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得意的一节语文课(人教版高一必修)

昨天上了一节自以为得意的语文课,然后偷偷的在心里美了一天。现在将它记录下来,以便以后看见这个记录,心里再美一回。

那一节课要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内容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因为刘勰称赞《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之冠,我对于此诗的教学颇有些踌躇。应该在两周之前就讲了,我却一直拖着,拖到这一册书其他诗歌的教学都已结束了。昨天已是不能再拖的时候,科代表到办公室来接我问我这一节课学什么的时候,这一首诗怎么处理,我还是一头雾水。当第二遍铃响起,我感觉思维动了一动,眼睛亮了一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没告诉学生今天学习《涉江》,直接让学生朗读刚刚学过的《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句子,又让学生朗读刚刚学过的《离骚》中的选段。让学生回忆一下,芙蓉(即荷花)和芳草都可以用来表达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如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思念之情,是美好情感的象征。

当我让他们朗读《涉江》的时候,他们体会到我刚才的做法的用意了。学生已经知道由“意象”到“情感”理解诗歌的方法,于是我让他们尽情地谈他们的理解。由于我没有给出评价,所以他们比较急迫的想知道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我说,对于这样一首五言之冠,我也是怀着虔敬的心情去读去感受去理解的,我倒是想把我读这首诗的过程讲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来评判一下。

一个青年女子,因为后面说到“忧伤以终老”,所以可以想象这个女子是年轻的,正在涉过江去,女子可以涉过的江,一定是浅浅的,按一般的情况来说,浅而清澈,浅而宽广,水中会有蓝天白云,鱼儿嬉戏。女子采芙蓉是敛着裙裾的,但是水花飞溅,依然溅湿了她的衣裳。

对岸江边上生长着大片的芙蓉花,女子一株株地欣赏着,弯腰抚弄着心仪的花朵,小心地把它采摘下来,捧在手心里。我们的目光随着女子的脚步,来到江岸附近的沼泽地,女子在一簇簇的兰草间流连,她又弯下腰采下一束心仪的兰草,将兰草和芙蓉放在一起。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女子手捧着刚刚采来的鲜花芳草,放到自己的胸前。女子慢慢扬起头,目光向远方,女子的目光随着女子心的颤动而颤动,颤动向远方。女子的目光望不到远方,我们试着走进女子的心房,女子的心里有远方。在一条羊肠小路上,一个男子在踽踽而行,那是女子心中极远的一个地方。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的脚步走向更远的山的那一方,头却向着女子的方向。后来身子也转了过来,脚也转过来了。甚至放下了携带的行李.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他听见女子心底发出的那一声悠长的呼唤了吗?同学们,你们听见了穿越了几十个世纪的那一声美丽而悲凄的呼唤了吗?

同学们跟我一起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男子的脚步往远处走,心往回走。道路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就是女子发自内心底部的那一声呼喊。没有人否认思念是美丽的,如果思念还能见面,那思念还必然是甜蜜的。可是这一对恋人,忧伤以终老,是一种不能再相见的思念。那种思念肝肠寸断,凄凄惨惨凄凄,然而依然美丽,然而更加美丽。那是一种不能相守的相守,一种身不能在一起而心要永远在一起的相守。不仅美丽,而且伟大了。不再相见,那就是生离死别。同学们一齐跟我说,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

这呼喊又何止是女子一个人发出的,同心而离居,既是同心,那也一定是男子的心声。

这一对痴男怨女的心声,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意境的凄美。还是原来那一种情景,手捧花草的女子,她心中回头顾望的男子,就那样默默的伫立,夏天,伫立,秋天,伫立,冬天,伫立。 风飘飘,叶飘飘 雨飘飘,雪飘飘------让这几个季节象征着他们的年龄,在秋天,他们企盼着------老去,在冬天,他们思念着------死去,人在寂寞的季节寂寞的死去,忧伤呵------也终于,了------无------痕------迹------

人没有了痕迹,季节没有了痕迹,巨大的虚无中,有一朵芙蓉偎依着一束芳草,依旧鲜艳美丽,那一缕清幽的香气,发散,又凝聚-----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同学们跟我一起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得出同学们被这首诗的真情所感染。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承认这是一首好诗呢?承认。可是仅此一点,她就可以称五言诗之冠吗?

同学们跟我朗诵另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想亲人了,可他不说如何想念亲人,而说亲人如何想念他。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思。那么《涉江》里可不可以找到此类联想呢?

以下进入学生活动程序。学生很快发现了别一种巧妙的构思:男子回头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女子的身影。女子采芙蓉芳草的情景是男子思念女子时幻化出来的。男子思念女子,不直说,却说女子采芙蓉寄托对男子的思念,奇妙!学生也还有其他的解释。这里不赘述。

最后师生得出结论:这样文字浅显,不加题目,不知作者的诗,却有着这样深厚的意蕴,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构思,灵异的形式。实在是妙不可言。五言诗之冠,当之无愧。

作为这一节课的结束,也作为这一次记录的结束,我们再一次领略《涉江采芙蓉》那凄美无比的意境吧。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昨天上了一节自以为得意的语文课,然后偷偷的在心里美了一天。现在将它记录下来,以便以后看见这个记录,心里再美一回。

那一节课要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内容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因为刘勰称赞《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之冠,我对于此诗的教学颇有些踌躇。应该在两周之前就讲了,我却一直拖着,拖到这一册书其他诗歌的教学都已结束了。昨天已是不能再拖的时候,科代表到办公室来接我问我这一节课学什么的时候,这一首诗怎么处理,我还是一头雾水。当第二遍铃响起,我感觉思维动了一动,眼睛亮了一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没告诉学生今天学习《涉江》,直接让学生朗读刚刚学过的《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句子,又让学生朗读刚刚学过的《离骚》中的选段。让学生回忆一下,芙蓉(即荷花)和芳草都可以用来表达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如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思念之情,是美好情感的象征。

当我让他们朗读《涉江》的时候,他们体会到我刚才的做法的用意了。学生已经知道由“意象”到“情感”理解诗歌的方法,于是我让他们尽情地谈他们的理解。由于我没有给出评价,所以他们比较急迫的想知道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我说,对于这样一首五言之冠,我也是怀着虔敬的心情去读去感受去理解的,我倒是想把我读这首诗的过程讲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来评判一下。

一个青年女子,因为后面说到“忧伤以终老”,所以可以想象这个女子是年轻的,正在涉过江去,女子可以涉过的江,一定是浅浅的,按一般的情况来说,浅而清澈,浅而宽广,水中会有蓝天白云,鱼儿嬉戏。女子采芙蓉是敛着裙裾的,但是水花飞溅,依然溅湿了她的衣裳。

对岸江边上生长着大片的芙蓉花,女子一株株地欣赏着,弯腰抚弄着心仪的花朵,小心地把它采摘下来,捧在手心里。我们的目光随着女子的脚步,来到江岸附近的沼泽地,女子在一簇簇的兰草间流连,她又弯下腰采下一束心仪的兰草,将兰草和芙蓉放在一起。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女子手捧着刚刚采来的鲜花芳草,放到自己的胸前。女子慢慢扬起头,目光向远方,女子的目光随着女子心的颤动而颤动,颤动向远方。女子的目光望不到远方,我们试着走进女子的心房,女子的心里有远方。在一条羊肠小路上,一个男子在踽踽而行,那是女子心中极远的一个地方。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的脚步走向更远的山的那一方,头却向着女子的方向。后来身子也转了过来,脚也转过来了。甚至放下了携带的行李.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他听见女子心底发出的那一声悠长的呼唤了吗?同学们,你们听见了穿越了几十个世纪的那一声美丽而悲凄的呼唤了吗?

同学们跟我一起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男子的脚步往远处走,心往回走。道路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就是女子发自内心底部的那一声呼喊。没有人否认思念是美丽的,如果思念还能见面,那思念还必然是甜蜜的。可是这一对恋人,忧伤以终老,是一种不能再相见的思念。那种思念肝肠寸断,凄凄惨惨凄凄,然而依然美丽,然而更加美丽。那是一种不能相守的相守,一种身不能在一起而心要永远在一起的相守。不仅美丽,而且伟大了。不再相见,那就是生离死别。同学们一齐跟我说,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

这呼喊又何止是女子一个人发出的,同心而离居,既是同心,那也一定是男子的心声。

这一对痴男怨女的心声,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意境的凄美。还是原来那一种情景,手捧花草的女子,她心中回头顾望的男子,就那样默默的伫立,夏天,伫立,秋天,伫立,冬天,伫立。 风飘飘,叶飘飘 雨飘飘,雪飘飘------让这几个季节象征着他们的年龄,在秋天,他们企盼着------老去,在冬天,他们思念着------死去,人在寂寞的季节寂寞的死去,忧伤呵------也终于,了------无------痕------迹------

人没有了痕迹,季节没有了痕迹,巨大的虚无中,有一朵芙蓉偎依着一束芳草,依旧鲜艳美丽,那一缕清幽的香气,发散,又凝聚-----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同学们跟我一起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得出同学们被这首诗的真情所感染。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承认这是一首好诗呢?承认。可是仅此一点,她就可以称五言诗之冠吗?

同学们跟我朗诵另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想亲人了,可他不说如何想念亲人,而说亲人如何想念他。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思。那么《涉江》里可不可以找到此类联想呢?

以下进入学生活动程序。学生很快发现了别一种巧妙的构思:男子回头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女子的身影。女子采芙蓉芳草的情景是男子思念女子时幻化出来的。男子思念女子,不直说,却说女子采芙蓉寄托对男子的思念,奇妙!学生也还有其他的解释。这里不赘述。

最后师生得出结论:这样文字浅显,不加题目,不知作者的诗,却有着这样深厚的意蕴,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构思,灵异的形式。实在是妙不可言。五言诗之冠,当之无愧。

作为这一节课的结束,也作为这一次记录的结束,我们再一次领略《涉江采芙蓉》那凄美无比的意境吧。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关文章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测试试卷[1]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测试试卷 (测试时间:80分钟,分值: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64分,每小题4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遒(qiú)劲 遏(â)止 彷徨(fáng) 橘(jú)子洲 B.彳亍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 再别康桥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说课)
  •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 ...查看


  • 教学参考 31 p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 (0/130)2010-01-17 19:4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精讲 (0/74)2010-01-15 08:18 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 (1/117)2010-01-10 ...查看


  •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过秦论>说课稿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 ...查看


  • [征稿启事]梁衡先生教材经典篇目解读论文大赛 征稿启事
  • 梁衡先生教材经典篇目解读论文大赛 征稿启事 梁衡先生是我国著名散文家,经典作品<晋祠>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给我们一代人都留下了深刻记忆.之后,又有<觅渡><把栏杆拍遍><夏感>等三十余 ...查看


  • [学习描写之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 <学习描写之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课堂所属学科: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课程适用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背景]: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一语文教学内容,隶属于人教版必修二<直面挫折,学习描写>部分.针对高一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写 ...查看


  •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