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 1

(一)个别教学制的涵义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的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二)评价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一)班级授课制的涵义

1.定义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 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二)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第四,有利于学生得、智、体多方面的发展;第五,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足之处:(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2)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5)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三)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一)分组教学制的涵义

分组教学制就是在按年龄编班或者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1.外部分组,是指学校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二)评价

优点: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足之处:

第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第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

第四,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设计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来经过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后在全国推广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法的重点是以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其主要缺陷是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难以实施。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特/柏克赫斯特于l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

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

一)现场教学的概念

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它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的参加。

(二)现场教学的意义

现场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三)现场教学的要求

现场教学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一)个别教学制的涵义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的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二)评价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一)班级授课制的涵义

1.定义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 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二)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第四,有利于学生得、智、体多方面的发展;第五,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足之处:(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2)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5)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三)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一)分组教学制的涵义

分组教学制就是在按年龄编班或者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1.外部分组,是指学校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二)评价

优点: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足之处:

第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第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

第四,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设计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来经过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后在全国推广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法的重点是以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其主要缺陷是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难以实施。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特/柏克赫斯特于l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

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

一)现场教学的概念

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它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的参加。

(二)现场教学的意义

现场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三)现场教学的要求

现场教学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相关文章

  •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 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发展 (文献综述)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21世纪,为了适应在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人才的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 ...查看


  • 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分析
  • 作者:刘兴杰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1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7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多年 ...查看


  •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与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 教学组 ...查看


  •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二)
  • 余玉红网读记 探究式课堂组织设计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探讨.研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式教 ...查看


  •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及其当代特征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 ...查看


  •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 摘 要:以校外参观访问的方式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存在着缺乏广泛参与性,在时间.经费.组织安排上等方面的困难,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尝试着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校园为 ...查看


  •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 改进策略 姓名:王 悦 学号:13033026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摘要]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与优点具有共生性质,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近年来,针对班级授课制缺点所进行的改革,走过了头,也就 ...查看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框架(云南教育)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框架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王资岳 摘要:区域活动是目前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是一种舶来品,对区域活动背后的理论不甚了解,造成教学实践中无法可依,把握不住区域活动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讨论 ...查看


  • 教学大纲参考(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1.知识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熟悉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2.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并创造性的运用课程与教学 ...查看


  • 饭店经营与管理教案
  • 饭店经营与管理 教 学 教 案(2010 年 8 月修订)兰 州 商 学 院 二○一○年八月<饭店经营与管理>教学教案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饭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本课程是建立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之上的旅游 管理本科专业必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