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设计意图:

在高淳的农村,逢年过节农妇用筛子筛糯米粉做点心,秋收农民在晒谷场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稻子,这些看似平常的本土生活用具却为我园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

“筛分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等。这种混合和分离的“筛分现象”普遍存在,却极易被孩子们忽略,或有时幼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设计本次教学活动,力求让幼儿在认识、摆弄“筛子”的基础上,发现“筛分原理”。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中一些“筛子原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发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幼儿不断的科学探索兴趣,逐步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3、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幼儿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难点:能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三、活动准备

1、筛子若干个、筷子、勺子、调羹等;

2、分组操作材料:大米和红豆混合物、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盛分离物的塑料盘子若干

3、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混合物,设疑。

(1)教师出示红豆和大米的混合物,以情景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大米、红豆混在了一起。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她,把混在一起的粮食分开。)

(师:怎样把大米、红豆分出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把两样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幼儿自由猜想。

(2)幼儿操作,使用筷子、手抓、调羹等工具分开混合物。

(师:你们分完了吗?用的什么方法?你觉得快吗?)

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

(1)教师以带来神奇的工具出示筛子,引导幼儿认识,知道筛子上有筛孔。

(师:你发现了筛子上有什么?这叫筛孔。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就会漏下去。所以要用盘子接住漏下去的东西。)

(2)幼儿合作用筛子筛分大米和红豆的混合物。

(3)教师及时跟进,予以启发引导与深入。

(师:大米和红豆分开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

(4)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发现: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师:筛子的本领就是能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3、教师出示新的混合物,再次设疑。

(1)教师出示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

(2)出示大孔筛子和小孔筛子,请幼儿比较它们的不同。

4、再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不同的混合物。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师:要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5、 了解筛子的作用。

(1)在小朋友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筛子的本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很方便?幼儿自由交流与讨论。

(2)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农民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着稻种,农妇用米箩淘洗大米,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扩散幼儿的思维。

6、留下疑问,发散思考:

(1)出示大米、蚕豆、红豆、面粉的混合物,请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分开。

(2)请个别幼儿来试试看。

延伸活动:

1、在科学角,放置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和各种混合物,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

2、继续找找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

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设计意图:

在高淳的农村,逢年过节农妇用筛子筛糯米粉做点心,秋收农民在晒谷场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稻子,这些看似平常的本土生活用具却为我园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

“筛分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等。这种混合和分离的“筛分现象”普遍存在,却极易被孩子们忽略,或有时幼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设计本次教学活动,力求让幼儿在认识、摆弄“筛子”的基础上,发现“筛分原理”。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中一些“筛子原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发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幼儿不断的科学探索兴趣,逐步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3、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幼儿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难点:能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三、活动准备

1、筛子若干个、筷子、勺子、调羹等;

2、分组操作材料:大米和红豆混合物、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盛分离物的塑料盘子若干

3、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混合物,设疑。

(1)教师出示红豆和大米的混合物,以情景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大米、红豆混在了一起。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她,把混在一起的粮食分开。)

(师:怎样把大米、红豆分出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把两样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幼儿自由猜想。

(2)幼儿操作,使用筷子、手抓、调羹等工具分开混合物。

(师:你们分完了吗?用的什么方法?你觉得快吗?)

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

(1)教师以带来神奇的工具出示筛子,引导幼儿认识,知道筛子上有筛孔。

(师:你发现了筛子上有什么?这叫筛孔。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就会漏下去。所以要用盘子接住漏下去的东西。)

(2)幼儿合作用筛子筛分大米和红豆的混合物。

(3)教师及时跟进,予以启发引导与深入。

(师:大米和红豆分开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

(4)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发现: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师:筛子的本领就是能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3、教师出示新的混合物,再次设疑。

(1)教师出示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

(2)出示大孔筛子和小孔筛子,请幼儿比较它们的不同。

4、再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不同的混合物。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师:要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5、 了解筛子的作用。

(1)在小朋友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筛子的本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很方便?幼儿自由交流与讨论。

(2)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农民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着稻种,农妇用米箩淘洗大米,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扩散幼儿的思维。

6、留下疑问,发散思考:

(1)出示大米、蚕豆、红豆、面粉的混合物,请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分开。

(2)请个别幼儿来试试看。

延伸活动:

1、在科学角,放置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和各种混合物,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

2、继续找找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

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筛子
  •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的沙粒
  •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让幼儿在感知沙的特性基础上发现沙的好处.用途.并懂得珍惜沙.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照片:玩沙 2.每个桌上放一盘沙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照片:玩沙,幼儿观察. 2. ...查看


  • 2012高三升大班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 2012高三升大班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 本试卷共4道大题,26道小题,时量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10小题,每小题3分,11小题4分,12小题3分]共3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处分 chǔ 投 ...查看


  • 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调整-以大班语言区"动物棋"为例
  • 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以大班语言区"动物棋"为例 杨颖 摘要:本班幼儿在开展<动物大世界>主题学习性区角活动中对动物的各种外形.特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了围绕动物展开了涵盖听说读写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电梯伴我行
  • [活动目标] 1.在掌握竞赛规则的基础上,大胆表达电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乐意和同伴协商合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计分牌.举手牌.记录纸.笔.奖状.PPT.翻翻乐筛子. [活动重点]大胆表达电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难点]小 ...查看


  • 大班科学活动:做纸球
  • [活动目标] 1.感受纸的硬软.厚薄.光滑.粗糙.弹性等不同质地和特性. 2.萌发初步的废物利用意识,知道一些废旧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东西,体验探索的乐趣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材质的纸. 2.双面胶.浆糊.扭扭 ...查看


  • 粉体粒度分布实验
  • 粉体粒度分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析法数据绘制粒度积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3)掌握用颗粒测定仪测量粉体颗粒粒度及颗粒分布的基本技能.原理和方法: (4)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操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期中小结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结束了,我段总和保教人员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科学地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深入开展幼儿园课程鼎新,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增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园领导的体贴支持和全段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石头
  •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