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

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二中

田军钊

2009年4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 知识迁移,情景导入。

师: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

生1:我现在还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因为它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的幼年时代,表现了封建教育的腐朽,落后。

生3:我比较喜欢《藤野先生》,感情非常浓厚,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设计目的:知识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师(深情的):请看大屏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他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雪》写于1925年1月。 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

师: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让人陶醉的活动,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文朗诵,边听边联想听到的优美画面,听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课件播放:诗朗诵。学生认真感受。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熏陶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的感

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展示听读收获。

师:鉴赏一篇散文,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就就是找到自己感受最深刻或者最喜爱的文字或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听完了优美的诗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生1:两幅。一幅是故乡江南的雪,一幅是朔方的雪。

生2: 我感受到了美丽的江南雪景和充满力量的朔方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师:结合自己刚才听的,使用文中的一些词语,说一说你喜欢哪幅雪的画面,为什么?

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因为它滋润美艳,还隐约着青春的气息。

生2:我比较喜欢朔方的雪,很有力量。我曾经到过北京,感受到北方的雪正如作者描绘的一样,如粉如沙,像一个斗士。

生3:我还是比较喜欢江南的雪,比较温柔,散发正春天的气息,到处充满了绿色的气息,仿佛春天不远了。

师:大家都觉得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温柔,朔方的雪则非常有力。

(设计说明:初谈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领会文章的韵味,收到美的熏陶。)

深入感读。

师: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一遍,通过文字感受画面,走入散文诗的意境,用声音来传达文中情感。

师:那这两种雪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

生1:不一样。

师:大家思考一下,两幅画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的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读江南的雪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轻缓、柔和的感觉。(特别温柔) 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

师:那么朔方的雪呢?

生: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用文字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是一种很美的活动。

学生试读,教师及时点评。

师:读雪需要联想,一边听一边联想,就会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浓郁的生命的气息。

(设计策略: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点评,不足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三 、内容探究

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描写了故乡和现实中的两种雪, 我们先来欣赏南方的雪,大家有感情的把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一个词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啊?

生齐答:滋润美艳:

板书:滋润美艳

师:第一段中景非常的优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写景的手法,知道从不同角度来写景,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全方位来展示自己感受。在第一段的优美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在怎样展现这优美的画面的。

生1:我感觉首先是紧紧抓住了景的特点,运用比喻,把雪比作是处子的皮肤,让我感受到了雪的温柔、美艳。

师:说的很好,写景贵在抓住景物的特征。

生2:雪下边是很多花,让我感觉到雪下边埋藏的似乎是整个春天。

生3:文章写到蝴蝶,是联想应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让冬天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生4:第一段中有视觉、触觉的描写,把雪景写的有声有色,

充满生机。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江南的雪景色彩缤纷,生气洋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在江南的雪的回忆里,除了美景作者还写了什么啊?

生:塑雪罗汉的趣事。

师:在叙述塑雪罗汉的趣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孩子们给雪罗汉用龙眼做眼珠,胭脂涂嘴唇,充满了孩子气,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是非常幸福的。

生2:塑雪罗汉让我还想到了百草园里边冬天的捕鸟,特别的有趣。

生3 :塑雪罗汉在晴天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读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哀愁。

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天真的孩子气,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想到了长妈妈,闰土,百草园„„那么这个时候的鲁迅先生是温情的,是柔软童真的,他仿佛沉浸在了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里,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依恋。

转入探究朔方雪。

师:童年固然美好,但是它和雪人一样都会消逝,作为一名斗士,在现实中的鲁迅更渴望什么样的生活呢?齐读后三个自然段,一起来了解朔方雪的特点。

师:画出富有朔方雪特征的词语,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作者是如何展现朔方雪的特点的?

生1:“如粉如沙”,让我感觉到了朔方雪很细,很干。

生2 :我觉得“包藏大雾的火焰”写出了北方的雪蕴藏着很强大的力量。

生3:北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让我体会到了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师:当我们还依恋江南雪景的柔美时,而朔方的雪则带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它充满了战斗的力量。大声的读出你觉自己最感到震撼的句子。

生1: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一个人无畏的战斗的场景。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种呼啸着的雪,似乎有吞噬一切的力量。

师:是啊,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雪是雨的精魂,是雨死后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句,再来感受一下里边的情感。

师: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冷峻面容,感受到了那种“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铮铮铁骨。

四、总结交流,升华情感。

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你对两种雪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现在请告诉我你最喜欢哪种雪呢?

生1:我现在非常喜欢朔方的雪,它的战斗精神让我为之振奋。 生2:朔方的雪,不屈不挠,奋起抗争,激励着我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勇往直前。

生3: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希望我们也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坚强有力,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师:那么作者在这里通过两种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生1:作者怀念童年和故乡,但他更欣赏的是在现实中的战斗精神。

生2: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生3:作者在告诉我们童年和故乡固然温暖,但是现实中的战斗人生则更有意义。

师:两种雪蕴含了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赞美了现实中搏击严寒、追求光明的战斗精神。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他留恋故乡的温暖和慰藉,但他是一个斗士,他必须把温情埋藏在心底,让坚硬变成自己的盔甲,去无畏的战斗、呐喊。

师:面对激烈的中考竞争,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希望大家像北方的雪一样,“蓬勃的纷飞,旋转而且升腾”,是生命灿烂壮丽,使人生精彩辉煌。

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师:你希望走过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请以《走自己的路》为题写一篇短文。

下课!

六、板书设计

江南雪,滋润美艳

朔方雪,如粉如沙

八、反思

本节课注重情境创设,从课件图片的选择,到教师语言的锤炼都做了一些努力,追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无论是课件的播放,还是教师的语言都努力创设与文章诗意语言一致的课堂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章情感的迁移。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以读为手段,听诗朗诵、自己读、边读边联想,在读中慢慢沉浸在文字的优美意境中,体味情感。最后在授课中,通过文字体会情感,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鲁迅先生:有温情的一面,更多的是斗士的坚硬。在学生、课文、作者之间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

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二中

田军钊

2009年4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 知识迁移,情景导入。

师: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

生1:我现在还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因为它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的幼年时代,表现了封建教育的腐朽,落后。

生3:我比较喜欢《藤野先生》,感情非常浓厚,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设计目的:知识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师(深情的):请看大屏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他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雪》写于1925年1月。 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

师: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让人陶醉的活动,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文朗诵,边听边联想听到的优美画面,听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课件播放:诗朗诵。学生认真感受。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熏陶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的感

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展示听读收获。

师:鉴赏一篇散文,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就就是找到自己感受最深刻或者最喜爱的文字或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听完了优美的诗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生1:两幅。一幅是故乡江南的雪,一幅是朔方的雪。

生2: 我感受到了美丽的江南雪景和充满力量的朔方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师:结合自己刚才听的,使用文中的一些词语,说一说你喜欢哪幅雪的画面,为什么?

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因为它滋润美艳,还隐约着青春的气息。

生2:我比较喜欢朔方的雪,很有力量。我曾经到过北京,感受到北方的雪正如作者描绘的一样,如粉如沙,像一个斗士。

生3:我还是比较喜欢江南的雪,比较温柔,散发正春天的气息,到处充满了绿色的气息,仿佛春天不远了。

师:大家都觉得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温柔,朔方的雪则非常有力。

(设计说明:初谈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领会文章的韵味,收到美的熏陶。)

深入感读。

师: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一遍,通过文字感受画面,走入散文诗的意境,用声音来传达文中情感。

师:那这两种雪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

生1:不一样。

师:大家思考一下,两幅画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的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读江南的雪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轻缓、柔和的感觉。(特别温柔) 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

师:那么朔方的雪呢?

生: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用文字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是一种很美的活动。

学生试读,教师及时点评。

师:读雪需要联想,一边听一边联想,就会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浓郁的生命的气息。

(设计策略: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点评,不足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三 、内容探究

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描写了故乡和现实中的两种雪, 我们先来欣赏南方的雪,大家有感情的把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一个词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啊?

生齐答:滋润美艳:

板书:滋润美艳

师:第一段中景非常的优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写景的手法,知道从不同角度来写景,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全方位来展示自己感受。在第一段的优美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在怎样展现这优美的画面的。

生1:我感觉首先是紧紧抓住了景的特点,运用比喻,把雪比作是处子的皮肤,让我感受到了雪的温柔、美艳。

师:说的很好,写景贵在抓住景物的特征。

生2:雪下边是很多花,让我感觉到雪下边埋藏的似乎是整个春天。

生3:文章写到蝴蝶,是联想应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让冬天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生4:第一段中有视觉、触觉的描写,把雪景写的有声有色,

充满生机。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江南的雪景色彩缤纷,生气洋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在江南的雪的回忆里,除了美景作者还写了什么啊?

生:塑雪罗汉的趣事。

师:在叙述塑雪罗汉的趣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孩子们给雪罗汉用龙眼做眼珠,胭脂涂嘴唇,充满了孩子气,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是非常幸福的。

生2:塑雪罗汉让我还想到了百草园里边冬天的捕鸟,特别的有趣。

生3 :塑雪罗汉在晴天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读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哀愁。

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天真的孩子气,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想到了长妈妈,闰土,百草园„„那么这个时候的鲁迅先生是温情的,是柔软童真的,他仿佛沉浸在了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里,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依恋。

转入探究朔方雪。

师:童年固然美好,但是它和雪人一样都会消逝,作为一名斗士,在现实中的鲁迅更渴望什么样的生活呢?齐读后三个自然段,一起来了解朔方雪的特点。

师:画出富有朔方雪特征的词语,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作者是如何展现朔方雪的特点的?

生1:“如粉如沙”,让我感觉到了朔方雪很细,很干。

生2 :我觉得“包藏大雾的火焰”写出了北方的雪蕴藏着很强大的力量。

生3:北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让我体会到了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师:当我们还依恋江南雪景的柔美时,而朔方的雪则带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它充满了战斗的力量。大声的读出你觉自己最感到震撼的句子。

生1: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一个人无畏的战斗的场景。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种呼啸着的雪,似乎有吞噬一切的力量。

师:是啊,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雪是雨的精魂,是雨死后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句,再来感受一下里边的情感。

师: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冷峻面容,感受到了那种“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铮铮铁骨。

四、总结交流,升华情感。

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你对两种雪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现在请告诉我你最喜欢哪种雪呢?

生1:我现在非常喜欢朔方的雪,它的战斗精神让我为之振奋。 生2:朔方的雪,不屈不挠,奋起抗争,激励着我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勇往直前。

生3: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希望我们也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坚强有力,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师:那么作者在这里通过两种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生1:作者怀念童年和故乡,但他更欣赏的是在现实中的战斗精神。

生2: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生3:作者在告诉我们童年和故乡固然温暖,但是现实中的战斗人生则更有意义。

师:两种雪蕴含了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赞美了现实中搏击严寒、追求光明的战斗精神。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他留恋故乡的温暖和慰藉,但他是一个斗士,他必须把温情埋藏在心底,让坚硬变成自己的盔甲,去无畏的战斗、呐喊。

师:面对激烈的中考竞争,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希望大家像北方的雪一样,“蓬勃的纷飞,旋转而且升腾”,是生命灿烂壮丽,使人生精彩辉煌。

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师:你希望走过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请以《走自己的路》为题写一篇短文。

下课!

六、板书设计

江南雪,滋润美艳

朔方雪,如粉如沙

八、反思

本节课注重情境创设,从课件图片的选择,到教师语言的锤炼都做了一些努力,追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无论是课件的播放,还是教师的语言都努力创设与文章诗意语言一致的课堂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章情感的迁移。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以读为手段,听诗朗诵、自己读、边读边联想,在读中慢慢沉浸在文字的优美意境中,体味情感。最后在授课中,通过文字体会情感,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鲁迅先生:有温情的一面,更多的是斗士的坚硬。在学生、课文、作者之间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相关文章

  • 最是鲁迅应该学论文
  • 最是鲁迅应该学 长期以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更是教师感到不知如何去讲的课.传统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以文句串讲代替名著文本的多元解读:在教学中以先介绍时代背景.作家状况,再分析课文结构,进而归 ...查看


  • 回忆鲁迅先生说课稿
  • <回忆鲁迅先生>说课材料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回忆鲁迅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我对 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回忆鲁迅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伟岸 ...查看


  •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 Y 学校代码:!Q垫Q 分类号:J28897§1研究生学号密级:五1081203034 ④ 东牡峄冠女季 硕士学位论文 论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 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Discuss蛔g曲eBookFa咖代of^1吐XunLuandthel ...查看


  •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自传&quo ...查看


  •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 摘 要: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鲁迅作品 鲁迅精神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 ...查看


  • 高中语文论文:读鲁迅,我们永远在路上全国通用
  • 读鲁迅,我们永远"在路上" 摘 要:鲁迅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最优秀的承传者,通过鲁迅作品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个性解读,创新思路会让鲁迅作品教学永远保持时代感. 题记:"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 ...查看


  •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在上课之前我设置了"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通过伟人.作家.大众对鲁迅的评价来让同学们对鲁迅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从而转入本课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课 ...查看


  •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俞小娟(339023288) 18:02:55 本周集体备课主要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俞小娟(339023288) 18:05:53 <我的 ...查看


  • 第五组走近鲁迅
  • 第五组 走近鲁迅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 ...查看


  • 我对藤野先生一文的理解
  • 首先,我想说一说鲁迅.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鲁迅我总感觉难以言说.原因比较复杂,从客观的方面来讲,有两个. 其一,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对鲁迅作品机械与僵化的理解,将鲁迅脸谱化为一名斗士,或者贴上某种标签,这种简化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损害了鲁迅本身的意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