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外国教育史作业

《爱弥儿》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卢梭利用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还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别人家的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别人家的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个人认为,这样太过于极端,而且要想这样也不太现实。所以,这阶段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

讲到十二至十五岁少年的智育教育时卢梭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与其教给他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但是,我认为“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一个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

(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追求的理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因此,应该控制班级的规模,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刚看到书中谈及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时,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但这应该是教育方式不同而不是地位不平等。然而,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还有,我觉得卢梭的爱情教育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少爱情教育这一方面,或是对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现在的孩子又很早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对爱情、对恋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禁止。包括对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恋爱是自由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爱对方,也无法处理恋爱中的小摩擦。这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教育的责任。所以,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热情能使人获得更多的才能,热情能帮助我们使更多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读完本书,我对教育对教师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有些地方会比较片面,但还是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论转化为现实总是不那么一番风顺的,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希望有一天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

《爱弥儿》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卢梭利用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还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别人家的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别人家的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个人认为,这样太过于极端,而且要想这样也不太现实。所以,这阶段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

讲到十二至十五岁少年的智育教育时卢梭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与其教给他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但是,我认为“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一个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

(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追求的理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因此,应该控制班级的规模,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刚看到书中谈及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时,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但这应该是教育方式不同而不是地位不平等。然而,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还有,我觉得卢梭的爱情教育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少爱情教育这一方面,或是对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现在的孩子又很早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对爱情、对恋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禁止。包括对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恋爱是自由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爱对方,也无法处理恋爱中的小摩擦。这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教育的责任。所以,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热情能使人获得更多的才能,热情能帮助我们使更多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读完本书,我对教育对教师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有些地方会比较片面,但还是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论转化为现实总是不那么一番风顺的,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希望有一天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


相关文章

  • 乌塔读后感
  • <乌塔>读后感500字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 ...查看


  •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1
  •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一) <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引发思考的书名,立刻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课余时间,静下心来, ...查看


  • 经典诵读方案
  • 才芳小学"诵中华经典,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五 ...查看


  • 2016年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 爱心提示: 1.假期中要注意安全(不玩水.火.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 2.要少看电视,少玩电子游戏.家长多注意孩子的视力问题,随时纠正孩子的读写姿势,确保孩子的视力不再下降. 3.家长至少带孩子去一趟书店,从必读书目中至少买两本以上,并 ...查看


  • 小学四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学习任务)
  • 语文寒假学习任务 一. 作文5篇 (写春节.写事情.写读后感,先草稿后,学校绿色大作文本规范誊写) 日记5篇(或者5篇以上) 日记本(原本子也可新买本) 二.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字体规范.工整.认真查阅资料) 三.寒假每位同学选择5本(或者 ...查看


  • 怎么写观后感?
  •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也是老师们最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信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长在看完节目后都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吧,可重点来了,面对学校要求的观后感这个作业,该怎么下笔? 一.什么是观后感 ...查看


  •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教案人教版
  • 第二单元 不屈的祖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 ...查看


  • [刮痧]读后感
  • <刮痧>观后感 在美好的圣诞节氛围中,一身圣诞老人打扮的许大同与简宁和孩子抱在一起痛哭,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让人心酸.这样的结局,可是我似乎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强调的是文化冲突,可是我觉得更像是提醒我们要珍 ...查看


  • 学会合作走向成功
  • 学会合作 走向成功 --我读<学会合作>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学会合作>被编者安排在"发现与探索"一个单元里,同一单元里还有<夜晚的实验>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两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