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素材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

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届学生。

1985年,莫言30岁。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同年,在《收获》第五期发表中篇《球状闪电》,在《钟山》第一期发表中篇《金发婴儿》,在《人民文学》第十二期发表中篇《爆炸》,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

匹马》、《秋水》等多篇。

1986年,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同时还发表《筑路》,短篇《草鞋窨子》、《苍蝇门牙》等。同年夏,张艺谋找到莫言洽谈购买《红高粱》改编电影版权事宜,莫言与陈剑雨、朱伟合作将其改编为电影版文学剧本。

1987年,长篇《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而其后发表的中篇《欢乐》、《红蝗》受到恶评。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西柏坡第38届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他还发表了《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同年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高密联合召开

1989年,莫言34岁,出访西德。第一次走出国门。同年三月,在短片《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据此改编的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6月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他在《花城》杂志发表中篇《父亲在民夫连里》。1991年创作中篇《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加文学活动;暑假创作了《神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同年,莫言与朋友合作创作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哥哥们的青春往事》,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摄制。

1992年创作中篇《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型》、《梦境与杂种》。

1993年先后出版了长篇《酒园》、《食草家族》,中篇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1994年莫言母亲于山东高密县去世,它直接催生莫言要写一部小说献给母亲的念头。

1995年,莫言40岁,创作长篇《丰乳肥臀》,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1996年由莫言编剧的影片《太阳有耳》获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年,《丰乳肥臀》停印。

1997年,他与人合作创作话剧《霸王别姬》。离开军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日报》工作。《丰乳肥臀》获首届

1998年,在《东海》杂志第六期发表中篇《牛》,在《收获》第六期发表中篇《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发表短篇《拇指拷》、《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的战斗》、《一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红树林》由检查日报影视部设置完成。

1999年,在《收获》第2期发表中篇《师傅愈来愈幽默》、在《花城》第1期发表短篇《我们的七叔》,在《收获》第4期发表中篇《野驴子》。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社长篇《红树林》,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师傅愈来愈幽默》。

2000年,莫言45岁,在《收获》第1期发表中篇《司令的女人》,在《上海文学》第11期发表短篇《冰雪美人》。长篇《酒园》再版,在南海出版社出版。《莫言短篇小说》(1-3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莫言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2001年十大妇女书。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长篇《酒园》获得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长篇《檀香刑》获首届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并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同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

2004年,莫言先后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并于2008年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访谈录

得知获奖消息很吃惊 当时正在吃饭

莫言: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听说你们有的来了好几天了,所以我确实是没有办法提前跟你们见面。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这个地方来,这是一个本来应该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我的心情很高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有一点吃惊。因为我想我们全世界有许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家,都在那儿排着队等候,要轮到我们这个还相对年轻的,相对年轻的作家,可能性很小,所以刚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惊讶。

记者:原来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获得这个奖项?

莫言:基本上没想到,因为我觉得可能性太小了。刚才我反复说过,全世界有这么多个优秀作家,包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也都具备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我想这么一个大奖,落到我头上可能性太小了。

记者:您现在觉得获了这个奖对您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莫言:这应该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我想尽快地从热闹和喧嚣当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你们明天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记者:当时您听到获奖这个消息的时候,您当时在做什么?

莫言:我正在吃饭。

记者:看着电视吗?

莫言:没看电视,因为我家的小外孙他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反正是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

我是靠作品的素质打动了诺贝尔评委

记者:今年和您之前一直呼声特别高的是日本的村上春树先生,我们知道您和大江健三郎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道您和村上先生有没有交往,然后您怎么评价他的作品?

莫言:跟村上没有直接的交往,但互相之间也通过朋友,通过信息,我认为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了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我觉得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也完全具备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记者:那您觉得您这次能够获奖是您作品当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会?

莫言:我想最主要因为我的作品的文学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我想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族群的局限。

记者:他给您的颁奖词说是魔幻现代主义和民间故事,还有历史,还有当代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您觉得这个评价也是中肯的吗?

莫言:我不知道他有这个„„这种颁奖词都是高度概括了,高度概括的话往往都是应该说是比较对的。

诺贝尔的争论对我就像一面镜子

记者:莫言老师,之前您的呼声也特别的高涨,我看到在网上您一直非常的低调,您回应各路媒体采访的时候,您说您不想说,您没有看法,当时为什么要特别的这样低调呢?

莫言:我要跳出来的话不就成了滑稽剧了吗?人家是一个博彩网站在说,在拿着我在那出彩,我自己当真了出来说,那不是很滑稽很荒诞吗?我也关注到网上网友们对我的一些看法,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我觉得挺我的也好,批评我的也好,都对我是一种帮助。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种可能性,过去的平面媒体时代一个作家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喜欢你,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厌恶你,所以我第一次面对了广大的读者,广大的群体,所以我想最近一个时期来网上,围绕着我跟诺贝尔奖这种争论,实际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事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作家的写作应当立足于人

记者:我这有1988年第一期的《天堂蒜薹之歌》,充满了文学的批评性,你对文学这块怎么评价?

莫言:一个作家的写作应该立足于文学,立足于写人,但是作家是生活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他描述社会生活也包含了政治、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所以一个关心社会的作家,一个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家,他的描写自然会带有这种批判性,我觉得文学作品批判是一个重要的功能,但是对好的东西也要歌颂,真善美也要歌颂。一个作家选取一个创作题材的时候,必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的东西,激发了他强烈的共鸣,然后才可能使他产生灵感,然后才可能使他运笔如飞,然后才可能写出既让作家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的作品。

记者:后来翻译的时候,是不是也对一些东西的愤怒也平息了?

莫言:“愤怒的蒜薹”一度还使用过这个名字,最后还是恢复了,我觉得这样更贴切一点,另外也更有艺术性,主要就是我记得当年美国作家斯坦贝壳曾经写过《愤怒的葡萄》,我叫“愤怒的蒜薹”就有一点跟人家后边的感觉了。这个小说是1987年我的一个作品,但是1987年写的,当时我是比较年轻,写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小说里边也表达了我当时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当然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是我现在基本还是认为这个作品是非常能够代表我的社会态度,人生态度,文学态度的一个作品。

记者:您的家乡对您的文学创作或者是获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莫言: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还是其他的工作的朋友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重大的作用,我想我的故乡跟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这两天都知道我们高密有什么三祥四宝,泥塑、剪纸、年画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民间文化都是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也是这些文化元素,所以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的元素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了,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功能。

感谢批评我的朋友 “众声喧哗”见真我

记者:莫言老师您认为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莫言:对我个人意味着我这一段时间要接待你们。

记者:莫言老师微博上有很多粉丝,您最想对在微博上曾经发表过跟您评论的那些的网友说些什么?

莫言:我感谢网上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挺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刚才说了,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让自己放到众声喧哗当中这么一个机会,所以这次这一段持续有足有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对我来讲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绝佳的机会,使我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有哪些东西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

记者:您以后文学创作还会以家乡为题材或者基调吗?

莫言:我这个家乡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学地理,就是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跟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或者说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开放的高密东北乡,夸张一点的说,我一直想把它写成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因此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甚至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都有可能被我当做素材拿到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上来。

记者:我是一家日本的媒体,您的作品也在日本出版,您对日本的读者有几句话说吗? 莫言:我的作品在日本已经出了十几本,主要的作品基本都翻译了,像一些教授他们都是我很好的译者。我跟日本很多普通的读者有过很多次的交流,我觉得很多日本的普通读者,像小饭店里的厨师,小酒馆里的老板,他们对我的很多作品,都有令我惊讶的这种理解,而且他们这种理解的角度是匪夷所思的,是我想不到的。所以我在这里借您的笔,向日本读者表示感谢,也向广大的日本人民表示问候。

记者:莫言老师在您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您觉得谁对您影响最深?

莫言:影响最深的我想还是中国的作家,最早我童年时期阅读的作品除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古典文学之外,我还阅读了像《聊斋志异》这样的一些古典的文言小说,因为这样一些作品是跟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像《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它里边很多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也都是在民间口口相传,所以我觉得我从小就是受到了这样一种民间的文化的,民间故事的影响。

记者:莫言老师,您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吗?

莫言:没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尽快的把眼前这些事情处理完。

诺贝尔文学奖绝不能说是最高奖项

记者:莫言老师,很多人愿意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是文学创作一个顶峰,可能是对诺贝尔文学奖认为是一个国际最高的奖项。

莫言:这个看法我是不同意的,它是一个重要奖项,但绝对不能说是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也只代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的看法和意见,如果换另外一个评委小组,评委群体,可能得奖者就未必是我,因为它只代表了一部分评委的看法。

记者(凤凰网记者提问):莫言老师众所周知您是一位高产作家,您的作品量巨大,但是想问您的是,在这些作品当中,您自己最满意和喜欢的是哪一部?

莫言:首先我觉得我不是高产作家,因为很多作家写的比我还多。这个很难回答,写了这么多的小说,究竟哪一篇最满意,这个问题也是被问了很多遍,但是最狡猾的说法就是就像一个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一群孩子一样,你不愿意说最喜欢哪一个,说喜欢老大,老二不高兴了,说喜欢老小他们的哥哥姐姐又不高兴了。所以我想我的主要作品还是都比较满意吧,当然也有缺憾。

记者:莫言老师我们在莫言文学馆中看到您以前的作品很多的手稿,不知道您现在写作是依然坚持手写还是什么?

莫言:我还是用手写。

我理解的普世价值没那么复杂

记者:莫言老师您认为文学的普世价值在哪里,有人说您获奖也意味着西方通过小说打开了一个让西方世界,包括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是这样吗?

莫言:这个普世价值现在也说的很烂了,大家都把普世价值挂在嘴边,实际上我理解的普世价值也没那么复杂,就是真善美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我们中国人认为自己好,你自己对待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那种感觉去对待外国的朋友,他们也会感觉到很好的,这就是一种普世的东西。我想在文学作品里边,就是说你写出了不仅仅能够打动你的同胞的作品,而且你的作品被翻译出去以后也能打动外国的读者,这样的作品就必然具有普世价值。

莫言的9个关键词

1.【先锋】 莫言是至今仍然保持着八十年代开始兴盛的先锋主义文学精神的少数中国作家之一,始终不懈地在探索新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在开拓小说写作疆域和叙述形式上,莫言是走在最前列的一员。

2.【想像】 莫言的小说尽管处理的都是现实和历史的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客观写实。在种种奇诡想像的领域里,莫言所抵达的心理真实比现实更加真实。这也就是诺贝尔授奖词里所说的“幻想与现实的融合”。

3.【批判】 莫言的作品可以说全部都是从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视角出发的,对主流和现存的话语体系和社会状态进行了无畏的颠覆和尖锐的质疑。

4.【历史】 莫言在《生死疲劳》、《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作品中深入反思了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进程。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莫言笔下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命运,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5.【反讽】 莫言超群的语言艺术在于充满了不确定的、自我瓦解的叙述(特别是《酒国》和《十三步》)。莫言小说中的讽刺不仅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莫言的叙述者常常暴露出自身的不足、缺憾、失误。通过这种自我指涉的、自省的叙述,莫言小说的批判性也意味着一种自我批判性。

6.【喜剧】 莫言风格的幽默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不但无情地嘲笑了世界,也嘲笑了自己。借用他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后由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的标题,我们也可以说:莫言越来越幽默。

7.【豪放】 莫言的风格无疑是豪放的,有着山东汉子的大嗓门。他的汪洋恣肆和一泻千里的气势,源源不断的言说方式,都给汉语文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暴力其实远远超过了他小说描写的程度,莫言只不过是把它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愿看到的,被掩盖的真实。

8.【民间】 莫言早期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食草家族》,与“寻根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写乡村文化和原始的生命力。《檀香刑》、《天堂蒜苔之歌》等也融合了民间说唱文艺的样式。而《生死疲劳》有着鲜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的源头。

9.【古典】 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作品简介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拙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

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莫言花絮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 *** *** *** ***

莫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是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然后尽管作品作早已在世界文坛得到尊重,但莫言仍然常常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

莫言: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的这种争论。

许戈辉:这内心深处的软弱是什么呢?

莫言:就是怕让别人不高兴,说出来我实际上是很没出息的一个人,我现在每次从北京回来,因为我女儿有一个房子,住的那个地方离机场很近,我明明应该到那边去我都不到那边去,我要回到我市中心这个位置,我就怕出租车司机不高兴,因为我一谈说在大山子下来那个司机马上就甩脸子给我看,我这一路就很痛苦。

所以我有两次必须去的时候,我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一上车以后我把那中华烟先甩给他,我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真中华绝对不是假的,我说为什么呢我说然后我再跟你说去哪里,我说我要去哪里,很对不起,我说请你不要对我甩脸子,那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六十块钱呢,他没赔,所以一路跟我有说有笑,我就这么一个很没出息的人实际上,当然说出来说你太虚伪了,这确实都是真的。

许戈辉:如果要是对出租司机是不是给自己脸子看,内心深处都恐惧,都会像您所说懦弱的人,作为一个作家他怎么会有勇气写出社会最残酷的现实?呈现给读者最本真的东西呢?

莫言:那这就恰好是一个反差了,越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懦弱的无用的人,越是在文学作品里面表现得特有本事是吧,文学作品就是把生活当中不敢做的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有的人也说过嘛,你为什么写作,那人说我这个写作的时候我可以把对那个心爱的女人的想说的话不敢说的话在小说里写出来了,想骂的一个人的不敢骂的话在小说里骂出来了。

*** *** *** *** ***

岩松:但是莫言先生,说句良心话,比这个奖金更早到来的是记者,会不会已经开始有点烦了?

莫言:有很多记者来了,他们待了好几天了。我确实想,这么晚了就休息吧,后来高密市的一些文化局的朋友就过来说,很多记者都在那儿等着,然后我就从家里过来,过来以后跟他们简单地聊了两句,讲讲他们的辛苦和他们忠于他们的职业精神表示敬佩和感谢。

白岩松:你看我刚才特意在想,您今年57岁,这个诺贝尔奖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恰恰在你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说,创作的中间来的,他就不像你岁数很大了,快退休再来,他会不会打乱你原来的一些设想,接下来的一些创作计划?

莫言:我想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马上要接受一些采访,可能社会活动比较多吧,但是我想很快就会过去,关键是一种心态,你自己不要把这当作一件什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它就是一个奖,你得了这个奖也并不注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的很好的作家也是成群结队,具备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所以我很幸运得了这个奖,但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而不是奖项,作家能够站稳脚跟,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对于这个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忠诚的一种写作状态,所以我想尽快地从这个状态下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白岩松:诺贝尔奖的颁奖词的时候特别强调您是魔幻现实主义跟福克纳、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都紧紧连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一个定论吗,还是你提前早已经想改变它,已经在改变它?

莫言:关于马尔克斯跟福克纳,我在1987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中国作家尤其我个人跟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两位大师他们的创作风格对我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就认识到我们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我用了一个“逃离”,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就会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正是两座灼热的火山,我们如果靠他们太近的话,势必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应该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

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届学生。

1985年,莫言30岁。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同年,在《收获》第五期发表中篇《球状闪电》,在《钟山》第一期发表中篇《金发婴儿》,在《人民文学》第十二期发表中篇《爆炸》,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

匹马》、《秋水》等多篇。

1986年,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同时还发表《筑路》,短篇《草鞋窨子》、《苍蝇门牙》等。同年夏,张艺谋找到莫言洽谈购买《红高粱》改编电影版权事宜,莫言与陈剑雨、朱伟合作将其改编为电影版文学剧本。

1987年,长篇《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而其后发表的中篇《欢乐》、《红蝗》受到恶评。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西柏坡第38届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他还发表了《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同年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高密联合召开

1989年,莫言34岁,出访西德。第一次走出国门。同年三月,在短片《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据此改编的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6月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他在《花城》杂志发表中篇《父亲在民夫连里》。1991年创作中篇《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加文学活动;暑假创作了《神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同年,莫言与朋友合作创作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哥哥们的青春往事》,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摄制。

1992年创作中篇《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型》、《梦境与杂种》。

1993年先后出版了长篇《酒园》、《食草家族》,中篇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1994年莫言母亲于山东高密县去世,它直接催生莫言要写一部小说献给母亲的念头。

1995年,莫言40岁,创作长篇《丰乳肥臀》,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1996年由莫言编剧的影片《太阳有耳》获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年,《丰乳肥臀》停印。

1997年,他与人合作创作话剧《霸王别姬》。离开军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日报》工作。《丰乳肥臀》获首届

1998年,在《东海》杂志第六期发表中篇《牛》,在《收获》第六期发表中篇《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发表短篇《拇指拷》、《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的战斗》、《一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红树林》由检查日报影视部设置完成。

1999年,在《收获》第2期发表中篇《师傅愈来愈幽默》、在《花城》第1期发表短篇《我们的七叔》,在《收获》第4期发表中篇《野驴子》。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社长篇《红树林》,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师傅愈来愈幽默》。

2000年,莫言45岁,在《收获》第1期发表中篇《司令的女人》,在《上海文学》第11期发表短篇《冰雪美人》。长篇《酒园》再版,在南海出版社出版。《莫言短篇小说》(1-3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莫言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2001年十大妇女书。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长篇《酒园》获得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长篇《檀香刑》获首届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并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同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

2004年,莫言先后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并于2008年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访谈录

得知获奖消息很吃惊 当时正在吃饭

莫言: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听说你们有的来了好几天了,所以我确实是没有办法提前跟你们见面。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这个地方来,这是一个本来应该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我的心情很高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有一点吃惊。因为我想我们全世界有许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家,都在那儿排着队等候,要轮到我们这个还相对年轻的,相对年轻的作家,可能性很小,所以刚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惊讶。

记者:原来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获得这个奖项?

莫言:基本上没想到,因为我觉得可能性太小了。刚才我反复说过,全世界有这么多个优秀作家,包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也都具备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我想这么一个大奖,落到我头上可能性太小了。

记者:您现在觉得获了这个奖对您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莫言:这应该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我想尽快地从热闹和喧嚣当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你们明天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记者:当时您听到获奖这个消息的时候,您当时在做什么?

莫言:我正在吃饭。

记者:看着电视吗?

莫言:没看电视,因为我家的小外孙他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反正是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

我是靠作品的素质打动了诺贝尔评委

记者:今年和您之前一直呼声特别高的是日本的村上春树先生,我们知道您和大江健三郎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道您和村上先生有没有交往,然后您怎么评价他的作品?

莫言:跟村上没有直接的交往,但互相之间也通过朋友,通过信息,我认为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了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我觉得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也完全具备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记者:那您觉得您这次能够获奖是您作品当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会?

莫言:我想最主要因为我的作品的文学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我想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族群的局限。

记者:他给您的颁奖词说是魔幻现代主义和民间故事,还有历史,还有当代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您觉得这个评价也是中肯的吗?

莫言:我不知道他有这个„„这种颁奖词都是高度概括了,高度概括的话往往都是应该说是比较对的。

诺贝尔的争论对我就像一面镜子

记者:莫言老师,之前您的呼声也特别的高涨,我看到在网上您一直非常的低调,您回应各路媒体采访的时候,您说您不想说,您没有看法,当时为什么要特别的这样低调呢?

莫言:我要跳出来的话不就成了滑稽剧了吗?人家是一个博彩网站在说,在拿着我在那出彩,我自己当真了出来说,那不是很滑稽很荒诞吗?我也关注到网上网友们对我的一些看法,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我觉得挺我的也好,批评我的也好,都对我是一种帮助。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种可能性,过去的平面媒体时代一个作家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喜欢你,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厌恶你,所以我第一次面对了广大的读者,广大的群体,所以我想最近一个时期来网上,围绕着我跟诺贝尔奖这种争论,实际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事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作家的写作应当立足于人

记者:我这有1988年第一期的《天堂蒜薹之歌》,充满了文学的批评性,你对文学这块怎么评价?

莫言:一个作家的写作应该立足于文学,立足于写人,但是作家是生活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他描述社会生活也包含了政治、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所以一个关心社会的作家,一个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家,他的描写自然会带有这种批判性,我觉得文学作品批判是一个重要的功能,但是对好的东西也要歌颂,真善美也要歌颂。一个作家选取一个创作题材的时候,必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的东西,激发了他强烈的共鸣,然后才可能使他产生灵感,然后才可能使他运笔如飞,然后才可能写出既让作家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的作品。

记者:后来翻译的时候,是不是也对一些东西的愤怒也平息了?

莫言:“愤怒的蒜薹”一度还使用过这个名字,最后还是恢复了,我觉得这样更贴切一点,另外也更有艺术性,主要就是我记得当年美国作家斯坦贝壳曾经写过《愤怒的葡萄》,我叫“愤怒的蒜薹”就有一点跟人家后边的感觉了。这个小说是1987年我的一个作品,但是1987年写的,当时我是比较年轻,写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小说里边也表达了我当时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当然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是我现在基本还是认为这个作品是非常能够代表我的社会态度,人生态度,文学态度的一个作品。

记者:您的家乡对您的文学创作或者是获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莫言: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还是其他的工作的朋友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重大的作用,我想我的故乡跟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这两天都知道我们高密有什么三祥四宝,泥塑、剪纸、年画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民间文化都是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也是这些文化元素,所以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的元素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了,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功能。

感谢批评我的朋友 “众声喧哗”见真我

记者:莫言老师您认为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莫言:对我个人意味着我这一段时间要接待你们。

记者:莫言老师微博上有很多粉丝,您最想对在微博上曾经发表过跟您评论的那些的网友说些什么?

莫言:我感谢网上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挺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刚才说了,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让自己放到众声喧哗当中这么一个机会,所以这次这一段持续有足有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对我来讲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绝佳的机会,使我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有哪些东西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

记者:您以后文学创作还会以家乡为题材或者基调吗?

莫言:我这个家乡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学地理,就是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跟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或者说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开放的高密东北乡,夸张一点的说,我一直想把它写成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因此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甚至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都有可能被我当做素材拿到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上来。

记者:我是一家日本的媒体,您的作品也在日本出版,您对日本的读者有几句话说吗? 莫言:我的作品在日本已经出了十几本,主要的作品基本都翻译了,像一些教授他们都是我很好的译者。我跟日本很多普通的读者有过很多次的交流,我觉得很多日本的普通读者,像小饭店里的厨师,小酒馆里的老板,他们对我的很多作品,都有令我惊讶的这种理解,而且他们这种理解的角度是匪夷所思的,是我想不到的。所以我在这里借您的笔,向日本读者表示感谢,也向广大的日本人民表示问候。

记者:莫言老师在您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您觉得谁对您影响最深?

莫言:影响最深的我想还是中国的作家,最早我童年时期阅读的作品除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古典文学之外,我还阅读了像《聊斋志异》这样的一些古典的文言小说,因为这样一些作品是跟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像《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它里边很多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也都是在民间口口相传,所以我觉得我从小就是受到了这样一种民间的文化的,民间故事的影响。

记者:莫言老师,您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吗?

莫言:没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尽快的把眼前这些事情处理完。

诺贝尔文学奖绝不能说是最高奖项

记者:莫言老师,很多人愿意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是文学创作一个顶峰,可能是对诺贝尔文学奖认为是一个国际最高的奖项。

莫言:这个看法我是不同意的,它是一个重要奖项,但绝对不能说是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也只代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的看法和意见,如果换另外一个评委小组,评委群体,可能得奖者就未必是我,因为它只代表了一部分评委的看法。

记者(凤凰网记者提问):莫言老师众所周知您是一位高产作家,您的作品量巨大,但是想问您的是,在这些作品当中,您自己最满意和喜欢的是哪一部?

莫言:首先我觉得我不是高产作家,因为很多作家写的比我还多。这个很难回答,写了这么多的小说,究竟哪一篇最满意,这个问题也是被问了很多遍,但是最狡猾的说法就是就像一个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一群孩子一样,你不愿意说最喜欢哪一个,说喜欢老大,老二不高兴了,说喜欢老小他们的哥哥姐姐又不高兴了。所以我想我的主要作品还是都比较满意吧,当然也有缺憾。

记者:莫言老师我们在莫言文学馆中看到您以前的作品很多的手稿,不知道您现在写作是依然坚持手写还是什么?

莫言:我还是用手写。

我理解的普世价值没那么复杂

记者:莫言老师您认为文学的普世价值在哪里,有人说您获奖也意味着西方通过小说打开了一个让西方世界,包括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是这样吗?

莫言:这个普世价值现在也说的很烂了,大家都把普世价值挂在嘴边,实际上我理解的普世价值也没那么复杂,就是真善美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我们中国人认为自己好,你自己对待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那种感觉去对待外国的朋友,他们也会感觉到很好的,这就是一种普世的东西。我想在文学作品里边,就是说你写出了不仅仅能够打动你的同胞的作品,而且你的作品被翻译出去以后也能打动外国的读者,这样的作品就必然具有普世价值。

莫言的9个关键词

1.【先锋】 莫言是至今仍然保持着八十年代开始兴盛的先锋主义文学精神的少数中国作家之一,始终不懈地在探索新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在开拓小说写作疆域和叙述形式上,莫言是走在最前列的一员。

2.【想像】 莫言的小说尽管处理的都是现实和历史的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客观写实。在种种奇诡想像的领域里,莫言所抵达的心理真实比现实更加真实。这也就是诺贝尔授奖词里所说的“幻想与现实的融合”。

3.【批判】 莫言的作品可以说全部都是从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视角出发的,对主流和现存的话语体系和社会状态进行了无畏的颠覆和尖锐的质疑。

4.【历史】 莫言在《生死疲劳》、《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作品中深入反思了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进程。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莫言笔下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命运,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5.【反讽】 莫言超群的语言艺术在于充满了不确定的、自我瓦解的叙述(特别是《酒国》和《十三步》)。莫言小说中的讽刺不仅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莫言的叙述者常常暴露出自身的不足、缺憾、失误。通过这种自我指涉的、自省的叙述,莫言小说的批判性也意味着一种自我批判性。

6.【喜剧】 莫言风格的幽默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不但无情地嘲笑了世界,也嘲笑了自己。借用他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后由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的标题,我们也可以说:莫言越来越幽默。

7.【豪放】 莫言的风格无疑是豪放的,有着山东汉子的大嗓门。他的汪洋恣肆和一泻千里的气势,源源不断的言说方式,都给汉语文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暴力其实远远超过了他小说描写的程度,莫言只不过是把它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愿看到的,被掩盖的真实。

8.【民间】 莫言早期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食草家族》,与“寻根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写乡村文化和原始的生命力。《檀香刑》、《天堂蒜苔之歌》等也融合了民间说唱文艺的样式。而《生死疲劳》有着鲜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的源头。

9.【古典】 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作品简介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拙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

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莫言花絮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 *** *** *** ***

莫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是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然后尽管作品作早已在世界文坛得到尊重,但莫言仍然常常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

莫言: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的这种争论。

许戈辉:这内心深处的软弱是什么呢?

莫言:就是怕让别人不高兴,说出来我实际上是很没出息的一个人,我现在每次从北京回来,因为我女儿有一个房子,住的那个地方离机场很近,我明明应该到那边去我都不到那边去,我要回到我市中心这个位置,我就怕出租车司机不高兴,因为我一谈说在大山子下来那个司机马上就甩脸子给我看,我这一路就很痛苦。

所以我有两次必须去的时候,我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一上车以后我把那中华烟先甩给他,我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真中华绝对不是假的,我说为什么呢我说然后我再跟你说去哪里,我说我要去哪里,很对不起,我说请你不要对我甩脸子,那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六十块钱呢,他没赔,所以一路跟我有说有笑,我就这么一个很没出息的人实际上,当然说出来说你太虚伪了,这确实都是真的。

许戈辉:如果要是对出租司机是不是给自己脸子看,内心深处都恐惧,都会像您所说懦弱的人,作为一个作家他怎么会有勇气写出社会最残酷的现实?呈现给读者最本真的东西呢?

莫言:那这就恰好是一个反差了,越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懦弱的无用的人,越是在文学作品里面表现得特有本事是吧,文学作品就是把生活当中不敢做的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有的人也说过嘛,你为什么写作,那人说我这个写作的时候我可以把对那个心爱的女人的想说的话不敢说的话在小说里写出来了,想骂的一个人的不敢骂的话在小说里骂出来了。

*** *** *** *** ***

岩松:但是莫言先生,说句良心话,比这个奖金更早到来的是记者,会不会已经开始有点烦了?

莫言:有很多记者来了,他们待了好几天了。我确实想,这么晚了就休息吧,后来高密市的一些文化局的朋友就过来说,很多记者都在那儿等着,然后我就从家里过来,过来以后跟他们简单地聊了两句,讲讲他们的辛苦和他们忠于他们的职业精神表示敬佩和感谢。

白岩松:你看我刚才特意在想,您今年57岁,这个诺贝尔奖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恰恰在你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说,创作的中间来的,他就不像你岁数很大了,快退休再来,他会不会打乱你原来的一些设想,接下来的一些创作计划?

莫言:我想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马上要接受一些采访,可能社会活动比较多吧,但是我想很快就会过去,关键是一种心态,你自己不要把这当作一件什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它就是一个奖,你得了这个奖也并不注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的很好的作家也是成群结队,具备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所以我很幸运得了这个奖,但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而不是奖项,作家能够站稳脚跟,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对于这个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忠诚的一种写作状态,所以我想尽快地从这个状态下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白岩松:诺贝尔奖的颁奖词的时候特别强调您是魔幻现实主义跟福克纳、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都紧紧连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一个定论吗,还是你提前早已经想改变它,已经在改变它?

莫言:关于马尔克斯跟福克纳,我在1987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中国作家尤其我个人跟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两位大师他们的创作风格对我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就认识到我们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我用了一个“逃离”,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就会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正是两座灼热的火山,我们如果靠他们太近的话,势必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应该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


相关文章

  • 点击热点新闻 积累写作素材
  • 点击热点新闻 积累写作素材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 ...查看


  • 2013届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莫言
  • 2013届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莫言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qu ...查看


  • 莫言再呼吁莫言热降温:我就是个写小说的农民
  • 2012年10月30日 10月29日,莫言(中)现身红高粱文化节成为媒体焦点,而他本人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晨报记者 王巍/摄 "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也没有我 ...查看


  • 一年没读书的莫言
  • 2013年12月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到浙江大学演讲,闻讯赶来的大学生和杭州当地文艺骨干,把报告厅围得水泄不通. 看到这情景,莫言很感动,也讲得十分认真,他讲了如何讲故事,如何发挥想象力,如何运用民间素材,如何塑造人物--他还建议说,大 ...查看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 ...查看


  • 作文热点主题素材第10名:愿望梦想
  • 作文热点主题素材第10名:愿望梦想 文章作者:郭红春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 热点导读:"愿望梦想"隶属于成长主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一主题包括理想.渴望.愿景.希望.期盼.呼唤.想念.心愿等 ...查看


  • 北大学长为你揭秘满分作文的那些套路
  • 北大学长为你揭秘满分作文的那些套路 高考语文作文的"套路"--关于高考语文写作的个人见解 近日很高兴听到几位"新鲜出炉的高三狗"问我该如何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的问题.看到高三的学弟学妹学习热情高我很开心, ...查看


  • [关于爷爷的作文]给莫言爷爷的一封信
  • 敬爱的莫言爷爷: 您好! 当我在电视机前看见您莫言爷爷高举奖杯,站在领奖台上时,我激动地流泪了!因为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爷爷,您从小生活在农村,因为家境贫穷,您五年级时就辍学帮家打工维持生计.但您嗜好读书,冒着家长 ...查看


  •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短文欣赏大全
  •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短文欣赏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令人深思的三个真实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