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 论中国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
主战坦克,是各国陆军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在作战中,主战坦克以其强大的装甲防护力、凶猛的火力和卓越的地形适应—越野能力,构成了各国陆军的核心突击作战力量。而坦克主炮作为主战坦克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其作战性能的优劣对整个主战坦克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得到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重视。作为世界主要陆军强国的的中国对主战坦克的发展始终高度关注。而对主战坦克重要组成部分的坦克主炮的发展上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主战坦克坦克炮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其技术水平和作战威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一些主要技术强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不断提升。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对手新型主战坦克强化了的装甲防护能力,中国陆军现有主战坦克主炮可能会出现威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完全有必要研制新型坦克主炮来提升中国陆军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地面作战力量之一的中国陆军,对以坦克为主的装甲作战车辆的发展始终极度重视,对坦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炮的发展同样如此。中国陆军坦克以及坦克炮的大规模发展始于建国后。到目前为止,中国陆军先后装备过的坦克主炮按口径包括85毫米、122毫米、100毫米、105毫米和125毫米等几种。其中,85毫米和122毫米坦克炮分别是同苏制T-34-85中型坦克和IS-2M重型坦克一道引入中国的。1950年11月3日,为应对朝鲜战争加强中国陆军装甲兵作战能力,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从苏联进口了10个坦克团装备,包括T-34-85中型坦克300辆,IS-2M重型坦克60辆。同时也引进了两种坦克配套的85毫米和122毫米坦克炮。后来,由于IS-2M重型坦克本身引进数量就有限,而该坦克配用的122毫米D-25加农炮一方面性能不足,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弹药匮乏。因此,我军从上世纪70年代起基本淘汰了122毫米坦克炮。而85毫米坦克炮则不同。我军的85毫米坦克炮是与苏制T-34-85中型坦克一同引进的。由于我军T-34装备数量非常庞大(灵云注:共1000余辆),同时T-34坦克使用的85毫米坦克炮与陆军
大量装备的56式85毫米牵引式加农
炮、空军50年代进口的苏制85毫米高射炮和海军苏式猎潜艇85毫米主炮使用同一弹种,而且我国此时已经引进了相关的生产和维护设施,可以自行生产火炮和弹药。因此85毫米坦克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后来的国产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都使用了85毫米坦克炮作为主炮。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85毫米坦克炮依然在中国陆军中服役。
中国陆军的100米毫坦克炮是与苏制T-54中型坦克一起引入我国的。1955年底,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从前苏联引进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T-54中型坦克。同时苏联将援建我国一个中型坦克车体制造和总装厂来生产仿制T-54A中型坦克。1958年12月25日,第一辆国产59式中型坦克试制成功,成为第一种国产坦克。我国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成批生产较为先进的中型坦克的国家之一。而59式配套的100毫米坦克炮则成为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坦克的主力型火炮。后来的国产69式主战坦克以及现在装备我军的轮式100突击炮使用的也是100毫米主炮。但是,随着坦克装甲材料技术的发展,中国周边国家装备的坦克的防护力不断增强。中国陆军10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已经难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反坦克作战需求,因此中国陆军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起就开始寻求100毫米坦克炮的接替品。1958年11月,装甲兵决定以“大跃进”的方式设计、试制和生产总共6种新型战斗车辆,准备以这些车辆完全面替代50年代初期进口的苏联坦克自行火炮。而与这些车辆同时研制的就包括新型120毫米坦克炮。由于后来国民经济出现重大困难,而且在研制工程中出现重大技术难题。造成这些战斗车辆大部分都下马。而新型120毫米坦克炮也由于技术问题被迫下马。这导致在其后近20年中中国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只能装备已经落后的100毫米坦克炮。这种情况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改观。由于当时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从英国引进了著名的英制L7-105毫米线膛炮和相关生产技术以实现国产化。105毫米线膛炮的准确性、射程和穿甲威力远强于此前中国陆军的100毫米坦克炮。国产化后的105毫米线膛炮先后装备了国产79式、88式主战坦克,在部队中表现良好,深得广大官兵好评。而且中国陆军成功的用国产105毫米线膛炮改进了大量早期装备的59系列主战坦克,这就有了目前大量装备我军的改进性59-D型主战坦克。而且,目前国产新型身管加长型(灵云注:身管比标准型加长0.7米)94式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线膛坦克炮已经装备在国产新型63-A水陆坦克、改进性62式轻型坦克、最新型8X8
轮式105突击炮和国产最新型履带式高速两栖突击车上,成为中国陆军和
海军陆战队重要打击火力。但是,随着新型附和装甲材料等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中国周边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已经基本可以抗击105毫米炮的打击。因此尽管10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比原有100毫米炮有很大提高,但依然无法满足中国陆军的反装甲需求。于是就有了中国陆军目前威力最大的125毫米坦克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陆军曾经同西方厂商联合研制过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目的是要作为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的制式主炮。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单方面撕毁合同以及当时国内技术原因,造成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研制严重受挫。后来,经过中国军事科研人员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完成了国产120毫米紧凑型高膛压低后坐力滑膛炮的研制工作。但是,此时新型125毫米坦克炮已经服役多年,因此120毫米滑膛炮未能装备装备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只装备了国产履带式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和国产最新型8X8轮式120突击炮。由于当时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研制工作受挫,因此为满足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的需求,中国陆军转而采取前苏联的125毫米系列滑膛炮。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通过交换手段从其他国家获得了苏制T-72M主战坦克的样车、配套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及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国产新型大口径滑膛炮的研制工作。由于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陆军在武器装备上基本属于苏式体系,而且通过部分友好国家得到了相关生产技术,因此对苏制配套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的仿制相对顺利得多,目前国产化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大量装备部队。国产新型96式、99式主战坦克使用的就是国产125毫米滑膛炮。而且,与原型俄制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相比,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在关键的最高膛压、穿甲威力、射击精度以及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上远强与俄国产品。中国产125毫米滑膛炮为口径的48倍身管长度,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2发/分。使用国产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在使用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等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基本可以击穿现役绝大部分主战坦克的正装甲。而且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除攻击坦克等地面目标外还可以攻击低空直升机等目标。目前,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的综合作战性能已经超越周边国家装备的120和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成为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坦克主炮。而中国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85II-AP和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上配备的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取得对印度陆军主战
坦克的绝对火力优势。但灵云认为,尽管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可以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需求,但在未来该炮将依然有很多不足。
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目前最大穿甲能力已经达到960毫米,这基本上已经是该炮的极限了。中国125毫米滑膛炮是俄制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的仿制改进型。尽管其性能比原型有很大提升,但同时也继承了原型的一些弊端。尽管125毫米滑膛炮在口径和初速上都大于120毫米滑膛炮。但是,俄制和中国生产的125毫米炮弹都是分体式结构,弹体和药筒是分开的。而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120毫米滑膛炮使用的炮弹是整体式的,弹体和药筒是一体的。120毫米穿甲弹由于是整体式的,其最重要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芯可以像“冰棍儿杆”一样从弹头开始一直贯穿到药筒底部,因此可以做的比较长。这样其穿甲能力就强得多。而125毫米炮弹受分体式结构制约,弹芯只能在弹体上,比整体式的120毫米穿甲弹要短得多。因此在弹芯使用同样的材质的情况下120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要强于125毫米滑膛炮。这也是历次局部战争中在面对面单挑的情况下俄制坦克在火力上始终无法战胜装备120毫米滑膛炮的西方主战坦克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至今依然存在。中国国产的125毫米滑膛炮之所以在威力上远强与俄国同类产品,灵云认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中国在坦克火炮的炮钢冶炼和火炮制造(灵云注:包括电渣重熔炼钢技术、火炮内膛镀铬技术和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等工艺上强于俄国,因此中国版125毫米滑膛炮在最大膛压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要强于俄国产品。同时,与俄制炮弹相比,中国为弥补125毫米滑膛炮分体式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穿甲弹材料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弹芯材料上进行很大改进,开发了多种新型材料弹药。如目前已经装备部队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特种合金穿甲弹以及目前已知的最新型国产贫铀穿甲弹等。这些新型弹药大幅提高了125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同时,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为增大初速和穿甲动能,采取了加大药室和装药量并增长穿甲弹弹体弹芯的做法。根据巴基斯坦使用中国造125毫米滑膛炮和乌克兰制T-84主战坦克上俄制125毫米滑膛炮的对比结果得知,中国造125毫米滑膛炮的药室和装药量大于俄制125毫米滑膛炮,而且中国制造的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芯要长于俄国产品。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巴基斯坦陆军的乌克兰制T-84主战坦克上俄
制125毫米滑膛炮由于无法装填较长的中国造弹药而导致无法使用中国生产的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巴基斯坦方面曾经将中国造125毫米尾翼稳
定脱壳穿甲弹弹芯截短后给T-84使用,结果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炮弹原有的强大穿甲能力。这些改进措施都是使中国125毫米滑膛炮在威力上远强与俄国同类产品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中国125毫米滑膛炮的威力已经足以击毁世界上绝大部分现役主战坦克,但是,随着坦克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新型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复合装甲材料如贫铀装甲和新型附加式爆破反应式装甲模块的不断出现。而且为提高主战坦克防护能力,各国改进型以及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在增加,如美国新型M1-A2主战坦克的重量已经接近70吨,正面防护能力达1000毫米/钢装甲。因此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同时,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坦克新型主动防御系统和全新概念的装甲防护手段不断涌现。在主动防御系统上,目前实用化的包括俄罗斯的“竞技场”和“窗帘”主动防护系统以及以色列的“铠甲”主动防护系统。其中以色列的“铠甲”主动防护系统装载在美国陆军M1系列主战坦克上经受了伊拉克战争的严峻考验,表现出良好的防护性,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装甲车辆技术强国已经开发出更新型的可以主动出击迎击来袭弹药的全新主动式样反应装甲模块,这种主动式样反应装甲模块可以在载车预警系统探测到敌方来袭弹药后主动出击来摧毁地方反坦克弹药保护母车。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很多在概念和观念上都与传统金属装甲完全不同的新型装甲。如液体装甲、电磁装甲和智能模块装甲。其中电磁装甲和智能模块装甲代表了未来新一代电气化主战坦克的发展方向。电磁装甲的原理是:充电的间隔装甲板安装在装甲战车基甲的前面,当装甲板被来袭弹药击穿时,两个间隔装甲板之间会形成短路,电容器释放出大量电荷,使弹药体瞬间通过极强电流。这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电磁场,使弹药体发生旋转、断裂甚至是崩散,而残余弹药则可由车辆的结构装甲所吸收。而对于空心装药破甲弹,当其产生的金属射流开始切彻电磁装甲时,产生的强电流可以是其绝大部分产生气化,从而极大的降低其杀伤力。而智能模块装甲是以模块化形式安装在车辆的基本装甲之上。各装甲模块都装有特殊的新型高能材料,并在其内部安装有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又利用高速传输线路连接到坦克母车的中央总处理计算机上。当装甲模块
的外侧盖板被弹丸击中时,传感器即精确确定弹着点位置及穿甲弹的尺寸和速度。随后,中央总处理计算机通过高速传输线路指示微处理器启动高能材料使其发生反应。高能材料将迅速向
来袭穿甲弹的方向膨胀,其巨大的冲量会使来袭弹丸发生偏转、旋转或断裂,从而达到使来袭弹药失效的目的。这些新型技术可以有效应对现役主战坦克火炮的攻击。因此,中国陆军现有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很难满足未来战争中反装甲作战的需要。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呢?灵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研制口径更大的新型坦克泡。这也是最容易同时也是最快捷的手段。另一种就是改变以往单纯的靠增加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威力。而是采用全新技术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型武器。
研制口径更大的新型坦克炮是现阶段最现实同时也是最快捷的手段。通过增大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的作战威力是各国都普遍采用的手段。目前,部分国家研制的新一代大口径重型坦克炮已经完成研制和试验工作,即将进入服役阶段。其中包括俄罗斯新型T-95主战坦克上配用的135毫米滑膛炮和中国、以色列以及德国各自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目前这些火炮项目已经完成研制工作,进入实用化阶段。其中,俄罗斯的新型135毫米滑膛炮将装备在以T-95主战坦克为代表的下一代主战坦克上。以色列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将用来换装到改进性“梅卡瓦”-4型主战坦克上;德国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可能会装备到“豹”II主战坦克的改进型上。而据权威资料介绍,中国自行研制的全新一代140毫米滑膛炮目前已经完成在国产最新型ZTZ-99-2主战坦克上的全部试验工作,试验结果非常理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制新一代高技术大口径重型坦克炮的国家之一。曾经有部分人鼓吹中国的新型140毫米滑膛炮是在“德国技术援助下完成的”。属于典型的“中国出钱买德国技术”。但灵云对此不能苟同。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现实。众所周知,德国属于典型的西方国家阵营,在对华武器和相关技术出口上一向极为严苛。即使连一些很普通的军事技术甚至是军民两用技术也不提供给中国。而140毫米滑膛炮属于全新的尖端高科技大口径火炮技术,这种尖端军事技术目前世界上能掌握的国家只有极少数几个。这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陆军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德国是绝对不可能将如此先进的技术出售给中国的。事实上,国产全新一代140毫米滑膛炮完全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早在125毫米滑膛炮完成研制后不久,中国
就已经开始了更先进的新型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制工作。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目前已经完成试验工作,表现非常良好。该炮威力惊人,有极强的反装甲能力。发射中国自行研制的全新14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量达到2200万
焦耳,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55倍口径身管120坦克炮的两倍!140毫米坦克炮一发炮弹重达36公斤,只一发就足以彻底摧毁1辆美军现役最先进的M1A2主战坦克以及采用新型防护技术技术如电系装甲等的西方新一代主战坦克。而且与西方国家同类火炮的半人工装填方式不同,中国140毫米滑膛炮拥有全新设计的自动装弹机,可以1次性装填1发140毫米坦克炮弹。因此其装填和发射速度都远强于西方国家同类产品。而其威力要大于俄罗斯135毫米滑膛炮。今后中国140毫米滑膛炮将有两种通途。一是用来换装现役99式主战坦克。目前140毫米滑膛炮与99-2式主战坦克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但灵云认为,在99式主战坦克上换装大型140毫米滑膛炮依然存在很多不便。首先,99式主战坦克的原始设计是基于125毫米滑膛炮的。中国陆军坦克—装甲车一向遵循的是典型的苏系风格,设计中追求的是尽可能做到重量轻、体积小。由此造成坦克克—装甲车的内部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尽管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属于紧凑型火炮。但其体积和重量尤其是炮尾和自动装弹机的体积都比125毫米滑膛炮大很多。因此在内部空间狭小的99式主战坦克上换装大型140毫米滑膛炮还存在相当难度。同时,140毫米滑膛炮的后坐力比125毫米滑膛炮大得多。这也对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小的99式主战坦克是很大考验。同时,由于炮弹体积大,所以坦克的载弹量将减少1/3左右,这造成每辆坦克只能载20到30发140毫米坦克炮弹。这对提高持续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都是很大问题。因此灵云认为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更大的可能是用来装备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根据权威资料分析,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即将进入试验阶段。与中国以往型号坦克相比,新型坦克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增加。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将达到60吨。这也是出于提高坦克防护力的考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磁装甲等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因此提高坦克防护能力最可靠的手段就是增加车体防护装甲。这势必会造成车体重量的攀升。这也是各国都面临的问题。较重的重量和宽大的车体内部空间都为大型140毫米滑膛炮的装备创造了条件。因此,未来新型140毫米滑膛炮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主炮。这将极大提高新型坦克的反装甲能力。但是,这
种以通过增大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的作战威力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坦克火炮的口径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根据国际公认的定律,传统坦克火炮口径的最大极限就是140毫米。一旦超过该口径,为配合主炮的增长,载车的体积和重量就必须增长,最终将发展到100吨重!
这就将引发恶性循环。因为即使是目前最发达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无法承受100吨重装甲车辆的重压。而伴随火炮威力的提升,防护一方势必更加大幅强化装甲防护能力。而传统火药动力坦克炮在140毫米口径就已经达到极限。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火炮系统来代替现有传统火药动力坦克炮。最现实的就是电磁炮。
电磁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概念武器。其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曝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最有实用前途的是电热炮。电热炮最简单的构造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灵云注: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高速飞出。这种武器能将弹丸初速提高到3000米/秒的超高速,最大射程超过4000米,可以在4000米距离内轻松击毁任何坦克—装甲车。这是以往传统火药动力火炮绝对无法达到的。电热炮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成为最适合安装在坦克上的电磁炮种类。目前,中国在与电磁炮相关的双面超导薄膜等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在电气化坦克最关键的电传统装置方面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够实现坦克用电热炮的实用化。电热炮也将最终取代传统火药动力火炮成为中国全新主战坦克的主战武器。但是,这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新型主战坦克最终将采用的是全新概念的动能电热炮武器。而在国产电热炮和配套的相关技术完全成熟之前,作为有效替代武器,国产新型140毫米滑膛坦克炮将极大增强中国陆军坦克—装甲部队的反装甲作战能力。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制、生产和装备高技术新型大威力坦克炮的国家之一。那时,装备新型国产大威力坦克炮的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将成为足以令所有对手都胆寒的龙的铁骑!!
论中国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 论中国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
主战坦克,是各国陆军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在作战中,主战坦克以其强大的装甲防护力、凶猛的火力和卓越的地形适应—越野能力,构成了各国陆军的核心突击作战力量。而坦克主炮作为主战坦克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其作战性能的优劣对整个主战坦克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主战坦克火炮的发展得到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重视。作为世界主要陆军强国的的中国对主战坦克的发展始终高度关注。而对主战坦克重要组成部分的坦克主炮的发展上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主战坦克坦克炮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其技术水平和作战威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一些主要技术强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不断提升。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对手新型主战坦克强化了的装甲防护能力,中国陆军现有主战坦克主炮可能会出现威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完全有必要研制新型坦克主炮来提升中国陆军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地面作战力量之一的中国陆军,对以坦克为主的装甲作战车辆的发展始终极度重视,对坦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炮的发展同样如此。中国陆军坦克以及坦克炮的大规模发展始于建国后。到目前为止,中国陆军先后装备过的坦克主炮按口径包括85毫米、122毫米、100毫米、105毫米和125毫米等几种。其中,85毫米和122毫米坦克炮分别是同苏制T-34-85中型坦克和IS-2M重型坦克一道引入中国的。1950年11月3日,为应对朝鲜战争加强中国陆军装甲兵作战能力,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从苏联进口了10个坦克团装备,包括T-34-85中型坦克300辆,IS-2M重型坦克60辆。同时也引进了两种坦克配套的85毫米和122毫米坦克炮。后来,由于IS-2M重型坦克本身引进数量就有限,而该坦克配用的122毫米D-25加农炮一方面性能不足,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弹药匮乏。因此,我军从上世纪70年代起基本淘汰了122毫米坦克炮。而85毫米坦克炮则不同。我军的85毫米坦克炮是与苏制T-34-85中型坦克一同引进的。由于我军T-34装备数量非常庞大(灵云注:共1000余辆),同时T-34坦克使用的85毫米坦克炮与陆军
大量装备的56式85毫米牵引式加农
炮、空军50年代进口的苏制85毫米高射炮和海军苏式猎潜艇85毫米主炮使用同一弹种,而且我国此时已经引进了相关的生产和维护设施,可以自行生产火炮和弹药。因此85毫米坦克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后来的国产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都使用了85毫米坦克炮作为主炮。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85毫米坦克炮依然在中国陆军中服役。
中国陆军的100米毫坦克炮是与苏制T-54中型坦克一起引入我国的。1955年底,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从前苏联引进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T-54中型坦克。同时苏联将援建我国一个中型坦克车体制造和总装厂来生产仿制T-54A中型坦克。1958年12月25日,第一辆国产59式中型坦克试制成功,成为第一种国产坦克。我国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成批生产较为先进的中型坦克的国家之一。而59式配套的100毫米坦克炮则成为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坦克的主力型火炮。后来的国产69式主战坦克以及现在装备我军的轮式100突击炮使用的也是100毫米主炮。但是,随着坦克装甲材料技术的发展,中国周边国家装备的坦克的防护力不断增强。中国陆军10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已经难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反坦克作战需求,因此中国陆军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起就开始寻求100毫米坦克炮的接替品。1958年11月,装甲兵决定以“大跃进”的方式设计、试制和生产总共6种新型战斗车辆,准备以这些车辆完全面替代50年代初期进口的苏联坦克自行火炮。而与这些车辆同时研制的就包括新型120毫米坦克炮。由于后来国民经济出现重大困难,而且在研制工程中出现重大技术难题。造成这些战斗车辆大部分都下马。而新型120毫米坦克炮也由于技术问题被迫下马。这导致在其后近20年中中国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只能装备已经落后的100毫米坦克炮。这种情况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改观。由于当时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从英国引进了著名的英制L7-105毫米线膛炮和相关生产技术以实现国产化。105毫米线膛炮的准确性、射程和穿甲威力远强于此前中国陆军的100毫米坦克炮。国产化后的105毫米线膛炮先后装备了国产79式、88式主战坦克,在部队中表现良好,深得广大官兵好评。而且中国陆军成功的用国产105毫米线膛炮改进了大量早期装备的59系列主战坦克,这就有了目前大量装备我军的改进性59-D型主战坦克。而且,目前国产新型身管加长型(灵云注:身管比标准型加长0.7米)94式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线膛坦克炮已经装备在国产新型63-A水陆坦克、改进性62式轻型坦克、最新型8X8
轮式105突击炮和国产最新型履带式高速两栖突击车上,成为中国陆军和
海军陆战队重要打击火力。但是,随着新型附和装甲材料等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中国周边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已经基本可以抗击105毫米炮的打击。因此尽管10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比原有100毫米炮有很大提高,但依然无法满足中国陆军的反装甲需求。于是就有了中国陆军目前威力最大的125毫米坦克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陆军曾经同西方厂商联合研制过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目的是要作为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的制式主炮。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单方面撕毁合同以及当时国内技术原因,造成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研制严重受挫。后来,经过中国军事科研人员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完成了国产120毫米紧凑型高膛压低后坐力滑膛炮的研制工作。但是,此时新型125毫米坦克炮已经服役多年,因此120毫米滑膛炮未能装备装备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只装备了国产履带式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和国产最新型8X8轮式120突击炮。由于当时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研制工作受挫,因此为满足国产第3代主战坦克的需求,中国陆军转而采取前苏联的125毫米系列滑膛炮。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通过交换手段从其他国家获得了苏制T-72M主战坦克的样车、配套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及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国产新型大口径滑膛炮的研制工作。由于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陆军在武器装备上基本属于苏式体系,而且通过部分友好国家得到了相关生产技术,因此对苏制配套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的仿制相对顺利得多,目前国产化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大量装备部队。国产新型96式、99式主战坦克使用的就是国产125毫米滑膛炮。而且,与原型俄制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相比,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在关键的最高膛压、穿甲威力、射击精度以及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上远强与俄国产品。中国产125毫米滑膛炮为口径的48倍身管长度,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2发/分。使用国产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在使用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等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基本可以击穿现役绝大部分主战坦克的正装甲。而且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除攻击坦克等地面目标外还可以攻击低空直升机等目标。目前,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的综合作战性能已经超越周边国家装备的120和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成为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坦克主炮。而中国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85II-AP和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上配备的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取得对印度陆军主战
坦克的绝对火力优势。但灵云认为,尽管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可以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需求,但在未来该炮将依然有很多不足。
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目前最大穿甲能力已经达到960毫米,这基本上已经是该炮的极限了。中国125毫米滑膛炮是俄制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的仿制改进型。尽管其性能比原型有很大提升,但同时也继承了原型的一些弊端。尽管125毫米滑膛炮在口径和初速上都大于120毫米滑膛炮。但是,俄制和中国生产的125毫米炮弹都是分体式结构,弹体和药筒是分开的。而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120毫米滑膛炮使用的炮弹是整体式的,弹体和药筒是一体的。120毫米穿甲弹由于是整体式的,其最重要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芯可以像“冰棍儿杆”一样从弹头开始一直贯穿到药筒底部,因此可以做的比较长。这样其穿甲能力就强得多。而125毫米炮弹受分体式结构制约,弹芯只能在弹体上,比整体式的120毫米穿甲弹要短得多。因此在弹芯使用同样的材质的情况下120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要强于125毫米滑膛炮。这也是历次局部战争中在面对面单挑的情况下俄制坦克在火力上始终无法战胜装备120毫米滑膛炮的西方主战坦克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至今依然存在。中国国产的125毫米滑膛炮之所以在威力上远强与俄国同类产品,灵云认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中国在坦克火炮的炮钢冶炼和火炮制造(灵云注:包括电渣重熔炼钢技术、火炮内膛镀铬技术和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等工艺上强于俄国,因此中国版125毫米滑膛炮在最大膛压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要强于俄国产品。同时,与俄制炮弹相比,中国为弥补125毫米滑膛炮分体式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穿甲弹材料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弹芯材料上进行很大改进,开发了多种新型材料弹药。如目前已经装备部队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特种合金穿甲弹以及目前已知的最新型国产贫铀穿甲弹等。这些新型弹药大幅提高了125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同时,中国国产125毫米滑膛炮为增大初速和穿甲动能,采取了加大药室和装药量并增长穿甲弹弹体弹芯的做法。根据巴基斯坦使用中国造125毫米滑膛炮和乌克兰制T-84主战坦克上俄制125毫米滑膛炮的对比结果得知,中国造125毫米滑膛炮的药室和装药量大于俄制125毫米滑膛炮,而且中国制造的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芯要长于俄国产品。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巴基斯坦陆军的乌克兰制T-84主战坦克上俄
制125毫米滑膛炮由于无法装填较长的中国造弹药而导致无法使用中国生产的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巴基斯坦方面曾经将中国造125毫米尾翼稳
定脱壳穿甲弹弹芯截短后给T-84使用,结果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炮弹原有的强大穿甲能力。这些改进措施都是使中国125毫米滑膛炮在威力上远强与俄国同类产品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中国125毫米滑膛炮的威力已经足以击毁世界上绝大部分现役主战坦克,但是,随着坦克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新型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复合装甲材料如贫铀装甲和新型附加式爆破反应式装甲模块的不断出现。而且为提高主战坦克防护能力,各国改进型以及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在增加,如美国新型M1-A2主战坦克的重量已经接近70吨,正面防护能力达1000毫米/钢装甲。因此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同时,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坦克新型主动防御系统和全新概念的装甲防护手段不断涌现。在主动防御系统上,目前实用化的包括俄罗斯的“竞技场”和“窗帘”主动防护系统以及以色列的“铠甲”主动防护系统。其中以色列的“铠甲”主动防护系统装载在美国陆军M1系列主战坦克上经受了伊拉克战争的严峻考验,表现出良好的防护性,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装甲车辆技术强国已经开发出更新型的可以主动出击迎击来袭弹药的全新主动式样反应装甲模块,这种主动式样反应装甲模块可以在载车预警系统探测到敌方来袭弹药后主动出击来摧毁地方反坦克弹药保护母车。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很多在概念和观念上都与传统金属装甲完全不同的新型装甲。如液体装甲、电磁装甲和智能模块装甲。其中电磁装甲和智能模块装甲代表了未来新一代电气化主战坦克的发展方向。电磁装甲的原理是:充电的间隔装甲板安装在装甲战车基甲的前面,当装甲板被来袭弹药击穿时,两个间隔装甲板之间会形成短路,电容器释放出大量电荷,使弹药体瞬间通过极强电流。这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电磁场,使弹药体发生旋转、断裂甚至是崩散,而残余弹药则可由车辆的结构装甲所吸收。而对于空心装药破甲弹,当其产生的金属射流开始切彻电磁装甲时,产生的强电流可以是其绝大部分产生气化,从而极大的降低其杀伤力。而智能模块装甲是以模块化形式安装在车辆的基本装甲之上。各装甲模块都装有特殊的新型高能材料,并在其内部安装有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又利用高速传输线路连接到坦克母车的中央总处理计算机上。当装甲模块
的外侧盖板被弹丸击中时,传感器即精确确定弹着点位置及穿甲弹的尺寸和速度。随后,中央总处理计算机通过高速传输线路指示微处理器启动高能材料使其发生反应。高能材料将迅速向
来袭穿甲弹的方向膨胀,其巨大的冲量会使来袭弹丸发生偏转、旋转或断裂,从而达到使来袭弹药失效的目的。这些新型技术可以有效应对现役主战坦克火炮的攻击。因此,中国陆军现有125毫米滑膛炮已经很难满足未来战争中反装甲作战的需要。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呢?灵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研制口径更大的新型坦克泡。这也是最容易同时也是最快捷的手段。另一种就是改变以往单纯的靠增加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威力。而是采用全新技术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型武器。
研制口径更大的新型坦克炮是现阶段最现实同时也是最快捷的手段。通过增大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的作战威力是各国都普遍采用的手段。目前,部分国家研制的新一代大口径重型坦克炮已经完成研制和试验工作,即将进入服役阶段。其中包括俄罗斯新型T-95主战坦克上配用的135毫米滑膛炮和中国、以色列以及德国各自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目前这些火炮项目已经完成研制工作,进入实用化阶段。其中,俄罗斯的新型135毫米滑膛炮将装备在以T-95主战坦克为代表的下一代主战坦克上。以色列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将用来换装到改进性“梅卡瓦”-4型主战坦克上;德国研制的140毫米滑膛炮可能会装备到“豹”II主战坦克的改进型上。而据权威资料介绍,中国自行研制的全新一代140毫米滑膛炮目前已经完成在国产最新型ZTZ-99-2主战坦克上的全部试验工作,试验结果非常理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制新一代高技术大口径重型坦克炮的国家之一。曾经有部分人鼓吹中国的新型140毫米滑膛炮是在“德国技术援助下完成的”。属于典型的“中国出钱买德国技术”。但灵云对此不能苟同。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现实。众所周知,德国属于典型的西方国家阵营,在对华武器和相关技术出口上一向极为严苛。即使连一些很普通的军事技术甚至是军民两用技术也不提供给中国。而140毫米滑膛炮属于全新的尖端高科技大口径火炮技术,这种尖端军事技术目前世界上能掌握的国家只有极少数几个。这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陆军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德国是绝对不可能将如此先进的技术出售给中国的。事实上,国产全新一代140毫米滑膛炮完全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早在125毫米滑膛炮完成研制后不久,中国
就已经开始了更先进的新型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制工作。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目前已经完成试验工作,表现非常良好。该炮威力惊人,有极强的反装甲能力。发射中国自行研制的全新14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量达到2200万
焦耳,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55倍口径身管120坦克炮的两倍!140毫米坦克炮一发炮弹重达36公斤,只一发就足以彻底摧毁1辆美军现役最先进的M1A2主战坦克以及采用新型防护技术技术如电系装甲等的西方新一代主战坦克。而且与西方国家同类火炮的半人工装填方式不同,中国140毫米滑膛炮拥有全新设计的自动装弹机,可以1次性装填1发140毫米坦克炮弹。因此其装填和发射速度都远强于西方国家同类产品。而其威力要大于俄罗斯135毫米滑膛炮。今后中国140毫米滑膛炮将有两种通途。一是用来换装现役99式主战坦克。目前140毫米滑膛炮与99-2式主战坦克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但灵云认为,在99式主战坦克上换装大型140毫米滑膛炮依然存在很多不便。首先,99式主战坦克的原始设计是基于125毫米滑膛炮的。中国陆军坦克—装甲车一向遵循的是典型的苏系风格,设计中追求的是尽可能做到重量轻、体积小。由此造成坦克克—装甲车的内部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尽管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属于紧凑型火炮。但其体积和重量尤其是炮尾和自动装弹机的体积都比125毫米滑膛炮大很多。因此在内部空间狭小的99式主战坦克上换装大型140毫米滑膛炮还存在相当难度。同时,140毫米滑膛炮的后坐力比125毫米滑膛炮大得多。这也对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小的99式主战坦克是很大考验。同时,由于炮弹体积大,所以坦克的载弹量将减少1/3左右,这造成每辆坦克只能载20到30发140毫米坦克炮弹。这对提高持续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都是很大问题。因此灵云认为中国新型140毫米滑膛炮更大的可能是用来装备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根据权威资料分析,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即将进入试验阶段。与中国以往型号坦克相比,新型坦克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增加。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将达到60吨。这也是出于提高坦克防护力的考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磁装甲等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因此提高坦克防护能力最可靠的手段就是增加车体防护装甲。这势必会造成车体重量的攀升。这也是各国都面临的问题。较重的重量和宽大的车体内部空间都为大型140毫米滑膛炮的装备创造了条件。因此,未来新型140毫米滑膛炮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主炮。这将极大提高新型坦克的反装甲能力。但是,这
种以通过增大火炮口径来增强火炮的作战威力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坦克火炮的口径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根据国际公认的定律,传统坦克火炮口径的最大极限就是140毫米。一旦超过该口径,为配合主炮的增长,载车的体积和重量就必须增长,最终将发展到100吨重!
这就将引发恶性循环。因为即使是目前最发达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无法承受100吨重装甲车辆的重压。而伴随火炮威力的提升,防护一方势必更加大幅强化装甲防护能力。而传统火药动力坦克炮在140毫米口径就已经达到极限。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火炮系统来代替现有传统火药动力坦克炮。最现实的就是电磁炮。
电磁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概念武器。其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曝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最有实用前途的是电热炮。电热炮最简单的构造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灵云注: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高速飞出。这种武器能将弹丸初速提高到3000米/秒的超高速,最大射程超过4000米,可以在4000米距离内轻松击毁任何坦克—装甲车。这是以往传统火药动力火炮绝对无法达到的。电热炮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成为最适合安装在坦克上的电磁炮种类。目前,中国在与电磁炮相关的双面超导薄膜等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在电气化坦克最关键的电传统装置方面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够实现坦克用电热炮的实用化。电热炮也将最终取代传统火药动力火炮成为中国全新主战坦克的主战武器。但是,这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新型主战坦克最终将采用的是全新概念的动能电热炮武器。而在国产电热炮和配套的相关技术完全成熟之前,作为有效替代武器,国产新型140毫米滑膛坦克炮将极大增强中国陆军坦克—装甲部队的反装甲作战能力。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制、生产和装备高技术新型大威力坦克炮的国家之一。那时,装备新型国产大威力坦克炮的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将成为足以令所有对手都胆寒的龙的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