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辩证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自然辩证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姓名:荣昊

学号:2015142

系别:研究生处

班级:科硕三班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中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中医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辩证法与中医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不同历史阶段和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自然能辩证法;现代化;科学

引言 中医药的存废问题在近年来引发了大量争论。以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为首的存药废医、医药并废派等对中医大加伐挞,视中医为现代的伪科学;而以中医从业人员为代表的一方,则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极力维护中医的地位。在一个“现代”背景下,出身传统的中医遭遇了质疑自身合法性的危机:在现代化与科学化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医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它应该如何应对现代性的最新界定与挑战? 在各种对中医进行攻击的言论中,最为鲜明显著的当然是其“非科学”的身份,一个关系着公众健康的东西,却缺乏科学的论证,当然不免受到各种质疑。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宏伟科学构想的引入,已经为古老的中国划定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架构,一切超离于此架构之外的事物,或者被改造、或者被斥为封建残留而加以清洗。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跳离出狭隘的“现代科学”观念,而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哲学”一自然辩证法一的角度来审视中医的现代合法性,则或许会得到更为“现代”的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关于科学与世界关系的思索一直被作为“科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或者说其核心模块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主要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主要探讨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三个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念之一,即世界的辩证统一。本身与中医的核心观念具有同一性。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是“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黄帝内经》则同样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可见中医理论与自然辩证法在这里不谋而合,他们都强调人与自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仅仅是个体与个体的简单串接,而是一种体系之间的复杂联系。

自然辩证法自十九世纪末提出以来,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也一直在进行自我的反思与重构。作为滥觞之始的恩格斯早就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一百年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实践,《自然辩证法》中的某些论点和结论的确是过时了,必须加以修正。但是这种修正并非否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哲学地位,而应该被纳入“自然辩证法”本身的现代性范畴加以审视。“科学”本身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 而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输入、输出信息,来研究黑箱的功能和用以区别“神学”。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不同时期的群体和权力方都有对这个观念的阐释权。因而,没有绝对的观念,任何观念都只是话语权力争夺的结果下。到底什么是“科学”? 什么样的内容和操作可以被视为“科学”? 这本身就只是掌握话语权力一方的标准。波普尔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称作“科学的”理论,理论不能被唯物辩证法的证实,只能被证伪,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不断证伪旧理论的过程。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并且是具有生命体征的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为了增进

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现代公认的科学试验方法,如重复、对照、随机、盲法等原则的本质是追求事物或现象的共性。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是努力追求事物或现象的个性,最终实现个体化诊疗,这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础。中医理论是“百家争鸣”,中医的研究对象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中医思维方式的细致性。换句话说,个体化思维是中医的特点,中医具备具体化的特征。

中医以经验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经验”二字,表达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升为理论。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上“科学”二字。可以认为“科学”就是“经验”的论点;“经验”就是“科学”的论据。中医通过“司外揣内”进行观察,通过“取象比类”认识疾病,依靠“尝百草”确定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凭借推测和反证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理、法、方、药的辨证思维过程,将中医经验性特征崭露无遗。中医是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这种认识方式,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打破常规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式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认识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单从分析方法所得不到的结果。中医得到的结论是系统而明确的,彼此联系,互不矛盾。有学者认为,中医是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实践滞后于理论,而某些理论又不能指导实践。还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体系不严密,进而中医得出的结论不精确,中医缺乏精确性。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中医理论的形成,坚持走从感生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纽带是若干假设的命题。这类命题是一种猜测性的陈述。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医家就是在临床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各种命题,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然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今天所倚重的经典理论,并据此作为本学科的检验标准。因此,中医命题的论证,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其在临床上已经证明了自身的规律性和实践性,并表现出部分真理性。虽然部分中医结论的严密性有待加强,但历史证明,中医命题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证实,但也不易被证伪。事实上,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命题中,有些已经成熟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则正在向科学理论转化,还有些则由于研究策略或验证能力等原因,还暂时处在“休眠期”。从这一角度看,中医不乏精确性的特征。

中医的结论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的临床检验。作为一门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中医客观存在一些未经证实的超前理论。尽管中医无法完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解析,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其理论或学说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中医的科学性、真理性通过漫长的医学实践活动的检验才得以确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实用的临床医学。中医理论没有明确地阐述在研究人体的过程中确立的“视察——创建模型——预测——验证”的技术路线,更没有建立还原性实验室。本学科的全部假设检验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在活人身上无序地进行操作。中医强调功能表象,这使传统中医无需提出深入认识物质结构和弄清功能细节的任务便能取得临床疗效。尽管中医的治病机理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但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疗效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以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科技为理论和方法武器,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说为核心形成基本的理论体系,以辩证论治为基本的诊断、治疗体系,以中药、方剂,针灸、气功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包括一两千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各家学说和名家经验”。这使得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是自然哲学和抽象思维联合作用的产物,并不是完全以客观物质实体为基础。中医学概念很难进行严格的定义,只能借用比喻、形容和象征等方式来表达,缺乏实证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由于科学实验方法的匮乏以及尊经崇古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引导,中医选择了经典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尺度。一切生理机能、疾病过程、病理机转、治疗法

则的解释都要到经典里找到理论根据。然而,经典理论本身存在着不间程度的概念歧义、语言模糊和理论的不确定,用尚未经过科学实验严格检验的经典理论作为检验的标准,以思想验证思想,以理论检验理论,其结果只能使理论脱离实践,造成理论研究的纷争和混乱。最终出现某些临床实践脱离医学理论,或某些医学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的奇特现象。这是中医亟需向现代科学看齐的方面。中医作为一种认识成果,出现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中国古代。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繁衍,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与自然作斗争的办法、方式等。可以认为,中医是一门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科。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宣布“法天则地”。这就是说,中医遵从的是自然规律。“医乃仁术”,又使得中医带上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传统文化的烙印。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使中医符合我们今天对科学所具有的既是一种认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结论。当前进行的对中医各种命题的证明证伪工作以及对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结合点的研究工作,都是按照科学程序进行的,是对中医理论体系本身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有理由认为:综合中医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并且是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不断发展的。

现代性曾经以前所未有的风潮席卷世界,将西方世界的现代带到中国。可以说,中医的现代合法性身份即便没有达到毋庸置疑的程度,至少也是不能够仅仅用简单粗暴的“科学”旗号一口否决的。自然辩证法本身对当代唯物主义的发展变形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内容总是一直不断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其一以贯之的“系统”“总体”观念足以成为中医现代合法性身份的支持。当然,更莺要的是,论者用以区别中医的“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游移的话语生成,而中医正不断发展,并尽快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列宁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4]张明宗 《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5]赵修渝 《自然辩证法概论》

[6]祝世纳 《现代中医学与经典中医学》

[7]《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论自然辩证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姓名:荣昊

学号:2015142

系别:研究生处

班级:科硕三班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中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中医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辩证法与中医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不同历史阶段和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自然能辩证法;现代化;科学

引言 中医药的存废问题在近年来引发了大量争论。以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为首的存药废医、医药并废派等对中医大加伐挞,视中医为现代的伪科学;而以中医从业人员为代表的一方,则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极力维护中医的地位。在一个“现代”背景下,出身传统的中医遭遇了质疑自身合法性的危机:在现代化与科学化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医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它应该如何应对现代性的最新界定与挑战? 在各种对中医进行攻击的言论中,最为鲜明显著的当然是其“非科学”的身份,一个关系着公众健康的东西,却缺乏科学的论证,当然不免受到各种质疑。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宏伟科学构想的引入,已经为古老的中国划定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架构,一切超离于此架构之外的事物,或者被改造、或者被斥为封建残留而加以清洗。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跳离出狭隘的“现代科学”观念,而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哲学”一自然辩证法一的角度来审视中医的现代合法性,则或许会得到更为“现代”的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关于科学与世界关系的思索一直被作为“科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或者说其核心模块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主要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主要探讨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三个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念之一,即世界的辩证统一。本身与中医的核心观念具有同一性。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是“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黄帝内经》则同样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可见中医理论与自然辩证法在这里不谋而合,他们都强调人与自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仅仅是个体与个体的简单串接,而是一种体系之间的复杂联系。

自然辩证法自十九世纪末提出以来,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也一直在进行自我的反思与重构。作为滥觞之始的恩格斯早就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一百年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实践,《自然辩证法》中的某些论点和结论的确是过时了,必须加以修正。但是这种修正并非否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哲学地位,而应该被纳入“自然辩证法”本身的现代性范畴加以审视。“科学”本身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 而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输入、输出信息,来研究黑箱的功能和用以区别“神学”。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不同时期的群体和权力方都有对这个观念的阐释权。因而,没有绝对的观念,任何观念都只是话语权力争夺的结果下。到底什么是“科学”? 什么样的内容和操作可以被视为“科学”? 这本身就只是掌握话语权力一方的标准。波普尔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称作“科学的”理论,理论不能被唯物辩证法的证实,只能被证伪,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不断证伪旧理论的过程。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并且是具有生命体征的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为了增进

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现代公认的科学试验方法,如重复、对照、随机、盲法等原则的本质是追求事物或现象的共性。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是努力追求事物或现象的个性,最终实现个体化诊疗,这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础。中医理论是“百家争鸣”,中医的研究对象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中医思维方式的细致性。换句话说,个体化思维是中医的特点,中医具备具体化的特征。

中医以经验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经验”二字,表达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升为理论。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上“科学”二字。可以认为“科学”就是“经验”的论点;“经验”就是“科学”的论据。中医通过“司外揣内”进行观察,通过“取象比类”认识疾病,依靠“尝百草”确定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凭借推测和反证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理、法、方、药的辨证思维过程,将中医经验性特征崭露无遗。中医是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这种认识方式,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打破常规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式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认识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单从分析方法所得不到的结果。中医得到的结论是系统而明确的,彼此联系,互不矛盾。有学者认为,中医是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实践滞后于理论,而某些理论又不能指导实践。还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体系不严密,进而中医得出的结论不精确,中医缺乏精确性。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中医理论的形成,坚持走从感生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纽带是若干假设的命题。这类命题是一种猜测性的陈述。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医家就是在临床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各种命题,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然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今天所倚重的经典理论,并据此作为本学科的检验标准。因此,中医命题的论证,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其在临床上已经证明了自身的规律性和实践性,并表现出部分真理性。虽然部分中医结论的严密性有待加强,但历史证明,中医命题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证实,但也不易被证伪。事实上,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命题中,有些已经成熟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则正在向科学理论转化,还有些则由于研究策略或验证能力等原因,还暂时处在“休眠期”。从这一角度看,中医不乏精确性的特征。

中医的结论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的临床检验。作为一门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中医客观存在一些未经证实的超前理论。尽管中医无法完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解析,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其理论或学说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中医的科学性、真理性通过漫长的医学实践活动的检验才得以确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实用的临床医学。中医理论没有明确地阐述在研究人体的过程中确立的“视察——创建模型——预测——验证”的技术路线,更没有建立还原性实验室。本学科的全部假设检验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在活人身上无序地进行操作。中医强调功能表象,这使传统中医无需提出深入认识物质结构和弄清功能细节的任务便能取得临床疗效。尽管中医的治病机理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但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疗效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以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科技为理论和方法武器,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说为核心形成基本的理论体系,以辩证论治为基本的诊断、治疗体系,以中药、方剂,针灸、气功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包括一两千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各家学说和名家经验”。这使得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是自然哲学和抽象思维联合作用的产物,并不是完全以客观物质实体为基础。中医学概念很难进行严格的定义,只能借用比喻、形容和象征等方式来表达,缺乏实证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由于科学实验方法的匮乏以及尊经崇古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引导,中医选择了经典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尺度。一切生理机能、疾病过程、病理机转、治疗法

则的解释都要到经典里找到理论根据。然而,经典理论本身存在着不间程度的概念歧义、语言模糊和理论的不确定,用尚未经过科学实验严格检验的经典理论作为检验的标准,以思想验证思想,以理论检验理论,其结果只能使理论脱离实践,造成理论研究的纷争和混乱。最终出现某些临床实践脱离医学理论,或某些医学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的奇特现象。这是中医亟需向现代科学看齐的方面。中医作为一种认识成果,出现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中国古代。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繁衍,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与自然作斗争的办法、方式等。可以认为,中医是一门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科。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宣布“法天则地”。这就是说,中医遵从的是自然规律。“医乃仁术”,又使得中医带上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传统文化的烙印。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使中医符合我们今天对科学所具有的既是一种认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结论。当前进行的对中医各种命题的证明证伪工作以及对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结合点的研究工作,都是按照科学程序进行的,是对中医理论体系本身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有理由认为:综合中医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并且是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不断发展的。

现代性曾经以前所未有的风潮席卷世界,将西方世界的现代带到中国。可以说,中医的现代合法性身份即便没有达到毋庸置疑的程度,至少也是不能够仅仅用简单粗暴的“科学”旗号一口否决的。自然辩证法本身对当代唯物主义的发展变形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内容总是一直不断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其一以贯之的“系统”“总体”观念足以成为中医现代合法性身份的支持。当然,更莺要的是,论者用以区别中医的“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游移的话语生成,而中医正不断发展,并尽快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列宁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4]张明宗 《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5]赵修渝 《自然辩证法概论》

[6]祝世纳 《现代中医学与经典中医学》

[7]《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相关文章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查看


  • 中医药的自然科学属性
  • 中医研究2010年8月 第23卷 第8期TCMRes.August2010 V01.23No.8・3・ 全.便利的平台. 3问题与展望 ed as theductal secretions[J].J proteomeRes,2008,7 ( ...查看


  •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的思考
  • 第20卷 第10期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20,No.10 2004年 10月Oct.,2004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文章编号:1000-8934(2004)10-0106-05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的思 ...查看


  • _黄帝内经_医学模式研究
  • <黄帝内经>医学模式研究 田丙坤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71204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资助项目(9732011CB505401 国家 ...查看


  •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 ...查看


  •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 1. 解析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在传统中医典籍启示下研究青藁素获得成功并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 ...查看


  • 浅谈中医"治未病"
  • [摘要] "治未病"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后世历代著名医家继承和发挥了这一学术思想.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 ...查看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查看


  •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_王琦
  • 6 (总第86页) Chinese J 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年第8卷第2期 2002. Vol . 8. No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