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主磁场模型

第23卷第4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PHYSICS

V01.23

Aug.

No.42008

2008年8月(页码:1045~1057)

地球主磁场模型

白春华1,徐文耀1,康国发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29;

z.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昆明65009I)

摘要主磁场建模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它涉及主磁场理论、磁场测量、数据同化、模型表迭、模型解释以及模型运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五十年来德国、丹麦和美英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数十个地球主磁场模型,回顾了主磁场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概述了模型的描述以及建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关键词

主磁场,地磁场模型,建模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P353文章编号1004—2903(2008)04—1045—13

nM’‘‘’ainasledfieldomgeomagneticBAIChun—hual,

XU

els

Wen—ya01,

KANGGuo-fa2

Evironment,

(1.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ObsewatoryyorSpace

BeOing

100029,China;

2.DepartmentofGeophysics,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Abstract

Modelingthemaingeomagneticfieldis

kindofall—aroundresearchwork,concerningwiththeresearch

on

themaingeomagneticfiledtheory,magneticsurvey,datareduction,modelexpression,andmodelinterpretationandapplication.Inthisarticle,we

put

present

briefsummaryofmorethan

ten

maingeomagneticfieldmodelsthathave

over

been

forwardbymanyworkersinGerman,Denmark,U.S.A.andBritain

on

thelastfivedecades.The

progresses

ofthestudiesthemainfieldmodels

are

are

briefly

reviewed.Finally,themodeldescription,thetheoreticalbasisand

constructionmethodsKeywords

main

summarized.

geomagneticfield,geomagneticfieldmodel,modelconstruction

引言

某些地核场的短波特征会丢失;同样的,地核场也可能会压制部分大尺度地壳场的特征.

由于磁场起源不同,不同截断水平的球谐系数描述不同成分和不同波长的地磁场.波长大于3000

km

地磁场由不同场源的贡献组成,主要来自地球液态外核、地壳/上地幔、电离层、磁层等几个部分.若从地面台站资料出发,电离层和磁层可以归为外源;而从卫星资料出发则将电离层归为内源,磁层作为外源.地磁场是各种磁场成分的叠加,且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主磁场(即地核磁场)约占地球总磁场的95%,是地磁场中最主要的部分.

实际磁测资料的分析中通常很难将各组分完全分离出来.特别是地核场和地壳场,二者合起来,再加上外源磁场在地球内部的感应场就是所谓的内源场.它们叠加在一起,使得研究地表和近地磁场以及发电机起源变得问题重重.在地壳场信号的干扰下

时主磁场占支配地位,而波长小于2500km时地壳场起主要作用.Jackson[1]的研究认为,N≤15阶的磁场主要代表地核场,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N>15的球谐系数代表整个地壳的壳场,源于地壳居里点温度以下岩石的剩余磁化和感应.

在地表,地球磁场是一个位场,因此可以用标量磁位来描述.由于地幔的衰减作用和地壳磁化作用,限制了地磁场能量密度谱(空间功率谱)系数的观测,如果将这个位函数表达为球谐函数的形式,则只

收藕日期2008—01—10;修回日期2008—02—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36016)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T程重要项目(KZCX3一SW-144)资助.

作者简介白春华,女,1981年生,云南玉溪人,200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现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

位,主要从事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研究.(E-mail:baichh@mail.igcas.ae.cn)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有低于某一截断水平的系数才能在地表观测到.如果用先进的近地卫星观测,那么主磁场的阶数可以取到14阶(有时取到15阶).一般国际参考场IGRF模型将N≤10(第十代IGRF取到13阶)的球谐系数作为地核场.

从产生磁场的源来看,地球磁场是地核、地幔、地壳不同部分的物质磁性和动力学过程所产生的磁场叠加的结果.因此,主磁场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由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的.因为主磁场具有地核起源,所以可以给出与源的过程和状态相联系的理论模型.

当今对地磁场的观测着力于回答有关地球深部、岩石圈、近地环境的基础问题.地磁场可作为探测岩石圈和地球深部以及理解日一地耦合的基础.地磁资料对其它地球物理研究非常有用,如地幔电导率结构、日长变化、核幔耦合等.在运用领域,地磁场模型已经被烧结到电脑芯片中,并包含在空间和地面的导航系统中,例如军事上可以运用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23;地磁场也可用于石油工业中的定向钻孔,因为钻孔感应产生的变化会限制同转仪技术的有效性.地磁模型在地球发电机理论、矿物勘探、地磁感应电流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和卫星计划等研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主磁场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回顾了早期和现有的一些主磁场模型,特别是根据先进的Oersted、CHAMP等磁测卫星资料得到的新型模型,概述了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磁场模型

1.1

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及有关模型

IGRF模型(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是国际}通

用的标准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球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系列模型,数学上常使用地心坐标系下标量位的球谐级数来表示.通常由IAGA(DivisionV,

Working

Group

8)地磁场模型研究小组提出一组模

型系数,代表特定时期的地球主磁场,每隔五年一个.IGRF模型从开始建立到最后确定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使用后来出现的新数据来修正以前的IG—RF模型,得到的模型称为DGRF(Definitive

Geo-

magneticReferenceField)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当

引用这些模型的时候,需要具体指出是哪一代IG—RF模型,以免发生混淆.例如,必须具体指出是IG-RF2000模型或者IGRFl990模型,而不能简单地用IGRF或DGRF来表示.

万 

方数据在1968年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联合会(IA—GA)第一代IGRF模型IGRFl965问世之后,迄今已经陆续提出了10代IGRF模型.目前最新的IG—RFloth是2004年12月发布的[3].为了保证IGRF模型的精度,IAGA决定从2000年开始,将IGRF主磁场模型的截止阶数由10阶(精度为1nT)扩展到13阶(精度为0.1nT).所以第10代IGRF模型中包括了1900~2005年(间隔5a)共22个主磁场模型,其中1900~1995年球谐系数的阶次为N=M一10,2000~2005年的阶次为N—M一13,以及2005~2010年的长期变化预测(SV)模型(N—M=8,精度为0.1

nT).

在IGRF模型出现以前,有一些曾经广泛用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主磁场模型,它们是重要的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模型是IAGA工作组在各国提供的候选模型基础上,经过归纳比较而得到的一种综合模型.在IGRF模型出现并成为主要的标准磁场模型之后,其他地磁模型还在不断地被提出.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在为IGRF提供候选模型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应用需求,发展出其它几种磁场模型,如表l所示,以下简单介绍这些主磁场模型.

1.1.1

Jensen—Cain模型Ⅲ

在IGRF模型出现之前,迫切需要一个精确的主磁场模型,将那些新获取的有关磁层捕获粒子的资料组织起来.Jensen-Cain模型是根据1940年以来水平磁场H和总强度F的74000个地面观测值建立的模型,第一次在高速计算机上运用现代数学分析方法直接分析最新的磁测资料,并给出了1960年的球谐系数,模型的截断水平N=6,包括48个非零球谐系数.该模型没有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导数,在确定系数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地球的扁率.这个模型精度虽差,但在多次卫星计划中,曾经广泛用于计算地磁坐标.虽然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更好的模型,但在当时也可以算得上较为精确和令人满意的模型之一.

1.1.2

GSFC模型[5 ̄93

GSFC模型是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飞行中心

(NASAGoddardSpaceFlight

Center)的科研人员

得到的一系列主磁场模型,主要包括:

GSFC(9/65)1966模型包含1960年主磁场的147个球谐系数,是根据1945年到1964年间约197,000个磁测数据建立的,模型的最大阶数.N扩展到9阶,长期变化的截断水平为N一6.建模时考虑到了地球的扁率(1/298.3).

GSFC(12/66)1967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根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据1900年到1964年期间所有磁测资料和Van-

guard

3、Alouette和0G02磁测资料建立的.主磁

场模型、长期变模型、加速度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10,共包括360个球谐系数.

GSFC(9/80)1983模型由462个系数组成,建模的资料包括①1979年11月5到6日MAGSAT矢量观测数据15,206个(此同MGST(6/80)模型),②71,000个0G0标量观测数据(同POG0(8/71)模型),外加24,000个数据,③148个台站的观测资料,④300个航海磁测数据,⑤600个选定的复测点的观测数据.主磁场和长期变化项的截断水平均取到13阶,加速度取到6阶,三阶导数取到4阶.这个模型比早期的模型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模型所使用的地面台站资料经过了地壳磁异常场校正.

GSFC(12/83)1985模型是根据MAGSAT卫星1979年11月到1980年4月的54,728个数据,以及1978~1982年的91个地面台站资料建立的模型.主磁场模型截断水平N=14,长期变化N—11,共367个系数.不同于以往以MAGSAT卫星资料为基础的模型,该模型只利用磁纬50。以内赤道向的MAGSAT的矢量数据,极向50。以上只使用标量数据,并给出了1阶外源场系数,而且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D。指数.GSFC(12/83)也用来推导IG—RFl945、1950、1955和1960年的DGRF模型.

GSFC(11/87)1988模型是第一个使用DE2(1981/9/30~1983/1/6)太空船数据库的模型,并结合MAGSAT(11/79~4/80)、MAGNET(198l~1983)计划、158个地面台站(1979~1983)、海洋磁测(1980~1983.5)、陆地磁测(1979.5~1983.5)所有数据源建立模型,包括448个系数,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阶和次都是N一13.这个模型可以看作是GSFC(12/83)模型的扩展.

1.1.3

POGO模型[10 ̄1副

POGO(3/68)1968模型是根据1965年10月12日到1967年8月2日期间POGO卫星的22,252个磁场强度观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和长期变化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9,共包括198个球谐系数.这个模型比早先的GSFC(12/66)模型较好地表示出OGO卫星的结果,并作为IGRF的候选模型提交IAG人工作组.

POGO(10/68)1968模型包含286个系数,磁场模型和长期变化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II,除了POGO(3/68)的资料外,还利用了OG04卫星直到1967年12月的共计32,649个数据,数据的时间

万 

方数据跨度和精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和提高.

POGO(8/69)1970模型利用了OG02,4,6号三颗卫星直到1968年5月的资料,与以前模型相比,扩展了资料的范围,并且更加仔细筛选磁静时期的资料.模型共有240个系数,最大截止水平为N一10.

POGO(8/71)1974模型包含240个球谐系数。

地球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阶和次扩展到N—M—

lo.这是POGO系列模型的最后一个模型,依据

0G02,0GO4和0GO

6(10/65~3/70)整个寿命

期磁静条件下的磁场强度资料,即总数超过50,000个的卫星观测数据.

1.1.4

IGS(75)1975模型[143

该模型是根据地面、海洋、航空磁测和OGO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12,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一8,此外,长期变化加速度截断水平为N一6,共包括296个球谐系数.

1.1.5

AWC(75)1976模型L153

这个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1939到1974年期间地面、海洋、航空磁测约100000个磁场观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12,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8,共包括248个球谐系数.以后每五年公布一个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模型.

1.1.6

MGST模型[16H71

MGST(6/80)1980模型是MAGSAT卫星任务最初发表的结果之一,它根据1979年11月5到6日磁静时期的初始矢量观测,用N一1的项来描述外源场的统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主磁场的截止水平为N一13,不包含长期变化项,共有195个系数.

MGST(4/81)1981模型没有公开发表,它是根据MAGSAT磁测卫星15d的磁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13,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7,共包括258个球谐系数.

1.1.7

USGSl985模型[18]

这个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模型,目的在于描述1985年以后的美国地磁场及其变化率.模型是根据地面、海洋、航空磁测、地磁台以及复测点磁测资料,并参考IGRFl985的值而建立的.对于美国大陆,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4(24个球谐系数),对于夏威夷地区,截断水平为N一2(8个球谐系数).1.2历史主磁场模型

1.2.1

BJ模型和gufml模型

1992年,Bloxham和JacksonEl9]根据历史地磁观测资料给出了1690~1990年每隔2.5年一个地磁场球谐模型(以下简称BJ模型),这一模型共分为

地球物理学进展表1早期的主磁场模型

Table1

TheearlyGeomagneticField

23卷

Models

2组,1690~1840年的模型称为ufm2,1840~1990年的模型为ufml,每一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14.2000年Jackson等人[2阳又给出了1590~1990年每隔2.5年一个的地磁场球谐模型(以下简称gufml模型),模型截断水平也是N一14;虽然作者Jack—son还未给出gufml模型的正式名称,但地磁学界趋向于认为这一缩写代表“GrandModel”,即“大统一磁场模型”.

与BJ模型相比,新的gufml地磁场模型时间跨度向前推进了100年,并成功克服了BJ模型中1840年前后两组模型的不连续性,模型高斯系数更为可靠.

ufml/ufm2使用的数据超过250,000个,这些数据来自于一些老的航海日志,磁测资料,台站以及卫星磁测.gufml模型虽然也使用此类数据,但该历史资料已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资料时问跨度超过400年,这也是gufml模型优于其他历史地磁场模型之处.模型包含超过365,000个数据和36,512个参数[2….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公开发表的海军和商船的航海观测记录,以及早期汇编和印刷的记录.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早期的地磁场观测资料,数据为标准格式,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该资料在地球物理研究的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1是18世纪以来的航海磁测图,主要是磁偏角的观测,这也是人类开始最早(中国唐代的一行和

Unified

尚在公元720年左右最早测量了磁偏角)且最简单的一种绝对观测方式.而19世纪中期以前还未有严格意义上的磁场强度值的绝对观测,所以这一时期多以偏角观测为主,之后倾角和强度值的资料才逐渐多了起来.由图1(a~b)可以看出,19世纪以来比18世纪的航海资料在数量上要多一些,且分布更加均匀.

1.2.2

Field

CAI。S7K模型

CALS7K模型[22’2胡是根据过去7000年考古地磁资料和湖泊沉积古地磁资料导出的主磁场模型.由于资料质量差,且分布不均匀,它的时空分辨率明显低于从现代资料导出的模型。在此之前,第一个连续磁场模型是为过去3000年构建的CALS3K.1模型口“,该模型只用了偏角和倾角资料,而无强度信息。CALS3K.2模型首次包括了磁场强度资料,并立即升级到适用于过去7000年的CALS7K.1和CALS7K.2模型.

1.3现代卫星主磁场模型

地磁场建模可分为三个阶段:1701年Halley编成首张大西洋磁偏角图为第一阶段,接着Gauss于1839年提出球谐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2000年问世的综合模型方法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开始口5|.第三阶段主要依据卫星资料,这也是现代主磁场模型建模的一个新趋势.

万方数据 

4期

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图1地磁数据的地理分布(a)1700~1799的偏角观测,数据点卵一68,076,

(b)1800

1930的偏角观测,数据点疗=71,323(引自文献[21]).

Fig.1

Geographicaldata

distribution.(a)declinationobservationsmadeinl700

1799,data

number咒一68,076;

(b)declinationobservationsmadein1800~1930,n=71,323,by

courtesy

ofpaper[21]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630~860km,CHAMP:350~450km,SAC~C:

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开始利用各种空间飞行器探索700

km),卫星漂移率随地方时不同,但能够自动检

太空世界.第一颗携带磁力仪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测各种内外源场的贡献.欧空局的另外一项“三星”

是俄罗斯的Sputnik3(1958).绘制全球地磁场强计划——Swarm星座任务预定于2009年发射.这

度图的工作开始于美国的POG()卫星计划(1967~是由三颗近地、极轨卫星组成的星群(star

constel—

1971).1979~1980年为期六个月的MAGSAT卫lation),有望提供最精确的地磁场观测,尤其是分离星任务,是第一颗能够为地磁场建模提供有价值的各种源的贡献,从而对研究地磁场的时空变化规律矢量数据的卫星.此后,卫星磁测巾断了近20多发挥巨大作用.

年.到了上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国际地球位势研随着卫星计划的蓬勃发展,地磁学也开始跨入究十年计划”的开展,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卫星磁测热卫星地磁学(Satellitegeomagnetism)的时代.卫星潮.1999年2月丹麦发射Oersted卫星,标志着lU—地磁学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具有以下GG“国际地球位势研究十年计划”的开始.紧跟其特点:以卫星计划得到的海量高分辨率磁测数据为后,在2000年7月和11月分别发射了CHAMP卫基础,分离各种场源对地磁场的贡献,获得从卫星高星(德国)和Oersted一2/SAC—C(阿根廷/美国),度向下延续到地表的地磁场资料.

SAC-C卫星是作为Oersted卫星第二阶段的试验.“国际地球位势研究十年计划”也将是国际地磁这三颗卫星任务都搭载了基本相同的装置,从而能场模型研究的黄金十年.该计划的前五年为国际地

够获得太空中的磁场观测资料,数据能达到的精度磁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质量的卫星数

也是前所未有的.三颗卫星飞行高度不同(Oersted:

据.综合运用Oersted,CHAMP和SAC—C等磁测卫

万 

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进展23卷

星为代表的卫星资料,各种各样的地磁场模型层出不穷,而且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型:

1。3.1

德国主磁场模型系列

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GFZ)几位研究磁异常以及进行磁场模拟和解释工作比较突出的地磁学家如Lesur,Mandea,Maus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模型:

(1)GRIMM模型[26]GRIMM模型(The

GFZ

ReferenceInternal

MagneticModel)即波茨坦主磁场参考模型,是德

国地磁学家Lesur,Wardinski,Rother,Mandea等根据近6年的CHAMP卫星资料和5年的地磁台N=60,长期变化及其加速度为N一14.在高纬度地区r所有地方时均使用卫星的矢量磁场观测资料,可时采用了5次B样条函数(4次B样条就是立方B(2)C3FM模型[27J

C3

FM模型(Continuous

CovariantConstrain-

FieldModel)是一个描述主磁场及其

(3)POMME系列模型

POMME主磁场模型,即波茨坦地球磁场模型

MagneticModeloftheEarth),给出了从

在GSM坐标系下的磁层磁场的表达式是万 

方数据场进行参数化,用来解释环电流,磁层和太阳风的几何图形.②使用全球的矢量数据,代替通常在低纬使用矢量数据,在高纬用标量数据的方法.③用Oer—sted卫星资料做联合反演,同时估计CHAMP的星成像仪(starcamera)与矢量磁力仪之间的夹角.④模型中包括磁场的二阶时间导数,表示卫星资料中存在不可忽略的长期变化加速度.

CH人MP卫星从2000年发射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卫星任务的第八个年份,且运转正常.之前长达七年的高分辨率矢量和标量数据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追踪地核场的长期变化,并发展了一系列POMME模型:

最早的PoMMEl.4模型[283包括2001年5月15日到2002年9月30日的CHAMP矢量数据以及1999年4月21日到2002年9月30日的Oer-sted矢量数据,高斯系数和长期变化的阶数为15阶,长期变化加速度的阶数为lo阶.

第二代POMME一2.5模型[2钉跟POMME一1.4的区别在于环电流的校正中使用了E。。/J。。指数,模型的阶数为36阶.

POMME一3模型[30]资料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6月到2005年5月,POMME一3.0的截止水平为60阶,而POMME一3.1增加到90阶;只利用低纬已经被证实未受到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性扰动影响的

卫星轨道资料,并输人数据进行重力驱动的F区场向电流(FACs)校正;与第二代模型的差异主要是,只用了CHAMP的资料,Oersted和SAC—C的资料只用作模型精确度的检验,而POMME-2.5模型则第4代POMME一4模型(http://geomag.org/models/pomme4.html)中未进行FACs校正,而是中POMME一4.0和POMME-4。0s的模型系数为36阶,POMME-4.1和POMME一4.1s包含第五代地壳和POMME一4.2s另外还包括NGDC一720模型720阶的系数,其中“S”代表以2004.0年为分界点,将图2给出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和长期的线性变化.先假定长期变化加速度是不变的(图2(b)),相当于将磁场用一种比较保守的方式来表

小时值资料构建的模型,地核场部分的最大阶数为将电离层电流/场向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地核/岩石圈产生的磁场分离开来.这一技术消除r夏季极区的资料空隙,提高了地核场模拟的分辨率.模拟地核场样条),从而可以计算2001.5年到2005.5年的地核磁场变化的加速度.由于采用了正则化技术,球谐系数阶数靠=6~11的加速度项能量明显大于其它模

型.

使用了三颗卫星的资料.

校正了海洋潮汐感应和周围等离子体的抗磁效应,模型的时问跨度为2000年5月到2007年6月.其场模型MF5的100阶的模型系数;而POMME一4.22000~2007年的长期变化加速度分成前后两部分.

变化加速度.由图2(a)可以看出,2000.5~2007.5年卫星磁测资料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成长期变化ed—end—points长期变化的时变模型,球谐级数展开到15阶,高斯系数的时间变化用立方B样条函数表示.该模型的约束条件是,既要拟合由1980年MAGSAT和2000年Oersted卫星高质量矢量观测导出的磁场模型,又要拟合1980到2000年20年间地磁台和复测点(每月130个站点)的长期变化.

(Potsdam地表到几千公里高度的地磁场分布的近似表示.POMME模型包括对地磁场贡献最大的几个部分,即随时间变化的地核场、地壳磁场、受D。。/E。,/I。。指数调制的环电流磁场、时间平均的磁层磁场、行星际磁场(IMF)水平部分的穿透、地球在外源磁场中旋转所产生的感应磁场.

POMME模型所特有的一个特征,除此之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在SM和GSM坐标系中对外部

4期自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示.但是,这种磁场变化可用发生变化的长期变化加速度更准确地表示出来.比较图2(b)中整个时间段内的长期变化加速度以及图(c)和(d)中2004.0年前后的加速度可以发现,(c)图和(d)图反映的非洲和印度洋的西向漂移特征比(b)图更可靠,因而把长期变化加速度从2004.0年分成两部分是可行的.

图2

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和长期变加速度

(a)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b)长期变化加速度,(c)POMME一4s模型2004.0年前的长期变化加速度,

(d)2004.0年后的加速度

Fig.2

Secularvariationandsecularaccelerationgivenbythe

P()MME-4model

(a)Secular

variation

and(b)secularaccelerationgiven

bythePOMME一4model.(c)Seeular

acceleration

before

2004.0and(d)secularaccelerationafter2004.0

given

bythePOMME一4smodel

(4)CHAOS模型[31]

CHAOS模型(CHAMP/Orsted/SAC—C

mod—

e1)是利用1999年3月~2005年9月CHAMP、Oersted、SAC—C三颗卫星超过6.5年的高精度数据导出的地磁场模型.磁场模型的球谐级数展开到50阶,线性长期变化模型展开到18阶.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改进技术,如重新确定资料筛选标准、矢量资料的坐标转化、外源磁场的拟合等等,使模型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5)C02和C02+模型

C02模型(CHAMP/Oersted/0ersted一2Model)包括地核磁场、长期变化和大尺度地壳场三部分.其中主磁场的最大阶数N一29,长期变化部分为N=13,外源场部分最高到2阶.它是2003年Holme和Olsen[321根据0ersted—CHAMP—Oersted一2(SAC-

万 

方数据C)三颗卫星以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建立的主磁场及长期变化模型,其中最主要的输入数据来源于CHAMP卫星2000年8月到2001年12月的有效资料,所以也可以称之为CHAMP卫星模型.C02+模型(Improved

C02

model)与C02模型基本相

同,只是主磁场部分的截断水平扩展到N=49.

1.3.2

美英世界磁场模型WMM

WMM模型(http://www.ngdc.noaa.gov/seg/WMM/)足美英联合建立的世界磁场模型(JointUS/UKWorldMagneticModel),也是描述地球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全球模型,是为IGRF提供的候选模型之一.但是wMM模型的截止水平比IGRF提高了2阶,它的主磁场部分的截止阶数N=12,长期变化为N一8,包括168个球谐系数.第一代wMM模型从1990年开始,每五年更新一次.第四代世界磁场模型WMM2005给出2005.0年的主磁场模型,并替代WMM2000模型用于导航系统,其长期变化模型的时间跨度为2005.0~2010.0年,主要依据地磁台站资料,有效期到2009年12月31日.除IGRF模刑外,WMM模型成为美、英,北

大西洋组织通用的标准磁场模型阳….为了适应导航的需求,他们以WMM为基础,发展出截断水平高达720的精细地壳磁场模型NGDC一720模型.

图3表示分别用Oersted和CHAMP卫星资料估算WMM模型的系数并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两颗卫星得到的偏角D和总强度值的差异非常小,表明两颗卫星观测资料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很好的一致性.

1.3.3

丹麦美国模型

(1)综合磁场模型CM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飞行中心(NASA/GSFC)和丹麦空间研究所(DSRI)联合开发了一种地磁场建模的新方法,这就是“综合建模”(comprehensivemodeling,简称CM),用于克服地面和卫星高度观测磁场时空变化存在的问题.

丹麦空间研究中心的地磁学家Sabaka和Ols—

an[3铂等人在2002年提出了第三代CM模型一

CM3,内源场最大截止水平N一65,其中N一1~15阶的部分代表主磁场,时间跨度为1960~1985年,前身是Sabaka和Baldwinr351在1993年提出的GS-FC(12/93)模型和Langel[363等人1996年给出的GSFC(8/95,Sq)模型,这也是早期的第一、二代CM模型.CM3相对于前两代模型的进展主要在于对外

源场的处理.

地球物理学进展

SabakaE373等2004年得到的CM4模型的截止图4给出CM4模型地核场的变化图.图4(a)水平和CM3模型的相同,时问跨度为1960~2002表示N一1~15阶的地核场在地表的变化,是用年,主要描述磁静日地核场、地壳场、电离层和大尺2000年Oersted卫星的磁场强度减去1980年度磁层电流产生的场,以及二级感应磁场的贡献.资MAGSAT的强度值得到的.叮以看出显著的印度料来源于POG0、MAGSAT、Oersted和CHAMP洋、东亚、欧洲正异常和加勒比地区、南极洲负异常,卫星的矢量和标量数据,总数超过160万个.以及超其中印度洋和加勒比地区足两个非常明显的异常中过500000个地面台站数据,由1960~2002.5年期心.图4(b)表示2000年地核场的径向分量B,在间每个月最平静的几天凌晨1:00的观测值(时均CMB界面的变化,可以看出核幔边界的磁场变化非值)组成,加卜POGO和MAGSAT磁静条件下每常复杂,存在很多小尺度的异常区.并且在正(负)异两小时的观测值.CM4模型相对于CM3模型增加常背景下还分布有负(正)异常区.北半球主要为负了季节变化.

异常,南半球多为正异常.

图3O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在地表的差异

(a)O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偏角在地表的差异(等值线问隔0.054)(b)f)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地表总强度的误差估计在地表的差异

Fig.3

DifferencebetweenindependentOerstedand

CHAMPmodelsfor2005.0

at

theEarth’ssurIace

(a)Differencein

declinationbetweenindependent

OerstedandCHAMP

modelsfor2005.0

at

theEarth’s

surface.

Contourinterval0.050(b)Estimated

error

in

thestrength

ofthe

totalintensity(F)for

theWMM

2005・givenby

thedif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Oersted

and

CHAMPmodelsfor

2005

at

theEarth’Ssurface.

图4CM4模型在地表和核幔边界的地核场

(a)1980~2000年CM4地核场在地袁的变化(b)2000年(:M4地核场Br分量在核幔边界的变化

Fig.4CoreFof

CM4model

on

theEarthsurfaceandoncore-mantleboundary

(a)CM4

CoreFchange

at

theEarthsurfacefrom1980to

2000l(b)CM4

CoreBrat

core-mantleboundaryin

2000

万 

方数据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除地核长期变化之外,在地磁数据中还记录到了许多其它场源的影响.在CM4模型的基础上,Sabaka[3盯等人2006年发展了一种加强型方法——综合反演(comprehensiveinversion,简称CI)方法来进行信号分离.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未来的Swarm卫星上,可用于恢复小尺度的地核场长期变化SV和岩石圈的磁信号,以及地幔电导率结构的信息.

(2)Oersted卫星模型

OIFM初步模型:利用Oersted卫星2000年1月1日前后几个星期内地磁平静期的磁测资料,Ois—en[3们等人2000年建立了Oersted初步磁场模型

0IFM(OerstedInitialFieldModel).这是一种“快照

式”(snapshot)全球磁场模型(适用于特定的时期).该模型内源场截断水平为19,外源场为2.Langlais[”1等人2003年利用Oersted卫星14个月的数据,利用比OIFM模型更加严格的资料筛选标准,并根据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来确定数据范围,得到1999~2000年间z9阶的内源场和13阶的线性长期变化模型.

OSvM模型:即Oersted主磁场及长期变模型

(OerstedMainandSecularV撕ationModel),是Ols—

en[4u利用1999年3月到2001年9月的Oersted卫星资料以及1998~1999年的地磁台站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主磁场的截止水平N=29,长期变化N一13.

2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1数据的收集和资料预处理2.1.1资料的来源

通过使用陆地磁测、海洋磁测、航磁,以及近地轨道卫星资料,极人地丰富了地磁场建模的信息来源.目前用于建模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地面台站数据:地面台站观测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分钟值,时均值,年均值等几类.自从1833年Gauss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磁台以来,台站的数目不断增加.开始只能提供年均值,1900年有时均值;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地磁台站的数目快速增加;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分钟值.这些都是国际地磁史上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89年国际地磁台网(INTERMAGNET)的建立,使获得全球地面地磁台站的实时数据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地磁场全球特性的相关研究.

(2)流动磁测数据:包括大陆磁测、海洋磁测、航空磁测等传统的资料来源.20世纪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为1965年的世界地图准备了大量的磁场资万 

方数据型的依据.早期航海磁测与导航密切相关,主要是偏角的观测.随着商业船队和海军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洋,获得了大量海洋偏角、倾角和强度的磁测资料.20世纪的海洋磁测继续发展,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卡内基号”(theCarnegie)无磁性船的航海磁测.1951年到1994年,为了支持美国世界磁场建模和制图的需要,美国海军的“磁铁”计划连续收集了大量航空磁测矢量数据,包括高密度单航线磁测,高海拔矢量数据和区域磁异常网格资料.此外,还包括一些复测点的资料.

(3)卫星磁测数据:卫星观测是一种能将地磁场观测范围扩展到全球的有效方式,也是目前最先进,精度最高的一种数据来源方式.卫星技术的运用使得地磁数据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对现在的卫星地磁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卫星观测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全球范围内的近地、三分量低轨卫星矢量数据,这些数据对建立精确的地磁模型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地面和航空磁测数据,只用一颗或者综合多颗卫星,就可以涵盖地核流动,地幔电导率,岩石圈组分,海洋环流,以及电离层动力学和磁层电流的研究,而挑战正来自于如何最大化运用这些卫星数据.

未来一个研究方向就是联合分析卫星磁测数据和地面数据,从而更好地模拟大尺度磁场源的时空结构.卫星磁测和航空磁测也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例如,为了研究较小尺度的磁异常和信号较弱的地磁场变化,如地壳磁场,应尽可能降低(磁)卫星的飞行高度,也就是发射低轨卫星.

如CHAⅧ卫星从发射到预定轨道后卫星高度就一

直在降低,经过5年的飞行,就已经由发射时的起始飞行高度约455km下降到300km以下,下降高度非常可观.卫星高度的降低使得地磁模型的阶数人大提高,对应的空间波长也大大缩小了,可以反映更细微的地磁场变化.

2.L

2资料的筛选标准

由于使用的资料和模拟的方法不同,各模型之间

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模型只用矢量或标量数据,有的两种数据都包括.有的只用到一颗卫星的数据或综合好几颗卫星的数据.一般我们优先考虑矢量数据,只有在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才尽可能考虑标量数据.关于数据选择的标准,各国地磁学家的研究基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多选择地球夜晚一侧的资料,即磁地方(MLT)时18:00时以后到06:oo时之前夜晚一・侧的数据.

(2)多选择地磁活动平静时期的资料.K。指数

料,被后来的研究者多次使用,并成为多个IGRF模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的值在4以下代表扰动很小或几乎没有扰动的情况,一般取K,指数小于2(观测时段内取K,≤1

的,前三小时间隔取K。≤20的)时期的资料.因为D。,指数可以定义大尺度外源场比较弱或稳定的时期,以及监测磁赤道处磁层对水平分量的贡献(包括内外源场的贡献).很多情况下考察K。指数的同时关注D。。指数的变化,通常选择D。。在±10nT到±

20

nT之间,对应磁场变化范围不超过2~3nT/hr.(3)高纬度地区多选用标量数据.卫星轨道倾角

(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决定了资料的纬度范围.尽量在赤道向±50。或±60。倾角纬度范围内使用三分量矢量数据,如果在极向±50。或±60。以上的高纬地区缺乏矢量数据则转为使用标量数据.2.2模型模拟的方法2.2.1模型的参数化

如何有效地将地磁场内外源场的贡献分离出来成为模型参数化的关键问题.因为在地表和卫星高度观测的地磁场受到多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源的影响.参数化的目的就是用物理上可行又比较简单的模型来分离各种源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结果.改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平滑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用电导率约束条件和主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高分辨率和高效的电离层参数化;或者通过一个径向变化的先验地幔电导率模型,参数化和外源场相关的感应场,且这个外源场是随时问变化的.

模型参数化的难题之一就是估计每个资料系列所占的权重系数大小,以及内部各个系数值所占的权重.原理上可通过反演观测误差的变化来确定权重的大小,但这种变化通常是未知的.其次,地磁场建模不可能完全模拟所有源产生的场,所以确定每个数据权重大小的时候也要考虑模拟时未包含进来的信号,此外要准确估计这些信号的幅度大小也很困难.考虑到近两极的数据密度较高,而且在高纬地区噪声水平增加,所以卫星数据在这些区域的权重会降低.处理台站数据也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权重,因为地面台站的分布在西欧和北美比较密集,在南半球较为稀疏.考虑高纬电离层粒子沉降和磁层各种电流体系可能的噪声水平,也应该降低这些地区的权重.由于卫星轨道的特征,以及多选用磁平静时期的数据,卫星资料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因此,可以使用等面积加权法补偿这种不均匀性.

2.2.2

建模方法

自从18世纪中叶高斯发明球谐分析以来,这种

万 

方数据方法就一直是研究行星尺度主磁场时空变化的主要方法[42|,特别在内外源磁场分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431.在球坐标系下将地磁场的位场写成标量函数的形式,得到满足拉普拉斯的解的形式.从而可以模拟地表和近地空间到卫星高度的磁场.球谐分析从地磁场足位场这一理论出发,物理上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测点分布不均和球谐级数所能反映的空间尺度有限,所以又发展了其他一系列分析方法,如球冠谐和分析、矩谐分析等方法[-44~49].

早期的模型多用Taylor多项式获得高斯系数.第一个通过Taylor扩展得到的模型是Cain[6’s0]等人提出的GSFC(4/64)和GSFC(12/66)模型,其时间变化用1阶时间导数和2阶时间导数来截断.Langel【73等人1982年得到的GSFC(9/80)出现了三阶导数.最近,有研究用Taylor多项式技术得到卫星资料随时问变化的模型.例如,Olsen[51]使用一阶多项式,Maus[521使用二阶多项式处理数年的卫星资料.对于较短的时间间隔,Taylor多项式得到的模型是合理的.当模型时间周期较长时,很明显需要更多的项.因其数学上的不稳定性和参数化过程缺乏灵活性,这种模拟方法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其他的多项式如Legendre多项式和Che—bychev多项式与之等价.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开始引入了一系列灵活的表示方法.常用的基本函数及其参照模型见表2.B一样条函数后来成为许多研究经常用到的基本函数.样条函数是分段函数的一种,各段交接的地方是光滑的,可以分段低次多项式,既稳定收敛性又好.三次B一样条(cubicB—spline)是常用的样条函数之一,这种方法比较早的开始于1992年Bloxham和Jackson的工作[1引,大部分来源于Langel[53 ̄551等人早期所倡导的思想.

自然正交分量法(NOC方法)是一种建立地磁场模型很有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对观测资料进行简单的数值拟合,而且可以把不同磁场源分离出来.首先,由高斯系数求出各本征模,然后以此为基函数系,求出各本征模的强度系数,即可得到表示地磁场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NOC模型[43’5“57].2.3模型评价

模型评价最主要的是误差估计,即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主磁场建模的最大误差来源于地壳磁异常场.其它还包括台站、航海、航空观测资料误差等,可通过计算资料的均方根误差来消除.现以IGRF模型为例,简单介绍模型估计的过程.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表2主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Table2

Characteristicsofsomemodelsofthetime-varyingmagneticfield

IGRF是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其他主磁场模型是IGRF的候选模型.由IAGA第八工作小组对各国提交的候选模型进行评价,比较每个模型使用的数据和模拟的方法,并与最新得到的台站和卫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确定最终的IGRF模型.

第f代IGRF模型是从四组候选模型(包括7个主磁场和8个长期变化模型)中综合得到的.单独比较这些模型比较困难,可通过绘制模型差异图,计算所有模型和平均值之间的均方根差值来实现,同时,研究各系数的功率谱和角向分布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2005.0年的第十代模型是从候选模型中挑选三个模型平均得到的,地表处的均方根误差仅为5nT,2005.0~2010.0年长期变化模型的误差大小约为20nT/a.

结果还不是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而仅只是一个副产品.我们唯一感兴趣的是,当获得来自其他卫星的资料时,我们可以将这些模型作为工具,研究地球磁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acksonA.Boundingthelongwavelength

field

crustal

magnetic

FJ].Phys

Earth

PlanetInt,1996,98(3~4):283~302.

[2]徐文耀,国连杰.空间电磁环境研究在军事上的运用[J].地

球物理学进展,2007,22(2):335~344.

Xu

WY,G110

its

J.Study

on

of

spaceelectromagnetic

environ—

mentand

applicationmilitary

affairs[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7。22(2):335~344.

[3]MausS,MacmillanS,Chernova

tion

T,eta1.The10th-Genera—

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J].GeophysJ

Int,2005,161(3):561~565.

结语

[4]JensenDC,CainJC.AninterimgeomagneticfieldYJ].J

Geophys

Res,1962,67:3568~3569.

上述主磁场模型适用于描述磁静日(K。指数小于2)条件下的近地磁场,磁扰过强的情况下应慎用.未来磁场建模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改善和工作.

(1)联合卫星磁测以及航空磁测、地面和航海磁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截断水平,将模型所能反映的磁场变化朝着尽可能小的空间尺度扩展.

(2)增强模型在较高地磁活动水平下的适应性,特别强调合理分离内外源场的贡献,可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法、改正球冠谐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新的分析方法.

(3)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必要时提高资料预处理和修正卫星磁测的结果.

就像许多其他的科学领域,论文本身所获得的

[5]CainJC.GSFC(9/65)modelcoefficients(1966)[J].Planet

SpaceSci,1992,40(4):558~558.

[6]CainJC.GSFC(12/66)modelcoefficients(1967)[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8~559.

[7]LangelRA.GSFC(9/80)fieldmodel(1983)[J].Planet

SpaceSci,1992,40(4):561~561.

[8]Langel

A.GSFC(12/83)fieldmodel(1985)[J].Planet

SpaceSci,1992,40(4):561~561.

[9]I.ange[RA.GSFC(11787)modelcoefficients(1988)[J].

PlanetSpaceSci,1992,40(4):562~562.

[10]CainJC.POGO(3/68)modelcoefficients(1968)[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9~559.

[11]CainJC.POGO(10/68)modelcoefficients(1968)[J].

Planet

Space

Sei。1992。40(4):559~559.

[12]CainJC.POGO(8/69)modelcoefficients(1970)[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9~559.

[13]LangelRA.POGO(8/71)modelcoefficients(1974)[J].

万方数据 

1056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PlanetSpaceSci・1992,40(4):559~560.[143BarracloughDR.IGS(75)modelcoefficients(1975)[J].

Planet

SpaceSci,1992,40(4):560~560.

[15]Peddie

W。FabianoE

B.AWC(75)modelcoefficients

(1976)[J].Planet

Space

Sci.1992。40(4):560~560.

[16]Langel

A.MGST(6180)modelcoefficients(1980)[刀.

Planet

SpaceSci,1992,40(4):560~560.

[17]LangelR

A.MGST(4/81)modelcoefficients(1981)EJ].PlanetSpaceSei,1992,40(4):560~561.

[18]Peddie

W.USGSmodelcoefficientsforcontinentalU.S.

and

Hawaii(1985)口].Planet

Space

Sci,1992,40(4):561

~561.

[19]BloxhamJ,JacksonA.Timc-DependentMappingofthe

Magnetic-Field

at

theCore-Mantle

Boundary[J]-JGeophys

Res。1992,97(B13):19537~19563.

[20]JacksonA,JonkersA

T,WalkerMR.Four

centuriesof

geomagneticsecularvariation

from

historical

records[J].

PhilosTrans

RSoc

London。SerA,2000,358(1768):957~

990.

[213

JonkersART,JacksonA,MurrayA.Fourcenturiesofge—

omagneticdatafromhistorical

records[J]。RevGeophys。2003,41(2),1006,doi:10.1029/2002RG000115.

[22]KorteM,GeneveyA,Constable

CG,etal.Continuousgeo—

magneticfieldmodelsforthe

past

millennia:1.Anew

global

data

compilation[J].GeochemGeophys

Geosyst,

2005,6,QOZHl5,doi:10.1029/2004GC000800.

[23]K

orte

M,ConstableCG..Continuousgeomagneticfield

models

forthe

past

millennia:2.CALSTKEJ].GeochemGeophysGeosyst,2005,6,Q02H16,doi:10.1029/

2004GCo00801.[24]KorteM,ConstableCContinuousglobalgeomagneticfield

models

forthe

past

3000

years[J].PhysEarthPlanetInt,2003,140(1—3):73~89.

[25]徐文耀.地磁场的三维巡测和综合建模[刀.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7,22(4):1035~1039.

Xu

WY.Three-dimensional

survey

andcomprehensivemod—

clingofgeomagneticfield[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7,

22(4):1035~1039.

[26]LesurV,WardinskiI,RotherM,eta1.Lithosphericcompo—

nent

ofGRIMM—theGFZReferenceInternal

MagneticModel[R].GeothechnologienScienceReport.Munich(De):Geo-

ForschungsZentrumPotsdam,2007,149~153.

[27]WardinskiI。HolmeR.Atimc-dependentmodeloftheEarth

7s

magneticfieldand

itssecularvariation

fortheperiod

1980—2000[J].JGeophysRes,2006,111,B12101,doi:10.1029/

2006JB004401.

Ez8]Maus

S,IAihr

H,BalasisG,etal,Introducing

POMME,

thePOtsdamMagneticModelof

the

Earth[A].In:ReigberC,LOhr

H,Schwintzer

P,WiekertJ,ed.EarthObservation

withCHAMPResultsfromThree

Yearsin

Orbit[C].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05.293~298.[29]

MausS,McLeanS,DaterD,etal。NGDc/GFZcandidate

万 

方数据modelsforthe10th

generationInternational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J].Earth

Planets

Space,2005,57(12);

1151~1156.

[30]MausS。RotherM,Stolle

C,eta1.Third

generation

ofthe

PotsdamMagneticModeloftheEarth(POMME)[J].Geo—

chemGeophysGeosyst。2006,7。Q07008,doi{10.1029/2006GC001269.

[31]OlsenN,LbhrH,SabakaT

J,eta1.CHAo孓amodel

of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derivedfromCHAMP,Orsted,and

sAc—Cmagneticsatellitedata[J].GeophysJ

Int,2006,166

(1):67~75.

[32]

HolmeR,OlsenN。RotherM,eta1.C02一ACHAMP

msg—

netic

field

model[A].In:Reigber

C,LohrH,SchwintzerP,

WickertJ,ed.ProceedingsoftheFirstCHAMP

Science

Meeting,FirstChampMission

Results

forGravity,Magnetic

andAtmospheric

Studies[c],SpringerVerlag,2003,220~

225.

[33]MacmillanS,QuinnJM.The

2000revision

ofthejoint

UK/

US

geomagnetic

fieldmodelsand

an

IGRF

2000

candidate

model[J].EarthPlanetsSpace,2000,52(12):1149~1162.

[34]Sabaka

J,OlsenN,Langel

A.Acomprehensive

model

ofthequiet—time,near-Earthmagneticfield:phase3[J].

GeophysJInt。2002,151(1):32~68.

[35]

SabakaTJ,Baldwin

T.ModelingtheSqmagneticfield

fromPOGO

and

Magsatsatelliteandcontemporaneoushourly

observatory

data;phase

I[R].NASA/GSFCContract

NAS5.31760.1993.

[36]Langel

A,SabakaTJ,Baldwin

RT,eta1.The

near-

Earthmagneticfield

from

magnetosphericandquiet—day

iono—

spheric

sources

andhowitis

modeled[J].PhysEarthPlanet

Int,1996,98(3—4);235~267.

[37]Sabaka

J。OlsenN,PuruckerME.Extendingcomprehen—

sive

modelsofthe

Earth’s

magneticfieldwithOrstedand

CHAMP

data[J].GeophysJInt,2004,159(2):521~547.

[38]SabakaTJ,OlsenN.Enhancingcomprehensiveinversions

u—

sing

theSwarm

constellation[J].EarthPlanets

Space,

2006,58(4):371~395.

[39]OlsenN,HolmeR。HulotG,eta1.Orstedinitialfieldmodel

口].Geophys

Res

Lett,2000,27(22):3607~3610.

[40]LanglaisB,MandeaM。Ultre-GuerardP.High-resolution

magneticfieldmodeling:applicationto

MAGSATandOrsted

data

fiJJ.PhysEarth

Planet

Int.2003,135(2—3):77~91.

[41]OlsenN.Amodelofthegeomagneticfieldand

its

secular

variationfor

epoch

2000estimatedfromOrsted

data[J].

Geophys

JInt,2002,149(2):454~462.

[42]

王直文.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的球谐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211~213。Wang

W.Thesphericalharmonic

analysisingeomagnetism

and

gravitation[J].Progressin

Geophysics(inChinese),

2005,20(1):211~213.

[43]徐文耀,孙炜.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1):1~9.

4期

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1057

Xu

Y,Sun

W.EigenmodeanalysisofEarth'smainmag—

netiefield[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1998,41(1):

1~9.

[“]安振昌.地磁场模型和冠谐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2,7(3):73~80.

An

ZC.Geomagneticfield

modelsandspherical

cap

harmonic

analysis[J].Progressin

Geophysics,1992,7(3):73~80.

[45]安振昌.卫星磁异常的理论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15(2):55~62.

AngC.Theoreticalmodelsof

satellite

magneticanomalies

口].Progress

in

Geophysics,2000,15(2):55~62.

[46]王月华.MAGSAT卫星矢量磁异常的矩谐分析[J].地球物

理学进展,1992,35(5):655~660.

WangYH.RectangularharmonicanalysisofMGSAT

vector

magneticanomalies

in

Chin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1992,35(5):655~660.

[47]高金田,安振昌。顾左文,韩炜,詹志佳,姚同起.地磁正常

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

(1):56~62.

GaoJT,AnZC,GuZW,HanW,ZhanZJ,YaoTQ.Se—lectionsofthegeomagneticnormalfieldand

calculationsof

the

geomagneticanomalousfield[J].ChineseJ.Geophys.

(inChinese),2005,48(1):56~62.

[48]王月华,安振昌,Golovkov

P,等.东亚地区地磁场的理论

分析与矩谐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9,42(5):640~647.WangYH,AnZC,Golovkov

VP,et

a1.Theoretical

analy—

sis

ofgeomagneticfield

over

EastAsia

and

rectangularhar-

monic

model[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1999,42

(5):640~647.

[49]高金田,安振昌,顾左文,韩炜,詹志佳,姚同起.用曲面

Splinc方法表示1900~1936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398~

407.

万 

方数据GaoJ

T。An

ZC,GuZ

W,HanW,ZhanZJ,Yao

TQ.

Distributions

of

thegeomagneticfieldand

its

secularvaria—

tions

expressed

by

thesurfaceSpline

methodin

China(a

part)for

1900~1936[J].ChineseJ.Geophys.(inChi—

nese),2006,49(2):398~407.

[503

CainJC.Daniels

WE,ShirleyJH,eta1.Anevaluationof

themaingeomagneticfield1940—1962[J].JGeophys

Res,

1965,70:3647~3674.

[51]

OlsenN,MorettoT,Friis-Christensen

E.New

approaches

to

exploretheEarth'smagneticfield[J].JGeodyn.2002,33

(I-2):29~4I.

[523

MausS,RotherM,HemantK,et

a1.Earth。Slithospheric

magnetic

fielddetermined

to

sphericalharmonic

degree

90

fromcHAMPsatellite

measurements[J].GeophysJInt,

2006,164(2):319~330.[533

LangelR.Averagehighlatitudemagneticfield:Variationwithinterplanetary

sector

andwith

season-一I.Disturbed

con-

ditions[J].PlanetSpaceSci,1973。21(5):839~855.

[54]

LangelRA.Variationwithinterplanetarysector

ofthetotal

magneticfieldmeasured

at

theOGO2,4and6

satellites[J].

PlanetSpaceSci,1974,22(10):1413~1425.

[55]

LangelRA,Estes

H.Derivationofproposed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referencefieldsmodelsfor1945,1950,1955and

1960[J].PhysEarthPlanetInt,1987,48(3—4):293~305.[56]

徐文耀.地球主磁场的NOC模型[J].中国科学(D辑),

2002,32(7):572~587.

Xu

WY.NOCmodeloftheearthsmain

magnetic

field[J].

Science

in

China(Ser.D),2002,32(7):572~587.

[57]

徐文耀,白春华,康国发.地壳磁异常的全球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641~65i.

Xu

WY,BaiCH,Kang

GF.GlobalmodelsoftheEarth’s

crust

magnetic

anomalies[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8.

23(3):641~651.

第23卷第4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PHYSICS

V01.23

Aug.

No.42008

2008年8月(页码:1045~1057)

地球主磁场模型

白春华1,徐文耀1,康国发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29;

z.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昆明65009I)

摘要主磁场建模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它涉及主磁场理论、磁场测量、数据同化、模型表迭、模型解释以及模型运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五十年来德国、丹麦和美英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数十个地球主磁场模型,回顾了主磁场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概述了模型的描述以及建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关键词

主磁场,地磁场模型,建模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P353文章编号1004—2903(2008)04—1045—13

nM’‘‘’ainasledfieldomgeomagneticBAIChun—hual,

XU

els

Wen—ya01,

KANGGuo-fa2

Evironment,

(1.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ObsewatoryyorSpace

BeOing

100029,China;

2.DepartmentofGeophysics,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Abstract

Modelingthemaingeomagneticfieldis

kindofall—aroundresearchwork,concerningwiththeresearch

on

themaingeomagneticfiledtheory,magneticsurvey,datareduction,modelexpression,andmodelinterpretationandapplication.Inthisarticle,we

put

present

briefsummaryofmorethan

ten

maingeomagneticfieldmodelsthathave

over

been

forwardbymanyworkersinGerman,Denmark,U.S.A.andBritain

on

thelastfivedecades.The

progresses

ofthestudiesthemainfieldmodels

are

are

briefly

reviewed.Finally,themodeldescription,thetheoreticalbasisand

constructionmethodsKeywords

main

summarized.

geomagneticfield,geomagneticfieldmodel,modelconstruction

引言

某些地核场的短波特征会丢失;同样的,地核场也可能会压制部分大尺度地壳场的特征.

由于磁场起源不同,不同截断水平的球谐系数描述不同成分和不同波长的地磁场.波长大于3000

km

地磁场由不同场源的贡献组成,主要来自地球液态外核、地壳/上地幔、电离层、磁层等几个部分.若从地面台站资料出发,电离层和磁层可以归为外源;而从卫星资料出发则将电离层归为内源,磁层作为外源.地磁场是各种磁场成分的叠加,且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主磁场(即地核磁场)约占地球总磁场的95%,是地磁场中最主要的部分.

实际磁测资料的分析中通常很难将各组分完全分离出来.特别是地核场和地壳场,二者合起来,再加上外源磁场在地球内部的感应场就是所谓的内源场.它们叠加在一起,使得研究地表和近地磁场以及发电机起源变得问题重重.在地壳场信号的干扰下

时主磁场占支配地位,而波长小于2500km时地壳场起主要作用.Jackson[1]的研究认为,N≤15阶的磁场主要代表地核场,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N>15的球谐系数代表整个地壳的壳场,源于地壳居里点温度以下岩石的剩余磁化和感应.

在地表,地球磁场是一个位场,因此可以用标量磁位来描述.由于地幔的衰减作用和地壳磁化作用,限制了地磁场能量密度谱(空间功率谱)系数的观测,如果将这个位函数表达为球谐函数的形式,则只

收藕日期2008—01—10;修回日期2008—02—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36016)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T程重要项目(KZCX3一SW-144)资助.

作者简介白春华,女,1981年生,云南玉溪人,200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现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

位,主要从事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研究.(E-mail:baichh@mail.igcas.ae.cn)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有低于某一截断水平的系数才能在地表观测到.如果用先进的近地卫星观测,那么主磁场的阶数可以取到14阶(有时取到15阶).一般国际参考场IGRF模型将N≤10(第十代IGRF取到13阶)的球谐系数作为地核场.

从产生磁场的源来看,地球磁场是地核、地幔、地壳不同部分的物质磁性和动力学过程所产生的磁场叠加的结果.因此,主磁场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由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的.因为主磁场具有地核起源,所以可以给出与源的过程和状态相联系的理论模型.

当今对地磁场的观测着力于回答有关地球深部、岩石圈、近地环境的基础问题.地磁场可作为探测岩石圈和地球深部以及理解日一地耦合的基础.地磁资料对其它地球物理研究非常有用,如地幔电导率结构、日长变化、核幔耦合等.在运用领域,地磁场模型已经被烧结到电脑芯片中,并包含在空间和地面的导航系统中,例如军事上可以运用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23;地磁场也可用于石油工业中的定向钻孔,因为钻孔感应产生的变化会限制同转仪技术的有效性.地磁模型在地球发电机理论、矿物勘探、地磁感应电流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和卫星计划等研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主磁场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回顾了早期和现有的一些主磁场模型,特别是根据先进的Oersted、CHAMP等磁测卫星资料得到的新型模型,概述了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磁场模型

1.1

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及有关模型

IGRF模型(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是国际}通

用的标准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球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系列模型,数学上常使用地心坐标系下标量位的球谐级数来表示.通常由IAGA(DivisionV,

Working

Group

8)地磁场模型研究小组提出一组模

型系数,代表特定时期的地球主磁场,每隔五年一个.IGRF模型从开始建立到最后确定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使用后来出现的新数据来修正以前的IG—RF模型,得到的模型称为DGRF(Definitive

Geo-

magneticReferenceField)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当

引用这些模型的时候,需要具体指出是哪一代IG—RF模型,以免发生混淆.例如,必须具体指出是IG-RF2000模型或者IGRFl990模型,而不能简单地用IGRF或DGRF来表示.

万 

方数据在1968年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联合会(IA—GA)第一代IGRF模型IGRFl965问世之后,迄今已经陆续提出了10代IGRF模型.目前最新的IG—RFloth是2004年12月发布的[3].为了保证IGRF模型的精度,IAGA决定从2000年开始,将IGRF主磁场模型的截止阶数由10阶(精度为1nT)扩展到13阶(精度为0.1nT).所以第10代IGRF模型中包括了1900~2005年(间隔5a)共22个主磁场模型,其中1900~1995年球谐系数的阶次为N=M一10,2000~2005年的阶次为N—M一13,以及2005~2010年的长期变化预测(SV)模型(N—M=8,精度为0.1

nT).

在IGRF模型出现以前,有一些曾经广泛用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主磁场模型,它们是重要的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模型是IAGA工作组在各国提供的候选模型基础上,经过归纳比较而得到的一种综合模型.在IGRF模型出现并成为主要的标准磁场模型之后,其他地磁模型还在不断地被提出.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在为IGRF提供候选模型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应用需求,发展出其它几种磁场模型,如表l所示,以下简单介绍这些主磁场模型.

1.1.1

Jensen—Cain模型Ⅲ

在IGRF模型出现之前,迫切需要一个精确的主磁场模型,将那些新获取的有关磁层捕获粒子的资料组织起来.Jensen-Cain模型是根据1940年以来水平磁场H和总强度F的74000个地面观测值建立的模型,第一次在高速计算机上运用现代数学分析方法直接分析最新的磁测资料,并给出了1960年的球谐系数,模型的截断水平N=6,包括48个非零球谐系数.该模型没有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导数,在确定系数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地球的扁率.这个模型精度虽差,但在多次卫星计划中,曾经广泛用于计算地磁坐标.虽然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更好的模型,但在当时也可以算得上较为精确和令人满意的模型之一.

1.1.2

GSFC模型[5 ̄93

GSFC模型是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飞行中心

(NASAGoddardSpaceFlight

Center)的科研人员

得到的一系列主磁场模型,主要包括:

GSFC(9/65)1966模型包含1960年主磁场的147个球谐系数,是根据1945年到1964年间约197,000个磁测数据建立的,模型的最大阶数.N扩展到9阶,长期变化的截断水平为N一6.建模时考虑到了地球的扁率(1/298.3).

GSFC(12/66)1967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根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据1900年到1964年期间所有磁测资料和Van-

guard

3、Alouette和0G02磁测资料建立的.主磁

场模型、长期变模型、加速度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10,共包括360个球谐系数.

GSFC(9/80)1983模型由462个系数组成,建模的资料包括①1979年11月5到6日MAGSAT矢量观测数据15,206个(此同MGST(6/80)模型),②71,000个0G0标量观测数据(同POG0(8/71)模型),外加24,000个数据,③148个台站的观测资料,④300个航海磁测数据,⑤600个选定的复测点的观测数据.主磁场和长期变化项的截断水平均取到13阶,加速度取到6阶,三阶导数取到4阶.这个模型比早期的模型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模型所使用的地面台站资料经过了地壳磁异常场校正.

GSFC(12/83)1985模型是根据MAGSAT卫星1979年11月到1980年4月的54,728个数据,以及1978~1982年的91个地面台站资料建立的模型.主磁场模型截断水平N=14,长期变化N—11,共367个系数.不同于以往以MAGSAT卫星资料为基础的模型,该模型只利用磁纬50。以内赤道向的MAGSAT的矢量数据,极向50。以上只使用标量数据,并给出了1阶外源场系数,而且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D。指数.GSFC(12/83)也用来推导IG—RFl945、1950、1955和1960年的DGRF模型.

GSFC(11/87)1988模型是第一个使用DE2(1981/9/30~1983/1/6)太空船数据库的模型,并结合MAGSAT(11/79~4/80)、MAGNET(198l~1983)计划、158个地面台站(1979~1983)、海洋磁测(1980~1983.5)、陆地磁测(1979.5~1983.5)所有数据源建立模型,包括448个系数,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阶和次都是N一13.这个模型可以看作是GSFC(12/83)模型的扩展.

1.1.3

POGO模型[10 ̄1副

POGO(3/68)1968模型是根据1965年10月12日到1967年8月2日期间POGO卫星的22,252个磁场强度观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和长期变化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9,共包括198个球谐系数.这个模型比早先的GSFC(12/66)模型较好地表示出OGO卫星的结果,并作为IGRF的候选模型提交IAG人工作组.

POGO(10/68)1968模型包含286个系数,磁场模型和长期变化模型的截断水平均为N—II,除了POGO(3/68)的资料外,还利用了OG04卫星直到1967年12月的共计32,649个数据,数据的时间

万 

方数据跨度和精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和提高.

POGO(8/69)1970模型利用了OG02,4,6号三颗卫星直到1968年5月的资料,与以前模型相比,扩展了资料的范围,并且更加仔细筛选磁静时期的资料.模型共有240个系数,最大截止水平为N一10.

POGO(8/71)1974模型包含240个球谐系数。

地球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阶和次扩展到N—M—

lo.这是POGO系列模型的最后一个模型,依据

0G02,0GO4和0GO

6(10/65~3/70)整个寿命

期磁静条件下的磁场强度资料,即总数超过50,000个的卫星观测数据.

1.1.4

IGS(75)1975模型[143

该模型是根据地面、海洋、航空磁测和OGO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12,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一8,此外,长期变化加速度截断水平为N一6,共包括296个球谐系数.

1.1.5

AWC(75)1976模型L153

这个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1939到1974年期间地面、海洋、航空磁测约100000个磁场观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12,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8,共包括248个球谐系数.以后每五年公布一个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模型.

1.1.6

MGST模型[16H71

MGST(6/80)1980模型是MAGSAT卫星任务最初发表的结果之一,它根据1979年11月5到6日磁静时期的初始矢量观测,用N一1的项来描述外源场的统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主磁场的截止水平为N一13,不包含长期变化项,共有195个系数.

MGST(4/81)1981模型没有公开发表,它是根据MAGSAT磁测卫星15d的磁测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13,长期变化截断水平为N=7,共包括258个球谐系数.

1.1.7

USGSl985模型[18]

这个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模型,目的在于描述1985年以后的美国地磁场及其变化率.模型是根据地面、海洋、航空磁测、地磁台以及复测点磁测资料,并参考IGRFl985的值而建立的.对于美国大陆,磁场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一4(24个球谐系数),对于夏威夷地区,截断水平为N一2(8个球谐系数).1.2历史主磁场模型

1.2.1

BJ模型和gufml模型

1992年,Bloxham和JacksonEl9]根据历史地磁观测资料给出了1690~1990年每隔2.5年一个地磁场球谐模型(以下简称BJ模型),这一模型共分为

地球物理学进展表1早期的主磁场模型

Table1

TheearlyGeomagneticField

23卷

Models

2组,1690~1840年的模型称为ufm2,1840~1990年的模型为ufml,每一模型的截断水平为N=14.2000年Jackson等人[2阳又给出了1590~1990年每隔2.5年一个的地磁场球谐模型(以下简称gufml模型),模型截断水平也是N一14;虽然作者Jack—son还未给出gufml模型的正式名称,但地磁学界趋向于认为这一缩写代表“GrandModel”,即“大统一磁场模型”.

与BJ模型相比,新的gufml地磁场模型时间跨度向前推进了100年,并成功克服了BJ模型中1840年前后两组模型的不连续性,模型高斯系数更为可靠.

ufml/ufm2使用的数据超过250,000个,这些数据来自于一些老的航海日志,磁测资料,台站以及卫星磁测.gufml模型虽然也使用此类数据,但该历史资料已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资料时问跨度超过400年,这也是gufml模型优于其他历史地磁场模型之处.模型包含超过365,000个数据和36,512个参数[2….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公开发表的海军和商船的航海观测记录,以及早期汇编和印刷的记录.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早期的地磁场观测资料,数据为标准格式,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该资料在地球物理研究的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1是18世纪以来的航海磁测图,主要是磁偏角的观测,这也是人类开始最早(中国唐代的一行和

Unified

尚在公元720年左右最早测量了磁偏角)且最简单的一种绝对观测方式.而19世纪中期以前还未有严格意义上的磁场强度值的绝对观测,所以这一时期多以偏角观测为主,之后倾角和强度值的资料才逐渐多了起来.由图1(a~b)可以看出,19世纪以来比18世纪的航海资料在数量上要多一些,且分布更加均匀.

1.2.2

Field

CAI。S7K模型

CALS7K模型[22’2胡是根据过去7000年考古地磁资料和湖泊沉积古地磁资料导出的主磁场模型.由于资料质量差,且分布不均匀,它的时空分辨率明显低于从现代资料导出的模型。在此之前,第一个连续磁场模型是为过去3000年构建的CALS3K.1模型口“,该模型只用了偏角和倾角资料,而无强度信息。CALS3K.2模型首次包括了磁场强度资料,并立即升级到适用于过去7000年的CALS7K.1和CALS7K.2模型.

1.3现代卫星主磁场模型

地磁场建模可分为三个阶段:1701年Halley编成首张大西洋磁偏角图为第一阶段,接着Gauss于1839年提出球谐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2000年问世的综合模型方法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开始口5|.第三阶段主要依据卫星资料,这也是现代主磁场模型建模的一个新趋势.

万方数据 

4期

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图1地磁数据的地理分布(a)1700~1799的偏角观测,数据点卵一68,076,

(b)1800

1930的偏角观测,数据点疗=71,323(引自文献[21]).

Fig.1

Geographicaldata

distribution.(a)declinationobservationsmadeinl700

1799,data

number咒一68,076;

(b)declinationobservationsmadein1800~1930,n=71,323,by

courtesy

ofpaper[21]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630~860km,CHAMP:350~450km,SAC~C:

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开始利用各种空间飞行器探索700

km),卫星漂移率随地方时不同,但能够自动检

太空世界.第一颗携带磁力仪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测各种内外源场的贡献.欧空局的另外一项“三星”

是俄罗斯的Sputnik3(1958).绘制全球地磁场强计划——Swarm星座任务预定于2009年发射.这

度图的工作开始于美国的POG()卫星计划(1967~是由三颗近地、极轨卫星组成的星群(star

constel—

1971).1979~1980年为期六个月的MAGSAT卫lation),有望提供最精确的地磁场观测,尤其是分离星任务,是第一颗能够为地磁场建模提供有价值的各种源的贡献,从而对研究地磁场的时空变化规律矢量数据的卫星.此后,卫星磁测巾断了近20多发挥巨大作用.

年.到了上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国际地球位势研随着卫星计划的蓬勃发展,地磁学也开始跨入究十年计划”的开展,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卫星磁测热卫星地磁学(Satellitegeomagnetism)的时代.卫星潮.1999年2月丹麦发射Oersted卫星,标志着lU—地磁学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具有以下GG“国际地球位势研究十年计划”的开始.紧跟其特点:以卫星计划得到的海量高分辨率磁测数据为后,在2000年7月和11月分别发射了CHAMP卫基础,分离各种场源对地磁场的贡献,获得从卫星高星(德国)和Oersted一2/SAC—C(阿根廷/美国),度向下延续到地表的地磁场资料.

SAC-C卫星是作为Oersted卫星第二阶段的试验.“国际地球位势研究十年计划”也将是国际地磁这三颗卫星任务都搭载了基本相同的装置,从而能场模型研究的黄金十年.该计划的前五年为国际地

够获得太空中的磁场观测资料,数据能达到的精度磁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质量的卫星数

也是前所未有的.三颗卫星飞行高度不同(Oersted:

据.综合运用Oersted,CHAMP和SAC—C等磁测卫

万 

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进展23卷

星为代表的卫星资料,各种各样的地磁场模型层出不穷,而且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型:

1。3.1

德国主磁场模型系列

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GFZ)几位研究磁异常以及进行磁场模拟和解释工作比较突出的地磁学家如Lesur,Mandea,Maus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模型:

(1)GRIMM模型[26]GRIMM模型(The

GFZ

ReferenceInternal

MagneticModel)即波茨坦主磁场参考模型,是德

国地磁学家Lesur,Wardinski,Rother,Mandea等根据近6年的CHAMP卫星资料和5年的地磁台N=60,长期变化及其加速度为N一14.在高纬度地区r所有地方时均使用卫星的矢量磁场观测资料,可时采用了5次B样条函数(4次B样条就是立方B(2)C3FM模型[27J

C3

FM模型(Continuous

CovariantConstrain-

FieldModel)是一个描述主磁场及其

(3)POMME系列模型

POMME主磁场模型,即波茨坦地球磁场模型

MagneticModeloftheEarth),给出了从

在GSM坐标系下的磁层磁场的表达式是万 

方数据场进行参数化,用来解释环电流,磁层和太阳风的几何图形.②使用全球的矢量数据,代替通常在低纬使用矢量数据,在高纬用标量数据的方法.③用Oer—sted卫星资料做联合反演,同时估计CHAMP的星成像仪(starcamera)与矢量磁力仪之间的夹角.④模型中包括磁场的二阶时间导数,表示卫星资料中存在不可忽略的长期变化加速度.

CH人MP卫星从2000年发射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卫星任务的第八个年份,且运转正常.之前长达七年的高分辨率矢量和标量数据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追踪地核场的长期变化,并发展了一系列POMME模型:

最早的PoMMEl.4模型[283包括2001年5月15日到2002年9月30日的CHAMP矢量数据以及1999年4月21日到2002年9月30日的Oer-sted矢量数据,高斯系数和长期变化的阶数为15阶,长期变化加速度的阶数为lo阶.

第二代POMME一2.5模型[2钉跟POMME一1.4的区别在于环电流的校正中使用了E。。/J。。指数,模型的阶数为36阶.

POMME一3模型[30]资料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6月到2005年5月,POMME一3.0的截止水平为60阶,而POMME一3.1增加到90阶;只利用低纬已经被证实未受到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性扰动影响的

卫星轨道资料,并输人数据进行重力驱动的F区场向电流(FACs)校正;与第二代模型的差异主要是,只用了CHAMP的资料,Oersted和SAC—C的资料只用作模型精确度的检验,而POMME-2.5模型则第4代POMME一4模型(http://geomag.org/models/pomme4.html)中未进行FACs校正,而是中POMME一4.0和POMME-4。0s的模型系数为36阶,POMME-4.1和POMME一4.1s包含第五代地壳和POMME一4.2s另外还包括NGDC一720模型720阶的系数,其中“S”代表以2004.0年为分界点,将图2给出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和长期的线性变化.先假定长期变化加速度是不变的(图2(b)),相当于将磁场用一种比较保守的方式来表

小时值资料构建的模型,地核场部分的最大阶数为将电离层电流/场向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地核/岩石圈产生的磁场分离开来.这一技术消除r夏季极区的资料空隙,提高了地核场模拟的分辨率.模拟地核场样条),从而可以计算2001.5年到2005.5年的地核磁场变化的加速度.由于采用了正则化技术,球谐系数阶数靠=6~11的加速度项能量明显大于其它模

型.

使用了三颗卫星的资料.

校正了海洋潮汐感应和周围等离子体的抗磁效应,模型的时问跨度为2000年5月到2007年6月.其场模型MF5的100阶的模型系数;而POMME一4.22000~2007年的长期变化加速度分成前后两部分.

变化加速度.由图2(a)可以看出,2000.5~2007.5年卫星磁测资料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成长期变化ed—end—points长期变化的时变模型,球谐级数展开到15阶,高斯系数的时间变化用立方B样条函数表示.该模型的约束条件是,既要拟合由1980年MAGSAT和2000年Oersted卫星高质量矢量观测导出的磁场模型,又要拟合1980到2000年20年间地磁台和复测点(每月130个站点)的长期变化.

(Potsdam地表到几千公里高度的地磁场分布的近似表示.POMME模型包括对地磁场贡献最大的几个部分,即随时间变化的地核场、地壳磁场、受D。。/E。,/I。。指数调制的环电流磁场、时间平均的磁层磁场、行星际磁场(IMF)水平部分的穿透、地球在外源磁场中旋转所产生的感应磁场.

POMME模型所特有的一个特征,除此之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在SM和GSM坐标系中对外部

4期自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示.但是,这种磁场变化可用发生变化的长期变化加速度更准确地表示出来.比较图2(b)中整个时间段内的长期变化加速度以及图(c)和(d)中2004.0年前后的加速度可以发现,(c)图和(d)图反映的非洲和印度洋的西向漂移特征比(b)图更可靠,因而把长期变化加速度从2004.0年分成两部分是可行的.

图2

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和长期变加速度

(a)POMME一4模型的长期变化,(b)长期变化加速度,(c)POMME一4s模型2004.0年前的长期变化加速度,

(d)2004.0年后的加速度

Fig.2

Secularvariationandsecularaccelerationgivenbythe

P()MME-4model

(a)Secular

variation

and(b)secularaccelerationgiven

bythePOMME一4model.(c)Seeular

acceleration

before

2004.0and(d)secularaccelerationafter2004.0

given

bythePOMME一4smodel

(4)CHAOS模型[31]

CHAOS模型(CHAMP/Orsted/SAC—C

mod—

e1)是利用1999年3月~2005年9月CHAMP、Oersted、SAC—C三颗卫星超过6.5年的高精度数据导出的地磁场模型.磁场模型的球谐级数展开到50阶,线性长期变化模型展开到18阶.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改进技术,如重新确定资料筛选标准、矢量资料的坐标转化、外源磁场的拟合等等,使模型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5)C02和C02+模型

C02模型(CHAMP/Oersted/0ersted一2Model)包括地核磁场、长期变化和大尺度地壳场三部分.其中主磁场的最大阶数N一29,长期变化部分为N=13,外源场部分最高到2阶.它是2003年Holme和Olsen[321根据0ersted—CHAMP—Oersted一2(SAC-

万 

方数据C)三颗卫星以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建立的主磁场及长期变化模型,其中最主要的输入数据来源于CHAMP卫星2000年8月到2001年12月的有效资料,所以也可以称之为CHAMP卫星模型.C02+模型(Improved

C02

model)与C02模型基本相

同,只是主磁场部分的截断水平扩展到N=49.

1.3.2

美英世界磁场模型WMM

WMM模型(http://www.ngdc.noaa.gov/seg/WMM/)足美英联合建立的世界磁场模型(JointUS/UKWorldMagneticModel),也是描述地球主磁场和长期变化的全球模型,是为IGRF提供的候选模型之一.但是wMM模型的截止水平比IGRF提高了2阶,它的主磁场部分的截止阶数N=12,长期变化为N一8,包括168个球谐系数.第一代wMM模型从1990年开始,每五年更新一次.第四代世界磁场模型WMM2005给出2005.0年的主磁场模型,并替代WMM2000模型用于导航系统,其长期变化模型的时间跨度为2005.0~2010.0年,主要依据地磁台站资料,有效期到2009年12月31日.除IGRF模刑外,WMM模型成为美、英,北

大西洋组织通用的标准磁场模型阳….为了适应导航的需求,他们以WMM为基础,发展出截断水平高达720的精细地壳磁场模型NGDC一720模型.

图3表示分别用Oersted和CHAMP卫星资料估算WMM模型的系数并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两颗卫星得到的偏角D和总强度值的差异非常小,表明两颗卫星观测资料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很好的一致性.

1.3.3

丹麦美国模型

(1)综合磁场模型CM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飞行中心(NASA/GSFC)和丹麦空间研究所(DSRI)联合开发了一种地磁场建模的新方法,这就是“综合建模”(comprehensivemodeling,简称CM),用于克服地面和卫星高度观测磁场时空变化存在的问题.

丹麦空间研究中心的地磁学家Sabaka和Ols—

an[3铂等人在2002年提出了第三代CM模型一

CM3,内源场最大截止水平N一65,其中N一1~15阶的部分代表主磁场,时间跨度为1960~1985年,前身是Sabaka和Baldwinr351在1993年提出的GS-FC(12/93)模型和Langel[363等人1996年给出的GSFC(8/95,Sq)模型,这也是早期的第一、二代CM模型.CM3相对于前两代模型的进展主要在于对外

源场的处理.

地球物理学进展

SabakaE373等2004年得到的CM4模型的截止图4给出CM4模型地核场的变化图.图4(a)水平和CM3模型的相同,时问跨度为1960~2002表示N一1~15阶的地核场在地表的变化,是用年,主要描述磁静日地核场、地壳场、电离层和大尺2000年Oersted卫星的磁场强度减去1980年度磁层电流产生的场,以及二级感应磁场的贡献.资MAGSAT的强度值得到的.叮以看出显著的印度料来源于POG0、MAGSAT、Oersted和CHAMP洋、东亚、欧洲正异常和加勒比地区、南极洲负异常,卫星的矢量和标量数据,总数超过160万个.以及超其中印度洋和加勒比地区足两个非常明显的异常中过500000个地面台站数据,由1960~2002.5年期心.图4(b)表示2000年地核场的径向分量B,在间每个月最平静的几天凌晨1:00的观测值(时均CMB界面的变化,可以看出核幔边界的磁场变化非值)组成,加卜POGO和MAGSAT磁静条件下每常复杂,存在很多小尺度的异常区.并且在正(负)异两小时的观测值.CM4模型相对于CM3模型增加常背景下还分布有负(正)异常区.北半球主要为负了季节变化.

异常,南半球多为正异常.

图3O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在地表的差异

(a)O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偏角在地表的差异(等值线问隔0.054)(b)f)ersted和CHAMP卫星得到的WMM2005模型地表总强度的误差估计在地表的差异

Fig.3

DifferencebetweenindependentOerstedand

CHAMPmodelsfor2005.0

at

theEarth’ssurIace

(a)Differencein

declinationbetweenindependent

OerstedandCHAMP

modelsfor2005.0

at

theEarth’s

surface.

Contourinterval0.050(b)Estimated

error

in

thestrength

ofthe

totalintensity(F)for

theWMM

2005・givenby

thedif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Oersted

and

CHAMPmodelsfor

2005

at

theEarth’Ssurface.

图4CM4模型在地表和核幔边界的地核场

(a)1980~2000年CM4地核场在地袁的变化(b)2000年(:M4地核场Br分量在核幔边界的变化

Fig.4CoreFof

CM4model

on

theEarthsurfaceandoncore-mantleboundary

(a)CM4

CoreFchange

at

theEarthsurfacefrom1980to

2000l(b)CM4

CoreBrat

core-mantleboundaryin

2000

万 

方数据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除地核长期变化之外,在地磁数据中还记录到了许多其它场源的影响.在CM4模型的基础上,Sabaka[3盯等人2006年发展了一种加强型方法——综合反演(comprehensiveinversion,简称CI)方法来进行信号分离.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未来的Swarm卫星上,可用于恢复小尺度的地核场长期变化SV和岩石圈的磁信号,以及地幔电导率结构的信息.

(2)Oersted卫星模型

OIFM初步模型:利用Oersted卫星2000年1月1日前后几个星期内地磁平静期的磁测资料,Ois—en[3们等人2000年建立了Oersted初步磁场模型

0IFM(OerstedInitialFieldModel).这是一种“快照

式”(snapshot)全球磁场模型(适用于特定的时期).该模型内源场截断水平为19,外源场为2.Langlais[”1等人2003年利用Oersted卫星14个月的数据,利用比OIFM模型更加严格的资料筛选标准,并根据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来确定数据范围,得到1999~2000年间z9阶的内源场和13阶的线性长期变化模型.

OSvM模型:即Oersted主磁场及长期变模型

(OerstedMainandSecularV撕ationModel),是Ols—

en[4u利用1999年3月到2001年9月的Oersted卫星资料以及1998~1999年的地磁台站资料建立的磁场模型,主磁场的截止水平N=29,长期变化N一13.

2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1数据的收集和资料预处理2.1.1资料的来源

通过使用陆地磁测、海洋磁测、航磁,以及近地轨道卫星资料,极人地丰富了地磁场建模的信息来源.目前用于建模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地面台站数据:地面台站观测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分钟值,时均值,年均值等几类.自从1833年Gauss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磁台以来,台站的数目不断增加.开始只能提供年均值,1900年有时均值;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地磁台站的数目快速增加;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分钟值.这些都是国际地磁史上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89年国际地磁台网(INTERMAGNET)的建立,使获得全球地面地磁台站的实时数据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地磁场全球特性的相关研究.

(2)流动磁测数据:包括大陆磁测、海洋磁测、航空磁测等传统的资料来源.20世纪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为1965年的世界地图准备了大量的磁场资万 

方数据型的依据.早期航海磁测与导航密切相关,主要是偏角的观测.随着商业船队和海军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洋,获得了大量海洋偏角、倾角和强度的磁测资料.20世纪的海洋磁测继续发展,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卡内基号”(theCarnegie)无磁性船的航海磁测.1951年到1994年,为了支持美国世界磁场建模和制图的需要,美国海军的“磁铁”计划连续收集了大量航空磁测矢量数据,包括高密度单航线磁测,高海拔矢量数据和区域磁异常网格资料.此外,还包括一些复测点的资料.

(3)卫星磁测数据:卫星观测是一种能将地磁场观测范围扩展到全球的有效方式,也是目前最先进,精度最高的一种数据来源方式.卫星技术的运用使得地磁数据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对现在的卫星地磁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卫星观测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全球范围内的近地、三分量低轨卫星矢量数据,这些数据对建立精确的地磁模型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地面和航空磁测数据,只用一颗或者综合多颗卫星,就可以涵盖地核流动,地幔电导率,岩石圈组分,海洋环流,以及电离层动力学和磁层电流的研究,而挑战正来自于如何最大化运用这些卫星数据.

未来一个研究方向就是联合分析卫星磁测数据和地面数据,从而更好地模拟大尺度磁场源的时空结构.卫星磁测和航空磁测也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例如,为了研究较小尺度的磁异常和信号较弱的地磁场变化,如地壳磁场,应尽可能降低(磁)卫星的飞行高度,也就是发射低轨卫星.

如CHAⅧ卫星从发射到预定轨道后卫星高度就一

直在降低,经过5年的飞行,就已经由发射时的起始飞行高度约455km下降到300km以下,下降高度非常可观.卫星高度的降低使得地磁模型的阶数人大提高,对应的空间波长也大大缩小了,可以反映更细微的地磁场变化.

2.L

2资料的筛选标准

由于使用的资料和模拟的方法不同,各模型之间

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模型只用矢量或标量数据,有的两种数据都包括.有的只用到一颗卫星的数据或综合好几颗卫星的数据.一般我们优先考虑矢量数据,只有在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才尽可能考虑标量数据.关于数据选择的标准,各国地磁学家的研究基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多选择地球夜晚一侧的资料,即磁地方(MLT)时18:00时以后到06:oo时之前夜晚一・侧的数据.

(2)多选择地磁活动平静时期的资料.K。指数

料,被后来的研究者多次使用,并成为多个IGRF模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的值在4以下代表扰动很小或几乎没有扰动的情况,一般取K,指数小于2(观测时段内取K,≤1

的,前三小时间隔取K。≤20的)时期的资料.因为D。,指数可以定义大尺度外源场比较弱或稳定的时期,以及监测磁赤道处磁层对水平分量的贡献(包括内外源场的贡献).很多情况下考察K。指数的同时关注D。。指数的变化,通常选择D。。在±10nT到±

20

nT之间,对应磁场变化范围不超过2~3nT/hr.(3)高纬度地区多选用标量数据.卫星轨道倾角

(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决定了资料的纬度范围.尽量在赤道向±50。或±60。倾角纬度范围内使用三分量矢量数据,如果在极向±50。或±60。以上的高纬地区缺乏矢量数据则转为使用标量数据.2.2模型模拟的方法2.2.1模型的参数化

如何有效地将地磁场内外源场的贡献分离出来成为模型参数化的关键问题.因为在地表和卫星高度观测的地磁场受到多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源的影响.参数化的目的就是用物理上可行又比较简单的模型来分离各种源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结果.改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平滑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用电导率约束条件和主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高分辨率和高效的电离层参数化;或者通过一个径向变化的先验地幔电导率模型,参数化和外源场相关的感应场,且这个外源场是随时问变化的.

模型参数化的难题之一就是估计每个资料系列所占的权重系数大小,以及内部各个系数值所占的权重.原理上可通过反演观测误差的变化来确定权重的大小,但这种变化通常是未知的.其次,地磁场建模不可能完全模拟所有源产生的场,所以确定每个数据权重大小的时候也要考虑模拟时未包含进来的信号,此外要准确估计这些信号的幅度大小也很困难.考虑到近两极的数据密度较高,而且在高纬地区噪声水平增加,所以卫星数据在这些区域的权重会降低.处理台站数据也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权重,因为地面台站的分布在西欧和北美比较密集,在南半球较为稀疏.考虑高纬电离层粒子沉降和磁层各种电流体系可能的噪声水平,也应该降低这些地区的权重.由于卫星轨道的特征,以及多选用磁平静时期的数据,卫星资料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因此,可以使用等面积加权法补偿这种不均匀性.

2.2.2

建模方法

自从18世纪中叶高斯发明球谐分析以来,这种

万 

方数据方法就一直是研究行星尺度主磁场时空变化的主要方法[42|,特别在内外源磁场分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431.在球坐标系下将地磁场的位场写成标量函数的形式,得到满足拉普拉斯的解的形式.从而可以模拟地表和近地空间到卫星高度的磁场.球谐分析从地磁场足位场这一理论出发,物理上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测点分布不均和球谐级数所能反映的空间尺度有限,所以又发展了其他一系列分析方法,如球冠谐和分析、矩谐分析等方法[-44~49].

早期的模型多用Taylor多项式获得高斯系数.第一个通过Taylor扩展得到的模型是Cain[6’s0]等人提出的GSFC(4/64)和GSFC(12/66)模型,其时间变化用1阶时间导数和2阶时间导数来截断.Langel【73等人1982年得到的GSFC(9/80)出现了三阶导数.最近,有研究用Taylor多项式技术得到卫星资料随时问变化的模型.例如,Olsen[51]使用一阶多项式,Maus[521使用二阶多项式处理数年的卫星资料.对于较短的时间间隔,Taylor多项式得到的模型是合理的.当模型时间周期较长时,很明显需要更多的项.因其数学上的不稳定性和参数化过程缺乏灵活性,这种模拟方法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其他的多项式如Legendre多项式和Che—bychev多项式与之等价.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开始引入了一系列灵活的表示方法.常用的基本函数及其参照模型见表2.B一样条函数后来成为许多研究经常用到的基本函数.样条函数是分段函数的一种,各段交接的地方是光滑的,可以分段低次多项式,既稳定收敛性又好.三次B一样条(cubicB—spline)是常用的样条函数之一,这种方法比较早的开始于1992年Bloxham和Jackson的工作[1引,大部分来源于Langel[53 ̄551等人早期所倡导的思想.

自然正交分量法(NOC方法)是一种建立地磁场模型很有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对观测资料进行简单的数值拟合,而且可以把不同磁场源分离出来.首先,由高斯系数求出各本征模,然后以此为基函数系,求出各本征模的强度系数,即可得到表示地磁场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NOC模型[43’5“57].2.3模型评价

模型评价最主要的是误差估计,即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主磁场建模的最大误差来源于地壳磁异常场.其它还包括台站、航海、航空观测资料误差等,可通过计算资料的均方根误差来消除.现以IGRF模型为例,简单介绍模型估计的过程.

4期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表2主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Table2

Characteristicsofsomemodelsofthetime-varyingmagneticfield

IGRF是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其他主磁场模型是IGRF的候选模型.由IAGA第八工作小组对各国提交的候选模型进行评价,比较每个模型使用的数据和模拟的方法,并与最新得到的台站和卫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确定最终的IGRF模型.

第f代IGRF模型是从四组候选模型(包括7个主磁场和8个长期变化模型)中综合得到的.单独比较这些模型比较困难,可通过绘制模型差异图,计算所有模型和平均值之间的均方根差值来实现,同时,研究各系数的功率谱和角向分布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2005.0年的第十代模型是从候选模型中挑选三个模型平均得到的,地表处的均方根误差仅为5nT,2005.0~2010.0年长期变化模型的误差大小约为20nT/a.

结果还不是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而仅只是一个副产品.我们唯一感兴趣的是,当获得来自其他卫星的资料时,我们可以将这些模型作为工具,研究地球磁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acksonA.Boundingthelongwavelength

field

crustal

magnetic

FJ].Phys

Earth

PlanetInt,1996,98(3~4):283~302.

[2]徐文耀,国连杰.空间电磁环境研究在军事上的运用[J].地

球物理学进展,2007,22(2):335~344.

Xu

WY,G110

its

J.Study

on

of

spaceelectromagnetic

environ—

mentand

applicationmilitary

affairs[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7。22(2):335~344.

[3]MausS,MacmillanS,Chernova

tion

T,eta1.The10th-Genera—

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J].GeophysJ

Int,2005,161(3):561~565.

结语

[4]JensenDC,CainJC.AninterimgeomagneticfieldYJ].J

Geophys

Res,1962,67:3568~3569.

上述主磁场模型适用于描述磁静日(K。指数小于2)条件下的近地磁场,磁扰过强的情况下应慎用.未来磁场建模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改善和工作.

(1)联合卫星磁测以及航空磁测、地面和航海磁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截断水平,将模型所能反映的磁场变化朝着尽可能小的空间尺度扩展.

(2)增强模型在较高地磁活动水平下的适应性,特别强调合理分离内外源场的贡献,可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法、改正球冠谐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新的分析方法.

(3)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必要时提高资料预处理和修正卫星磁测的结果.

就像许多其他的科学领域,论文本身所获得的

[5]CainJC.GSFC(9/65)modelcoefficients(1966)[J].Planet

SpaceSci,1992,40(4):558~558.

[6]CainJC.GSFC(12/66)modelcoefficients(1967)[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8~559.

[7]LangelRA.GSFC(9/80)fieldmodel(1983)[J].Planet

SpaceSci,1992,40(4):561~561.

[8]Langel

A.GSFC(12/83)fieldmodel(1985)[J].Planet

SpaceSci,1992,40(4):561~561.

[9]I.ange[RA.GSFC(11787)modelcoefficients(1988)[J].

PlanetSpaceSci,1992,40(4):562~562.

[10]CainJC.POGO(3/68)modelcoefficients(1968)[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9~559.

[11]CainJC.POGO(10/68)modelcoefficients(1968)[J].

Planet

Space

Sei。1992。40(4):559~559.

[12]CainJC.POGO(8/69)modelcoefficients(1970)[J].Plan-

et

SpaceSci,1992,40(4):559~559.

[13]LangelRA.POGO(8/71)modelcoefficients(1974)[J].

万方数据 

1056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卷

PlanetSpaceSci・1992,40(4):559~560.[143BarracloughDR.IGS(75)modelcoefficients(1975)[J].

Planet

SpaceSci,1992,40(4):560~560.

[15]Peddie

W。FabianoE

B.AWC(75)modelcoefficients

(1976)[J].Planet

Space

Sci.1992。40(4):560~560.

[16]Langel

A.MGST(6180)modelcoefficients(1980)[刀.

Planet

SpaceSci,1992,40(4):560~560.

[17]LangelR

A.MGST(4/81)modelcoefficients(1981)EJ].PlanetSpaceSei,1992,40(4):560~561.

[18]Peddie

W.USGSmodelcoefficientsforcontinentalU.S.

and

Hawaii(1985)口].Planet

Space

Sci,1992,40(4):561

~561.

[19]BloxhamJ,JacksonA.Timc-DependentMappingofthe

Magnetic-Field

at

theCore-Mantle

Boundary[J]-JGeophys

Res。1992,97(B13):19537~19563.

[20]JacksonA,JonkersA

T,WalkerMR.Four

centuriesof

geomagneticsecularvariation

from

historical

records[J].

PhilosTrans

RSoc

London。SerA,2000,358(1768):957~

990.

[213

JonkersART,JacksonA,MurrayA.Fourcenturiesofge—

omagneticdatafromhistorical

records[J]。RevGeophys。2003,41(2),1006,doi:10.1029/2002RG000115.

[22]KorteM,GeneveyA,Constable

CG,etal.Continuousgeo—

magneticfieldmodelsforthe

past

millennia:1.Anew

global

data

compilation[J].GeochemGeophys

Geosyst,

2005,6,QOZHl5,doi:10.1029/2004GC000800.

[23]K

orte

M,ConstableCG..Continuousgeomagneticfield

models

forthe

past

millennia:2.CALSTKEJ].GeochemGeophysGeosyst,2005,6,Q02H16,doi:10.1029/

2004GCo00801.[24]KorteM,ConstableCContinuousglobalgeomagneticfield

models

forthe

past

3000

years[J].PhysEarthPlanetInt,2003,140(1—3):73~89.

[25]徐文耀.地磁场的三维巡测和综合建模[刀.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7,22(4):1035~1039.

Xu

WY.Three-dimensional

survey

andcomprehensivemod—

clingofgeomagneticfield[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7,

22(4):1035~1039.

[26]LesurV,WardinskiI,RotherM,eta1.Lithosphericcompo—

nent

ofGRIMM—theGFZReferenceInternal

MagneticModel[R].GeothechnologienScienceReport.Munich(De):Geo-

ForschungsZentrumPotsdam,2007,149~153.

[27]WardinskiI。HolmeR.Atimc-dependentmodeloftheEarth

7s

magneticfieldand

itssecularvariation

fortheperiod

1980—2000[J].JGeophysRes,2006,111,B12101,doi:10.1029/

2006JB004401.

Ez8]Maus

S,IAihr

H,BalasisG,etal,Introducing

POMME,

thePOtsdamMagneticModelof

the

Earth[A].In:ReigberC,LOhr

H,Schwintzer

P,WiekertJ,ed.EarthObservation

withCHAMPResultsfromThree

Yearsin

Orbit[C].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05.293~298.[29]

MausS,McLeanS,DaterD,etal。NGDc/GFZcandidate

万 

方数据modelsforthe10th

generationInternational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J].Earth

Planets

Space,2005,57(12);

1151~1156.

[30]MausS。RotherM,Stolle

C,eta1.Third

generation

ofthe

PotsdamMagneticModeloftheEarth(POMME)[J].Geo—

chemGeophysGeosyst。2006,7。Q07008,doi{10.1029/2006GC001269.

[31]OlsenN,LbhrH,SabakaT

J,eta1.CHAo孓amodel

of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derivedfromCHAMP,Orsted,and

sAc—Cmagneticsatellitedata[J].GeophysJ

Int,2006,166

(1):67~75.

[32]

HolmeR,OlsenN。RotherM,eta1.C02一ACHAMP

msg—

netic

field

model[A].In:Reigber

C,LohrH,SchwintzerP,

WickertJ,ed.ProceedingsoftheFirstCHAMP

Science

Meeting,FirstChampMission

Results

forGravity,Magnetic

andAtmospheric

Studies[c],SpringerVerlag,2003,220~

225.

[33]MacmillanS,QuinnJM.The

2000revision

ofthejoint

UK/

US

geomagnetic

fieldmodelsand

an

IGRF

2000

candidate

model[J].EarthPlanetsSpace,2000,52(12):1149~1162.

[34]Sabaka

J,OlsenN,Langel

A.Acomprehensive

model

ofthequiet—time,near-Earthmagneticfield:phase3[J].

GeophysJInt。2002,151(1):32~68.

[35]

SabakaTJ,Baldwin

T.ModelingtheSqmagneticfield

fromPOGO

and

Magsatsatelliteandcontemporaneoushourly

observatory

data;phase

I[R].NASA/GSFCContract

NAS5.31760.1993.

[36]Langel

A,SabakaTJ,Baldwin

RT,eta1.The

near-

Earthmagneticfield

from

magnetosphericandquiet—day

iono—

spheric

sources

andhowitis

modeled[J].PhysEarthPlanet

Int,1996,98(3—4);235~267.

[37]Sabaka

J。OlsenN,PuruckerME.Extendingcomprehen—

sive

modelsofthe

Earth’s

magneticfieldwithOrstedand

CHAMP

data[J].GeophysJInt,2004,159(2):521~547.

[38]SabakaTJ,OlsenN.Enhancingcomprehensiveinversions

u—

sing

theSwarm

constellation[J].EarthPlanets

Space,

2006,58(4):371~395.

[39]OlsenN,HolmeR。HulotG,eta1.Orstedinitialfieldmodel

口].Geophys

Res

Lett,2000,27(22):3607~3610.

[40]LanglaisB,MandeaM。Ultre-GuerardP.High-resolution

magneticfieldmodeling:applicationto

MAGSATandOrsted

data

fiJJ.PhysEarth

Planet

Int.2003,135(2—3):77~91.

[41]OlsenN.Amodelofthegeomagneticfieldand

its

secular

variationfor

epoch

2000estimatedfromOrsted

data[J].

Geophys

JInt,2002,149(2):454~462.

[42]

王直文.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的球谐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211~213。Wang

W.Thesphericalharmonic

analysisingeomagnetism

and

gravitation[J].Progressin

Geophysics(inChinese),

2005,20(1):211~213.

[43]徐文耀,孙炜.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1):1~9.

4期

白春华,等:地球主磁场模型

1057

Xu

Y,Sun

W.EigenmodeanalysisofEarth'smainmag—

netiefield[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1998,41(1):

1~9.

[“]安振昌.地磁场模型和冠谐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2,7(3):73~80.

An

ZC.Geomagneticfield

modelsandspherical

cap

harmonic

analysis[J].Progressin

Geophysics,1992,7(3):73~80.

[45]安振昌.卫星磁异常的理论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15(2):55~62.

AngC.Theoreticalmodelsof

satellite

magneticanomalies

口].Progress

in

Geophysics,2000,15(2):55~62.

[46]王月华.MAGSAT卫星矢量磁异常的矩谐分析[J].地球物

理学进展,1992,35(5):655~660.

WangYH.RectangularharmonicanalysisofMGSAT

vector

magneticanomalies

in

Chin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1992,35(5):655~660.

[47]高金田,安振昌。顾左文,韩炜,詹志佳,姚同起.地磁正常

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

(1):56~62.

GaoJT,AnZC,GuZW,HanW,ZhanZJ,YaoTQ.Se—lectionsofthegeomagneticnormalfieldand

calculationsof

the

geomagneticanomalousfield[J].ChineseJ.Geophys.

(inChinese),2005,48(1):56~62.

[48]王月华,安振昌,Golovkov

P,等.东亚地区地磁场的理论

分析与矩谐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9,42(5):640~647.WangYH,AnZC,Golovkov

VP,et

a1.Theoretical

analy—

sis

ofgeomagneticfield

over

EastAsia

and

rectangularhar-

monic

model[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1999,42

(5):640~647.

[49]高金田,安振昌,顾左文,韩炜,詹志佳,姚同起.用曲面

Splinc方法表示1900~1936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398~

407.

万 

方数据GaoJ

T。An

ZC,GuZ

W,HanW,ZhanZJ,Yao

TQ.

Distributions

of

thegeomagneticfieldand

its

secularvaria—

tions

expressed

by

thesurfaceSpline

methodin

China(a

part)for

1900~1936[J].ChineseJ.Geophys.(inChi—

nese),2006,49(2):398~407.

[503

CainJC.Daniels

WE,ShirleyJH,eta1.Anevaluationof

themaingeomagneticfield1940—1962[J].JGeophys

Res,

1965,70:3647~3674.

[51]

OlsenN,MorettoT,Friis-Christensen

E.New

approaches

to

exploretheEarth'smagneticfield[J].JGeodyn.2002,33

(I-2):29~4I.

[523

MausS,RotherM,HemantK,et

a1.Earth。Slithospheric

magnetic

fielddetermined

to

sphericalharmonic

degree

90

fromcHAMPsatellite

measurements[J].GeophysJInt,

2006,164(2):319~330.[533

LangelR.Averagehighlatitudemagneticfield:Variationwithinterplanetary

sector

andwith

season-一I.Disturbed

con-

ditions[J].PlanetSpaceSci,1973。21(5):839~855.

[54]

LangelRA.Variationwithinterplanetarysector

ofthetotal

magneticfieldmeasured

at

theOGO2,4and6

satellites[J].

PlanetSpaceSci,1974,22(10):1413~1425.

[55]

LangelRA,Estes

H.Derivationofproposed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referencefieldsmodelsfor1945,1950,1955and

1960[J].PhysEarthPlanetInt,1987,48(3—4):293~305.[56]

徐文耀.地球主磁场的NOC模型[J].中国科学(D辑),

2002,32(7):572~587.

Xu

WY.NOCmodeloftheearthsmain

magnetic

field[J].

Science

in

China(Ser.D),2002,32(7):572~587.

[57]

徐文耀,白春华,康国发.地壳磁异常的全球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641~65i.

Xu

WY,BaiCH,Kang

GF.GlobalmodelsoftheEarth’s

crust

magnetic

anomalies[J].Progressin

Geophysics,2008.

23(3):641~651.


相关文章

  • 地磁场多项式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第44卷增币 2001年 地球物理学报 mI卜IESEJoURNALoP 000卜5733(2001)增一0045-06 V01",Sup口l, 2001 GBOPHYSICS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P318.2 Jq 地 ...查看


  • [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知识点
  • 一.名词 正演(问题):已知地质体求其引起的异常.(给定地球物理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或物理 模拟,得出相应的地球物理场) 反演(问题):已知异常反推地质体的形状和产状.(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 ...查看


  • 说明文训练
  • 说明文训练 一.模拟地核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丹尼尔·莱思罗普.丹尼尔·赛森和伍德罗·休准备在实验室中再造一个地核模型,来研究地球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有什么用呢?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磁场,它是自然界馈 ...查看


  • 磁暴环电流形成过程
  • 论 文 第49卷 第6期 2004年3月 磁暴环电流形成过程 谢 伦① 濮祖荫① 周煦之① 傅绥燕① 宗秋刚② (①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1; ② CSP,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查看


  • 空间辐射环境与测量
  • 第13卷第1期 2007年03月真空与低温Vacuum&Cryogenics41 空间辐射环境与测量 高欣,杨生胜,牛小乐,王云飞 甘肃兰州(兰州物理研究所,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摘730000)要:空间辐射对载人空 ...查看


  • 磁场对人的影响
  • 地球磁场有什么作用呢?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磁场,它是自然界馈赠给人类最为珍贵的礼物之一.由于地球磁场能使宇宙中的高粒子偏转,因此可以保护人类免受致命的宇宙射线的伤害.同时,地球的磁场也可排斥太阳风,从而阻止地球大气被太阳吹走.否则,灾难将降临 ...查看


  • 磁偏角与磁倾角的公式推导与运算
  • 第29卷第3期2009年6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 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 I CS V o. l 29N o . 3 J une , 2009 文章编号:1671-5942(2009) 03-00 ...查看


  •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
  • 1.地球物理勘探:应用物理学原理,勘查地下矿产﹑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和理论,简称物探. 2.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质解释. 3.地球物理场类型:弹性波场.重力场.磁力场.电磁场.地热场.物理化学场. 4.应用 ...查看


  • 大地电磁测深一维正演--地电学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课题名称: 大地电磁层状模型数值模拟实验 专 业: 地球物理学 姓 名: xx 班 级: 06xxxx 完成日期: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实验名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