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原理

3.3 金属腐蚀原理

3.3.1概述

从腐蚀的定义及分类,我们知道腐蚀主要是化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腐蚀过程分为两种可能的主要机理-----化学机理和电化学机理. 化学腐蚀是根据化学的多相反应机理,金属表面的原子直接与反应物(如氧﹑水﹑酸)的分子相互作用。金属的氧化和氧化剂的还原是同时发生的,电子从金属原子直接转移到接受体,而不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开独立进行的共轭电化学反应。

金属和不导电的液体(非电解质)或干燥气体相互作用是化学腐蚀的实例。最主要的化学腐蚀形式是气体腐蚀,也就是金属的氧化过程(与氧的化学反应),或者是金属与活性气态介质(如二氧化硫﹑硫化氢﹑卤素﹑蒸汽和二氧化碳等)在高温下的化学作用。 电化学腐蚀是最常见的腐蚀,金属腐蚀中的绝大部分均属于电化学腐蚀。如在自然条件下(如海水、土壤、地下水、潮湿大气、酸雨等)对金属的腐蚀通常是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机理与纯化学腐蚀机理

的基本区别是:电化学腐蚀时,介质与金

属的相互作用被分为两个独立的共轭反

图3-11 铁的电化学应。阳极过程是金属原子直接转移到溶液腐蚀模型 中,形成水合金属离子或溶剂化金属离

子;另一个共轭的阴极过程是留在金属内

的过量

电子被溶液中的电子接受体或去极化剂接受而发生还原反应。左图即是铁的电化学腐蚀模型。(点击放大播放flash)

3.3.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概念

1.电极反应及电极

相:由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致的物质组成的、与系统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界面隔开的集合叫做相。

电极系统:如果系统由两个相组成,一个相是电子导体(叫电子导体相),另一个相是离子导体(叫离子导体相),且通过它们互相接触的界面上有电荷在这两个相之间转移,这个系统就叫电极系统。

将一块金属(比如铜)浸在清除了氧的硫酸铜水溶液中,就构成了一个电极系统。在两相界面上就会发生下述物质变化:

Cu(M)→Cu2+(sol)+2e(M)

这个反应就叫电极反应,也就是说在电极系统中伴随着两个非同类导体相(Cu和CuSO4溶液)之间的电荷转移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

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这时将Cu称为铜电极。

同样我们将一块金属放入某种离子导体相中,也会发生类似的电极反应:

Me→Men++ne

但是大家注意,在电化学中,电极系统和电极反应这两个术语的意义是很明确的,但电极这个概念的含义却并不很肯定,在多数场合下,仅指组成电极系统的电子导体相或电子导体材料,而在少数场合下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电极系统或相应的电极反应,而不是仅指电子导体材料。

如一块铂片浸在H2气氛下的HCl溶

液中,此时构成电极系统的是电子导体

相Pt和离子导体相的水溶液,其电极反

应是:

图3-12 氢电极示意

我们称之为氢电极而不是铂电极。

(如左上图,点击放大)

电极反应的特点是:

所有电极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因此所有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定律(如当量定律,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于电极反应,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电极反应必须发生在电极表面上;

两个共轭的氧化还原反应。 1/2H2→H+(sol)+e(M)

2.电极电位

金属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的。当金属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其具有自发腐蚀的倾向,金属就会变成离子进入溶液,留下相应的电子在金属表面上。结果使得金属表面带负电。而与金属表面相接触的溶液带正电。这就使得在电极材料与溶液之间的相界区不同于电极材料或溶液本身,该相界区通常称为双电层。由于双电层的建立,使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了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叫电极电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溶液的离子越来越多,留在表面的电子也越来越多,由于电子对离子的吸引力,金属的离子化倾向愈来愈困难,最后达到平衡。此时就有一个不变的电位量,称为平衡电位。当温度为25°C,金属离子的有效浓度是1克离子/升,(即活度为1)时的平衡电位叫

标准电极电位。

图3-13 电双层结构示意图

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的电位差)其绝对值即(E金-E液)我们

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这个我们从下左图中(点击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们要测如图中的(Ecu-Esol),就要将

图3-14 一个电极电表连接到此电位的两端,为此必须引入金系统的绝对 属Me,所以实际上我们测得的电位是E=(Ecu

也就是由Cu/水溶电位无法测量示意图 -Esol)+(Esol-EMe)+(EMe-Ecu),

液和Me/水溶液两个电极系统所组成的原电

池的电动势。而这个为了测量而使用的电极

系统(Me/水溶液)叫参考电极(对参考电极

的要求是:电极反应应保持平衡,且与该电

极反应有关的各反应物的化学位应保持恒

定)。

因此,确切地说我们测得的电极电位应是待测电极系统与参考电极系统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

在各种参考电极中,有一个电极最重要,这就是标准氢电极:它是镀了铂黑的Pt浸在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H2气氛下的H+离子活度为

每升1克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系统,其电极反应为:1/2H2(g) → H+

(sol)+e(pt)

按化学热力学中规定,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为零。所以用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系统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即电极电位就可以认为是等同于待测系统的电极电位绝对值。

如果我们采用别的参考电极(用饱和甘汞电极等),那么所测得的电极电位与用标准氢电极所测得的电极电位之间就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只决定于参考电极系统,而与待测电极系统无关。测定了这些差值后,用不同的参考电极测出的电极电位值之间可以互相换算。故我们指某个电极系统的电极电位时一定要指明所用的参考电极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一个通式来表示一个电极反应:

(-γR)R+(-γ1)S1+(-γ2)S2+…… → γoO+γlSl+γmSm+……+Ze

其中:R-----还原体; O-----氧化体

S-----氧化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γj-----第j种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Z-----电极反应中电子e的化学计量系数

这个电极系统其平衡电极电位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可用能思特(Nernst)方程式表明:(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Ee=E°+(RT/ZF)∑γj㏑aj

=E°+(RT/ZF)㏑(∏ajγj)

其中:Ee-----平衡电极电位,即该电极在不通电时所具有的

电极电位

E°-----标准电位:E°=(1/ZF)∑γjμj°(μj°-----j种物质

的标准化学位)

R-----气体常数(8.313焦耳/度)

Z-----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T-----绝对温度(273+t)oC

F-----法拉第常数(96500库仑)

a-----金属离子活度

如对电极系统:Cu(M) → Cu2+(sol)+2e(M)

Ee=E°+(RT/2F)㏑aCu2+

当Cu2+的活度等于1时,Ee=E°。

将标准电极电位按次序排列的表格叫做电化序(如下表为在水溶液中某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电化序)。

表3-1 水溶液中某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电化序)

3.3 金属腐蚀原理

3.3.1概述

从腐蚀的定义及分类,我们知道腐蚀主要是化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腐蚀过程分为两种可能的主要机理-----化学机理和电化学机理. 化学腐蚀是根据化学的多相反应机理,金属表面的原子直接与反应物(如氧﹑水﹑酸)的分子相互作用。金属的氧化和氧化剂的还原是同时发生的,电子从金属原子直接转移到接受体,而不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开独立进行的共轭电化学反应。

金属和不导电的液体(非电解质)或干燥气体相互作用是化学腐蚀的实例。最主要的化学腐蚀形式是气体腐蚀,也就是金属的氧化过程(与氧的化学反应),或者是金属与活性气态介质(如二氧化硫﹑硫化氢﹑卤素﹑蒸汽和二氧化碳等)在高温下的化学作用。 电化学腐蚀是最常见的腐蚀,金属腐蚀中的绝大部分均属于电化学腐蚀。如在自然条件下(如海水、土壤、地下水、潮湿大气、酸雨等)对金属的腐蚀通常是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机理与纯化学腐蚀机理

的基本区别是:电化学腐蚀时,介质与金

属的相互作用被分为两个独立的共轭反

图3-11 铁的电化学应。阳极过程是金属原子直接转移到溶液腐蚀模型 中,形成水合金属离子或溶剂化金属离

子;另一个共轭的阴极过程是留在金属内

的过量

电子被溶液中的电子接受体或去极化剂接受而发生还原反应。左图即是铁的电化学腐蚀模型。(点击放大播放flash)

3.3.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概念

1.电极反应及电极

相:由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致的物质组成的、与系统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界面隔开的集合叫做相。

电极系统:如果系统由两个相组成,一个相是电子导体(叫电子导体相),另一个相是离子导体(叫离子导体相),且通过它们互相接触的界面上有电荷在这两个相之间转移,这个系统就叫电极系统。

将一块金属(比如铜)浸在清除了氧的硫酸铜水溶液中,就构成了一个电极系统。在两相界面上就会发生下述物质变化:

Cu(M)→Cu2+(sol)+2e(M)

这个反应就叫电极反应,也就是说在电极系统中伴随着两个非同类导体相(Cu和CuSO4溶液)之间的电荷转移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

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这时将Cu称为铜电极。

同样我们将一块金属放入某种离子导体相中,也会发生类似的电极反应:

Me→Men++ne

但是大家注意,在电化学中,电极系统和电极反应这两个术语的意义是很明确的,但电极这个概念的含义却并不很肯定,在多数场合下,仅指组成电极系统的电子导体相或电子导体材料,而在少数场合下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电极系统或相应的电极反应,而不是仅指电子导体材料。

如一块铂片浸在H2气氛下的HCl溶

液中,此时构成电极系统的是电子导体

相Pt和离子导体相的水溶液,其电极反

应是:

图3-12 氢电极示意

我们称之为氢电极而不是铂电极。

(如左上图,点击放大)

电极反应的特点是:

所有电极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因此所有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定律(如当量定律,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于电极反应,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电极反应必须发生在电极表面上;

两个共轭的氧化还原反应。 1/2H2→H+(sol)+e(M)

2.电极电位

金属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的。当金属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其具有自发腐蚀的倾向,金属就会变成离子进入溶液,留下相应的电子在金属表面上。结果使得金属表面带负电。而与金属表面相接触的溶液带正电。这就使得在电极材料与溶液之间的相界区不同于电极材料或溶液本身,该相界区通常称为双电层。由于双电层的建立,使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了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叫电极电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溶液的离子越来越多,留在表面的电子也越来越多,由于电子对离子的吸引力,金属的离子化倾向愈来愈困难,最后达到平衡。此时就有一个不变的电位量,称为平衡电位。当温度为25°C,金属离子的有效浓度是1克离子/升,(即活度为1)时的平衡电位叫

标准电极电位。

图3-13 电双层结构示意图

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的电位差)其绝对值即(E金-E液)我们

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这个我们从下左图中(点击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们要测如图中的(Ecu-Esol),就要将

图3-14 一个电极电表连接到此电位的两端,为此必须引入金系统的绝对 属Me,所以实际上我们测得的电位是E=(Ecu

也就是由Cu/水溶电位无法测量示意图 -Esol)+(Esol-EMe)+(EMe-Ecu),

液和Me/水溶液两个电极系统所组成的原电

池的电动势。而这个为了测量而使用的电极

系统(Me/水溶液)叫参考电极(对参考电极

的要求是:电极反应应保持平衡,且与该电

极反应有关的各反应物的化学位应保持恒

定)。

因此,确切地说我们测得的电极电位应是待测电极系统与参考电极系统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

在各种参考电极中,有一个电极最重要,这就是标准氢电极:它是镀了铂黑的Pt浸在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H2气氛下的H+离子活度为

每升1克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系统,其电极反应为:1/2H2(g) → H+

(sol)+e(pt)

按化学热力学中规定,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为零。所以用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系统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即电极电位就可以认为是等同于待测系统的电极电位绝对值。

如果我们采用别的参考电极(用饱和甘汞电极等),那么所测得的电极电位与用标准氢电极所测得的电极电位之间就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只决定于参考电极系统,而与待测电极系统无关。测定了这些差值后,用不同的参考电极测出的电极电位值之间可以互相换算。故我们指某个电极系统的电极电位时一定要指明所用的参考电极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一个通式来表示一个电极反应:

(-γR)R+(-γ1)S1+(-γ2)S2+…… → γoO+γlSl+γmSm+……+Ze

其中:R-----还原体; O-----氧化体

S-----氧化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γj-----第j种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Z-----电极反应中电子e的化学计量系数

这个电极系统其平衡电极电位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可用能思特(Nernst)方程式表明:(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Ee=E°+(RT/ZF)∑γj㏑aj

=E°+(RT/ZF)㏑(∏ajγj)

其中:Ee-----平衡电极电位,即该电极在不通电时所具有的

电极电位

E°-----标准电位:E°=(1/ZF)∑γjμj°(μj°-----j种物质

的标准化学位)

R-----气体常数(8.313焦耳/度)

Z-----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T-----绝对温度(273+t)oC

F-----法拉第常数(96500库仑)

a-----金属离子活度

如对电极系统:Cu(M) → Cu2+(sol)+2e(M)

Ee=E°+(RT/2F)㏑aCu2+

当Cu2+的活度等于1时,Ee=E°。

将标准电极电位按次序排列的表格叫做电化序(如下表为在水溶液中某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电化序)。

表3-1 水溶液中某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电化序)


相关文章

  •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学习目标] 1.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 2.了解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异同点: 3.知道常用的金属防护方法以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重点难点]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查看


  • 关于电化学腐蚀原理和电化学保护的讨论
  • 关于电化学腐蚀原理和电化学保护的讨论 摘要:电化学腐蚀现象是由于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 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 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 ...查看


  •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 电化学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形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 ...查看


  • 工业腐蚀的基本原理
  • 工业腐蚀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化工安全导论论文) 姓名: 班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生产设备的运行超出设计能力,因而目前对化工企业而言,防止工艺设备因受到腐蚀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失已成为迫在眉睫的 ...查看


  • 电化学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
  •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1)不 ...查看


  •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设计2
  •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一课时 金属的腐蚀 一.教材分析 在高中课程标准必修教科书化学2中,已经介绍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即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腐蚀原理和防护方法等. 教材首先以彩色图片介绍锈迹斑斑的钢 ...查看


  • 高三化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 高三化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双基知识 (1)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 (2) 金属腐蚀的快慢的判断方法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腐蚀,活泼金属因被腐蚀而损耗,金属腐蚀的快慢与下列两种因素有关: a .与构成原电池两极的 ...查看


  • 金属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 金属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王超 学号:[1**********]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摘要:通过热力学条件.电位-PH 图.合金元素及组织,对电化学腐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热力学条件和电位-PH ...查看


  • 冶金电化学及测试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大纲(2008.8)New
  • "冶金电化学及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tallurgical electrochemistry principle & Measurement Techniques 课程编号:041021 课程类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