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学案

《渔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能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3.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知识。

2.分析渔父和屈原的形象和各自的处世态度。

3.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有思考、有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知识链接】

1.屈原及背景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代表作品为《离骚》,另有《天问》、《九歌》《九章》等。

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

2.《楚辞》简介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泽畔 三闾大夫 举世皆浊 ...

弹冠 濯吾缨 莞尔 ..

(二)疑难探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学习导航】

1.文章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个是主要人物?

2、屈原和渔父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屈原和渔父这两个形象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

【片段写作】

司马迁和屈原,一个忍辱负重,一个毅然赴死,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假如时空穿越中他们相遇,他们会对对方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课后巩固练习】

1.加点字词解释

渔父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

2.一词多义

【为】

(1)庭中通南北为一(《项脊轩志》)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3)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自令放为(《渔父》)

【见】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2)慈父见背(《陈情表》)

(3)是以见放(《渔父》)

(4)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

【而】

(1)渔父莞尔而笑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4)渔父见而问之曰

【于】

(1)游于江潭

(2)何故至于斯

(3)圣人不凝滞于物

3.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行吟泽畔

(2)不复与言

(3)是以见放

4.翻译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屈原是一本大书。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志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有几首诗保存在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渔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能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3.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知识。

2.分析渔父和屈原的形象和各自的处世态度。

3.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有思考、有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知识链接】

1.屈原及背景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代表作品为《离骚》,另有《天问》、《九歌》《九章》等。

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

2.《楚辞》简介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泽畔 三闾大夫 举世皆浊 ...

弹冠 濯吾缨 莞尔 ..

(二)疑难探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学习导航】

1.文章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个是主要人物?

2、屈原和渔父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屈原和渔父这两个形象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

【片段写作】

司马迁和屈原,一个忍辱负重,一个毅然赴死,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假如时空穿越中他们相遇,他们会对对方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课后巩固练习】

1.加点字词解释

渔父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

2.一词多义

【为】

(1)庭中通南北为一(《项脊轩志》)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3)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自令放为(《渔父》)

【见】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2)慈父见背(《陈情表》)

(3)是以见放(《渔父》)

(4)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

【而】

(1)渔父莞尔而笑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4)渔父见而问之曰

【于】

(1)游于江潭

(2)何故至于斯

(3)圣人不凝滞于物

3.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行吟泽畔

(2)不复与言

(3)是以见放

4.翻译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屈原是一本大书。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志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有几首诗保存在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相关文章

  •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 [摘要]中国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渔父形象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在此之后,传世的画作中便留有渔父形象,至元代时,渔父形象在山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 ...查看


  • 渔父教案及说课稿
  •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探讨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内涵. 3.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重点: 1.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 ...查看


  • 我们不知道的:张志和与其渔父的故事
  • 渔父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渔父词,关于这首词的来历起源于一段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大诗人以及他的渔父词. 张志和为中唐时著名道士,号玄真子.会稽山阴人,又 ...查看


  • 渔父教学设计
  • <渔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 ...查看


  • 冲出来的第四条路
  • 作者:连中国 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01期 [课堂实录] 一.课前激发,确立课题 师:很高兴和屯溪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但不一定关注过他的听课状态.<西游记>第二回有记载说,孙悟空听讲的时候,是"抓耳 ...查看


  • 四下渔歌子课堂实录
  • <渔歌子>课堂描述 --干国祥老师田野研究<渔歌子>课堂描述 时间:2009年3月24日 地点:江苏海门棉种场小学六年级 现象学课堂描述者:马 玲 1 星期一的下午,干老师把整整一张A4纸的预习作业发给了棉种场小学六 ...查看


  • 渔父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渔 父 庄 子 孔子游乎缁维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 ...查看


  • (4)在淡然与坦然之间的渔父
  • 在淡然与坦然之间的渔父 宋庆君 带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轻吟,有一个飘然而去的背影,悠悠地传越了千年.在目送了三闾大夫远去之后他也从汨罗江上远去了,在目睹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之后,孔子眼中 ...查看


  • 叨叨令无名氏
  • 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赏析: 本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 ...查看


  • 惠洪[惠洪词]
  • 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 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西江月 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人前欲展强娇羞,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