脑的功能与肌肉相似。我们思维敏捷的时候,感觉也舒畅。 理解具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

4 但是我们对我们周围的宇宙真正能了解到什么程度? 一些希望得到否定答案的人有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害怕有朝一日宇宙中的一切或许会真相大白。有时我们听到一些科学家发表的宣言,他们充满信心地宣称,每一件值得弄清的事物将很快会为大家所知,或者说有些已经众所周知。他们描绘的是狄奥尼修斯和波利尼西亚时代的图画,在这些画中,人们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已经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征服的怠惰,成了饮用发酵椰子汁和其他一些温和迷幻剂的安逸度日者。

5 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个较为容易回答的问题吧:不要问我们是否能了解宇宙或银河系,也不问有关恒星或世界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完全而详尽地了解一颗盐粒的成分呢? 假设有一微克食盐,不借助显微镜,其大小只是敏锐的视力才能看见的小微点。 在这样一粒盐中,有1016个 钠原子和氯原子。也就是说,其原子数为1后接16个零,共有1万万亿个原子。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粒食盐,我们必须至少了解这些原子中每一个原子的三维位臵。(事实上,需要了解的情况要多得多——比如原子之间力的性质——但我们这里只是进行一种简单的计算。)那么,这个数目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人脑现在所能了解的事物的数量?

6 人脑究竟能了解多少呢? 人脑中有1011个神经元,它们的线路成分和转换器负责大脑的电子和化学活动的功能。一个典型的脑神经元大约有1000个微线路,称为树突, 它将一个个神经元连接起来。如果人脑中的每一点信息与这些连接物中每一点相对应(这似乎很可能),那么大脑可知的事情的全部总量不超过1014,也即100万亿。而这个数量只是我们所知的一小粒盐的原子数量的百分之一。

7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要了解宇宙是很棘手的,对任何饱学之士也毫不例外。在这一程度上,我们不能了解一粒盐,对宇宙更是知之甚少。 8 但是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一下这一微克食盐。盐碰巧是一种晶体,其中除了有缺陷的晶体点阵结构之外,所有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位臵都预先定了位。如果我们可以缩小身体进入这个水晶的世界,我们可以看见一排排原子形成有序的点阵,呈一种有规律的交替结构——钠原子、氯原子、氯化钠原子,这些点阵结构详细地勾画出我们所站的这一层原子以及在我们头上、头下的所有原子层的示意图。绝对纯净的盐晶体中可以找到上述结构的每一种分子状况,由大约10个信息单位确定。这将不会超过大脑的信息携带量。

9 如果宇宙有什么自然规律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决定盐晶体的规律一样,那么,宇宙当然会是可知的。即使有许多这样的自然规律,每一规律都相当复杂,人类也有可能理解所有这些规律。即使这些知识超过人脑的信息携带量,我们仍然可以将另外一些信息存储在我们的体外——比如存储在书本里,或计算机内存里——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宇宙。

10 对于寻找宇宙规律和自然法则,人类具有高度的积极性,这不难理解。 探索这些规则,理解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宇宙的惟一可能方法我们称之为科学。 宇宙迫使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去理解它。那些每天都发现自己生活在混乱的日常事件中,没有预见性、没有规律性的人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宇宙属于那些至少在某些程度上理解它的人。

11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宇宙既包括许多未知事物,同时也包括许多可知的东西。宇宙中要是一切事物都成了已知的东西,那将成为一个静止乏味的世界,枯燥得如同某些缺乏头脑的神学家的天堂。而不可知的宇宙是不适宜思考的人居住的。我们需要的理想的宇宙非常像我们目前居住的宇宙。我倒愿意认为这并不真的是一种巧合。


相关文章

  • 外语教学的主要流派
  •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日期:2007-3-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 ...查看


  • 漫长的学习道路
  • 2003年第4期 外 国 语 总第146期 No.4, July 2003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6 文章编号:1004-5139(2003)04-0007-08 ...查看


  • 论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1)
  • 论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李 恺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但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却普遍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文章试从探讨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入手,提出教师如何将英美文 ...查看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1•包括:词汇学,语法,当代语言学的各个分支极其理论,语言学对其它学科(如翻译等)的影响. 2•英诗中常用的修辞 3•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4•委婉语的分类 5•英语中的缩略语 6•英语词汇中 ...查看


  • 英语专业课程简介
  • 英语专业课程简介 通识教育必修课 课程编号:09040001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本课程旨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查看


  • 现行几种主要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 二.现行几种主要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 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 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 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 说法的扬 ...查看


  • 英文电影_歌曲辅助教学的作用
  • 英文电影.歌曲辅助教学的作用 廖维娜 [摘要]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在于教师知道如何将有限的教材内容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卓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 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情趣, 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本文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阐述了把英 ...查看


  •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性探微
  •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性探 作者:项久雨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旨研究不够,许多 ...查看


  • 菜鸟学英语?(六)翻译学习法
  • 翻译学习法--加强语法基础,突破难句关,打好阅读基本功 一.翻译学习法的益处 当初用翻译法学习纯粹出于无奈.2001年准备职称考试时由于基础太差,阅读理解刚开始只对20%.我很苦恼,请教英语专业的朋友覃涛:"为什么一句话一个生词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