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

一. 教学内容

高中教材实验复习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教材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

三. 学习过程

1. 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

1. C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象,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① 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 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 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 / mL ④ 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 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 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 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1)BDA

(2)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BC

(6)①③④⑥⑦ (7)

① 30分钟(若时长在1小时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 根据所列表中数据,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_等。

(2)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3.

(1)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显微镜 (2)C (3)A (4)C (5)A (6)B

(7)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4. 如图(图片丢失)所示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看到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最好选图中的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图中的箭头表示____________。

(3)为什么黑藻叶片是做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实验的理想材料?_______。

(4)如把它置于较大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可看到________的现象,原因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5)要使黑藻细胞质流动加快,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

A.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酸液,以增强刺激 B.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热水 C. 将临时装片煮沸 D. 尽量减少光照 参考答案: 4.

(1)叶绿体

(2)细胞质的环流方向

(3)黑藻的幼嫩叶片只是一层细胞,便于显微镜观察,且叶绿体较大

(4)先是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开始时黑藻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之后尿素进入黑藻叶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膨胀复原。

(5)AB

5. 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______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起_____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请判断该实验记录是否正确?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把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入试管,卫生香剧烈燃烧的原因是试管中产生了。

A. 氢气 B. 酒精 C. 甲烷 D. 氧气

(4)如果肝脏放置过久,则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 。 参考答案: 5.

(1)嫩;血红蛋白

(2)不正确,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实验结果应调换一下 (3)D

(4)气泡产生少而慢酶的活性因肝脏的腐败而降低 6. 回答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下列问题。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_____。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液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5)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① 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 重复画线 ⑤盖上培养皿盖

(6)色素下行分离法也能将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具体做法如图所示,在圆形滤纸上倒入少量色素滤液,随后不间断地倒入层析液,在玻璃管的底部用抽气机不断地抽气。已知胡萝卜素遇Al2O3会呈红色,其余色素遇Al2O3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问:最先进入Al2O3的色素带呈______。

A. 橙黄色 B. 红色 C. 蓝绿色 D. 黄绿色

(7)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______。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 绿光和红光区 C. 红光和蓝紫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参考答案: 6.

(1)黄绿色(或褐色);叶绿素不是很稳定,容易被分解 (2)几乎无色;色素不溶于水

(3)深绿色;CaCO3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4)D

(5)①②③④ (6)A (7)C

7. 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向着重力方向生长,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四个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苗的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上,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正下方,那么,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植物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的实验。

参考答案: 7.

(1)A

(2)A处作对照的玉米幼根竖直向下生长,B、C、D三处作实验的玉米幼根都弯曲向下生长(或四粒玉米的根均向下生长)。(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3)萌发的玉米粒总重量增加,因为幼根生长吸水较多。有机物重量减少,因为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机物。

(4)将一盆幼苗(花盆)竖直放置,一盆幼苗(花盆)侧放(或倒放),用纸箱罩住花盆,一段时间后观察,可见,两个花盆中的幼苗的茎均向上生长。(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8. 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1)鸡血细胞中红细胞________,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______细胞数目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实验材料一般选用鸡血球液,而不是鸡全血,主要原因_______。

(3)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_______,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_______,但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________。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_______程序,使细胞更易分离。

(4)在A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通过B图所示的步骤获得的滤液,需要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C图所示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5)在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① DNA在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14 mol/L时溶解度最低( ) ② DNA不溶于冷酒精

A. 两次都是① B. 两次都是② C. 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D. 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

(6)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直接滴加溶液,其实验原理是_____。 参考答案: 8.

(1)含红细胞核,红,DNA

(2)DNA主要存在于鸡血细胞内

(3)很难提取到,DNA,其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肝,细胞中有细胞核,研磨

(4)让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使细胞吸水以至胀破,细胞内的DNA就会出来溶解滤液中的DNA使NaCl溶液的浓度逐渐降至0.14 mol/L,使DNA的黏稠物析出

(5)D

(6)二苯胺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9. 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的方法步骤是用来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随机组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用具:小桶、彩球等。 方法步骤:

①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小桶内放入两种颜色的小彩球,每种颜色各50个(在这两种颜色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

②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球,记录这两个小球的字母。 ③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处,重复做50次,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

(1)请设计一个表格用来填入每次抓取及组合的结果。 (2)抓取小球后,为什么要将小球放回桶里?

(3)从统计数据来看,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在生物杂交过程中,这表示了什么?

(4)小球组合DD、Dd、dd的数量比应接近于________,在生物杂交过程中这是由于什么的结果?

参考答案: 9.

(1)

(2)为了保持或维持D:d=1:1。

(3)在减数分裂时,D、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4)1:2:1,由于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配子之间的随机组合。 10. 回答“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下列问题:

(1)在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________。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m×cm)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算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5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0.

(1)A (2)

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计算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模拟试题】

附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选择题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视野内部分细胞清晰,另一部分细胞不清晰。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 显微镜坏了 B. 光源有变化 C. 细准焦螺旋调得太快 D. 根尖压片厚薄不匀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应是( )

A. 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B. 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C. 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D. 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3.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 A. 试管是否干净 B. 肝脏是否新鲜 C. 卫生香(或火柴梗)是否点燃 D. 是否有对比实验 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

A.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C. 观察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 验证各种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5. 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核酸

6. 在低倍镜下找到植物根尖生长点细胞后,换上高倍物镜时物像不清楚,应该调节( ) A. 转换器 B. 反光镜 C. 粗准焦螺旋 D. 细准焦螺旋 7. 为使原生质流动观察得更清楚,可以在载有材料的玻片中央( ) A. 加一滴温水 B. 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 C. 用碘液染色 D. 用1%龙胆紫染色

8. 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细胞的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 A. 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 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C. 选材→解离→固定→染色→漂洗→压片

D. 选材→固定→染色→解离→漂洗→压片

9. 从叶绿体中提取各种色素,以哪种叶片为好( )

A. 新鲜、柔嫩、色浓绿的叶片 B. 角质层发达、革质的叶片 C. 肥厚多浆汁的叶片 D. 刚长出来的小嫩叶片

10. 欲得到离散的又持有生命活性的根尖细胞,可用下列哪些物质来处理根尖( ) A. 10%盐酸 B. 冰醋酸 C. 适宜的纤维素酶 D. 适宜的蛋白酶

二. 多选题

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在盖玻片上面再加一块载玻片进行按压的目的包括下列哪及项( )

A. 避免压碎盖玻片 B. 防止盖玻片移动 C. 避免污染盖玻片 D. 使压力均匀 2.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纯净的DNA所用药品的浓度及名称分别是( )

A. 0.1g/ml柠檬酸钠溶液 B. 2mol/LNaCl溶液 C. 0.14mol/LNaCl溶液 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E. 0.015mol/LNaCl溶液

三. 填空题

1.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过程中

(1)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染色后,细胞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如解离后未经漂洗就染色,结果 。

(2)该实验要用到两种试剂: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和质量分数为1%的龙胆紫溶液。前者用来 ,后者用来 。

(3)若观察到一个细胞的情况如下表:

则这个细胞是根尖 部分的细胞;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如果要把这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向 方向移动装片。

(4)为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除采用解离外,还需采取 和 措施。 2. 为验证P且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 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

*“+”,表示蓝色程度。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腆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 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 10—10M的吲哚乙酸 B. 10—4M秋水仙素 C. O.6%NaCl溶液 D. 醋酸洋红染液 E. 10%HC1溶液 F. 50%蔗糖溶液

(1)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哪些试剂处理后的细胞仍有生活力?

(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 。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 。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 。

(5)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中,用试剂F处理洋葱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 。 5. 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1)上图为该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在该实验中,实验材料一般选用鸡血球液,而不是鸡全血,主要原因 。

(3)在上图中C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通过图B所示的步骤获得的滤液,需要加入2mol/L的NaCl溶液,其目的是 ;图E所示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4)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直接滴加 溶液,其实验原理是 。

6.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1)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2)方法、步骤与结果:

① 制备琼脂块

② 取一段胚芽箱中间部分,上面放合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

③ 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

(3)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①、②、③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试题答案】

一.

1—5 DABDC 6—10 DACAA

二.

1. ABCD 2. CD

三.

1.

(1)染色体;染色体的染色比较浅

(2)解离;染色

(3)分生区;后期;右下方

(4)用镊子捣碎;压片

2.

(1)满足酶作用的适宜温度,并且避免温度变化的干扰。

(2)淀粉已经全部分解。

(3)加水,进行稀释

(4)酶的最适pH是6.8,pH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

(1)D (2)A (3)D

4.

(1)ABC (2)ED (3)A (4)B (5)细胞不再复原

5.

(1)CBEDA

(2)避免血浆导致的浓度影响,血细胞不易破裂

(3)使血细胞破裂;溶解DNA;获得0.14mol/L的NaCl

(4)二苯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变为蓝色

6. 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取下面的琼脂块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

一. 教学内容

高中教材实验复习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教材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

三. 学习过程

1. 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

1. C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象,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① 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 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 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 / mL ④ 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 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 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 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1)BDA

(2)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BC

(6)①③④⑥⑦ (7)

① 30分钟(若时长在1小时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 根据所列表中数据,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_等。

(2)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3.

(1)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显微镜 (2)C (3)A (4)C (5)A (6)B

(7)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4. 如图(图片丢失)所示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看到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最好选图中的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图中的箭头表示____________。

(3)为什么黑藻叶片是做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实验的理想材料?_______。

(4)如把它置于较大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可看到________的现象,原因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5)要使黑藻细胞质流动加快,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

A.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酸液,以增强刺激 B.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热水 C. 将临时装片煮沸 D. 尽量减少光照 参考答案: 4.

(1)叶绿体

(2)细胞质的环流方向

(3)黑藻的幼嫩叶片只是一层细胞,便于显微镜观察,且叶绿体较大

(4)先是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开始时黑藻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之后尿素进入黑藻叶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膨胀复原。

(5)AB

5. 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______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起_____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请判断该实验记录是否正确?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把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入试管,卫生香剧烈燃烧的原因是试管中产生了。

A. 氢气 B. 酒精 C. 甲烷 D. 氧气

(4)如果肝脏放置过久,则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 。 参考答案: 5.

(1)嫩;血红蛋白

(2)不正确,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实验结果应调换一下 (3)D

(4)气泡产生少而慢酶的活性因肝脏的腐败而降低 6. 回答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下列问题。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_____。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液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5)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① 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 重复画线 ⑤盖上培养皿盖

(6)色素下行分离法也能将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具体做法如图所示,在圆形滤纸上倒入少量色素滤液,随后不间断地倒入层析液,在玻璃管的底部用抽气机不断地抽气。已知胡萝卜素遇Al2O3会呈红色,其余色素遇Al2O3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问:最先进入Al2O3的色素带呈______。

A. 橙黄色 B. 红色 C. 蓝绿色 D. 黄绿色

(7)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______。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 绿光和红光区 C. 红光和蓝紫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参考答案: 6.

(1)黄绿色(或褐色);叶绿素不是很稳定,容易被分解 (2)几乎无色;色素不溶于水

(3)深绿色;CaCO3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4)D

(5)①②③④ (6)A (7)C

7. 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向着重力方向生长,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四个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苗的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上,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正下方,那么,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植物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的实验。

参考答案: 7.

(1)A

(2)A处作对照的玉米幼根竖直向下生长,B、C、D三处作实验的玉米幼根都弯曲向下生长(或四粒玉米的根均向下生长)。(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3)萌发的玉米粒总重量增加,因为幼根生长吸水较多。有机物重量减少,因为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机物。

(4)将一盆幼苗(花盆)竖直放置,一盆幼苗(花盆)侧放(或倒放),用纸箱罩住花盆,一段时间后观察,可见,两个花盆中的幼苗的茎均向上生长。(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8. 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1)鸡血细胞中红细胞________,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______细胞数目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实验材料一般选用鸡血球液,而不是鸡全血,主要原因_______。

(3)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_______,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_______,但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________。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_______程序,使细胞更易分离。

(4)在A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通过B图所示的步骤获得的滤液,需要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C图所示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5)在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① DNA在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14 mol/L时溶解度最低( ) ② DNA不溶于冷酒精

A. 两次都是① B. 两次都是② C. 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D. 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

(6)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直接滴加溶液,其实验原理是_____。 参考答案: 8.

(1)含红细胞核,红,DNA

(2)DNA主要存在于鸡血细胞内

(3)很难提取到,DNA,其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肝,细胞中有细胞核,研磨

(4)让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使细胞吸水以至胀破,细胞内的DNA就会出来溶解滤液中的DNA使NaCl溶液的浓度逐渐降至0.14 mol/L,使DNA的黏稠物析出

(5)D

(6)二苯胺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9. 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的方法步骤是用来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随机组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用具:小桶、彩球等。 方法步骤:

①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小桶内放入两种颜色的小彩球,每种颜色各50个(在这两种颜色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

②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球,记录这两个小球的字母。 ③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处,重复做50次,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

(1)请设计一个表格用来填入每次抓取及组合的结果。 (2)抓取小球后,为什么要将小球放回桶里?

(3)从统计数据来看,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在生物杂交过程中,这表示了什么?

(4)小球组合DD、Dd、dd的数量比应接近于________,在生物杂交过程中这是由于什么的结果?

参考答案: 9.

(1)

(2)为了保持或维持D:d=1:1。

(3)在减数分裂时,D、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4)1:2:1,由于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配子之间的随机组合。 10. 回答“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下列问题:

(1)在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________。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m×cm)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算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5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0.

(1)A (2)

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计算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模拟试题】

附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选择题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视野内部分细胞清晰,另一部分细胞不清晰。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 显微镜坏了 B. 光源有变化 C. 细准焦螺旋调得太快 D. 根尖压片厚薄不匀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应是( )

A. 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B. 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C. 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D. 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3.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 A. 试管是否干净 B. 肝脏是否新鲜 C. 卫生香(或火柴梗)是否点燃 D. 是否有对比实验 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

A.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C. 观察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 验证各种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5. 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核酸

6. 在低倍镜下找到植物根尖生长点细胞后,换上高倍物镜时物像不清楚,应该调节( ) A. 转换器 B. 反光镜 C. 粗准焦螺旋 D. 细准焦螺旋 7. 为使原生质流动观察得更清楚,可以在载有材料的玻片中央( ) A. 加一滴温水 B. 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 C. 用碘液染色 D. 用1%龙胆紫染色

8. 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细胞的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 A. 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 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C. 选材→解离→固定→染色→漂洗→压片

D. 选材→固定→染色→解离→漂洗→压片

9. 从叶绿体中提取各种色素,以哪种叶片为好( )

A. 新鲜、柔嫩、色浓绿的叶片 B. 角质层发达、革质的叶片 C. 肥厚多浆汁的叶片 D. 刚长出来的小嫩叶片

10. 欲得到离散的又持有生命活性的根尖细胞,可用下列哪些物质来处理根尖( ) A. 10%盐酸 B. 冰醋酸 C. 适宜的纤维素酶 D. 适宜的蛋白酶

二. 多选题

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在盖玻片上面再加一块载玻片进行按压的目的包括下列哪及项( )

A. 避免压碎盖玻片 B. 防止盖玻片移动 C. 避免污染盖玻片 D. 使压力均匀 2.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纯净的DNA所用药品的浓度及名称分别是( )

A. 0.1g/ml柠檬酸钠溶液 B. 2mol/LNaCl溶液 C. 0.14mol/LNaCl溶液 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E. 0.015mol/LNaCl溶液

三. 填空题

1.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过程中

(1)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染色后,细胞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如解离后未经漂洗就染色,结果 。

(2)该实验要用到两种试剂: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和质量分数为1%的龙胆紫溶液。前者用来 ,后者用来 。

(3)若观察到一个细胞的情况如下表:

则这个细胞是根尖 部分的细胞;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如果要把这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向 方向移动装片。

(4)为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除采用解离外,还需采取 和 措施。 2. 为验证P且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 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

*“+”,表示蓝色程度。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腆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 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 10—10M的吲哚乙酸 B. 10—4M秋水仙素 C. O.6%NaCl溶液 D. 醋酸洋红染液 E. 10%HC1溶液 F. 50%蔗糖溶液

(1)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哪些试剂处理后的细胞仍有生活力?

(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 。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 。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 。

(5)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中,用试剂F处理洋葱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 。 5. 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1)上图为该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在该实验中,实验材料一般选用鸡血球液,而不是鸡全血,主要原因 。

(3)在上图中C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通过图B所示的步骤获得的滤液,需要加入2mol/L的NaCl溶液,其目的是 ;图E所示实验步骤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4)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直接滴加 溶液,其实验原理是 。

6.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1)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2)方法、步骤与结果:

① 制备琼脂块

② 取一段胚芽箱中间部分,上面放合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

③ 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

(3)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①、②、③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试题答案】

一.

1—5 DABDC 6—10 DACAA

二.

1. ABCD 2. CD

三.

1.

(1)染色体;染色体的染色比较浅

(2)解离;染色

(3)分生区;后期;右下方

(4)用镊子捣碎;压片

2.

(1)满足酶作用的适宜温度,并且避免温度变化的干扰。

(2)淀粉已经全部分解。

(3)加水,进行稀释

(4)酶的最适pH是6.8,pH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

(1)D (2)A (3)D

4.

(1)ABC (2)ED (3)A (4)B (5)细胞不再复原

5.

(1)CBEDA

(2)避免血浆导致的浓度影响,血细胞不易破裂

(3)使血细胞破裂;溶解DNA;获得0.14mol/L的NaCl

(4)二苯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变为蓝色

6. 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取下面的琼脂块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


相关文章

  •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备课组 为了迎接2014年高考,做好高三生物备考工作,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结合上届高三生物备课组的经验教训,特制定2013至2014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3年 ...查看


  • 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 定远三中2015级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高三生物组 一.指导思想 积极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的新变化及特点,及时收集整理各方信息,争取不走或少走弯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根据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查看


  • 高中1轮复习方法
  • 高考理科第一轮理科复习方法总结 点击数:288 次 录入时间:2013/8/13 15:29:00 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 [物理一轮复习规划] 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两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第一轮复习要以章节为单元进 ...查看


  • 二轮复习策略
  • 二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从整合教材知识和提升解题能力两方面进行. 一.整合教材知识 1.精读教材,理清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多而杂,若把教材概念集中复习,作为整合教材的第一步,能在较短时间内夯实基础, ...查看


  •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廖少卯 一.教学目标 我们三江民高是一所远离大城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生物科学理论知识薄弱.我们想,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 ...查看


  • 高二该如何学习
  • 高二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不仅课程任务重,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能否考入理想的大学.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向大家传授高二各学科学习技巧,希望对高二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语文]结合大纲,注重 ...查看


  • 校本课程:第四节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 第四节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生物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特点 1.学科性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的理科课程.生物学科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性: (1).生命性 中学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来展 ...查看


  •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基因在染色体上>复习课 --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贺青提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510730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最新的生物学知识为主线内容,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看


  • 2016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手册
  • 2016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手册(生物) 2016年广东高考理综知识考点有哪些,怎样做好广东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复习备考工作?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新课标卷)(简称全国卷).为便于各高中学校在暑假期间 ...查看


  • 18.在实验中探求真理(1)
  • 专题十八 在实验中探求真理(1) ●复习建议 实验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3+X高考以考查考生能力为目标.实验试题的考查材料背景丰富,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与创新能力都在考查范围之内.现在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已从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