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故事]哈尼梯田稻种的传说

走近哈尼梯田 珍爱世界遗产

每到秋收季节,人们早出晚归割谷子,打谷子,背谷子劳累一天,晚上全家老小围着火塘,年岁大干不了活的老人就会把这个“哈尼梯田稻种的传说”讲给劳碌一天的儿孙们听,目的是用故事来为儿孙鼓劲解乏。

远古时候,天上神仙与地上的人之间互不来往,地上什么好吃的都没有,人活的很辛苦很劳累,为找点吃的要翻山越岭,爬岩下河,活的很苦。天宫里天神的一个女儿看到人间的悲苦,心生同情,就从天宫偷了一把谷子,想送到人间给地上的人栽种,这样就可以吃到一棵草上结无数粒果实的谷子,人们就不用为找吃的走断腿累跑力气。不幸的是,天神的女儿刚到半路还没到人间就被守天宫大门的守门神发现,悄悄告诉天神,天神大怒,派天兵天将把她抓住,认为她虽然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儿,犯了天规就得严惩,忍痛下令把她放到人间受苦,还将她变成一条母狗,永世不得返回天宫。被放逐人间变成母狗的仙女,在水潭边看到自己原来很美的神仙变成狗模样,很是悲伤,但她不忘自己想帮助人间的初衷,还好自己嘴巴里还含着要给人间送的谷种子,踏上送种子的艰辛路……到河边鱼见鱼跑,到树林鸟见鸟飞,到寨子里人见人跑没人理。后来历尽艰辛来到一个哈尼寨子,走进一家子孙满堂,勤劳团结的哈尼人家,精疲力竭的她,把嘴巴里含着的谷子吐在哈尼人家门口汲有雨水的石槽里,守着谷种子不愿离开,老人看到谷种子已经有小芽,想起自己父亲说过的话:“见到种子,下土能活,只要是种子,不管它能不能吃,就要把它送到土里,让它自由生长!”

老人看到石槽里的种子,在狗的嘴里就已经冒芽,认为这是在水里生长的植物,老人带着儿子儿媳妇把种子送到有泉水的地方,挖一块田把种子撒播到田里,老人领着那条神仙变的狗天天去看田里的谷子,见到杂草就拔,见水不够就把水沟水引进去,为了让水永远不干,智慧老人让那一块田,有入水口,有出水口。谷子长的很快,到了秋天,一棵棵草上结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谷子,老人让儿子儿媳妇把成熟的谷子割回来,在石板上搓下来,老人一看一把谷种能结出这么多的谷子,就发动全家老小又挖一丘又一丘的梯田,随谷子的收获增收,一年又一年增挖梯田,年年岁岁,从梯田中长出的粮食装满仓。随着梯田规模的形成,自然的生物链也就自然形成,野鸭飞来了,青蛙来了,泥鳅黄鳝也出现了,人们也懂得放养稻田鱼了,祖祖辈辈,哈尼人就守着梯田过日子,繁衍后代,有了稳固的家园,发展今天的大规模万亩梯田……

哈尼人按大自然的习性学会分雨季,春季,冬季。按大自然的自然规律随植物习性安排劳作时间:桃花开撒撒秧,梨花开懒人搬家,樱花开嫁女娶亲……

哈尼人为了感谢天神女儿为哈尼人送来谷物种子变成狗回不了天宫的感恩之情,每年秋季收割新米时过新米节,祭献过老祖宗后,吃第一口新米饭的是狗。现在哈尼人无论是哪一支系,儿媳妇的尊称也是“可玛”,以示对天神女儿的尊重,敬意。

哈尼人从来不给狗吃糯米粑粑,怕噎着狗。平常日子,人们吃过饭后才给狗吃。

儿时如果碗里剩几粒米饭,奶奶就会说:“你就剩吧!夜里碗里剩的米粒会闪金光跟天上管粮食的神仙告状,以后就会让你少得到食物……”所以至今养成习惯,能吃多少拿多少,碗里食物绝对不剩一口一粒。

流传地:红河县甲寅地区

收集整理:钱东丽

走近哈尼梯田 珍爱世界遗产

每到秋收季节,人们早出晚归割谷子,打谷子,背谷子劳累一天,晚上全家老小围着火塘,年岁大干不了活的老人就会把这个“哈尼梯田稻种的传说”讲给劳碌一天的儿孙们听,目的是用故事来为儿孙鼓劲解乏。

远古时候,天上神仙与地上的人之间互不来往,地上什么好吃的都没有,人活的很辛苦很劳累,为找点吃的要翻山越岭,爬岩下河,活的很苦。天宫里天神的一个女儿看到人间的悲苦,心生同情,就从天宫偷了一把谷子,想送到人间给地上的人栽种,这样就可以吃到一棵草上结无数粒果实的谷子,人们就不用为找吃的走断腿累跑力气。不幸的是,天神的女儿刚到半路还没到人间就被守天宫大门的守门神发现,悄悄告诉天神,天神大怒,派天兵天将把她抓住,认为她虽然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儿,犯了天规就得严惩,忍痛下令把她放到人间受苦,还将她变成一条母狗,永世不得返回天宫。被放逐人间变成母狗的仙女,在水潭边看到自己原来很美的神仙变成狗模样,很是悲伤,但她不忘自己想帮助人间的初衷,还好自己嘴巴里还含着要给人间送的谷种子,踏上送种子的艰辛路……到河边鱼见鱼跑,到树林鸟见鸟飞,到寨子里人见人跑没人理。后来历尽艰辛来到一个哈尼寨子,走进一家子孙满堂,勤劳团结的哈尼人家,精疲力竭的她,把嘴巴里含着的谷子吐在哈尼人家门口汲有雨水的石槽里,守着谷种子不愿离开,老人看到谷种子已经有小芽,想起自己父亲说过的话:“见到种子,下土能活,只要是种子,不管它能不能吃,就要把它送到土里,让它自由生长!”

老人看到石槽里的种子,在狗的嘴里就已经冒芽,认为这是在水里生长的植物,老人带着儿子儿媳妇把种子送到有泉水的地方,挖一块田把种子撒播到田里,老人领着那条神仙变的狗天天去看田里的谷子,见到杂草就拔,见水不够就把水沟水引进去,为了让水永远不干,智慧老人让那一块田,有入水口,有出水口。谷子长的很快,到了秋天,一棵棵草上结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谷子,老人让儿子儿媳妇把成熟的谷子割回来,在石板上搓下来,老人一看一把谷种能结出这么多的谷子,就发动全家老小又挖一丘又一丘的梯田,随谷子的收获增收,一年又一年增挖梯田,年年岁岁,从梯田中长出的粮食装满仓。随着梯田规模的形成,自然的生物链也就自然形成,野鸭飞来了,青蛙来了,泥鳅黄鳝也出现了,人们也懂得放养稻田鱼了,祖祖辈辈,哈尼人就守着梯田过日子,繁衍后代,有了稳固的家园,发展今天的大规模万亩梯田……

哈尼人按大自然的习性学会分雨季,春季,冬季。按大自然的自然规律随植物习性安排劳作时间:桃花开撒撒秧,梨花开懒人搬家,樱花开嫁女娶亲……

哈尼人为了感谢天神女儿为哈尼人送来谷物种子变成狗回不了天宫的感恩之情,每年秋季收割新米时过新米节,祭献过老祖宗后,吃第一口新米饭的是狗。现在哈尼人无论是哪一支系,儿媳妇的尊称也是“可玛”,以示对天神女儿的尊重,敬意。

哈尼人从来不给狗吃糯米粑粑,怕噎着狗。平常日子,人们吃过饭后才给狗吃。

儿时如果碗里剩几粒米饭,奶奶就会说:“你就剩吧!夜里碗里剩的米粒会闪金光跟天上管粮食的神仙告状,以后就会让你少得到食物……”所以至今养成习惯,能吃多少拿多少,碗里食物绝对不剩一口一粒。

流传地:红河县甲寅地区

收集整理:钱东丽


相关文章

  • 中国人文地理
  • 地理时间 世界就在你眼前 首页 行星地球 影像地球 卫星图 Google Earth 世界地理 山峰 湖泊 海洋 岛屿 湿地 森林 沙漠 冰川 北极 南极 水资源 中国地理 人文中国 人类星球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震 火山 环保 Plan ...查看


  • 哈尼农耕文化
  •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梯田耕作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梯田农耕礼俗又是梯田文化中的精要部分.它集中反映了哈尼人的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审美意象等,体现了哈尼人勤劳.勇敢和睿智的精神特色:是连接农耕生产与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桥梁. ...查看


  • 金融精准扶贫的云南实践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融精准扶贫的云南实践 作者:孙凌燕 冷秋 苏丽霞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10期 云南,有个曼妙诗意的别称--彩云之南.那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丰 ...查看


  • 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与生态旅游
  • <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4期 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与生态旅游 林 艺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昆明650091) 摘要:云南旅游多年来的发展态势一直较好,除了源于旅游资源的丰厚外,更得源于赋予资源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云南旅游人 ...查看


  • 湿地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组图)
  • 2012-06-27 11:53:21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有0人参与 0 青藏高原壮丽的羊卓雍湖 世界最大湿地潘塔纳尔沼泽地童话般的美景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营造出的诗情画意 翠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北京人踏青好去处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 ...查看


  • 中国第45个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探秘
  • 喜欢 0 大字 小字 位于 上海 松江区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3年06月25日14:54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 ...查看


  • 云南哈尼梯田
  •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图为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梯田. 第 1 页 共 4 页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 ...查看


  • 探析哈尼族支系的生态特点
  • [摘 要]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根在中国,集中居住在湄公河.红河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称为哈尼族)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诸国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哈尼族约180万人,其中中国哈尼族143万人,主要分布 ...查看


  •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 I卷(自然灾害与防治) 1.(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夏季(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处谷地,两侧坡度陡,汇水快,水量大.(每点3分二点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