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再呼吁莫言热降温:我就是个写小说的农民

2012年10月30日

10月29日,莫言(中)现身红高粱文化节成为媒体焦点,而他本人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晨报记者 王巍/摄

“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也没有我。”昨天,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参加第三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时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莫言再次呼吁,希望大家的目光尽快从他身上转移。

“家乡人一起为莫言庆祝”

昨天一大早,天稍微有些阴冷,但衣着单薄的工作人员正在高密市文体公园广场上紧张忙碌着,因为他们知道,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与前两届不一样。“莫言老师的身份不同了,呵呵。”工作人员笑着说。

的确,因为“诺奖”,高密对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很重视,但又如莫言的低调一样,此次文化节又刻意保持低调。“不请外地大牌明星,就是让家乡人一起为老乡莫言庆祝。”市委相关人员透露。

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包括室外活动、展厅展览、论坛及讲座四个部分,共23个项目,将一直持续到11月3日。文化节包含高密民间文艺团体大展演、中国(高密)毛绒玩具展销会、中国奇石玉器展、中国婚纱服装展、红高粱故乡名吃——高密十佳炉包技艺大赛、高密民间艺术精品展等众多内容。据悉,高密名吃炉包技艺大赛是首次列入文化节,“高密炉包好吃,但传统技艺做法正在逐渐消失,所以这次特别设立这个项目。”

“没有红高粱就没有我”

9点半左右,红高粱文化节开幕,首先致辞的就是莫言。围着一条围脖的莫言款款走上台,发言台前立刻被记者们包围。

“前几天有个朋友对我说,因为有了莫言,才有了红高粱文化节,我说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莫言说,在他写小说之前,高密人民已种植红高粱千百年;在他之前,高密父老乡亲已创造了灿烂文化。

“我写小说,是继承了高密文化;我写小说,是在向家乡父老学习的基础上开始的;我写红高粱,是因为高密曾经有过一眼望不到边的红高粱。”莫言说,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和提拔,也没有他,“这个节日是父老乡亲们的节日,我只不过在其中发挥了一点非常微弱的作用罢了。”

“我是不太称职的儿子”

虽然莫言这样说,但家乡人都知道,红高粱文化节的举办和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两年前莫言并没获“诺奖”。“文化节尽管跟我有一点关系,但我发挥的作用很小,我希望大家的目光从我身上转移开来,去看看高密的文化。”

剪纸、泥塑、扑灰年画和茂腔等民俗文化一直都是莫言自豪的家乡文化,但他也呼吁老乡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次来参加咱们红高粱文化节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大师们带来的作品,有书法,有绘画,咱们也好好领略一下高密之外杰出艺术家们杰出的作品,以此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

近12天来,莫言一直被家乡人们挂在嘴边,但他很谦虚:“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都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都是高密父老乡亲们的不太称职的儿子。”

晨报山东高密专电

特派记者 岳亦雷

相关新闻

《红高粱》将改编成舞剧

晨报山东高密专电(特派记者 岳亦雷)红高粱文化节自然少不了《红高粱》的话题,虽然莫言小说中令人神往的红高粱今天已不在,但记者昨天获悉,舞剧版的《红高粱》或将在明年“十一”期间和观众见面。

昨天下午两点,青岛市歌舞剧院在高密举办发布会,称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将由青岛歌舞剧院改编成舞剧。青岛市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介绍说,青岛市歌舞剧院去年为准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而在胶东半岛寻找适合改编舞剧的文学作品,最后选定了莫言的《红高粱》,并于去年就获得了《红高粱》的舞剧版权。

“《红高粱》比较适合改编舞剧,它丰富的色彩和爱情故事都适合用舞剧来表达。”黄港说,“这部舞剧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演,能在国家级的艺术节上展示山东,同时为艺术节添彩。”

谈起作品再次被改编艺术形式,莫言表示,《红高粱》作品是1986年问世,至今已26年,先后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有电影,有戏曲,还有话剧,但还没有改编成舞剧。

莫言称,他认为改编成舞剧比改编成电影难度要大,比话剧改编难度也更大。因为舞剧除了需要演员外,还需要舞美设计和舞剧的灵魂——音乐,“但青岛市歌舞剧院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音乐上付出了很多,所以我相信他们。”

对于将来的改编效果,莫言说:“虽然小说我是原著,但一旦改变为其他艺术门类,就跟我没有关系了。比如电影《红高粱》获得国际大奖,那是张艺谋的功劳,是姜文、巩俐和众多创作人员的功劳,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原始素材。”同样,对于舞剧改编的将来,莫言表示“当然希望舞剧版《红高粱》成为珍品”。

据黄港介绍,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有多家演出公司盯上了舞剧《红高粱》演出版权,并表示要投巨资商议合作事宜,他们均一一婉拒。据了解,目前舞剧《红高粱》的剧本已编写完毕,莫言在修改环节也参与了相关讨论,或将在明年“十一”期间和观众见面。

莫言希望“莫言热”降温

据新华社电 10月29日,莫言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希望大家把对莫言一个人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更多的作家、更多的艺术创作者的关注。

日前据媒体报道,“莫言醉”的商标可能以税后1000万元成交,身价较当年的注册费1000元跃升万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忙,比莫言更忙的是忙于开发莫言、开发他的作品、乃至开发他老家高密和山东的人们。消费莫言、消费“诺奖”已经成了10月以来最热门的文化产业现象。

首先被消费的是莫言的文学作品。自从获得“诺奖”后,莫言的各类书籍被抢购一空后全面断货,电商一日销量为上月的两倍,书城一天能卖4000册,于是市面上各类出版社乃至盗版商的加印纷纷出笼,目前各地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但实际仅有三四家获得了合法授权。

其次被消费的是莫言本人。第一个被消费和踏平的是莫言老家的门槛,莫言文学馆二期扩建工程已确定了年内开工,还要限制会员级别。更夸张的是他的作品手稿,10月25日莫言的小说手稿开始在上海展出,而他与四川书商合作的20多万字的剧本手稿据说一夜价值飙升百万。

最后,被消费的是关于莫言的一切。借用当地官员对莫言父亲的劝说就是,“莫言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现在莫言旧居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图书馆、纪念馆呼之欲出。然后是文化经济的升级,山东旅游口号已经快变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了,在“文豪故居二日游”光芒映照下,高密街头的火烧和烧鸡都标上了莫言的简介。最后的高潮是把高密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的新闻,虽然高密新闻中心及时出面澄清,但也可见名人文化产业的威力,真可谓莫言“得道”,高密“成仙”。

借用莫言手稿中的自嘲:“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目前种种对莫言的消费行为正应了“诺奖”评委会的颁奖词:“魔幻的现实主义”。

2012年10月30日

10月29日,莫言(中)现身红高粱文化节成为媒体焦点,而他本人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晨报记者 王巍/摄

“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也没有我。”昨天,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参加第三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时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莫言再次呼吁,希望大家的目光尽快从他身上转移。

“家乡人一起为莫言庆祝”

昨天一大早,天稍微有些阴冷,但衣着单薄的工作人员正在高密市文体公园广场上紧张忙碌着,因为他们知道,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与前两届不一样。“莫言老师的身份不同了,呵呵。”工作人员笑着说。

的确,因为“诺奖”,高密对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很重视,但又如莫言的低调一样,此次文化节又刻意保持低调。“不请外地大牌明星,就是让家乡人一起为老乡莫言庆祝。”市委相关人员透露。

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包括室外活动、展厅展览、论坛及讲座四个部分,共23个项目,将一直持续到11月3日。文化节包含高密民间文艺团体大展演、中国(高密)毛绒玩具展销会、中国奇石玉器展、中国婚纱服装展、红高粱故乡名吃——高密十佳炉包技艺大赛、高密民间艺术精品展等众多内容。据悉,高密名吃炉包技艺大赛是首次列入文化节,“高密炉包好吃,但传统技艺做法正在逐渐消失,所以这次特别设立这个项目。”

“没有红高粱就没有我”

9点半左右,红高粱文化节开幕,首先致辞的就是莫言。围着一条围脖的莫言款款走上台,发言台前立刻被记者们包围。

“前几天有个朋友对我说,因为有了莫言,才有了红高粱文化节,我说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莫言说,在他写小说之前,高密人民已种植红高粱千百年;在他之前,高密父老乡亲已创造了灿烂文化。

“我写小说,是继承了高密文化;我写小说,是在向家乡父老学习的基础上开始的;我写红高粱,是因为高密曾经有过一眼望不到边的红高粱。”莫言说,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和提拔,也没有他,“这个节日是父老乡亲们的节日,我只不过在其中发挥了一点非常微弱的作用罢了。”

“我是不太称职的儿子”

虽然莫言这样说,但家乡人都知道,红高粱文化节的举办和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两年前莫言并没获“诺奖”。“文化节尽管跟我有一点关系,但我发挥的作用很小,我希望大家的目光从我身上转移开来,去看看高密的文化。”

剪纸、泥塑、扑灰年画和茂腔等民俗文化一直都是莫言自豪的家乡文化,但他也呼吁老乡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次来参加咱们红高粱文化节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大师们带来的作品,有书法,有绘画,咱们也好好领略一下高密之外杰出艺术家们杰出的作品,以此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

近12天来,莫言一直被家乡人们挂在嘴边,但他很谦虚:“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都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都是高密父老乡亲们的不太称职的儿子。”

晨报山东高密专电

特派记者 岳亦雷

相关新闻

《红高粱》将改编成舞剧

晨报山东高密专电(特派记者 岳亦雷)红高粱文化节自然少不了《红高粱》的话题,虽然莫言小说中令人神往的红高粱今天已不在,但记者昨天获悉,舞剧版的《红高粱》或将在明年“十一”期间和观众见面。

昨天下午两点,青岛市歌舞剧院在高密举办发布会,称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将由青岛歌舞剧院改编成舞剧。青岛市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介绍说,青岛市歌舞剧院去年为准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而在胶东半岛寻找适合改编舞剧的文学作品,最后选定了莫言的《红高粱》,并于去年就获得了《红高粱》的舞剧版权。

“《红高粱》比较适合改编舞剧,它丰富的色彩和爱情故事都适合用舞剧来表达。”黄港说,“这部舞剧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演,能在国家级的艺术节上展示山东,同时为艺术节添彩。”

谈起作品再次被改编艺术形式,莫言表示,《红高粱》作品是1986年问世,至今已26年,先后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有电影,有戏曲,还有话剧,但还没有改编成舞剧。

莫言称,他认为改编成舞剧比改编成电影难度要大,比话剧改编难度也更大。因为舞剧除了需要演员外,还需要舞美设计和舞剧的灵魂——音乐,“但青岛市歌舞剧院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音乐上付出了很多,所以我相信他们。”

对于将来的改编效果,莫言说:“虽然小说我是原著,但一旦改变为其他艺术门类,就跟我没有关系了。比如电影《红高粱》获得国际大奖,那是张艺谋的功劳,是姜文、巩俐和众多创作人员的功劳,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原始素材。”同样,对于舞剧改编的将来,莫言表示“当然希望舞剧版《红高粱》成为珍品”。

据黄港介绍,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有多家演出公司盯上了舞剧《红高粱》演出版权,并表示要投巨资商议合作事宜,他们均一一婉拒。据了解,目前舞剧《红高粱》的剧本已编写完毕,莫言在修改环节也参与了相关讨论,或将在明年“十一”期间和观众见面。

莫言希望“莫言热”降温

据新华社电 10月29日,莫言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希望大家把对莫言一个人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更多的作家、更多的艺术创作者的关注。

日前据媒体报道,“莫言醉”的商标可能以税后1000万元成交,身价较当年的注册费1000元跃升万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忙,比莫言更忙的是忙于开发莫言、开发他的作品、乃至开发他老家高密和山东的人们。消费莫言、消费“诺奖”已经成了10月以来最热门的文化产业现象。

首先被消费的是莫言的文学作品。自从获得“诺奖”后,莫言的各类书籍被抢购一空后全面断货,电商一日销量为上月的两倍,书城一天能卖4000册,于是市面上各类出版社乃至盗版商的加印纷纷出笼,目前各地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但实际仅有三四家获得了合法授权。

其次被消费的是莫言本人。第一个被消费和踏平的是莫言老家的门槛,莫言文学馆二期扩建工程已确定了年内开工,还要限制会员级别。更夸张的是他的作品手稿,10月25日莫言的小说手稿开始在上海展出,而他与四川书商合作的20多万字的剧本手稿据说一夜价值飙升百万。

最后,被消费的是关于莫言的一切。借用当地官员对莫言父亲的劝说就是,“莫言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现在莫言旧居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图书馆、纪念馆呼之欲出。然后是文化经济的升级,山东旅游口号已经快变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了,在“文豪故居二日游”光芒映照下,高密街头的火烧和烧鸡都标上了莫言的简介。最后的高潮是把高密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的新闻,虽然高密新闻中心及时出面澄清,但也可见名人文化产业的威力,真可谓莫言“得道”,高密“成仙”。

借用莫言手稿中的自嘲:“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目前种种对莫言的消费行为正应了“诺奖”评委会的颁奖词:“魔幻的现实主义”。


相关文章

  • [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
  • 自1981年以来,莫言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意.韩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除波兰文.挪威文.葡萄牙文和希腊文之外,<红高粱家族>无一例外都是莫言作品中被首先翻译的.可以说,<红高粱家族>是国际社会了解莫 ...查看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 ...查看


  • 莫言的小说思想
  • 莫言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也是当代具有思想个性的小说家. 在莫言的小说思想中,他对小说语言的独特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小说语言的民族化追求方面. 在世界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不仅物质生活日益趋同,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趋同,最集中地蕴 ...查看


  • 童年记忆的世界_读莫言_透明的红萝卜_
  • 童年记忆的世界 --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石天强 [1]如同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存在着儿童 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冲突.儿童世界--即黑孩儿的世界--是审美的,叙述人通 过塑造这个孩子对声音 ...查看


  • 读檀香刑有感
  • 檀香原产深山中,秋来开花血样红.亭亭玉立十八丈,树中丈夫林中雄.檀口轻启美人曲,凤歌燕语啼娇莺.檀郎亲切美资容,抛果盈车传美名.檀板清越换新声,梨园弟子唱升平.檀车煌煌戎马行,秦时明月汉时关.檀香缭绕操琴曲,武侯巧计保空城.檀越本是佛家友, ...查看


  • 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 莫言小说写得最多的就是"母亲",这可能是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所致,他本人也曾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有"恋母情结".莫言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农民贫苦家庭,分到他身上的母爱就很少,因此,对于母爱他有一种天然 ...查看


  • 莫言经典语录大全:莫言语录
  • 莫言经典语录大全:莫言语录作家莫言经典语录大全,小编汇总了作家莫言的经典语录,莫言个人简介,供大家欣赏,参考.莫言,山东高密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期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征入伍,在部队 ...查看


  •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原因
  • 诺奖引爆"莫言热"或开中国文学 新时代 网友"热搜":搜索量一周暴涨近40倍 "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一家都市报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的头版标题在微博上引得众人争相转发.莫言很热,真 ...查看


  • 对莫言作品的认识
  • 谈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如是评价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