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1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目前,在某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有3万多人,在市区60多所小学中,绝大多数或多或少地接收了在当地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从统计情况来看,农民工子女入学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以及市内新建小区附近,这些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是校校生源爆满,班班拥挤不堪。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1.1低收入“高学费”困扰就读

目前,我国将近2000万流动儿童,某市3万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流动儿童,9.3%的孩子处于辍学阶段。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办公中小学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但真正要到办公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据了解,现在某市16所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小学,都是根据地域特点、农民工人数分布科学建设的。但某些地区的农民工仍然有“高学费”的困扰。据调查发现,长期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全家一起流入城市,家庭计划生育情况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凭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过日子都是相当困难,怎么能支付起孩子的学习费用呢?王某,现在某小区附近开一个杂货铺。他家4个孩子现均就读一个定点学校。以前,4个孩子都要按规定缴纳学杂费和借读费,全家一年的收入甚至无力应付孩子的读书费用。王某介绍,他家的收入一个月一千三四百元左右,除去每月280元的房租费,余钱1000元左右,这1000元要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还要交4个孩子的学杂费、借读费。现在虽然免去了一些上学费用,但是物价上涨,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到紧急的时候还是不够维持。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环境大有改善,生源日趋上升。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与了一定的优惠,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子女不因经济贫困而失学。但是,在城市上学所需的必需生活费用相对农村高出很多,这对于经济能力不强的农民工来说,是一定的考验。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这一切在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都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

1.2生源质量的差异化考验学校的教学工作

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成立学生好,来城市读书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首先,部分农民工的居住点经常变动,这给他们的子女接收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频发生,大量的学籍变动打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另外,接收学校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如:接收学校在不明确学生真是去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该生是转学、退学还是其他。其次,教学老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此类学生的素质差异。有些学生不会输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难以融入同学之中;有些学生在家乡读书时没学英语,老师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给他们来练听力,默写单词。学生整体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异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每个学期班主任要走访无数个家庭,了解家庭生活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这些差异,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教育、训练,才能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走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导致城里孩子趋向于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好后果。另外,农民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环境读书,心理上也会有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多关心、多帮助,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1.3自卑的心理压力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一些经过种种努力已经进入城市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进校

门时,问题也接踵而来。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都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引导和良好的监督,他们的价值观就有可能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要让他们正常成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经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首先就让孩子们的心理筑上一道城堡。将会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讲也是极大的隐患。因此,不管对于社会还是个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都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关爱。城乡两地孩子之间是存在隔膜的,这种隔膜也不容忽视,然而,这种隔膜和孩子无关。但是,农民工子女以深刻感受到城市里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长期在边缘状态生长,将扭曲他们的心理,加深他们背起实感和对立感。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不是城里人对他们的恩赐,而是他们固有的权利。

2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

首先,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且较低,生存状况极为不易。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三轮车夫、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1/4。这样的低收入,维持温饱问题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

其次,许多地方在原来计算经济发展总量和规划社会教育发展事业计划时,基本上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但是农民工带子女大量涌入城市。这无疑就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再次,城市人对农民工进城数量的担忧。城市人已经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从事险、脏、累的活,他们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城里人不必担心它们留在城内和城里人分享城市的公共福利与资源,也不用害怕城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定居,无形中给城市的教育资源带来压力,造成城市人在感情上无法融合农民工子女教育。

3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贫困让许多农民工子弟不读不提前品尝人生的艰辛和不易,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路更加艰难。我们应该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共同茁壮成长。

3.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中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其中80%在农村。中国已经提出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同时,积极解决成千上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应有任何外来不公正的歧视、限制与束缚。我们要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让农民工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

3.2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根据各区域人口的变化,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合理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减少繁琐的入学手续,让每一个农民工孩子都能顺利入学。同时农民工自己也要克服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思维,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方面尽量避免集中某所学校就学,适当分流生源,防止入学学生扎堆现象的发生。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对学校重建、兼并、功能转化等,增加和扩大达标的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我们全方位的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其完全融入社会教育的秩序内。、

3.3大力扶持重视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

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支

持农民工子弟教育。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增加对农民工子弟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定点学校的硬件改造和日常教学办公支出;派遣一批品学兼优的年轻教师到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教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办学方式,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办学,改变目前办学体制的单一性;平时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农民工子弟教育工作的宣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3.4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关心农民工子女,对于农民工子女沟通

当前,有云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长生“畏难“情绪,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不积极,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时对学校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保证基层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另外我们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必须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爱国、爱乡,爱家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而我们也相信城市流动的花朵的绽放,也会使春意更加盎然

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其子女受教育问题。本文 就此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政府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实现农民工子女得到公平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户籍制度; 法律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项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就业生活,成为了农民工,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现在流动人口1.2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占90%,约有一亿多人。大量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利益带来好处,但也遭受了种种问题,其中其子女受教育问题却成为他们的大难题。

一、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

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一般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能力的流动人口。他们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进城以后,一是借读公立学校。这是城市农民工最希望、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其家庭得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目前进入此类学校的人数不是很多。而是进入正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学习。这类学校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与公立学校不相上下,但进入这类学校需要农民工家庭较高的收入支撑,一般农民工子女只能望而却步。三是进入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好的学校,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中,这类学校由政府批准建立,其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往往高于农民工子女流出地的公立学校。少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甚至和当地的公办学校水平相当,由于缴纳费用比较低,打工子弟学校成为很多流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解决流动少年就学问题的一种主要形式。最后一类也是重要的一类就是非正规农民子弟学校,这类学校往往被视为“非法“,它们尽量避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视线而成为”地下“学校,这类学校广泛存在于众多的大、中、小城市的城乡

1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目前,在某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有3万多人,在市区60多所小学中,绝大多数或多或少地接收了在当地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从统计情况来看,农民工子女入学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以及市内新建小区附近,这些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是校校生源爆满,班班拥挤不堪。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1.1低收入“高学费”困扰就读

目前,我国将近2000万流动儿童,某市3万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流动儿童,9.3%的孩子处于辍学阶段。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办公中小学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但真正要到办公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据了解,现在某市16所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小学,都是根据地域特点、农民工人数分布科学建设的。但某些地区的农民工仍然有“高学费”的困扰。据调查发现,长期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全家一起流入城市,家庭计划生育情况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凭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过日子都是相当困难,怎么能支付起孩子的学习费用呢?王某,现在某小区附近开一个杂货铺。他家4个孩子现均就读一个定点学校。以前,4个孩子都要按规定缴纳学杂费和借读费,全家一年的收入甚至无力应付孩子的读书费用。王某介绍,他家的收入一个月一千三四百元左右,除去每月280元的房租费,余钱1000元左右,这1000元要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还要交4个孩子的学杂费、借读费。现在虽然免去了一些上学费用,但是物价上涨,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到紧急的时候还是不够维持。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环境大有改善,生源日趋上升。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与了一定的优惠,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子女不因经济贫困而失学。但是,在城市上学所需的必需生活费用相对农村高出很多,这对于经济能力不强的农民工来说,是一定的考验。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这一切在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都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

1.2生源质量的差异化考验学校的教学工作

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成立学生好,来城市读书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首先,部分农民工的居住点经常变动,这给他们的子女接收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频发生,大量的学籍变动打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另外,接收学校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如:接收学校在不明确学生真是去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该生是转学、退学还是其他。其次,教学老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此类学生的素质差异。有些学生不会输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难以融入同学之中;有些学生在家乡读书时没学英语,老师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给他们来练听力,默写单词。学生整体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异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每个学期班主任要走访无数个家庭,了解家庭生活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这些差异,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教育、训练,才能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走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导致城里孩子趋向于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好后果。另外,农民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环境读书,心理上也会有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多关心、多帮助,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1.3自卑的心理压力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一些经过种种努力已经进入城市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进校

门时,问题也接踵而来。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都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引导和良好的监督,他们的价值观就有可能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要让他们正常成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经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首先就让孩子们的心理筑上一道城堡。将会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讲也是极大的隐患。因此,不管对于社会还是个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都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关爱。城乡两地孩子之间是存在隔膜的,这种隔膜也不容忽视,然而,这种隔膜和孩子无关。但是,农民工子女以深刻感受到城市里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长期在边缘状态生长,将扭曲他们的心理,加深他们背起实感和对立感。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不是城里人对他们的恩赐,而是他们固有的权利。

2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

首先,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且较低,生存状况极为不易。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三轮车夫、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1/4。这样的低收入,维持温饱问题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

其次,许多地方在原来计算经济发展总量和规划社会教育发展事业计划时,基本上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但是农民工带子女大量涌入城市。这无疑就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再次,城市人对农民工进城数量的担忧。城市人已经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从事险、脏、累的活,他们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城里人不必担心它们留在城内和城里人分享城市的公共福利与资源,也不用害怕城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定居,无形中给城市的教育资源带来压力,造成城市人在感情上无法融合农民工子女教育。

3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贫困让许多农民工子弟不读不提前品尝人生的艰辛和不易,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路更加艰难。我们应该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共同茁壮成长。

3.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中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其中80%在农村。中国已经提出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同时,积极解决成千上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应有任何外来不公正的歧视、限制与束缚。我们要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让农民工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

3.2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根据各区域人口的变化,结合各区域经济的现状,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合理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减少繁琐的入学手续,让每一个农民工孩子都能顺利入学。同时农民工自己也要克服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思维,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方面尽量避免集中某所学校就学,适当分流生源,防止入学学生扎堆现象的发生。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对学校重建、兼并、功能转化等,增加和扩大达标的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我们全方位的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其完全融入社会教育的秩序内。、

3.3大力扶持重视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

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支

持农民工子弟教育。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增加对农民工子弟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定点学校的硬件改造和日常教学办公支出;派遣一批品学兼优的年轻教师到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教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办学方式,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办学,改变目前办学体制的单一性;平时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农民工子弟教育工作的宣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3.4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关心农民工子女,对于农民工子女沟通

当前,有云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长生“畏难“情绪,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不积极,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时对学校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保证基层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另外我们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必须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爱国、爱乡,爱家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而我们也相信城市流动的花朵的绽放,也会使春意更加盎然

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其子女受教育问题。本文 就此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政府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实现农民工子女得到公平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户籍制度; 法律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项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就业生活,成为了农民工,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现在流动人口1.2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占90%,约有一亿多人。大量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利益带来好处,但也遭受了种种问题,其中其子女受教育问题却成为他们的大难题。

一、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

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一般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能力的流动人口。他们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进城以后,一是借读公立学校。这是城市农民工最希望、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其家庭得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目前进入此类学校的人数不是很多。而是进入正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学习。这类学校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与公立学校不相上下,但进入这类学校需要农民工家庭较高的收入支撑,一般农民工子女只能望而却步。三是进入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好的学校,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中,这类学校由政府批准建立,其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往往高于农民工子女流出地的公立学校。少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甚至和当地的公办学校水平相当,由于缴纳费用比较低,打工子弟学校成为很多流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解决流动少年就学问题的一种主要形式。最后一类也是重要的一类就是非正规农民子弟学校,这类学校往往被视为“非法“,它们尽量避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视线而成为”地下“学校,这类学校广泛存在于众多的大、中、小城市的城乡


相关文章

  • 睢宁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应对策略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睢宁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应对策略论文选题题目 睢宁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 ...查看


  • 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刍议
  • 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 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刍议 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脱离农业,大规模"移民"到城市务工,"农民工"现象和问题也随之产生.尤 ...查看


  • 教育公平问题论文
  • 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 摘 要: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然而现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入学困难.教育不公平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 ...查看


  •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 <教育决策参考>样稿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本期要点]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约有1500万.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制定了"以流入地政府为 ...查看


  • 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系(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作 学 号 指导老师 日期: 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 摘要: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 ...查看


  • 杭州农民工子女问题
  •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社会工作 班 级 081班 姓 名 张晨辉 指导教师 陶意(助教)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完成时间:2011年9月 在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比较普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 ...查看


  •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实践报告 班 级: 11工商 学 号: 1113041024 1113041025 1113041019 1113041017 1113041029 1113041018 姓 名: 陶永朋 卢安超 魏名俊 徐坤 王成成 ...查看


  •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_互动与融合_黄兆信
  • 2014年第10期(总第417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10,2014General ,No. 417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黄兆信曲小远赵国靖 [摘 要]"内质性"问题是融 ...查看


  • 浅谈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摘要]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对教育公平的最早探索.其思想内涵之深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对当今的教育有重大意义.而当代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费用负担.教育过程.学业成就上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违背了教育公平的 ...查看


热门内容