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余秋雨讲那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的[诗经]

终于听到声音了,那是《诗经》。

《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

十余年前在巴格达的巴比伦遗址,我读到了从楔形文字破译的古代诗歌。那些诗歌是悲哀的,慌张的,绝望的,好像强敌刚刚离去,很快就会回来。

因此,歌唱者只能抬头盼望神祇,苦苦哀求。这种神情,与那片土地有关。血腥的侵略一次次横扫,人们除了奔逃还是奔逃,因此诗句中有一些生命边缘的吟咏,弥足珍贵。但是,那些吟咏过于匆忙和粗糙,尚未进入成熟的文学形态,又因为楔形文字的很早中断,没有构成下传之脉。

同样古老的埃及文明,至今没见过古代留下的诗歌和其他文学样式。卢克索太阳神庙大柱上的象形文字,已有部分破译,却并无文学意义。过于封闭、过于保守的一个个王朝,曾经留下了帝脉,而不是文脉。即便有气脉,也不是诗脉。

印度在古代是有灿烂的文学、诗歌、梵剧、理论,但大多围绕着“大梵天”的超验世界。同样是农耕文明,却缺少土地的气息和世俗的表情。

《诗经》的吟唱者们当然不知道有这种对比,但我们一对比,它也就找到了自己。其实,它找到的,也是后代的中国。

《诗经》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最主要、最拿手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抒情。其中抒得最出色的,是爱情。这种爱情那么“无邪”,既大胆又羞怯,既温柔又敦厚,足以陶冶风尚。

在艺术上,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那些叠章反复,让人立即想到,这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还是舞蹈。一切动作感涨满其间,却又毫不鲁莽,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终于由时间定格,凝为经典。

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的玄幻。《诗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

但是,写到这里必须赶快说明,在《诗经》的这种平实风格后面,又有着一系列宏大的传说背景。传说分两种:第一种是“祖王传说”,有关黄帝、炎帝和蚩尤;第二种是“神话传说”,有关补天、填海、追日、奔月。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传说和神话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

一种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这在中华民族身上尤其明显,谁都知道,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决定了我们的身份;有关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的传说,则决定了我们的气质。

这两种传说,就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后一种神话传说,因为它们为一个庞大的人种提供了鸿蒙的诗意。即便是离得最近的《诗经》,也在平实的麦香气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

于是,我们看到了,背靠着一大批神话传说,刻写着一行行甲骨文、金文,吟唱着一首首《诗经》,中国文化隆重上路。

终于听到声音了,那是《诗经》。

《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

十余年前在巴格达的巴比伦遗址,我读到了从楔形文字破译的古代诗歌。那些诗歌是悲哀的,慌张的,绝望的,好像强敌刚刚离去,很快就会回来。

因此,歌唱者只能抬头盼望神祇,苦苦哀求。这种神情,与那片土地有关。血腥的侵略一次次横扫,人们除了奔逃还是奔逃,因此诗句中有一些生命边缘的吟咏,弥足珍贵。但是,那些吟咏过于匆忙和粗糙,尚未进入成熟的文学形态,又因为楔形文字的很早中断,没有构成下传之脉。

同样古老的埃及文明,至今没见过古代留下的诗歌和其他文学样式。卢克索太阳神庙大柱上的象形文字,已有部分破译,却并无文学意义。过于封闭、过于保守的一个个王朝,曾经留下了帝脉,而不是文脉。即便有气脉,也不是诗脉。

印度在古代是有灿烂的文学、诗歌、梵剧、理论,但大多围绕着“大梵天”的超验世界。同样是农耕文明,却缺少土地的气息和世俗的表情。

《诗经》的吟唱者们当然不知道有这种对比,但我们一对比,它也就找到了自己。其实,它找到的,也是后代的中国。

《诗经》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最主要、最拿手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抒情。其中抒得最出色的,是爱情。这种爱情那么“无邪”,既大胆又羞怯,既温柔又敦厚,足以陶冶风尚。

在艺术上,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那些叠章反复,让人立即想到,这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还是舞蹈。一切动作感涨满其间,却又毫不鲁莽,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终于由时间定格,凝为经典。

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的玄幻。《诗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

但是,写到这里必须赶快说明,在《诗经》的这种平实风格后面,又有着一系列宏大的传说背景。传说分两种:第一种是“祖王传说”,有关黄帝、炎帝和蚩尤;第二种是“神话传说”,有关补天、填海、追日、奔月。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传说和神话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

一种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这在中华民族身上尤其明显,谁都知道,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决定了我们的身份;有关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的传说,则决定了我们的气质。

这两种传说,就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后一种神话传说,因为它们为一个庞大的人种提供了鸿蒙的诗意。即便是离得最近的《诗经》,也在平实的麦香气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

于是,我们看到了,背靠着一大批神话传说,刻写着一行行甲骨文、金文,吟唱着一首首《诗经》,中国文化隆重上路。


相关文章

  • [灯下草虫鸣]潘纤云阅读答案
  •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 ...查看


  • 高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田东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命题者:黄华韵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累赘 连累 累积 危如累卵 B 马厩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 ...查看


  • [秋天的作文]我爱的秋天
  •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季节是我深深爱着的. 春天总是许多诗人赞扬的季节,折柳送别,踏青,它彷佛是一切新生事物的孕育之际.的确,相比较秋天的一片萧条,它却是美丽的许多,美丽的世界或许是每个人可以忘记忧愁的季节,因此总听人说要在春时及时行乐,阳关 ...查看


  • 怀念深阅读
  • 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让?切都加快了步伐.磁悬浮列车.超音速飞机固然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与之相应的,浅阅读出现了.这种阅读追求简单和轻松,不求甚解,难道可以用来传承我们的文化吗? 不禁怀念起那逝去的静静的深阅读. 深阅读摒弃一切功 ...查看


  •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菡萏香销翠叶残 远逝了往日的喧闹,不见了俊女靓男,"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池塘,只剩下静静地沉寂."接天莲叶无穷碧"早已成了"明日黄花".荷塘里一片狼藉:残破黑黄的败叶慵懒的蜷缩在亮亮 ...查看


  • [听听那冷雨]教案10
  • 听听那冷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在山水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地朗诵,了解作品蕴涵的观点,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 ...查看


  • 2014年4月全国网络统考资料[大学语文A]第3套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大学语文A3 一.判断题 1.刘向的<谏营昌陵疏>被茅坤誉为"西京第一书疏".( ) 答案: 对 2.描写是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做清楚的解说,对事理做明白的剖释,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认识的一种表达 ...查看


  • 中考名著之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