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报告

社会学研究报告

——关于70后的鸡汤朋友圈现象的研究

界定问题:

广泛的谈鸡汤文的来源和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的范围太广,影响研究的变量因素太多,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故本文把转发谣言和鸡汤文的现象以70后作为样本,以最具典型的70后团体作为参照。70后,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目前多数人年龄在45岁上下,是一群已经有稳定生活并且多数都有年纪接近20左右的进入成熟阶段的孩子。故,以其作为样本参照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 核查证据: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本文借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从成人的中期和晚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借用微信公众号中对于父母的朋友圈中的鸡汤文现象的研究作为补充和证据核实。

明确问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本应该经历世事起伏,历尽沧桑的人会在显而易见的谣言和鸡汤之下变得毫无防备甚至毫无理性?

70后的朋友圈中充斥着谣言如“太可怕了”“太吓人了”“看的人都转了”“紧急通知”“不转不是中国人”“XXX居然是这样做出来的”“家长注意”和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如:“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36计,计计精辟”“若是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邮差”“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静越简单”“年轻人必看的18条忠告”“老中医教你不花一分钱治颈椎”“什么样的女人最幸福”。

本文将从鸡汤文作为出发点,盘点和研究70后的朋友圈。

研究设计:

报告采用文献引述法和访谈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文献引述体现在明确问题和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理论和前人的研究,丰富本文的研究基础和框架。运用访谈法,对1-2位网络不知名网友进行访谈,推测和明确他对于70后的朋友圈的感想。再挑选1-2位身边的70后,进行访谈分析,让其自己解读自己的转发谣言和鸡汤文时的心理动机。

实施研究及报告发现:

1、鸡汤文中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表现为人总是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仍会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许多的星座和算卦皆来自于这一效应。

从心理学上看,产生这种自我认知的原因,主要与我们每个人自我认知的“主观验证”有关。我们头脑中,自我占据很大部分,无论做什么,首先都是“自己相信”,“自己想做”,并且为“自己相信”搜集各种证据。因此,即使出现一个并不相干的事,如果我们潜意识想要相信,它就会符合我们的设想。

鸡汤文属于励志心理学的一种。

第一种故事类的鸡汤文。首先,会博得我们的同情心,及共鸣感。结构上,往往会先抑后扬,主角往往情场、事业、家庭不幸。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共鸣,加上巴纳姆效应的协同作用,读者就会情感带入,继续读下去。而后,主人公虽然生活上,失败、失意、悲伤、痛苦等等,但在一个契机下,却柳暗花明,生活出现转机。这也给了读者一个心理暗示,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明天也会好

转。

2、功利主义和厚黑学视角下的鸡汤文:

功利主义:主要是一种宣传效用最大化的现代哲学。功利主义的逻辑常常是建立在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以成本作为衡量事物的核心,将涉及到的东西都赋予一个价值,通常用金钱表示。

这也和国民目前的生活状况有关,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每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社会性的的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甚至哲学视角的功利主义。 由于经济社会中的现实考量,影响国民心理中的价值衡量。进而造成了国民实利主义的心理需求,故类似的心灵鸡汤也呈爆发式增长。

厚黑学:主要是一种研究人性弱点和操控人心的,讲求为人处世的功利的实用价值观念。厚黑学就像是为人处世的一本教学秘籍,上至庙堂下至市井具有很强的普适。逻辑常常是当官的做生意的人必须学的一门学问就是,厚黑即脸皮厚,心肠黑。告诉人们处世怎么脸皮厚,怎样心肠黑。用成功的视角判断人们的生活。 第二种人生经验类的鸡汤文。首先是以一种功利主义的哲学视角看事物,其次是用厚黑学的视角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

前一种,主要是以一个主人公,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达到成功,获得金钱上的,满足。常常以某个知名人物的口吻叙述一些假想的,模糊性高的励志故事。用近乎无用的故事来讲述人生,故事中常常伴随着委屈与辛酸这样的故事中,用成功者的口吻为失败者提供借鉴。所有失败的感悟,都有一个成功的后盾。因为有成功这个儿子,失败才变成母亲,否则它只能是寡妇。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些假象的听上去十分有道理的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内容。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常常是在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更容易引起共鸣。

后一种,主要以一些看起来十分有道理或者乍一听耸人听闻的的句子组合而成。比如,“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格局往往是被羞辱和伤害喂大的”,“被骂是一种能力”“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的了多大的事”“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别让脾气毁了你,每天看一遍,命运准改变”等等。这些句子,透露着读者读者渴望成功,希望借“厚黑”的处世之道获得成功。

3、鸡汤文的焦虑缓解作用

鸡汤文诉说的对象往往是面对事业、家庭、学业上的不得意。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中后期常常会出现心理社会性危机:整合与失望。整合,指接受个人生活的现实和面对死亡不感到恐惧的能力。失望,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矛盾、失败和失望整合进自我形象之中,常常会面临“梦想破灭”的现实。抑郁,通常与失业和离婚等生活压力联系在一起。焦虑,想到未来会有坏事发生,总是担心未来要发生的事,无法获得安全感,不断的逃避,不愿面对。

鸡汤文语言温和、柔软、温暖、许多充满正能量,阅读后,使人转变看问题的视角,对于缓解情绪上的失落、纠结,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拖延情结

从读者的心理特点看,鸡汤文的读者常常处于一种需要被引导的时期,这一时期往往伴随着纠结和高压。当压力大过一个极限时便不再具有激励的效果,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抑郁。这是需要精神放松,对于上班族、学生党在休息时间刷公众号和朋友圈是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在拖延情绪的感染下,选择继续拖延,花费时间在鸡汤文上。

分析:上述的种种方法证明了,朋友圈中鸡汤文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也可以回答70后这个样本中什么样的人会转发鸡汤文,但这个样本也具有

普适的价值如:同样可以用于回答青年人、老年人为什么爱看鸡汤文等等。

网友一:屋托帮

Q:你觉得目前70后父母的朋友圈存在什么样的现状?

A:标题党、鸡汤文、谣言集散地

Q:你觉得当中最具有特点或最令你诧异的是什么?

A:用佷污的标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汤。简称中老年污鸡汤。

Q:比如说?

A:“拔出来,别插着睡!22岁美女半夜丧命,99%的男女晚上都这样做”

---讲别在床边给手机充电。

“跟表妹脱光了同睡,结果……”---讲一个状元考前做梦找人解梦的故事 “北京最适合小两口的约泡地点”---讲温泉会馆

“惊呆了!青春期男女竟在床上做这样的事”---讲高中生睡前要背单词

“乳白色液体让男人女人为之癫狂”---讲毒品

“看湿了 你呢”---讲常回家看看爸妈

Q:你觉得他们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A:大人为了让我们看一些养生和鸡汤真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

虽然我感觉自己平时已经是一个标题党了,但是看看爸妈们的简直差的远。 分析:现在,60、70后的朋友圈中不单只是各式各样的养生,和心灵鸡汤,一种明显带有性色彩的标题党乱入,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性,作为中国文化中一向看做禁忌和节制的文化,一直讳莫高深,家长更加不会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的性教育。但是,在朋友圈中转发带有性色彩标题的链接,

普适的价值如:同样可以用于回答青年人、老年人为什么爱看鸡汤文等等。

网友一:屋托帮

Q:你觉得目前70后父母的朋友圈存在什么样的现状?

A:标题党、鸡汤文、谣言集散地

Q:你觉得当中最具有特点或最令你诧异的是什么?

A:用佷污的标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汤。简称中老年污鸡汤。

Q:比如说?

A:“拔出来,别插着睡!22岁美女半夜丧命,99%的男女晚上都这样做”

---讲别在床边给手机充电。

“跟表妹脱光了同睡,结果……”---讲一个状元考前做梦找人解梦的故事 “北京最适合小两口的约泡地点”---讲温泉会馆

“惊呆了!青春期男女竟在床上做这样的事”---讲高中生睡前要背单词

“乳白色液体让男人女人为之癫狂”---讲毒品

“看湿了 你呢”---讲常回家看看爸妈

Q:你觉得他们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A:大人为了让我们看一些养生和鸡汤真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

虽然我感觉自己平时已经是一个标题党了,但是看看爸妈们的简直差的远。 分析:现在,60、70后的朋友圈中不单只是各式各样的养生,和心灵鸡汤,一种明显带有性色彩的标题党乱入,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性,作为中国文化中一向看做禁忌和节制的文化,一直讳莫高深,家长更加不会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的性教育。但是,在朋友圈中转发带有性色彩标题的链接,

是多数6、70后的惯用做法。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 网友二:知乎网友

Q:你的父母是几零后?

A:70后

Q:你的父母常常转发在朋友圈的东西是什么呢?

A:鸡汤、中医养生、历史真相

Q:可以分析一下父母这样做的心态吗?

A:父母,有自己的爱好和审美,让一个看了二十年《知音》的人去看《纯粹理性批判》才是愚蠢的做法。他们发这种链接,一是自己喜欢这个话题,被文章说服,二是为了引起子女的注意,希望你能注意到她吧。

Q:面对父母的鸡汤文、各式各样的转发你怎么面对?

A:顺承他们吧。当然只能顺从“鸡汤”、无害的“养生”对于谣言是必须要引导和纠正的。

Q:你觉得父母的朋友圈有什么样的特质?

A:周围人的父母朋友圈几乎都相似,一样的低俗、一样的标题党、一样的制作低劣、一样的审美差、一样的鸡汤、一样的养生常识。总之我个人认为,父母这一代的朋友圈转发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

Q:你怎么看“在任何一碗鸡汤背后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父母,笨拙的想对你表达他的关切和善意”这句话?

A:父母总是出于善意为我们转发的,他们多数跟不上科技的脚步,审美能力也比较弱,但是他们在努力的靠近我们的生活。用他们理解的,做容易被我们接受的方式来关心我们。所以只要内容没有错误或误导的地方,大家欣然接受就好,

看到微信的同时别忘了和父母唠嗑。

分析:对于父母的朋友圈,受访者认为主要是为了博得下一代的关注,并借此证明自己并没有跟不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

70后的朋友圈,充斥的鸡汤、谣言似乎是一种通病,被互联网的原住民一代“90后”所诟病。

但是与此同时,部分下一代似乎也对长辈的朋友圈有着来自天然的理解和包容,这也许和来自父母天然的说理特性有关,长辈更加喜欢讲道理,喜欢做心灵导师,而下一代则似乎是更加习惯扮演忍受和听训的角色,只有在有明显错误之时才会与父母争辩。

但是,在父母不断的链接转发鸡汤之中,对于素材的选取,也许会降低他们在下一代心中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孩子对于父母的认知。

访谈者偏差:

访谈选取对象为父母是70后的群,来源是:公众号和知乎。对于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具有较多的被访者个人主观感受。

现实干扰:

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可以借阅的相关论文资料。在报告中难以引用具体的样本进行分析。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选取不是非常具有普适性。在研究中,70后作为样本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一部分不使用微信的70后排除在外,将所有的70后看做一个整体是非常粗糙的做法,因为单说70后为单位研究问题变量因素太多。

文章引用文献:《发展心理学》白学军译,第八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看心灵鸡汤文》壹心理用户 重重

社会学研究报告

——关于70后的鸡汤朋友圈现象的研究

界定问题:

广泛的谈鸡汤文的来源和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的范围太广,影响研究的变量因素太多,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故本文把转发谣言和鸡汤文的现象以70后作为样本,以最具典型的70后团体作为参照。70后,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目前多数人年龄在45岁上下,是一群已经有稳定生活并且多数都有年纪接近20左右的进入成熟阶段的孩子。故,以其作为样本参照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 核查证据: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本文借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从成人的中期和晚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借用微信公众号中对于父母的朋友圈中的鸡汤文现象的研究作为补充和证据核实。

明确问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本应该经历世事起伏,历尽沧桑的人会在显而易见的谣言和鸡汤之下变得毫无防备甚至毫无理性?

70后的朋友圈中充斥着谣言如“太可怕了”“太吓人了”“看的人都转了”“紧急通知”“不转不是中国人”“XXX居然是这样做出来的”“家长注意”和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如:“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36计,计计精辟”“若是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邮差”“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静越简单”“年轻人必看的18条忠告”“老中医教你不花一分钱治颈椎”“什么样的女人最幸福”。

本文将从鸡汤文作为出发点,盘点和研究70后的朋友圈。

研究设计:

报告采用文献引述法和访谈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文献引述体现在明确问题和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理论和前人的研究,丰富本文的研究基础和框架。运用访谈法,对1-2位网络不知名网友进行访谈,推测和明确他对于70后的朋友圈的感想。再挑选1-2位身边的70后,进行访谈分析,让其自己解读自己的转发谣言和鸡汤文时的心理动机。

实施研究及报告发现:

1、鸡汤文中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表现为人总是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仍会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许多的星座和算卦皆来自于这一效应。

从心理学上看,产生这种自我认知的原因,主要与我们每个人自我认知的“主观验证”有关。我们头脑中,自我占据很大部分,无论做什么,首先都是“自己相信”,“自己想做”,并且为“自己相信”搜集各种证据。因此,即使出现一个并不相干的事,如果我们潜意识想要相信,它就会符合我们的设想。

鸡汤文属于励志心理学的一种。

第一种故事类的鸡汤文。首先,会博得我们的同情心,及共鸣感。结构上,往往会先抑后扬,主角往往情场、事业、家庭不幸。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共鸣,加上巴纳姆效应的协同作用,读者就会情感带入,继续读下去。而后,主人公虽然生活上,失败、失意、悲伤、痛苦等等,但在一个契机下,却柳暗花明,生活出现转机。这也给了读者一个心理暗示,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明天也会好

转。

2、功利主义和厚黑学视角下的鸡汤文:

功利主义:主要是一种宣传效用最大化的现代哲学。功利主义的逻辑常常是建立在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以成本作为衡量事物的核心,将涉及到的东西都赋予一个价值,通常用金钱表示。

这也和国民目前的生活状况有关,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每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社会性的的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甚至哲学视角的功利主义。 由于经济社会中的现实考量,影响国民心理中的价值衡量。进而造成了国民实利主义的心理需求,故类似的心灵鸡汤也呈爆发式增长。

厚黑学:主要是一种研究人性弱点和操控人心的,讲求为人处世的功利的实用价值观念。厚黑学就像是为人处世的一本教学秘籍,上至庙堂下至市井具有很强的普适。逻辑常常是当官的做生意的人必须学的一门学问就是,厚黑即脸皮厚,心肠黑。告诉人们处世怎么脸皮厚,怎样心肠黑。用成功的视角判断人们的生活。 第二种人生经验类的鸡汤文。首先是以一种功利主义的哲学视角看事物,其次是用厚黑学的视角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

前一种,主要是以一个主人公,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达到成功,获得金钱上的,满足。常常以某个知名人物的口吻叙述一些假想的,模糊性高的励志故事。用近乎无用的故事来讲述人生,故事中常常伴随着委屈与辛酸这样的故事中,用成功者的口吻为失败者提供借鉴。所有失败的感悟,都有一个成功的后盾。因为有成功这个儿子,失败才变成母亲,否则它只能是寡妇。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些假象的听上去十分有道理的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内容。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常常是在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更容易引起共鸣。

后一种,主要以一些看起来十分有道理或者乍一听耸人听闻的的句子组合而成。比如,“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格局往往是被羞辱和伤害喂大的”,“被骂是一种能力”“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的了多大的事”“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别让脾气毁了你,每天看一遍,命运准改变”等等。这些句子,透露着读者读者渴望成功,希望借“厚黑”的处世之道获得成功。

3、鸡汤文的焦虑缓解作用

鸡汤文诉说的对象往往是面对事业、家庭、学业上的不得意。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中后期常常会出现心理社会性危机:整合与失望。整合,指接受个人生活的现实和面对死亡不感到恐惧的能力。失望,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矛盾、失败和失望整合进自我形象之中,常常会面临“梦想破灭”的现实。抑郁,通常与失业和离婚等生活压力联系在一起。焦虑,想到未来会有坏事发生,总是担心未来要发生的事,无法获得安全感,不断的逃避,不愿面对。

鸡汤文语言温和、柔软、温暖、许多充满正能量,阅读后,使人转变看问题的视角,对于缓解情绪上的失落、纠结,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拖延情结

从读者的心理特点看,鸡汤文的读者常常处于一种需要被引导的时期,这一时期往往伴随着纠结和高压。当压力大过一个极限时便不再具有激励的效果,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抑郁。这是需要精神放松,对于上班族、学生党在休息时间刷公众号和朋友圈是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在拖延情绪的感染下,选择继续拖延,花费时间在鸡汤文上。

分析:上述的种种方法证明了,朋友圈中鸡汤文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也可以回答70后这个样本中什么样的人会转发鸡汤文,但这个样本也具有

普适的价值如:同样可以用于回答青年人、老年人为什么爱看鸡汤文等等。

网友一:屋托帮

Q:你觉得目前70后父母的朋友圈存在什么样的现状?

A:标题党、鸡汤文、谣言集散地

Q:你觉得当中最具有特点或最令你诧异的是什么?

A:用佷污的标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汤。简称中老年污鸡汤。

Q:比如说?

A:“拔出来,别插着睡!22岁美女半夜丧命,99%的男女晚上都这样做”

---讲别在床边给手机充电。

“跟表妹脱光了同睡,结果……”---讲一个状元考前做梦找人解梦的故事 “北京最适合小两口的约泡地点”---讲温泉会馆

“惊呆了!青春期男女竟在床上做这样的事”---讲高中生睡前要背单词

“乳白色液体让男人女人为之癫狂”---讲毒品

“看湿了 你呢”---讲常回家看看爸妈

Q:你觉得他们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A:大人为了让我们看一些养生和鸡汤真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

虽然我感觉自己平时已经是一个标题党了,但是看看爸妈们的简直差的远。 分析:现在,60、70后的朋友圈中不单只是各式各样的养生,和心灵鸡汤,一种明显带有性色彩的标题党乱入,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性,作为中国文化中一向看做禁忌和节制的文化,一直讳莫高深,家长更加不会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的性教育。但是,在朋友圈中转发带有性色彩标题的链接,

普适的价值如:同样可以用于回答青年人、老年人为什么爱看鸡汤文等等。

网友一:屋托帮

Q:你觉得目前70后父母的朋友圈存在什么样的现状?

A:标题党、鸡汤文、谣言集散地

Q:你觉得当中最具有特点或最令你诧异的是什么?

A:用佷污的标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汤。简称中老年污鸡汤。

Q:比如说?

A:“拔出来,别插着睡!22岁美女半夜丧命,99%的男女晚上都这样做”

---讲别在床边给手机充电。

“跟表妹脱光了同睡,结果……”---讲一个状元考前做梦找人解梦的故事 “北京最适合小两口的约泡地点”---讲温泉会馆

“惊呆了!青春期男女竟在床上做这样的事”---讲高中生睡前要背单词

“乳白色液体让男人女人为之癫狂”---讲毒品

“看湿了 你呢”---讲常回家看看爸妈

Q:你觉得他们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A:大人为了让我们看一些养生和鸡汤真是苦口婆心,煞费苦心。

虽然我感觉自己平时已经是一个标题党了,但是看看爸妈们的简直差的远。 分析:现在,60、70后的朋友圈中不单只是各式各样的养生,和心灵鸡汤,一种明显带有性色彩的标题党乱入,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性,作为中国文化中一向看做禁忌和节制的文化,一直讳莫高深,家长更加不会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的性教育。但是,在朋友圈中转发带有性色彩标题的链接,

是多数6、70后的惯用做法。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 网友二:知乎网友

Q:你的父母是几零后?

A:70后

Q:你的父母常常转发在朋友圈的东西是什么呢?

A:鸡汤、中医养生、历史真相

Q:可以分析一下父母这样做的心态吗?

A:父母,有自己的爱好和审美,让一个看了二十年《知音》的人去看《纯粹理性批判》才是愚蠢的做法。他们发这种链接,一是自己喜欢这个话题,被文章说服,二是为了引起子女的注意,希望你能注意到她吧。

Q:面对父母的鸡汤文、各式各样的转发你怎么面对?

A:顺承他们吧。当然只能顺从“鸡汤”、无害的“养生”对于谣言是必须要引导和纠正的。

Q:你觉得父母的朋友圈有什么样的特质?

A:周围人的父母朋友圈几乎都相似,一样的低俗、一样的标题党、一样的制作低劣、一样的审美差、一样的鸡汤、一样的养生常识。总之我个人认为,父母这一代的朋友圈转发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

Q:你怎么看“在任何一碗鸡汤背后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父母,笨拙的想对你表达他的关切和善意”这句话?

A:父母总是出于善意为我们转发的,他们多数跟不上科技的脚步,审美能力也比较弱,但是他们在努力的靠近我们的生活。用他们理解的,做容易被我们接受的方式来关心我们。所以只要内容没有错误或误导的地方,大家欣然接受就好,

看到微信的同时别忘了和父母唠嗑。

分析:对于父母的朋友圈,受访者认为主要是为了博得下一代的关注,并借此证明自己并没有跟不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

70后的朋友圈,充斥的鸡汤、谣言似乎是一种通病,被互联网的原住民一代“90后”所诟病。

但是与此同时,部分下一代似乎也对长辈的朋友圈有着来自天然的理解和包容,这也许和来自父母天然的说理特性有关,长辈更加喜欢讲道理,喜欢做心灵导师,而下一代则似乎是更加习惯扮演忍受和听训的角色,只有在有明显错误之时才会与父母争辩。

但是,在父母不断的链接转发鸡汤之中,对于素材的选取,也许会降低他们在下一代心中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孩子对于父母的认知。

访谈者偏差:

访谈选取对象为父母是70后的群,来源是:公众号和知乎。对于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具有较多的被访者个人主观感受。

现实干扰:

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可以借阅的相关论文资料。在报告中难以引用具体的样本进行分析。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选取不是非常具有普适性。在研究中,70后作为样本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一部分不使用微信的70后排除在外,将所有的70后看做一个整体是非常粗糙的做法,因为单说70后为单位研究问题变量因素太多。

文章引用文献:《发展心理学》白学军译,第八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看心灵鸡汤文》壹心理用户 重重


相关文章

  • 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 - 方法 - 中国社会观察网
  • 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来说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二十几年来, 我国社 ...查看


  • CSSCI2012-2013期刊目录
  • 管理学(29种) 序号[***********][***********][1**********]29 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公共管理学报 期刊名称主办(管)单位 国务院发 ...查看


  • CSSCI核心版期刊(2012-2013)
  • CSSCI(2012-2013)拟收录来源期刊目录 (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共535种) 本目录根据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535种, ...查看


  • 2012-2013南大核心期刊目录
  • CSSCI(2012-2013)拟收录来源期刊目录(1) (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共535种) 本目录根据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53 ...查看


  • 人大社会学简介
  • 社会学专业 1.专业概况(硕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1984年建立社会学研究所:1985年建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硕士点:1987年成立社会学系,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建 ...查看


  • 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 南大核心期刊 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 ...查看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手册09年版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管理手册 (修订版)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 录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实施意见 .......................... 3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查看


  • 社会建构论
  •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6年二季度 [文献号]568 [原文出处]社会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20061 [原刊页号]23-35 [分 类 号]C4 [分 类 名]社会学 [复印期号]200605 [标 题]社 ...查看


  •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李长莉 中华文史网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和分析化趋势愈益剧烈,在原有学科的边缘.结合部.交叉部和空隙,不断有新的学科分支出现,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人统计说出现的新兴学科已达数千种.[1]这些分支学科的涌现,反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教师及研究方向
  • <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等教材7部. 向德平:男,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