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劝齐王教案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滴、枯、灌、溉”4个生字,会写“劝、决、饿、枯、稼、谁”6个生。

字,理解“枯黄、好比、毛发、难道、灌溉”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会写带有反义词的句子。

4、 阅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5、 明白“天不下雨并不是神灵在作怪,抗旱救禾要靠百姓”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 会认“滴、枯”等 4 个生字,会写“劝、决”等 6 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弄懂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授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引入:

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指导“劝”的写法。简介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指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评价。

3、全班拼读、小组比赛拼读、分男女声拼读„„

4、 指名读不带拼音的词语,评价。

5、 开火车读、齐读„

6、结合插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名分段读文,评价。

2、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完成这道填空练习。

3、小结: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准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四、练写生字:

1、生自由看书,观察“劝、决、饿、枯、稼、谁”6 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师范写,让学生掌握笔顺,学生描红,书写。

3、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及时指评。

五、作业:

认真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晏子,他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生活的年代距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了。当时的齐国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齐王很着急,决定向山神求雨。齐王求来雨了吗?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二、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决定 劝告 饿肚子 枯黄 庄稼 谁 灌溉 一滴雨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答。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晏子劝了几次齐王?每次是怎样说的?

2、师生共同交流。

第一次劝说:

1、 指名读晏子的话。

2、 思考:晏子为什么不让齐王求山神?

3、 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第二次劝说:

1、齐读晏子的话。

2、 晏子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求河神也没有用)

3、 点名读句子,评价。

4、分角色读第 3、4 自然段。

过渡:这下子,齐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三次劝说:

1、 全班齐读第 5、6 自然段。

2、 此时的齐王心情怎样?(茫然、焦急)

我们应该怎样读齐王的这句话?

3、 晏子的回答简短明确表现出他的干脆与胸有成竹。他说的话又该怎样读?

4、点名分角色读。

四、品读感悟,突破难点。

1、晏子劝齐王的结果怎样?

2、 晏子为什么不直接一开始就劝齐王求百姓呢?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是啊,晏子他没有直接劝齐王不要去求山神和河神,而是通过把草木比作山神的毛发,把鱼虾比作河神的百姓来劝告齐王,巧妙的暗示齐王:你求山神和河神是没有用的,只有求我们的百姓才能解决问题。从此可以看出晏子是多么聪明机智啊!

4、练习 ,读一读,填一填:

( )很久没下雨,( )准备向( )和( )求雨,(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说( )向百姓求雨。( )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 ),结果庄稼得到了灌溉,百姓也不再饿肚子。

五、作业:

晏子还有很多智慧的故事,比如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些小故事,下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

30、晏子劝齐王

第一次 求山神有什么用呢

晏子 第二次 求河神也没有用啊

第三次 求我们的百姓

教学反思:

聪明机智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滴、枯、灌、溉”4个生字,会写“劝、决、饿、枯、稼、谁”6个生。

字,理解“枯黄、好比、毛发、难道、灌溉”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会写带有反义词的句子。

4、 阅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5、 明白“天不下雨并不是神灵在作怪,抗旱救禾要靠百姓”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 会认“滴、枯”等 4 个生字,会写“劝、决”等 6 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弄懂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授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引入:

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指导“劝”的写法。简介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指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评价。

3、全班拼读、小组比赛拼读、分男女声拼读„„

4、 指名读不带拼音的词语,评价。

5、 开火车读、齐读„

6、结合插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名分段读文,评价。

2、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完成这道填空练习。

3、小结: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准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四、练写生字:

1、生自由看书,观察“劝、决、饿、枯、稼、谁”6 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师范写,让学生掌握笔顺,学生描红,书写。

3、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及时指评。

五、作业:

认真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晏子,他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生活的年代距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了。当时的齐国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齐王很着急,决定向山神求雨。齐王求来雨了吗?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二、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决定 劝告 饿肚子 枯黄 庄稼 谁 灌溉 一滴雨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答。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晏子劝了几次齐王?每次是怎样说的?

2、师生共同交流。

第一次劝说:

1、 指名读晏子的话。

2、 思考:晏子为什么不让齐王求山神?

3、 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第二次劝说:

1、齐读晏子的话。

2、 晏子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求河神也没有用)

3、 点名读句子,评价。

4、分角色读第 3、4 自然段。

过渡:这下子,齐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三次劝说:

1、 全班齐读第 5、6 自然段。

2、 此时的齐王心情怎样?(茫然、焦急)

我们应该怎样读齐王的这句话?

3、 晏子的回答简短明确表现出他的干脆与胸有成竹。他说的话又该怎样读?

4、点名分角色读。

四、品读感悟,突破难点。

1、晏子劝齐王的结果怎样?

2、 晏子为什么不直接一开始就劝齐王求百姓呢?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是啊,晏子他没有直接劝齐王不要去求山神和河神,而是通过把草木比作山神的毛发,把鱼虾比作河神的百姓来劝告齐王,巧妙的暗示齐王:你求山神和河神是没有用的,只有求我们的百姓才能解决问题。从此可以看出晏子是多么聪明机智啊!

4、练习 ,读一读,填一填:

( )很久没下雨,( )准备向( )和( )求雨,(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说( )向百姓求雨。( )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 ),结果庄稼得到了灌溉,百姓也不再饿肚子。

五、作业:

晏子还有很多智慧的故事,比如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些小故事,下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

30、晏子劝齐王

第一次 求山神有什么用呢

晏子 第二次 求河神也没有用啊

第三次 求我们的百姓

教学反思:

聪明机智


相关文章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1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海口实验中学初中部 李永建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 德育目标: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2)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方法 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一.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四.了解<战国策> ...查看


  • 淳于髡教案
  • <淳于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 ...查看


  • 庄暴见孟子教案
  • A.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 1.学情 ...查看


  •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教案[1]
  •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体会孟子文章的雄浑气势.学习其说理擅用比喻.行文多铺排的艺术特点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孟子文章善用比喻. ...查看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 教案
  •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2页例1及第114页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查看


  • 泰山版新版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三册(下),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LOGO 王国:第二单元:算法思想初步:第三单元:信息技术的初步.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