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石油库和罐区安全管理规定(2011)757

封面

1 基本要求

1.1 本规定所称石油库指油田、销售企业收发和储存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剂油、 润

滑油、沥青和重油等储运设施。

1.2 本规定所称罐区指炼化企业收发和储存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剂油、润滑油、 沥

青和重油等储运设施。

1.3 新建、 改建、 扩建石油库和罐区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其中油田企业石油库应符合 《石 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规定;炼化企业罐区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 防火规范》GB50160 规定;销售企业石油库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规定。

2 职责

2.1 石油库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工程师或专职安全员,班组设置兼职安全 员。

2.2 石油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2.2.1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加强班组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2.2 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考核标准和 奖惩办法等,定期检查、考核。

2.2.3 对重点防火部位要做到定人、定位、定措施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 1 次 演练。

2.2.4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每月组织 1 次安全检查。

2.2.5 建立安全管理台账、记录、档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2.2.6 负责与毗邻单位组成治安、消防联防组织,制定联防公约,加强联系,定期活动。

2.3 罐区安全管理作为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执行本企业相关管理规定。

3 安全管理

3.1 石油库及远离炼化企业的独立罐区应设置包围整个区域的围墙,实施封闭化管理,24 小时有人值班。

3.2 石油库及远离炼化企业的独立罐区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严 禁将香烟、打火机、火柴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库区和罐区。

3.3 进入石油库、罐区车辆管理

3.3.1 进入石油库、罐区机动车辆应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灭火器材。

3.3.2 各种外来机动车辆装卸油后,不准在石油库内停放和修理。除本企业消防车外,机动车辆未经批准不准进入石油库和罐区。

3.3.3 装卸油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静电接地拖带应保持有效长度,符 合接地要求。

4 防火防爆

4.1 石油库和罐区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

4.2 储罐区、装卸作业区、油泵房、消防泵房、锅炉房、配发电间等重点部位应设置安全 标志和警示牌。安全标志的使用应符合《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2894 和中国石化《HSE 标 识

规范》 。

4.3 储存、收发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储罐区、泵房、装卸作业等作业场所应设 可燃气体报警器,其设置数量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 范》GB50493,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标定。

4.4 靠山修建的石油库、覆土隐蔽库应在库区周围修筑防火沟、防火墙或防火带,防止山 火侵袭。每年秋季应对防火墙内的枯枝落叶、荒草等进行清除。

4.5 防火堤容积应符合要求,并应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且不渗漏。防火堤内不得种植 作物或树木,不得有超过 0.15m 高的草坪。防火堤与消防道路之间不得种植树木,覆土罐 顶部附件周围 5m 内不得有枯草。

4.6 甲、乙类油品泵房应加强通风,间歇作业的室内油蒸气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4%;连 续作业 8 小时以上的,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1%。付油亭下部设有阀室或泵房的,应敞口通 风,不得设置围墙。

5 设备管理

5.1 石油库和罐区应根据“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责任、 定目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实现安全运行。

5.2 完善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建造竣工资料、检验报告、技术参数、修理 记录等;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检记录,制定检修计划等。

5.3 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环境的防火、防爆要求,经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二级 以上石油库和有条件的石油库应配置测厚仪、试压泵、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接地电阻测 试仪等检测设备。

5.4 储罐及附件

5.4.1 新建或改建储罐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5.4.2 储存甲、乙 A 类油品的地上储罐,应采用浮顶或内浮顶储罐,新建外浮顶罐应采用 二次密封装置。

5.4.3 储罐应按规范要求,安装高低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断 联锁装置。

5.4.4 储罐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钢板测厚,在用储罐应视其腐蚀严重情况增加检测次数。

5.4.5 罐体应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体铅锤的允许偏差不大于设计高度的 1%(最大限度 不超过 9cm 。罐内壁平整、无毛刺、底板及第一圈板 50cm 高度应进行防腐处理。罐外表 无大面积锈蚀、起皮现象,漆层完好。

5.4.6 储罐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量油口等齐全有效;储罐阻火器应为波纹板 式阻火器。通风管、加热盘管不堵不漏;升降管灵活,排污阀畅通,扶梯牢固,静电消除、 接地装置有效;储罐进、出口阀门和人孔无渗漏,各部件螺栓齐全、紧固;浮盘、浮梯运 行正常、无卡阻,浮盘、浮仓无渗漏;浮盘无积油、排水管畅通。

5.4.7 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阀门开关的状态在控制室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 作,并有防止误操作的检测、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物料超高、外溢。

5.4.8 储罐发生高低液位报警时,应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报警。

5.5 泵

5.5.1 严格执行泵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严禁带故 障运行。

5.5.2 加强泵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做好泵运行记录。

5.5.3 新安装的泵和经过大修的泵,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5.5.4 泵及管组应标明输送液体品名、流向,泵房内应有工艺流程图。

5.5.5 泵联轴器应安装便于开启的防护罩。

5.6 管道

5.6.1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管道,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5.6.2 使用中的管道应结合储罐清洗进行强度试验,压力管道检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5.6.3 加强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清除周边杂草杂物,排除管沟内积水。

5.6.4 穿越道路、铁路、防火堤等的管道应有套管保护。

5.6.5 管道应有工艺流程图、管网图。埋地管道除应有工艺流程图外,还应有埋地敷设走向图,图中管道走向、位置、埋设深度应准确无误。

5.6.6 管道应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埋地管道时间 5 年以上,每年应在低洼、潮湿处开挖检 查 1 次。

5.6.7 管道穿过防火堤处应严密填实。罐区雨水排水阀应设置在堤外,并处于常闭状态。 阀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

5.6.8 石油库内输油管道管沟在进入油泵房、灌油间和储罐组防火堤处,应设隔断墙。石 油库内输油管线管沟应全部用砂填实。

5.7 锅炉等压力容器的安装、使用和维修,按有关规定执行。

6 电气管理

6.1 电气设置与管理

6.1.1 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及线路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 设置在火灾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 应符合防火保护要求; 设置在一般用电区域的电气设备, 应符合长期安全运行要求。

6.1.2 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桶装油品区、收发油作业区、油泵房等 危险区域的上空。

6.1.3 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电缆桩标志。通往趸船的线路应采用 软质电缆,并留有足够的水位变化余量。

6.1.4 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 1.5 倍 杆高。

6.1.5 在危险区域内使用临时性电气装置(包括移动式电气装置)应执行《中国石化临时 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

6.2 电气运行管理

6.2.1 石油库应有完整的电力电缆分布情况和变配电、发电设施、输电线路等电器设备记 录。

6.2.2 变、配电所宜建立电工值班制度,且每班不得少于 2 人;当不设专职值班电工时, 应定期巡视(每周至少巡视 2 次。

6.2.3 自备发电机每周至少起动一次,每次运转时间不应少于 15min 。

6.2.4 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高压电缆、高压器具及继电保护装置应按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低压电缆每年应测量 1 次绝缘电阻并进行绝缘分析。油浸式电缆应 检查终端头的渗漏情况并及时处理。

6.2.5 高压配电装置的操作应按规定填写操作票,由 1 人监护,另 1 人按操作票规定的程 序执行,禁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6.2.6 线路、设备突然停电后,应立即分断其电源开关并查明原因,禁止强行试送电。

6.3 电气检修管理

6.3.1 对架空线路应定期进行巡检,并注意沿线环境情况,遇异常气候时应作特殊巡检。

6.3.2 线路停电检修前,应填写停电通知单,停电线路的开关上应悬挂警示标志牌。对高 压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须按电业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

6.3.3 当在被检修的停电设备附近有其他带电设备或裸露的带电体时,应保持足够的电气 间距或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屏障保护措施。

6.3.4 在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在非爆炸危险区内, 因工作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按有关安全规定作业。

6.4 防雷、防静电

6.4.1 石油库和罐区防雷、防静电的设施、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4.2 石油库和罐区应绘制防雷、防静电装置平面布置图,建立台账。

6.4.3 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接地线 应做可拆装连接。

6.4.4 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保持完好有效。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设共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值考虑,其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 4Ω。

6.4.5 铁路装卸油设施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接并接地,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6.4.6 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6.4.7 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做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甲、乙类油品。

6.4.8 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使用金 属材质时应与罐体跨接,操作时不得猛拉快提。

6.4.9 在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6.4.10 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拖擦工具、设备和地面。

6.4.11 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油品管道和储罐,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 对设备、器具吹扫和清洗。

6.4.12 储罐、罐车等容器内和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油轮装油时,不准将导体放入油舱内。

6.4.13 储存甲、乙、丙 A 类油品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泵房的门外和装卸作业操作平 台扶梯入口处等应设消除人体静电接地装置。

7 消防管理

7.1 石油库和罐区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国石化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及《中国石化消防达标规定》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职消防与义 务消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7.2 消防组织

7.2.1 石油库应设置专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并指定防火责任人。

7.2.2 石油库按有关规定成立专职消防队或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 消防演练。

7.3 消防设施配置

7.3.1 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检 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7.3.2 各作业场所和辅助生产作业区域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配置灭火器材。露天 设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应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并应防雨、防尘、防潮。各类灭火 器应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并按期检验、充气、换药,不合格的灭火器应及时报废、更新。

7.3.3 石油库和罐区应安装专用火灾报警装置(电话、电铃、警报器等,爆炸危险区域的 报警装置应采用防爆型,保证及时、准确报警。

7.3.4 按有关规范配置消防车。消防车辆应随时处于完好状态。接到火灾报警后,5 分钟 内到达火场。

7.3.5 通信、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应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

7.4 制定灭火作战方案、应急预案,绘制消防流程及水源分布图、消防器材配置图等。

7.5 供水系统

7.5.1 消防水池内不得有水草、杂物,寒冷地区应有防冻措施。

7.5.2 系统启动后,冷却水到达指定喷淋罐冷却时间应不大于 5min 。

7.5.3 地下供水管道应常年充水,主干线阀门保持常开,管道每半年冲洗一次。

7.5.4 定期巡检消火栓,每季度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 1.5m 范围内无障碍, 地下式消火栓标志明显,井内无积水、杂物;

7.5.5 消防泵应每天盘车,每周应试运转一次,系统设备运转时间不少于 15min 。

7.5.6 泵房内阀门标识明显,启闭灵活。

7.5.7 消防水带应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7.5.8 固定冷却系统每季度应对喷嘴进行一次检查,清除锈渣,防止喷嘴堵塞。储罐冷却 水主管应在下部设置排渣口。

7.6 泡沫灭火系统

7.6.1 系统启动后,泡沫混合液到控制区内所有储罐泡沫产生器喷出时间应不大于 5min 。

7.6.2 泡沫液应储存在 0~40℃的室内,每年抽检 1 次泡沫质量。

7.6.3 空气泡沫比例混合器每年进行一次校验。

7.6.4 泡沫产生器应保持附件齐全,滤网清洁,无堵塞、腐蚀现象,隔封玻璃完好有效。

7.6.5 各种泡沫喷射装备应经常擦拭,加润滑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7.6.6 泡沫管道应加强防腐,每次使用后均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锈渣;泡沫支管控制 阀应定期润滑,每周启闭 1 次。

7.7 消防系统主要组件涂色

7.7.1 消防水泵、给水管道涂红色。

7.7.2 泡沫泵、泡沫管道、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涂黄色。

7.7.3 当管道较多,与工艺管道涂色有矛盾时,也可涂相应的色带或色环。

8 装卸作业

8.1 装卸作业是指石油库码头、铁路、公路的油品收发作业。

8.2 装卸作业设施建设、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8.3 装卸准备

8.3.1 应编写装卸作业指导书,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8.3.2 铁路槽车入库后,应及时安放铁鞋,防止溜车。

8.3.3 认真核对车船号、油品品名、牌号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检查车船技术状况和铅封 情况。及时采样、化验、计量,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

8.4 装卸作业

8.4.1 遇有强雷雨天气时,应暂停收、发、输转作业。

8.4.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符合防 爆要求的工具,严守岗位,防止跑油、溢油、混油等事故。

8.4.3 容器内应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 铁路槽车卸油结束时, 禁止打开鹤管透气阀向鹤管内进气。

8.4.4 铁路槽车卸油,轻质油品应静置 15min 以上,粘质油品应静置 20min 以上;汽车罐 车卸油,应静置 15min 以上;油轮和舶船装、卸油,应静置 10min 以上,若油舱容积大于 5000m3 应静置 30min 以上。

8.4.5 铁路槽车装、卸油完成,均应静置 2min 以上,才能提起鹤管;汽车罐车装油作业 前后插入和提起鹤管均应静置 2min 以上,鹤管应轻提轻放。

8.4.6 储罐汽车接地线的连接,应在储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 闭罐盖以后进行。

8.4.7 油轮在装卸作业前,应先将船体与陆地接地端进行接地。使用软管或输油臂输送油 品前,应进行电气连续性检查。遵循先搭接线后接管,作业后先拆管后拆搭接线的原则。

8.4.8 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油轮、储罐等储存容器,装卸前和装卸后均应经过规定的静 置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取样、拆除接地线等作业。

8.4.9 汽车罐车装卸应有防静电防溢油的联锁措施。静电接地线应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 子板上,严禁接在装卸油口处。

8.4.10 严禁喷溅式装卸油作业。装车鹤位应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 0.2m 处。装车初速度不 宜大于 1m/s,装车速度不应大于4.5m/s。

8.4.11 储罐储液不得超过安全高度,应有防止超装的措施。

8.4.12 当采用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向金属油桶装油时,必须使其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连接, 并可靠接地。

8.4.13 装卸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制止“三违”作业。

主题词:印发 设施 安全 规定 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2011 年 8 月 11 日印发

封面

1 基本要求

1.1 本规定所称石油库指油田、销售企业收发和储存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剂油、 润

滑油、沥青和重油等储运设施。

1.2 本规定所称罐区指炼化企业收发和储存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剂油、润滑油、 沥

青和重油等储运设施。

1.3 新建、 改建、 扩建石油库和罐区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其中油田企业石油库应符合 《石 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规定;炼化企业罐区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 防火规范》GB50160 规定;销售企业石油库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规定。

2 职责

2.1 石油库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工程师或专职安全员,班组设置兼职安全 员。

2.2 石油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2.2.1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加强班组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2.2 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考核标准和 奖惩办法等,定期检查、考核。

2.2.3 对重点防火部位要做到定人、定位、定措施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 1 次 演练。

2.2.4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每月组织 1 次安全检查。

2.2.5 建立安全管理台账、记录、档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2.2.6 负责与毗邻单位组成治安、消防联防组织,制定联防公约,加强联系,定期活动。

2.3 罐区安全管理作为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执行本企业相关管理规定。

3 安全管理

3.1 石油库及远离炼化企业的独立罐区应设置包围整个区域的围墙,实施封闭化管理,24 小时有人值班。

3.2 石油库及远离炼化企业的独立罐区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严 禁将香烟、打火机、火柴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库区和罐区。

3.3 进入石油库、罐区车辆管理

3.3.1 进入石油库、罐区机动车辆应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灭火器材。

3.3.2 各种外来机动车辆装卸油后,不准在石油库内停放和修理。除本企业消防车外,机动车辆未经批准不准进入石油库和罐区。

3.3.3 装卸油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静电接地拖带应保持有效长度,符 合接地要求。

4 防火防爆

4.1 石油库和罐区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

4.2 储罐区、装卸作业区、油泵房、消防泵房、锅炉房、配发电间等重点部位应设置安全 标志和警示牌。安全标志的使用应符合《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2894 和中国石化《HSE 标 识

规范》 。

4.3 储存、收发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储罐区、泵房、装卸作业等作业场所应设 可燃气体报警器,其设置数量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 范》GB50493,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标定。

4.4 靠山修建的石油库、覆土隐蔽库应在库区周围修筑防火沟、防火墙或防火带,防止山 火侵袭。每年秋季应对防火墙内的枯枝落叶、荒草等进行清除。

4.5 防火堤容积应符合要求,并应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且不渗漏。防火堤内不得种植 作物或树木,不得有超过 0.15m 高的草坪。防火堤与消防道路之间不得种植树木,覆土罐 顶部附件周围 5m 内不得有枯草。

4.6 甲、乙类油品泵房应加强通风,间歇作业的室内油蒸气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4%;连 续作业 8 小时以上的,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1%。付油亭下部设有阀室或泵房的,应敞口通 风,不得设置围墙。

5 设备管理

5.1 石油库和罐区应根据“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责任、 定目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实现安全运行。

5.2 完善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建造竣工资料、检验报告、技术参数、修理 记录等;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检记录,制定检修计划等。

5.3 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环境的防火、防爆要求,经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二级 以上石油库和有条件的石油库应配置测厚仪、试压泵、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接地电阻测 试仪等检测设备。

5.4 储罐及附件

5.4.1 新建或改建储罐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5.4.2 储存甲、乙 A 类油品的地上储罐,应采用浮顶或内浮顶储罐,新建外浮顶罐应采用 二次密封装置。

5.4.3 储罐应按规范要求,安装高低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断 联锁装置。

5.4.4 储罐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钢板测厚,在用储罐应视其腐蚀严重情况增加检测次数。

5.4.5 罐体应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体铅锤的允许偏差不大于设计高度的 1%(最大限度 不超过 9cm 。罐内壁平整、无毛刺、底板及第一圈板 50cm 高度应进行防腐处理。罐外表 无大面积锈蚀、起皮现象,漆层完好。

5.4.6 储罐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量油口等齐全有效;储罐阻火器应为波纹板 式阻火器。通风管、加热盘管不堵不漏;升降管灵活,排污阀畅通,扶梯牢固,静电消除、 接地装置有效;储罐进、出口阀门和人孔无渗漏,各部件螺栓齐全、紧固;浮盘、浮梯运 行正常、无卡阻,浮盘、浮仓无渗漏;浮盘无积油、排水管畅通。

5.4.7 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阀门开关的状态在控制室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 作,并有防止误操作的检测、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物料超高、外溢。

5.4.8 储罐发生高低液位报警时,应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报警。

5.5 泵

5.5.1 严格执行泵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严禁带故 障运行。

5.5.2 加强泵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做好泵运行记录。

5.5.3 新安装的泵和经过大修的泵,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5.5.4 泵及管组应标明输送液体品名、流向,泵房内应有工艺流程图。

5.5.5 泵联轴器应安装便于开启的防护罩。

5.6 管道

5.6.1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管道,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5.6.2 使用中的管道应结合储罐清洗进行强度试验,压力管道检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5.6.3 加强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清除周边杂草杂物,排除管沟内积水。

5.6.4 穿越道路、铁路、防火堤等的管道应有套管保护。

5.6.5 管道应有工艺流程图、管网图。埋地管道除应有工艺流程图外,还应有埋地敷设走向图,图中管道走向、位置、埋设深度应准确无误。

5.6.6 管道应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埋地管道时间 5 年以上,每年应在低洼、潮湿处开挖检 查 1 次。

5.6.7 管道穿过防火堤处应严密填实。罐区雨水排水阀应设置在堤外,并处于常闭状态。 阀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

5.6.8 石油库内输油管道管沟在进入油泵房、灌油间和储罐组防火堤处,应设隔断墙。石 油库内输油管线管沟应全部用砂填实。

5.7 锅炉等压力容器的安装、使用和维修,按有关规定执行。

6 电气管理

6.1 电气设置与管理

6.1.1 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及线路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 设置在火灾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 应符合防火保护要求; 设置在一般用电区域的电气设备, 应符合长期安全运行要求。

6.1.2 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桶装油品区、收发油作业区、油泵房等 危险区域的上空。

6.1.3 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电缆桩标志。通往趸船的线路应采用 软质电缆,并留有足够的水位变化余量。

6.1.4 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 1.5 倍 杆高。

6.1.5 在危险区域内使用临时性电气装置(包括移动式电气装置)应执行《中国石化临时 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

6.2 电气运行管理

6.2.1 石油库应有完整的电力电缆分布情况和变配电、发电设施、输电线路等电器设备记 录。

6.2.2 变、配电所宜建立电工值班制度,且每班不得少于 2 人;当不设专职值班电工时, 应定期巡视(每周至少巡视 2 次。

6.2.3 自备发电机每周至少起动一次,每次运转时间不应少于 15min 。

6.2.4 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高压电缆、高压器具及继电保护装置应按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低压电缆每年应测量 1 次绝缘电阻并进行绝缘分析。油浸式电缆应 检查终端头的渗漏情况并及时处理。

6.2.5 高压配电装置的操作应按规定填写操作票,由 1 人监护,另 1 人按操作票规定的程 序执行,禁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6.2.6 线路、设备突然停电后,应立即分断其电源开关并查明原因,禁止强行试送电。

6.3 电气检修管理

6.3.1 对架空线路应定期进行巡检,并注意沿线环境情况,遇异常气候时应作特殊巡检。

6.3.2 线路停电检修前,应填写停电通知单,停电线路的开关上应悬挂警示标志牌。对高 压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须按电业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

6.3.3 当在被检修的停电设备附近有其他带电设备或裸露的带电体时,应保持足够的电气 间距或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屏障保护措施。

6.3.4 在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在非爆炸危险区内, 因工作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按有关安全规定作业。

6.4 防雷、防静电

6.4.1 石油库和罐区防雷、防静电的设施、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4.2 石油库和罐区应绘制防雷、防静电装置平面布置图,建立台账。

6.4.3 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接地线 应做可拆装连接。

6.4.4 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保持完好有效。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设共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值考虑,其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 4Ω。

6.4.5 铁路装卸油设施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接并接地,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6.4.6 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6.4.7 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做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甲、乙类油品。

6.4.8 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使用金 属材质时应与罐体跨接,操作时不得猛拉快提。

6.4.9 在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6.4.10 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拖擦工具、设备和地面。

6.4.11 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油品管道和储罐,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 对设备、器具吹扫和清洗。

6.4.12 储罐、罐车等容器内和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油轮装油时,不准将导体放入油舱内。

6.4.13 储存甲、乙、丙 A 类油品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泵房的门外和装卸作业操作平 台扶梯入口处等应设消除人体静电接地装置。

7 消防管理

7.1 石油库和罐区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国石化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及《中国石化消防达标规定》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职消防与义 务消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7.2 消防组织

7.2.1 石油库应设置专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并指定防火责任人。

7.2.2 石油库按有关规定成立专职消防队或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 消防演练。

7.3 消防设施配置

7.3.1 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检 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7.3.2 各作业场所和辅助生产作业区域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配置灭火器材。露天 设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应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并应防雨、防尘、防潮。各类灭火 器应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并按期检验、充气、换药,不合格的灭火器应及时报废、更新。

7.3.3 石油库和罐区应安装专用火灾报警装置(电话、电铃、警报器等,爆炸危险区域的 报警装置应采用防爆型,保证及时、准确报警。

7.3.4 按有关规范配置消防车。消防车辆应随时处于完好状态。接到火灾报警后,5 分钟 内到达火场。

7.3.5 通信、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应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

7.4 制定灭火作战方案、应急预案,绘制消防流程及水源分布图、消防器材配置图等。

7.5 供水系统

7.5.1 消防水池内不得有水草、杂物,寒冷地区应有防冻措施。

7.5.2 系统启动后,冷却水到达指定喷淋罐冷却时间应不大于 5min 。

7.5.3 地下供水管道应常年充水,主干线阀门保持常开,管道每半年冲洗一次。

7.5.4 定期巡检消火栓,每季度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 1.5m 范围内无障碍, 地下式消火栓标志明显,井内无积水、杂物;

7.5.5 消防泵应每天盘车,每周应试运转一次,系统设备运转时间不少于 15min 。

7.5.6 泵房内阀门标识明显,启闭灵活。

7.5.7 消防水带应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7.5.8 固定冷却系统每季度应对喷嘴进行一次检查,清除锈渣,防止喷嘴堵塞。储罐冷却 水主管应在下部设置排渣口。

7.6 泡沫灭火系统

7.6.1 系统启动后,泡沫混合液到控制区内所有储罐泡沫产生器喷出时间应不大于 5min 。

7.6.2 泡沫液应储存在 0~40℃的室内,每年抽检 1 次泡沫质量。

7.6.3 空气泡沫比例混合器每年进行一次校验。

7.6.4 泡沫产生器应保持附件齐全,滤网清洁,无堵塞、腐蚀现象,隔封玻璃完好有效。

7.6.5 各种泡沫喷射装备应经常擦拭,加润滑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7.6.6 泡沫管道应加强防腐,每次使用后均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锈渣;泡沫支管控制 阀应定期润滑,每周启闭 1 次。

7.7 消防系统主要组件涂色

7.7.1 消防水泵、给水管道涂红色。

7.7.2 泡沫泵、泡沫管道、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涂黄色。

7.7.3 当管道较多,与工艺管道涂色有矛盾时,也可涂相应的色带或色环。

8 装卸作业

8.1 装卸作业是指石油库码头、铁路、公路的油品收发作业。

8.2 装卸作业设施建设、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8.3 装卸准备

8.3.1 应编写装卸作业指导书,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8.3.2 铁路槽车入库后,应及时安放铁鞋,防止溜车。

8.3.3 认真核对车船号、油品品名、牌号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检查车船技术状况和铅封 情况。及时采样、化验、计量,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

8.4 装卸作业

8.4.1 遇有强雷雨天气时,应暂停收、发、输转作业。

8.4.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符合防 爆要求的工具,严守岗位,防止跑油、溢油、混油等事故。

8.4.3 容器内应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 铁路槽车卸油结束时, 禁止打开鹤管透气阀向鹤管内进气。

8.4.4 铁路槽车卸油,轻质油品应静置 15min 以上,粘质油品应静置 20min 以上;汽车罐 车卸油,应静置 15min 以上;油轮和舶船装、卸油,应静置 10min 以上,若油舱容积大于 5000m3 应静置 30min 以上。

8.4.5 铁路槽车装、卸油完成,均应静置 2min 以上,才能提起鹤管;汽车罐车装油作业 前后插入和提起鹤管均应静置 2min 以上,鹤管应轻提轻放。

8.4.6 储罐汽车接地线的连接,应在储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 闭罐盖以后进行。

8.4.7 油轮在装卸作业前,应先将船体与陆地接地端进行接地。使用软管或输油臂输送油 品前,应进行电气连续性检查。遵循先搭接线后接管,作业后先拆管后拆搭接线的原则。

8.4.8 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油轮、储罐等储存容器,装卸前和装卸后均应经过规定的静 置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取样、拆除接地线等作业。

8.4.9 汽车罐车装卸应有防静电防溢油的联锁措施。静电接地线应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 子板上,严禁接在装卸油口处。

8.4.10 严禁喷溅式装卸油作业。装车鹤位应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 0.2m 处。装车初速度不 宜大于 1m/s,装车速度不应大于4.5m/s。

8.4.11 储罐储液不得超过安全高度,应有防止超装的措施。

8.4.12 当采用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向金属油桶装油时,必须使其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连接, 并可靠接地。

8.4.13 装卸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制止“三违”作业。

主题词:印发 设施 安全 规定 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2011 年 8 月 11 日印发


相关文章

  • 石化企业设置火灾事故应急水池的必要性及容量计算_陈伟
  • 2011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武警学院学报Dec.2011Vol.27No.12 JOURN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ACADEMY 石化企业设置火灾事故应急水池的必要性及容量计算 ●陈 伟 ...查看


  • 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说明书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 姓名王安 学号03409209 班级安全092 专业安全工程 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张智超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 目录 摘要......... ...查看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一. 国家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2002年11月1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2009年5月1 ...查看


  • 储运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 液体储运专业 设计统一规定 版次 REV. 设计阶段 DES.PHASE 装置: JOB 编制: DESIGNED 校核: CHECKED 审核: APPROVED 日期: 升版日期 DATE 初步设计 说 明 DESCRIPTION 项目 ...查看


  • 建设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
  • 112 环境工程 2011年4月第29卷第2期 建设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栋成 (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 1 王静 1 林国栋 2 250031:2.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济南250013) 摘要:基于对GB504 ...查看


  • 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方案研究 文献综述
  • 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方案研究文献综述 化工企业是一个存在高火灾风险的生产区域,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有毒及强腐蚀性原料,因此常伴随着高温.高压.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一旦失控,在生产 ...查看


  • 液化石油气站项目可研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述 1.项目名称:新建 200万瓶液化石油气供应站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4.法人代表: 5.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 6.建设地点:白山市浑江区河口街 7.建设规模:形成年供应 200万瓶液化石 ...查看


  • 球罐脚手架搭设方案4.27
  • 福建联合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及系统配套工程化工罐区 PE及乙烯原料罐区(三).(四)改造 球罐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FJGZ-YXYL-1304)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项目部储罐分部 2013年4 月 福炼乙烯脱瓶颈改造项目系统配套工程 ...查看


  • 大型石油储罐区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大型石油储罐区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学 生:侯鹏飞 学 号:[1**********] 专 业:安全工程 班 级:安全工程2008.1 指导教师:勾红英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大型石油储罐区自动灭火系统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